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 增长,居民对于自身财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愈发强烈,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现 实需求;另一方面,个人理财业务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了商 业银行的竞争力。不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各方面也不 是很成熟。尤其与国外发达国家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相比差距很大,主要集中在经营 理念、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支持系统等方面。面对国内外的这种 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向国外同行学习经验,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全 方位的优质服务,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是中国加入 wto 的第十年,中国早在 2006 年 12 月底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 放个人人民币业务。经过这四年的发展,外资银行已全面进入我国个人理财领域。随 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 外资银行涌入对我国银行的影响也会 逐步加深。我国银行面临着人员优秀、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管理有效的巨大的外资 银行的竞争压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研究 ii abstract abstrac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began in mid-and late 90s, the 20th century. it is currently in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arryout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for two reasons: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growth of personal wealth, the needs of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property got more and more strong. this is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ersonal finance business; on the other hand,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is a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of commercial banks, it ca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but, it is a short time for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re are a lot of immature problem. compared with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lags behind in china. it appears mainly in business philosophy, product and services innovatio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service support systems and so on. s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learn from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on how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a full range of services. this is a matter problem to be solved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 this year is the tenth year of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china have been fully opened personal rmb business for foreign banks by the end of december 2006. after four years, foreign banks have entered the field of personal finance in china.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opening-up level, the influx of foreign banks would impact on chinas banks gradually. chinas banks face excellent staff, advanced technology, experience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enormous competitive pressure from foreign bank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e; development research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论 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 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 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 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 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1 页,共 49 页 1 引言1 引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这给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 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国民总收入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8年302,853.4 亿元。在综合国力全面提高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和个人财富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即 使 2007 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困境,在 2009 年,我国经济在全球中第一个突 出重围,首先实现了经济回暖。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基本可实现全年 gdp 增长 8%的目标,延续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快 速富裕,个人居民对于自身财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愈发强烈;另一方面,出于赢利性的 考虑,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银行自身的业务体系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这是个 人理财业务在中国兴起的两方面原因。 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金融业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业务, 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很多 不足需要改善。