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多ot 日期趔,生2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乏豆业导师签名: 型塑丝。日 一 | 期:鲨! :=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傅玄虽为魏晋之际重要诗人,却往往为论者所忽视。傅玄的人格该如何定位? 傅玄的诗歌成就究竟如何? 他在建安到太康诗风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通 过本文,笔者试图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一、前言。主要对近年来傅玄诗歌研究状况作出简要的评介,认为研究现 状与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并不相称,因此,要迸一步深掘。 二、傅玄人格的历史定位。主要从汉末魏晋的历史环境和当时的士人心态 等角度,对傅玄的人格精神和处世态度等作了较为细致具体的探讨,力图给傅玄 人格精神一个历史的全面的定位:傅玄于玄学大潮中疏远玄学,然而虽反对玄学 的虚无放诞,但对其中名理派则保留一定认同;刚劲亮直的正统儒者人格为其人 格的主要内涵,但也难免在时势的围逼下稍露圆滑和无奈。 三、傅玄诗歌的思想内涵。将傅玄诗歌大致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加以讨 论,即抒情咏怀诗歌和女性主题诗歌。通过与魏晋其他诗人同类作品的比较,对 傅玄诗歌的精神内涵进行详细的爬梳整理,指出其广泛、深刻的特质,把握其诗 歌创作的脉络,并重点探讨其中女性诗歌主旨的深层结构以及傅玄大量创作女性 诗歌的原因。 四、傅玄在建安到太康诗风承转中的过渡性特征。分别从现实主义精神的 下滑和对诗歌本体层面的拓展两方面入手,寻求傅玄诗歌创作在建安到太康诗歌 文质消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过渡性轨迹,认为傅玄在建安至太康的诗歌发展进程 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承接作用。 关键词:傅玄诗歌人格思想内涵过渡性特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f ux u a nw a sa c t u a l l yo f t e nn e g l e c t e db yc r i t i c i s t sa l t h o u g hh ew a sa ni m p o r t a n t p o e ti nt h ep e r i o do f w e i & j i n h o wa b o u tf ux u a n sp e r s o n a l i t y ? h o wa b o u tt h e a c t u a la c h i e v e m e n to f f ux u a n s p o e t r y ? w h a tr o l ed i dh ep l a yi nt h ep o e m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j i a n a l lt ot a i k a n g ? t h r o u g h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ea u t h o ra t t e m p t st o m a k eac a r e f u lc o m b i n go nf ux u a n sp o e t r y ,a n dg i v e sa l la n s w e rt ot h eq u e s t i o n s a b o v eb yc o m p a r i s o n t h i st h e s i si sc o n s i s t e do f f o u rp a r t s : f i r s t ,t h ef o r e w o r d :m a i n l ym a d eab r i e fn a r r a t i o nt ot h es i t u a t i o na b o u tt h e r e s e a r c ho nf ux u a n sl i t e r a t u r e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i n kt h a t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 r e s e a r c ho nf ux u a n sl i t e r a t u r ei sn o te q u a lt o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w h i c hf u x u a nh a d o b t a i n e d s e c o n d ,ah i s t o r i c a ll o c a l i z a t i o nt of ux u a n sp e r s o n a l i t y b e g i n n i n gw i t h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f r o mt h ee n do fh a nd y n a s t yt oj i nd y n a s t ya n dt h eg e n t l e m e n s s o u lo ft h a tt i m e ,t h ea u t h o rw a n t st om a k eac a r e f u lc o n c r e t e l y d i s t i n g u i s h m e n tt of u x u a n sl i v i n gm a n n e r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a n dt r i e sh a r dt om a k eo u ta n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h i s t o r i c a ll o c a l i z a t i o nt of ux u a n s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s p i r