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论文)逻辑原子主义的确定性知识之梦——论逻辑原子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困难.pdf_第1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逻辑原子主义的确定性知识之梦——论逻辑原子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困难.pdf_第2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逻辑原子主义的确定性知识之梦——论逻辑原子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困难.pdf_第3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逻辑原子主义的确定性知识之梦——论逻辑原子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困难.pdf_第4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逻辑原子主义的确定性知识之梦——论逻辑原子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困难.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逻辑原子主义的确定性知识之梦 论逻辑原子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困难 专业名称:逻辑学 指导教师:唐晓嘉教授 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 研究生:羽华银 中文摘要 本文讨论的逻辑原子主义是指从一八九九年以后罗素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主要哲 学思想。逻辑原予主义是哲学史上探索知识确定性的个重要阶段,研究它具有重要的 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辑原子主义提出的背景,即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条件。前者包括:近代唯 理论和经验论解决知识确定性问题的不成功以及自然科学的进步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 了研究材料;后者包括:英国传统经验论,孔德、马赫等人的反形而上学思想以及弗雷 格的思想对罗素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 二、逻辑原子主义关于确定性知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 ) 逻辑分析是 逻辑原子主义建立的基础和条件:( 2 ) 表达科学知识的命题系统原子命题、分子命 题和概括命题;( 3 ) 命题意义的图像论是逻辑原子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逻辑原子主义寻求确定性知识的价值分析。逻辑原子主义同历史上任何有影响 的哲学思想一样,或多或少有一些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参考,主要包括三点:( 1 ) 逻辑原子主义发展了马赫的实证主义;( 2 ) 它直接影响了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 证主义和后来的语言分析哲学:( 3 ) 它体现了科学的求实精神和理性精神。 四、逻辑原予主义寻求确定性知识的困难及其原因考察。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 1 ) 分析终极的原子性假设的困难及原因;( 2 ) 分析命题意义的图像论的困难及原因: ( 3 ) 逻辑哲学论本身的命题与拒斥形而上学命题之间的困难。这些困难最终导致了 逻辑原子主义寻求确定性知识的理想破灭。 关键词: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分析确定性知识理想语言图像论 t h ed r e a mo ft h ec e r t a i nk n o w l e d g eo f 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 a b o u t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 d i f f i c u l t yo f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 m a j o r :l o g i c t u t o r :p r o f e s s o rt a n gx i a o - j i a s p e c i a l t y :m o d e r nl o g i ca n dl o g i c a lp h i l o s o p h y m a s t e rc a n d i d a t e :t i a nh u a y i n a b s t r a c t t h e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d i s c u s s e di n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h em a j o r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d e o l o g yo f b e r t r a n dr u s s e l la f t e rt h ey e a ro f1 8 9 9a n do fl u d w i gw i t t g e n s t e i n se a r l ys t a g e l o g i c a l a t o m i s m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 p e r i o d o fs t u d y i n gt h ec e r t a i nk n o w l e d g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w h i c hh a s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i ca n di m m e d i a t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s c u s s e dt h e m m a i n l y 