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忧伤的花朵”——论舒婷诗歌的抒情艺术.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舒婷是一个天才式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是用真情谱写的一曲美 丽而忧伤的歌! 她的诗歌,将感情和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和谐的音 韵性、优美的形式感、飞驰的想像、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那 样信手拈来、自然天成。本文从其诗歌忧伤的感情基调着手,结合其 抒情性,主要分析研究舒婷诗歌创作在音韵节奏和意象运用上的艺术 特征。 全文分为引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围绕舒婷诗歌忧 伤的抒情艺术分三章加以阐述。第一章主要论述舒婷诗歌忧伤的主旋 律。舒婷的诗诞生在中国的苦难岁月,忧伤是她情感和创作的一大特 色。她的诗,既是对时代忧伤的抒写,也是对爱情忧伤的诠释,同时 亦流露着温婉柔情的母性情怀;她把个人忧伤与大众的忧伤结合在一 起,在忧伤中又蕴含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第二章主要阐述其忧伤的 抒情与音韵节奏艺术的关系。她的诗是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的完美结 合,音韵节奏随着情感的流动而自然变化,是对“随情赋形 理论的 完美诠释。第三章主要分析其诗歌忧伤的意象艺术。她的诗歌意象十 分丰富,其意象的变化与组合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天成,具有 “因情置象”的特点。 关键词:舒婷,忧伤,音韵节奏,意象,抒情艺术 a bs t r a c t s h ut i n gi sal y r i c a lp o e to fg e n i u s h e rp o e t r y , i sab e a u t i f u la n ds a d s o n gw h i c hc o m p o s e sw i t ht h et r u ef e e l i n g s h e rp o e m s ,t h es e n t i m e n t a n dt h ea r ta r em i x e df l a w l e s s l y t h eh a r m o n i o u sa n de l e g a n tt u n e s ,t h e g r a c e f u lf o r m s ,t h eh i g h - s p e e di m a g i n a t i o n ,t h er i c hi m a g e s ,t h ep r o f o u n d m o o d sa r en a t u r a l l ya n dc a nb ef o u n d e dc o n v e n i e n t l y t h i sa r t i c l eb e g i n s w i t ht h es a d n e s sf e e l i n g so fh e rp o e t r y c o m b i n i n gi t sl y r i c i s m ,i tm a i n l y d e m o n s t r a t e s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e rp o e m s r h y t h m a n di m a g eu t i l i z a t i o n t h ef u l lt e x t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 m a i nt e x ta n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m a i nt e :x tw h i c ha l s oc a nb ed i v i d e d i n t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m a i n l ye l a b o r a t e st h ee x p r e s s i n gs k i l lo fh e rs a d f e e l i n g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m a i n l ye x p o u n d st h es a dt h e m eo fs h ut i n g s p o e t r y s h ut i n g sp o e mi sb o mi nc h i n a sm i s e r yy e a r s s a di sac h i e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e re m o t i o na n dw o r k s h e rp o e t r yi sn o to n l ya 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d i s t r e s s e dt i m e sb u ta l s oa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s a dl o v e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sa l s or e v e a l i n gt h eg e n t l e n e s so fm a t e r n a lf e e l i n g s h e r s a d n e s si sap e r f e c t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p e r s o n a lg r i e fa n dt h ep u b l i cg r i e f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i t ss a d n e s sw i l lb ec o n t a i n i n gt ot h ei n f i n i t ee x