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湘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湘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湘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湘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与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教与学重点: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教与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教与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水。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 学习任务一:1、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1页和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市降水柱状图”, 阅读教材第33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4)、教材33页活动题1、2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教师点拨: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 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4、合作探究:个性化修改()探究问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聚生淮北则为枳”试用地理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教师点拨: 从秦岭淮河两侧气温降水的不同来分析。()探究结论:秦岭淮河南侧为向阳坡,气温高,同时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而北侧则相反,因此由于两侧的气候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植被。二 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4页图221“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共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2)、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有何优越性?(3)、教材35页活动1、3、4。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教师点拨: 主要从这两种气候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的地理位置来分析。()探究结论:、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有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对规律的总结从而形成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综合能力训练17、18、19题附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一、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空间 成因 时间 二、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三、我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教与学反思:学后反思:1、我学习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