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法言》复音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法言》复音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法言》复音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法言》复音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法言》复音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现今国内外学者对汉代词汇的研究大多以史记、汉书、论 衡为对象,忽视了其它一些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杨雄是汉代著名的 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法言是他的代表作。本文将从构词方 式的角度切入,对法言中的复音词进行专项研究。目的是将此书 放在词汇史的长河中,对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演变情况作历时的、 纵向的对比和研究。 本文所做的工作依次是:首先,对法言中的词汇逐一进行分 析,排查出法言中的单音词和词组,对法言中的复音词进行 穷尽式的、地毯式的搜索,统计出数量。 然后,按照结构形式将全书复音词归为联合、偏正、支配、表述、 附加、重叠、非重叠式单纯词等七大类,同时,统计出各种结构形式 下辖的复音词的数量,并计算出各类复音词在全书复音词中所占的比 重以及各类复音词之阔数量的对比。 接下来,细致研究法言中每一种结构形式复音词的构成特点。 方法是:分别从语义、词性、语序等方面,对复音词的构词方式作静 态描写。这项工作是巨大的,是本文写作的重点。 最后,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 包括各种研究专书复音词及断代复 音词的著作和论文) ,将法言中复音词的构成情况与先秦、西汉复 音词的构成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法言复音词在构词上对前 代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法言 语义 复音词构词方式 词性语序 a b s t r a c t n o w a d a y sb o t h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s c h o l a r ss t u d yt h ew o r d so fh a nd y h a s t y w i t ht h eo b j e c to f s h id i , h a r ts h u , l u n h e n g , n e g l e c t i n g o t h e r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 lw o r k s y a n gx o n g w a saf a m o u sl i t t e r a t e u r , p h i l o s o p h e r , l i n g u i s to fh a n d y n a s t y , f ay a ni s h i sm a g n u mo p u s t h i sp a p e rw i l ls t u d yt h e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i nf a y a hf r o mt 1 1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o d ep o i n to fv i e w , w i t ht h ed e s t i n a t i o no fp u t t i n gt h i s b o o ki n t oh i s t o r i c a lr i v e ra n d s t u d y i n gt h ee v o l v e m e n t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a n c i e n t 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t h e p a p e r w i l ld os u c ht h i n g sa sf o l l o w s : a b o v ea l l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v o c a b u l a r yi nf ay a no n eb y o n e ,g e t t i n gf i do f t h es i n g l e -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a n dp h r a s e s ,s e a r c h i n go u ta l li nf ay a na n dc a l c u l m i n gt h e s u m i nt h es e c o n dp l a c e ,t h ep a p e rc l a s s i f i e sa l ld i s y l l a b i ca n d 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i n t o c o o r d i n a t i v e c o m p o u n d s ,s u b o r d i n a t ec o m p n t m d s ,v e r b o b j e c tc o m p o u n d s , s u b j e c t p r e d i c a t ec o m p o u n d s ,a f f i x a t i o n s ,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s ,n o n 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s , c o u n t i n gt h es h m o ft h e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i ne a c h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o d e a n dt h ep e r c e n to f e v e r ys o r to f t h e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t ot h ew h o l e 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i nt h eb o o ka n dt h ep e r c e n tb e t w e e ne a c hs o r to f t h e 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 t h ep a p e r s t u d i e s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so fe a c hs o r t d i s y l l a b i c a n d p o l y s y l l a b i c w o r d s t h o r o u g h l y t h e m e t h o d i s :d e s c r i b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o d eo f d i s y l l a b i c a n d p o l y s y l l a b i c w o r d s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 o f a c c e p t a t i o n ,p a r t o fs p e e c h , w o r do r d e r t h ew o r ki s t r e m e n d o u s ,a n di t i st h e e m p h a s e so f t h ep a p e r f i n a l l y , a c c o r d i n g 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 p r e d e c e s s o r ( i n c l u d i n ga l lk i n d so f w o r k s a n dp a p e r ss t u d y i n gt h e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i no n eb o o ko ri no n ee r a ) , c o n t r a s t i n g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o f t h e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i nf a y a hw i t ht h a ti nx i a nq i na n dx ih a nd y n a s t y , s u m m i n gt h es u c c e s s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i nf ay a h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f a y a nt h ed i s y l l a b i ca n d 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o d e a c c e p t a t i o np a r to f s p e e c h w o r do r d e r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 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f | 勺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哗日期 z & 5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二l 弓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髓、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 以将学位沦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二捧)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毯熊劈指导教师签名碰4 翌丝 日 期:拟:三f :;:l期:! 竺:趔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0 1 语言学界一般都认为: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 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由单音节向双音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过程。早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中,就已经有了少量的复音词”。 到了先秦时期,复音词已在词汇中占有较大比重。汉代是汉语史从上 古到中古的重要转折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 了汉语词汇的发展。