p e c t a t i o n o ft h ef u t u r e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m a i n l ye l a b o r a t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 h e rs a de x p r e s s i n gf e e l i n g sa n dt h er h y t h ma r t h e rp o e mi st h ep e r f e c t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i n t e r n a le m o t i o na n de x t e r n a lf o r m s t h er h y t h mc h a n g e s n a t u r a l l ya l o n gw i t ht h ee m o t i o nf l o w i n g t h i si st h er i g h t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f o rt h et h e o r yo f f o r m s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t of e e l i n g t h et h i r d c h a p t e r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i t ss a di m a g ea r t h e rp o e t r yi sv e r yr i c hi n i m a g e r y 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c o m p o s i t i o ni ni t si m a g ec h a n g e sf r e e l y a l o n gw i t ht h em o o df l o w i n g ,h a v i n gt h ef e a t u r eo f i m a g ec h a n g ea sa r e s u l to fe m o t i o n k e yw o r d s :s h ut i n g ,s a d n e s s ,r h y t h m ,i m a g e ,t h el y r i c a la r t u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毕 日期:型年上月立妇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魏埠聊签嚼黼吼磷娃月蕴日 硕士学位论文引言 引言 舒婷,一个满蕴诗意的名字:舒婷的诗,“文如其名 ,是缪斯腾飞的杰作! 她的诗总是浸透着一股忧郁美。j 下如她自己在诗中所言,她的诗是“忧伤的花朵 。 当然,她的诗在忧伤的旋律中,希望的蓓蕾也悄然绽放! 忧伤和灼热、失望和 希望、伤感和浪漫、痛苦和理想,都在其诗歌中融为一体。难怪有人这样评价, 舒婷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这也正印证了舒婷的那句话:“理想使痛苦 光辉! 圆 舒婷是一个天才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是自我真情的流露! 她用自己的一支 秀笔抒写出人间普遍的忧伤,将个人的忧伤与大众的忧伤、时代的忧伤紧密地连 接在一起。她又是一名“歌 手,将感情和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和谐的音韵性、 优美的形式感、飞驰的想像、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那样信手拈来、自然 天成。 几十年来,学者们对舒婷的研究从未间断过。1 9 8 0 年福建文艺刊登了 舒婷的心歌集,紧接着于2 月丌始,以舒婷诗歌研究为切入点,进行了长达 一年多的“关于新诗创作问题的讨论”。孙绍振的恢复新诗根本的艺术传统一 一舒婷诗歌创作给我们的启示、刘登翰的一股不可遏止的新诗潮从舒婷 的创作和争论谈起及其通往心灵的歌记诗坛新人舒婷就是代表性文章。 在这一讨论时期,评论者都还处于对舒婷诗风的惊奇之中,评论文章虽然很多, 但都集中在对其存在的合法性的争论上,思路不是很丌阔。1 9 8 3 年以后,关于 舒婷诗歌的讨论表面上不如自仃两年热烈,但实际的研究却不断深入,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是周良沛的殊途同归读舒婷几首诗有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几篇与 之“商榷 的文章。从8 0 年代后期丌始,对舒婷的研究丌始向纵深方向发展, 刘登翰的会唱歌的鸢尾花:论舒婷和谢冕的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论舒婷就 对舒婷诗歌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进入9 0 年代,关于舒婷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 进一步探索她在当代文学史的作用和地位。宋耀良十年文学主潮一书中就认 为舒婷在语言上对当代汉文学语言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任萍的论舒婷诗歌对民 族诗美传统的继承一文也对此进行了专门讨论。 从九十年代中期丌始,对舒婷诗歌的研究开始集中在思想情感层面,罗关德 的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孙秀华论舒婷诗歌的情感思维方式、榻展图舒 婷:悲剧情感的凸现、刘广涛痛苦的升华、泪水的结晶等文章就对舒婷诗 舒婷:4 i 诗歌的- i 7 架i :,舒婷的诗,人民文学版 i :1 9 9 9 年版,第5 7 页。 圆舒婷:会唱歌的鸢尾仡,舒婷的诗,人民义学i i i 版祉1 9 9 9 年版,第8 9 页。 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歌的情感尤其是忧伤情调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新世纪以来,从女性主义、文化分 析的角度去研究舒婷诗歌又成为了新的热门。