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 a s p e c t s : f i r s t ,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o fr a i s i n g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 ,t h a ti s t o s a yt h e s o c i a lh i s t o r i c c i r c u m s t a n c ea n d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f o r m e ri n c l u d e st h er a t i o n a l i s m a n de m p i r i c i s mo fm o d e mt i m c s d e f e a to fs o l u t i o no ft h eq u e s t i o no ft h ec e r t a i nk n o w l e d g e a n dt h es t u d y i n gm a t e r i a lp r o v i d e db yt h ee n g e n d e r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t ht h ea d v a n c eo f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t h el a t t e ri n c l u d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b e r t r a n dr u s s e l la n dl u d w i gw i t t g e n s t e i n o fe a r l ys t a g ee x e r t e db ye n g l i s ht r a d i t i o n a le m p i r i c i s m ,t h ea n t i - m e t a p h y s i c so fa u g u s t e c o m t ea n de r n s tm a c ha n dt h ei d e o l o g yo fg o t t o b f r e g e s e c o n d ,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 so f c e r t a i nk n o w l e d g ed i s c u s s e di n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 t h e r ea r e t h r e ea s p e c t s :( 1 ) l o g i c a la n a l y s i si st h eb a s ea n df a c t o r so fb u i l d i n g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 ;( 2 ) p r o p o s i t i o ns y s t e mo fe x p r e s s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k n o w l e d g e a t o m i cp r o p o s i t i o n ,m o l e c u l a r p r o p o s i t i o n ,a n dg e n e r a l i z e dp r o p o s i t i o n ;( 3 ) p i c t u r et h e o r yo fp r e p o s i t i o n a lm e a n i n g i st h e c o r eo f 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 t h i r d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a n a l y s i so fs e a r c h i n gc e r t a i nk n o w l e d g e 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t h a th a s s o m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m o r eo rl e s sw h i c h r e q u i r e su st ot h i n ka b o u ts e r i o u s l y , l i k ea n ys i g n i f i c a n t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d e o l o g y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o i n t s :( 1 ) 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d e v e l o p e de r n s tm a r c h s c o m t i s m ;( 2 ) i td i r e c t l y a f f e c t e dv i e n n ac i r c l eo nb e h a l fo f l o g i c a l c o m t i s ma n d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 o fl a n g u a g ea n a l y s i s ;( 3 ) i ts u g g e s t e dt h es c i e n t i f i cr e a l i s t i ca p p r o a c ha n dr a t i o n a l a p p r o a c h f o u r t h ,t h ed i f f i c u l ta n dr e a s o no fs e a r c h i n gc e r t a i nk n o w l e d g e o f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 t h e a n a l y s i si n c l u d e st h r e ea s p e c t s :( 1 ) t h ed i f f i c u l t ya n dr e a s o no fu l t i m a t ea n a l y s i s sa t o m i c h y p o t h e s i s ;( 2 ) t h ed i 砸c u l t ya n dr e a s o no fa n a l y t i cp r o