复音词,尤其是复合词已开始成批的产生。对汉 代复音词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o 2 杨雄是我国西汉末年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 他的法言是一部模仿论语而作的语录体的哲学著作。汉书扬 雄传说,扬雄“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 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皆 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取名法言,则本于论语子罕 篇“法语之言,能无从乎”,以及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言 不敢道”。“法”古文作“湮”。说文解字说:“渡,刑也,平之如水。 从水。癔,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可见“法”有准则和使物平直 的意思。所以法言就是判断事物是非的准则之言,对事情的是非 给予论断的评判之言。法言的内容很广泛,从哲学、政治、经济、 伦理,到文学、艺术、科学、军事,乃至于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学 派、文献等,几乎都有所论述。主导思想是尊圣人、谈王道、宣扬儒 家传统思想。全书共十三卷,最后有一篇自序。扬雄在写作法言 时,刻意模仿论语,致使该书从文风到语言都有极强的拟古倾向, 但是,法言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西汉末年汉语词汇进一步走向复 音化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法言作为解剖汉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麻 雀”。本文拟从构词方式的角度切入,对法言的复音词进行定量和 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以期给古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点滴可参考的材 料。 0 3 法言最早有侯芭、宋衷注,今己不存。后来有晋李轨、 唐柳宗元、宋宋成、吴秘、司马光等人的注,还有不知为何人所作的 法言音义。近人亦颇有为之注释考证者。本文的写作以汪荣宝法 言义疏(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第一辑) ,1 9 8 7 年版) 为底本, 并同时参考韩敬法言注( 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 。 0 4 法言原书,每卷之中不分章节,历代传抄翻刻又造成一 些混乱,殊不便阅读和理解。汪荣宝法言义疏将每卷分为若干条, 每条包含一个比较完整而独立的意思,为读者提供了方便。韩敬法 言注依照汪氏所分段落,在每条条首加上阿拉伯数字以标明顺序。 小圆点前的数字表明卷数,小圆点后的数字表明条数。如“3 2 ”为 第3 卷第2 条,“1 0 l l ”为第1 0 卷第1 1 条。余类推。本文的写作遵 从以上划分。 0 5 本文对复音词的研究,不将人名、书名、国名、地名考虑在 内。 2 法言中复音词的界定 研究法言中的复音词,首要的工作是精心挑选出法言中 的复合词,因为单纯词( 包括联绵词和叠音词,法言中没有音译词) 中的两个( 或几个) 汉字都只起表音作用,没有意义,因而容易被挑 选出来。而判定法言中的复合词,实非易事。杨雄写作此书时仿 效论语,刻意使文字简括、古奥。同是汉人著作,王充的论衡 浅明,而杨雄的法言却艰涩难懂。书中两个单音词连用的情况很 多,很难断定它们是联系紧密的复合词还是临时组合的词组。虽然已 有前人关于如何判定复合词的理论可资借鉴,但遇到具体词语,仍让 人颇费踌躇。下面试将笔者界定复合词的标准罗列如下: 1 1 意义标准:即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 或单音词) 连用,形 成一个组合时,看这个组合是否已经生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意义。 如果这个组合的意义只是几个语素的意义的简单相加,不具有整体性, 则这个组合为词组;如果这个组合的意义不是几个语素的意义的简单 相加,而是几个语素的意义的完全融合、“化合”,形成为一个新的整 体,不可分割理解,则这个组合为复合词。复合词和它的语素是大小 不同的两个意义层次,复合词是以其新的、整体的意义进入句子中的。 例如: 吾焉开明哉! 惟圣人为可以开明,他则苓。( 4 7 ) “开明”这个组合通常用作复合词,原意指从野蛮进化到文明, 后来指人思想开通,不顽固保守。这已经是“开”、“明”两个语素意 义的完全融合,具有意义上的整体性:但在本文中,“开”意指“启发”, “明”意指“使人明智”,“开明”意为“启发蒙昧而使人明智”,是两 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所以,“开明”在这里不是复合词而是由一个 他动词和一个使动词连用而成的连动词组。整句话的意思是:我哪里 能启发人使他明智呀! 只有圣人可以启发蒙昧面使人明智,别的人只 能使人朦胧不明。 又如:朱鸟翱翱,归其肆矣。( 6 2 1 ) 从字面看,“朱鸟”自然是“朱”和“鸟”两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 加,可以分割理解,应为偏正式词组:但实际上,“朱鸟”即燕子,是 鸣禽目燕科鸟类的总称。广雅释鸟:“玄鸟、朱鸟,燕也。”这样, “朱鸟“的意义已有所专指,具有整体性,当为复合词。 需要格外提及的是,在同义联合结构中,词与非词的界线最难划 定。因为整个结构的意义与组成的部件语素( 或单音词) 的意义 一致。区分方法是:同义复合词绝大多数是单义的,而组成它们的单 音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而单音词只是以其相同的意义组合成同义复 合词,或本义与本义,或本义与引申义,或引申义与引申义等等。