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论文)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pdf_第1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pdf_第2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pdf_第3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pdf_第4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金岳霖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 从事逻辑的教学和研究有半个多 世纪,其造诣极深, 论著颇丰,为我国的逻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的 贡献。 金岳霖的逻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 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思想之中。 金岳霖关于传统逻辑的思想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介绍传统逻 辑;( 二) 丰富 传统逻辑;( 三) 对传统逻辑的 若干批评. 其中, “ 丰富 传 统逻辑” 是指金岳霖在论述西方传统演绎逻辑的同时, 吸收中国古代逻辑 思想的成果, 进而第一次明确提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形式和逻辑 规则以及他在分析思维实际活动的基础上提出另外一些新的命题形式。 “ 对于传统逻辑的若干批评”主要指金岳霖关于名词内涵、外延间反变 关系的批评、 关于命题的 批评、 关于主词存在问 题的 批评、关于三段论 的批评以及关于假言推理、析取推理和二难推理的批评。 金岳霖关于现代逻辑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一) 传播数理逻辑;( 二) 探讨逻辑系统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 三) 逻辑哲学思想。其中, “ 逻辑哲学思想”是指金岳霖对 “ 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一问 题的回答、 逻辑与逻辑系统的区分以及关于蕴涵问题的探索。 金岳霖的 逻辑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使用通俗易懂, 分析过程擅用图形,有关问题见解独到,论证、阐释分析精细以及教学、 研究的内容选择具有开创性。 可以说,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的存在, 一方面 塑造了金岳霖的学术个性, 另一方面促成了他在中国逻辑史乃至中国近现 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金岳霖传统逻辑现代逻辑 ab s t r a c t mr . j i n y u e l i n w a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f a mo u s l o g i c i a n s i n ou r c o u n t r y ,w h o h a d b e e n e n g a g e d i n t h e s t u d y i n g a n d t e a c h i n g o f l o g i c f o r m o r e t h a n h a l f a c e n t u r y . h e h a d a c h i e v e d g r e a t a t t a i n m e n t s a n d a t t r i b u t e d a g r e a t d e a l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l o g i c i n o u r c o u n t r y . j i n y u e l i n s l o g i c a l t h o u g h t s i s ma i n l y r e f l e c t e d i n h i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m o d e r n l o g i c a l t h o u g h t s . j i n s t h o u g h t s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c , c o m p o s e d o f 3 s e c t i o n s : ( 1 ) t h e c r e a t i v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c .