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发展 起来的,目前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 2004 年以后,个人理财业务得到 了更加迅速的发展。但是,与国外成熟的行业来比较,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属于起 步阶段,在产品、服务、管理、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随着我国个人 居民对于理财业务的需要,这些不足急需完善。 在加入 wto 之后的今天,中国早于 2006 年 12 月底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个人人 民币业务。这几年,外资银行全面进入我国个人理财领域。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 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外资银行涌入对我国银行的影响也会逐步加深。中资银行面 临着人员优秀、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管理有效的巨大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从现在的各国银行实际经营和理论探讨上分析,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在于需求 大、风险低、不占自有资金、盈利平稳等。在美国,其业务收入占到银行总收入的 30%,年平均利润率达到 35%,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西方各大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 部分和利润的新增长点,在西方银行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2 页,共 49 页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资本市场也为银行的股份制和商业化转型提 供了现实条件,各大中小型银行均向商业化和股份制转变,这也使得各银行之间的业 务交叉越来越深入,目标客户重叠较大,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各 外资银行也正在加速发展人民币业务, 利用先进服务和管理经验争抢优质客户现象明 显。在内忧外患的竞争环境中,银行传统存、贷、汇、兑业务的发展空间受到明显挤 压,资产负债业务因为在客户资源抢夺上的激烈竞争,使得存贷利差趋于缩小。可以 说,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出现下降趋势,且风险逐步加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长,金融需求上升迅猛。在 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在社会各类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为 40%,到了 21 世纪初此比例上升到了 60%,远远高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相关数字。居民个人 资产已经成为了影响金融市场流动性供给的主要力量,从 07 年的股市暴涨和人们关 注的“存款搬家”现象就可以看出。居民的个人资产多了,对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自 然也就增加了,个人理财的理念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到人们的心理。 从上述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目前西方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 个人理财业务有 在我国发展的客观需求、必要性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不过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在我国发 展的也并不是十分理想,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是在制度上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模式 的限制,在金融产品上缺乏创新性、产品同质性比较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 能力低下等问题。本文意图通过对国内外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为我国 的个人理财业务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具体的讲: (1)对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情况进行研究,进而指导我国商业银 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 (2)个人理财业务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属于内外资银行的重要竞争领域。个人 理财业务在我国的银行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研究个人理财业务,拓展个人理财业务 有助于我国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3)我国居民个人理财观念的逐步形成,个人理财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思想 观念上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也有利于 我国银行在新的国际化竞争中重新定位服务方向、经营理念,可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发 展走向全新的经营道路,提高自身竞争力。 (4)目前我国居民理财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有体系的金融工具,所以个人居民 的理财主要集中于相对较低收益的银行存款。研究个人理财产品,有助于商业银行引 导居民财产从储蓄转向理财投资,从而实现个人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金 融体系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和提高社会资金利用效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3 页,共 49 页 1.2 国内和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现状国内和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现状 1.2.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现状 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源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于国际金融动荡的年代。自 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西方商业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 发展。而正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和变革才掀起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创新浪潮。 上世纪 4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然而这个国际金融体系并不十分合理和 稳定,它在一瞬间便土崩瓦解。1971 年 7 月,由于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与 美元币值稳定之间的矛盾,即“特里芬两难”的存在,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在 1971 年 8 月 15 日,面对日益泛滥的美元,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 ,即停 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从此美元与黄金脱钩, 不再与黄金进行自由兑换,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之一倒塌。