2 0 0 0 年吴思敬发表的舒婷:呼唤 女性诗歌的春天就采用了这一女性研究视角,认为“她的诗渗透了一种鲜明的 女性意识。一此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舒婷诗歌的文章如阿后春笋般涌现。 王泉简论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王莉女性文学视野下的舒婷诗歌、王雅 平女性生命和情感的写真舒婷诗歌创作回眸、周聚群女性命运的深切 拷问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文章。而于小植会唱歌的木棉漫议舒婷诗歌中 的人文关怀、许丹成论舒婷诗歌的先进思想文化蕴涵、林平乔、张婉筠舒 婷诗歌的文化分析、陈婉娴人本主义、女性主义与理想主义三重奏等文章 则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对舒婷诗歌进行研究,认为舒婷是一个有着浓厚人文关怀的 作家,她的作品就是要唤起人民对生活的希望。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研究,但相对 于思想情感研究而言,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比较少,而全面、深刻又细致的文章又 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文章都是在主要论述思想内容的同时,顺带分析一下 其诗歌艺术。当然,也有专篇分析舒婷诗歌艺术特征的小论文。赵子琴简论舒 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张新珍舒婷诗歌常见意象探析、f f l 皓论舒婷诗歌语 言的审美特征、何世龙舒婷诗歌的抒情技巧、林平乔舒婷诗歌写作特征论 就是这方面的优秀文章。但是由于数量有限,所以在这方面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 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舒婷诗歌的研究,思想情感方面的文章多, 而对其诗歌艺术特征上的研究却少,而把其情感特征与艺术特性联系起来的研究 则又少之又少。这方面的许多研究课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譬如舒婷的诗歌的音 韵节奏艺术、意象艺术以及它们与其忧伤情绪的联系就还未得到全面系统的研 究,舒婷在新诗艺术发展道路上的地位作用也未得到清楚阐释。鉴于此种情形, 笔者期望从对舒婷诗歌及散文的文本细读和对研究资料系统梳理开始,对其诗歌 的音韵节奏艺术、意象艺术作出较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以求为舒婷诗歌研究贡献 我的绵薄之力。 2 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忧伤的主旋律 第一章忧伤的主旋律 1 1 舒婷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舒婷是一个天生的抒情诗人。著名的评论家孙绍振曾这样评价:“舒婷的全 部天赋,全部才华都集中在她的抒情上,先天的敏感和后天的多情都使她不费劲 地在抒情上取得成就,她写出了那么多我们天天感到却说不出来的平凡的、不起 眼的、被颂歌和战歌遗忘的情感她美化了这些情感,以优美的旋律和璀灿的 色彩,使我们的感官和心灵震惊。 的确,舒婷的感情丰富而真挚、热烈而优美, 与此同时,因为时代的感伤氛围,个人身世的不幸和善良脆弱的天性,她的诗歌 便自然而然地打上了“忧伤”的烙印。 翻开舒婷的诗集,满纸浸染的都是一种忧伤的情愫。从“我献出了,我的 忧伤的花朵”到“我的痛苦变成忧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 ,从“当洞箫 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从“我还不 知道有这样的忧伤”到“叫我怎能不哭泣昵? 诗人的“泪水一洒满了她个 人建筑的诗苑,也敲打着读者的心灵之弦。经过笔者的统计,在其代表作舒婷 的诗中,第一辑“痛苦使理想光辉”共有诗歌3 3 首,而出现“忧伤、悲 伤、哭泣、泪水、痛苦、荒凉、牺牲、死亡 等带明显感伤色彩的诗歌就有2 6 首,比例竟高达7 9 。由此,我们可以在“量上将舒婷诗歌的感情基调锁定 在“忧伤 二字。 “忧伤”,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忧愁悲伤”,它是一个满蕴情感的词语。 这恰恰与舒婷的艺术气质不谋而合。舒婷是一个情感型诗人,她曾这样说:“尽 管我明白作品要有思想倾向,但我成不了思想家,起码在写诗的时候,我宁愿听 从感情的引领而不大信任思想的加减乘除。 圆也许正因为此,舒婷才能在历史的 转折期,在诗风的转折期,成为读者目光的焦点。舒婷的诗歌,是在“在历史的 聚光灯下”,由心灵最真实的情感打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声音。情感的真实成 就了其诗歌“质”的忧伤。 事实上,舒婷诗歌忧伤的艺术风格也是众多评论者的共识。赵树勤主编的中 国当代文学名家研究一书中,就认为舒婷诗歌具有“美丽而忧伤的抒情风格 ; 钟友循、汪东发所著的中国新诗二十四品中就把舒婷诗歌的风格概括为“忧 郁温婉”,“舒婷的诗歌,几乎无一不忧郁。因为,忧郁是她的诗歌之最重 要、最突出的抒情品格;罗振亚在论文心灵与历史的同构中说,“舒婷总是 孙绍振:现代意识和古典的意境论范方的现代诗追求,当代文艺探索,1 9 8 7 年。 。舒婷: 生活、书籍与诗。你丢失丫什么,吉林人民j ;版社,1 9 9 6 年版,7 4 页。 3 硕+ 学位论文第一章忧伤的主旋律 用美丽的忧伤曲调,诉说理想被阻隔的忧郁痛苦。 杨景龙在忧伤的花朵 舒婷诗与唐宋婉约词的对比解读中写n - “舒婷诗歌总体的美感特征亦是忧 伤执著的悲美。 无论是从对诗歌“量 的统计,还是从情感的“质 之所在,以及评论家的 评论来看,我们都可以毫无疑虑地说,舒婷的诗歌的确贯穿着一股忧伤的主旋律。 正如她自己所概括的那样,她的诗歌是“忧伤的花朵一。 1 2 忧伤的情感内容 1 2 1 时代的忧伤 鲁迅说:“诗是民族的声音,对于时代精神,诗应该是最敏感的水银柱。一舒 婷的诗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的忧伤带着浓厚的时代色彩,当我们探讨其诗歌 的忧伤内涵时,让我们首先从她在那个时代的经历开始。 