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兮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邂建鱼丛 e l期:2 型里! 竺! 呈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盈必师签名寸触日 期:迎卫斗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1 a b s t r a c t 3 导言一5 第一章提出最终依据的必要性9 一对人的生存问题的体会9 二寻找根本依据的理由1 0 三理论自身完满性的需要l l ( 一) 从“有待”到“无待”1 l ( 二) 整体对个体的限制1 2 四对现实的忧虑1 4 ( 一) 成心与天下裂1 4 第二章最终依据1 7 一道的内涵l8 二天的内涵2 0 三气的内涵2 2 四庄子的最终依据的特质2 3 第三章对最终依据的领会问题2 8 一关于道的理解问题的说明:2 8 二道如何对人显现3 2 ( 一) 无的内涵3 3 ( - - ) 无的作用3 4 ( 三) 无为的内容3 6 第四章最终依据的问题3 8 一不知人之所据3 8 二对政治人事的忽视4 0 参考文献4 2 致谢4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n t e n t s c h i n e s ea b s t r a c t 1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3 i n t r o d u c e 。5 c h a p t e r1t h en e c e s s a r yo ft h eu l j i m 忪t eg r o u n d 。9 i 1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 e x i s t e n c eo f h u m a nb e i n g 9 1 - 2t h er e a s o nf o rs e a r c h i n gt h eu l t i m a t eg r o u n d 1 0 1 - 3t h er e q u i r m e n to fs a t i s f a c t i o nf o rt h e o r y 11 1 f r o m “c o n d i t i o n a l t o “u n c o n d i t i o n a l ”11 2 i m p a c t so f w h o l e n e s so n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1 2 1 - 4a n x i e t ya b o u tt h er e a l i t y 1 4 1 r i g i dm i n da n dt h ed i v i s i o no f t h ew o r l d 1 4 c h a p t e r2t h eu 【j i 队t eg r o u n d 1 7 2 1 t h ec o n t e n to f t a o 1 8 2 - 2 t h ec o n t e n to f t i a n 2 0 2 - 3 t h ec o n t e n to fq i 2 2 2 - 4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u l t i m a t eg r o u n do nz h u a n gt z u 2 3 c h a p t e r3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r n go ft h eu l t i m a t eg r o u n d 2 8 3 1 1 n s t u c t i o nf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a o 。2 8 3 - 2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 t a o 3 2 1 t h ec o n t e n to f w u 3 3 2 t h ee f f e c to f w u 3 4 3 t h ec o n t e c to fi n a c t i o n 3 6 c h a p t e r4t h ep r o b l e mo fu i j i 队t eg r o u n do n z h u a n gt z u 3 8 4 1m i s s i n go nt h er e a s o nw h yh u m a nb e c o m ew h ot h e ya r e 3 8 4 - 2 m i s s i n go np u b l i ca f f a i r s 4 0 r e f e r e n c e 4 2 a c k n o w l e d g m e n t 4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传统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天人关系”的实质在 于为人找寻一个牛存上的最终依据。在步入现代社会之后,在技术理性占统治地 位的今天,人类对自己生存的意义以及生存的依据却愈发地迷失了。在这样一个 时代探讨生存上的最终依据则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主要立足于庄子文本,来看待人的生存问题。主要探讨了在庄子 文本中是如何看待人的生存合理性依据的问题。 首先论述了为什么人的生存需要最终依据,接着就论述了在庄子中什么 是最终依据。