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综合运输体系功能的发挥,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 济。然而,目前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对综合运 输本质的认识和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内涵的理解有失偏颇,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建 设和完善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本文以重新认识综合运输的本质为切入点,试图完善综 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有关理论,为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本文内容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定性研究部分和定量研究部分。在定性研究部分,首 先重新界定和剖析了综合运输的概念,为整篇论文提供了基本研究主线。以此为基点, 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系统论、协同学和价值流理论的相关成果,并分析了这 些理论对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启示。进而从系统论的角度界定了综合运输体系的概 念,提出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输体系为实现在现有技 术经济条件下以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需求的目标,在政府合理的宏观 调控下,综合运输体系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人口和资源等系统,五种运输方式及 各构成子系统和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对综合运输体系的需求与综合运输体系内部的分 工协作机制共同推动下,形成的一种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良性的动态发展 态势。基于此,分别深入阐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和 综合运输体系与经济系统、五种运输方式之间、各运输方式自身的协调发展机理。 以定性研究为依据,在定量研究部分,试图对综合运输体系是否处于协调发展状态 进行评价,为其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综合运输体系的系统构成角度,在数量和质 量两个方面建立反映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对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 状态的定量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状态评价分为两个环节,即对 综合运输体系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和对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协调程度的评价,本文分别对 这两个环节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等进行了深入论述。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包含综合 运输体系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人口和资源等系统、五种运输方式之间、各运输方 式自身的协调发展三个层面,因此,对于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评价也是从三个层面 进行的。本文以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定性研究 和定量研究结果,得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不协调的结论,最后对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不协调的现状、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解决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不协调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机理;发展水平;状态评价;对策 a b s t r a c t 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d e v e l o p sc o o r d i n a t e d l y , w h i c hi sb e n e f i c i a lt o e x e r tt h ef u n c t i o no fi ta n ds e r v ef o r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b e t t e r b u tt h e r ea r es o m el a u c l 【si n t h e o r y ,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ne s s e n c eo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a n dt h e c o n c e p to f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 w h i c h a r ed i s a d v a n t a g e o u st ot h es e t u pa n dp e r f e c t i b i l i t yo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 r e f o r e ,i no r d e rt op r o v i d es o m et r a i no ft h o u g h tf o r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c o m p l e t es o m et h e o r yf r o mt h e a n a l y z i n gt h ee s s e n c eo f 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i nan e ww a y t h ep a p e ri n c l u d e st w op a r t s o n ep a r ti st h e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t h eo t h e rp a r ti s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i nt h e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 t h i sp a p e rr e d e f i n e sc o n c e p to f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 w h i c hi st h em a i nl i n eo ft h i sp a p e r o nt h eb a s eo ft h i s ,t h e 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s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o ft h eb a s i ct h e o r i e sw h i c ha r es y s t e mt h e o r y a n ds y n e r g e t i c sa n dv a l u ef l o w i n gt h e o r y , a n dt h ei n s p i r a t i o nf r o mt h e s et h e o r i e so n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 nf r o mt h e v i e w p o i n to ft h es y s t e m , t h i sp a p e rg i v e st h ec o n c e p to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 a n dp u tf o r w a r d st h a tu n d e r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 i no r d e rt or e a l i z e t h eo b j e c to fs a t i s f yt h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d e m a n db yt h eg r e a t e s te n e r g ya n dt h em o s tp r o p e