( 2 ) t h e e n r i c h m e n t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c . ( 3 ) t h e c r i t i c i s m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c . j i n y u e l i n w a s t h e f i r s t t o f i n d a n d f o r m t h e h y p o t h e t i c a l n e c e s s a r y c o n d i t i o n a l p r o p o s i t i o n a n d i t s d e d u c t i v e r u l e s i n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c . b a s e d o n a n a l y s i n g p e o p l e s t h o u g h t o n e p r a c t i c a l a c t m a t e r i l s , mr . a n g a v e o t h e r n e w p r o p o s i t i o n a l f o r m s , a l l t h i s g r e a t l y e n r i c h e d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c . j i n s s o m e c r i t i c i s m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c c o n c e r n e d w i t h s u c h a s p r o p o s i t i o n , t h e r e v e r s e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i n t e n s i o n a n d e x t e n s i o n o f w n o u n , t h e e x i s t o f s v b j e c t t e r m, t h e s y l l o g i s m t h e b y p o t h e t i c a l r e a s o n i n g a e t c . j i n y u e l i n s t h o u g h t s o n mo d e r n l o g i c i s m a i ly r e fl e c t e d b y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 ( 1 ) s p r e a d o f ma t h e m a c t i c a l l o g i c . ( 2 ) 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 o f t h e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 s c o mp l e t e n e s s , c o n s i s t e n c y a n d i n d e p e n c e . ( 3 ) t h e t h o u g h t s o n 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 o f l o g i c . o f a l l , w h a t t h e t h o u g h t s o n 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 o f l o g i c a r e j i n y u e l i n s a n s w e r t o w h a t l o g i c a c t u a l l y i s , l t h e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 f r o m l o g i c a n d t h e d i c u s s i o n o n s e v e r a l v i e w p o i n t s a b o u t i mp l i c a t i o n . j i n y u e l i n s l o g i c a l t h o u g h t s h a s s o me d i s t i n c t i v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h e u s e s t h e l a n g u a g e o f c o n c i s e n e s s a n d s i m p l i c i t y a n d w a s g o o d a t u s i n g a l o t s o me n e w a n d u n i q u e v i e wp o i n t s i n h i s l o g i c a l t h o u g h t s . hi s a n a l y s i s i s v e r y me t i c u l o u s a n d h i s c o n t e n t o f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s f u l l o f c r e a t i v e n e s s . i n a w o r d , t h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r e a t e t h e a c a d e mi c i n d i v i d v a l i t y o f a n y u e l i n , a n d a l s o c r e a t t h e p o s i t i o n o n t h e l o g i c a l h i s t o r y i n c h i n a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e h i s t o r y i n m o d e r n a n d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t i m e s i n c h i n a . k e y w o r d s : j i n y u e l i n ;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c ; m o d e r n l o g i c 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 引言 金岳霖( 1 8 9 5 - 1 9 8 4 ) , 是我国 著名的 逻辑学家、 哲学家和国际知名学者, 从事 逻辑的教学和研究有半个多世纪,造诣很深。