i t t h i r d ,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a n dm e n t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f ux u a n sp o e t r y t h e t 、v oa s p e c t sw h i c h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 s t u d ya r et h ep o e t r yo fe x p r e s s i n gf e e l i n g sa n dt h e f e m i n i n ep o e t r y 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s o n sw i t hs i m i l a rw o r k so fo t h e rp o e ti nt h e p e r i o do f w e i & j i n ,t h ea u t h o rw i l lg r a s pt h em e n t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f u x u a n sp o e t r yi nd e t a i l s , e s p e c i a l l yf o rt h ec o n t e n t ,t h ep r i m a r yi n t e n t i o ni n d e p t hs t r u c t u r eo f f e m i n i n ep o e t r y ,a s w e l la st h er e a s o no f m a s s i v e l yc r e a t i n gf e m i n i n ep o e t r y f o u r t h ,t h et r a n s i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f ux u a n sp o e t r yf o r w a r d sp o e mw i n df r o m j i a n a nt ot h et a i k a n g t h i sp a r tw i l ls t a r tf r o mt h ee a l i s m s p i r i t sg l i d i n gd o w no f p o e t r y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n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p l a n e ,t oc a t c h e st h et r a n s i t i o np a t hf r o m j i a n a nt ot h et a i k a n gw h i c h d i s p l a y si nf ux u a n sp o e t r y k e y w o r d :f ux u a n p o e t r y ,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o u g h t & c o n n o t a t i o n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t r a n s i t i o n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月i j吾 经历了两汉的沉寂之后,魏晋时期又迎来了诗歌的又一次勃兴。然而,学者 们对于魏晋诗歌的探讨,往往侧重于三曹、七予、阮籍、嵇康、陆机、左思、陶 渊明这些大家的研究,而对于魏晋之际另一重要诗人傅玄则缺乏应有的关注。 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o ( 1 9 4 9 1 9 8 0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 索引增订本o ( 1 9 4 9 1 9 6 6 6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o ( 1 9 6 6 7 1 9 7 9 1 2 ) 三书辑录,1 9 4 9 1 9 8 0 年之间有关傅玄的论文只有三篇,它们分别是:苏丰等晋 初的诗人傅玄。、赵光勇陕西历代作家传论:傅玄。和穆长青傅玄。 这些文章都以评介为主,在当时或许对傅玄起到了重要的普及宣传作用,但以今 天的学术眼光来看,却没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二十世纪8 0 年代至今,傅玄研究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 据清华大学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人大复印资料论文索引,傅玄研究的专题 论文共三十余篇。这三十余篇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 有十篇左右是研 究傅玄的政治、历史、哲学的思想,如陈见微傅玄的政治思想初探o 、王记录 傅玄史学思想钩沉。;( 2 ) 少数几篇是关于傅玄生平及人格等问题的讨论,如 姜剑云论傅玄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王茂福傅玄家世生平考。i ( 3 ) 更 多的是关于傅玄文学思想及文学作品研究,如姜剑云论傅玄“引其源而广之” 的文体风格观念、李艳论傅玄的文学批评观“、郭建勋、李艳傅玄的辞赋 创作及其理论1 2 、刘淑丽傅玄妇女诗及其对妇女命运的思索”。