r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m o d eu n d e rt h ep r e s e n tt e c h n i c a la n de c o n o m i c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i st h ed e v e l o p i n gt r e n do f p r o m o t i o n a n dc o o r d i n a t i o na m o n g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t h ee c o n o m y , t h e s o c i e t y , t h en a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h u m a n , t h er e s o u r c ea n do t h e rs y s t e m s ,a m o n gt h ef i v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m o d e s ,a n da m o n gt h es u b - s y s t e m sa n de l e m e n t so fe v e r y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m o d e , w h i c hf o r m su n d e rt h ep r o p e rr e g u l a t i o n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u n d e rt h ec o m m o np u s h i n g o no ft h ed e v e l o p i n gd e m a n do ft h es o c i e t ya n de c o n o m ya n dt h e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u r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i n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a n dt h e n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d e e p r e s e a r c ho n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sr e g u l a t i o na f f e c t i n g 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 a n d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a m o n g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 t h es o c i e t ya n de c o n o m y , a m o n g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m o d e s ,a n da m o n gi t ss u b - s y s t e m so fe v e r y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m o d e i n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 o nt h eb a s eo ft h e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 f o rp r o v i d i n g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a c c o r d a n c e ,t h e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e v a l u a t ei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y s t e md e v e l o pc o o r d i n a t e d l y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t h ec o m p o n e n t s o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 t h ep a p e r b u i l d su pt h ei n d e xs y s t e mw h i c hr e f l e c t si t sd e v e l o p i n gl e v e l f r o mq u a n t i t ya n dq u a l i t ya s p e c t s t h e n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d e e pr e s e a r c ho nt h eq u a h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a t eo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i t sd e v e l o p i n gl e v e la n di t s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d e g r e e , 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e v a l u a t i o nm e t h o da n dp r o c e s so ft h et w oa s p e c t s s i n c e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i n c l u d e st h r e ew a y sw h i c h a r e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m o n g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t h ee c o n o m y , t h es o c i e t y , t h en a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h u m a n , t h er e s o u r c ea n do t h e rs y s t e m s ,a m o n gt h e f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m o d e s ,a n da m o n gt h es u b - s y s t e m sa n de l e m e n t so fe v e r y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m o d e i t se v a h l a t i o ni sa l s om a d ef r o mt h r e ew a y s a n dt h ep a p e rm a k e sf i e l ds u r v e yo n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a t ea m o n gt h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m o d e s a tl a s t , a c c o r d t ot h er e s u l to ft h e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d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 t h i sp a p e rg e t sa 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d e v e l o p si n c o o r d i n a t e d l yi nc h i n a , t h e na n a l y z e s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t h ec a u s e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 ss o m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k e yw o r d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i n c i p l e ; d e v e l o p i n gl e v e l ;s t a t ee v a l u a t i o n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 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乌户匙唧铴月落日 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 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 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 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长安大学。