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入世“过渡期”后的国内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入世“过渡期”后的国内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入世“过渡期”后的国内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入世“过渡期”后的国内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入世“过渡期”后的国内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到2 0 0 6 年1 2 月1 1 日,中国入世满五年,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 业,在五年的过渡期内的发展现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下文通过列举五年内国内 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充分肯定了入世五年对国内建筑业发展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 用。之后本文用更多的篇章着重分析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比国外建筑 业的成熟机制,我国建筑业在更加开放的国内和国外的竞争环境下暴露出诸多弊 端。可见当我们与国际大承包商站在同一平台上竞争时,劣势是明显的,制约行 业发展的现实不容忽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政 府全面履行承诺等现实情况下,国内建筑业要求得更大的发展,就要借鉴国外先 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寻求更有效的应对策略。文章最后分别从政府和企业 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探索建筑业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以期对国内建筑 企业在入世过渡期后谋求更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a b s t r a c t c h m ah a se n t e r e dw t of o r5y e a r st i l ld e c 11 m 2 0 0 6 a st h es u p p o r t i n g i n d u s t r yo ft h ec i v i le c o n o m y , t h er e c e n ts t l m s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d u s t r y d e s e r v e sm u c ha t t e n t i o n t h ef o l l o w i n ga r t i c l ec o n f i r m st h ep o s i t i v e p r o m o t i n ge f f e c tt h r o u g hd i s c u s s i n g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t e m e n to f t h ed o m e s t i c 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d u s t r yi nt h ep a s t5y e a r s b yt h ew a y , w eh a v et of a c et h e p r o b l e m s i n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 e s p e c i a l l yc o m p a r i n gw i t ht h e m a t u r em a n a g i n gs y s t e m ,t h ea b u s eo ft h ed o m e s t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d u s t r y h a sb e e ne x p o s e d c o m p e t i n gw i t hi n t e m a t i o n a lc o n t r a c t o r si nt h em o r e o p e nm a r k e t ,t h ed o m e s t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d u s t r yo c c u p i e st h eo b v i o u s i n f e r i o rp o s i t i o n t h i sn e g a t i v es i t u a t i o ns h o u l dn o tb ei g n o r e d b yt h e e n do fi n t e r i mo fw t o ,c h i n e s eg o v e r n m e n tw i l lc a r r yo u tt h ep r o m i s e c o m p l e t e l y f a c i n gt h em o r eo p e nm a r k e t , c h i n e s ee n t e r p r i s es h o u l d c o m b i n et h ed o m e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w i t hr e f e r e n c eo ft h eo v e r s e a s o u t s t a n d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 ss oa st of i n dm o r ee f f e c t i v es t r a t e g y t h ea r t i c l e t r i e st op u tf o r w a r dt h es o l v i n gs t r a t e g ys e p a r a t e l yf r o mt h ev i e w p o i n to f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m p a n y s oa st o p r o v i d es o m e r e f e r e n c e ds t r a t e g yf o rt h er a p i dp r o g r e s sf o rd o m e s t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d u s t r ya f t e rt h ei n t e r i mo fw t o i ti sh o p e dt h a tt h ea r t i c l es h a l l p r o v i d es o m e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d e v e l o p i n go ft h ed o m e s t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t e r p r i s e s 引言 所谓入世“过渡期”,是指w t o 在考察和接纳新成员时基于对新成员经济实 力及国内市场对外开放承受能力的特别考虑而给予的“缓冲期”。