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学分制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选择的灵活性、 学习的自主性、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习内容的 宽广性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一些高校的欢迎。在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 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校教育走向大众化的 迫切需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现实需 要。我国是推行学分制较早的国家,中国古代就形成了学分制教学管 理的雏形。但学分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跌宕起伏的。严格的说,我 国现行的学分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这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 育传统相关。 学分制的推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研究就中美两国高校的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论文的笫一 章对中美两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第二章 就中美两国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中美两 国学分制管理的异同。第三章对影响中美两国学分制管理实施的因素 进行了分析论述。第四章针对第三章所提出的影响中美两国高校学分 制管理实施的因素,对两国的高校的学分制进行了评析。同时提出我 们应该借鉴美国高校学分制,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对策 探讨。总之,美国是推行学分制比较成功的国家,对中美两国高校学 分制管理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我国高校成功推行学分制的对策进 行探讨。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 革和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中美高校,教学管理,影响因素,比较 a b s t r a c t b e c a u s e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l e x i b i1i t yi ns e l e c t i o n , s e l f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i ns t u d y ,a d a p t a b i l i t yi nc u l t i v a t i n gp e r s o n w i t ha b i l i t y ,g u i d a n c ei nl e a r n i n gp r o c e s sa n dt h eb r o a df i e l d s i nl e a r n i n gc o n t e n t ,t h ec r e d i ts y s t e m ,a sar a t h e ra d v a n c e d e d u c a t i o n a l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i sw e l c o m et om a n y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nt h ew o r l d i m p l e m e n t i n g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c h i n e s e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se x t e r n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f o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e c o n o m y , s c i e n c ea n dc u l t u r e ,c r y i n gf o ru n i v e r s i t ye d u c a t i o ni na p o p u l a rs t y l e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 r o u t et oc u l t i v a t ec o m p o u n d t a l e n t e dp e o p l e ,a n dt h er e a l i s t i cn e e d c h i n ai st h ep r i o r c o u n t r yi ni m p l e m e n t i n gc r e d i ts y s t e m i na n c i e n tt i m e ,t h e r e w a sr u d i m e n to f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c h i n a b u t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c h i n ai st o r t u o u s t h ec u r r e n t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c h i n ai ss t r i c t l y n o tt h eg e n u i n eb e c a u s e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o u rc o u n t r y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t r a d i t i o n i m p l e m e n t i n gc r e d i ts y s t e mi s a c o m p l i c a t e ds y s t e m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h