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动物学专业论文)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螟蛾总科区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对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螟蛾总科昆虫区系进行研究。全文共 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概述了螟蛾总科的世界和中国研究历史,简要介绍了螟蛾的形态学 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和防治方法,对九连山保护区的螟蛾区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以东洋区系成分为主,亦有很多古北区成分扩散到此区。 各论部分是种类记述。根据采集的标本系统记述了螟蛾2 科8 亚科5 5 属7 8 种,其中包括1 新属,l 新组合,3 江西新纪录属,1 3 江西新纪录种。 1 新属为刺野螟属a c e r b i s p i n ag e n n o v 。1 新组合为锐刺野螟a c e r b i s p i n a a c u t a n g u l a t a ( s w i n h o e ,1 9 0 1 ) ,从旋翅野螟属m i c r o s t e g am e y r i c k 中移出。3 江西 新纪录属为缘斑野螟属c a l l i b o t y s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1 9 6 9 、胭翅野螟属 c a r m i n i b o t y sm u n r o e e tm u t u u r a , 1 9 7 1 、弯茎野螟属c r y p s i p t y am e y r i c k , 1 8 9 4 。1 3 江西新纪录种为锐刺野螟a c e r b i s p i n aa c u t a n g u l a t a ( s w i n h o e ,1 9 0 1 ) 、威氏缘斑野 螟c a l l i b o t y sw i l e m a n i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19 6 9 、胭翅野螟c a r m i n i b o t y s c a r m i n a l i s ( c a r a d j a , 1 9 2 5 ) 、隐镰翅野螟c i r c o b o t y sc r y p t i c a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1 9 6 9 、竹弯茎野螟c r y p s i p t y ac o c l e s a l i s ( w a l k e r , 1 8 5 9 ) 、指状细突野螟 e c p y r r h o r r h o ed i g i t a l i f o r m i sz h a n g ,l i e t w a n g ,2 0 0 4 、梳齿细突野螟 e c p y r r h o r r h o ep u r a l i s ( s o u t h ,1 9 0 1 ) 、粗刺细突野螟e c p y r r h o r r h o er u i d i s p i n a l i s z h a n g ,l ie tw a n g ,2 0 0 4 、象须野螟m a b r ae l e p h a n t o p h i l ab a n z i g e r ,1 9 8 5 、弯齿 柔野螟t e n e r o b o t y ss u b f u m a l i s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1 9 7 1 、脊翅果蛀野螟 t h l i p t o c e r a sa m a m i a l e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19 6 8 、台湾果蛀野螟t h l i p t o c e r a s f o r m o s a n u mm u n r o ee tm u n r o e ,19 6 8 、显纹卷野螟p y c n a r m o n mr a d i a t a ( w a r r e n , 1 8 9 6 ) 。 本文编制了分科、亚科、属、种检索表,提供了科、亚科、属的特征,并给 出详细的文献引证。对每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外部形态和雌、雄性外生殖 器特征、研究标本和分布等。根据解剖标本采集了雌、雄外生殖器图1 0 1 幅。文 末附有参考文献及外生殖器图版。 