第一类虽属 思想史范畴的研究,但对深入观照傅玄的文学世界不无借鉴意义;第二类研究则 中山大学巾文系资料室编广蚀人民出版社,1 9 8 4 河北北京抑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与巾凼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宣合编,中华书局,1 9 7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二 s 资料室编,中华书局,1 9 8 2 甘肃日报1 9 6 1 年6 月2 3 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 9 7 9 年第2 期 h 肃文艺1 9 8 0 年第1 l 期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 9 9 4 年第2 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1 8 卷第4 期( 2 0 0 2 年8 月) 殷都学刊2 0 0 2 年第4 刺 宁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 9 卷1 9 9 7 年第3 期 i i 湖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学报第1 8 卷第2 期( 2 0 0 2 年1 2 月) 1 2 求索2 0 0 4 年第1 期 1 3 求索2 0 0 2 年第2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进入傅玄文学世界不可缺少的前提。第三类所占份量最大,也最为重要,其中 以姜剑云论傅玄“引其源而广之”的文体风格观念和刘淑丽傅玄妇女诗及 其对妇女命运的思索为代表,分别对傅玄的文学理论和诗歌作品作了比较深入 的研究和探讨。姜文认为傅玄在重视模拟的基础上,注重各种文体开拓和创新的 尝试,其所论文体观允当可信;刘文则论述了傅玄女性主题诗取得的成就,并指 出他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思考,透露出难能可贵的历史精神。 此外,还有一些专著涉及到傅玄。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将傅玄列入太康 文学家行列,其中相关论述已见于以上提到的论傅玄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和 论傅玄“引其源而广之”的文体风格观念两篇论文;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 史。也论及傅玄,但因是一种“诗歌史”的鸟瞰,所以只是提炼出几点神髓,如 指出傅玄诗歌“力薄气柔”的特征,而并没有作全面深入的探讨:魏明安、赵以 武的傅玄评传。是一部专门研究傅玄的力作,对傅玄的诗赋多有考订补遗之功, 并作出了相当公正稳妥的论述。然而,也许是囿于著作的体例( 作为中国古代思 想家评传之一) ,着笔的重点在于傅玄的思想尤其是对傅予的研究,至于其文 学,虽有专章论述,但面面俱到,失之简略。叶嘉莹在汉魏六朝诗讲录中十 分赞赏傅玄对于女性的同情和理解,肯定了他女性诗歌上成就,并指出他的一些 短章已具备类似于“小词”艺术韵致的特征。而一般的文学史专著对于傅玄或是 一笔带过,或是干脆不做讨论。相比之下,徐公持的魏晋文学史 给予了较多 的笔墨。他在欣赏傅玄女性主题诗歌的同时,又对傅玄诗歌的复古和模拟特征加 以评判。 根据上述研究状况,笔者认为,傅玄文学创作的研究依然没有全面、深入地 展开,即使是在讨论较多的诗歌领域也仍然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因此,有必要 对傅玄诗歌进行更为细致的考察。 首先,魏晋时期玄学大兴,士人阶层受到玄风浸染,傅玄何以能保持正统的 儒者形象而不受玄风影响? 魏晋世风世俗化倾向明显,傅玄的儒者人格在世俗化 中华书局 江苏教育 南京大学 河北教育 人民文学 4 2 0 0 3 宕宕卯蛆 9 9 9 9社社社社版版版版出出出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潮流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异? 其次,傅玄诗歌数量庞大,内容驳杂,咏怀、写景、军旅、游仙、挽歌、哲 理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他的每一类诗歌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成就如何? 各类 诗歌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建安与太康文学是魏晋时期文学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由建安到太康,诗歌 的社会功能逐步弱化,艺术特质却日渐张扬,这种演变必然具有一个过渡的中介, 那么它们之间的链接点究竟何在? 本文研究目的正是为了回答以上问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傅玄人格的历史定位 傅玄恰逢玄学始盛时期,他强烈抨击“虚无放诞”之风却又绝非一概排斥玄 学:对于玄学中名理派人物及理论,仍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认同。另一方面,傅玄 于儒学式微之世坚守“刚劲亮直”的坚挺人格,竭力鼓吹忠孝仁义、宣扬礼仪教 化,以其言行举止恪守正统儒者风范:然而迫于世俗的挤压和政治的围困,在无 奈之中略显圆滑和软弱,这更加昭示出魏晋时代儒者人格的蜕变。 第一节玄学思潮中的应对 傅玄因咸宁四年( 公元2 7 8 年) 献皇后丧礼骂座事件被免官,“寻卒于家,时 年六十二”,故陆侃如先生据此系其生年为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 1 7 年。由此可 知,傅玄生于汉魏交替之际,死于魏晋禅代之初。出生之前则“魏武好法术,而 天下贵刑名”,出生之初则“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成长期间则天下“纲 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o 。和他几近同时的玄学人 物有何晏、王弼、苟粲、夏侯玄为首的正始名士,有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 贤,还有刘劭、傅嘏、钟会等哲学家。可以说,傅玄生命中的六十二年恰巧伴随 玄学思潮从滋生到发展再进一步达到高峰的过程,他的一生都被包围在玄学思潮 之中,包围在玄学名士之中,他思想每一个层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玄学有所关联, 因此,要考察傅玄,他与玄学的关系则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傅玄在晋书本传及其他文献中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几近标准的儒者形象。 