文章通过对庄子文本的分析,找出庄子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而这就需要获得一个依据来判断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 但是什么样的依据才能担当这一重任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但是孰优 孰劣呢? 这就出现了一个如何树立依据的闲境。庄子正是通过分析具体存在物 的“有待 来论证具体存在物的判断标准都是不充足的。因为具体的标准总是需 要其他条件,自身证明不了自身的正当性,因而不是自足的。庄子将最终依据 赋予了“道 、“天”这些概念。那么庄子中树立的标准为什么就具有了最终 的合理性呢? 通过对庄子文本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道”、“天”这些概念 是描述世界整体的。世界整体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有限的存在物,而是大全,是贯 通天地的生化过程,所以世界整体是自足的,可以自己说明自己。正因为可以自 己说明自己还可以说明万物,所以才是最终极合理的标准。通过与古希腊哲学中 的“是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是者”是解释大全的最高的存在者。而庄子 中的最终依据不是“是者”,而是贯通万物、构成万物的源发状态,这是比“是者 更为本源的。 但是又一个认识上的困难产生了:如何认识生化过程呢? 所以在本文的第三 部分就处理了这个认识上的困境在庄子中是如何解决的。道在庄子的文 本中多次提到不可学,不可知。如果真的不可以被人们所领会,那对于我们的生 存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为人不可能运用他所不知道的东西。本文通过对庄 子中的言意之辩来说明所谓的不可知并不是不可以被人所体验。世界整体不可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被当作课题,对世界整体的领会不能像我们平时对一个具体存在物的认知那样 去获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庄子才说“道”不可学。庄子中是通过“意会” 的方式来领会世界整体的。那么这种“意会”是如何可能的呢? 通过对“无的 分析,可以看到正是通过“无为”跳出了“物于物 的局限性,人们才可以看见 原来已经被人们的“成心所固定了形式的物原来还具有多种可能性。于是可能 性本身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可能性本身正是生化万物的过程本身,即世界整 - 体本身的运行,于是我们得以领会世界整体。 最后,本文也看到了庄子文本在找寻人的生存的最终依据上的不足与问 题。依据这样领会的判断标准并不足以对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的具体生存问题作 出明确的选择判断。世界整体所有的指引环节都系于一个不可被越过的中心 人的生存。所有的天人关系都要归结到人的生存上来。必须从人的生存本身出发 来寻找那个生存的出发点人之为人的依据。庄子最后关注于“无”,却忘 记了人的生存有其出发点与方向。 2 关键词:道;根本依据;生化过程;庄子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m a i n l yd e a l sw i t h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h u m a nb e i n gb ya n a l y z i n gc h u a n g t z u ,i nw h i c ht h eg r o u n do fr a t i o n a li t yo fi ti sd i s c u s s e d t e x t u a la n a l y s i so fc h u a n gt z u s h o w st h a tt h ed i s c u s s i o nc e n t e r so nw h a ti sag o o dl i f e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ag o o dl i f e r e q u i r e sac r i t e r i o nt od e f i n e ,b u tt h a tv a r i e sw i t hi n d i v i d u a la n dac o n s e n s u si sd i f f i c u i t t or e a c h t h e r e f o r ei t g e t si n t ot h ep r e d i c a m e n to fh o wt os e tt h ec r i t e r i o n w h e r e a s c h u a n gt z u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o ft h ec r i t e r i o nb yd i s c u s s i n g r e l y i n g p r o p e r t y o fas p e c i f i ce x i s t e n c e ,s i n c eas p e c i f i cc r i t e r i o ni si n v a r i a b l yd e p e n d e n to n o t h e rc o n d i t i o n sa n di t s e l