本文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鳞翅目,螟蛾总科,区系,江西,九连山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f a u n a ls t u d yo nt h ep y r a l o i d e ao fj i u l i a n s h a n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m a j o r :z o o l o g y a u t h o r :h ef e n g x i a s u p e r v i s o r :z h a n gd a n d a n a b s t r a c t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d e a l s 、丽n lt h ep y r a o i d e af a u n ao fj i u l i a n s h a n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i n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i tm a i n l yc o n s i s t so ft w op a r t s :t h eg e n e r a lp a r ta n dt h e t a x o n o m i cp a r t i nt h eg e n e r a lp a r t , t h et a x o n o m i ch i s t o r yo fp y r a l o i d e ao n aw o r l db a s i sa sw e l l a st h et a x o n o m i cs t a t u so fp y r a l o i d e ai nc h i n aa l es u m m a r i z e d d e t a i l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 o nm o r p h o l o g yo fp y r a l o i d e ai sp r o v i d e da n dt h eg e n e r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o nt h eb i o l o g y a n dt h em e t h o d so fp e s tc o n t r 0 1 t h ep y r a l o i d e af a u n ai sa n a l y z e d ,t h ed o m i n a n tt y p e i nt h i sr e g i o ni so r i e n t a le l e m e n t sa n di s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 、析mp a l a e a r c t i ce l e m e n t s i nt h et a x o n o m i cp a r t , 7 8s p e c i e si n5 5g e n e r a , 8s u b f a m i l i e sa n d2f a m i l i e sf r o m j i u l i a n s h a n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a l ed e s c r i b e di nd e t a i l 1n e wg e n u s ,a c e r b i s p i n ag e n n o v a c e r b i s p i n aa c u t a n g u l a t a ( s w i n h o e , 19 01 ) ,t r a n s f e r r e df r o mm i c r o s t e g am e y d c l c3g e n e r aa r en e w l yt o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 c a l l i b o t y s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c a r m i n i b o t y s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c r y p s i p t y a m e y r i c k t h ef o l l o w i n g13s p e c i e sa r en e w l yt o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a c e r b i s p i n a a c u t a n g u l a t a ( s w i n h o e ,19 01 ) ,c a l l i b o t y sw i l e m a n i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19 6 9 , c a r m i n i b o t y sc a r m i n a l i s ( c a r a d j a , 19 2 5 ) ,c i r c o b o 砂sc r y p t i c a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19 6 9 ,c r y p s i p t y ac o c l e s a l i s ( w a l k e r , 1 8 5 9 ) ,e c p y r r h o r r h o ed i g i t a l i f o r m i sz h a n g ,l i e tw a n g ,2 0 0 4 ,e c p y r r h o r r h o ep u r a l i s ( s o u t h , 19 01 ) ,e c p y r r h o r r h o er u i d i s p i n a l i s z h a n g ,l ie tw a n g ,2 0 0 4 ,m a b r ae l e p h a n t o p h i l ab i i n z i g e r , 19 8 5 ,t e