傅玄为何能在玄风大炽的环境下保持自己的儒者风范而不受浸染? 这是一个值得 深思的问题。 晋书傅玄传说傅玄籍贯“北地泥阳”,属于关中,据卢云三国西晋时 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心 一文考证,三国西晋时期,玄学思潮丰要在中原地带 皆引自晋书傅玄传 雌其霸主编:历史地理第六缉,上海人民版社1 9 8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盛行,而对幽冀、关中、蜀地、河西等地影响不大,因为这些地区依然是传统经 学当道。这似乎可以作为傅玄没有受到玄风影响的理由。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 单。傅玄父亲傅干晚年在邺城位居丞相仓曹属,傅玄就出生在邺城,实际上到他 三十六岁时随同司马昭西征才第一次来到祖居故地,所以,根据籍贯判断傅玄与 玄学的关系并不能说明问题。本传又说傅玄“少时避难河内”,而河内郡几乎是当 时玄风最烈之地:十五岁后又曾进入已经感染玄风的洛阳太学学习,所以,疑惑 似乎又加重一层。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时的社会,传统的经学依然占据着很大 优势,幽冀、关中、蜀地、河西自不待言,即使河内郡也不例外,清谈玄学只不 过流行于社会最上层的豪门贵族予弟圈予而己。傅玄虽为西汉名将傅介子之后, 祖父傅燮也名闻天下,但是至傅玄父亲傅干时家世已经式微,加之傅玄年仅三四 岁即已丧父,属高门衰宗,孤儿寡母度日或许无忧,但在门阀森严的社会环境中, 则很难介入社会上层。故而,傅玄青年时期因为家庭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地位等 因素的限制,似乎并不具备介入清谈玄学阵营的条件。 又傅玄父、祖虽皆事儒学,然而年幼丧父,过庭之语根本无从得闻。而颇有 意味的是:傅玄名“玄”,字“休奕”。说文释“玄,幽远也”;“休,息止也”: “奕,大也”。时人王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予默字 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并作戒予书说:“欲使尔曹立身行 i 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尔曹顾名思义, 不敢违越也。”o 二者互相参照,则可见傅玄的名字本身就有较浓的玄学色彩,这 说明其父傅干的思想已经溶有老庄的因素。只是家族传承意义上的玄风也好,儒 学也罢,都因为傅玄的幼年早孤而淡漠了。所以,傅玄的远离玄学,后天的塑造 至为关键。本传说他少时曾“专心诵学”,而当时不管是士族还是寒门,对少年弟 子的培养仍是传统的经学教育,如钟会“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 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 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经,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i j i i 。” 如果傅玄“诵学”与钟会相仿佛,那么,这种诵学应该对傅玄后天思想的形成和 a 后的发展趋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钟会的接受玄学当有其他因素的介入) 。 三国志魏书徐酬二王传 ( - - :- 1 k 1 志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i t -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再者,从现实功利的角度考察,傅玄虽生于高门,但实属衰宗( 与从兄傅嘏 一支已经分流) ,祖辈的辉煌与如今的冷清落魄形成巨大反差。这给他造成一种无 形的督促,迫使他肩负着振兴家族的使命( 他以后的某些行为正可以此来解释) 。 名理、玄虚原本就近乎贵族子弟的专利,而魏文帝颁行“九品中正制”之后,士 族等级日趋森严,傅玄很难跻身曹爽等权贵之门。并且,当时曹爽和司马氏两大 阵营矛盾日益尖锐,何晏、邓飚等清谈玄虚、浮华争竞之士多在曹爽阵营,他们 缺少真正处理政治事务的能力和政治斗争的手段,有识之士多能认识到司马懿不 过是暂时“狮睡”,司马氏最终必然取得政治斗争的胜利。所以,走入玄谈一派显 然不能实现傅玄的抱负,而要确保家族的复兴,只有依靠司马氏阵营,注重切近 实际的儒家之道。随后,傅玄与何晏、邓飓等人关系僵化,“晏等每欲害之”o , 傅玄对于玄学人士就更加疏远了。 各种现存的文献中有关傅玄与玄学关系的材料不多。此处略举其要并作简要 分析。 1 、泰始初年,傅玄在上疏中说道:“臣闻先王之临天下也,明其大教,长其义 节;道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上下相奉,人怀义心。亡秦荡灭先王之制,以法 术相御,而义心亡矣。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 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 复发于今。”。这里所非议的是魏武、魏文二帝好法术、慕通达的流弊。“天下贵刑 名”、“天下贱守节”,“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今”的沉痛之言表明 攻击的矛头在于盈于朝野的“虚无放诞之论”,而这又与当时的玄学思潮密切相关。 2 、傅子云:“( 刘) 晔子陶,字季冶,善名称,有大辩。曹爽时为选部郎, 邓飚之徒称之,以为伊、吕。当此之时,其人意凌青云,谓玄日:仲尼不圣。何 l 以知其然? 智者图国;天下群愚,如弄一丸于掌中,而不能得天下。玄以其言大 惑,不复详难也,谓之日:天下之质变无常也,今见卿穷! 爽之败,退居里舍, 乃谢其言之过。”。此处傅玄显然对“善名辩”的刘陶之狂妄之言极为不屑。 晋书烈女传牡有道妻严氏 晋书傅玄传 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何晏、邓飑、夏侯玄“皆求交于( 傅) 嘏而不纳也。嘏友人苟粲,有清远 远志,然犹怪之。嘏答之日:泰初志大,其量能合虚声而无实才。何平叔言 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邓玄茂有为而无终,外要名利, 内无关钥,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此三人者,皆 败德也。