解放前,他主要致力于逻辑学的教 学、研究与普及工作,成果颇多,成就也最大。1 9 3 6年,他的 逻辑一书作为 大学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1 9 3 7年再版。1 9 6 1 年,该书编入 逻辑从刊 ,同 年5 月由三联书店出 版, 后又多次重印。 逻辑 一书出版后引起了 学术界的高度 重视。谢幼伟在 评章著 ( 1 9 4 3 )一文中说: “ 数十年间,国人自 撰 之逻辑教本 一 其能稍有特殊见解者,一为金氏之 逻辑 ,一即章氏是书。 金 著于逻辑本身, 颇有新见。 .s ( d 贺麟在 当 代中国 哲学一书中 称 逻辑一 书为国内唯一具有新水准的逻辑教材。 殷海光曾高度评价 逻辑 : “ 此书一出, 直如慧星临空,光芒万丈1 实令人不胜欣喜之至1 。 从1 9 2 7 年至1 9 4 9 年期间, 金岳霖在 哲学评论 、 清华大学学报等刊先 后发 表了 p r o le g o m e n a ) ( 即 序论 ) ( 1 9 2 7 ) , 论自 相矛 盾 ( 1 9 2 7 ) , ( a , e , 1 1 0的直接推论 ( 1 9 3 0 ) , 思想律与自 相矛盾) ( 1 9 3 2 ) , 范围的逻辑 ( 1 9 3 3 ) , 不相融的逻辑系统( 1 9 3 4 )和 论不同的逻辑( 1 9 4 1 )等逻辑学论文。这些 论文和 逻辑一书共同体现了金岳霖先生解放前的逻辑思想,推动了当时我国 逻辑学事业的发展。 解放后,金岳霖先后在 哲学研究 、 新建设 、 光明日报等刊物、报纸 w李匡武主编, 中国逻辑史( 现代卷) ,甘肃人民出 版社,1 98 , 年,第3 3 页。 。殷海光: 逻辑究竟是什么? ,台湾台 北大林出版社1 9 84年版,第1 1 6 页。 上发表了 论真实性与正确性底统一( 1 9 5 9 ) , 对旧著 一书的自 我批评 ( 1 9 5 9 ) , 论 “ 所以” ( 1 9 6 0 ) , 关于修改形式逻辑和建立统一的逻辑学体系问 题( 1 9 6 1 ) , 客观事物的确实性和形式逻辑的头三条基本规律( 1 9 6 2 ) , 论推 论形式的阶级性和必然性 等逻辑论文; 与他人合著 逻辑通俗读本 ( 1 9 6 2 ) ( 木 书1 9 7 8 年第3 版时经修订更名为 形式逻辑简明读本 ) , 主编逻辑教材 形式逻 辑 ( 1 9 7 9 ) 。 这些论文显示金岳霖先生的逻辑思想相对于 1 9 4 9 年以 前,已经有一 些明显的转变。 金岳霖先生的逻辑思想博大精深,范围 广内 容多,涉及到传统逻辑、现代逻 辑和逻辑哲学等几个方面。鉴于个人的学术水平,本文选择金先生逻辑思想中主 要的内容加以论述,对其它内容未作阐释。 一、金岳霖关于传统逻辑的思想 ( 一)创造性地介绍传统逻辑 西方传统逻辑传入中国,始于明 朝末年的李之藻。1 6 2 3年,他与葡萄牙传教 士傅汛际合作翻译 亚里士多德辩证法概论 。二人 “ 结庐湖上” ,“ 矢佐翻译, 于1 6 2 7 年终成 名理探一书。李之藻成为我国介绍西方传统逻辑的先驱。从清 朝末年到五四运动前,西方传统逻辑开始了系统传入。在系统输入西方逻辑的人 物中, 严复具有广泛影响. 他翻译的 穆勒名学 与 名学浅说 , 在当时中国的 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9 1 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明确提出了科学与民主的要求,这一方面使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得到了 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也为西方科学文化的进一步传入敞开 了大门。从五四运动到建国前,传统逻辑在我国开始由传入阶段进入普及和学术 争论的阶段。 这一时期涌现了 一大批逻辑学者,他们在进行教学、 研究的过程中, 翻译、自 著了 大量逻辑专著。据初步调查,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 的3 0 年中,共出版了 逻辑学译著约3 0 种,自 著约8 0 种。 这些学者大力传播、普 及逻辑知识,推动了当时我国逻辑科学的发展。在这些学者中,金岳霖是一位杰 出的代表。 金岳霖在 逻辑一书的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 传统演绎逻辑。 传统演绎逻辑 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概念是命题的组成部分,而命题又是推理 的组成部分, 所以, 在介绍推理时先明确概念和命题, 这符合人们的认识程序。 金 岳霖正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有关知识的介绍的。 他认为, 逻辑是研究推理的, 概念和命题是学习推理的 预备知识,不能与推理 平分秋色,因此,这两部分论述比较简略。在 逻辑的第一部分,对传统逻辑 的介绍总共有“ 页,在这6 4 页当中,名词 ( 概念) 和命题的讨论只占了1 0 页, 其余主要介绍推理。 这一点, 与明末李之藻的 名理探大不相同。 