fc a n t p r o v et h el e g i t i m a c yo fi t sv e r yb e i n g c h u a n gt z u u l t i m a t e l yb u i l d st h er a t i o n a l i t yo nc o n c e p t ss u c ha s t a o a n d t i a n ,b ys y s t e m a t i c s t u d yo fc h u a n gt z u ,t h i sc r i t e r i o ni sr a t i o n a li nt h a ts u c hc o n c e p t sa r ea p p l i e dt or e f e r t ot h ew o r l da sa l li n t e g r a t e dw h o l e b yt h ew h o l e n e s so ft h ew o r l d ,i tm e a n sn o ta s p e c i f i ca n dl i m i t e de x i s t e n c eb u t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o n e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eb e c o m i n g a n d c h a n g i n gi nt h eu n i v e r s e t h ew o r l di ss e l f - c o n t a i n e da n d s e l f - e x p l i c a b l es ot h a ti ti s t h eu l t i m a t er a t i o n a l c r i t e r i o n c o m p a r i n gw i t ht h e b e i n g c o n c e p ti nt h ea n c i e n t g r e e c e ,w h i c hi st h es u p r e m ee x i s t e n c et oe x p l a i nt h ew h o l e ,c h u a n gt z ub u i l d st h e g r o u n do ns o m e t h i n gm o r ei n i t i a l :t h eo r i g i n a ls t a t eo fc o n s t i t u t i n ga n dc o n n e c t i n go f e v e r y t h i n g h o w e v e r , a ne p i s t e m i cd i f f i c u l t ya r i s e s :h o w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b e c o m i n g a n dc h a n g i n g ? t a oi nc h u a n gt z ui sr e p e a t e d l ys a i dt ob eb e y o n dl e a r n i n ga n dg r a s p i n g i f t h i si st r u e ,i tw o n td oa n yg o o dt oo u re x i s t e n c ef o rh u m a n b e i n g sc a n tu t i l i z ew h a t t h e yh a v e n tk n o w n t h i st h e s i sc l a r i f i e st h ec o n f u s i o nb ye x p o u n d i n gt h a t “u n k n o w n ” t h i n gc o u l db ee x p e r i e n c e de x e m p l i f i e di nt h e w o r d a n d m e a n i n g a r g u m e n ti n c h u a n gt z u t h ew o r l da sa ni n t e g r a t e dw h o l ec a n tb et r e a t e da sas u b j e c ta n d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i ts h o u l d n tb ea c q u i r e dt h es a m ea sw ek n o was p e c i f i co b j e c t i nt h i s s e n s e ,t a oi nc h u a n gt z ui ss a i dt ob eb e y o n dn o r m a ll e a r n i n g t h u si ta d v o c a t e st h e “i n t u i t i v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t h ew o r l da saw h o l e f u r t h e r m o r e ,h o wi st h i si n t u i t i v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p o s s i b l e ? b yt h ea n a l y s i so fw u ( w h i c hm e a n st h ep r e c o n c e p t u a la n d 3 p r e c o n s c i o u ss t a t e ) ,t h et h e s i ss h