i st h e s i sh a sa n a l y z e dt h eh i s t o r y ,s t a t u si nq u o a n dc a u s eo f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i nc h i n aa n du s a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i tc a r r i e s o na no v e r a l ls u m m a r y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r s eo fc r e d i ts y s t e m 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i nc h i n aa n du s a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 t h es t a t u si nq u oo fi m p l e m e n t i n g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c h i n aa n du s a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a n dc o n s e q u e n t l ye d u c e s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 c h i n aa n du s ai nc r e d i ts y s t e m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s e s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i m p l e m e n t i n gc r e d i ts y s t e m t h ef o u r t h c h a p t e re v a l u a t e st h ec r e d i ts y s t e mo ft h et w oc o u n t r i e s i nt h e s a k eo fp e r f e c t i n go u rt e a c h i n gm a n a g e m e n to fc r e d i ts y s t e m ,w e s h o u l du s ef o rr e f e r e n c eo fa m e r i c a n i nb r i e f ,t h i ss t u d yw i l l b eu s e f u lt ot h er e f o r mo ft h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a n db eg o o df o r t r a i n i n gt h et a l e n t e dp e r s o n 。 k e y w o r d s :c r e d i ts y s t e m ,u n i v e r s i t i e si nc h i n aa n du s a t e a c h i n gm a n a g e m e n t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 ,c o m p a r i s o n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勒、s 辫 砌7 # - 石月e l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哑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_ 功诨石月e 1 日期:z t 舛6 月日“ 中美高技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 引言 学分制亦称学分积累制,它是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 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于1 9 世纪末在美国哈佛大学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现已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纳,成为世界各国许多 高等院校实行教学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学分制自产生一个多世纪以 来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是因为这种制度在一定程 度上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竞争意识、拓宽 学生的知识面、调整和优化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实行学分制最早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学分 制的萌芽,并形成了雏形,但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几经反复,直到 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才有部分高校推行学分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 革的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新要求,原 先那种从学年制中培养出来的千入一面。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遭到了市场经济的排斥学分制取代学年制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 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 t o 后,在全球经济一体 讹浪潮的冲击下,各国教育和人才的交流日益频繁,欧美等发达国家 钧教育必然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人才标准 和教育教学体制等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但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 在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经济基础、教育发展程度、社会制度、现实 国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还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学管理 :体制。