名理探洋 洋洒洒近3 0 万言, “ 五公” “ 十伦” “ 充其量1 5 个概念,却讲了2 0 余万字,这不 能不使我们对中 世纪经院哲学的 烦琐逻辑感到惊叹。 ” 。 在简述名词 ( 概念) 、命题之后,金先生直接进入推论即推理的介绍。 这 部分内 容包括直接推理中的对当关系推理、换质、换位法推理和间接推理中的三 段论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二难推理。三段论是传统逻辑的精华,是推理 中的重要内容。金先生对三段论花费了较多的笔墨,作了重点介绍。他介绍了三 段论的项、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的四个格和三段论连锁推理等内容。在介绍假 言推理时, 他还第一次提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形式和规则, 丰富了传统逻 辑的内容。 金岳霖在介绍传统逻辑的过程中也对传统逻辑提出了批评,指出它具有缺陷, “ 别的理由或者还不少,但主宾词的形式既为命题的普遍形式,传统逻辑一方面 范围 狭,另一方面又混饨。 ” 关于金岳霖对传统逻辑的 批评, 后面有专门 论述。 金岳霖先生在介绍传统逻辑时旁征博引,对别人的相关观点也有说明。如在 介绍命题时, 他介绍了近代逻辑学家对直言命题所作的 一些补充, 论述了 一些学者 关于命题质量标准下的不同分类法。 他说,传统逻辑的a , e , 1 , o在主词方面有量的表示,而在宾词方面却没 有, “ 哈蜜敦 ( h a m i l t o n ) 主张宾词亦应有量的表示。 ” 金岳霖论述了哈蜜敦基于这个主张所提出的八个命题: ( 一)所有的5 是所有的p ( 二)所有的s 是有些p 杨沛荪主编, 中国 逻辑思想史教程 , 郎金岳霖著, 逻辑三联书店出 版杜 ,金岳霖著, 逻辑三联书店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1199 8年8 月,第2 90页。 9页。 1 1 页. ( 三)有些s 是所有的p ( 四)有些5 是有些p ( 五)任何 5不是任何 p ( 六)任何 5 不是有些p ( 七)有些 5 不是任何p ( a)有些s 不是有些p 接着,金先生分别叙述了温约翰 ( v e n n ) 、 约翰生、 赖德弗兰克林与沈有乾先 生的有关主张。温约翰 ( v e n n )提出以质量为标准的五个命题: ( 一)所有的s是所有的p ( 二)所有的s是有些p ( 三)有些 s 是所有的p ( 四)有些s 是有些p ( 五)无一 s 是任何 p 约翰生主张把主词与宾词均视为形容词,因而认为传统的 a , e , i , o具有 以下形式: ( 一)a凡是s 者均是p ( 二)e无是s 者是p ( 三)i有是5 者是p ( 四)o凡是s 者不均是p 赖德富兰克林与沈有乾的主张为: ( 一)无一 s 是p ( 二)所有非 s 均是p ( 三)无一非 s 是p ( 四)所有的s 均是 p ( 五)所有的非 5 不均是 p ( 六)有些 s是p ( 七)所有的 5 不均是 p ( 八)除 s 之外有些是p 在以质量为标准的分类情况下, 上述八个命题的意义比以前的更加精确, 范围也比 以前的更加广一点。当然,彼此的关系也相当的复杂。 上列内容在同一时期其他介绍传统逻辑的著作中是很少见到的, 它们在一个侧 面体现了金岳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金岳霖在介绍传统逻辑时还探讨了逻辑学中 一些疑难问题,如蕴涵问题、主词存在问题等,这些将在后面论述。总之,金岳 霖在2 0 世纪3 0 年代对传统逻辑的介绍可以说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既叙议结 合,旁征博引,又勇于探讨疑难问题。他对传统逻辑的创造性介绍,是同时期其 他人所难以比拟的。 ( 二)丰富传统逻辑 1 . 提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形式和逻辑规则 必要条件推理是假言推理的 一种, 这在我们今天的普通逻辑教材中 一般都能 见到。 但是, 对于必要条件推理的最早明确提出却是在近代中国的三十年代。 “ 无 论是西方的传统逻辑, 还是西方的 现代逻辑, 都没有论及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就是 在亚氏的古典逻辑和对传统逻辑、符号逻辑产生较大影响的逍遥学派逻辑和斯多 葛逻辑中也没有涉及到这种命 题. ” 0 2 0世纪三十年代, 传统逻辑己 经在中国 有很 大程度的传播和普及,然而许多学者对于必要条件的认识还是不清楚的。当时大 多数传统逻辑著作都是按照传统逻辑的本来涵义把假言命题和假言推理仅仅理解 为充分条件的性质和形式, 尚未明确提出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的性质和形 式。 例如, 宋子俊著的 论理学概论( 1 9 3 3 )就规定,假言命题的形式为 “ 若 .胡军著, 金岳霖 ,台湾东大出 版公司,1 9 9 3 年, 第2 9 1 亚 a为b ,则c为d e 但多 数著作在表述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中实际 上也包 含了 对必要条件的某种意识。 例如, 朱兆萃著的 论理学a b c ) ( 1 9 2 8 ) 虽然只承 认充分条件式一种,却把假言推理的规则表述为 “ 前件确立,后件确立;后件破 斥, 前件破斥。 ” 这就包含了 对必要条件关系的某种意识。王章焕著的 论理学 大全( 1 9 3 0 ) 虽然把假言推理的公式表述为 “ 若甲为 ( 或不为)乙则丙为 ( 或不 为)丁” , 但在推理规则中也规定, “ 定立前件,后件可以定立;破斥后件,则前 件可以破斥之。 ” 另外,卢广铭的 论理学教科书 ( 1 9 3 1 ) 、范寿康著的 论理 学 ( 1 9 3 1 ) 、 春满子的 怎样训练思想( 1 9 3 5 ) 和沈有乾著的 论理学 等, 不 仅揭示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形式, 还揭示了如何依据充分条件进行错误推理 的规则,即 ( a ) 承认前件则后件亦当承认;( b ) 虽承认后件不能承认前件,虽拒 否前件,不能拒否后件 ( 3 )拒否后件,则前件并当拒否。这说明,承认前件对后 件的充分条件关系,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对后件对前件的必要条件关系的承认。但 是, 充分条件本身并不等于必要条件, 意识到了必要条件关系的实际存在并不等于 明确提出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和相应推理。 金岳霖在论述西方传统演绎逻辑时, 吸收了中国古代逻辑的思想, 主要是 墨 辩中“ 小故” 的思想: “ 故小故, 有之不必然, 无之必不然。 ” 进而, 他第一次 明确提出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是传统逻辑中所没有的。金先生在 逻辑一 书中 指出: “ 表示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在传统逻辑之中没有明文的承认,而在日 用语言中反有现成的形式。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假言推论加入传统逻辑。日 用 语言中的 除非 不 是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 他进一步讨论了 必要条件 假言命题的推理形式和逻辑规则。 “ 充分条件的假言推论的各式, 必要条件的假言 推论亦有,不过规律相反而已。 ” 。李匡武主编, 中国 逻辑史( 现代卷) :甘肃人民出 版社,1 9 8 9 年,第5 8 页。 山同上,第5 9 页. .同 上 , 第5 9 页 杨书斓, 金岳霖的 对逻辑学的主要贡献 ,人大复印资料,1 9 9 0 年第 1 1 期,第2 5 页。 金岳霖, 逻辑 ,三联书店出 版社,1 9 6 1 年5 月,第5 页. 金岳霖, 逻辑 ,三联书店出 版社,1 9 6 1 年5 月,第5 页. 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形式和逻辑规则如下: ( 1 )推理形式 ( a )除非甲是乙,甲不是丙: 甲不是乙, 所以,甲不是丙。 或: 除非甲是乙,甲不是丙; 甲是丙, 所以,甲是乙。 ( b )除非甲是乙,丙不是丁; 甲不是乙, 所以,丙不是丁。 或: 除非甲是乙,丙不是丁; 丙是丁, 所以,甲 是乙。 ( c )除非甲是乙,丙不是乙; 甲不是乙, 所以,丙不是乙。 或: 除非甲是乙,丙不是乙; 丙是乙, 所以,甲 是乙。 ( 2 )推理规则 “ 表示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也有前件与后件的分别。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 后件是前件的充分条件。既然如此,对于此种假言命题的规律与以上的甲种 ( 引注:指充分条件的 假言命题)的规律相反。 ” 在这里, 金先生指出了 必要条 件假言命题的规律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规律相反。具体如下: ( a )否认前件即否认后件,而承认前件不能就承认后件。 ( b )承认后件即承认前件,而否认后件不能就否认前件。 以上 ( a ) . ( b )两条,既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规律,又体现了相应的推理 规则。在论述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时,金岳霖又用三段论对两个规则进行了 证明,这也是他与别人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 自 从金岳霖于2 0 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提出必要条件命题的思想以后,这一思 想很快就被国内逻辑界所接受, 有关逻辑教材几乎不约而同地在假言命题和假言推 理部分增加这一内 容。这表明, 金岳霖先生这一思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现代逻辑追求简明、完美。在现代逻辑系统中,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完全可以 转换 成充分条 件假言 命 题 ( 除 非p , 不q 等值于 如果4 则p ) 。 如 果从这 一角 度去 考虑,则金先生关于必要条件命题的思想的意义好像不大。但是,如若从传统逻 辑角度考虑,从日 常生活角度出发,金先生这一思想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 是因为传统逻辑主要是以自 然语言为工具,以日 常思维形式为对象。 金岳霖先生 提出 这一命题形式, 填补了以 往传统逻辑理论中没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的 内 容这一空白, 同时, 它也开辟了自 然语言逻辑研究的一个新视野, 因而具有重要 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2 . 提出另外一些新的命题形式 金岳霖先生对传统逻辑的丰富,还体现在他在传统逻辑原有的几种命题形式 基础上又提出了四种新的命题形式。 在传统逻辑中,特称命题的量项所表示的事物数量是笼统的“ 有”表示 至少有一个,也可能是全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知道某种对象有或没有某种属 泊 见 甲 见 逻辑第5 5 页。 