o w st h a tt h e i n a c t i o nt r a n s c e n d st h ec o n s t r a i n to ft h e f i n i t e n e s so fo b j e c t ,s oi tl a y sb a r et h a tt h ef i n i t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o b j e c tt h a th a sb e e n f 0 n n e r l vf i x e da n dl i m i t e db yo u rc o g n i t i o n h e n c e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b e c o m e s t h ef o c u so f o u ra t t e n t i o n 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i t s e l fi st h eb e c o m i n ga n dc h a n g i n gp r o c e s s ,t h eo p e r a t i o n o ft h ew o r l d a n dt h ew a yw e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w o r l da sa ni n t e g r a t e dw h o l e u n f o n u n a t e l y s u c hi n t u i t i v ec r i t e r i o nc o u l d n th e l p t oo f f e ra ne v i d e n tc h o i c eo r i u d g m e n tt o t h e s p e c i f i c e x i s t e n c ep r o b l e m su n d e rf i n i t e c o n d i t i o n s a sa l lt h e w h 0 1 e n e s so ft h ew o r l dd i r e c t st o a ni n s u r m o u n t a b l ef o c u s - h u m a ne x i s t e n c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觚e e nu n i v e r s ea n dm a n k i n ds h o u l db eb a s e d o nh u m a ne x i s t e n c ea n dt h e s t a r t i n gp o i n ts h o u l db ef o u n df r o m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h u m a nb e i n g - t h er e a s o nw h y h u m a nb e i n g sb e c o m et h e m s e l v e s c h u a n gt z uf i n a l l yf o c u s e so nn o t h i n g ,n e g l e c t i n g t h es t a r t i n gp o i n ta n dd i r e c t i o no fh u m a ne x i s t e n c e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璺言 寸目 建国头十年庄子方面的论文共计十篇且主要是介绍性的以及考辨注释的居 多,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庄子研究刚刚起步。在其后一直到1 9 7 6 年间共发表论 文5 0 多篇,多以阶级分析为主。其后至今则庄学研究蓬勃发展,主要可以有三个 代表人物,首先是陈鼓应先生。陈鼓应先生关于庄学的主要著作是老庄新论。 陈鼓应先生浸淫西学多年,研究庄学是从存在主义到庄子,故其比较注重庄学中 与存在主义的比较。所以比较注重庄子思想中的价值转变的意义与心灵境界以及 人的体认。认为“对于苦难的体认以及从苦难世界所作的精神提升,这是庄子式的 悲剧意识”。同时还主编了道家文化的研究,其中的论文从多种角度解读, 如存在主义、传统文化、艺术美学、文化教育、当前时势以及人的心态。运用多 种研究方法与研究语境去解读庄子。刘笑敢先生则是继陈鼓应先生之后的庄学 领军人物。自觉地反思自己以及他人研究庄学所运用的范畴、参照系本身是否合 理、恰当的问题。对怀疑论、不可知论、主观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概念进行了 辨析。针对学术界使用上述概念不严谨,多为主观臆测的情况,大有夯实学风的作 用。还将以前学术界过于片面地定性庄子哲学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正。刘笑敢 在其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说过,“庄子哲学中既有至高无上的道,又有通于天下 的气;既讲安然顺命,又讲绝对自由;既有怀疑主义,又有理想主义;既有辩证法,又有 诡辩论;既有与人不争,安时处顺的一面,又有傲视权贵,放达不羁的一面;既有对现实 的深刻观念和批判,又有对现实的冷漠超脱。这些不同侧面在庄子哲学中都是有机 地联系在一起的。 颜世安强调庄子哲学的终极关怀的意味。其认为儒道两家都有 宗教的维度,而宗教则必然强调终极关怀,所以庄子哲学也应该发掘终极关怀的 一面。他认为自然是道家的原始信仰。