p o s i t i o n sp i c t u r et h e o r y ;( 3 ) t h e d i f f i c u l t y b e t w e e nt h e p r o p o s i t i o n o ft r a c t a t u s l o g i c o - p h i l o s o p h i c u s i t s e l fa n dt h e a n t i - m e t a p h y s i c sp r o p o s i t i o n t h e s ed i f f i c u l t i e sl e a d e dt ot h ed e f e a to ft h ei d e a lo fs e a r c h i n g d e f i n i t ek n o w l e d g eo f 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 k e yw o r d s :l o g i c a la t o m i s ml o g i c a la n a l y s i s c e r t a i nk n o w l e d g ei d e a ll a n g u a g e p i c t u r e t h e o r y 2 文献综述 本文所讨论的逻辑原子主义,是指从一八九九年以后罗素的哲学思想以及维特根斯 坦的前期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他在许多著作中都直接把逻辑原子主义作为他的哲 学的标题。这些著作包括:数学原理、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 1 9 1 4 年) 、神秘 主义与逻辑( 1 9 1 8 年)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1 9 1 8 年) 、逻辑原子主义( 1 9 2 4 ) 、我 的哲学的发展( 1 9 5 9 年) 、罗素说出他的思想( 电视答记者问记录,1 9 6 0 年) 等等。 逻辑原子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确定性( c e r t a i n ) 的知识。在罗索思想强烈影晌下形成 的逻辑哲学论是逻辑原子主义的经典著作。 一、逻辑原子主义提出的背景 ( 一) 社会历史背景。1 、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解决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必然性问 题的不成功。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近代自然科学日益摆脱神学和经院哲学 的束缚而繁荣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代科学中实验和观察方法的胜利反映在哲学 上就是近代经验论:数学方法给近代物理学以预言能力,数学规律的这种巨大作用反映 在哲学上就是唯理论在欧洲大陆上韵复活。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致力于寻找科学知识的 基础,论证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和必然性。针对这一学各种流派的理论特征都可以从自然 科学的新变化中得到一定的说明。逻辑原子主义也不例外。这部分除了参考科学哲学 的兴起外,还有( 英) 卡尔皮尔逊著科学的规范。 ( 二) 逻辑原子主义产生的哲学思想条件。1 、英国传统经验论。洛克、穆勒、休 谟都对逻辑原子主义产生了影响。主要参见( 英)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f 下卷1 和( 美) s 杰克- 奥德尔著罗素等。2 、孔德、马赫等人的反形而上学思想。孔德、马赫等的 反形而上学思想为逻辑原子目标,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做出了截然不 同的论证,但他们都以失败告终。这一部分主要参考了( 德) 赖辛巴哈著科学哲学的 兴起、( 英) 休谟著人类理解研究。2 、自然科学的进步为逻辑原子主义提供了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进步始终以有力的推动作用。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种种新 变化不可避免地都会反映到哲学研究中来,现代西方哲主义所认同。主要参见洪谦著论 逻辑经验主义、( 联邦德国) 旌太格缪勒著当代哲学主流( 上卷) 、舒炜光著维特 根斯坦哲学述评等。3 、弗雷格的思想为逻辑原子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条件。 主要在逻辑分析的工具、逻辑分析的方法、逻辑研究的客观性原则以及理想语言等方面 影响了逻辑原子主义。主要参见叶锦明著论逻辑分析与特构语言;王路译弗雷格 哲学论著选辑;贺绍甲著理想语言哲学的意义理论:( 美) 汗斯d 斯鲁格著弗 雷格。涂纪亮著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 上) 。 二、逻辑原子主义关于确定性知识的主要内容 ( 一) 逻辑分析是逻辑原子主义建立的基础和条件。逻辑原子主义与逻辑分析密切 相关,逻辑分析是逻辑原子主义的基础和条件,它认为一切科学知识和命题都可以最终分 析为逻辑上原子的、不可再分析的单位,以显示出这些命题的精确意义。主要参见贺绍 甲著理想语言哲学的意义理论;( 美) 汗斯d 斯鲁格著弗雷格;涂纪亮著分 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 上) 。 ( 二) 表达科学知识的命题系统逻辑原予主义的任务是通过逻辑分析,把命题的逻 辑形式与这些命题内容的经验观察结合起来,使命题形式与经验事实相对应。为了完成这 一任务。罗素建立了一套命题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原子命题、原子命 题的真值函项或分子命题以及概括命题。主要参见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涂纪 亮著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 上) 等等。 ( 三) 命题意义的图像论是逻辑原子主义的核心内容。前面所谈的关于逻辑原予主 义的观点不是维特根斯坦的创造,他在逻辑原子主义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图像论,图像论 贯穿了逻辑哲学论一书,它集中代表了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基本思想。一般认为, 正是图像论把逻辑原子主义的主张贯彻到底并使其成为一个似乎严谨的体系。