远之犹恐祸及,况昵之乎? 初,李丰与嘏同州,少有才名,早历 大官,内外称之,嘏又不善也。谓同志日:丰饰伪而多疑,矜小失而昧于权利, 若处庸庸者可也,自任机事,遭明者必死。丰后为中书令,与夏侯玄俱祸,卒如 嘏言。”。此处虽记载的是傅嘏对何晏、邓飚、夏侯玄、李丰等人的品评,但观其 文意,身为作者的博玄对傅嘏持赞同态度而对何晏等人则有所鄙弃。 4 、“正始中,黄门侍郎累缺。( 何) 晏既用贾充、裴秀、朱整,又议用( 王) 弼。时丁 谧与晏争衡,致高邑王黎于曹爽,爽用黎。于是以弼补台郎。初与王黎、苟融 善,黎夺其黄门郎,于是恨黎”。而“王黎为黄门侍郎,轩轩然乃得志,煦 煦然乃自乐。傅予难之日:子以圣人无乐,予何乐之甚? 日:非我乃圣人也。一 。傅玄对言行不一的玄学人物王黎的问难不无嘲讽之意。另外,王弼以为“圣人茂 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 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也”。,由此可知,王弼在黄门郎事件 上未能“应物而无累于物”,这必然也会受到傅玄的非难。 5 、何晏好服妇人之服,傅玄称:“此服妖也。妹喜冠男予之冠,桀亡天 下;何晏服妇人之服,亦亡其家,其咎均也。”此外,傅予还有诸多讨论服饰 的记录,如:“汉末王公名士,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钧之徒,虽 为将帅,皆著缣巾。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恰, 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以色别其贵贱。于今施行,可渭军容,非国容也”;“礼云: 继父服齐衰。傅子日:母舍己父,更嫁他人,与己父甚于两绝天也。又制服, 恐非周孔所制,亡秦焚书以后,俗儒造之”;“魏明帝疑三公衮冕之服似天予,减 其采章”。可见,傅玄对于衣冠服饰之礼极为重视。不合礼仪规范之穿着傅玄尚且 傅于傅嘏传 三国志魏二b 钟会传注目 傅于,全晋文卷v _ q i 九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能苟同,何况何晏身着女性服装又“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的 特异之行? ! 上面列举的事例都是傅玄与玄学思潮或玄学人物的正面碰撞。另外,我们还 可以据史料间接推知一些情况,如:傅玄约十五岁( 魏明帝太和五年,即公元2 3 1 年) 进入洛阳太学,而在他入太学前一年,太学师生中就已分成两派,一派是“贵 尚敦朴忠信”,“以学问为本”、埋头经典的后进儒生,一派是“虚伪不真”、“以交 游为业”、“合党连群,互相褒叹”。的浮华之徒,后派之中,诸葛诞、邓飚在列 , 而何晏、李胜、毕轨与邓飚等又同因“浮华”而被魏明帝抑黜。显然,傅玄在其 人格形成的少年阶段对于玄虚浮华之事就已眼见甚多,而他显然属于“贵尚敦朴 忠信”、“以学问为本”、埋头经典的后进儒牛。 上文所举文献反映了傅玄与“玄学”的接触及应对的大致情况。这些材料向 来为论傅玄者所征引,并以此论证傅玄之于玄学的态度。傅玄研究中较有成就和 代表性的两部著作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和魏明安、赵以武傅玄评传 也都大致如此,他们得出了“对于玄学的反对态度,傅玄是始终一贯的” 的 结论。而笔者认为,此论可进一步商榷。 辨明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态度必须以对该事物有相对清楚的认识和界定为前 提,然后再参照这个认识和界定作出考察。上面提及的两部著作在这个问题上并 没有贯彻这一准则。 玄学是什么? 侯外庐等先生在中国思想通史给出了答案:“所谓清谈与玄 学,历来论者多未指明其含义何在,简言之,清谈与玄学即烦琐的三玄与名辩之 综合复古。”。笔者赞同这种观点。而对于玄学的认识,刘大杰先生魏晋思想论 谈到:“清谈一开始,就分成了两派。这两派人的思想行为以及谈论的内容,都有 不相同的地方。名理派虽也有老庄的思想,但以刑名家为主,谈论的内容,较为 切近实际。在处事行政方面,保持法家的精神,也不反对儒家。所以他们的行为 三国志魏书何晏传注 以一l 皆引白三 q 志魏悖董昭传 参见三国志魏二i5 萤h f 传 参见( - - 国志魏部曹爽传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p l j ,中华书局,2 0 0 3 侯外庐等:中i q 思想通史第三卷p 2 6 ,人民i | 版社,1 9 5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并不浪漫,生活谨严,办事极有规律,因此这一般人对于当日士大夫的过于虚浮 放诞,表示反对。如傅嘏、刘劭、钟会、裴颁、孙盛之流,可称为这派的代表。 玄论派以道家的思想为主,谈论的内容,都是一些玄妙的问题,如无为,养 生,梦,情无哀乐,言尽意等等,是他们最欢喜的题材。他们反礼法, 薄儒家,因此他们的行为浪漫放纵,无论当官在野,无不是肆情酒色,不负责任, 引起后人种种恶劣的批评。”。需要说明的是,刘大杰先生此处所说的“清谈”正 如侯外庐等先生一样,把它视为玄学的别名,清谈与玄学名异而实同。 再回头考察仅上文所列举傅玄的与“玄学”接触及应对的材料,笔者以为有 两点有待说明。 其一,傅玄是否一概反对玄学及玄学人物? 笔者认为:材料中所反映的“虚无放诞”、“虚伪不真”、“以交游为业”、“合 党连群,互相褒叹”等等只是玄学中“玄论”一派的不良风气而已,而另一阵营 “名理派”大多不在傅玄批判反对之列,因为这一派“虽也有老庄的思想,但以 刑名家为主,谈论的内容,较为切近实际。在处事行政方面,保持法家的精神, 也不反对儒家。所以他们的行为并不浪漫,生活谨严,办事极有规律”,更何况他 们与傅玄一样“对于当日士大夫的过于虚浮放诞,表示反对”。证之文献史料,同 样没有傅玄反对名理派的有力证据。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傅玄对名理派人物及 思想有一定的认同,傅子傅嘏传中对传主的称赏即是明证:“嘏既达治好正, 而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本精微,鲜能及之”。 由此可见,傅玄并没有毫无区分地笼统反对玄学及玄学人物,他批判的锋芒 主要是针对玄学中“玄论”派。 其二,傅玄反对“玄学”的出发点何在? 