逻辑 ,第5 5 页. 性,并不知道有或没有这种属性的对象究竟有多少。可见,这种命题形式并不能 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 “ 这就是说, 我们还需要一些判断形式, 在主项所表示 的事物的数量方面,它既不像特称判断那样笼统,又不像全称判断那样确定。 ” 金岳霖在与人合著的 逻辑通俗读本( 1 9 6 2 )一书中,提出了如下四种新 的命题形式。 ( 1 ) 个别的是; ( 2 ) 一般的是;( 3 ) 基本上是; ( 4 ) 必需如何如何。 其中,( 1 ) , ( 2 )两种命题是为了解决量上的准确性而提出来的,是针对传统逻 辑原有的特称命题的量的笼统性而言的。 事物的质和量是结合在一起、 密不可分 的, 量是质的基础, 一定的质表现为一定的量。要想准确确定事物必须从量上下 功夫。 “ 个别的是”或 “ 一般的是”就具体的数目 来说,尽管也是笼统的,但它 们大体上断定了少或多,比旧的特称命题要明确一些,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 1 ) , ( 2 ) 两种命题形式虽然对于质有所表示, 但是它们的重点放在量上面; ( 3 ) , ( 4 )两种形式就不同,它们的重点放在质上。 金先生指出, “ 什么什么基本上是什么什么” 这样的命题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 在反映客观情况中, 这种判断 形式起极其重要的 作用。 ” 认识反映的 对象是客 观事物,而客观事物的本质是抽象的,是不容易觉察和把握的。因此, 人们对于 事物本质的认识、 把握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很长的 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 重 点已经显示出来,可是还没有突出; 基本环节己 经被我们抓住, 虽然还没有抓得 很稳;本质己经流露,可是还没有完全摊开来;发展过程中主流已经呈现,虽然 它的声势还没有浩大起来我们就有根据断定该一类或该一事物基本上是什 么什么。 ” 对此, 金先生还举了 一个例子予以 说明: 如果在写某个工作报告时, “ 对 问题的正确提法已 经找到, 主要的内 容已经写出, 即令许多次要的内容还没有写出, 有些数目 字还没有填进去, 文字上还有好些地方要修改, 我们已经可以断定: 工 。 逻辑通俗读本 , 金岳霖,汪奠基等著, 卿 ( 逻辑通俗读本 . 金岳霖, 汪莫基等著, 。 逻辑通俗读本 , 金岳霖,汪莫基等著, 第2 3 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 9 6 2 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 1 9 6 2 年,第45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 1 9 6 2 年,第4 5 页。 作报告基本上写好了。 ” 至于“ 什么什么必需如何如何” , 金岳霖先生也进行了 论述,并举例说明了这一命题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 3 ) . ( 4 ) 两种命题是为解决质的含糊问题而提出的, “ 这两种命题形式是在 解放后流行起来,而且在认识和工作中 都起重大作用的。 ” 总之,金岳霖先生在认真观察生活、总结人们思维的语言表达形式基础上, 坚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阐述传统逻辑原有的几种命题形式之外又提出 了几种新的命题形式, 这既是对传统逻辑的一大丰富, 又对人们的实际生活有一定 价值。 ( 三)对传统逻辑的若干批评 金岳霖在对传统逻辑进行介绍的同时,又站在现代逻辑的高度对传统逻辑进 行了批评,指出它存在的一些缺陷。 l 关于名词内涵、外延间关系的批评 在传统逻辑中,一般的都认为内涵和外延间具有反变关系 ( 内涵越深,外延 越小,内涵越浅,外延越大) ,金先生对此提出了质疑: “ 普通均以为内 包愈深则 外延愈狭, 内 包愈浅则外延愈广。 ” “ 其实外延狭, 内 包不必深。 ” 他指出, “ 凡 是没有具体分子的类词, 其外延皆 狭,而其内 包不必深。 ” 实际上,金岳霖在这 里己 经谈到了空类问 题。 在名词为非空类的 情况下,内 涵、 外延间反变关系成立; 在名词为空类的情况下,这种反变关系则不成立。关于这一点,传统逻辑似乎没 有注意到。 瓦瓦 46朽 第第 电年 逻辑通俗读本 ,金岳霖,汪莫基等著, . 逻辑通俗读本 ,金岳霖,汪莫基等著, 印 逻辑第4 页. 。 逻辑第4 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1 9 6 2 中国青年出 版社1 9 6 2 2 . 关于命题的批评 金岳霖对于命题的批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逻辑的命题仅仅限于主宾词式命题,范围太狭。 二是由于把命题限制到主宾词式,传统逻辑又 “ 太混沌,o 就第一方面而言,金先生指出,传统逻辑里的命题都是主宾词式的命题, “ 所 谓主 宾词 式的 命 题者可以 用1 “ 甲” 是 “ 乙” 的 形 式 代 表, 甲 即 是 主词, 乙即是宾词。 ” 。 主宾词式命题不足以概括所有命题,这样, 就削弱了传统逻 辑的作用范围。 首先,主宾词式命题无法表示关系命题。金岳霖指出, “ 从范围方面说,表示 关系的命题就发生困难, a比b长,b比c长,所以a比c长,这样的推论在 三段论的推论中就发生问 题。 此推论是很明显地靠得住,可是它不守三段论 式法, 而其所以 不守三段论式法者是因为这个推论中的命题根本就不是主宾词式的 命题。