主要参见 ( 联邦德国) 施太格缪勒著当代哲学主流( 上卷) 。 三、逻辑原子主义导求确定性知汉的价值分析 逻辑原子主义就象任何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哲学思想一样,它或多或少有一些价值值 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参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一) 逻辑原子主义发展了马赫的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特别是罗素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马赫实证主义的影响,并在三个方面发展了马赫哲学。对于这一点,迄今我末见 前人研究过,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主要参见洪谦著论逻辑经验主义、( 联邦德国) 施太格缪勒著当代哲学主流( 上卷) 、 马赫的感觉的分析、罗索的我的哲学的发展等。 ( 二) 逻辑原子主义直接影响了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和后来的语言 分析哲学。它对于逻辑实证主义基本观点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参见洪谦著论 逻辑经验主义、( 联邦德国) 施太格缪勒著当代哲学主流( 上卷) 、( 美) 贾可辛提 卡著维特根斯坦以及( 美) 奥德尔著罗素、袁澍涓主编的现代西方著名哲学 家评传等。 ( - - ) 逻辑原子主义体现了科学的求实精神和理性糖神。逻辑原子主义要求任何科 学理论、任何科学命题和概念,都必须同实在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要养成细心求实的 习惯。主要参阅现代西方哲学编写组的现代西方哲学十大思潮、( 英) 罗素著西方 哲学史( 下) 等。 4 四、逻辑原子主义寻求确定性知识的困难及其原因考察 关于世界的逻辑构造理论、命题的逻辑形式理论和把命题与世界相联系的图像论三 方面,构成了逻辑原子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关于世界和命题的终极的逻辑 分析方法是图像论的先决条件,是逻辑原予主义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命题意义的图像论 是逻辑原子主义的核心。然而在这两个方面,逻辑原子主义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 一) 、终极的原子性假设的困难及其原因。托马斯库恩、波普尔等哲学家反对 知识起源于感性观察的观点,同时由于基础主义存在缺陷,因而作为基础主义一部分的 逻辑原子主义当然就会遇到困难。从这两个角度考察终极的原子性假设产生困难的原 因,也是本文思考的一个新角度。主要参见李国山著吉说与沉默、( 英) 巴里巴恩 斯等主编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英) k r 波珀著科学发现的逻辑等。 ( 二) 、命题意义的图像论的困难及其原因。主要包括建构理想语言的困难及原因和分 子命题、概括命题与事实( 或事态)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困难及原因。日常语言哲学 如斯特劳森对理想语言攻击很猛烈而且很有道理:把数理逻辑作为哲学研究的唯一分析 工具反映了逻辑原子主义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主要参见李国山著言说与沉默、( 英) 苏珊哈克逻辑哲学、金岳霖著知识论( 下册) 、( 美) 贾可辛提卡著维特根颊 坦、( 联邦法国) a 迈纳著逻辑与现实等。( 三) 、逻辑哲学论本身的命题与拒 斥形而上学命题之间也遇到严重困难。作为逻辑原子主义经典著作的逻辑哲学论本 身的命题与排斥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命题的主张之间是自相矛盾的。逻辑原子主义通过命 题意义的图像论来拒斥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无法证实的伪命题而应当加以排 斥,然而,逻辑哲学论中的命题却也是形而上学命题。主要参见( 舆) 维特根斯坦 著逻辑哲学论中的罗素所写的导害。 总之,前人对于逻辑原子主义产生的背景、理论来源、内容、存在困难等的研究比 较多且较充分,但对于其价值、产生困难原因的考察尚欠深入。 导言 本文所讨论的逻辑原子主义,是指从一八九九年以后罗素的哲学思想以及维特根斯 坦的前期哲学思想的个主要方面。它是罗素早期哲学思想发生根本转变的标志( 八 九九年以前,罗素信奉康德主义和布拉德雷的新黑格尔主义) 。罗素在谈到这一转变时 说:“在我的哲学的研究中,有一个主要的分界:在一八九九一九0 0 这两年中, 我采用了逻辑原子主义哲学和数理逻辑中的皮亚诺技术。这个交革是太大了,简直使我 前此所做的研究( 除去纯数学以外) 对于我后来所做的一切,全不相干。这两年的改变 是一次革命;以后的些改变则属于演进的性质。”回他在许多著作中都直接把逻辑原子 主义作为他的哲学的标题。这些著作包括: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 1 9 1 4 年) 、神 秘主义与逻辑( 1 9 1 8 年) 、逻辑原予主义哲学( 1 9 1 8 年) 、逻辑原子主义( 1 9 2 4 ) 、 我的哲学的发展( 1 9 5 9 年) 、罗素说出他的思想( 电视答记者问记录,1 9 6 0 年) 等等。 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相互影响下共同建立起来的。罗素率先提出了逻 辑原子主义。罗索在和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中,首先阐述了逻辑原子主义的基本 思想。在1 9 1 8 年,罗紊在伦敦作了题为“逻辑原予主义哲学”的八次演讲,全面阐述 了他的观点。以后,逻辑原子主义包含了他多变的思想中一些稳定的、基本的观点。随 后,维特根斯坦在罗索的基础上以一种看似合理的完备形式将它建立起来,特别是他提 出的把命题和世界联系起来的图像论是把逻辑原子主义思想贯彻到底的关键一环,他把 逻辑原子主义变成了个看似严谨的体系。没有图像论,逻辑原子主义就显得支离破碎、 不完整。在罗素思想强烈影响下形成的逻辑哲学论( ( 美) 贾可辛提卡直接把它看 成是一本罗素主义的小册子o ) 是逻辑原子主义的经典著作。与此同时,罗素也受到维 特根斯坦的深刻影响。1 9 1 8 年,罗素在伦敦所作的逻辑原子主义哲学的演讲中公开 承认,“这些讲稿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我从我以前的学生和朋友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那里得到的某些观点的阐明。” 