2 0 0 1 年1 2 月1 1 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的规定,我国在成为 世贸组织新成员后的3 5 年内,部分产业领域的开放采取逐步减让的方式,包括 关税降低、外商在我国一些重要产业投资的持股比例、外资企业可以经营的范围 以及对外贸易的非关税措施等等,以减缓对中国市场和企业的冲击。这就是我国 的入世“过渡期”。 到2 0 0 6 年1 2 月1 1 日,中国“入世”整五周年,这期间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 新的发展契机。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过去五年,中国政府在履行承诺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入世议定书中承诺的 建筑市场开放的各项义务,建筑业的对外开放,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探索阶段,逐 步进入稳步健康的发展阶段。建筑业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市场秩序有了 一定好转。建筑市场空前活跃,交易规模大幅度增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障 体系逐步健全,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建筑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行业整体竞争 力不断提高,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改观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 做出了贡献。 但是,在很多人惊讶于中国工程建筑企业的规模和成长性的同时,我们应该 反恩,我们的工程建筑企业是不是真正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呢? 我们应该更多 的关注成绩后面隐藏的持续且上乘的盈利能力、通过竞争取得行业领先地位、核 心竞争优势、精简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强大的创新能力、健全的规章制度、抗 风险能力、国际化水平、高品牌知名度等等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让个行业更 加健康的成长,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 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从辩证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入世给中国建筑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 从而暴露出来的与国外大型建筑承包商之间的显著差距。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探讨 入世过渡期后中国建筑业及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应对策略,希望能对国内建筑 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建筑业加入i l r l 0 后的对外开放政策 ( 一) 加入w t o 有关建筑领域的承诺 根据w t o 的分类标准,建筑业属于服务贸易内容。在具体谈判部门分类中, 建筑业属于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部门。我国的具体承诺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 关于市场准入: 允许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允许外资控股。中国加入w t o 后三 年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只允许承包以下工程 ( 1 ) 全部由外国投资或拨款资助的建设项目。 ( 2 ) 由国际金融组织资助并通过依据贷款协议条款进行国际招标而授予的 建设项目。 ( 3 ) 外商投资等于或超过5 0 中外合营建设项目和外商投资少于5 0 但技 术上难以由中国建设企业单独执行的中外合营建设项目。 ( 4 ) 由中方投资,但中方建筑企业难以单独执行的建设项目,经省级政府 批准,可以由中外建设企业联合承接。 2 关于国民待遇: 我国承诺,中国加入w t o 后3 年内取消对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的非国民 待遇限制,即取消对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的以下两条限制: ( 1 ) 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与国内建筑业企业注册资本金有微 小区别; ( 2 ) 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有承包外资工程的义务1 。 ( 二) 加入w t o 后建筑业对外开放政策 根据以上承诺内容,2 0 0 2 年建设部和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出台了第 1 1 3 号令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2 0 0 3 年,建设部又出台了关于外 商投资建筑业企业有关资质管理的实施办法以上两个法律规定,在法律层次上 确定了加入w t o 后我国建筑业的对外开放承诺。该规定已经于2 0 0 2 年1 2 月1 日开始实施。在建筑业方面,中国提前履行了加入w t o 承诺。 ( 三) 建筑业对外开放政策比较 从现行规定上看,1 1 3 号令同我国加入w t o 前建筑市场准入政策主要有以 下区别: 引自: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中国建筑业的对外开放 - 2 - 1 1 1 3 号令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取得资质后承包 工程地域不受限制。而过去建筑市场准入政策中不允许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 建筑业企业,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需取得外国企业承包工程资质证书, 承包工程地域受到限制。 2 1 1 3 号令对于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承包工程范围实彳亍完全的国民待 遇,承包工程活动不受限制。取消了过去建筑市场准入政策中中外合资、合作建 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过高、有义务承揽一定比例外资项目的规定。 3 矽 资建筑业企业承包工程范围较过去有所放开,除保留原有的外国企业承 包工程的范围外,还放开了“外资等于或超过5 0 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 4 现行规定对于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就位中有关人员职称和资格 认可问题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待遇。 