当 意义复杂的两个( 或几个) 单音词以某一个相同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后, 意义变得单一明确了,这种组合便可定为复合词。例如: 吾未见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粢者也。( 1 1 5 ) “斧”的本义为名词,意为:砍物用的工具。在这里用作动词, 刻、削、修饰的意思。“藻”的义项很多,在这里同样用为动词,修饰 文彩之意。这样,两个多义的单音词以一个相同的意义组合在一起, 意义单一明确,共同表示“雕刻文饰”之意,所以,“斧藻”便可断定 为同义联合复合词。 1 2 结构标准:即利用扩充法、替换法、插入法来测试两个语素 结台的紧密程度。复合词结构紧密,一般不能自由扩充、替换、插入 其它成分。而词组中的各个词之间关系是自由的,结构是松散的,中 间可以加进别的词语。例如: 绿衣三百,色如之何矣。芝絮三千,寒如之何矣。( 2 1 7 ) “绿衣”单从字面讲,似乎可以用替换法将“绿衣”替换为“朱 衣”、“玄衣”等等,结构不紧密,应为偏正式词组;但事实上,“绿衣” 不是“绿”、“衣”两个语素的临时组合,而是节缩典故而成的复合词。 “绿衣”的典故出自于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毛传:“兴也。绿,间色;黄,正色。”又“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毛 传;“上日衣,下日裳。”按照儒家的解释,黄为正色,应为面为衣, 4 绿为间色,应为里为裳。“绿衣”用来比喻上下贵贱易位。儒家对诗 经的这种解释当然是牵强附会的,但杨雄却正是用这种解释来阐明 自己的儒家正统思想的。“绿衣”中两个语素的结构已凝固,不可替换, 为复合词。这段话的意思是:绿衣虽多,无奈颜色不对头;芝絮虽多, 无奈不能御寒。比喻不合正统的东西,再多也没有用。 1 3 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的文意。如区分偏义复词与词 组。很多偏义复词孤立地看,很容易被看作由两个反( 近) 义单音词 连用而成的词组,只有将它们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来加以考察。如果两 个词在具体语境中,意义已不是二者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随着一个 词的意义的丧失而以另一个词的意义为整体意义,则这两个反( 近) 义词就取得了复合词的资格,成为偏义复词。反之,则为词组。例如: 或问新、敝。 日:新则袭之,敝则益损之。( 4 1 9 ) 这里是借穿衣服讲治道。新衣服自然是继续穿下去,而对破旧的 衣服只能是增益它,而不可能再减损它。所以这里的“损”字意义己 丧失,整个词的意思是“增益”,以“益”字的意义为整体意义。所以 “益损”这一组合取得了复合词的资格,成为偏义复词。 1 4 利用使用频率的统计。由于复合词是凝固了的语言单位,而 词组是词的临时性组合,因此复合词出现的频率高,词组出现的频率 低。根据这一原则判定法言中的复合词,首先是依据法言原 书。法言全书共十三卷,各卷在内容上有重叠和交叉。因此用词上 常有莺复现象。被频繁使用的词语大多可判定为复合词。第二点,也 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根据古代文献资料。由于扬雄似乎竭力避免使 用当时汉语中通行的、现成的复音词,所以,即使一个组合频繁出现 在法言中,要判定它为复音词,也必需依靠古代文献作为佐证。 例如:“明哲”这一组合在法言中出现过三次: ( 1 ) 或问活身。 日:明哲。 或日:童蒙则活,何乃明哲乎? ( 6 1 8 ) ( 2 ) 或问:季布忍焉,可为也? 日:能者为之,明哲不为也。 或日:当布之急,虽明哲,如之何? 日:明哲不终项仕。如终项仕,焉攸避? ( 1 0 2 5 ) ( 3 ) 明哲煌煌,旁烛无疆,逊于不虞,以保天命。鼗问明。( 1 4 6 ) 在以上三例中,“明”意为明白事理,“哲”意为能洞察时务, “明哲”即明智之意,似乎应为近义联合复音词。但是,为了确定它 们不是扬雄个人的临时组合、临时搭配,还得看它们在上古文献资料 中是否也被频繁使用过。 尚书说命上:“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 汉书韦贤传:“赫赫天子,明葱且仁。”葱,同“哲”。 有了这两种资料的佐证,可知“明哲”在古书中是一个常用词, 则“明哲”可定为近义联合复音词。再如: 妄誉,仁之贼也;妄毁,义之贼也。贼仁近乡原,贼义近乡讪。 ( 1 l 2 2 ) 原:同“愿”,谨善的意思。乡原:一乡都称为原人的人,即不讲 是非、同乎流俗,因而一乡都称赞的老好人、伪善者。这是孔丘、孟 轲的用语。论语阳货篇:“子日:乡愿,德之贼也。”孟子尽 心下:“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子日:一乡皆称原人焉, 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予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 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 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日:德之贼也。”可见, “乡原”是一个凝固了的偏正复音词。而“乡讪”这一组合在上古文 献资料中却未见被使用过,显然,它是扬雄为了和“乡原”相对应而 生造出来的一个词组,不是复音词。 1 5 简称的意义有所特指,不等于两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且 结构紧密,不能扩展。因此,简称应与词等价,为复合词,如以下两 例: 请问臣自失? 日:李贰师之执贰,田祁连之滥帅,韩冯翊之想萧,赵京兆之犯 魏。( 1 0 2 7 ) 6 或问:近世名卿? 日:若张廷尉之平,隽京兆之见,尹扶风之絮,王子贡之介,斯 近世名卿矣。