1973 年 3 月, 因美元连续贬值,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热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 不关闭了 17 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一致,西方国家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 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完全瓦解崩溃。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同时,西方各 国国内的经济也陷入了“滞涨”的困境,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就是在这国外 和国内的剧烈动荡之中,金融创新的浪潮越来越汹涌;也正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格局 之中,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正在飞快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西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就来自于金融创新范畴,因而许多国 外专家都以金融创新思想为基础,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而且经过这 些年的发展,西方国家关于个人理财的研究和著作都已达到了相当的数量和质量,也 形成了一些系统的理论,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深度都比较成熟和深入。 第一次提出“金融创新”这个词,是在 1912 年的奥裔美籍经济学家熊比特的著 作经济发展理论 。熊比特指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式,把一种以前没有使 用过的生产要素和组合配比引入生产体系。 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为以后金融创新理论和 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西方学者还从基础金融理论和现代行为金融理论,从投资者的理性与否、 信息的对称与否,再考虑国外个人投资者的寿命水平和风险承受水平等方面的特点, 深刻地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探讨, 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提供理 论指导。 传统金融学的核心理论是“有效市场假说” (emh) 。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发展起 来各种金融理论,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套 利定价模型(apt) ,期权定价模型等,这些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一起组成了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4 页,共 49 页 代金融理论的基础。这些基础理论也构成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理论基础。而与商业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理论主要是 1920 年的由弗兰科莫迪利亚尼(franco mordiglia)和理查德布伦伯格(richand brumberg) “生命周期理论” ;1952 年的马克维茨(harry markovitz)的“资产组合理论” ; 1964 年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 、1965 年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 、杰克特里诺 (jack treynor)和简莫辛(jan mossin)等人分别独立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 与此同时,西方也涌现出大量介绍个人理财业务的著作和极具价值的理财理念, 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 g 维克托 霍尔曼 (g.victorhallman) 和杰利 s 诺森布鲁门 (jerrys rosenbloom) 合作的著作个人理财计划 ,此书细致、全面地解释了个人理财计划的制定,以及 各种个人理财工具的使用方法, 并为投资者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 工具提供了理论依据。该书的主要思想是,在个人理财的过程之中,人们应该将个人 或者家庭的所有财务事务,包括投资计划、储蓄计划、相关税费计划、保险计划、赠 与计划、退休计划、遗产计划等,把所有相关计划看成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来对待, 而不应该分别、单独对待每一个组成的部分,并根据投资者个人整体的理财目标和要 求来统筹地分析各种理财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保险、房地产、银行存款、期 权、期货等等。 夸克霍(kwok ho)和克里斯罗宾迅(chris robinson)合作的著作,此书详细且系统地对个人理财规划进行了介绍和论述,并系统地 介绍了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体系框架, 有利于对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的研究。 卡普尔(kapoor,j.r.)所著的,此书从各个角度和方面详细 介绍了个人理财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个人理财的重要性、个人理财决定的步骤、个 人理财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巧。此书全面且完整地介绍了投资者如何运用理财工具 来使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对投资者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蒂娜哈里森(tina harrison)所著的(金融服务 营销) 。此书指出,在个人理财中最应该注重的是一些个性化的因素,具体说是应该 尽可能的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全神贯注地注意他们的问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 务或者产品。而个人理财服务最大的不同就是差异化,强调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客户 大多不喜欢选标准化的产品, 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理财规划师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服务项 目,就算有很多已经设计好的标准化的模块产品或服务,客户也是希望能由这些标准 化产品组成个性化的产品组合。这里包括了至少三种提供个性化产品的方法:1.产品 选择的个性化,即允许客户从整个产品集合中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5 页,共 49 页 括基金投资、外汇理财、保险、汽车贷款、住房按揭等;2.服务程序的个性化,即让 理财规划师同客户进行私人方式的交流,了解客户的个人需求和风险偏好等;3.定制 的个性化,即对客户特殊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建议等。 约瑟夫a.迪万纳(joseph a.divanna) 认为,银行个人理财人员在创造并让渡 服务的同时, 能给客户带来信心和信任感是现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中不可或缺的 重要因素。 信心和信任感有两方面的意思: 一, 客户对选择的服务产品本身充满信心, 相信选择的产品能够满足自己的客观需求;二,客户对提供服务的理财人员和所选择 的银行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成功地进行服务,双方能够合作愉快。在个人理财业务 中,这两个方面的信心和信任最初始都是来自于商业银行本身的信誉,和其在客户群 体中的综合形象,这些信任更多的是在服务让渡的同时传递。因为大多数投资者担心 证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不稳定会给他们带来收益的不稳定,即 带来风险,所以他们都对安全的投资工具具有强烈需求。