二、入世五年中国建筑业对外开放成果 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过渡期于2 0 0 4 年1 2 月1 1 日结束;包括建筑 设计服务、工程服务、集中工程服务和城市规划服务( 城市总体规划服务除外) 在内的专业服务过渡期于2 0 0 6 年1 2 月1 1 日结束。 ( 一) 对外开放成果 入世过渡期的五年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 1 7 ,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 5 4 ;2 0 0 5 年,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建筑业增加值首次突 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1 0 0 1 8 亿元,占g d p 的5 5 ;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 4 0 0 0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 3 。 五年来,在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激烈竞争与合作中,我国建筑业资源得到重 组,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建筑业国际竞争力得到明显加强,国际市场开拓范 围和总营业额快速增长。“走出去”战略取得骄人业绩,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迅 速增长。2 0 0 5 年完成海外营业额2 1 6 7 亿美元,比加入世贸组织当年的2 0 0 1 年 8 9 亿美元增长了1 4 4 。同期,进入世界最大2 2 5 家国际承包商的中国企业也增 加到4 9 家。4 6 家中国公司的海外营业额达到了1 0 0 6 7 亿美元,比上年的8 3 3 3 亿美元增加了2 0 ,占2 2 5 强国际市场营业额的5 。在2 2 5 强的前1 0 0 强中, 中国公司有1 2 家。中国公司有3 家突破了1 0 0 亿美元大关,分别是中铁工、中 铁建和中建总,紧随其后的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全球营业额达到9 3 亿美元。 2 0 0 6 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首次跻身美国财富杂 志世界5 0 0 强。充分显示了中国企业在对外开放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表1 ) 。 2 0 0 6 年度世界5 0 0 强公司工程建筑企业名单2表1 营业收入( 百 2 0 0 6 年捧名2 0 0 5 年捧名英文名中文名总部所在地 万美元) 1 9 11 7 5 b o u y g u e s 布依格法国3 0 5 4 8 柏 2 2 32 1 0、,i n c i 万喜法国2 6 ,9 9 1 5 0 3 8 94 0 7h o e h t i d 豪赫蒂夫德国1 6 9 6 5 0 0 4 0 0 3 6 2s k a n s bs k a n s k a瑞典1 6 6 7 88 0 4 3 23 8 4 k a j i m a 鹿岛日本 1 5 , 6 7 98 0 4 3 54 8 lc e n t e x 桑达克斯美国1 5 4 6 51 0 4 3 83 7 7s e i 大成建设日本1 5 4 0 3 5 0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中国铁路工 4 4 i 中国1 5 2 9 3 7 0 e n g i a c i n g程总公司 4 4 74 3 5a c sa c s西班牙1 5 0 5 23 0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中国铁道建 4 8 5中国 1 4 ,1 3 8 ,9 0 c o n s t r u c l i o n 筑总公司 c h i ms t a t e中国建筑工 4 8 6中国1 4 1 2 2 4 0 c o n s t r u 阳o n 程总公司 同时据建设部初步统计,截至2 0 0 6 年l o 月,来自全球3 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了企业,其中,建筑设计和旌工企业数量已达1 4 0 0 多 家,远远超过了入世之前的企业数量。其中,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 的企业都达到1 0 0 家左右。全球最大的2 2 5 家国际承包商中,很多企业已经在中 国开展业务。2 0 世纪9 0 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中外合作建设的只占4 项。但 是进入2 1 世纪以后,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中,外国建筑师参与设计的约占了九成。 北京目前的超高层办公楼,京广中心、京城大厦、国贸中心,以及国家大剧院、 中央电视台新址、国家游泳中心( 奥运水立方) 、国家体育馆( 奥运鸟巢) 项目 等,均采用境外建筑师的方案3 。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建筑业在入世“过渡期”内较纾的完成了预期目标,在 兑现承诺的同时,建筑业自身的竞争力也得到明显提高。 ( - - ) 对外开放对建筑业的积极影响 在建筑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建筑市场运行规则的改革力 2 来源:上海攀成德管理顾问公司 3 数据引自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中国建筑业的对外开放 4 度,使其更加符合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透明度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公开、 公正、统一、规范的建筑市场新秩序初步建立。 1 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入世五年来,一批旨在促进设计、施工总承包、中介咨询企业结构调整、发 展担保和保险、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管的相关规定相继出台;适应新 形势要求,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建筑节能、政府投资工程组织实施管理、村镇建 筑市场、质量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法规制度制定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果;配 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履行入世承诺,有关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资质审核标 准开始修订,进一步体现了政务公开、方便行政许可相对人的原则;建筑法 修订工作全面展开,适应依法行政、建设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针对建 筑市场运行过程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更加强调建立统一的建筑市场,实现建筑市 场交易规则的合理化,促进工程建设交易主体的发展,鼓励和保障建筑节能、科 技进步,强化政府的建筑市场监管手段,提高法的可操作性。