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内外条件 饷不成熟,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学分制改革的进程。因此,开展学分制研究,厘清学分制实施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探索与我国高教发展相适应的学分制形式成为当务之急。 贯穿本论文的主线是学分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本文通过综合 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等多种研究 方法,从中美学分制的发展历程着手,从社会、文化、学分制实施条 件和高校管理等多个纬度,来研究影响美国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因素和 制约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主要因素,提出我国应该借鉴美国学分制 经验来完善我国学分制的结论。以期能给学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思路 和方法;以期能够对我国学分制的实施和完善有所裨益。本研究也将 对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 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美中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发展历程 1 1 美国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 美国是学分发展最为成熟完善的国家。美国高校学分制在从1 9 世 纪7 0 年代至今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笔 者对此作以下划分:自由学分制阶段,限制学分制阶段,全面的学分 制阶段,它们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的过程。 1 i 1 自由学分制管理阶段 1 8 6 1 年爆发的南北战争使美国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种 大变革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分水岭,成为1 9 世纪9 0 年代美国自由资 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化的原动力,并且对教育界也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美国学分制就是在这样的时空下诞生的。首先,1 8 6 1 年爆发的 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彻底扫清了道路,大大加快了业已开 始的工业革命的步伐,使美国的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增长。 这种急剧增长的生产力不仅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为 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伴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大发展兴 建了一些为振兴农业与工业教育为目的大学,开设了一些培养高度职 业人性质的职业教育课程。1 8 6 2 年和1 8 9 0 年颁布了两次著名的“莫 雷尔法案”,使得赠地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支新生力量。 这在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课程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美国高等 教育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从而使得以往的“精英”教育逐步让位于 以应用技术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再者,1 9 世纪初,德国新人文主义 者洪堡在柏林大学进行的大学改革开创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当 时,柏林大学在课程中引进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对传统的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自 由的选修课程,由此,选课制在柏林大学出现了。美国最早引进了德 国的选课制度,从课程的角度使大学承担起高质量的专业训练和高水 平人才培养的责任,为美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作了重要的组织准备。总之,学分制的产生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还体现了这一时期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 8 7 2 年,美国哈佛大学产生了真正现代意义的学分制。艾略特是 最积极的选修制的倡导者。在艾略特的倡导下,选课制被引入了美国 高校。选修课是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学分制是选修制发展到一定阶 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 段的产物。面对选修制的推行所引入的大量的课程。选修制遇到的新 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所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 制应运而生。 学分制管理的开始发展比较缓慢,在初始阶段采用了课程必修、 毕业要求统一化韵规定。哈佛大学在1 8 8 4 年的全部学年中都可以自由 选择课程。同时,对学士学位的取得也实行量化测定。