隐刺,在个人理财业务中必 须首先要消除客户心理上认为投资不安全的疑虑,并且长期保持可靠性,而理财规划 师的专业素养是产生这种信任的前提。理财规划师具备的能力应该包括:对所在银行 为客户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全方位的熟悉, 优秀的向目标客户介绍银行产品的沟通 能力; 能够有效的获得客户的基本信息, 并根据基本信息做出适当、 合理的理财计划, 灵活地为客户配置产品。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指出,个人理财业务的终极目标是投资者选择的 个人理财产品是否能为该投资者带来资产的收益和增值。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标,需 要商业银行为不同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非同质的产品是以满足投资者的差异性 需求为核心,以获取投资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目标。各银行都应该采用差异化战略 来寻找和建立自己的经营优势,从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高银行的美誉度,最 终获得投资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gartner group 提出的 crm(客户关系管理)也被应用于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 gartner group 提出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以后,crm 迅速受到了各国企业的重视,国 外一些学者也将 crm 的理念运用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之中。商业银行通 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有效地掌握了客户资料, 把那个根据客户信息对其进行分类,进而找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有助于商业银行 目标客户的开发和维护,也有助于商业银行转变经营观念,改善管理,提高个人理财 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1.2.2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现状1.2.2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显露头角, 真正 到了 2004 年才开始快速的发展,所以,目前我国对个人理财方面有重大创新的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6 页,共 49 页 和著作并不是很多,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 谢怀筑编著的个人理财 (2004)对个人财务规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包 含了个人财务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个人财务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技能、个人财 务规划的实务介绍。 此书对于我国个人理财规划师的培养以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张超尔编著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的比较与借鉴 (2003)把西方和香港地 区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 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策略建议。 林承租编著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如何发展-兼谈客户导向型银行的建立 (2002)重点思考了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运行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提出客户导向型银行的建立是现存问题得以解决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个人理财业 务的发展则需要银行在金融产品的创新、银行品牌的建立、客户市场的细分和客户经 理制建设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王岳澎、周程锦合著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体系建设 (2004)提出了新的 理念,即建立个人理财服务体系是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基础,个人理财服务 体系的建立涉及银行内部客户信息的管理、产品创新机制、产品梳理与组合、服务渠 道整合和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 江鸥撰写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2006)探讨了目前商业 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弊端,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措施和建议。 刘怡庆、蔡继东合作的金融调控与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2006)探讨了金融调 控与个人理财产品的关系。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的理财规划师考虑到各国的税收制度、投资 和融资制度、不动产和不动产融资制度和遗产继承制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兼顾不同 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理财观念和教育观念的不同,理财规划师职业必须进 行本土化,有鉴于此,专家委员会在编撰这套教材是,严格坚持“国际化规格与本土 化内容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并对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前 瞻性。对我国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 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基本结构 本文以核心竟争力理论思想为指导,综合利用营销理论、资产组合理论知识,以 定性分性为主,辅助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为主要线索,研究国内 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找出妨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 些问题,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论文共有五章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具体介绍了课题的经济意义和社会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7 页,共 49 页 景,还有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些基 本概念和理论,涉及到储蓄生命周期理论、投资组合理论、金融创新理论以及市场营 销理论等,从这些基础理论当中总结出我国应重视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第三 部分在探讨了西方国家、地区商业银行经营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中提 炼出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 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第四部分,在对我国现阶段个人理财行业情况研究之后,分别 深入分析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周围环境和目前产品的属性, 找到了潜伏在个人理财业 务中的各方面缺陷。