修订全面反映了建 筑市场机制建设和建筑市场管理的进步。 2 建设工程担保、保险手段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展开 入世五年来,各地投标担保、履约担保迸一步发展,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 推动下,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已成趋势。越来越 多的省、市通过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投标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工程履约担保。 工程保险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法律法规强制推行的意外伤害保险推行己达2 7 个 省,一些省市探索并实行执业责任险、质量保险等新险种,建设工程规避风险采 用各类商业保险的保险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 部署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工作,建设部关于加 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出台,全国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建 设开始启动。 3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卓有成效,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逐步形成 建设部和铁道部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开放铁路市场的实施意见,迸一步 开放铁路建设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各地已废止或修订带有地区封锁内 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近3 0 0 件,普遍取消了外地企业招标投标许可证和 外地企业进入许可证,许多省市已经将外地队伍进入本地市场的审批制改为备案 制,取消了外地队伍管理费等歧视性政策。 到目前为止,全国3 3 6 个地级以上城市( 含地、州、盟) 已有3 2 5 个建立了 有形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交易得到交易主体和社会各方的肯 定和认可。 4 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健增长,特别是对夕 开放政策的引导,过去五年来, 我国建筑市场空前活跃,市场规模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相关产业对于国民经济 的支柱作用继续加强,建筑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由建筑业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6 5 左 右,较好地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旌和城乡住宅建设的任务,这些工 程项目的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的物 质文化生活。 三、国内建筑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一) 国内建筑企业的区位优势 建筑业是地域性比较强的产业,即使来自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公司在我国 境内开展工程承包时,仍然会有成本高、人际资源薄弱、法律不熟悉等弱势,因 此一些国夕 建筑公司在我国境内开展工程承包时不得不与当地建筑公司开展合 作,从而在国内建筑市场竞争中我国的公司暂时占有一定的地利优势。但随着开 放程度的逐步扩大,外国的建筑业带着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与对w t o 规定的深刻 理解,会对中国建筑业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国内公司的这些优势将不足以弥补其 自身机制的缺陷,区位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 二) 国内建筑企业与国外大承包商的劣势比较 入世5 年间,随着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多,也暴露出我国建筑业企业与 发达国家的国际大承包商相比存在巨大差异。 1 规模总量比较 建筑业企业规模总量通常包含总营业额、境外营业额等指标。按境外营业额 排序的规模总量比较如下:( 表2 ) 按境井营业额排序的规模总量比较( 单位:亿美元) 表2 总营业额平均总营业颤规模境外营业额平均境外营业额规模境外营业额总营业额( 嘲 t o p 2 0 12 0 4 8 1 01 0 2 4 11 0 7 5 6 45 3 7 8 25 25 2 c h i n a 2 矿4 9 1 4 12 4 5 77 7 6 838 8 41 5 8 l 注: 1t o p 2 0 :2 0 0 5 年度按境外雷业额排序的t o p 2 2 5 国际大承包商前2 0 强; 2c h i n a 2 0 :2 0 0 5 年度按境外营业额排序的t o p 2 2 5 上榜中国建筑业企业前2 0 强。 从表中对比可以看出,中外建筑业企业在总营业额和境外营业额规模指标上 存在差距,c h i n a 2 0 企业分别只有t o p 2 0 企业平均值得1 4 和1 1 4 。特别是在 境外营业额绝对数指标上,中外企业差别巨大;在相对数指标上,t o p 2 0 企业的 境外营业额在总营业中占有过半比重,而我国企业平均只有1 5 左右,这表明我 国企业基本上是强在国内、弱于海外。 上述数据表明,国际建筑业“强企”不仅总营业额规模大,而且境外营业额 所占比重也大。中国的建筑企业总营业额规模小,境外营业额所占比重也小。这 虽然是我国建筑企业的普遍现状,但是,随着国内建筑市场对w t o 成员国家 ( t o p 2 2 5 家国际大承包商几乎全部分属这些国家) 的开放,国内市场将等同于 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我国建筑企业在国内建筑市场所占份额 势必减少,进而影响到今后的发展壮大。 2 承包方式比较 随着经济和人类需求的日益发展,国际承包市场中出现了大量专业性强、技 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的大型或特大型项目。与此同时,业主为缩短项目建设周 期和尽量减少与过多的承包商打交道,希望承包商能够提供“从头到尾”的服务, 越来越倾向于将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设备、物资和材料的采购任务,采 用工程总承包的方式,交给一个承包商统一负责。 