规定了1 8 4 个 课程。教学目录提示了每年必修、选修课程、每周上课次数,采用与 学位要求相应的方法。密执安大学也较早地实行新的教学和灵活的弹 性管理方法。1 8 7 8 年,密执安大学引入了选修制和四年内毕业制。1 8 9 3 年,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也引入了选修制,前者规定了各学年课程 豹必修量,后者规定了第二学年全部课程“3 个小时课程”的量化规 定。并且;从1 8 9 2 年密执安大学的目录中可以看到,大学中对引入的 学分制这一概念并不确定。在这所大学中把1 8 7 7 年的研究生硕士水平 和1 8 7 8 年的本科第二年水平的必修制度称为学分制。- 1 8 9 2 年的目录 中,各门课程后都附有学分记录,文科学士学位需要修满1 2 0 学分,l 学分相当于1 学期每周一次的朗诵、实验、授课,并且根据所取得的 合格成绩授予学分- o 。1 9 0 2 年,华盛顿大学记录了文科学士学位要求。 t 9 0 3 年在各门课程目录中都加上了“3 学分”;从1 9 0 8 年,每门科目 都加上了“3 学分”。1 9 0 9 年,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开始运行学分制进 行管理规定获得硕士学位韵要求是2 7 学分,博士学位要求7 2 学分o 。 1 9 0 2 年,具有悠久历史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首次引入了学分制,l 学分 等于在l 学年内每周授课或者朗诵1 小时,每周实验课两小时,毕业 要求是6 0 学分。其内容是:基础必修课程2 2 学分,专业课1 8 学分, 自由选修科目2 0 学分。通常为了在四年内必须修满1 5 学分,根据学 生的意愿,3 - - - 5 年就可以毕业。原则上,学生1 年内修不满1 2 学分 是不行的o 。 由于美国各个大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标准不同,从而使学分制与选 课制发展缓慢,但美国高中的急剧普及与发展,促进了全国学分制标 1 f a n z m d , e l i z a b e t hm ,碰蜘l y p 曲i i s h i n gh o m e , 1 8 8 5 2 6 7 q 6 8 g e d 瑚_ d ,曲一c h t h eem 哪脚o f t h ec r e d i c ts y s t e m i na m e r i c a n e d l i c a 血o dc o n d s i d e r e d 鼬a p r o g r a mo fs o c i a la n di n t d l e c t u a l h i s t o l 舅b u l l e t i n o ft h e a m e r i c a na s s o 。i 吐i o fu n i v u s a y p r o f e s s o r s ,v 0 1 4 1 , n o 4 ,1 9 5 5 6 5 9 o f f i c e o f r e s i s t m - , c a 把l o g u z o f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p m n 8 y l v s a i a , 1 9 0 1 1 9 0 2 p e m m y l v a n i a , 1 9 0 1 2 2 颈士学位论文 准化运动的发展。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大约从1 9 世纪后 半期开始到现在,美国设立了高等教育资格认定的各种机构,这些机 构在提高高等教育标准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对当时的大学本科、 社区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的毕业要求、学分制等设定规定了具体条件。 1 1 2 限制学分制管理阶段 1 1 2 1 限制学分制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2 0 世纪初到二战时期是美国大学结构趋于完善的时期。首先,经 济上,美国已从一个半农业、半工业国变成了一个工农业高度发达的 帝国主义大国。这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 出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其次,赠地学院的发展,美国国内掀起广办高 等教育的热潮,社区学院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独特的机构应运而 生,而且发展迅速。有力地推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进程。 从而必然要求大学必须运用学分制进行管理,灵活处理众多学生对课 程的需求问题。再者,这个时期因为美国高校因自由学分制的实施在 拓宽知识范围、增加学术自由的同时还引起了诸多的混乱,例如造成 学生知识支离破碎、学习质量差等不良后果。而广受批评。课程是学 校教育的核心,为了加以改进,美国大学在这一时期展开了大学课程 改革运动,通过课程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对自由学分制加以限 制。 1 1 2 2 限制学分制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改进自由学分制给高等教育带来的种种缺陷,各个大学普遍 进行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分制加以批判、改革和完善,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统考制、独立学习、荣誉课程计划和导师制的引进等。 至此,美国高校学分制发展到限制学分制管理阶段。限制学分制管理 的出现是自由学分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 1 ) 统考制的产生 2 0 世纪3 0 年代发生了大学课程改革运动,其中涉及学分制所导 致的零碎课程知识的改革就是举行统考制,使学生从学分的积累而转 移到对专门知识的组织上,考察学生对系统课程知识的了解并能够把 零碎的课程内容组织成为系统性的知识。 从课程类型的观点看。统考制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注意力从各门独 4 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 立的课程转移到主修领域、有组织化的知识上。因此,这种办法就产 生一种更有联系的课程状态,而不像那种普通的大学,只关注各不相 关韵学科,得到及格成绩就算了事。