n e r o b o l y s s u b f u m a l i s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19 71 ,t h l i p t o c e r a sa m a m i a l em u n r o ee tm u t u u r a , 19 6 8 ,t h l i p t o c e r a sf o r m o s a n u mm u r t r o ee tm u n r o e ,19 6 8 ,p y c n a r m o n mr a d i a t a ( w a r r e n , 18 9 6 ) k e y st of a m i l i e s ,s u b f a m i l i e s ,g e n e r aa n ds p e c i e sa r eg i v e n s y n o n y m sa n d c i t a t i o n so fe a c ht a x o na r el i s t e di n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o r d e r t h ea v a i l a b l ed a t ao n g e o g r a p h i c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r ea l s or e p o r t e d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so fm a l ea n df e m a l eg e n i t a l i a a r ep r o v i d e d a l lt h es p e c i m e n sa l ed e p o s i t e di nt h ei n s e c tc o l l e c t i o n , b i o m u s e u m , s u n y a t s e n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 c h i n a k e yw o r d s :l e p i d o p t e r a , p y r a l o i d e a , f a u n a , 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j i u l i a n s h a n u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俪凤侠 日期:如阳年j 月心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保密期满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彻俘 导师签名:弓吞舟臀 日期:如l o 年s 月两日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论,c ,、- ,【, 1 研究历史 螟蛾总科是鳞翅目中较大的类群之一,隶属于鳞翅目有喙亚目双孔次目。螟 蛾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 6 0 0 0 种( m u n r o e & s o l i s ,1 9 9 9 ) ,估计超过3 0 0 0 0 种( m u n r o e ,1 9 7 2 ) 。 1 1 螟蛾总科世界研究历史 早在1 7 5 8 年,l i n n a e u s 就在自然分类系统的第1 0 版记录了螟蛾,并引 用希腊文“p y r a l e s 对其命名,将螟蛾放在p h a l a e n a 的亚属p y r a l i s 中,也有一 些螟蛾种类被放在g e o m e t r a 亚属中,而把翅面较窄的草螟和斑螟放在t i n e a 亚 属中。 其后一百多年里,许多学者,如d e n i s & s c h i f f e r m i i l l e r ( 1 7 7 5 ) ,h t i b n e r ( 1 7 9 3 一 1 8 2 5 】) ,s c h r a n k ( 1 8 0 2 ) ,t r e i t s c h k e ( 1 8 2 9 ) ,d u p o n c h e l ( 1 8 3 1 ) ,c u r t i s ( 1 8 3 5 ) ,b o i s d u v a l ( 1 8 3 2 ,1 8 4 1 ) ,h e r r i c h s c h 冱f f e r ( 1 8 4 9 ) ,z e l l e r ( 1 8 5 2 ) , g u e n 6 e ( 1 8 5 4 ) ,w a l k e r ( 1 8 5 9 1 8 6 5 ) ,l e d e r e r ( 1 8 6 3 ) ,m e y r i c k ( 1 8 8 4 ,1 8 8 5 , 1 8 8 6 ,1 8 9 0 ) ,h a m p s o n ( 1 8 9 6 ,1 8 9 8 ,1 8 9 9 ) 等都描述了很多种和属( m a e s , 1 9 9 5 ;m u n r o e & s o l i s ,1 9 9 9 ) ,并将这一类群划为科级阶元或科的组合。 很多学者依据不同的特征,提出了不同的螟蛾分类系统。h e r r i c h - s c h i f f e r ( 1 8 4 9 ) 首次将草螟和斑螟与螟蛾联系起来,而且还依据翅脉特征定义了螟蛾 “p y r a l i d i d e s 和草螟“c r a m b i d e s ”。l e d e r e r ( 1 8 6 3 ) 证实了这些观点( m a e s ,1 9 9 5 ) 。 