为适应市场需求,众多国际承包商都突破原来单一的工程施工服务内容,转 而提供全方位的工程服务,设计项目投资咨询、前期规划、设计、采购、施工、 项目运营维护等项目全过程,甚至包括项目融资、人员培训、指导使用等内容。 目前,国际工程承包中设计、咨询与施工一体化的承包特点很突出,工程总承包 方式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国际工程承包商在稳定增加收入的 同时,还开拓和介入了一些新的高利润的细分市场领域,如保养工作和私人融资 4 数据来源:美国工程新闻记录( e n g i n e r i n gn e wr e c o r d s ) ,简称 e n r ( a u g 2 2 ,2 0 0 5 ) 合约。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承包方式,如e p c ( 设计采购建设) 、b o t ( 建设 营运转让) 、d d b ( 开发设计建设) 、d b f m ( 设计- 建设物业管理) 、p d b f m ( 融资采购设计建设物业管理) 等。通过应用这些承包方式,国际承包商获 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同时也获得了进行科技创新所需的资金投入,这显然为今 后的良性经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在我国,施工、设计资质分离,并接受不同的行业管理。建筑业企业( 施 工企业) 与设计院不但分别设立且隔成管理系统,人为割裂了相互问的有机联系。 建筑企业由于缺乏设计咨询力量,且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使得我国承包商开展的 总承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局限于施工总承包,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咨询和施 工体化的工程总承包非常少。这种状况既不能适应国际承包市场的需求,又影 响我国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开展,同时也制约着建筑业企业自身的发展。 3 产业内企业所有制结构及组织结构比较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现有建筑企业法人单位的所有制结 构情况如下( 表3 ) 2 0 0 4 年中国建筑企业所有制结构情况5表3 所有制国有及国有独资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 所占比例( ) 7 41 1 62 7 1 o3 1 5 2 2 12 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国有及国有独资的建筑业企业个数及在建筑业企业总 数中所占比重里下降趋势,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的数量及所占比 重呈上升趋势。单一产权形态的国有企业产值利润率最低,而私营、股份制企业、 三资企业较高。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也表明,建筑业中国有经济比重较低,如美 国为2 ,法国为1 0 。由此可见,中国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 所有制结构需要得到逐步优化,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另外,2 0 0 4 年日本前1 0 家“强企”营业额占全国建筑市场的1 6 ,这种结 构十分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发展。我国的“强企”大多是集团企业,是多家法人的 集合体,而日本的“强企”是一个法人。如果以每个独立法人为单位比较,我国 5 数据来源: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整理 前1 0 家“强企”的市场占有程度要大大降低。实事上多数国际工程公司的组织 结构基本采用总部管理一事业部+ 区域公司一项目部的形式,专业和区域采用矩 阵式,基本管理元素为项目部,一个公司在世界各地能利用公司所有资源,形成 有机的整体,管理层次控制在三层;而我国大型施工集团基本都是直线职能式的 壳层结构,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为铡,总公司一工程局一号码+ 专业公司一区 域公司一项目部,其层次达到五层,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内部在 同一区域形成众多公司,其直属上级机构或相同、或不同,作业方式几乎相同而 不能整合。由于总公司下面的局或分公司都是独立王国,是独立法人,财务完全 是独立的,而且互相还竞争,甚至在一个项目上竞争,严重影响了公司形象和经 营效益。这样的法人结构导致的结果是资金不集中、技术力量不集中、人才也不 集中。这样的组织方式,其整体运行效率明显降低,内部组织中非作业入员数量 明显偏多,而整体作战能力薄弱,甚至还出现内部竞争。由此说明,我国的总承 包企业虽然数量多,但因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致使大量企业经营领域趋同,缺乏 具有突出实力的建筑业企业,即缺乏“强企”,同时缺乏专业化的市场分工。 再有,我国施工总承包企业相对于专业承包企业的比例偏高,2 0 0 4 年为1 5 2 : l ,其中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企业占5 8 ,显示出不尽合理的宏观组织 结构现状。而国外发达国家建筑业企业类型构成中,专业承包企业比例很高。在 总分包市场上,大型企业一般只从事总承包,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实施项 目管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为大型企业的分包企业,工程发包数量和企业数量的 供需关系都比较平衡。 图一:典型国际工程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苴茸维织结构 舞嚣摩工程套葡荨为跨制t 跨蹙区的纂田叠 嗣。总部为集团锯中6 运营单位多是拄i 汪盔 织成飘蝴专业叠司 专业公司组织络冉 丹琶始蛳婚 鼢 秘杜彻硝 做镪镧貅稍十0 髓q 喇i 俐 戡 图二:中国典型国营旋工企业的组织机构5 6 图表来源:上海攀成德管理顾问公司中国施工企业如何走向未来 1 0 一暑一 4 产业集中度和资产赢利能力比较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产业集中度只有4 5 。产业集中度低,比较发达国家就 太低。产业集中度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与利润率的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 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渡竞争。过度竞争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润 率过低,造成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增加。