( 1 1 1 9 ) 其中,冯翊、京兆、扶风分别为左冯翊、京兆尹、右扶风这三种 汉代官职名的简称。它们结构紧密,不等于两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 不能拆开来理解,为复音词。 根据以上五条原则,笔者对法言中的词语进行了慎重的斟酌 考虑、严格的筛选,并将已认定的复音词按构词方式进行归类划分。 法言中各种结构形式的复音词数量分布如下表: 全书复音词总数 5 3 4 厂l 、 语音造词语法造词 7 l4 6 3 下面分七个题目加以讨论。 7 式 蠢合式嘧蒙 f 缀 用 一附加后缀一,可曩 一一卜一单词筋 二联合式复音词 法言的联合式复音词,共计1 5 0 个,占全书总复音词数的2 8 0 9 ,占语法造词数的3 2 4 0 ,占运用词序方式造词数的3 5 0 5 。其构 成特点,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作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 2 1 从语义看构成。 从语义构成可区分为语素所贡献意义基本相当的平等联合词,和 语素所贡献意义有所差异的不平等联合词两类。 2 1 1 平等联合词。 平等联合词又可区别为相同意义联合、相类意义联合、相反意义 联合三种。 相同意义联合词系指构成复音词的语素在某个义位上是相同或相 近的。如: ( 1 ) 或曰:不有博弈者乎( 7 1 0 ) 这句话是引论语进行反问。论语阳货篇有:“子日:饱 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博, 通“簿”。刘宝楠论语正义说:“簿,局戏也;弈,围棋也。弈但 行棋,博以掷采而后行棋。后人不行棋而专掷采,遂称掷采为博。” ( 2 ) 圣人文质者也:车服以彰之,藻色以明之,声音以扬之,诗书 以光之。笾豆不陈,玉帛不分,琴瑟不铿,钟鼓不 = 云,则吾无以见圣 人矣。( 9 7 ) 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竹制的叫笾,木制有盖子的叫 豆。 ( 3 ) 日:在夷貉则引之,倚门墙则麾之。惜乎衣未成而转为裳也。 ( 3 2 0 ) 8 夷:古代对东方其他种族的称呼。貉:同“貊”,古代对北方其他 种族的侮辱性称呼。夷貉:泛指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 ( 4 ) 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 1 1 1 1 ) 担石:容量单位,当时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 ( 5 ) 樗里子之知也,使知国如葬,则吾以疾为蓍龟。( 1 l 8 ) 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祸福的东西。 以上为名词。 ( 6 ) 辟鹰以本之,校学以教之,礼乐以容之,舆服以表之,复其井、 刑,勉人役,唐矣夫! ( 1 3 3 4 ) 辟鹰:或作“辟雍”。古代天子设在中央的大学。礼记王制: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日辟鹰, 诸侯日叛宫。”郑注:“辟,明也。靡,和也。所以明和天下。”正义 云:“云所以明和天下者,谓于此学中习学道艺,欲使天下之人悉 皆明达谐和,故云明和天下。” ( 7 ) 荒荒圣德,远人咸慕,上也;武义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 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国丧师,无次也。( 1 3 2 6 ) 蠢:本义为昆虫蠕动的样子。如说文解字:“蠢,虫动也。从, 春声。”引伸为形容无礼义的混乱行动。迪:通“妯”,也是虫动的样 子。汪荣宝说:“迪读为妯。尔雅释诘”蠢、妯,动也。 左传昭公篇:今王室蠢蠢焉。杜注云:蠢蠢,动扰貌。方 言:妯,扰也。人不静日妯。是蠢、妯皆有动扰之义。妯本有 迪音。方言郭音云:妯音迫。尔雅释文云:妯郭,卢笃 反,又徒历反。徒历即迪字之音也。”( 法言义疏卷二十) ( 8 ) 或曰:童蒙则活,何乃明哲乎? ( 6 1 8 ) 童蒙:蒙昧无知的样子。“童”为人之幼,“蒙”为物之稚,故“童 蒙”以象无知。易蒙:“六五,童蒙吉。象日:童蒙之吉,顺以巽 也。” ( 9 ) 日: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2 4 ) 多:“哆”的假借字,邪荡,淫滥的意思。王念孙读书志馀: “引之曰:。多读为哆。哆,邪也。畦:谄佞,邪侈之意。 0 0 ) 日:百人矣。德谐顽器、让万国;知情天地、形不测。百人乎? ( 1 3 1 3 ) 顽器:不遵守道德信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富辰谏周襄王说: “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 以上为形容词。 q d 吁! 吾闻宓羲、神农殁,黄帝、尧、舜、殂落而死,文王毕, 孔子鲁城之北。独子爱其死乎? 非人这所及也。仙亦无益子之檗矣。 ( 1 2 2 0 ) 殂,死。落,死亡。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 尧) 乃殂 落,百姓如丧考妣。”南朝梁刘孝标辨命论:“相次殂落,宗祀 无飨。” 君子微慎厥德,悔吝不至,何元傲之有! ( 3 2 3 ) 悔:后悔。吝:惋惜。易系辞上:“晦吝者,忧虞之象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这是说,人有了小毛病,就会忧虑。 君子纯终领闻,蠢迪捡押,旁开圣则,禊君子。( 1 4 1 2 ) 捡,约束。押,拘管。“捡押”引申为规则、法度。 滕、灌、樊、郦? 日:侠介。( 1 l 1 7 ) 侠介:辅助。意思是说此四人都是刘邦夺取天下的助手。俞樾说 “侠与夹通。尚书多方篇:尔曷不夹介义我周王。此即 杨子所本。一切经音羲十二引仓颉日:夹,辅也。尔雅释 诂日:介,助也。夹介犹言辅助。说详群经平议。”( 诸子 平议卷三十五) 尧亲九族,协和万国;汤、武桓桓,征伐四克。