正因为其所关注的宗教情怀让其对人的生 存问题的体察极其敏锐,所以对庄子哲学的解读方法就愈发侧重人的生存体验, 强调要找出文本背后作者的意图、目的。其曾引孟子的读诗要“以意逆志 与司 马迁的读孔子书可“想见其为人来说明这个问题。 从历史上看,庄学研究不可谓不汗牛充栋,但是我们仍可将其大致分为义理 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2 2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l l ! 与考据两派。考据重视音义辨析、作者生平、版本问题等史学考据和语言学训诂。 其宗旨乃在于找到作者的原意,获得作者真正的意图。而义理则注重自己的哲学 建构,发挥自己的哲学思想,强调“六经注我”。而当代的研究则以某一理论或某 一主张来阐释庄子哲学,仍未曾离开义理阐释的基本套路。而那些追求实证研究 的以及所谓的古典解经学也依然未跳出考据的基本理念。义理派的问题在于往往 过分以“己意”来裁制文本。因为要发挥自己的哲学思想,则往往视文本为材料, 多会丧失对文本的敬畏。又因为以“己意 为主,对于不符合“己意”的,往往 视为多余,甚至要对其文意进行变化、修改来适应“己意”。如近代胡适认为在庄 子哲学中有生物进化论而且是很不完善的进化论,而当时时人亦多附之。章太炎 就对胡适提出批评:“诸子学术,本不容易了然,总要看他宗旨所在,才得不错;如但看 一句两句好处,这都是断章取义的所为,不尽关系他的本意”。就连胡适本人在中 国古代哲学史出版时,在“自记”中,他对自己年轻时的轻率结论深感不安:“此书 第九篇第一章论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是全书里最脆弱的一章用的材料, 下的结论,现在看来,都大有问题”。如此之错误正是源于胡适的科学主义倾向以及 当时中国渴望科学的思潮。而在当今的生态主义的影响下,又有将庄子解释为热 爱自然生态的文章。如包兆会在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里得出“庄子在情感也特 别亲近山林”的结论,而其依据不过在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 却全然不顾其后的“若夫不刻意而高无江海而闲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脚。这句话正是在批评前面的容易受外物影响的流俗心态。 此种流俗心态实是成玄英注疏中所批评的观点,“此乃无故而乐,无故而哀,是知世 之哀乐,不足计也。” 而考据也有其流弊,往往也是以自己已经得到的成果作为确定不移的论断来 否定其它。以为庄子必如此必不会如此,而此论断的理由却是来自于庄子的 一段论述或者某段生平。如依据顾颉刚旧说,庄子整部书都是伪书,他说:“庄子 是战国秦汉间论道之人所作的单篇文字的总集。一不顾庄子思想本身是否有一个发 傅杰编校:章太炎学术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5 5 页 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6 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3 2 9 _ - 3 3 3 , 包兆会: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7 页 庄子知北游 庄子知北游 姚汉荣等:庄子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2 4 页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展变化的过程。既然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那么庄子思想呢? 现在学界认 为外篇多有与内篇不相符合之处,因此外篇必为后人窜入。为何就不可以是庄子 本人的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呢? 这两派的错误与纰漏其实源头都是认为有个“真”存在。这个“真意”犹 如被一块幕布所遮挡,只要掀开了这层幕布真相自然就会揭开。而正是自以为获 得了这个“真意”才会自以为是,才会被已有的知识、理论所局限,将文本视为 一个现成存在物,将文本表现的意义视为一个现成存在物。但是如何保证你获得 的认识结果就是最终的正确答案呢? 我们的认识都是在历史境域中形成的。而意 识观念都是现成存在物,只有在这个生化不已的历史存在中才会有一个个具体的 观念被形成。因此概念观念的对错只有看其是如何构成的。我们的领会与体验的 起点并不是意识观念,而是在历史境域中不断构成、不断生化的存在。此生化的 历史存在先于我们的判断结果。所以只有回到那个不断生化和构成本身的历史存 在中我们才可以从根本上理解意义。通过对文本自身文理的贯通与梳理,以文本 自身来理解文本。只有通过厘清意义的来龙去脉,像在养生主中的屠夫那样 “依乎天理,批大邵,导大寂,因其固然 才可以在根本意义上理解文意。 以上指出这两派所容易犯的错误,并不是说这两派必然会犯上述错误。相反 如果注重文理的贯通与梳理,而不将某一观念视为确定不可以,不将某一概念视 为不受历史的限制的话,义理与考据这两种方法也自有其用武之地,而且两者也 会相得益彰。而某一部分的理解有赖于整体的理解,整体的理解也离不开对部分 的理解。因为观念正是在意义的生化历史中形成的,所以庄子的外篇与杂篇 不论是庄学后学还是他家杂入,都是此一意义系统的自身的生化演变。通过内篇 与外篇、杂篇的互文我们恰可以看到意义的生化。这也是笔者将庄子文本作 为一个整体来理解的一个原因。但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循环难道逻辑上不是无限 循环么? 