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哆年,) 月落日 1 孙7 年明勿一e t 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近几十年来,五种运输方式得到了长足发展,运输服务设施逐渐完善、运输市场秩 序有所好转、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大量应用、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显著提高,运输供给能 力发挥出历史最好水平,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综合 运输体系发展不够协调、结构失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国民经济 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五种运输方式强调各自重要性,为自身争取投资,运作过程强调部 门利益等问题,严重影响综合运输体系能力的发挥【l ,2 】。 在我国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虽然“十五 期间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按 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公路水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当前公路水路交通仍然存在有效供 给不足、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需要在“十一五”交通规划中 得到切实和有效的缓解。该规划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原 则,并指出坚持全面协调的具体思想为“在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着力强 化运输服务、支持保障和行业文明等其它方面,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 较快发展。协调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公路水路与其它运输方式、 城市交通的发展,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在铁道部颁布的中国铁路“十一五”发展规 划纲要中也指出:“十五”期间,铁路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 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路网规模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要 求不相适应,“瓶颈”制约依然严重;技术装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现代社会 的运输需要;投融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该规划中也提出“注重与其它运输方式的有 机衔接,共同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的指导思想。可见, 发展不协调成为目前我国综合运输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在讨论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前,本文首先对综合运输本质进行重新 认识,因为对综合运输本质的正确理解是实现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关于 综合运输的概念,至今学术界也未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表述,不同的学者或组织给出的综 合运输的表述不尽相同,本文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表述列举如下: 第一章绪论 美国国家综合运输中心提出:“综合运输是一种对运输系统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 的方法;它强调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方式之间的衔接。”【3 】 欧盟近年来对综合运输给出的定义是:“各种运输方式能够整合到门n f - j 的运输链 中;并显示出各自合理的内在经济特性和运营特性,以提高运输系统整体的效率。【3 】, 美国综合运输研究专家g 穆勒指出:“当用于货物运输时,综合运输是货物在两种 以上运输方式上进行的无缝和连续的f - i n 门运输。 1 3 】 我国综合运输领域专家胡思继院士对综合运输做了这样的描述,“以国家综合交通 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以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和 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标,通过多种综合运输方式的协调配 合,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称为综合运输 。【3 】 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篇是这样描述综合运输的:“综合运输是研究综合发展 和利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以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一个 技术先进、网络布局和运输结构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的科学。 【4 】 交通大辞典(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 0 0 5 ) 中对综合运输是这样界定的,“充分 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统一的运输体系,在统一计划下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运输任务 的一种运输组织活动。”【5 j 以上对综合运输的界定表述虽然各有不同,但其揭示的内涵可以简单概括为:综合 运输是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在合理分工的情况下完成运输过程。而且这些概念都突出强调 多种运输方式这一特征,本文对此不很赞成。因为综合运输的核心应是“运输方式合理 分工”,而不是运输方式本身。本文认为,综合运输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以最 恰当的运输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需求的过程。对于这个定义,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 深入剖析: 其一,“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在概念中的寓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现 有的技术经济条件决定了存在的运输方式及其技术经济特征;其次决定了运输需求存在 的特征;再次,决定了运输合理分工的条件,现实中存在着很多约束如信息约束、供给 约束、商业行为约束( 如各运输方式为增加自己的业务量而做的营销活动,各种运输方 式形成的品牌效应等) ,所以需要在这种特定的供给条件下完成运输过程。 其二,“以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满足运输需求 ,是综合运输的本质特征。从这个角度 分析,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有限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运输需求的个性化 特别鲜明,即不同运输对象在运输量、运输方向、运输距离、运输发生的时间、运输过 2 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程耗费时间、实现位移过程的必要运送技术和实现位移过程的经济约束等方面的综合要 求是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几乎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运输需求【6 】,关于这种理念在文献 6 一文中进行了深入阐述。其二,运输供给在品质上差异也很大,即不同运输方式在可 达性、时效性、技术经济保障、经济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综合形成的特性非常鲜明,几 乎不存在同质的运输供给。根据经济学理论,异质性不具有竞争性,只有同质才会产生 竞争。 以上两点说明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在理论上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即在理论 上,某一运输需求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最恰当的运输供给来满足之。