( 9 8 ) 以上为动词。 相类意义联合词,即由虽然义位不同、却包含相同义素的语素构 成的复音词。这类词在法言中主要是名词。如: ( 1 ) 仲尼,神明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 乌兽,裕如也。如不用也,神明亦末如之何矣。( 8 1 2 ) ( 2 ) 魏武侯与吴起浮于西河,宝河山之固。起日:“在德不在固。” ( 7 1 3 ) ( 3 ) 申、韩之术,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 ( 4 2 2 ) ( 4 ) 深知器械、舟车、宫室之为,则礼由己。( 4 1 4 ) ( 5 ) 日: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 1 1 2 ) 相反意义联合词,指用两个相反相成义位合成的复合词。法言 中的相反意义联合词,从词性看名词占多数,动词、形容词次之。如: ( 1 ) 或日:日 不食肉,肉必乾:日不饮酒,酒必酸。宾主百拜 而酒三行,水已华乎? ( 3 1 6 ) ( 2 ) 或日:为其不舍昼夜与? ( 1 1 4 ) ( 3 ) 观乎贤人则见众人,观乎圣人则见贤人,观乎天地则见圣人。 ( 3 2 1 ) ( 4 ) 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 ( 3 2 ) ( 5 ) 日:圣人之法,未尝不关盛衰焉。( 9 8 ) ( 6 ) 日: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于勇也,其 庶乎! ( 1 1 - 4 ) 2 1 2 不平等联合词。 不平等联合词是由源于基本词汇的语素,同源于一般词汇的语素 联合构成的。又分为前制后不平等联合词与后制前不平等联合词两类。 前制后不平等联合词如: ( 1 ) 频频之党甚于斯,亦贼夫粮食而已矣。朋而不心,面朋也: 友而不小,面友也。( 1 2 0 ) ( 2 ) 种、蠡不强谏而山棱,俾其君诎社稷之灵而童仆,又终弊吴。 ( 1 0 5 ) 童:男有罪为奴日童。 后置前不平等联合词如: ( 3 ) 吾不见震风之能动聋聩也。( 6 1 5 ) 聩:生而耳聋。 ( 4 ) 日:用智于未奔沈。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 7 1 8 ) 2 2 从词性看构成。 法言中的复音词,从词性构成看也像先秦两汉一样,具有构 成复音词的单音词同该复音词词性一致的特点。即名词同名词联合构 成名词,形容词同形容词联合构成形容词,动词同动词联合构成动词。 所不同的是,先秦主要是名名联合构成名词;动动联合构成动词,形 形联合构成形容词较少。法言中以名名联合构成名词为最多,其余 两类数量差不多。 2 2 1 名+ 名一名 ( 1 ) 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耕檬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 为郛郭也。( 2 1 9 ) l | 并檬:即帐幕,在上面的称“檬”,在旁边的叫“岍”。郛郭:“郛” 亦“郭”,“郛郭”即外城。这里是屏障的意思。 ( 2 ) 日:君子为国:张其纲纪,谨其教化。( 9 9 ) 纲纪:纲是提纲的意思,“纪”是系丝的细绳,“纲纪”以喻事 物的关键和条理。这里指封建的政治制度。 ( 3 ) 若牛羊用人,则狐狸、蝼、蟥不膜腊也与? ( 4 2 2 ) 膜、腊:都是古代祭祀的名称。“膜”是楚人在二月祭祀饮食神节 日,或说是八月祭祀谷神的节日。“腊”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百神的 节日。盐铁论散不足说:“古者庶人非乡饮酒、膜腊、祭祀 无酒肉。”就是说,在古代,只有在过这些节日时,老百姓才有酒肉吃。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把人民当牛羊对待,搞的尸骨遍野,那么狐狸、 蝼蛄和蚯蚓不是像人过节一样,成天吃肉了吗? ( 4 ) 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1 i 0 ) 模范:说文解字竹部:“箍,法也。”又木部:“模,法也。” 段注曰:“以木日模,以金日镕,以土日型,以竹日筢,皆法也。”可 见模、镕、型、箍都是制作器具时所依据的标准件,因所用材料不同 而有不同的名称。后来意义逐步演变,于是为器之标准者称为模型, 为人之标准者则称为模范。 ( 5 ) 日:日有光,月有明。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 必朦。荧魂旷枯,糟莩旷沈。( 3 1 4 ) 荧魂:即“营魂”。“荧”与“营”通,如“荧惑”或为“营惑” 即是。“营”亦即“魂”。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河上公注说: “营魄,即魂魄也。”营、魂同义,而又共同组成一个词,反映了 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趋势。荧魂,指人的精神。 2 2 2 动+ 动一动 ( 1 ) 日:难,故强世。如夷俟倨肆,羁角之哺果而略之,奚其强? 或性或强,及其名一也。( 8 2 4 ) 羁角:指小孩子。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发为髫,男 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郑注:“髫,所遗发也。夹囟日角,午达日 羁也。”这是指古代小孩子生下来后第一次理发,男孩子留下脑门囟两 旁的头发,叫角;女孩子在头顶上留下一纵一横的头发,叫羁。故扬 雄用羁角来代表小孩子。 ( 2 ) 日:所谓观,观德也;如观兵,开辟以来,未有秦也。( 7 1 5 ) ( 3 ) 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于斯矣。( 8 2 2 ) ( 4 ) 或问:彤刻众形者,匪天与? ( 4 5 ) ( 5 ) 日:斯以留客,至作相,用狂人之言,从浮大海,立赵高之邪 说,废沙丘之正,阿意督责,焉用忠? ( 1 0 2 1 ) 督责:督察责罚。