文革,这样一个思想禁锢、艺术封锁、个性缺失、人情冷漠的时代,对于老 百姓来说,绝对是一种纯粹的灾难。j 下如评论家谢冕所说:“一个让人猝不及防 的变态时代,颠倒了由革命胜利而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场 空前的动乱中蒙受了耻辱与灾难。”圆舒婷也不例外。 文革给舒婷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苦难,她经历了今天的年轻人所无法体验到 的磨难和不幸:早在5 0 年代,她的父亲就被打成了“右倾分子,母亲承受不了 这种苦难生话的打击,忧郁成疾,过早地逝去了。在这段时间罩,她时常满头大 汗地从噩梦中惊醒,然后“收拾些衣物和食品,送去给被监禁的家人”, 从一个 噩梦“走进另一个充满喝斥、白眼的噩梦”。1 9 6 9 年,初中还未毕业的她便与 她的同代人一起,“将英语课本( 我的上大学的梦) 和普希金诗抄 打进她的背 包,“在撕裂人心的汽笛声中,走向异乡 ,到农村插队落户。舒婷曾在散文生 活、书籍与诗中这样描述那一段知青生活:“挤在破旧的祠庙中,我听过吉他 悒郁的乡思;坐在月色朦胧的沙渚上,我和伙伴们唱着: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躺 在芬芳的稻草堆里,听着远处冷冷的犬吠,泪水无声地流着1 9 7 2 年,舒 婷被照顾回城。即使如此,这一段待业的经历,仍给她“留下了千疮百孔的记忆”, “疼痛深植骨髓”。 在最初的小石铸厂晕,因为她的“苍白、消瘦和高度近视眼 转引自关于诗学理念的初探,h t t p :邮 c l u b h i c o m b b s 6 6 0 7 6 6 1 3 5 0 9 2 1 h t m l ,2 0 0 7 年1 1 月2 0 l l 查询。 国谢冕:历史将证明价值朦胧诗选序,朦胧诗选,春风文艺版礼,1 9 8 5 年版。 圆舒婷:生活、书籍与诗,你丢失r 什么,古林人民i :版社,1 9 9 6 年版,6 9 页 列i :。 同上。 i f dl 。 o 问l :。 舒婷:一个人在途中,你丢失了什么,吉林人民j f 版社,1 9 9 6 年版,5 3 页。 4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忧伤的主旋律 镜,惹来了猜忌和讥嘲的目光。随后,她又曲折辗转地换了很多工作:水泥 预制品厂、漂染厂、织布厂、灯泡厂。的确,破碎的家庭、噩梦般的世界、痛苦 的经历,使舒婷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灵的创伤。因为在她人生最美好的青春 年华罩的这一场“史无前例 的文革风暴,她的理想,就像那个时代所有人的理 想一样,化为了泡影。 文革的这段坎坷经历,让舒婷成为了一个真诚而本色的时代歌者。她在散文 生活书籍与诗中这样写道:“我曾经发誓要写一部艾芜的南行记那样 的东西,为被牺牲的整整一代人作证 。虽然最终她没有写成这样的一本书,但 是在她的诗歌中,我们分明发现了这样“一本书”,发现了那个时代留下的足迹。 这里诉说的是一个时代的忧伤,有着祖国贫困的悲哀、有着家庭绝望的破碎、有 着生命无声的毁灭、有着爱情悄然的搁浅、有着青春无奈的逝去、有着理想猝然 的破灭、有着冷漠疯狂的蔓延 的确,在舒婷的诗集中,这样抒写时代忧伤的篇章不胜枚举。在一代人的 呼声中,诗人写道:“我决不申诉我个人的遭遇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 她将个人的经历置于一代人的惨痛遭遇之中,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唱出他们心中 的委屈和幽怨、不满和质问。诗人面对“一片触目的废墟”,高呼:“为了孩子们 的父亲为了父亲们的孩子为了各地纪念碑下那无声的责问不再颤栗;为了一 度露宿街头的画面不再使我们的眼睛无处躲避;为了百年后天真的孩子;不 用对我们留下的历史猜谜;为了祖国的这份空白,为了民族的这段崎岖,为 了天空的纯洁和道路的j 下直我要求真理! 在船中,理想与现实之自j 不可 逾越的一步之遥,被诗人诠释得淋漓尽致。“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尺 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 为了“纪念一位被迫害致死的老诗人”,舒婷写下 了悼。在诗中,诗人向时代发问:“你为什么牺牲? 你在哪罩倒下? ,继而 又给予这样的回答一“时代垂下手无力回答,历史掩起脸暂不说话。在这精 彩的一问一答中,那个指鹿为马、黑白颠倒、扭曲变态的时代再也无处藏身,只 能在众人的目光中羞愧不已。这是生命的无端毁灭,这个时候,谁能说,“老诗 人一不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在遗产中,诗人对文革的控诉真是震颤心扉, 因为“皂白不分的黑暗 、因为“为非作歹的黑暗”,“才有一个天真的青年朝着 哺乳过他的胸口扣响罪恶的扳机。 这是怎样一个时代啊,就连亲人之问也要“划 清界限,否则,因为你身体中流淌着的“妈妈的血,便将成为“带罪的奴隶 。 这一切一代人的苦闷与冤屈、青春的流失、理想的破灭、生命的逝去、 亲情的扭曲就是舒婷为牺牲的整整一代人所写的一本“忧伤的诗集。 舒婷:一个人在途中,你丢失丫什么,古林人民版礼,1 9 9 6 年版,5 4 页。 。舒婷:生活、书籍与诗, 你丢失了什么,吉林人民 l 版社,1 9 9 6 年版,7 0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忧伤的土旋律 1 2 2 爱情的忧伤 爱情的忧伤是舒婷诗歌情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时代的忧伤体现了 舒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那么,爱情的忧伤更多的昭示出舒婷是一个温柔多情而 又含蓄内敛的女性。前者更多的关注“社会,而后者则更多的关注于“个人一。 对时代忧伤的抒写,是舒婷作为一个朦胧诗人的使命感所在,她曾说:“我们这 一代诗人和新生代的重要区别在于:我们经历了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因而表现 为更多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我们是沉重的,带有更多社会批判意识、群体 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 而对爱情的抒写,则是对个人爱情忧伤和大众爱情忧伤 的共同弹奏。