虽然罗索和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在很多方面有分歧,但 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他们都是逻辑原子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共同努力创立了 逻辑原予主义的完整体系。 逻辑原子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确定性( c e r t a i n ) 的知识。罗素一生始终寻求知识 的确定性,他认为,哲学的性质实质上是改造的,它有义务把数学、物理和常识改建在 。( 英) 伯特兰罗素著,温锝增译我的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傲京) a 9 8 2 年8 月,第7 页 4 ( 美) 贾可辛提卡著,方旭东译维特摄斯坦中华书局( 京1 ,2 0 0 2 年5 月,第1 5 页 9 ( 英) 伯特兰罗素著,苑莉均译逻辑与知识商务印书馆( 京) 1 9 9 6 年1 0 月,第2 1 3 页 更坚实的基础上,或改建在不用可疑假设和不存在暧味实体基础上。“我始终是急于要 发现,有多少东西我们能说是知道,以及知道的确定 生或未定性究竟到什么程度。”o 本 文所论述的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寻求确定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即逻辑哲学论认为,哲学是一种活动,其目的在于对思 想进行逻辑的澄清。他所说的“思想”就是自然科学命题所表达的内容:所谓“逻辑的 澄清”就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目的就是通过对语言表达式意义的阐明,对已有知识特 别是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分析考察,以确立知识的客观标准,于是,他的关于命题意义的 图像论的最终落脚点是自然科学命题。自然科学命题是唯一可说的东西,也就是唯一具 有确定性的知识。冯赖特也认为前期维特根斯坦研究哲学的目的是寻求知识的确定性、 可靠性。他以下这一句话从反面可以说明这一点:“罗素和早期维特根斯坦是典型的部 分论哲学。如经常所注意到的,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在品性上明显是整体论的。它并 不在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概念原子中寻找知识和思想的基础,也不寻求对所有信念的 终极证实。”。 什么是确定性的知识呢? 根据( 美) s - 杰克舆德尔罗素的看法,罗素并不 试图在我们的各种各样的信念当中确定哪一个是确定的,丽主要是想判明哪一个具有最 高程度的确定性。奥德尔通过解读罗索的著作得到的关于信念的“确定性”概念的内涵 包括三个方面,即“当( a ) 对它的否定是自相矛盾的,( b ) 它的内容被局限在当下存 在的感觉材料上,或者( c ) 它拥有最高程度的证据支持时,一个信念在认识论上是确 定的。” 于是,根据奥德尔的蕊点,所谓确定性的知识就是在逻辑上不可否定,在内容 上以感觉经验为基础或者拥有最高程度的证据支持的知识。 逻辑原子主义是哲学史上探索确定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一方面深受英国传统 经验论和马赫实证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逻辑经验主义,具有重 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哲学界对逻辑原予主义的研究也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是,从其寻求确定性知识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不多,而且不完善,因此,再次回头来研 究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要探讨:逻辑原子主义提出的原因;从维特根斯坦与罗 索思想的比较中阐述其主要内容:分析逻辑原子主义的主要价值。同时,由于众多困难 无法解决,逻辑原予主义寻求确定性知识的努力最终失败,因此,本文也主要在于考察 逻辑原子主义在寻求确定性知识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深刻原因。 1 ( 英) 伯特兰罗素著我的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 京) 1 9 8 2 年8 月,第7 页 2 ( 芬兰) 冯赖特著,陈波、胡泽洪、周桢祥译知识之树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京) ,第1 3 5 页 5 ( 美) s 杰克奥德尔著,陈启伟、贾可春译罗素中华书局( 京) ,2 0 0 2 年8 月,第6 0 页 一、逻辑原子主义提出的背景 ( 一) 社会历史背景 1 、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懈决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必然性问题的不成功 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近代自然科学日益摆脱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束缚而 繁荣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哥白尼建立了太阳中心说,从而使近代科 学思想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伽利略用以建立落体定律的实验创立了把实验、测量和数 学表述结合起来的方法模式;随后,科学家都改变方向,用实验来进行科学研究,这样, 观察和实验就创造了一个由科学事实和规律组成的众多理论体系。近代科学中实验和观 察方法的胜利反映在哲学上就是近代经验论;然而,不管实验和观察方法的出现怎样富 有革命性,它仅仅是近代科学的两大工具之一,另一工具是使用数学方法进行科学解释, 数学方法给近代物理学以预言能力,数学规律不仅是整理的工具,而且是预言的工具, 它赋予物理学家以预见未来的力量,数学规律的这种巨大作用反映在哲学上就是唯理论 在欧洲大陆上的复活。近代自然科学是近代欧洲哲学得以产生的基础,同时,近代欧洲 哲学又肩负着反对宗教权威、批判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妄言、捍卫科学知识的权威和 尊严的使命,于是他们致力于寻找科学知识的基础,论证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和必然性。 