m e y r i c k ( 1 8 8 4 ,1 8 8 5 ,1 8 8 6 ,1 8 9 0 ) 将螟蛾与其它的5 个科统称为p y r a l i d i n a ,共 分1 4 科( f l e t c h e r & n y e ,1 9 8 4 ) 。 h a m p s o n ( 1 8 9 5 ,1 8 9 6 ,1 8 9 9 ,1 9 1 7 ) 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提出一综合的分 类系统,把g a u e f i a d a e ,e p i p a s c h i a d a e ,p y r a l i d i d a e ,p l a y e i t i d a e ,c r a m b i d a e , h y d r o c a m p i d a e ,m u s o t i m i d a e ,s c o p a r i a d a e ,p y r a u s t i d a e 合并为螟蛾科( 广义) , 并将螟蛾划分为1 2 个亚科。由于时代的局限性,h a m p s o n 采用了不适当的特征, 得出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但他运用了系统发育学的原理,使该分类系统被世界各 地螟蛾分类学者广泛采用,即使是近代,几乎所有的博物馆仍然依据其进行标本 编排。h a m p s o n 对螟蛾的研究较为广泛,影响也较为深远,对螟蛾科( 广义) 中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9 个亚科进行了世界性修订,为之后的螟蛾分类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整个二十世纪中,螟蛾的系统分类研究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尤其是 在螟蛾的系统划分研究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见解。 骨膜器和外生殖器特征的应用在螟蛾的系统分类研究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 作用,但这两个特征被人们认识到其作用的过程是缓慢的。早在1 8 5 4 年,g u e n 6 e 在定义类群时曾经用到过鼓膜器有无听器间突( p r a e c i n c t o r i u m ) 这一特征, l e d e r e r ( 1 8 6 3 ) 则认为骨膜器为呼吸器官( m a e s ,1 9 9 5 ) 。b s m e r ( 1 9 2 5 ) 首次 提出鼓膜器在划分螟蛾总科为两个主要分类单元时具有重要作用。外生殖器特征 也由于其复杂性而被人们接受得较慢,m e y r i c k 曾经运用过外生殖器特征,但没 能坚持下去。f o r b e s ( 1 9 2 3 ) 用下唇须、下颚须、喙和翅脉特征来区分科和亚科, 但其研究中已经用到了外生殖器。m t i l l e r - r u t z ( 1 9 2 9 ) 利用雄性外生殖器有无颚 形突将野螟亚科( 广义) 分为两类( m a e s ,1 9 9 5 ) 。p i e r c e & m e t c a l f ( 1 9 3 8 ) 进行 的外生殖器形态学工作对螟蛾科( 广义) 及其他的鳞翅目的系统学研究产生了很 大影响。随着外生殖器和听器特征的广泛应用,螟蛾科( 广义) 的分类系统研究 取得了很大进展。 m u n r o e ( 1 9 5 8 ,1 9 5 9 ,1 9 7 0 ,1 9 7 2 ) 在h a m p s o n 的基础上,对螟蛾总科的 范围进行调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很多学者c o m m o n ( 1 9 7 0 ,1 9 9 0 ) 、b r o c k ( 1 9 7 1 ) 、k a r s h o l t & n i e l s e n ( 1 9 7 6 ) 、k u z n e t z o v & s t e k o l n i k o v ( 1 9 7 9 ) 、m i n e t ( 1 9 8 2 ,1 9 8 6 ) 、f l e t c h e r & n y e ( 1 9 8 4 ) 和n i e l s e n ( 1 9 8 9 ) 对螟蛾总科的成员都 有不同观点,但都是对现今螟蛾总科以外的科进行增加或删减( 表1 ) ,涉及的 类群有羽蛾科p t e r o p h o r i d a e ,翼蛾科a l u c i t i d a e ,网蛾科t h y r i d i d a e ,鸵蛾科 h y b l a e i d a e 等( m u n r o e & s o l i s ,1 9 9 9 ) 。 m u n r o e ( 1 9 7 2 ) 主要依据鼓膜器的结构和外部特征将螟蛾科( 广义) 分为 三个类群:螟蛾类( p y r a l i f o r m e s ) ,草螟类( c r a m b i f o r m e s ) 和m i d i l i f o r m e s 。主 要依据如下:m i d i l i f o r m e s 的鼓膜泡( t y m p a n i cb u l l a ) 小而远离;螟蛾类的鼓膜 泡分开,或多或少并列,不具听器间突;草螟类鼓膜泡沿腹中线并列,在胸腹部 之间形成两个腔,听器间突或多或少发达,端部被鳞片。m i n e t ( 1 9 8 3 ) 经过研 究发现m i d i l i n a e 的鼓膜器尽管退化,但与草螟类属同一类型。