虽然说表面上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体验,却也在“特殊的爱情忧伤 中折射出“普遍”的爱情忧伤。的确,爱情的“搁浅”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共同 的情感体验。正如舒婷所说:“我的许多朋友尝过流放,尝过铁窗,尝过饥饿和 爱情( 爱情在那个年代何尝不是一冲炼狱) 圆 在舒婷的诸多诗作中,爱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早期的爱情诗大多沉浸在一 种“爱而不得的忧伤之中。这些写于2 0 世纪7 0 年代的诗作以细腻感性的笔触 描绘出一个“你在爱着 的女性暗恋者形象,铺展开一段“想也想不够,说也说 不出 的爱情轨迹。从思念到赠,从雨别到无题,从“我爱你 到四月的黄昏,从在潮湿的小站上到夏夜,在槐树下,诗人一路 走来,连成了一串“单恋者”的情感足迹。诗人爱情不能实现的痛苦和失落,在 这些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思恋一诗中,缠绵悱恻的相思愁苦满溢字里行间,令人不忍触摸。“一 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诗人能感受到爱情的美妙却无法触其形;“一 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诗人的爱情是多么纯洁、执着,然而却是一个没有结 果的悲剧爱情;“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诗人的琴弦孤身只影,琴声破 碎欲绝,对爱情的希望与失望在若断若续“檐雨的念珠”中闪现;“一双达不到 彼岸的桨橹 ,有桨却无法致岸,有情却无法会面,诗人的爱情就如“镜中花”、 “水中月 ,可望而不可及;“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却只有两颗泪珠 , 诗人对爱人的“相思 如海洋一样深广,但曾经如蓓蕾一般满怀希望地追求过、 等待过的爱情,最终的命运只有枯萎,所以只能借助于。两颗泪珠 来表达对这 种“单相思 爱情的焦灼、痛苦、悲哀和无奈。 在雨别中,诗人又一次将自己的内心的痛苦昭示于众,这种雨中分离的 场景对于被爱者“你来说,也许只是一种最普通的分别,但是对于单恋者“我” 来说,却是一种透彻心扉的痛。“我真想摔丌车门,向你奔去,在你的宽肩上失 声痛哭: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 ”整首诗中洋溢着浓浓的忧伤,诗人的“不忍 舒婷:卜要玩熟我们于中的鸟,你丢失丫什么,吉林人民 i :版礼,1 9 9 6 年版,1 0 6 页。 国舒婷:一个人往途中,你丢失了什么,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5 3 页。 6 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忧伤的主旋律 离别 和“不得不离别 发生了巨大的冲突,让她无法承受这种离别的忧伤,因 而真想“失声痛哭 ;“我真想聚集全部柔情,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使你终于 醒悟。我真想,真想我的痛苦变以忧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 很 明显,诗人内心的柔情却没有被察觉,这是多么刻骨铭心的哀愁啊! 少女的爱与 自尊相冲突,强烈的渴望和矜持相矛盾诗人最终选择了默默掩埋,于是,“痛 苦”的表情化为“忧伤 的心境,便有了“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 的痛苦, 这是多么深切的离愁,真的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诗人单恋的痛苦在诗歌赠和无题中也表现得非常深刻。“我”沉浸 在初恋的热烈情感之中,而“爱人一却没有察觉“你没有察觉到我在你身 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但单相思的痛苦并不能阻止诗人对爱情执着的追求 “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在无题中,“我”因 为能“转动你胸i j 的纽扣 ,能“拽着你的胳膊在堤坡上胡逛一而快乐着。但是 又因为你的木楞而“悄悄叹气 。我的“害怕 、我的“快乐一、我的“爱”都只 属于我自己,却没有人与之分享,这是多么忧伤的爱情啊。短短三节诗将热恋少 女的激动与惊慌、羞怯而含蓄、甜蜜和痛苦展示得入木三分。 另外,类似的诗歌还有那首四月的黄昏:“四月的黄昏好像一段失而复 得的记忆也许有一个约会至今尚未如期;也许有一次热恋永不能相许要哭 泣你就哭泣吧,让泪水流呵,流呵,默默地”。整首诗表达的是失恋的痛苦,爱 情的无法实现仿佛宿命一般,折磨得人痛苦不堪。既然“单恋者”爱情的伤痕无 法治愈,那么,选择“哭泣 也许是一种最佳的缓解痛苦的方法吧! 正如这些诗歌中所展示的那样,舒婷的爱情诗,更多的,是带着忧伤甚至是 疼痛的爱恋。有学者认为,“理想和爱不能如愿是舒婷2 0 世纪7 0 年代对人生痛 苦的真切感受,也是她悲剧情感体验的主要特征之一。一当然,舒婷是否真的 经历过爱情“单相思”的不幸,这需要严谨而精心的考证,由于笔者时间和材料 有限,所以无法给大家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其诗歌中始终无法掩饰的悲剧爱 情色彩,却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单恋者 对于感情的痛苦、惆怅和无奈。 谈到“单恋一,大家可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现代派诗人“戴望舒 ,他是一个 典型的“单恋者的形象,他和他的诗歌一起,在自身感情的漩涡里不断沉沦。 因为生活的磨难、个性的悒郁、爱情的不幸,其诗歌中总是传达出一种悠悠的挥 之不去的伤感,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成为了他永远无法企及的爱情梦想。因为 这种“单相思 是从他的亲身经历而来,所以他在个人情感的小天地里无法自拔。 