统考的着眼点是看学生是否掌握 了主修领域的整体知识,使学生有一个努力目标,这种目标可以激励 他们竞争,它对学科教学产生极有力的影响,可以严格地检验教学的 效率;激励学业的进步 ( 2 ) 独立学习豹引进 独立学习、自我教育是统考制和导师制的中心原则,即有一些课 学生可独立研读,不需要参加集体课程或小组作业。基本上是学生与 一位或数位指导教师,规划研读计划,定期向他们报告进展情况并在 期末交一份总结报告并加以评分。 独立学习是进入2 0 世纪2 0 年代不久开始的。1 9 4 0 年以后才得以 在全国推行。独立学习的产生是因为对当时固定学习模式的不满。最 初在研究生院成功的刺激下产生了本科生水平的独立学习。独立学习 增加了学生决定教学方案内容的机会,排除了课程要求的统一性。它 代表着一组课程或一门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探求考核获得知识与技能 钓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或学习技巧,它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帮助 是有限的,强调学生的自我负责与自我调整,不需要受组织计划的限 制,如集体教学的限制或课程表的变动等。但美国各大学关于独立学 习的规定和做法不一。例如,在密执安州立大学,独立学习是一种独 立性很强韵学习计划,学生只需要在学期开始时,在一个教学单位获 得学院或系成员的同意,并得到导师的批准就可以进行。丹佛大学的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批准下,也可以注册选修独立学习的课程并获得学 分。独立学习是在教师的个别指导下进行的课外专业学习。这种课程 只允许能力较强的学生选修,成绩评分采用“五分制”。全部作业必须 在选修该课程的学期内完成邱。 总的说来,独立学习是面向全部学生的,其实施的种类有三种: 一是必修要求;二是自发方案;三是以荣誉为目的,强调在选择方案 方面要促进各自最大限度的发展。有三种方法与学分制相连接:一是 把独立学习当课程对待;二是掌握与正规课程工作相匹配的题材;三 是独立学习的学生同正规课程相分离,以独立学习为基础进行评估的 方法。1 9 4 0 年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以后,独立学习在全国 4 王增摘译,李荷珍校介绍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武一。独立学习外国高等教育资科,1 9 8 2 。 1 5 :1 7 - 1 8 5 硕士学位论文 范围内发展起来。 荣誉课程计划的推行。荣誉课程计划是为了弥补学分制与选修制 的弱点,与独立学习方式一起被引进来的,以便为优秀的学生授予更 多更严格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要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的内容,还要为学 生提供更多的责任和自由,给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的 机会。这就是荣誉课程计划产生的基础。 荣誉课程的中心目的是设计一种教育方法,发展学生资质优异的 才干,且要避免统一教育所产生的人才中等现象。当时许多教育家认 为:传统的教育制度是为中等学生而设置的,所关心的是最低标准, 而不是最高标准。这必然埋没了许多成绩优异的人才。他们认为这是 美国的最高学府的学术标准比不上欧洲大学的重要根源。因此,为成 绩优异的学生设定的荣誉课程计划应运而生。 荣誉课程学位是在引入独立学习方式的同时,在大学以多种多样 的形式展开的,这种荣誉学位的候选人要在导师指导下多做工作,并 且有减少课程的权利,可以从毕业规定的课程中减去二个课程,从而 有更多的时间做独立研究。当学生注册荣誉课程时,就会收到一种大 纲,说明在两年内所要修读的范围,以准备参加毕业年的最后考试。 学生在最后学年参加最后考试的成绩是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得到学 位的唯一标准。各学院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自由。在1 9 2 4 一1 9 2 5 年实施的一项调查中,将荣誉学位的实践分成两种类型。一是独立学 习通常追加于课程中,荣誉学生要满足通常大部分要求,只免除两三 门课程;第二,荣誉学生可以免除全部或大部分普通课程,为了获得 荣誉学位而参加不同严格课程。前者规模比较大,在7 5 所学校实施, 后者只在1 8 所学校中实施邶。而每所高校对获得荣誉课程学位作了具 体规定。 1 9 2 0 年以后,荣誉课程开始普及。艾德利校长( k y d e l o t t e ) 的 调查表明,1 9 2 4 年有4 4 所大学提供荣誉课程,第二年达到9 3 所之多, 1 9 2 9 年美国大学协会认定机构指出授予荣誉学位的大学达到8 l 校, 占总数为2 2 7 校的3 5 。1 9 2 9 年显示每一所大学中荣誉学生最多1 - - 2 0 人,其花费的学习时间量大约是1 l 一2 0 学分的时间,相当于前两年 3 a y d c l , , t 把f r a n k h o n e nc o mi na 厕c 锄c o l l e g e s 训u i n v e a i f i e s , b u l l t e no ft h e n a 6 0 n a lr c 蚓巩h c o u n i c i l , 1 9 3 1 7 一船 a y & l o 纰,f r a n k , h o n o r sc o m i na m c f i c m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0 p c i , p 8 以及 s m c k , j h , t a i l o e , m m 了b a r b a r a , h o r s w o r ki n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c c r c d i t l b y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a l 删c a l lu n i v c x c i t i e s ,s c h o o la n d s i m y , 、r o lh x i i i n 8 4 2 ,1 9 3 1 2 4 。_ - 2 4 9 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 6 0 学分的1 6 1 3 。哈佛大学的所有学生选择了荣誉学位,钽实际上 取得荣誉学位的学生只有3 0 。 这种荣誉制度无疑给荣誉学生的求知生活带来了极大刺激。这种 制度所认许的自由与独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责任心。荣誉课程作为 对优秀学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很多实践学校得到 了满意的成绩。