这还会有定论么? 对于这种疑问,第一点可以用反问来回答的是:存在 有终结么? 其次,虽然这种循环在理论上可以进行无限次,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找 到一个将所有解释都集中的一点,那就是人的生存。所有的意义都关联到一个中 心,这就是人的生存、人的体验,所以我们依然可以有所定论。这也是本文选取 人的生存问题作为一个切入点的原因,同时也就是实现文本与人的贯通。只有文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与人相贯通,人也才能真正够理解文意。 只有回到前概念的生发的境域,以人的生存体验为中心的解释态势之中,上 述要求才可能实现。庄子一书长期被认为是文人骚客的嗜好,与先王大道无关, 或者是神仙方术,其意义长久不彰。正如钟泰先生曾经在庄子发微的序言中 说过,“自司马迁作史记以庄子附老子传中,班固汉书艺文志用刘歆 七略入庄子于道家,逡世遂以老、庄并称,而庄子之学半晦;自方技之神仙家与诸 - 子之道家混,隋、唐之际被庄子以南华真经之名,其后疏注庄子者如成 玄英、褚伯秀之伦,多为黄冠羽士,视庄子为修真炼气之书,而庄子之学全晦。庄 子之非神仙家,今之学者或能辨之;若其非道家而不同于老子,则能辨之者鲜矣。 同 时由于受西方哲学的观念影响,往往我们有意无意地就会借用一些西方哲学范畴 来解释庄子。本文也对一些来自西方的,经常用于解读庄子的参照系进行 了辨别。也因此本文亦是对庄学的一次疏导工作。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提出最终依据的必要性 对人的生存问题的体会 在庄子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邵,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渗然, 莫之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 月之中不过四五e l 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 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上述文字可以说是提出了人的生存的基本困惑。人生苦短不过几十年,其中 大多数的时光是在痛苦、辛劳、病痛、折磨、悲哀、忧患中度过的,人生的快乐 的时光往往少之又少。但是人总是希望活得快乐一些,长一些,总是希望自己多 福多寿,这从我们民族的节日祝福中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来。但是现实中的人生总 是显得那么短暂,那么不如人意。尤其在没有意义感、快乐感的状态下,人的生 存体验尤其显得苍白、脆弱。生命就如水中的浮草往往只能随波逐流,人本身往 往做不了主。生命的旦夕祸福不是按照人们自己的愿望就可以改变的,人们往往 有一种被命运控制的感受,因而人们总是感叹造化弄人。 人们都喜欢快乐、幸福,讨厌痛苦、烦恼。但是在人生中真的可以找到快乐 和幸福么? 真的可以摆脱痛苦和烦恼么? 当人们在生存中发现了种种令其痛苦、 讨厌的事情,人们会竭力地去摆脱这种令其不快的状态,进而去转化这种状态, 将其演变为令自己感到快乐幸福的事情。但是如何去追求这种幸福呢? 是像晚期 希腊哲学那样认为追求幸福就是追求内心的安宁? 抑或追求最高的善的理念? 还 是如基督徒们那样通过信仰来获得最终的幸福? 庄子文本显示了对这一人生 问题的深刻体察,那么在庄子文本中是如何来化解这一人生问题的呢? 面对 着人生的变动不居,人们何以自处? 是选取一个不变的根据作为自己终生的信条 庄子知北游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i 巨4 e , 吾所谓天之非人乎? 所谓人之非天乎? ”。o “天”是相对“人 说的,天的概念的范围大于人的概念的范围。上文中最 后的问句大意是说,你怎么知道我所谓的天就不是人,所谓的人就不是天呢? 这 是想说明天与人是相互贯通的。因此人的规定性是受到天这个整体的制约的。比 如说,我以前对人的认识持一种观点,而由于生活的经历等等缘由使我原先的观 点发生了变化。或者我以前是具有娇生惯养的性格而后来由于生活的磨砺使我变 成具有坚韧品格的人。这些经验事实就很好的反映了我们作为个体的人与作为整 体的大化流行之间具有了相互贯通性,而且我们还受到了整体的很大的制约。 人类作为一种存在物总是与作为宇宙整体的天不可分割。作为芸芸众生一分子 的经验世界里的人类的认知、知识总是与作为背景的世界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秋水篇中就用大量笔墨嘲笑了认识不到这种人与天,物与天之间贯通 性,而只是局限在自己的有限性中的人。其用“焰井之霞 来说明名家公孙龙的 认识只是局限于其的“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完全看不到“东海之 大”,即大化流行中的生生灭灭。所以对公孙龙的追寻、分辨名相的学术风气很是 不屑,讽刺其看不见天地之大,所以在文中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 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馅井之霞”显然只是局限在自 己的小天地当中,完全不了解外面的广阔天地。这正是对名家的“逐万物而不反 的嘲讽。正因为万事万物的联系,相互指引,让我们体验到了整体。由于这个整 体就是具体存在物的相互联系,所以整体与具体存在物息息相关。 回想人类历史,经验世界的知识往往因为我们的视角、对宇宙整体的看法的 改变而改变。