而舒婷的“暗恋 却与戴望舒的“单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诗人是以自己“爱 情 的“搁浅”来影射出那个时代所有人“爱情的搁浅”,她并没有停留在自身 榻腱图:舒婷:悲剧情感的凸现,中山大学学报论从,2 0 0 2 年第2 期,1 6 5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忧伤的主旋律 感情的天地里低吟浅唱,而是唱出了那个独一无二的文革时代里所有人爱情的忧 伤。这些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我 ,痛苦而真纯,那一往情深的倾诉和执着 温暖着人们冰封的心灵,在久别温情的年代向人们昭示着爱神的重新降i 临。这是 一种从个人到大众的升华,可以说,能从个人情感的旋涡里跳出来,走向时代和 大众,是舒婷的高明之处。关于“个人与大众的结合 这一点,笔者将会在本章 第三节中重点介绍。 1 3 忧伤的审美特征 1 3 1个人忧伤与大众忧伤的完美结合 诗歌评论家徐敬亚曾在朦胧诗出现后大声地道出他心中的想法:“扑面而来 的时代气息,痛切中的平静,冷峻中的亲切。时代的大悲大喜被它们转换成独立 式的沉吟。一这样一个评价,是非常适合于舒婷的。的确,舒婷就是这样一个能 将“时代的大悲大喜转换成独立式的沉吟 的诗人,也可以说,正是这一点,成 为了其诗歌备受大众欢迎的理由。因为从她的诗歌中,他们分明发现了自己的泪 水和笑颜,挣扎与求索,绝望和希望 翻开舒婷的诗歌,我们看到,她的诗植根于个人的忧伤,却又将那个时代大 众共同的忧伤倾诉了出来,这使得她的诗作不局限在“小我”的视角里,而具有 了“大我”的胸襟和高度。的确,她的诗歌,是从个人的苦痛出发,抒发个人爱 情的忧伤、青春理想失落的忧伤,但与此同时,她又将其“普泛化 ,把个人的 忧伤与大众的忧伤紧密结合起来,成就了其诗歌忧伤品质最重要的审美特性之 一。从她个人的忧伤中,我们感受到了整个时代的感伤氛围,感受到了普通大众 爱情的缺失、个性的丧失、青春的失落,也感受到了整个时代对人性、温情、爱 情的呼唤。 别林斯基曾说:“在构成真正诗人的许多必要条件中,当代性应居其一,诗人 比任何人都更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 圆艾青说:“诗人的我,很少场合是指 他自己的。大多数的场合,诗人应该借我来传达一个时代的感情和愿望。一 保尔艾吕雅也这样说:“荷马、莎士比亚、但丁和歌德往往还有维克多雨 果,他们说我的时候,他们就是代表自己时代的人说话,他们是自己时代的 良心。一尽管舒婷不能与上述大师相比,但在那个时代,她在说“我的时候, 就是代表自己时代的人说话,她就是自己时代的良心。正如诗人在散文光圈的 徐敬砸:崛起的诗群,当代文艺思潮,1 9 8 3 年第1 期。 转| j i 白:陈困和:(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束乡村小说的当代性,文艺评论,2 0 0 8 年第l 期。 艾青:诗论,人民义学j i ;版礼,1 9 8 2 年版,2 6 灭。 保尔艾吕雅:论情境诗,法国作家论文学。 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忧伤的主旋律 背后中所写的那样:“许多年来,我们把时代和人民供在遥不可及的圣殿。事 实上,在城市上空参差的鱼骨天线,在乡间小路吱吱响的小扁挑,不也是这个时 代的两个侧面吗? 人民不也是我、你、他? 一 毋庸置疑,舒婷的诗,典型地体现了时代与自我的统一。可以说,她的诗歌 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个人忧伤与大众忧伤的完美结合。她的诗里,“小我与 “大我”并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表现个人与表现时代、祖国、大众,在作品 中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她从关心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 运的关切,蕴涵着对祖国、对人民博大而真诚的爱。正因为此,我们在她的韵律、 诗行之间发现了属于那个特定时代的气息、属于所有大众的声音。 在祖国呵,亲爱的祖国中,她发出了“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 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的呼唤,表达了一个华夏儿女与祖国母亲血肉相连的“纠 缠,与时代唇齿相依的联系。诗人通过“我是你 这一基本句式,将“小 我”与“大我一很好地融合成一个整体,使自我形象与祖国形象合二为一,将个 人与祖国的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正如她在散文生活、书籍与诗一文中所 抒写的那样:“我从来认为我是普通劳动人民中间的一员,我的忧伤和欢乐都是 来自这块汗水和i i 曼n 浸透的土地。也许你有更值得骄傲的银桦和杜鹃花,纵然我 是一支芦苇,我也是属于你,祖国啊! 在一代人的呼声中,诗人将“个人的遭遇”、“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 魂”融入到大众的遭遇当中,将个人的忧伤与大众的忧伤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文 革中的千千万万的受害者击鼓鸣冤“假如是我,仅仅是我的悲剧我也 许可以宽恕 ,但是为了所有的民众,为了将来的孩子,“为了祖国的这份空白, 为了民族的这段崎岖,为了天空的纯洁和道路的j 下直我要求真理! ”这种从 个人到大众的升华,正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成为民族良心的体现。 另外,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也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诗人针对当时诗坛 受极左路线余毒影响,朦胧诗创作举步维艰的窘况写道:“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 走入禁区,也许就在那里牺牲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给后来者签署通行 证。舒婷觉得,对一个人来说,只有“把自己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 将 “小我 融于整个“大我 、融进国家、融进民族,人生才有意义。