但它的主要缺点是加大了优等生和差等生之间的差距 ( 4 ) 导师制的实施 牛津大学有句妙语:。导师对学生喷烟,直到点燃学生心耳中的火 苗。”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把求知的火种点燃。因此英国一些著名 韵高校率先实行了导师制。为了避免学生自由选课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帮助学生整合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正确的进行选课,美国各大学引 进英国的导师制,采用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制指的是一种职 能,而不是一种学术界的级别,从讲师到正教授都有导师的,每个学 生在第一年后就被分派给一个导师,一位导师平均有二十五到三十个 学生受他指导,导师与学生的会面常是个别的,有时也有二三个人会 面。哈佛大学的导师指导是从第三学年起,学生只注册四门课程,其 余的时间是在导师指导下工作。学生常在每星期同导师聚会报告他 们所阅读的东西以及所写的文章,并用非正式的方法与导师进行讨论, 这种会面是自愿的,导师与学生是个人韵、非正式的关系。导师指导 韵目豹是帮助学生把各科的课程联系起来,并鼓励他们作独立的阅读 和思考,培养一种广博的视野。换句话说:导师的工作是一种个别的 教学法,研教的是一种广博的知识,能够适应每个人的能力需要。它 是学分制得以有效运行的保障。 、 1 1 3 全面发展的学分镧管理阶段 1 1 3 1 全面发展学分制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中聚集了高达1 1 0 0 多亿美元的巨额利益,极大 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 9 3 8 年到1 9 4 4 年的七年间,工业生产增 长了近两倍,使美国成为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战后人类进入 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 异: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型工业,把全新的控制论、系统论、信 息论应用于生产和科研,使生产逐步实现自动化、序列化和集约化, 社会劳动力也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体力 劳动下降,智力作用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占据了“主体”地位,作为 7 硕士学位论文 “科学之家”的高等院校的社会地位大大的提高了。1 9 5 8 年通过了著 名的“国防教育法”、1 9 6 3 年通过了“高等学校设备法”、1 9 6 5 年到 1 9 7 2 年颁布了三次“高等教育法”,这些法案在向高等学校提供大批 资金的同时也加强了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2 0 世纪5 0 年代到 6 0 年代末,美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发展迅速,出现了可容纳数万人的 “巨型大学”,这为实旌学分制进行课程和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提供了有利条件。5 0 年代中期,美苏争霸斗争愈演愈烈,1 9 5 7 年苏联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宣告了美国在科技领域霸主地位的终结,同时也 暴露了美国整个教育制度的弱点,从而推动了酝酿已久的教育改革运 动。 通过改革,美国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美国高等教育开始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美国大学的学分制在改革教学内容、拓宽 教育空间、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各个 高校充分发挥学分制管理的各项职能,形式和时代的发展促成了全面 发展的学分制体系。 1 1 3 2 全面发展的学分制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美国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增大,这一 时期出现了大学扩张教育运动。大学里出现了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 同教育需求的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鉴于由传统学生组成的传统大学 中仍包括一部分非传统学生,美国高等教育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改革方 向,对中等后教育进行再改造,而且要对美国社会全体成员开放。在 此改革过程中,以前主要以时问和地点为关注点的学分制有了新的发 展,它的职能也有了改变。 非传统的高等教育的实践形态有多种,如果以学分和学位获得方 法的变革为线索进行整理,可以分为两大类: ( 1 ) 对成人以前的学习经验或生活体验成果进行评价进而认定学 分的方法。这是依据考试或审查而获取学分的方法,就是指不接受传 统的课堂教育而参加全国大规模的公认的考试机关提供的各种能力考 试,从而取得学分进而获得学位和其他资格证书的形式。作为校外学 分制先驱的能力测试项目是1 9 6 3 年纽约州大学区的教授会开发出来, 对基础知识、本质概念和技能应用力测定的一种考试。除纽约以外, 受学院入学考试委员会( c e e b :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e x a a i n a t i o nb o a r d ) 的委托,美国大学考试委员会也负责进行管理。1 9 6 3 年以来,根据这 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 项考试而进行的大学学分认定已达到9 0 万例以上。 此外还发展了大规模的现役军人的大学学分累积制度,它作为 1 9 7 4 年国防活动的一环,由全国教育测试服务中心( e t s ) 实施的。 现役军人可以免费接受先前的“大学考试科目”( c l e p ) 考试。这种考 试所进行豹是大学入门水平的学术的、职业技术的及商业学科领域的 考试,根据不同成绩依据美国教育协会的规章进行学分认定,通常是 l 科3 学分。