然而,一方面,由 于现实条件的约束,扭曲了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的对称关系,使这种几乎一一对应的关 系很难绝对实现。现实条件导致的结果表现为某一类运输需求与某一类运输供给之间的 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运输需求的个性差异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运输供给在现实中 不可能绝对满足运输需求。在这种前提下,在理论上最恰当的运输供给不能实现,取而 代之的是次优或更次优的运输供给,也可能使得运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但该运输需求 是由现实条件下最适合的运输方式去完成,即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之间必然存在着现实 条件下最恰当的匹配。 因此,所谓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几乎是不存在的,运输方式之间的部分可替代性是 指功能和物量上的可替代,经济上是不具有替代性的。现实情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根据莱茵河、密西西比河的运量进行了简单的推算,认为长江的运输能力相当于1 4 条铁路,因其至今尚未完全利用,所以再修其它运输线路将是重复建设。但目前干线货 流密度仅相当于两三条单线铁路,而沿江的陆路通道却十分繁忙。2 0 0 3 年开通的粤海铁 路,根据铁路部门预测,两艘火车轮渡饱和运输能力应不低于单向1 6 5 0 万吨和2 0 0 0 万 人次、双向3 3 0 0 万吨和4 0 0 0 万人次。但从开通之日起,该项目就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 机。而目前每月的货运量仅在2 万吨徘徊,仅占海南出岛运量的5 左右。 这种情况在德国也出现过。德国战后道路运输的迅猛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了 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堵塞、污染、噪音及能源的过度消耗等一系列严重 问题。8 0 年代后,德国采取积极措施,引导道路运输向铁路、水运转移。一是加大铁路、 水运投入;二是采用调节税费手段;三是限制载货汽车的载重量;四是把远距离货物强 制交由铁路和水运承担。但从实施效果看,铁路、水运的货运量没有显著的增加,反而 出现下降的趋势,内河航运市场也逐渐萎缩。与铁路、内河航运总体份额呈现下降的趋 势相反,多式联运,尤其是公铁联运、公水( 指内河) 联运却呈上升趋势。虽然德国政 3 第一章绪论 府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采取措施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进行干预,但运输需求主导综 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状态仍是必然结果【7 】o 综上分析,从外在形式上看,综合运输必然是由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运输任务的, 但就特定运输需求而言,究竟由几种运输方式来完成,则取决于该项运输需求的特点, 可能由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也可能由某一种运输方式单独完成。但只要建立在合理 分工的基础上,不论由几种运输方式来完成都具有综合运输的特点,关键是要综合考虑 运输需求特征和相关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后完成运输活动。这也是本文所提出的综 合运输概念中“综合”一词的根本意义。大多数学者将“综合运输”的含义立足在“多 种运输方式上”,本文认为这种定义过于形式化,表述的内涵不够丰富。 其三,“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需求 ,其是“以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满足运输需求”的 另一种表述,也是综合运输体系是否“以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满足运输需求”的衡量标准。 所谓最大限度,就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存在的一切可能。需求是第一性的客观存 在,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运输需求,是科学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前提条件。 运输需求的本质是资源优化的外在表现。资源优化配置,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 题,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运输过程,是满足人们优化资源配置愿望的位移过程, 构成了人们从优选择实现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反映出基于人的位移实现资源优 化配置这一本质特征。 优化物质资源的配置,有成千上万种形式,其中由于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生产、规 模经济等原因引起物的流动是非常普遍的方式之一。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没有物的流 动,就没有现代经济,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托。 物的自然属性是它的使用价值,但是当物被人们利用才有意义。由于物具有自然禀 赋的特点,有些物在某地可能因数量过多或因消费习俗而未被利用,但在另一地则可能 成为稀缺品;而有的物的使用价值在某地只被部分利用,而在另一地则会被充分利用。 在人们的主观努力下这些物就会成为位移的对象,形成相应的运输需求。 物的社会属性是它的价值,价值创造及价值实现过程也就是物的不断流动过程,而 这一过程的根本动力在于人们追求更多的价值均值。这是经济范畴上优化资源配置的根 本准则。不论从使用价值角度还是价值的角度,物的流动体现着人们在追求资源优化配 置中对物的处置要求,这一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运输过程,按照 人们的意愿完成物的位移,同样体现出基于位移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本质特征。 以上分析,仅是优化资源配置与运输活动之间关系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运输活动满 4 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足人们优化资源配置的方面,此外还要认识这一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即运输活动在引导 资源优化配置的方面。一直以来,人们都明确认识到,合理布局运输体系对于优化资源 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若甲乙两地在优化资源配置上存在着巨大的物的位移需求,但却 不存在任何运输实现的可能,这种优化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正因为此人们在优化资源 配置的过程中通常基于现实的运输支撑体系来考虑;进而延伸,当运输布局发生变化后, 人们又可能形成新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从这两种情况看,运输活动就是资源优化配置 的主导因素,是通过提供位移的条件促成资源优化目标的实现。 运输技术、运输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们优化资源配置的时间、空间和内容,尽 管运输过程本身与被移动对象的物理、化学属性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但它却决定着一 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优化资源配置的广度( 空间) 、深度( 时间和内容) 。人或物的 流动只有在运输技术可实现而且流动必须足以补偿运输消耗的情况下才可能流动起来。 由此表明,运输活动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是有机统一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资源优化配置导致运输需求的无限,为了满足无限的运输需求,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全面、准确地认识运输需求的规律并据之提供运输服务,才 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需求【8 】。 综上所述,本文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揭示综合运输本质的。从供给角度看,综 合运输体系应提供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所谓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是相对于现有技术经济条 件而言的。