因而,她和 她的伙伴们用发自心灵的诗歌勇敢地实现着这一责任和承诺。 由此可见,在舒婷的诗歌世界中,“小我和“大我一并不是对抗的,而是 一个完美的结合体。她将自己在那段岁月的痛苦记忆形诸于笔,生动地概括了一 代人的悲剧情感,也使自己的诗歌成为yj j l j 个时代所有人共同的精神财富。 。舒婷:光嘲的背面,你丢失 r 什么,古林人民版钆,1 9 9 6 年版,9 2 页。 謦舒婷:生活、书籍与诗,你丢失j ,什么,占林人民:i ;版 i :,1 9 9 6 年版,7 2 页。 同上,7 5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忧伤的土旋律 1 3 2 母性的情怀 中国俗语云:“山高泉多,人善泪多一。舒婷的泪水一部分是缘于自我身世的 不幸,更多的则是缘于对别人的同情乃至对众生的博爱。舒婷的“忧伤与其人 道主义情怀( 。温情 ) 密切相关,她的那句名言“痛苦,上升为同情别人的 眼泪 ,正鲜明地体现了她的人道主义情怀。难怪于小植在会唱歌的木棉中 会说,“舒婷早期的诗也许有些忧伤,但这种忧伤f 是来自她对人与人沟通的渴 求,来自她对祖国强盛的渴求,来自她心底浓郁的爱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舒婷所生活的“文革 时代,是一个肆意践踏爱的时代。她作为一名有着浓 厚爱心的诗人,一直在寻找通往他人心灵的道路,她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意识 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达我对人 的一种关切”,而实际上,在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中,她也是这样做的。她的诗歌, 一直在履行着这样的职责对“爱”的呼唤! 这一点,是很多学者的共识。王 光明艰难的指向中有这样一段话:“爱是她情感和意识中供养的神明。这个 神明也曾经是许多浪漫主义诗人的神明,拜伦与雪莱都曾以最热烈的感情为它献 上自己的祭果。当然,舒婷诗中的爱有它自己的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当做一个j 下 直的普通人都很不容易的时候,我不奢望当英雄;不是英雄和骑士的爱,而是普 通人的自爱和爱人。正因为如此,她不满自己袖手旁观生活;真诚地表示要回到 人群里去;在物质和精神生活走下坡路的年代,努力让自己的感情往高处跑去, 并用诗去扰慰困倦的灵魂。”固 那么,舒婷作为一个女性,她心底浓郁的爱,又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 呢? 笔者在文中采用了这样四个字“母性情怀”。 鲁迅曾说:“女人的人性中有母性”,( 而已集小杂感) 而舒婷,j 下是 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母性情怀的女性。她的诗歌文本中,洋溢着鲜明的母性情怀的 氤氲。这里有真挚而明哲的对朋友的关怀,有热忱而无私的对陌生人的鼓励,有 深切而激烈的对万物生灵的爱惜,她更把视线的焦点投向“女人 ,关心女性的 权利、价值和尊严。兄弟,我在这、这也是一切、白天鹅、致橡树等 诗歌就是对这种“母性情怀”的最好诠释。 舒婷生活的那个时代,友情是匮乏的,因而她格外珍惜生活中的感情和友谊。 她这样说:“在人情纸薄的现代社会,友情或许不是止痛膏,不是清凉油,但在 干渴的时候,至少,它是一杯纯净的水。 锄因此,在友人倍感孤独的时候,舒婷 于小植:会唱歌的术棉漫议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怀,古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3 期,6 6 页。 舒婷:诗三首小序。 i i 光明:艰难的指向,时代文艺 1 1 1 版 l :,1 9 9 3 年版,9 6 页。 舒婷:你丢失j ,什么,你丢失j ,什么 ,吉林人民 f :版社,1 9 9 6 年版,2 0 页 1 0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忧伤的主旋律 总是像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心姐姐,轻声地提醒友人:“只要夜里有风风改变思绪 的方向只要你那支圆号突然沉寂要求着和声我就回来在你肩旁平静地说兄 弟,我在这 ;( 兄弟,我在这) 在朋友最失落的时候,她总是以她的诗句去温 暖他们孤寂的心,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并向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答应我, 不要流n 假如你感到孤单请到窗1 3 来和我会面相视伤心的笑颜交换斗争与 欢乐的诗篇 。( 小窗之歌) 对于众多素不相识的普通读者,舒婷办敞开心扉慰藉他们受伤、失落、迷惘 的心,给予他们最诚挚的鼓励:“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罩;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 这也是一切) 她高扬起理想主义的大旗,鼓励陌生人 追求光明的所在,劝勉他人揩去“眼泪”,从抑郁和痛苦中振作起来:“朋友,是 春天了,驱散忧愁,揩去泪水向着太阳欢笑。一( 初春) 同样,舒婷总是以一种母性情怀去关注时代和民族的苦难、他人的不幸,甚 至于万物生灵的不幸。在 :白天鹅中,那朴素却极具力量的诗句“不要在 夜里睡得太死,不要相信寂静,寂静或许是阴谋,如果不能阻止,那么不要让 我看见你们无所事事的愤怒和惊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女诗人对于生命毁灭 的同情和惋惜,和对于猎杀者的愤怒和憎恨。如果不是对于万物生灵的这种母性 情怀,何以会有如此令人震撼的诗句。 舒婷的母性情怀同样适用于所有女性,她像一个母亲关心女儿一样,关心着 所有女性的命运,呼唤着女性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的确立。