这似乎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问题:傅玄之所以会反对“玄论派”即在于此派人 物和思想的弊端。然而辨明这个问题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葛洪抱朴予疾 谬篇说“蓬发乱鬓,横挟不带。或亵衣以接人,或裸袒而箕踞。朋友之集, 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阎闾修业,改过弼违,讲道精义。其相见也,不复叙离 阔,问安否。宾则入门呼奴,主则望客而唤狗。其或不尔,不成亲至,而弃之不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p 1 6 6 ,上海古籍;i 版社,1 9 9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为党。及好会,则狐蹲牛饮,争食竟割。掣拨淼折,无复廉耻。以同此者为泰, 以不尔者为劣。终日无及义之言,彻夜无箴规之益。”这里指出了玄虚之风对士 人阶层及社会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因为个性的放纵而导致了极为混乱、不成体 统的局面。而干宝晋纪总论说:“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 以虚荡为辨,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 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是以刘颂屡言治道,傅咸每纠邪正,皆 渭之俗吏。其倚仗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这里批判的是名利场、政治场 上轻浮蹈虚的不正之风。如果说个人生活中的放荡不羁对社稷的危害尚且不是直 接的话,那么,在朝为官者以这种态度执政则会导致政务废弛、时局混乱。不幸 的是浮华玄虚之士多出名门望族,他们凭借九品中正制带来的便利而身居要职, 自然把这种生活作风带入政治场合。傅玄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士人,儒家礼仪 教化的思想在他的人格中有着很深的根基,因此,他不能容忍“伤风败俗”之行, 不能忍受礼仪废弛,而深层的关怀则是对朝政荒疏、时局动荡、民生凋敝的忧虑。 因此,笔者认为,所能见到的材料只能证明傅玄反对玄论一派的流弊,而不 足以证明反对玄论派理论本身。章太炎云:“五朝所以不竞,由任世贵,又以言貌 举人,不在玄学”o 。 这一观点正指明玄学与浮华并非等同。因此,有必要再作 进一步讨论。笔者认为,对于玄学理论本身,傅玄并不是绝对地反对。固然从上 引材料中可知他在“圣人有情无情”问题上反对王黎“圣人无情”的观点,另外, 根据他对曹魏时期虚诞之风的批判态度亦可推知他不会赞赏嵇康、阮籍激进的“越 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但他又明确地称赏傅嘏“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本 精微,鲜能及之”,显然,他对论才性并不反感,更重要的是他对“原本精微”这 种深入探讨玄学命题的研究方法没有非议。玄学思潮中原本就有不同的阵营,有 针锋相对的观点,笼统地说“傅玄反对玄学”显然是不够妥当。又因为玄学各个 派别的理论其初都是围绕治国这个主题展开,有积极的政治哲学的性质,是魏初 名法之治的辨正发展 ,如此则傅玄与玄学人物在出发点上又有一些共同之处,即 在于匡正国势人心。可见,傅玄对于玄学真实的应对是复杂的,具体的,并非简 单、抽象的“反对”所能一言概括。 章太炎:五朝学,章太炎全集第四卷p 7 6 7 7 ,f i 海人民出版社,1 9 8 5 参见王晓毅:中扯j 文化的清流第一章中国社会科e :, j i 版社,1 9 9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傅玄的人格精神 关于傅玄的人格精神,有关史料向我们呈示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其一,务实致用。傅玄之疏离玄学,丰要因为盈于朝野的虚无放诞之论,这 也就表明了他的务实致用精神,而他的诸多疏议正是对这种务实致用精神的贯彻。 他指出当时为政存在的问题是“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惩 不恪”,强调“为政之要,计人而置官”、“不可不审得其人”,从而使得“臣不废 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他丰张首先从人事任用制度上对浮华蹈虚之风进行打击、 遏制。在措施上,他有也具体的应对。泰始四年,傅玄时任御史中丞,上书涉及 农事得失、水官兴废、安边御胡以及政事宽猛等诸多具体事宜,并提出较为实际 的对策,所论“诚为国大本,当今急务”,以此深得晋武帝赏识。傅玄的务实致用 精神是一以贯之的,此点与当时诸多的沽名钓誉之辈、空谈义理之士决不相同。 其二,尊尚儒学教化。如前所述,魏晋之际,玄学风行,儒家纲常礼教受到 严重冲击。傅玄一则从力挽世风的角度出发,再则从如何有效地维系司马氏新建 政权秩序的层面考虑,认为在教化臣民方面,崇儒兴教应作为首选良策。所以他 疏奏武帝日:“犬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化之不崇: 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凌迟而不觉也。仲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 则尊其道者,非惟尊其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贵其业者,不妄教非其人也。重 其选者,不妄用非其人也。若此,而学校之纲举矣。”。关于重儒贵学方面的建议, 傅玄不时在他的奏疏中提出,而这方面系统的理论,也在其傅了中得到十分 明晰的反映。 其三,刚劲亮直,有褊狭之气。晋书傅玄传说“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 容”,这种峻急的天性赋予了傅玄两方面的人格特色。一方面,不畏强权,敢于直 言,且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甘体的精神。