因此,他将螟蛾 科( 广义) 分为两个姊妹群,即螟蛾科( 狭义) 和草螟科,前者相当于p y r a l i f o r m e s , 2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者则由c r a m b i f o r m e s 和m i d i l i f o r m e s 组成。m u n r o e & s o l i s ( 19 9 9 ) 采纳了 m i n e t ( 1 9 8 3 ) 的观点,认为已有足够的形态学和支序学证据来说明螟蛾科( 狭 义) 和草螟科是单系群,为姊妹群,这足以证明它们在科级阶元上可以分开( 表 2 ) 。 表1 螟蛾总科分类系统比较表 t a b l e1 c o m p a r a t i v et a b l eo f p y r a l o i d e a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 e y r i c k m u n r o em i n e t f l e t c h e r & n y e m u n r o e & s o l i s 1 8 8 4 ,1 8 8 5 ,1 8 8 6 ,1 9 5 8 ,1 9 5 9 ,1 9 7 0 ,1 9 8 2 ,1 9 8 6 1 9 8 41 9 9 9 1 8 9 01 9 7 2 p y r a l i d i n ap y r a l o i d e ap y r a l o i d e a p y r a l o i d e a p y r a l o i d e a g a l l e d a d a e e p i p a s c h i a d a ep y r a l i d a ep y r a l i d a e p y r a l i d i d a e p h y c i t i d a e c r a m b i d a ec r a m b i d a ec r a m b i d a e h y d r o c a m p i d a e p y r a l i d a ep y r a l i d a e m u s o t i m i d a e s c o p a r i a d a e p y r a u s t i d a e o x y c h i r o t i d a e o x y c h i r o t i d a e t i n e o d i d a et i n e o d i d a e s i c u l o d i d a e t h y r i d i d a et h y r i d i d a e h y b l a e i d a eh y b l a e i d a e l 矗t h r o t e l i d a e p t e r o p h o r i d a ep t e r o p h o r i d a ep t e r o p h o r i d a e d u d g e o n e i d a e m i c r o l e p i d a l u c i t i d a ea l u c i t i d a e m u n r o e & s o l i s ( 1 9 9 9 ) 在 :h a n d b o o ko f z o o l o g y ) ) 中综合和修正了当前的 各种观点,将螟蛾总科定义为:双孔类,具有腹部鼓膜器,鼓膜器由腹部第二节 腹面上成对的鼓膜室组成,后者又支撑着鼓膜和节间膜,鼓膜与一支感觉棒相连; 常有下唇须;喙若有,则基部被鳞片;前翅r 3 和脉共柄或合并,后翅s c + r i 和黜脉在中室外有一段距离共柄或合并。虽然有些螟蛾种类的鼓膜器已经退化 或消失,但该定义排除了螟蛾科和草螟科以外的其它各科,逐渐被各国学者接受。 本文也采纳此系统。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螟蛾科( 广义) 分类系统比较表 t a b l e2 c o m p a r a t i v et a l b co f p y r a l i d a e ( s c n s ul a t o )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 e y r i c kh a m p s o n m u n r o cm i n e tm u n r o e & s o l i s 1 8 8 4 ,1 8 8 51 8 9 6 ,1 8 9 81 9 5 8 ,1 9 5 9 1 9 8 31 9 9 9 1 8 8 6 ,1 8 9 0 1 8 9 9 1 9 7 0 ,1 9 7 2 p y r a l i d i n ap y r a l i d a ep y r a l i d a ep y r a l o i d a ep y r a l o i d a e p y r a l i d a ep y r a l i d a e g a i l e d a d a eg a l l e r i a d a cg a l l e r i a d a e g a l l e r i a d a eg a l l e d a d a c e p i p a s c h i a d a ee p i p a s c h i i n a ee p i p a s c h i i n a ee p i p a s c h i i n a ee p i p a s c h i i n a e c h r y s a u g i n a ec h r y s a u g i n a ec h r y s a u g i n a e c h r y s a u g i n a e p y r a l i d i d a ep y r a l i n a ep y r a l i n a ep y r a l i n a ep y r a l