致橡树是一份女 性人格独立的宣言书“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 在一起 ;神女峰则是一份人性解放的呼告书,宣告了在荒野流放许久的女性 的复归“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惠安女子 则体现了舒婷对于中国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诚如评论家盛英所说:“舒婷 的诗旨文意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提升方面,确具浓郁的性别色彩:她那母性的爱, 使人的自觉变得温暖而贴心;她那母性的爱,使女性自觉变得完整而协 调;两者又自然地交融在一起。舒婷在女性文学史上自有其崇高的地位。 就是这样,舒婷以一个“母性的温情 ,用爱的胸怀去拥抱整个世界,用温暖 去抚慰困倦的灵魂,用母性之爱去点燃人们理想和希望的火焰,对于朋友、对于 陌生人、对于万物生灵、对于女性,给予温暖、给予安慰、给予同情。“我希望 我的诗是这样的笑容,对于忧愁的心;是这样一只热情的手,对于沉重的生活。 圆可以说,舒婷的这些诗句,就像一个个暖人肺腑的太阳,温暖着每一片需要温 情的“绿叶。 。盛英:我读舒婷,中国女性义学新探,中国义联版社,1 9 9 9 年。 。舒婷:光嘲的背面,你丢失了什么,吉林人民版 l ,1 9 9 6 年版,9 2 页。 l l 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忧伤的土旋律 1 3 3 忧伤中蕴含着憧憬 舒婷的诗歌以美丽动人的忧伤创造出了巨大的魅力,深受读者的喜爱,其成 功的奥妙就在于在忧伤中始终伴随着对未来的憧憬。她的诗歌是忧伤和哀婉 的,与此同时,坚韧和不倦的追求又为她柔美的诗风中增添了哲思的力度。是的, 尽管舒婷的人生道路上并未丌满鲜花:被迫离开父亲,下乡期问母亲去世,插队 三年,待业又三年,可是她并没有沉陷在个人的忧伤中不可自拔,她的人生信念 从未因此而泯灭。相反,她从自己的人生悲剧中,获取一种清新鲜活的力量,自 觉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要喊出一代人尊严和权利被践踏的 屈辱和痛苦,更要呈露出一代人由迷惘到觉醒的心灵历程,唤起他们,“为了未 来”,重振起“梦想”的“翅膀一。所以,尽管我们说舒婷的诗歌是“忧伤的花朵 , 但是不可否认,她的忧伤中有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渴望! 谢冕曾在评价舒婷时精辟地指出:“在这浓重的失落感中萌发出来的追求, 既给这些诗篇蒙上一片迷惘与感伤的音调,又浸透着不甘湮没的内在冲击与奔 突。”这种“不甘湮没的内在冲击与奔突便堆砌成了舒婷诗歌向“理想攀登 的阶梯。可以说,“理想 是舒婷诗歌的关键词之一,她说:“我钉在我的诗歌 的十字架上为了完成一篇寓言为了服从一个理想我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 那篇寓言那个理想”;(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 在其散文以忧伤的明亮透彻 沉默中,她这样写道:“我的儿子,你仍将痛苦,记住我的话:理想使痛苦光 辉! ;锄“我已经意识到,被迫意识到,只有我的理想才是我的上帝,它仲 裁一切。 固j 下因为有了对理想的期望和憧憬,现实中的忧伤和痛苦便成了一种磨 练,一种光辉,一种力量! 难怪学者李惠芳会这样评论:“舒婷带着忧伤,在那 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尽管理想的翅膀带着沉重的镣铐,还是渴望拍打出新的朝 阳。一 高尔基曾说:“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它其实复杂地而且始终模糊地反映 出笼罩在过渡社会的一切感觉和情绪的色彩 。 毋庸置疑,“理想 已经让舒婷 的诗歌涂上了这种“感觉和情绪的色彩 ,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心灵表达。理想的 炽热,激情的澎湃,使舒婷诗作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了一种浪漫主义倾向。因此, 她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 ,并庄严宣布:“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 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 。( 一代人的呼声) 由于诗人偏重于理想的抒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林业大学《无机材料科学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财务报表培训
-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有害生物风险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红楼梦的情节解析》课件
- 着色混凝土改造施工方案
- 院内急救操作规范
- 《新能源发展趋势分析》课件
- 清华大学《织员工激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邵阳学院《图形创意与表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如何处理丢失的劳动合同以办理退休手续
-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2.5《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课件
- 静配中心岗前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 滚花机滚花工序作业指导书
-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 2023年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河北省建筑工程管理规程课件
-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完整word版)高考英语作文练习纸(标准答题卡)
-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 可伸缩的橡皮筋》 冀人版
- 力学竞赛综合练习含答案
- 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