牛顿的力学经典理论是在主体与客体两分,主客体互不干扰的情况 下得出的,量子理论中的测不准定理的前提则是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两者相互 影响。正是对宇宙整体究竟是如何运转的这一根本问题的看法不同才会有物理理 论的上的巨大差异。所以人类的经验认识总是被宇宙整体所制约,不可能成为人 类实践的最终极的根据。只有建立在对整体的认知上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庄子大宗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对现实的忧虑 ( 一) 成心与天下裂 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不同的人群、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风俗。齐物论 篇中所说的“仁义、是非”应该指的就是不同的标准与风俗,而不是指的如孟 子中的所具有本体论意义的仁义。如果这个仁义已经是形而上的了,已然不在 万物的因果链条中了,庄子就不会把其放到有待的事物中。而这种局限于个人 的是非观、价值观在庄子中被称为“成心”、“习心”。 齐物论中说人人皆有“成心”,聪明人有,蠢笨的人也有自己的“成心”。 人人都按照自己的“成心 去判断是非。在齐物论中描述了人的各种生存状 态,“缦者,窖者,密者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不亦乐乎。篇中 使用了大量的描述来描写不同特点的人所进行的具有自己“成心 的活动。“大知 闲闲,小知间间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 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人的生存如果局限在自 己的“成心 与“习心 当中,就会变成了有限的存在物。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于是我们便会有种种的不适应,进而无法解决的生存问题。 于是人的生存的基本矛盾便展现了出来,那便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我们人 类因为存活于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中,习惯于按照特定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因此 当一件事物可以无限制地被定义时,那就意味着没有这个事物的定义,即没有这 件事物。由此可见有限性正是我们人类可以了解世界的基础。但是同时人类还希 望了解我们这个世界,而这整个世界是无限的,即我们人类这个有限物还有对无 限的渴望。因为我们的生活被整个世界所限定,我们的生存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 我们的有限性与对无限的渴望之间的矛盾。 正因为人具有了“成心 ,所以人人师心自用,以自己为对的,以不符合自己 的“成心的为错的。但是,按照自己的是非观念相互争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 结果的。“成心 就是自己的,仅限于个人的是非观念,不具有公共性,不是他人 也可以进行判断的标准。总之,“成心是私人的判断标准。“成心”其实就是“有 庄子齐物论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皇! ! ! ! ! ! ! 曼! 皇! 曼鼍i i i 詈葛量! ! ! 曼量曼皇! ! 鼍皇蟹鼍! 曼! 曼! 曼暑! ! 兰曼曼! 皇鼍! ! 鼍毫! ! 曼! 皇葛鼍鼍毫皇鼍! 鼍! 皇詈! 鼍皇皇曼皇! ! ! 曼 待”在人的世界中的反映。“成心”、“习心 就是“有待”在人这个特殊的存在物 上的表现,是脱离了公共世界的私人世界。“成心”在人的生存过程中表现为不同 的习惯、风俗、知识。因此“成心”就具有了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巨大约束力。在 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我们每个人只能透过自己的井口,即自己 的“成心”来看待我们的大干世界。但是如果这些标准、风俗就是最终正当的话, 那现实中不同的人或者人群就永远不可能结合为个人类共同体。人类世界便没 有了一个公共世界,处处是四分五裂的私人世界。人与人便无法相通,便真的是 天下崩裂了。在天下篇中就体现了这种担忧,“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 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 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 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古人之大体。道术将 为天下裂。” 这个“一”就是在强调这种统一性、完满性、整体性。正是这个“一 保证了“一曲之士”存在于一个公共世界中。这个“一让天下万物相互贯通。 而这个“一”正是摆脱了“一曲 ,摆脱了“各为所欲”,摆脱了私人世界,摆脱 了“成见才可以看到的公共世界,才可以看到的“天地之纯 。 对于天下的治理,各家有不同的方术,有的认为是仁义,有的认为是名实, 有的认为是法度。但是这些都不能作为最根本的根据,因为这些方术不能相通为 一,不能对天地之间的所有现象做一个总的说明。而这种对所有现象的总体的说 明正是源于对公共世界的渴望。