针对这一目标,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论证。 唯理论者把数学作为知识的典范,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泉,科学知识是由少数自明 公理经过演绎推理得来的,演绎推理能够获得必然的可靠知识,并且把必然性和确定性 看作知识的本性。唯理论的这一纲领具有致命的弱点。 首先,仅仅靠理性不能作为确定性知识的起源。近代雎理论的奠基者笛卡尔从怀疑 一切出发,首先证明“我思故我在”这第一原理,然后由此推出所有确定的知识。他的 这一理论是不成立的,原因有二:第一,他对“我思故我在”这原理的论证不成立。 他做了如下论证:除了我怀疑这一事实不能怀疑之外,我对一切事都怀疑,但是,当我 怀疑时,我在思维,当我思维时,我必然存在。在论证中,他通过“我思维”这一思维 活动领悟到我存在,但是,思维领悟到的对象并非必然存在,譬如我在梦中也能领悟到 “我在某时某地思维”,然而,梦中的这个“某时某地的我”就不是实存的。因此,通 过思维领悟到的对象不能比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的对象更具有确定性。第二,即使他对第 一原理的论证可以成立,也不能证明其它更多的东西,“也不能为我们对于自我之外的 其他东西的知识建立确定性”o 。 其次,作为理性重要部分的演绎推理在获得确定性知识方面也是有限度的。演绎推 理是一种形式推理,其结论蕴涵在前提中,只有当前提真时,结论才必然真,而当前提 谎谬时,其结论可能谎谬。那么我们能否得到关于世界知识的可靠的、确定为真的前提 1 ( 德) 赖辛巴哈著,伯尼泽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 京) ,1 9 6 6 年1 局,第3 2 页 8 呢? 如果前提是分析命题,虽然毫无疑问是确定为真的,但其内容是空洞的同语反复, 对于世界什么也没有说,以其作为前提,不可能推出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前提是综合 命题,综合命题具有经验内容,增加了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然而,综合命题的可靠性、 确定性是需要论证的。因而唯理论无法证明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和必然性。那么,有没有 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前提呢? 康德对此做出了回答,但并不令人满意。 康德也意识到确定的综合知识不能从分析命题中得到,而是需要绝对真的综合命 题,即既分析又综合的命题。他声称他已经在数学物理学中找到了这样的命题,如几何 公理、质量守恒原理、因果性原理等等。他把这些命题称为先天综合命题。所谓“先天” 是指“不是从经验中得出的”或“是从理性中得出并且必然是真的”,这些命题虽来自理 性但不是分析的,它所表述的内容与外在世界对象有关。也就是说,先天综合命题的产 生不依赖于经验,但其内容不能脱离经验。他认为,先天综合命题是科学的前提( 这一 点是康德认识论哲学体系的基础) ,它们是人类思维加在知识上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是康德所谓的先天综合命题不存在。从理论上讲,一方面,假如先天综合命题作 为我们建构知识的必要条件( 即是我们戴着观看世界的蓝眼镜) 的说法不能被否证,那 么就意味着,不论我们做什么观察以及观察到什么,都可以做出满足先天综合命题的解 释和说明。但是,如果这种先天综合命题在这种情况下能被证明是真的,那么它们就是 空虚的,是分析的:“它们不会限制可能的经验,因此也不能把物理世界的属性告述 我们了”。另一方面,康德认为,由于我们只能借助先天综合命题去看世界,而且看 到的仅仅是现象世界,对于自在之物我们无法看清,否则,如果理性要越出现象世界一 步,就会导致“二律背反”。康德为避免理性毁于矛盾,只好求助于上帝,求助于灵魂 不灭,于是,他不得不限制知识,为信仰留下地盘。 从科学发展史上看,康德作为先天综合命题的几何公理、因果性原则以及他视为 自然知识终极阶段的牛顿物理学,现代科学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已证明了它们的局限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还表明,任何知识只要不像数学命题和逻辑命题那样是分析的,就一定 要接受经验的检验,都可能被经验修正,因此康德所谓的先天综合知识是不存在的。从 知识的来源上讲,康德是一个唯理论者,他的哲学代表了唯理论的最后伟大体系。康德 的失败意味着唯理论寻求确定性知识的希望最终化为泡影。 与唯理论不同,经验论虽然也把必然性和确定性看作知识的本性,但是,他把经验 科学主要是牛顿物理学作为知识的典范,他们否认天赋的先验知识的存在,强调归纳法 的作用,认为感性观察是知识的最初源泉和最后的评判者,科学知识是由以感性观察得 来的陈述事实经验的命题作为前提经过归纳推理得来的,事实是确定无误的,归纳推理 只要遵守正确的规则,也可以得到必然的、确定的结论。经验论的纲领也是不能实现的。 培根是近代经验论的奠基者。他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强调了归纳逻辑在经验科学中 的重要性。他清楚地认识到,在经验论的知识理论中,理性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他 。( 德) 赖辛巴哈著, 农尼译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 京) ,1 9 6 6 年1 月,第4 1 贾 也看到了演绎逻辑的局限性,它不能从观察到的事实概括出普遍规律。只有在前提中蕴 涵了涉及未来的东西时,演绎逻辑才具有预言性,但是这样的前提必须通过归纳逻辑才 能得到。因此,他认为尽管归纳逻辑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但只有它才能使我们得到关于 世界的未来知识,才能建立经验科学。 如果说培根是经验论的先知,那么洛克就是它的公众领袖。洛克不仅不加批判地接 受了培根的归纳推理,而且进一步提出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一切概念包括数 学概念和逻辑概念都来自于经验,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洛克把归纳推理的重要性推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它 无法解决其所获知识的确定性和必然性问题。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缘故,局限于常识的 洛克没有意识到经验论的困难,休滇看到了并且为了解决它最终反而导致了近代经验论 的崩溃。 