i n a e e n d o t r i c h i n a ee n d o t r i c h i n a e h y p o t i i n a e p h y c i t i d a ep h y c i t i n a ep h y c i t i n a ep h y e i t i n a ep h y c i t i n a e a n e r a s t i i n a e p c o r i i n a e 】 p e o r i i n a e c r a m b i d a ec r a m b i d a e c r a m b i d a ec r a m b i n a ec r a m b i n a ec r a m b i n a ec r a m b i n a c a n c y l o l o m i i n a e m i d i l i n a em i d i l i n a e h y d r o c a m p i d a eh y d r o c a m p i n a en y r n p h u l i n a en y r n p h u l i n a en y m p h u l i n a e m u s o t i m i d a em u s o t i m i n a em u s o t i m i n a e s c o p a r i a d a es c o p a r i i n a es c o p a r i i n a es c o p a r i i n a es c o p a r i i n a e h e l i o t h e l i n a e s c h o e n o b i i n a es c h o e n o b i i n a es c h o c n o b i i n a es c h o e n o b i i n a e c y b a l o m i i n a ec y b a l o m i i n a ec y b a l o m i i n a e l i n o s t i n a el i n o s t i n a e l i n o s t i n a e p y r a u s t i d a e e v e r g e s t i n a ee v e r g e s t i n a ee v e r g e s t i n a e o rb o t y d i d a eo d o n t i i n a eo d o n t i i n a e c a t h a r i i n a ec a t h a r i i n a e p y r a u s t i n a e n o o r d i n a e d i c h o g a m i n a e g l a p h y r i i n a e6 1 a p h y r i i n a eg l a p h y r i i n a e s p i l o m e l i n a c p y r a u s t i n a e p y r a u s t i n a e p y r a u s t i n a e 在此时期,一些世界性或区域性的分类研究和修订工作也开展起来。c a r a d j a 从1 9 2 5 年开始的近2 0 年间主要研究欧洲和东亚地区的螟蛾。s h i b u y a ( 1 9 2 8 ,1 9 2 9 ) 对台湾和日本的螟蛾进行了的系统记载。m a r i o n ( 1 9 2 5 1 9 7 6 ) 研究了欧洲、非洲 和马达加斯加的螟蛾,其中对法国的研究最为系统。h e i n r i c h ( 1 9 5 6 ) 对北美斑螟 4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进行了研究,记述了1 9 4 属6 4 0 ( 亚) 种。b 1 6 s z y n s k i ( 1 9 6 5 ) 对古北区草螟亚科全部 已知种类进行了订正和描述,共记录了4 9 属3 7 0 种,其中中国3 2 属1 5 4 种,并 提供了种的外生殖器特征绘图,成为该类群研究不可缺少的专著。m u n r o e 是从 大约5 0 年代初至今一直进行螟蛾的分类学研究,他在1 9 6 8 1 9 7 1 年间与m u t u u r a 合作共同研究了东亚温带地区的野螟,他的研究也涉及到新热带区,但主要研究 范围还是在新北区,于1 9 7 6 年编写了n em o t h so fa m e r i c an o r t ho fm e x i c o i n c l u d i n gg r e e n l a n d ) ) 中的野螟部分。i n o u e 主要研究日本的蛾类,并在1 9 8 2 年 出版了日本蛾类图鉴,其中包括螟蛾2 3 7 属5 6 7 种。y a m a n a k a 在研究日本的 蛾类之余还涉及过马来西亚、尼泊尔和台湾的螟蛾。m a e s 从8 0 年代至今对古北 区和非洲的野螟亚科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行过草螟科的形态学比较研究,讨论 了野螟亚科的分类特征,给出了古北区的野螟亚科名录,台湾的名录是由他和 y o s h i y a s u 编写的螟蛾部分。 世界各地的名录编写也为螟蛾的分类研究提供了便利。k l i m a ( 1 9 3 7 ) 对水 螟亚科的工作作了总结,出版了世界水螟亚科名录,他还( 1 9 3 9 ) 编写了野螟亚 科世界名录,记录了1 5 1 属2 8 4 0 种野螟,但是他的工作很明显并没有进行完全。 b 1 6 s z y n s k i & c o l l i n s ( 1 9 6 2 ) 发表了草螟亚科完整的名录,收录了1 3 8 属1 5 6 2 种。f l e t c h e r n y e ( 1 9 8 4 ) 编写了世界蛾类属名录的第五卷螟蛾总科部分。 