第五部分,具体介绍了我国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和 对策,即重点挖掘商业银行的中端客户,通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来获取理财品 牌的美誉度,并在风险控制和管理监督二方面提出了一些理念。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研究方法 (1)本论文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调查,一方面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 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用以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也有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 个人理财业务的现实状况。 (2)本论文把国内外情况进行对比,以西方国家、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的发展形势为参照,提炼出国外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与理念,为我国个人理财业 务的发展提供指导。 1.5 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创新点 (1)系统地分析了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模式,通过比较我国商业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为找寻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不足提供依据。 (2)在进行金融学理论研讨的同时,还吸纳了经济学中其他分支的一些理论, 使得提出的建议更加全面。 (3)对我国个人理财行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在基本满足所有 客户需求的同时,应主要发展中端客户的经营战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8 页,共 49 页 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基础理论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基础理论 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其特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其特点 2.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概念 2.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也被称为“私人理财” 、 “对私金融服务”或“个人财富管理” ,关 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不同的机构和学者也有着不同的描述,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给个人理财的定义,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通过收 集财务信息,制定人生目标,审查当前财务状况,实施理财策略等步骤,帮助实现其 人生目标的过程。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和银行词典(a dictionary of finance&banking)认 为,个人理财策划是以当前的财务状况为依据,在预测短期和长期的财务需求的基础 上,制定一套理财策略,包括财务管理、投资计划、储蓄计划、住屋计划、税务计划、 子女教育计划、抵押计划、人寿保险计划和遗产计划等。 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对个人理财的定义为: 个人理财是指制定合理利用财 务资源、实现客户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个人理财的核心主要是,以客户的资产状况 与风险偏好为依据,最大化地实现客户的需求与目标。个人理财的根本目的是,实现 人生目标中的经济目标,同时降低人们对于未来财务状况的焦虑。 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council of china)定义个 人理财服务为金融理财,认为个人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士收集 客户家庭状况、财务状况和生涯目标等资料,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风险属性,分析 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为客户量身定制合适的理财方案并及时执行、监控和调整, 最终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使其最终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 自在。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cbrc) 在 2005 年 9 月 29 日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商业银 行个人理财业务”给出的定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资产 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 等专业化服务活动,以帮助客户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 因为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业务,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对该业 务的内涵与外延做出统一界定。结合以上各方的定义,笔者认为个人理财业务,是由 专业理财规划人员,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客户的家庭状况、财务状况、财务目标、风险 承受水平的基础上,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理财方案,并且这个方案能最终满足客户在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9 页,共 49 页 生各个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 2.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些特点2.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些特点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与其他传统业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个性化 虽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于个人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人们对于个人 理财的需求却是差千万别的。银行在为客户进行理财服务时,虽然也是针对了目标群 体,但即使是同一个目标群体,群体中的每个客户的财务状况、财务需求、风险偏好 以及健康状况等也不近相同。并且,即使是同一个客户,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以上所 述几项也会产生巨大变化。就是由于每个客户的理财需求不同,决定了理财产品的个 性化。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个人化的特点。 (2)专业化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尚短,虽然经过这几年股市热潮的洗礼,一部分人已经 熟悉了股票市场,但是绝大多数人们对于股票、债券、基金、黄金、保险等等金融工 具并不十分了解或了解的比较肤浅,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的客户缺少基本的专业知 识。客户急需理财规划师的专业服务,以获取适当的理财资料。同时,商业银行的理 财规划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获取了客户的财务信息的基础上,以满足客户理财 需求为目的,为客户推荐理财组合,以帮助客户资产增加。 (3)长期性 事实证明,个人客户相比企业客户具有价值链长、收益丰厚的等优势。