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早和房速ppt课件.pptx_第1页
房早和房速ppt课件.pptx_第2页
房早和房速ppt课件.pptx_第3页
房早和房速ppt课件.pptx_第4页
房早和房速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房性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2,内容,一、房性早搏(一)定义(二)早搏的分类(三)早搏的机制(四)心电图表现和诊断要点二、房性心动过速(一)定义(二)发病率:(三)房速的机制(四)局灶性AT的临床表现(五)AT的分型(六)心电图诊断(七)常见起源部位的房速(八)房速的鉴别诊断三、心房扑动(一)定义(二)房扑分类(三)机制(四)房扑的体表ECG(五)AF的心内电图(六)射频消融四、房速和房扑的鉴别诊断,3,一、房性早搏,(一)定义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亦称“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早搏是指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心脏某一起搏点比基本心律提前发出激动,过早地引起了心脏某一部分或全部发生除极。早搏的基本心电图特征是较基本心律提前出现的QRS-T波或P(P)-QRS-T波,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代偿间期。根据早搏起源部位可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起源于心房的过早搏动,称为房性早搏。在多类早搏中,以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Holter监测显示,正常人群中房性早搏发生率7090,大多数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房性早搏是偶发的,24小时Holter监测房性早搏总数不超过100次,也有少数特发性房性早搏数超过13万次,占心搏数目的1030,左房扩大、心房肌缺血、心房内传导障碍、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的早搏可为频发、多源、形成房性早搏二、三、四联律。,4,(二)早搏的分类1根据房性早搏形态分类(1)单源性房性早搏;(2)多形性房性早搏;(3)多源性房性早搏2根据房性早搏多少而分类(1)偶发房性早搏5次min;(2)频发房性早搏6次min;(三)早搏的机制(1)房性起搏点自律性增高;(2)心房内折返;(3)触发活动(四)心电图表现和诊断要点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2、P-R0.12s。3、房性P波后可以继以一个正常或变异(差异传导)的QRS波群,也可以不继以QRS波群(房早未下传)。4、多数伴不完全性代偿间歇。,5,窦性心律:P波在、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房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2.P-R0.12s。3.房性P波后可以继以一个正常QRS波群。4.多数伴不完全性代偿间歇。,6,室性早搏,房早伴差传(RBBB+LAH),7,房早二联律,未下传,窦性心律68bpm,第5个QRS波群后,RR间期明显延长,长RR间期PR,心动过速具有不间断无休止的特点(4)心动过速频率100200次/分;(5),在IIIIIaVF导联为负向波,呈逆行P波;(6)QRS波窄,呈室上性;(7)QRS与P呈1:1的关系;(8)多无器质性心脏病,长期可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7,2.快-慢型(F-S):心动过速时,激动由快径前传、慢快径逆传形成折返,形成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心电图上呈RPPR间期。这一型较少见,约占5%左右,28,3.慢-慢型(S-S):患者有2条或2条以上慢径,心动过速时,激动由一条慢径前传、由另一条慢径逆传,形成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这型临床很少见,心动过速时心电图特征与快-慢型一样,呈RPPR间期。只有行电生理检查才能鉴别快-慢型和慢-慢型。这一型亦较少见,约占5%左右。,29,4.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1)由连续3个以上的窦性期前收缩组成的心动过速:频率为100160次/min,平均为130次/min。(2)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相同或相似。(3)P-R间期的长短与心动过速的频率有关。但通常大于0.12s,小于0.20s。(4)R-P间期P-R间期。(5)心动过速终止前P-P间期可突然延长。(6)心室率规则也可不规则。(7)心动过速呈阵发性。(8)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及终止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1)适时的心房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2)可有明显的、较宽的诱发窗口。(3)可反复重复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4)迷走刺激可终止心动过速。(5)心动过速的诱发与房室传导延缓或房内传导延缓无关。,30,三、心房扑动,(一)定义西氏内科学定义:房扑的心房率为250-350bpm(300bpm是最常见的),典型房扑在II,III,aVF导联上表现为负向锯齿波,心房激动在右心房沿着固定的径路传导(CecilTextbookofMedicine,21stEdition)心脏病学定义:房扑现在认为是一种大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典型房扑(有时称为I型房扑)是右心房内的折返性心律失常,其折返环局限于三尖瓣环为前缘、界嵴和欧氏嵴为后缘的径路中。(HeartDisease,6thEdition,EugeneBraunwaldM.D.,),31,1.典型房扑,32,典型AF(逆钟向),33,34,2.不典型房扑,35,不典型AF(顺钟向),36,37,(二)房扑分类(1),1979年Wells提出I型和II型分类Circulation60:665-673,1979I型:房扑可被快速心房起搏终止,心房率为240-340bpm.包括:典型、不典型AF和围绕心脏手术切口折返的AFII型:不能被快速心房起搏终止,心房率为340-430bpm,38,分类ECG特点折返环典型AF逆钟向负向房扑波RA大折返,下腔三尖瓣环峡部(IIIIIaVF)250-350bpm顺钟向正向房扑波折返环与逆钟向AF下腔三尖瓣环峡部(IIIIIaVF)相同,但绕TA方向相反不典型AF可变化频率快于典型AF不清楚(PV,CT?)切口折返性可变化先心病修补术后常累及手术疤痕AF频率取决于折返环的传导速度和长度FromJeffreyE.OlginCardiologyClinics15:677-688,1997,(二)房扑分类(2),39,峡部依耐性(IsthmusDependent)顺钟向(Clockwise)逆钟向(Counterclockwise)双环(Doublewave)下环(Lowerloop)非峡部依耐性(Non-IsthmusDependent)上环(Upperloop)瘢痕性(Scar)界嵴(Cristaterminalis)左房房扑(LeftAtrialFlutter)瘢痕性(Scar)肺静脉(Pulmonaryvein)二尖瓣环(Mitralannulus)卵圆窝(Foramenovalis),(二)房扑的分类(3)(由Dr.Scheinman提出,22ndNASPE,May2-5,2001;Boston,USA),40,(三)机制,典型AF是一种大折返,其折返环局限于于三尖瓣环的前缘和由游离壁的界嵴、间隔部的欧氏瓣/嵴(Eustachian)组成的后缘之间,另外CTI是受保护的关键缓慢传导区,是人体峡部依耐性AF的电生理决定因素。,41,(四)房扑的体表ECG,42,Halo导管的放置,43,(五)AF的心内电图,IaVFV1CSpHispTV10TV9TV8TV7TV6TV5TV4TV3TV2TV1RF,44,(六)射频消融(线性消融,2条线),45,(七)射频消融术后房速/不典型房扑,的电生理特点:90%为大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