m u n r o e 分别于1 9 8 3 和1 9 9 5 年编写了新北区和新热带区的螟蛾名录。k a r s h o l t & r a z o w s k i ( 1 9 9 6 ) 编写欧洲鳞翅目分布名录时由s p e i d e l 编写螟蛾部分。s h a f f e r 等( 1 9 9 6 ) 在澳大利亚鳞翅目名录中编写了螟蛾部分。 很多学者只研究本国的螟蛾。d u f r a n e 在四十年代研究比利时的鳞翅目时包 括了螟蛾。c a p p s ( 1 9 4 8 1 9 7 0 ) 年问研究了新北区螟蛾尤其是美国的几个属 ( p a c h y z e n c l a 、l o x o s t a g e 、l e u c i n o d e s ) 。g a e d i k e ( 1 9 8 0 ) 系统研究了德国的螟 蛾总科。g o m e z b u s t i l l o ( 1 9 8 4 ,1 9 8 5 ) 做了欧洲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 i b e r i c a p e n i n s u l a ) 野螟的修订。m a r t i n ( 1 9 8 6 ) 和k i r p i c h n i k o v a ( 1 9 7 8 ) 研究了俄罗斯 尤其是远东地区的螟蛾。r o s e ( 1 9 7 9 - 1 9 8 9 ) ,k i r t i ( 1 9 8 9 1 9 9 7 ) 和s i l l g l l ( 1 9 8 7 1 9 9 2 ) 主要研究印度的螟蛾等。 迄今为止,已定名种约为1 6 0 0 0 种,估计应有种超过3 万种( m u n r o e & s o l i s , 1 9 9 9 ) 。 5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中国研究历史 我国对螟蛾科的研究由外国学者开始的,2 0 世纪初期,一些外国学者在中国 采集大量的昆虫标本,并发表了一系列的分类研究论文。如德国的h o n e 博士走 遍我国各省,所采得的标本全部寄往国外,由c a r a d j a 进行研究。目前,这些标 本大多保存在罗马尼亚和德国。而且,在国内抗日战争爆发后,标本更是散失无 存。胡经甫( 1 9 3 8 ) 的中国昆虫名录中记载5 8 7 种螟蛾,主要依据c a r a d j a ( 1 9 2 5 ) 的著作进行统计。陆近仁等( 1 9 5 3 ) 整理了c a r a d j a ( 1 9 2 6 1 9 3 9 ) 、c a r a d j a & m e y r i c k ( 1 9 3 3 1 9 3 7 ) 对我国螟蛾的记述,以及s h i b u y a ( 1 9 2 8 ) 关于台湾的螟蛾研究著作, 发表了中国螟蛾科昆虫名录,胡氏( 中国昆虫名录) 补遗部分一和部分二, 但没包括蜡螟亚科的种类,总共收集了1 1 7 4 种和1 0 6 亚种。1 9 2 6 年,蔡邦华就 调查了与经济作物相关的种类,并发表了我国产既知螟蛾科目录,共收集7 4 种。周明斯于1 9 3 7 年用英文发表了中国经济作物有害昆虫及蜘蛛名录,收集 了4 3 种螟蛾。1 9 5 1 年,李凤荪著的中国经济昆虫学的中国害虫名录记 载了7 4 种螟蛾。此后,陆续出版的昆虫名录、经济昆虫名录以及中国 果树病虫志中都收集了不同数目的螟蛾种类。王平远在中国经济昆虫志鳞 翅目螟蛾科中记述了1 2 4 属,2 2 4 种螟蛾,该书对螟蛾科经济意义、分布、 生物学、生态学、防治方法、标本采集以及外部形态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除了 提供亚科、属和种的检索表外,还描述了属征,各种成虫形态,幼虫食性,生活 习性,生活史,防治方法和国内外分布,并附有成虫彩色绘图和各属头部及翅脉 特征图版及中文名、拉丁学名索引。这本书是研究我国螟蛾最基本的著作。之后, 王平远和宋士美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草螟亚科。 9 0 年代后,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地区动物志或考察报告,大致记载了螟蛾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情况,同时也描述了一些新种。如龙栖山昆虫( 1 9 9 3 ) 、 横断山区昆虫( 1 9 9 3 ) 、长江三峡库区昆虫( 1 9 9 7 ) 、龙王山昆虫( 1 9 9 8 ) 、 福建昆虫志( 2 0 0 0 ) 等,这些书中的螟蛾部分均由宋士美撰写的。徐振国编著 的青海小蛾类中记载了6 3 种螟蛾,包括5 个中国新记录种,此书还进行了 形态描述,给出了成虫和雌雄性的外生殖器特征图。天日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 源综合考察报告中则记载了3 9 种螟蛾。卢秀新主编的泰山蝶蛾志( 1 9 9 0 ,1 9 9 2 , 1 9 9 4 ) 上、中、下三卷共记录了1 1 9 种螟蛾。还有内蒙古昆虫、河南昆虫区 6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分类研究等一些省级动物志都记录了一些螟蛾。 2 l 世纪以来,我国的螟蛾分类研究更为系统。李后魂、尤平等( 1 9 9 5 ,2 0 0 2 , 2 0 0 3 ,2 0 0 5 ) 对我国斑水螟属e o o p h y l a 、狭水螟属e r i s t e n a 、波水螟属p a r a c y m o r i z a 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2 0 0 2 年发表了中国水螟亚科和厥螟亚科名录。