从运输过程上看,它的根本标志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给需求者提供最 大限度可能利益实现的运输方式来完成运输过程。从服务对象来看,运输方式安排能够 为所有通过人与物的移动实现可能利益的需求主体服务。市场经济,是需求主导经济, 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需求主体的利益大小主要取决于供给,供给越优化,则利益空间 越大,享受供给的主体越多( 即服务越广泛) ,反之亦然。因此,按照综合运输本质的 要求,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根本目标就在于按照需求及现实技术经济可能来提供运输服 务能力。从需求角度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需求,是最恰当运输方式安排的必然结果。 基于此,综合运输的特征从两个方面体现:其一是其本质特征,也即综合运输是在现有 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以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需求的过程:其二是其形 式特征,也是其外在特征,即有多种运输方式存在,而且各种运输方式在逐渐的发展和 完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优势领域和空间,同时,每种运输方式各自又存在局限 性,当现实中出现的运输需求超过任何一种综合运输方式单独具有的优势领域,难以通 过一种运输方式来完成客货位移时,而必需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时,运输方式 5 第一章绪论 之间就出现了协作【9 1 。 基于对综合运输的这种认识,本文运用系统论、协同学和价值流理论,对综合运输 体系的协调发展机理和状态评价进行深入探讨。 1 2 研究意义 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体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个变量或要素的作用,而是各个变 量或要素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结果【1 0 】。综合运输体系能力的发挥,是组成综合运输体 系各子系统和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各子系统和要素得不到协调发展,就会出现 “短板效应 。“短板效应 出现的结果,只能使得发展较好的要素作用发挥不完全,系 统能力的发挥也就由系统中发展最落后的要素来决定,因而浪费了资源,不能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为了实现以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需求的目标,综合运输 体系必须实现协调发展。 1 2 1 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综合运输体系的整体功能 由于综合运输体系是由多种运输方式及其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综合运输体系在 如此多的要素共同作用下,实现其整体功能,整体功能要超出各要素功能的简单加和, 必然要求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协调发展。虽然综合运输体系中每一种运输方式都具有其 独特的发展领域,但是这种独特的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种运输方式不断挖掘自己的 潜力,寻找其新的适合的发展领域,从而带动综合运输体系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例如 高速公路的发展推动了公路快速运输的发展,这无疑给道路运输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使其在运输市场领域的服务范围扩大。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不仅使得单一运输方式无 法满足的一些客货运输需求得以实现,而且会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得以优化,也必然 会使运输成本降低,运输品质提高,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1 2 2 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综合运输体系良好持续地发展,可以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更短的时间内以及更好的 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空间角度分析,某地理位置的经济 可通达性的提高,可以改变传统的经济地理概念,给人们提供了在更广阔范围内选择和 使用资源的可能,这必然会促使该地资源和空间更大程度地吸引到全社会的经济循环中 来。经济学家早就分析出综合运输与土地利用及土地价格之间的关系。优良的运输条件 可以使土地获得更多用途,而土地产出品的价值又决定于它在给定市场上的价格,这与 6 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良好的运输条件更是密不可分的。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其它资源的开发与价值的实现。 从时间角度分析,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和完善,一方面使得运输效率得以提高,一 方面可以实现产品的生产解体,加工的扁平化,也即在同一时间同时生产或加工产品的 不同零部件,从而缩短生产时间,带来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从社会生产的运作方式 角度分析,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会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提高。例如, 飞机制造需要成千上万种零件,由于运输条件的改善,零件的生产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 不同地区完成,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制造时间,在更大范围内选择和利用资源, 并且促使零件生产更专业、更具规模,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因此,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 1 2 3 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资源价值的顺利流转 综合运输体系作为国民经济价值创造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国民经济其它相关产业必 然存在价值上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运输体系内部,各种运输方式以及每一种运输方式内 部各构成要素,也必然存在着价值上的有机联系。从价值角度看,一个系统发展的协调 性取决于该系统的价值流转的协调性,即与系统外部相关方面的价值流转的协调性及系 统内部各环节价值流转的协调性。为了实现综合运输体系价值流转的协调性,要求其使 用者能够全额承担综合运输体系在为其提供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价值,或者说综合运输 体系因被使用而消耗的价值能够得到足额的补偿,否则综合运输体系无法运转,国民经 济系统自然也无法运转。因此,综合运输体系价值流转的协调性是国民经济系统内各种 资源实现顺利流转的必要条件。 1 3 研究综述 当前,学术各界都在致力研究各类系统( 如社会经济系统、人口系统、资源系统、 生态系统等) 的协调发展问题,从本文所检索到的有关资料来看,成果已经比较丰富。 王维国对人口、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和资源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较为 系统的研究【l l 】;曾珍香研究了一般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与评价方法问题,并结合某 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构成的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1 2 】;穆东运用数据包络 分析法研究了系统的协同问题,并对资源型区域的协同发展作了评价【1 3 】;周敏等针对一 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动态 描述,提出了衡量系统协调性的基本准则【1 4 1 ;袁旭梅等针对“生态一社会一经济 复合 7 第一章绪论 系统协调发展的概念、内容和原则作了定性研裂1 5 】;孟庆松等从系统学的角度对一般复 合系统的复合因子、协调机制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给出了一类可以实际计算复合系统协 调度的模型,并对某具体的“教育一经济一科技”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1 6 1 7 】;张远等以 天津市为实证对象定量研究了“海岸带城市环境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问题【l 引。 