西方商业 银行的研究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已是一种常态。公司类客户与银行 合作的平均期限主要是 5 至 8 年,极少数能超过 10 年。相比之下,个人客户仅从他 的工作期限上来考察,一般都能达到 30 至 40 年左右,如果加上退休以后的时间则期 限更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理财的需求也逐日升高,如果银行能为客户的人生不 同阶段的理财需要提供满意的产品,也就等于锁定了忠诚的客户。这样一来,一方面 可以节约大量的营销费用,另一方面也可获得相当丰厚的利润回报。所以说发展个人 理财业务,不仅能增加银行的盈利点、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而且还能提高银行的抗风 险能力,化解银行储蓄存款不断升高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4)综合性 综合性有两个方面:一,理财的作用不仅可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还可以减少 不必要的支出、控制生活中的风险、储备未来的财产。因此,理财的概念远比“钱生 钱”的个人投资更加深刻,实现个人的财产增值只是理财的最低级层次,理财的最高 层次是正确理解财富、科学运用财富,帮助客户规划自己的财富。西方国家理财业务 中已经出现了“慈善计划”等产品,这类产品的推出也说明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10 页,共 49 页 在不断深化。二,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包含了投资、贷款、保 险等等多种金融工具的综合的、全方位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5)网络电子化 传统的银行零售业务主要利用营业网点的柜台, 在有限的营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 规定的服务;而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金 融业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这些现代工具, 使得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服务中的服务质量 迅速提高,网络金融服务、手机银行服务、全球 24 小时服务相继诞生,银行可以为 客户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投资理财品种,这主 要来自全球的金融工具。 2.1.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起和发展2.1.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起和发展 美国的保险业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发源地。上个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使人们 的生活陷入了蕴含着巨大不确定性的漩涡。 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谋求公司的发展开始为 客户提供一些简易的投资建议,后来又开始为客户单独设计一些保险产品。那时候, 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根据各个客户的收入、年龄、职业等信息划分不同的客户层级, 为不同层级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保险建议,这促进了保险产品的销售。这一时期保险行 业的新变化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惊喜, 不过从那时开始个人理财业务已经生根发芽 了。 1945 年二战结束,美国经济恢复的同时社会财富也加速积累,这些都为发展个 人理财业务准备了优良的经济环境,那时起个人理财业务在美国开始了快速的发展。 初期的个人理财只是财务顾问,即以客户的资产状况、收入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为标 准为客户进行财务建议,为客户制定适当的投资组合配比,包括储蓄、股票、债券、 基金、保险等,以客户资产的升值为基本目标。这个阶段的个人理财业务实现了快速 的发展,相关销售员工数量持续上升,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以 销售产品为主要目标,附带有协助客户合理避税的业务,但是并没有公认的工作流程 和业内标准。 到了 1980 年左右,个人理财业务逐步向成熟迈进,开始综合、系统地服务于客 户的理财需求。从那时开始,西方国家的银行业开始热衷于树立全方位服务客户的经 营方针,重视和客户的“全面” 、 “长期”的关系。同时,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重组也 开始兴起。 理财业务在 “综合化” 经营的道路上, 吸收了传统的存贷款、 投资和咨询等业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11 页,共 49 页 表 2.1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美国成功的崭露头角,使个人理财在其他经济发达国家获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 崇。这种现象 20 世纪 90 年代后更为突出,当时全球的金融业都处于金融创新的大浪 中,从中受益最大的便是个人理财业。金融创新为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许多新的金融 衍生品,个人理财业务也开始广泛吸收金融衍生产品,同时也把基金业务、信托业务 还有保险业务等纳入投资组合,以达到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效果。 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居民的理财意识在逐日提高,从事理财业务的相关人 员数量在继续攀升,行业对理财人员的标准也随着不停上升。为完善个人理财的行业 体系,指导理财规划师的职业道德,美国注册金融规划师协会(iarfc)在 1985 年 率先成立, 随后, 英国和日本也分别于 1986 年、 1987 年成立了注册金融规划师协会。 以维护投资者权益为目的,提升投资者对行业的信任,国际注册金融规划师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ed for financial planning,iafp)在 1990 年成立,这个协会的成 立使得个人理财行业的道路更加光明。从此,iafp 国际注册金融规划师协会为金融 理财规划师(cfp)制定统一的执业道德标准、胜任能力标准和实际操作标准,并着 力提高金融规划师的公众意识。 2.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 2.2.1 储蓄生命周期理论 2.2.1 储蓄生命周期理论 储蓄生命周期理论由 1985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 利亚尼(franco mordiglianl)教授和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理查德布伦伯格(richand brumberg)共同创建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把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1.人力资 本积累阶段。2.人力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阶段。3.金融资本兑现阶段。这个理论的核 心思想是,制定储蓄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的生命周期,并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来 分析一个理性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购买商品的最佳配置和效用的最大化。以对居民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12 页,共 49 页 家庭的消费行为的研究为出发点,此理论制定了假设前提是:第一,理性人假设,即 消费者能够理性的分配自己的收入, 并自愿用于储蓄或消费; 第二, 效用最大化假设, 消费者消费的目标是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储蓄生命周期理论的结论,消费者要把一生 中所有的收入合理地分配在一生中所有的消费和储蓄上, 这是为了实现消费者在整个 生命周期内生活福利水平最高化的最佳分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理性消费者会全面 思考其收入包括现在和未来的,未来的花费、职业寿命、养老时间等重要情况来制定 其现在的储蓄和消费水平,能够确保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水平保持稳定,不至于老 年时期的消费水平过低,获得最佳的效用。