史记李斯传:“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 督责之术者也。”索引注:“督者,察也。察其罪,责之以刑罚也。” 2 2 3 形+ 形一形 ( 1 ) 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 2 9 ) 恶:污秽。沱:借为“涂”,污浊不清洁的意思。 ( 2 ) 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 2 1 4 ) 哆:邪。 ( 3 ) 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振于京师。岂其卿, 岂其卿! ( 5 2 5 ) 京师:国都。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京 师之称始于此。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公羊传:“京师者何? 天子之 居也。京者何? 大也;师者何? 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 4 ) 日:无以为也。有与无,非问也。问也者,忠孝之问也。忠臣 孝子徨乎不徨? ( 1 2 2 0 ) ( 5 ) 或问: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支离? ( 8 1 1 ) 2 3 从语序看构成。 法言也同先秦一样,存在着同素异序现象。法言中共有异 序词1 0 个。可分为两类:一是在法言中字序a b 和字序b a 同时 存在的。二是同现代汉语相比只有字序b a 的。 2 3 1 宇序a b 和队都存在的。如: 损益、益损 ( 1 ) 或日:经可损益与? ( 5 6 ) ( 2 ) 日:新则袭之,敝则益损之。( 4 1 9 ) 2 3 2 与现代汉语相比,法言中只有字序b a 的,如: ( 1 ) 绝灭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槌提仁、义、绝灭礼、学、 吾无取焉耳。( 4 6 ) ( 2 ) 闻见 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 7 3 ) ( 3 ) 废兴 日:始元之初,拥少帝之微,摧燕、上官之锋,处废兴之分,堂 堂乎忠,难矣哉;至显,不终矣。( 1 0 2 1 ) ( 4 ) 校学 辟鹰以本之,校学以教之,礼乐以容之,舆服以表之,复其井、 刑,勉人役,唐矣夫! ( 1 3 3 4 ) ( 5 ) 情性 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禊学行。 ( 1 4 1 ) ( 6 ) 神心 1 4 神心忽恍,经纬万方,事系诸道德仁义礼,禊问神。( 1 4 5 ) 神心:精神。 ( 7 ) 股肱 仲尼之后,讫于汉道,德行颜、闵,股肱萧、曹,爰及名将,尊 卑之条,称述品藻,溪渊骞。( 1 4 - 1 1 ) ( 8 ) 疣赘 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黄帝、尧、舜为疣赘。( 4 9 ) 法言中的异序词同先秦一样,即大多数词词序颠倒后,词性 和意义不发生变化。 法言中的联合式复音词,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与先秦相比,法言中出现了一词多用现象。如: 经营 书中有两义。一是作“测量”讲,如: 经营,然后知千、桢之克立也。( 8 2 7 ) 经营:纵长为经,故测量长度也叫经;围绕为营,故测量周长也 叫营。所以用经营来表示测量。 另一义是用作周旋往来,即宛转流贯的意思。 日:仲尼之道,犹四渎也:经营中国,终入大海。( 1 2 - 8 ) 文选上林赋:“经营乎其内。”郭璞注:“经营其内,周旋苑 中也。”又舞赋:“经营切僚。”李善注:“经营,往来之貌。”但这 里是借河流润泽土地,哺育入民的功能来比喻仲尼之道对于治理国家, 教养人民的作用,所以“经营”又有规度、治理的意思。书召诰: “厥既得b 则经营。”伪孔传:“其己得吉p ,则经营规度城郭郊庙朝 市之位处。”因此,“经营”一词在这里具有双重含义。 第二,法言中的1 5 0 个联合式复音词,流传至今的( 包括在书 面语中仍在应用的) 约有1 1 3 个,其中大部分变化不大,但也有少数 几个在词义、词性方面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如: 中和 立政鼓众,动化天下,莫尚于中和。中和之发,在于哲民情。镤 先知。( 1 4 9 ) 中和:现代汉语中有四个义位:一是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 成盐和水。所生成的物质失去酸和碱的性质;二是使中和;三是抗毒 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四 是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叫中和。而在上 例中,“中和”意为正好符合,即刚柔适中,无过无不及。“中和”语 本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但从告知卷有关条目的内容看,含意有所变化。中 庸的“中”与“和”是未发、已发之别。扬雄这里讲的“中”与“和” 却都是无过无不及的意思。 经纬 神心忽恍,经纬万方,事系诸道德仁义礼,撰问神。( 1 4 5 ) 经纬:现代汉语中指经度和纬度,或指经线和纬线,都是名词。 在上例中则用作动词。凡织作布帛,纵线为“经”,横线为“纬”,必 须纵横交错才织得成,故引伸为规矩、法式等,在这里又引申为制约、 治理等,是动词。 1 6 三偏正式复音词 法言的偏正式复音词,共计2 3 1 个,占全书总复音词数的4 3 2 6 ,占语法造词数的4 9 8 9 ,占运用词序方式造词数的5 3 9 7 。对其 构成特点我们从语义和词性两方面加以讨论。 3 1 从语义看构成。 我们把偏正式复音词的中心语素叫做正语素,在前面起限制、修 饰作用的语素叫做偏语素。