美国经济学家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 份额与利润进行回归分析中证明了集中度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增长l o 个百 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2 3 个百分点。很显然,相反的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这在 我国建筑业中有充分的体现。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的 无差别化。众多企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开展 竞争,过度竞争就是必然结束。竞争动力不足,习惯于寻找保护,竞争意识淡薄。 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模式落后,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实力。 从资产盈利能力来看,进入世界5 0 0 强的1 1 家建筑企业平均资产盈利率为 2 6 0 ,企业资产盈利率最大的为美国的c e n t e x ( 6 0 3 ) ,最小的为中国铁道建 筑总公司( 0 5 2 ) ,两者相差1 1 5 倍之多。与营业利润率相比,瑞典s k a n s k a 的资产盈利率表现最为突出。从人均利润额来看,1 1 家企业平均人均利润额为 1 2 1 2 7 美元,企业人均利润额最大的为美国的c e n t e x ( 6 9 5 2 7 美元) ,最小的为中 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2 3 4 美元) ,两者相差将近3 0 0 倍。与人均年产值相比,美 国c e n t e x 的人均利润额表现最为突出1 。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建筑企业运营效率低下,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另外 一方面,中国建筑企业在人均年产值和人均利润额差距( 近3 0 0 倍) 更加巨大, 表明中国工程建筑行业还处在劳动力密集型阶段,在应用技术的合理性方面存在 巨大差距。 5 高科技含量及自主创新能力比较 外国建筑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技术,第二是管理。中国公司则最大的优势是价 格,最大的弱势是管理,其次的弱势是技术。 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多数施工企业停留在搬砖头、扎钢筋、 浇混凝土、装模板的水平,普遍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不注 重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没有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我国三千 多万建筑职工,集体企业占三分之二,大多数由农村工匠出身,自身文化水平低, 7 数据引自攀成德管理顾问公司t l ! t 界5 0 0 强中外工程建筑企业之比较 - l l - 加之专业技术系统培训教育不够,导致整体素质不高,工技比价比例失衡,技术 层工资偏低。有资料显示,建筑职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 5 ,经正规职 业技能培训的技术人员不足3 0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与现代建筑企 业要求不相适应。如果仅仅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为资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免败 阵。 目前国外企业在中国承包的工程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复杂的大型项 目,像小浪底工程。而像高速公路这类项目,则不会参加投标,因为我国国内的 价格非常便宜,国外企业根本无法竞争;第二类是外国投资的大型工业项目,像 发电厂、石油化工等,这类项目总承包实际上带有工程服务性质。许多是按照工 程公司项目管理总承包来管项目的,带有部分的设计,帮助业主选定分包商,帮 助业主设计,帮助业主采购。这类工程项目的规模非常巨大,在此类工程中,我 国企业存在较大的弱势;第三类是大型工民建的总承包。像东方广场虽然是建工 集团总承包,但是实际上更多的具体工作是香港公司做的。8 8 层的上海金茂大 厦是由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的,但实际上工程里面有7 家外国公司参加,抹墙是 德国公司,机电安装是新加坡公司。还有外商投资的大型的工民建一般都由外国 公司总承包。另外,在工民建分包项的协调方面,我国企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拿分包的主要项e 1 抹墙、装修和机电安装这三块来看,有时项目主体没问题,如 日本公司就对中国公司的钢筋混凝土很佩服,认为这种速度在日本也是见不着 的,打得也好,但是认为中国公司不考虑协调,混凝土是一个分包公司。机电是 另外一个分包公司,混凝土公司般不考虑后续工程,所以到设备安装时,设备 安装公司又不得不采取破坏结构的施工做法;还有一类属于业主因为怕技术生产 秘密外泄,要找和自己有固定的合作关系的外国承包商,如柯达在中国投资一个 4 亿美元的厂房,就指定要求和自己有全球合作协议的福特丹尼尔来承包;还有 一类就是使用大型旌工设备的,技术含量特别高,利润也特别高,而我们的施工 企业和他们差距还很大。如果在这些技术上国内建筑企业赶不上去,很难把这些 技术含量比较高、利润也比较高的工程竞争下来。 ( 三) 其它制约建筑业发展的问题 1 市场准入障碍和技术壁垒。 由于我国尚未加入w t o 政府采购协定,一方面保护了国内建筑市场,但 另方面却也阻碍了中国建筑企业进入他国公共工程市场。 从世界范围看,建筑业普遍涉及各种复杂的国内规章,包括土地建设、技术 要求、建筑许可、检查监督:产权登记、合同、专业资格、收费及报酬、环境保 护等,它们涉及安全、健康和公共利益。所以国际建筑市场是一个不完全开放的 市场,开放程度仅为3 0 左右。大部分国家对建筑业的开放都附加有一些限制的 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类:货币限制、政府补贴、投资限制、国内成分要求、税 收歧视及人员资格限制等。我国在技术和法律方面仍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国 内的设计标准,设备材料标准自成一体。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专业执照或 企业许可、人员注册资格等制度,其他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管理法规往往制约 了我企业进入市场。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想方设法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的制定,力求将自己的专利 变为国际标准。并通过标准建立贸易技术壁垒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预期未来 几年,国际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对工程承包商的资质要求和对服务的质量标准要 求,将成为市场准入的新的技术壁垒。 