史称其“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 整簪带,竦踊不寐,舭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此外,他指斥何晏著 以i :旨引e j 昔书- 傅玄化 晋二| 5 博玄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服妖”、与何晏一派关系恶劣以至有丧命之虞,也可佐证他的这一性格特征。这 种坚挺的人格在整个西晋朝廷都是难能可贵的,傅玄也因此颇受赞誉。另一方面, 傅玄也因而带有一种褊狭之气,急躁之中难免有失大体,这突出地体现在两件事 中,都见载于晋书本传。其一:“初,玄进皇甫陶,及入而抵,玄以事与陶争 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竞娥免官。”其二:“献皇后崩于弘训宫,设丧位。旧 制,司隶于端门外嫩,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舭, 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9 即下。玄恚怒,厉声色而责谒者。谒 者妄称尚书所处,玄对百僚而骂尚书以下。御史中丞庾纯奏玄不敬,玄又自表不 以实,舭免官。”这显然是傅玄人格中的瑕疵,他也因此为时论所非议。 以上结论仅仅建立在直接史料的基础之上,而当我们将傅玄放置到当时较为 全面的历史情境中考察并进行比较之后,则又能得出一些其他的重要认识。 第一,关于忠与孝的态度。汉末桓、灵以后,有关忠、孝孰先孰后的讨论日 益突出。曹魏代汉以后,“忠”的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1 :l - l 因为曹魏取代的是一个 腐朽且名存实亡的汉政权,所以,忠、孝仍可各行其是而不至于过分抵牾。之后, 司马氏夺取政权的残酷现实打破了二者的平衡,自此,司马氏统治者本身也讳言 “忠”字而大力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士人对“忠”的观念更是群体性地进行了有 意识地放弃。此点可从魏晋儒者典范王祥的临终遗训里书;窥一斑:“夫言行可覆, 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悌之至也: 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他让了孙铭记的立身之本包括儒家所 宣扬的孝悌、谦让、诚信等,而唯独“忠”字只字不提。另外,王昶的戒子书也 与此相类。傅玄自正始之后就一直是司马氏父予兄弟的党羽,在西晋代魏过程中 帮扶甚至劝进,之后又大量创作郊庙乐府对新政权加以鼓吹颂扬,丝毫没有阮籍 式的被逼无奈的痛苦,这都表明身为曹氏之臣的傅玄至少表面上放弃了对曹魏政 权的效忠,丽将“忠”心献给了司马氏家族。尽管传统的儒家对于人臣尽忠的要 求未必具有完全的正当性,但它遭到傅玄否认的事实毕竟表明傅玄作为儒者,其 人格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的萎缩。同时,也因为傅玄丰动地背离曹魏政权并努力促 成新政权的诞牛而使得他在傅了等处对于“忠”的倡导只具有象征性意义而 晋- l ;- 于洋 i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已。 相对而言,傅玄对于“孝”的倡导则显得颇有力度。晋书何曾传提到傅 玄的一段感慨:“以文王之道事亲者其颍昌侯乎! 其苟侯乎! 故称曾、闵,今日苟、 何,内尽其心以事亲,外崇礼让以接天下。孝予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有能 行孝之道,君予之仪表也。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令德不遵二夫予之 景行者,非乐中正之道也。”又说:“苟、何君予之宗也”,“颍昌侯之事亲,其尽 孝子之道乎! 存尽其和,事尽其敬,亡尽其哀,予于颍昌侯见之矣”。以上所有赞 誉,全都基于一点,即对于“孝”道的尊崇。对于孝道的推崇本无可厚非,但是 晋人的重视孝道并不讲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己及人的精神。唐长孺先生 指出:“自晋以后,门阀制度的确立,促使孝道的实践性在社会上具有更大的经济 上与政治上的作用”。,“当时孝行在伦理上的地位可以笼盖一切,掩护了一切缺 点乃至丑行”。苟、何二人的孝道固然让傅玄忽视了他们的缺点,傅玄自身的尊 崇孝道也因此使人怀疑他的盲目。 第二,对于司马氏政权及其权贵的态度。高平陵政变成功之后,司马懿父子 对曹爽、何晏一派疯狂屠戮,造成了“天下名士一时殆尽”的惨烈局面,随后, 夏侯玄和嵇康等人也未能幸免;代魏之前又弑杀魏帝高贵乡公,最后终于由司马 炎篡夺帝位。可以说司马氏政权建立在杀戮和血腥之上的一个非理性的政权。入 晋之后,司马炎后宫嫔妃近万,又卖官鬻爵,所得金钱纳入私库。可以说,傅玄 所经历的司马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几乎个个劣迹斑斑。,然而,对于晋政权,傅玄 的嘴里只有“天命大晋”及“天佑圣皇”的祷颂之辞。晋书刘毅传记载了这 样一个故事:司马炎曾“喟然问( 刘) 毅日:卿以朕方汉何帝也? 对日:可 方桓、灵。帝日: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 桓、灵,其己甚乎! 对日: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 此言之,殆不如也。”与刘毅对照,我们发现傅玄的“刚劲亮直”其实也并非那 么彻底。再者,对于傅玄所极力称颂的何曾,在博士秦秀眼中则别有评判:“曾受 傅玄的背离曹魏走向司马氏家族还与他数十年司马氏幕僚和家臣身份密切j | 关k 时期与曹魏政权的疏 离、与司马氏家欣的亲近消释了他对曹魏政权的尽忠意识。另外。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氏儿乎完全控 制了军政大权魏晋的嬗革也已是大势所趋。傅玄的所为应该不无无奈。 唐长孺:魏晋南北朔史论拾遗p 2 3 8 ,中华二持局,1 9 8 7 同上p 2 4 0 尽管司马炎不无值得称道之处,但同时也有请多丑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宠二代,显赫累世。方之古人,责深负重,虽举门尽死,尤不称位。而乃骄 奢过度,名被九域:行不履道,而享位非常。秽皇代之美,坏人伦之教,生 天下之丑,示后生之傲,莫大于此。自近世以来,宰臣辅相,未有受垢辱之声, 被有司之劾,父子尘累而蒙恩贷若曾者也。”因此,秦秀给何曾初拟的谥号竟是 “谬丑”。