体漠在其代表作人类理解研究中始终一贯她阐述了经验主义观点。他认为,一 切概念和非分析的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知觉。他把知觉区分为“印象”和“观念”两类。 印象是指我们的较活跃的所有知觉,是指“我们有所昕,有所见,有所触,有所爱,有 所憎,有所欲,有所意时的知觉而言”毋:观念是指我们在反省印象时“所意识到的一 些较不活跃的知觉”o 。每一观念都是对于先前某种印象的摹拟。如果我们找不出某种 印象也裁没有媚应的观念。体谟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已感知事物的观念来定义和描述未 感知事物的观念,但是永远不能凭借未感知的东西来阐述我们所经验的事物。基于这种 彻底经验论,休漠提出经验是一切综合知识真理性的惟一评判标准的经验主义原则。 休漠对归纳法的处理是他彻底经验论的另一表现。他意识到,如果通过理性所获 得的知识都是分析的,那么使用归纳推理就会产生严重的困难。休谟指出,使用归纳法 所获得的结论没有确定性和必然性。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归纳推理的 结论假而不必怀疑其前提真。前提真且结论假的可能性表明归纳推理不具有确定性和保 真性。由此可见,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不能通过演绎逻辑来证明。 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得至n 经验的证明。休漠分析认为,如果我们用经验来证明 归纳法的有效性,所获得的论证仍是一个归纳推理:因为归纳法迄今为止都是具有成效 的,所以我们相信它。这个论证仍是归纳推理。这样就陷入了循环论证,是站不住脚的。 由此可见,归纳法的有效性也不能通过经验来证明。既然归纳法的有效性不能得到演绎 逻辑和归纳逻辑的证明( 即不可证明) ,于是,基于归纳法的因果性原则等具有预言能 力的原则都是无效的。根据这些原则所获得的关于未来的知识就是可疑的。这样,彻底 的经验论者就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他不能承认分析性知识以及依赖经验的综合性知识 以外的任何东西,由此他只好放弃归纳推理,放弃任何包含预言性的知识;如果他要求 知识有预见性,他就必须承认归纳推理,这意味着缝必须承认一个既菲分析,又不能被 。( 英) 休谟著,关文运译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 京k 1 9 5 7 年1 0 月第2 0 页 。( 英) 体谟著,关文运译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 京) 1 1 9 5 7 年1 0 月第2 0 页 经验所证明的原则,由此他得放弃经验论。彻底的经验论最终导致的是我们不可能有关 于未来的知识这样一个结论。”。这也就意味着经验论证明确定性知识的最终失败,休谟 也因此成为近代经验论的终结者。 唯理论和经验论论证科学知识确定性和必然性的失败,使得人们不禁要问,科学知 识有没有确定性? 如果有,确定性、未定性究竟到什么程度? 确定性的基础是什么? 逻 辑原子主义就是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提出来的。 2 、自然科学的进步为逻辑原子主义提供了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进步始终以有力的推动作用。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种 种新变化不可避免地都会反映到哲学研究中来,现代西方哲学各种流派的理论特征都可 以从自然科学的新变化中得到一定的说明。逻辑原子主义也不例外。 罗素从来都非常重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我认为这样把二者( 哲学与经验科 学) 截然分开是没有益处的。一种哲学若要有价值,它必须建筑在一个广大而坚实的知 识基础之上,此知识不限定是哲学知识。这种知识是土壤,这种土壤是哲学这棵树的活 力的来源所自。哲学不从这土壤吸取养料不久就会枯萎,停止生长。”o 关于科学和哲学 的关系,卡尔皮尔逊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话:“科学的范围是弄清每个可能的知识分支 中的真理,没有什么探究领域在科学的合法领域之外。在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之间划出 分界线是蒙昧主义。” 另一方面,从公理上讲,罗索从来不把数学、物理学和常识看作 是不可动摇的,哲学应该对知识中这些一般看似确实可靠的部分持主动积极的态度,应 积极参与科学基础的改造。 在逻辑原予主义产生及形成时期,各门自然科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十九世纪,牛 顿物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但是其中又酝酿着一场新的科学革命。一方面,科学家们在对 已经积累起来的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理论同实际材料之间存在矛盾现象;:另 一方面,科学家们在整理材料过程中,开始超越各门科学孤立研究的思维方式,在更广 泛的领域内进行综合研究,从而超越了传统观点和传统思维方式。早在二十世纪初有 人就对牛顿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提出怀疑,如彭加勒在1 9 0 2 年发表的科学与假设 中就对牛顿物理学原理提出质疑,他认为力学原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对于几乎孤 立的系统来讲是被近似的证实了,但是,如果把它们看着具有适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 和明确性,则缺乏实验事实。到了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理论中发生了一次巨大变革, 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它们后来成为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相对论是爱因斯 坦等人在二十世纪初创立的。相对论的创立标志着在现代物理学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时空 观,首次对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获得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它对以后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深 远意义。