此外,少数国家还对国有公司参加国际工程投标迸行限制。我国企业在竞争 阿富汗喀布尔坎大哈公路修复项目、多哥公路维修项目以及贝宁莫诺河流域 4 2 5 公顷农田整治项目中都受到限制国营企业参与投标的影响。一些拉美国家也 对我国营企业参与项目投标进行人为限制。这对我企业进入竞争性领域造成严重 障碍。 2 资金短缺、企业融资能力不足、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融资能力一直是困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扩大业务的“瓶颈”。由于国际承 包方式要求承包商提供从设计、采购到建设、管理、运营等全程服务,拥有雄厚 的资金和很强的融资能力已成为能否赢得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外工程承 包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融资渠道窄。国际上通行的项目融资在我国尚未开展:因为国内工程 承包企业缺乏资信记录,需要一个逐步被国际金融市场了解和接纳的过程,企业 境外融资还面临着很大的障碍;由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大多存在资本金不足、资 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不愿向无抵押和担保的工程承包企业提 供巨额贷款:我国政策性银行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支持力度也较小,为支持企 业走出去,截至2 0 0 4 年8 月中国进出口银行累计提供信贷资金只有7 2 0 多亿人 民币。 ( 2 ) 融资担保难。国家设立的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基金,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企业投标、履约、预付款保函的担保问题,但4 5 0 0 万美元的保函风 险专项基金规模放大2 0 倍使用,也只能满足3 0 的项目保函担保需要,而且使 用基金的程序复杂、审批时间过长、支持范围有限。 ( 3 ) 融资成本高。据统计,大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1 0 左右,一些中小 企业甚至达到2 0 - - 3 0 。现在我国银行对外工程贷款利率为3 8 ,虽然低于其 他国内企业贷款两个百分点左右,但远高于国际通行工程承包】的贷款利率, 较高的融资成本极大地削弱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过渡期后国内建筑业的发展策略建议 ( 一)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 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制环境 ( 1 ) 制定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市场; ( 2 ) 制定完善技术法规体系。建立与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体系,充分利 用”技术援助”制度,争取工程建设技术法规的制高点,合理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 促进国内和国际工程承包贸易的发展。 ( 3 ) 制定完善产业政策。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范畴;完善建 设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建筑业健康、持续、稳健的发展;培育建筑市场要素,建 立有序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建筑资源方恧的基础作用;规 范建筑业的组织机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资质管理制度建设为切人点,规划、 引导企业调整结构,提高素质,规范行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以科技创 新推进建设事业发展;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向社会提各种有效、权威的信息。 2 建立良好建筑市场环境,保障市场秩序 ( 1 ) 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招投标机制;规 范业主行为的法定建设程序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机制;建立科学合 理的工程造价机制,积极推进工程造价制度的改革。实施工程风险控制的担保和 保险机制,积极推进以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机制 的建立。 ( 2 ) 严把市场准入。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准入和 清出制度;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资质合理地调整、优化产 业组织结构,形成多层次的竞争领域和竞争平台。 3 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公共服务 ( 1 ) 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生产要素。培育和管理建筑劳动力市场,加强建 筑劳动力基地建设与组织的管理;加强对建材市场管理;培育建筑机构设备租赁 市场,提高建筑机构设备社会化、商品化程度;发展建筑科技市场,培育和发展 技术信息市场;培育建筑资金市场,建筑市场要有健全的资金市场以实现资金融 通,特别要充分利用资金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建立起完整的市场体 系。 ( 2 )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是朝着技术密集、 管理密集、资金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此,一要用信息技术来装 备市场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二要用新技术、实用技术来改造 手工操作;三要做好现场的技术管理培训。 ( 3 ) 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建设系统教育培训。 ( 4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系统。要加 快行业协会与政府职能的剥离,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制定有关技术标准、考 核和认定执业资格、组织继续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助政府对行业进行管理、促进 和保障行业的信息交通与资源共享等功能。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经验,组织专人 研究建立起适应w t o 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事业中介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加强对中介市场的管理,强化行业自律,运用法制手段 建立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强化对中介组织的管理。 