李红梅 ( 2 0 0 2 ) 发表的中国草螟亚科名录,记录了3 7 属,2 1 8 种和亚种。陈铁梅、宋 士美、袁德成( 2 0 0 2 ,2 0 0 3 ,2 0 0 5 ) 对中国草螟亚科进行了系统研究。陈付强( 2 0 0 3 ) 对我国的禾螟进行系统整理和种类订正,发表了一些新种及中国新记录。汪家社、 宋士美等( 2 0 0 3 ) 编写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螟蛾科昆虫志,记录了1 8 3 属3 9 8 种螟蛾,并对该区的螟蛾科区系成分和多样性特征进行了探讨。杜艳丽( 2 0 0 2 , 2 0 0 3 ,2 0 0 6 ) 、任应党( 2 0 0 4 ,2 0 0 9 ) 、张丹丹等( 2 0 0 2 2 0 1 0 ) 分别对我国斑螟 亚科、野螟亚科进行了系统研究。李后魂、任应党等( 2 0 0 9 ) 编写了河南昆虫 志鳞翅目:螟蛾总科记述了螟蛾2 科1 2 亚科1 4 6 属2 7 7 种。 台湾的螟蛾分类研究主要是由s l l i b u y a ( 1 9 2 8 ) 、y a m a n a k a ( 1 9 7 2 ,1 9 9 2 ) 、 i n o u e ( 1 9 9 2 ) 等日本学者进行的。林行政( 1 9 9 4 ,1 9 9 7 ) 则主要研究野螟幼虫,偶尔 也会涉及成虫。王效岳和s p e i d e l ( 2 0 0 0 ) 合编的认识台湾的昆虫1 9 螟蛾总科 ( 螟蛾科、草螟科) 中提供了成虫的彩色照片和分布,共记载了2 7 3 种螟蛾。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古北区和东洋区,尤其在我国的东部,两区之间由于缺 乏明显的地理阻隔或屏障,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过渡地带,两大区的种类相互渗透, 螟蛾的种类更为丰富,已知种类超过2 0 0 0 种。 7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形态特征 2 1 成虫 螟蛾成虫身体细长,小形或中等大小。下唇须发达;有复眼;足细长,中足 胫节有距1 对,后足胫节有距2 对;腹部第1 节腹面有鼓膜器;前翅一般有1 2 条翅脉,后翅8 条。 2 1 1 头部( h e a d ) 额和头顶( f r o n sa n dv e r t e x )头顶具直立或平贴的粗糙鳞片:最前端为 额,其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平、平斜或具有尖突。 下唇须和下颚须( l a b i a lp a l p ia n dm a x i l l a r yp a l p i ) 下唇须3 节,平伸或 上举。下颚须通常存在,丝状或末端膨大( 图1 ) ,较退化,1 4 节,有时缺失。 头顶 单眼 复眼 触角 额 下颚须 下唇须 喙 图1 头部侧面观( 仿王平远,1 9 8 0 ) f i g , 1l a t e r a lv i e wo f h e a d 喙( p r o b o c i s ) 喙发达,基部有鳞片,有时退化或消失。 触角( a n t e n n a e )触角多为丝状,有环形、柱状、叶状,较少为单或双栉 状,常有性二型现象。 复眼和单眼( c o m p o u n de y ea n do e l l u s ) 复眼突出,大而圆。单眼位于复 眼背侧,有时缺失。毛隆( c h a e t o s e m a ) 常存在,有放射状的短刚毛组成,有的 属种退化。 8 中山大学碰学位论立 2 1 2 胸部( t h o r a x ) 胸部分为前胸( p r o t h o r a x ) 、中胸( m e s o t h o r a x ) 和后胸( m e t a t h o r a x ) 。前 胸一般退化,两侧的突起称为领片;中胸较发达,两侧翅基片( t e j 叫a ) 通常具 发达的长鳞片:后胸稍小。 前翅( f 0 f i 唱) 翅的表面由鳞片组成的花纹大致在翅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雨中的蘑菇林
- 净水设备采购合同
- 产品市场拓展合同(2篇)
- 借款人授权贷款协议
- 农民工技能培训项目造价咨询合同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消防燃烧学基础知识与应用习题解析与答案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应用预测卷
- 2025年消防员技能培训:消防设施设备选型与实战操作试题库
- 加盟苗木公司合同样本
- 养鱼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空气能室外机保养维护记录表
- 重庆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模板-2020版
- 吊车包月租赁合同完美参考
- DB52∕T 046-2018 贵州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 高中客观题的10大解题技法
- 六年级下册语文《狱中联欢》课件
- 螺杆压缩机知识(课堂PPT)
- 铸件砂芯清理—水爆清砂
- 预算业务管理流程图
- 美国环保局—空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手册
- LED灯具PCB板工艺设计规范(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