量子力学是普朗克在二十世纪初创立的,它首先发现了微观世界中某些物理量 “唐晓嘉著可靠性知识及其基础的哲学认识演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3 期,第3 0 页 。( 英) 伯特兰罗素,温锡增译我的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 京) ,第2 1 2 页 4 ( 英) 卡尔皮尔进著,李显明译科学的规范华夏出版社( 京) 1 9 9 9 年1 月,第3 7 页 4 ( 法) 彭加勒著,李醒明译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出版社( 京) 1 9 8 8 年5 月,第7 3 1 0 7 页 不能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分立值这样一些量子性质。1 9 1 3 年,玻尔又提出了氢原子理 论。此后,经过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堡等人的发展,形成了量子力学这种研究微观 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对牛顿物理学的构成了严重挑战, 特别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以及牛顿力学的运动定律进行了猛烈冲击,否定了牛顿物理 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从而引起了当时许多自然科学家的震动,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哲学 家包括罗素等人的深切关注,为哲学分析提供了材料。“不仅纯数学,而且物理学也为 逻辑分析哲学供给了材料;尤其是通过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供给了材料。”。 自然科学的这一系列发展表明:第一,实验观察即经验对于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概念和见解,如果不能被经验所验证,则物理学理论中就 不应有它们的位置。第二,一系列孤立的实验观察结果要通过推广( 假设) 才能达到普 遍原则( 科学知识) ,这样的普遍原则总是可能被超越甚至否定。逻辑原子主义者就是 试图用数理逻辑的结构和方法来描述从观察事实到普遍原则的推广( 假设) 过程,从而 形成其理论体系。 ( 二) 逻辑原予主义产生的哲学思想条件 哲学的产生既离不开哲学研究的思想材料,也离不开以往某些哲学思想理论的影 响,逻辑原予主义也是如此。前人的思想理论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影响了逻辑原子主义 的创立者。 1 、英国传统经骏论 英国传统经验论对逻辑原子主义产生了深刻影响。从理论上来讲,逻辑原子主义同 英国传统经验论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从培根和洛克以来,英 国经验论把探讨人类认识的确定性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极力从明白无误的材料, 从无法否定和怀疑的起点开始进行哲学思考。这一点为逻辑原子主义所认同。其次,约 翰洛克认为,人们的认识从简单观念开始,简单观念是认识的终极材料,即“简单的 感性观念”。当人们把得到的简单观念进行结合、比较、分离就形成了一般观念,从而 达到了复杂的认识。罗紊的逻辑原子主义在这一点上同洛克是一致的。罗素认为,人类 对于外在世界的知识是通过感觉材料( s e n s e d a t a ) 提供的简单观念的组合构成的复含体。 同洛克相比,罗素的观点由于采用数理逻辑而更系统、更精密、更具复杂性,他详细论 述了简单观念与感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但是,在认识论 格局、结构上基本是一样的。其次,乔治贝克莱认为,物是“感觉的组合”,人们日 常以为已经是简单的物体并不简单,它是某些颜色、气味、形象、硬度等等的组合物。 逻辑原子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间贝克莱的这种思想方法是一脉相承的。罗紊认为世界是 由简单的东西构成的,最简单的东西是“感觉材料”或“殊相”,也就是颜色斑点、声 。( 英) 罗素著,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 下卷) 商务印书馆( 京) ,1 9 7 6 年6 月,第3 9 3 页 音、瞬间的事物等等。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虽然并不直接来源于贝克菜,但他通过罗 索间接地回到了贝克莱,维特根赫坦为了给命题与伪命题划界限,采纳了逻辑分析方法 并用其分析语言和事实,把逻辑应用于事实就需要求助于经验,通过逻辑分析推出我的 经验之后,维特根斯坦与贝壳莱就有了共同的东西。第三,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同休谟 的心理原子主义关系密切。休谟认为,所谓明白无误的东西,是感官直接经验到的 东西和先天的逻辑推论。不过,休谟只承认纯粹的感觉,感觉是一些孤立的单位。他心 目中的世界是无联系、孤立和原子式的世界。因此,他否认因果性原则的客观存在,认 为人们所谓的因果联系只不过是相似关系、接近关系,然而这些相似关系、接近关系都 是人心的观念间的一些联系原则,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些关系,是人类心理联想作用 的结果。逻辑原子主义正是沿着体谟的理论方向,以数理逻辑为手段来建立自己的认识 论体系的。只不过逻辑原子主义以逻辑联系取代了休谟的心理联系。 艾耶尔在二十世纪哲学中声称:“罗素在其柏拉图时期之后,开始非常接近古 典经验论传统。这种传统由洛克、贝克莱、体谟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分别以不同的 方式表现出来。”国罗素本人也经常提到他的哲学思想与英国经验论传统之间的亲缘关 系,比如,在我的哲学的发展中,他称自已是一个朴素的实在论者,“即使自洛克 以来所有的哲学家们都持相反的意见”o 。罗素还在西方哲学史中这样讲到:逻辑 原子主义与“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主义的不同在于它结合数学,并且发展了一种 有力的逻辑技术”。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逻辑原子主义与英国传统经验论的密切关系, 而且也表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