从正语素看,可区别为有关人或事物的、 有关动作、行为的和有关性质、状态的三类。 3 1 1 正语素是有关人或事物的。 从偏语素限制、修饰正语素的不同情况,又可区分为七类: ( ) 表身分、职业。 充当正语素近于大类名的有“人”、“君”、“王”、“臣”、“公”、“帝” 等。 “人 ,如: ( 1 ) 日: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予为道乎? 为利乎? ( 1 1 9 ) ( 2 ) 鸟兽触其情者也。众人则异乎? 贤人则异众人矣! 圣人则异贤 人矣! 礼义之作有以矣夫! 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 ( 1 1 6 ) ( 3 )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3 2 ) ( 4 ) 日: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2 2 ) ( 5 ) 日:老人老,孤人孤,病者养,死者葬,男子亩,妇人桑,之 谓思。( 9 4 ) ( 6 ) 日:斯以留客,至作相,用狂人之言,从浮大海,立赵高之邪 说,废沙丘之正,阿意督责,焉用忠? ( 1 0 2 1 ) ( 7 ) 日:世人之益者,仓廪也,取之如单。( 8 1 2 ) ( 8 ) 荒荒圣德,远人咸慕,上也;武义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 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国丧师,无次也。( 1 3 2 6 ) 君 ,如: ( 1 ) 日:圣君少而庸君多,如独守仲尼之道,是漆也? ( 9 8 ) ( 2 ) 或日:人君不可不学律令。( 9 9 ) ( 3 ) 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檗诸圣,禊重 黎。( 1 4 1 0 ) 王 ,如: ( 1 ) 项氏暴强,改宰侯王,故天下擅楚。( 1 0 9 ) ( 2 ) 而天王不匡,反致文、武胙。( 1 0 8 ) ( 3 ) 日:断木为綦,革为鞠,亦皆有法焉。不合乎先王之法者, 君子不法也。( 2 8 ) 。臣 ,如: ( 1 ) 昔者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 8 5 ) ( 2 ) 日:上失其政,奸臣窃国命,何其益乎? ( 1 1 7 ) ( 3 ) 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檗诸圣,禊重 黎。( 1 4 1 0 ) ( 4 ) 日:无以为也。有与无,非问也。问也者,忠孝之问也。忠臣 孝子徨乎不徨? ( 1 2 2 0 ) 公 ,如: ( 1 ) 日:孝公以下,强兵力农以蚕食六国,事也。( 1 0 7 ) ( 2 ) 昔者襄公始僭西畴,以祭白帝。( 1 0 8 ) ( 3 ) 日:晋荀息,赵程婴、公孙杵臼,秦大夫錾穆公之侧。( 1 0 2 4 ) 帝 ,如: ( 1 ) 昔者襄公始僭西畴,以祭白帝。文、宣、灵宗兴廊、密、上、 下、用事四帝。( 1 0 8 ) 白帝:古代统治者崇奉的五天帝( 即五方天神) 之一。周礼天 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疏云:“五帝者,东方青帝灵 威仰,南方赤帝赤煤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 1 8 帝汁光纪。”又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郑注云: “兆为坛之营域。五帝:苍日灵威仰,太吴食焉;赤日赤嫖怒。炎帝 食焉;黄日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日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日汁光纪, 颛顼食焉。”虽然五方五帝之说起源很早,但这么多复杂的名目则是汉 代谶纬兴起后附会出来的。 ( 2 ) 日:始元之初,拥少帝之微,摧燕、上官之锋,处废兴之分, 遭堂乎忠,难矣哉;至显,不终矣。( 1 0 2 1 ) ( 3 ) 或问:义帝初矫,刘龛南阳,项救河北,二方分崩,一离一合。 ( 1 0 1 4 ) 表状貌、质地。 正语素多为具体事物,偏语素多表示颜色、状貌和质地。 ( 1 ) 白日以照之,江河以涤之,灏灏乎其莫之御也。( 5 1 3 ) ( 2 ) 井田之田,田也。( 9 2 5 ) ( 3 ) 日:昔在周公,征于东方,四国是王;召伯述职,蔽芾甘棠。 ( 9 4 ) ( 4 ) 日: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 2 4 ) ( 5 ) 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 | 并檬也。( 2 1 9 ) 表用途、功能。 正语素多指用品、器物,偏语素则指明其性质或用途。如: ( 1 ) 巢父洗耳,不亦宜乎! 灵场之威,宣夜矣乎! ( 6 2 0 ) 灵场:祭祀鬼神的地方。 ( 2 ) 灏灏之海,济,楼航之力也。 楼航:有楼的大船。 ( 3 ) 子有含菽媪絮而致滋美其亲, ( 4 ) 或日:甚矣,传书之不果也。 ( 5 ) 或日:雾毅之组丽。( 2 1 ) 表方位、时问。 航人无楫,如航何! ( 7 1 7 ) 将以求孝也。( 1 3 7 ) ( 1 2 1 0 ) 偏、正语素多为表示方位和时间的词。如: ( 1 ) 或问:本市涂民耳目,惟其见也,n t g 。见则难蔽,闻则难塞。 ( 4 1 8 ) 1 9 ( 2 ) 或问:圣人之作事,不能昭若同月乎? 何后世之眚眚也? ( 5 1 1 ) ( 3 ) 或曰: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有诸? ( 9 8 ) ( 4 ) 或问:近世社稷之臣? ( 1 1 1 8 ) ( 5 ) 日:鲁未能好问仲尼故也。如好问仲尼,则鲁作东周矣。( 3 1 9 ) 周本兴起于西方。鲁在东方,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