“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 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正是由于对天下之人应如何生存、天下治乱问题 的关切才有了对道的追问,即希望获得一个最终的依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 的;个人不能孤立的生活,必须结成社会。他在政治学提出了一个基本命题: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不可避免地生活在社会当中,与具有不同的是非观念 的人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而现实中的人往往因为生活习惯、风俗等各方面的差 异造成了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不同。而这也正是要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标准的现 实原因。而“道 的“一 与“不一”直接关联着天下乱与不乱。而天下篇 又被历代不少注家视为庄子的序言,这就更有力地说明了庄子的问题意 庄子天下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最终依据 摆脱了具体经验的束缚,找到“无待的终极依据,似乎是一切哲学的特质。 而找到一个共同的世界,突破私人视域,也似乎是一切哲学的起兴之所。但是庄 子的哲学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庄子又是如何理解与描述这个公共的,共同 的依据的呢? 只有通过对庄子中描述这一公共的、是世界成为统一的最终的 依据的文字,我们才可以领会庄子思想的独特性。那么庄子如何寻找这 一终极的、共同认可的、非经验的标准呢? 这一标准又与庄子的天、道、气 等等概念有什么关系呢? 进一步我们甚至可以发问这又与庄子的哲学有什么 关系呢?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古希腊,这就像古希腊不同的城邦有不同的律法、风 俗和所信奉的神,正是这种状况促使着古希腊的哲人思考有没有本来的自然 ( p h y s i c s ) 。也几乎是同样的理由逼促着先秦的思想者们思考着“道”。正是为了 寻找最终极的原因,最根本的理由,哲学思考便开始了,这或许就是中国思想的 起兴之机。那么这个最根本的理由在庄子中是如何表述的呢? 在齐物论中,“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刀,“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日莫若以明 。世间之 人总是陷入事事非非的争斗中去。大家都希望肯定自己希望肯定的观点,否定自 己希望否定的观点。在庄子中提到的儒家与墨家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是非观念 的不同造成了双方的矛盾。每一个有限的存在物总是在“彼”与“是”、“是”与 “非的这些相对的概念中。物往往是占有其中的一方面而放弃了另一方面。所 以具体的存在物总是凭借着片面的依据来存在,因此具体存在物才处在不断的生 生灭灭之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只有跳出片面的、静止的状态,放弃进入 任何一种片面的状态,就会进入到一种大化流行的整体状态。这种状态我们称之 为“道枢。 在本篇中,“道”、“天 、“明”是摆脱了具体的是非、具体的经验的整全状态。 在“道”、“天”、“明中没有了具体对待的是非,没有了比与是,即“彼是莫得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电缆沟施工组织设计
- 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教学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酒店市场营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校园的早晨》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工程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综合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组织培训合同(2篇)
- 南京工业大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水质工程学(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力现货市场基础知识(课堂PPT)
- 挂牌仪式流程方案
-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 燕庆明
- 四川省特种车辆警报器和标志灯具申请表
- 20200310公园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 华中科技大学官方信纸
- 60立方油罐容积细表
- WI-QA-02-034A0 灯具成品检验标准
-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5 地理信息系统
-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阅读技巧及解答
- 斯派克max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