这里隐含的意思是,决定个人福利的因素 除了最后财富的积累规模,也取决于其一生的消费水平。 储蓄生命周期理论指出, 理性的消费者是根据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来分配自己的 消费和储蓄的,最后使得一生的消费等于收入。因此,消费表达式是: c=wr+cyl (2.1) 其中,c 为消费支出,wr 为财产收入,yl 为劳动收入,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 费倾向,c 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目前, 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已经成为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的基本思 想之一。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时期。普遍的情况 是,在青年阶段人们刚开始工作,收入相对较低,有的人也许需要负债消费,这一时 期的储蓄普遍较低。到了中年阶段,由于工作的原因人们的收入会持续增加,相反, 消费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将会下降,人们一边偿还青年时期的负债,一边储蓄起来一部 分收入用于退休后的养老,这一阶段的收入要大于消费。老年阶段,由于人们退休以 后的收入开始下降,消费再次高于收入。总结上面得到结论,投资者在不同的生命时 期,所需要的理财产品的组合配置也应大不相同。下面就介绍投资组合相关理论。 2.2.2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2.2.2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由资产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模型) 、套利定价理论(apt 模型) 、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和行为金融理论等理论构成。这些理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过去 主要依赖基本分析的传统投资管理实践,使现代投资管理日益朝着系统化、科学化、 组合化的方向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13 页,共 49 页 (1)资产组合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 资产组合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维茨(harry markovitz)在 1952 年他 的一篇博士论文资产组合的选择上首次提出,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并效果 显著的研究,他也凭借这个理论的提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随后,这个理论由 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 、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 、杰克特里诺(jack treynor) 和简莫辛(jan mossin)等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马克维茨用预期报酬均值代表收益,用收益波动的方差代表风险,并运用了“预 期收益率 e-方差分析”方法,给出了证券组合的基本定律:当预期收益率固定,组 合的风险最小;当组合风险固定,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最大。马克维茨经过大量观察和 分析,他发现由大量证券组成的证券组合,其收益率是所有组合内部证券的加权平均 收益率,但是组合的风险却不同于所有组合内部证券的加权风险,而是得到了一个相 对较低的组合的风险。马克维茨因此得出了结论:证券的组合能够有效降低非系统性 风险。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正是通过多样化的分散投资来降低总体风险。同时, 在证券组合投资中,还要强调证券的相关性,尽可能组合关联性不大证券,让证券之 间的风险相互对冲,以获取最低的组合风险。 以波动率(方差)为横坐标,收益率为纵坐标的二维平面中描绘优化的组合。假 设每一个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即他们都是厌恶风险而偏好收益的。对于相同的风险水 平,他们将会选择能够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的组合;对于相同的预期收益率,他们将 会选择风险最小的组合。 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投资组合的集合就是著名的投资组 合有效集(efficient set),又称马克维茨有效边界(efficient frontier) 。处于有效边界 线上的证券组合称为有效组合(efficient portfolio) 。 表 2.2 现代投资理论主要贡献者( pioneers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第 14 页,共 49 页 图 2.1 有效集和可行集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为金融工具的定价提 供了数学方法,是首先在模糊条件下研究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数学模型,使金融产 品收益率在计算上有了理论基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提高了分散化投资的实用价值, 更加充实了资产组合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 于 1970 年在他出版的著作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中提出的。他在书中首次提出 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概念,并且给出了 capm 公式: (2.2) 公式中,代表第 i 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代表无风险收益率,通常以 10 年期美国政府债券利率表示;代表第 i 种证券的系数;代表市场组合收益 率;代表市场的风险溢价;代表第 i 种证券的风险溢价。 总结公式得出, 证券的必要收益率等于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加上该种证券的风险溢 价,市场的风险溢价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意义在于帮助投资人确定资本资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火防电合同协议
- 肝性脑病三级护理查房
- 春季健康教育预防疾病
- 承包果地合同协议
- 返费协议合同模板
- 钢锭销售合同协议
- 附加建房合同协议
- 2025年中国圣诞老人发光雕塑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茶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臂式起重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血液病早期发现-你不可忽视的健康防线
- 化工行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 自提点合作协议
- (高清版)DB36∕T 1350-2020 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系统对接技术规范
- 2025年四川三新供电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供电协议合同范本3篇
- 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方案
- 2025年八省联考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复习备考指导课件
- 《化妆品包装材料相容性试验评估指南》
-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5年国家保密基本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