关于其它系统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这些学者对于各类系统协 调发展的理论探讨、定性分析、定量评价方法等做了大量研究,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对于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问题,从查阅的资料来看,至今为止发达国家并未对综 合运输问题展开系统研究,虽然国内很多学者做了一些研究,但成果并不丰富。本文将 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 ( 1 ) 对综合运输体系整体协调发展的研究 这一类研究包括张生瑞、张国伍、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司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研究课题组、陈荫三、孙朝苑、王孝坤等学者或团队的成果。张生瑞运用协同学的概 念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方法对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作了初步探讨,但现在还没有合适 的方法去解决他提出的评价指标量化问题 1 9 , 2 0 , 2 1 】;张国伍从综合运输体系组织管理层面 讨论了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2 2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 司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概念、意义、目标 与重点进行了定性的分析与描述【2 3 】;陈荫三等对综合运输市场的理性培育和协调发展问 题进行了定性探讨,提出了相关对策【2 4 】;孙朝苑等从内部协调( 运输结构优化和市场机 制的完善) 和外部协调( 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政府行为的协调) 提出了交通运输协 调发展的定性指标体系【2 5 1 ;王孝坤运用协同学和复合系统理论对综合运输复合系统的结 构、特征和发展过程及目标进行了探讨,并介绍分析了用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的几种模 型,但是他并未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2 6 1 。 ( 2 ) 对综合运输体系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协调发展的研究 在这一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汪传旭、苏贵影、何杰、张雪松、张俊、武旭、 王繁已、徐伟欣、冯尔钢和雷怀英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汪传旭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 展的定量评价方法和分析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2 7 ,2 8 , 2 9 】;苏贵影针对目前我国交通与人 1 :3 、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提出促进它们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3 0 】;何杰 等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模型对公路超载运输治理和经济协调发展 的总体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1 3 1 】;张雪松等从价格变动和人文关怀角度对城市多种公共交 8 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通运输方式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3 2 】;张俊分 别从静态、动态和系统运行角度对江西省“交通运输一区域经济 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进行了分析,并采用d e a 方法对该复合系统进行了效率评价【3 3 】;武旭等对应用d e a 方 法对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应用思路和过程进行了研究【3 4 1 ;王繁已对甘肃 省2 0 0 0 - - 2 0 0 2 年社会经济与公路运输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定性讨论【3 5 】;徐伟欣从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定性分析了运输与生态、社会环境的协调问题【3 6 】;冯尔钢定性分析了公路 对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3 7 】;雷怀英采用d e a 方法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进行了研究【3 8 】。 ( 3 ) 对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的研究 这一类研究包括熊崇俊、徐利民、付慧敏、田园、吴卫平等学者的成果。熊崇俊等 运用d e a 方法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内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评价进行了定量研 究,但其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过于简单【3 9 】;徐利民等从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层面 对综合运输体系的运作机理和特征作了定性的分析【4 0 】;付慧敏运用协同学原理对运输通 道公铁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运输通道公铁系统的协 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4 1 1 ;田园等对运用功效系数法评价陆上交通运输子系统之间的协调 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4 2 】;吴卫平等定性描述了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评判原则 【4 3 】 o ( 4 ) 对各运输方式内部协调发展的研究 这一类研究包括魏连雨、鄢冰、景劲松、胡松超、刘军、周文华、刘锡汉、蒋阳升、 景向阳、李柯等学者的成果。魏连雨从系统工程理论与协同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城市交 通系统协调发展的过程、机理与步骤,给出判定其协调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方法,4 5 】; 鄢冰运用系统理论,对水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4 6 1 ; 景劲松从公路运输系统与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层面,对我国公路运 输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4 7 1 ;胡松超等对铁路装卸车作业地点与铁路区 段能力之间的协调问题进行了分析【4 8 】;刘军等利用基于d e a 的效率模型对区域公路建 设与公路运输协调发展的评价进行了研究【4 9 】;周文华等对运输通道枢纽协调性的评价模 型进行了探讨【5 0 】;刘锡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 石化装置污水深度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 【经典版】年产2万吨花生制品技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销售类求职自荐信范文5篇
- 月度工作总结范本5篇
- 沙石买卖合同书
- 商务局进出口合同
- 市政道路维修压路机施工合同
- 社区篮球场租赁协议模板
- 天然气设备融资租赁合同
- 职场心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工商学院
- 2024中国通信服务股份限公司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中医养生活动策划方案
- 汽车坡道玻璃雨棚施工方案
- 漫画解读非煤地采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2024年建筑业10项新技术
- 飞控系统组成
- 外贸跟单员培训培训材料
- GB 5009.11-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执法监督检查表
-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