4 积极调整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 ( 1 ) 发展体现产业集中度的“龙头”企业。要打破部门、行业、地区、所 有制的界限,按照市场需求、优势互补、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具有 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建筑业企业为“龙头”,联合、兼并科研、设计、 施工等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 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使之成为 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导力量。 ( 2 ) 构建完善的建筑市场供应链体系。大力推进建筑业社会化和专业化分 工,推进“龙头”企业外部的专业化分工,培育发展区域专业承包企业集群和建 筑部件生产制造企业集群,大力发展劳务企业,构筑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 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基础,层次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配套协作、整体优 , 势明显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应积极推进建材等其他制造业与建筑业的融合。 5 坚持“走出去”战略 发挥我国建筑业工程建设经验丰富、技术全面、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争取承 包地域、承包方式、建设项目新的突破i 同时,积极促迸和鼓励企业问工程总承 包的联合经营方式,通过联合体有效化解和分担市场风险。建设主管部门有必要 从政策上明确允许推进联营承包的方式,当然,这种联合,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 法律和市场环境之下,要建立在企业市场信用度较高的基础之上;培育发展有国 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公司。扶持若干家中央管理的施工企业集团,对其企业组织 机构进行改造,剥离其一般施工层,壮大其总部资金力量,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进 行跨行业的战略性重组。政府主要应在政策层面加大综合配套改革力度,消除和 大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减少企业在重组兼并方面的行政性束 缚。 6 合理保护国内建筑市场 限制建筑业服务提供者的资格。规定外国建筑企业雇佣我国国民在该企业就 业人数的比例,限制外国普通劳务进人国内就业。对外商建筑企业中的外方人员 完全要求按我方要求严格考核,要求进行职称评定、参与相应资格考试等;资格 预审强化中“本土施工经验”的要求;设置技术壁垒。国外承包商在我国承包工 程时采用中国的建筑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规范是最有效,最隐蔽的市场 进入壁垒。采用技术壁垒将是我国建筑业进行自我保护的最有效的市场进人壁 垒,它可以真正达到使外国承包商与本国承包商进行合作、合资经营的目的;构 筑经济壁垒。主要集中在对外国承包商的外汇支付限制比例以及外汇管制上。如 果政府发包的项目完全或部分采用人民币支付,可以有效的引导建筑材料和设备 的国内采购。采取适当的外汇管制政策,也同样可以起到限制国外承包商过度进 入我国建筑市场的情况。 ( 二) 国内建筑企业的应对策略 1 大型建筑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转型升级 当前大型建筑企业面l j 缶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市场形势,应当前瞻市场发展, 应对市场变化,建立更为长远、持久的发展机制。进一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解 决建筑企业产权制度单一的弊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 制的要求,从“政策调整型”向“制度创新型”推进,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上寻 求突破,激发企业新活力。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情况出发,统筹规划,循序渐 进,分类指导,大胆实践股权多元化,力求使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通过向 民资、外资、企业内部经营者和职工吸收股本等办法,并鼓励技术要素和管理要 素入股,实现产权置换和优化重组,优化股本结构,建立起非国家控股的产权主 体多元化制度和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真 正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活企业经营机制,从根本和源头上激发企业活力。 以制度创新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对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 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主体。另外,加快企业优化升级。大型建筑企业应当在 高端市场就位,所谓的高端市场应当是技术含量高、规模大、资本要求高、管理 复杂的市场。高端市场大都对于企业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同时高端市场的开 发也有着巨大的利润潜力,因此,在高端市场就位的企业应当具有很强的综合优 化能力,表现为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能力,融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 能力,设计、制造、装配一体化能力等。所以,大型建筑企业的优化升级,关键 是企业的转轨变形,实现有关功能的增加和强化。 2 中小型企业:提高专业分包能力,创造弹性高效服务经营模式 按照市场规律,活跃于建筑企业主体应当是中小型甚至微型建筑企业。这些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专业化水平。以特有的专业技术、专业设备、专业人 才为支撑造就专业品牌。根据市场需求选定专业领域,注意专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创造和积累自己的专有、专利技术,选配、制造专业设备和工具,培养专业的管 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且要与协作方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才能在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