即强为解释成主宾词式的命题,它们的推论仍违三段论式的规律。 ” 这一 段话包含了 这样的意思: 由于传统逻辑把命题限制到主宾词式命题, 因而象关系命 题这样的不符合主宾词式的命题它也就无法表达。 其次,日 常语言中 有许多可以 用量词轻易表达出 来的命题,而用 a e i o几乎 无法表示。此外,在数学中往往也不可避免地要使用量词来表示命题,而传统逻 辑不容易甚至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样, 仅限 于主宾词式命题的 传统逻辑, 其范围 狭小的不足便更加明 显地暴露出 来。 就第二方面而言, 金岳霖指出, “ 因 把命题限制到主宾词式,传统逻辑又太混 沌。 ” 他通过对主宾词式命题中的 系词 “ 是” 进行分析, 具体说明了 这一点。 如 在 “ a l l m e n a r e m o r t a l ” 中 , “ 是 ” 字 的 意 义 是 多 方 面 的 : a . 把主宾词均视为类词, “ 是” 字表示两类的包含关系。 这样, 上例则表示“ 人” 逻辑第 s 页。 逻辑第9 页。 逻辑第 , 页。 类包含在 “ 有死”类之中。 b . 把主词视为代表具体的个体,宾词视为代表类词,“ 是”字表示分子与类之 间的种属关系。这样,上例则表示 “ 赵、钱、孙、李 一 等等”均是有死类的分 子。 c . 把主词视为具体的东 西, 而宾词视为属性, “ 是” 字表示主词所代表的东西 具有宾词所表示的属性。这样,上例则是说 “ 具体的人”具有 “ 有死”这样的属 性。 d . 把主词与宾词视为两种概念, “ 是”表示两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上例则 表示 “ 人”概念包含在 “ 有死”的概念之中。 e . 以主词的存在为条件,而宾词或为概念,或为类词,或为表示属性的名词. 如此,则上例在此条件满足之下才有意义,否则没有意义。“ 是,字表示在相当 条 件 之下的 一 种 一定的 情形。 ” 。 f . 以主词的存在为事实, 而宾词或表示概念, 或表示类词, 或为表示属性的名 词。如此, “ 是”字表示一种实际的情况,上例表示人是要死的这一事实。 9 . a l l ” 这一词可以当 作 “ 所有己 往及现在的”的 解释, 如此, 则上例中的 “ 是”有 “ 已经是”与 “ 仍是” h . “ al 1 这一词可以当作 “ 字没有时间限制。 的两意义,以后怎样则不曾说起。 所有已往,现在及将来的”的解释,如此,则此 命题的 “ 是” i . a l l ” 这一词也可以 当 作一集体的 解释, 但大部分情况下不至于有这样的 解 释。可是如果用此解释,则 “ 是”字的意义又与以上的不同,而在此解释之下, 又有各种不同的意义可能。 金 先 生 以“ a ll m e n a r e m o r t a l ” 为 例 , 对 系 词“ 是” 进 行了 具 体 分 析, 旨 在 说明传统逻辑具有 “ 混沌性”这一缺陷。传统逻辑以自 然语言为研究工具,而自 然语言多富于歧义性,在同一个命题中,系词往往可以表达多个不同的意义关系。 田 逻辑第9 页. 这样,就令人 “ 无法分清这些不同的关系,也无法区别相应的命题,当然就更难 发现它们的推理规律。 ” 因此,传统逻辑使用自 然语言这一特点影响到它对命题 和推理作出精确的分析,进而 “ 一方面降低了逻辑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又严重阻 碍了逻辑学科的发展。 ” 3 . 关于主词存在问题的批评 在传统逻辑中,直接推理和三段论是建立在a , e , 1 , 0四种命题的基础上, 因 此, a , e , 1 , 0命题主 项的 情况就涉及到三段论、 直接推理中的一致性问 题, 而传统逻辑却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对 a ,e ,1 ,0命题主词存在情况进行讨论, 进而导致三段论推理、直接推理中一些形式无效,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情况。金 岳霖对此提出了批评。在论文 a , e , 1 , o 的直接推论和 逻辑一书中, 他对 a , e , 1 , o主词存在情况进行了 详细分析,并提出了 解决主词存在问 题的 方案。 在 逻辑 一书中的 第二部分, 金岳霖着重提出了主词存在与否的问 题. “ 所 谓主词存在问题不是事实上所代表的东西究竟存在与否, 而是这些命题对于这些东 西的 存在与不存在的态度。 这个态度影响到各命题的意义与它们彼此的关系。 ” 金 先生把对于主词存在与否的态度分为以下五类: a . 肯定主词不存在 b .假设主词不存在 c . 不假设主词存在或不存在 d . 假设主词存在 e . 肯定主词存在 存以 卜 下种杰度中,作者撤开前两个不提,重点讨论了后三种情况。 a杨沛荪, 中国逻辑思想史教程 ,甘肃人民出版社1 98 年. 第3 3 5 页。 。杨书澜, 金岳霖先生前期的逻辑思 想 , 哲学研究 ,1 9 9 3 年增刊, 第 1 3 3 页。 四 逻辑 ,第6 9 页。 1 4 1 . 不假设主词存在或不存在 以a , e , i , o为a n , e n , i n , o n o a n , e n , i n , o n 是不假设主词存在 的问 题, 即“ 主词存在与否与这些命题的真假不相干。 ” 这四个命题的解释如下: 命题语言的表示公式的表示: s a n p无论有 s 与否,凡 s 是 p ( s p =0 ) s e n p无论有s 与否,无s 是p ( s p =o ) s i n p有s 是p , 或无s ( s p =a o ) 或 ( s = 0 ) s o n p有s 不 是p , 或无s ( s p zia 0 并且s p =o 时 s a n p 假,s o n p 真 s a n p 假,s e n p 真 s e n p 真,s o n p 真 .s e n p 真,s i n p 假 o o s a n p假,s i n p假 )s i n p 假,s o n p 真 3 )当s 厂=a 0 ,并且s p #o 时 s澎 p 逻辑 ,第 7 1 页. s a n p假,s o n p真 s e n p 假,s i n p真 3s a n p假,s e n p 假 .s a n p 假,s i n p 真 s e n p假,s o n p真 )s i n p真,s o n p 真 ( 4 )当s =0 时, s a n p , s e n p , s i n p , s o n p都是真的。 以上关系用图表示为 s p a差等 i n下反对o n 2 . 肯定主词存在 以a , e , 1 , 0为a c , e c , lc, o c o a c , e c , i c , o c 是肯定主词存在的 命 题,如果主词不存在,它们都是假的。这四个命题的解释如下: 命题语言的表示公式的表示 s a c p有s , 所 有 的s 是p ( s =14- 0 ) 与 ( s ) 5 = 0 ) i s e c p有s , 没有s 是p ( s : ,- 0 ) 与 ( s p = o ) i s i e p有s , 有s 是p ( s :9 4- 0 ) 与 ( s p # o ) s o c p有s , 有s 不 是p ( s # 0 ) 与 ( s p * :0 ) 在上述情况下, 传统的对当关系是说不通的。 a c , e c , lc, o c 的对当关系如 下图所示: 差等 差等 i c独立o c 3 . 假设主词存在 以a , e , i , o为a h , e h , i h , o h o a h , e h , i h , o h 是表示假设主词存 在的命题, 命题 s ah p s eh p s i h p s o h p 如果主词不存在,则这些命题无意义。a h , e h , i h , o h的解释如下: 语言的表示 所有 s是 p 没有s 是p s zy 如果传统的对待关系未错, 则a , e , i , 0不能视为a c , e c , lc, o c 。 这就是说如果传统的对待关系对的时候, 则a , e , 1 , o就不是不假设主词存在的问 题,也不是肯定主词存在的命题。 ” 这就是说, 在不假设主词存在和肯定主词存在的情况下,传统的对当关系不成立。因此,只 有在假设主词存在情况下,传统的对当关系才成立。所以,金先生得出结论:传 统的逻辑没有考虑主词不存在的情况,只考虑有分子的类, “ 总而言之,空类或无 份子的 类忽略了。 ” 。 这是传统逻辑的一大缺陷。 金先生进一步指出,空类或无份子的 类不但影响到a , e , i , o的对待关系, 而且也影响到换质与换位的 直接推理和三段论。 a , e , i , o在a c , e c , k 、 o c , a h , e h , i h , o h 和a n , e n , i n , o n 三个解释下, 传统的 换质换位推理均说不 通。 就三段论而言, 三段论的 格式共有1 9 个,其中 第一格的a a a , e a e , a l l , e i o四 个式与第二格的e a e , a e e , e i o , a 0 0四 个式不管a ,e ,1 , 0的解 释怎样, 均没 有错。 其余第三格的a a i , i a i , a l l , e a o , o a o , e i o式与第四 格的a a i , a e e , i a h e a o , e i o式,则有些说通, 有些说不通, 关键要看a , e , 1 , o的解释如何。 总之, “ 主词不存在的可能不能不顾虑到。 ” 针对这个问题, 金岳霖提出了自 己的 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是: “ 全称命题要不假设主词存在,才能无疑地全称; 特 殊命题要肯定主词存在, 才能 无疑地特称。 ” 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逻辑的 对当 关 系中 只有矛盾关系成立, 其余的都不成立。 在换质换位推理中, a n , e n( 即不假 设主词存在) ,lc, o c( 即肯定主词存在)都可换质换位,但换位时s a n p不能换 成p i g s 。 在三段论推理中, 前提都是全称, 结论也为全称的推理和前提有一特称, 结论也为特称的推理成立,但两前提为全称而结论为特殊的推理不成立。 金岳霖先生在2 0 世纪3 0 年代对a ,e ,1 , 0主词存在问 题的分析可以 说是 相当细致和富有创造性的,这在我国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主词存在问题在西方中世纪时就被逻辑学家所重视.一些逻辑学家对此进行 。 逻辑), . 逻辑 , 。 t 逻辑 , 。 逻辑 , 第9 6 页. 第9 7 页。 第1 1 7 页. 第 1 1 8 页。 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初步方案。圣维塞特 福勒提出排除空类的方案。这个方 案主张每一个词必须代表实际存在的东西, 为此, 要求同质的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 的主词必须是人称指代。后来,阿伯拉尔给 “ 所有” 假定了存在涵义。希雷斯伍 德的威廉也提出了全称命题存在含义的主张。 数理逻辑兴起之后,一些逻辑学家使用数理逻辑的工具来解决主词存在问题。 金岳霖在这里所采用的方案正是数理逻辑学家经常采用的, 这种方案显然与传统逻 辑大相径庭。 英国逻辑学家斯特劳森曾在1 9 5 2 年的 逻辑理论引论一书中指出,古典逻 辑是接近自 然语言和实际思维的,因而它不涉及空类问题。用数理逻辑方法所解 释的a , e , i , o的逻辑意义不符合传统逻辑a , e , 1 , o的原意,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