一般市民也可以付费( 每科2 5 美元) ,利用这项“非传 统教育资助保障活动”( d a n t e s :d e f e n c ea c t i v i t yf o r t n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s u p p o r t ) 项目,可以参加医疗和技术、 | 社会福利等领域的专业资格考试。 ( 2 ) 提供以校外教育为基础的校外学位课程。这是根据审查而获取 学分,以与之相关的多种多样的实践形态而存在,是对成人以前的工 作和各种活动的经验进而认定学分的形式,这是大学为了吸引成年人 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改革方法。在审定经验学习方面起重要作用 的是“成人经验委员会”( c a e l ) 。它的服务职能除了出版继续教育学 习者介绍性书籍并制作一些给与某些机关有关经验学习学分的清单和 目录之外,还要进行评估工作并提供免费的电话查询o 。而对大学以 外的终身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在全国大规模实旖的代表性方法是美 国教育委员会实行的“资助校外学生教育计划”( p o n s i :p r o g r a mo n n o n c o l l e g i a t es p o n s o r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 。它开创了由大学外部机构 与大学合作进行学分互换的方式。 二战以后。美国教育委员会和国防部共同对兵役教育实行推荐学 分。1 9 4 5 年1 2 月,美国教育委员会设置了非军事教育机构和地区资 格认定委员会,同时还有经验资格认定服务委员会,对军事教育课程 进行评估。由此,许多退役军人都进入了大学,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 化。 课程学分的推荐不单单是数学的换算,而且还有评估者的专业判 断以及对其他中等教育所有课程的认真考虑与认定。评估者还要仔细 考虑课题与以前相关劳动经验以及课程的辅导材料。对接受审查的课 程与对象的一般要求是:通常授课时间不能低于3 0 小时,集中授课情 况下是3 0 _ _ 4 0 小时,实验或实习情况下授课7 0 - 8 0 小时,审查课程 为教授科目、使用的教材、成绩评定的方案、教师评定的基准与方案、 j o h n蛐p o l i c e s i na m m c a ne x 把m a l 晰。嫩f o rd 由璐嘧i 彻羽 “铀面d i 嗣嘲咐f d u c a f i o n , v o l l 0 , n o 2 ,1 9 5 9 2 3 5 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的教育背景、学习简历、考试时间等;资格认定一般由3 一五人组 成的审查小组对课程的水平、学分认定的种类、学分数、推荐的学科 专业进行审查;审定以教育内容、方法为前提,同时也考察教师、学 生以及考试时间等细节,以普通大学的学分计算为基础进而对学分量 进行测定,经过认定而授予的课程学分可分为职业资格、准学士学位、 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4 个种类5 。 美国教育委员会推荐的课程和学分每年都以目录的形式公布于全 国,但实际上学分是否被认定则委任于各大学。虽热并非所有的大学 都实行课程认定,但认定的课程数量不断增加。1 9 8 7 年公布的课程有 1 6 5f - j ,8 0 年代后半期发展到2 0 0 0 门,3 8 9 6 的全国高等教育机关都进 行了学分认定。 1 2 我国学分制管理的演变过程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高等教育史上,历代教育家在教学管理制度上 对学分制管理也作过很多的探索或改革,前人所留下的经验对我们今 天实旌学分制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 1 2 1 古代积分制:学分制的萌芽和雏形 被列宁誉为“中国1 1 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问, 发动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史称“王 安石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他主张以学校取士来改革教育,神宗熙宁 四年( 1 0 7 1 ) 年王安石颁布科举新法o 。首先改组太学,创立了著名的 太学“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学生按程度分为三等。初入学 为外舍,初无定额,后定额为7 0 0 人:外舍升内舍,内舍定员2 0 0 人; 内舍升上舍,上舍定员百人。生员各执一经随讲官受学。月考其业, 优等者上之中书。其学正、学录、学谕由上舍生充任。上舍生学行卓 异者由主判、直讲复荐之中书,授官命职。元丰二年( 1 0 7 9 ) ,又订学 令,其外舍生,每月考核“行”、“艺”。各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记为 学分,连同品行表现按月登记。到季度末进行检查,学分积累较多又 没有严重违犯纪律的学生可以获得“季选”( 季度评定) 。到年终。综 合学生的季选,选出积累学分最多的1 0 0 人,予以“校定”( 年度评 5 a c e , t h en a t i o n a l g u i d et o e d u c a t i o n a lc _ z 嘶tf o r t r a i n i n gp r o g r a m , 1 9 8 2 ,t h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e d u c a t i o n , 1 9 8 2 5 6 临川文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三十九;3 5 8 。 中关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 定) 此外,朝廷每年派官员到太学出题考试外舍生一次,称为“公 试”。公试成绩列第一、第二等并获得校定者,可升入内舍。内舍生 每月考核行艺,每季进行“季选”,每年给予3 0 名积分最多的内舍生 “校定”,分为“优”、“平”两等。朝廷每两年派官员到太学为内 舍生举行一次“公试”,合格者亦分为“优”、“平”两等。如果公 试优等、校定亦获优等者,即可升为。上舍上等”立即释褐授官, 称之为“两优释褐”;如果公试成绩与校定一优一平者,即可升为“上 舍中等”,继续学习,待科举考试时,免解试及省试,直赴殿试:如 果公试成绩和校定均为平等或一优一否者,即可升为“上舍下等”。 继续学习待科举考试目寸,免解试,直赴省试。哲宗元符二年( 1 0 9 9 年) 后,三舍法逐渐推广于诸州及各类学校。此后,太学三舍法又有新 豹变化。规模发展更加宏大,并不断完善。 元代国子学在继承宋朝“三舍法”的基础上出现了。