同样被傅玄称道的苟最也颇受时讥,还有,傅玄完成傅予后所送呈 的司空王沈同样品性恶劣。而这些人都是司马氏政权中的权贵人物,傅玄与他们 交好多少反映了他人格中也有软弱的一面。 由此可以看出,傅玄匡正时局的用心和举措大多只是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和 社会风气,而于近在身边与自己关系深密的实权人物则有所回避,可见,他的处 世精神中也存在圆滑的面。如此,则可进一步看出,傅玄实际上已经不再像汉 末党锢清流人士那样全心“澄清天下”,也没有如后世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令风 俗淳”的精纯。 第三,对于功名的态度。立德、立功、立言一直被封建士人视为不朽的事业, 因此,对功名的追求也就成为每一个封建士人必然的选择,即使淡泊如陶潜也是 在经历了误入尘网之后才复归自然。因此,文人对于功名的努力追求也就不难理 解:它既是个人价值赖以实现的途径,也是政治理想得以实施的保障。傅玄的追 逐功名显然也是基于以上两点。然而,谄事何曾、苟最、王沈等当朝权贵,一味 颂扬司马氏政权的“伟绩圣德”,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傅玄追逐功名的途径偏离 了正当的轨道;而献皇后灵堂争席事件虽可佐证他对于礼仪制度一贯的恪守和重 视,但也可说明他对名位形式上的高下过于在意,这又显示傅玄对于人生价值的 定位发生了由内在人格精神上的“名誉”向外在形式上的“名位”的偏移。 以上三方面的讨论无意于对傅玄人格进行彻底的颠覆,而是意在指出傅玄人 格精神还存在着为人忽略的另一面。事实上,人是极为复杂的,极少有人能保持 单一、纯粹的人格精神,人在某个人生阶段或在某一领域表现出与其他领域不相 符合的人格因素是相当正常而普遍的。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吹毛求疵。相对于 当时绝大多数的士人而言,傅玄仍然堪称“刚正亮直”的典范。 综合以上所述,关于傅玄的人格精神,我们可以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傅玄 酱书桊秀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一个颇有权变意味的儒者。他关心国运民生,怀有匡正时弊、辅佐朝纲、移风 易俗的美好理想,务实致用,重视礼仪名教,性情“刚正亮直”。但是对于权贵的 态度也有较为圆滑、软弱的一面( 主要体现在傅玄人生后期) ,体现出儒者人格的 一定滑坡,而对于名位的过分看重也表明他开始走向世俗。罗宗强玄学与士人 心态论道:“( 西晋) 政权既失去思想的凝聚力,名教在士人生活中的地位亦名 存实亡,士之出处去就,便纯然以自我之得失为中心。从西晋士人的普遍心态看, 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家族的兴衰,转向自身的利益,转向利禄名位之争夺,而置国 家于不顾。”。傅玄虽不至于置国家于不顾,但上述转变在他的人格精神中确实已 露端倪。 罗宗强:玄学与士人一t l , 态p 1 9 1 ,南开火学 版社,2 0 0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傅玄诗歌的思想内涵 在魏晋时期作家群中,傅玄的现存作品数量较多,有赋、铭等近百篇,又有 “百四十篇,数十万言”的傅子一书传世( 现存辑本) 。其诗歌据逯钦立先生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辑录,有l30 首( 包括组诗和残篇,组诗按首计) , 又魏明安、赵以武两位先生补遗五首残篇( 其中篇存疑) ,一篇有题无辞。在这 1 3 0 多首诗歌中,乐府为大宗,将近1 0 0 首。学界一致认为这一体裁集中地体现了 傅玄诗歌的文学价值,因此乐府诗研究一直是傅玄诗歌研究的重点。故而,论者 在解析傅玄诗歌时又大多倾向于将它们先区别为乐府与非乐府两大类。而乐府诗 又大致可划归三大类,即古题咏古事、借古题叙时事和自创乐府。这种分类方法 为研究提供了相当的便利。本文作为对傅玄诗歌的整体研究,自然不能忽略乐府 诗的分类这一主要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要想系统地把握傅玄的诗歌不能仅从体 裁分类入手,而更应该根据情感的类型去考察。因而,笔者试图以思想内涵为切 入点,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傅玄诗歌作一个全面、深入的探析。具体 的思路是将傅玄诗歌归结为抒情寄怀和女性主题两个方面,并逐一探讨其文化内 涵。 第一节抒情寄怀诗 抒情寄怀类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归纳
- 2025年北京市商业店铺装修设计施工合同
- 2025工程设计合同范本
-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课件-高一上学期感恩教师节主题班会
-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计划
- 行政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回顾计划
- 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施方案计划
- 学生竞争与合作活动方案计划
-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计划
- 2025分公司转让合同范本
- 正式恋爱协议书
- 2025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 陕西省商洛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试题 语文 含答案
- 2024年绍兴市国有企业专场招聘考试真题
- 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超星尔雅学习通《花道-插花技艺养成(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粉尘防爆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T-CQAPPIA 06-2024 发酵型脆李果酒加工技术规程
- 6.1 毕业歌 教学设计 六年级音乐下册 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