升斋等第法 就是把国子学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六个斋舍,学生按程度分别进 入各个斋舍学习不同的内容,依据其学业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 钧方法。它是三舍法的延续和发展。“积分法”和。升斋等第法”相联 系。汉人学生升至日新、对习两斋,蒙古、色目学生升至志道、据德 两斋,则实行积分法。“汉人私试,孟月试经疑一道,伸月试经义一道, 季月试策问、表章、诏浩科一道蒙古、色目人。孟、仲月各试明经一 道,季月试策问一道。辞理俱优者为上等,准一分;理优辞平者为申 等,准半分。每岁终,通计其年积分,至八分以上者升充高等生员, 以四十名为额,内蒙古、色目各十人,汉人二十名,岁终试贡,员不 必备,惟取实才。有分同厥少者以坐斋月日先后多少为定。”锄也就 是说。学生的升级不是以传统的学年为标准,而是以规定的总学分为 标准,先达到者就可以优先升级,积分法的分值标志的不仅仅是学生 修完一门科目所花费的时间,而且还标志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这种制 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大的激励作用,全体学生将因能力和努力程度 的大小而拉开距离,而不是像在学年制的情况下那样。大家同时入学, 同时升级伺时毕业。 明代出现坐监积分法,即把太学分广业、崇志、正义、碱心、修 道、率性六堂。六堂诸生有积分之法,司业二员分为左右,各提调三 堂。学生“升至率性,乃积分。其法,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 李才株,谭佛佑,张如珍,李淑华。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江西:江西教育出版杜。1 9 9 6 3 3 1 - 3 3 2 。 1 l 硕士学位论文 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每试, 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省者与半分,修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 为及格,与出身。不及格者仍坐堂肆业,如有广学超异者,奏请上裁。” 由此可见,“分”成了成绩记载的单位,总积分“八分”是毕业做官的 最低标准,才学超异者还可报请批准提前毕业,才能较差者“仍座堂 肆业”,与学分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积分”与“学分”单位含量 不同,但作为教学制度,积分法与学分法确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学分 制教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至清代。它是学分制的萌芽和雏形。 我国宋明时期的这种“积分法”,较之美国教育家艾略特 ( c h a r l e s e l i o t ) 的学分制早6 0 0 - 8 0 0 年。明代国子监所实行的这种坐 监积分制,类似于1 9 世纪末美国高校所实行的自由学分制。它们的共 同特点是把学生看成是学习及自我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努力勤学,迅速成才,是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 重要举措。二者略有不同的是,明代国子监所实行的坐监积分制与学 年制紧密联系,且在大学的高年级才实行,实际是国家计划指导下的 学分制。它侧重于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按学生在1 年内的1 2 次 考试中,每次考试成绩的上、中、下三等分别给以1 分、0 5 分、0 分,累计8 学分就算及格,不计周学时。而1 9 世纪末美国大学所实行 的学分制,则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将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 课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某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 把取得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专业标准。学分的计算则 是以学生在l 学期内学习某门课程的周学时数为准。我国近现代大学 所实行的学分制,就是在中国古代积分法的基础上,以西方文化一美 国的学分制为参照系而建立发展起来的教学管理制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世界教育史上实行学分制最早的国 家。但也必须指出,中国古代所实行的学分制管理,并不是至善至美 的,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它还存在很多缺陷,它不可 能与今天的学分制同日而语。中国古代所实行的这种学分制始终是为 儒学经学教学服务的工具,其本身一直在封闭状态下发展的,同时, 其自身仍很粗糙尚未形成完备严密的体系。另外,我们还应看到,如 果教学内容是陈腐落后的,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无济于事的,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封建社会末期我国高等教育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上 虽然不乏创举,但仍然没有发展完备,总体上仍落后于西方。 中荚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 1 2 2 选科嗣:现代的外国学分镧的引进与探索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从欧美引进了学分制。1 9 1 6 年底,游学欧洲的蔡元培应招回国,于1 9 1 7 年正式就任北大校长,并 以他开放的思想和精深的学识,着手治理北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 革其中一项就是“改年纪制为选科制”o 新的选课制规定:本科生学 生学完8 0 个单位( 每周一学时,学完全年课程为一单位) ,预科学生 学完4 0 个单位即可毕业。后来,学校又将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本科生8 0 个单位,一半为必修课,一半为选修课。预科学生4 0 个单 啦,四分子三为必修课,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