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政府行政理念转变的哲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研究生后开斌指导教师赵万皿 摘要: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掀起了新一轮全球化浪潮。垒球 化所彰显的自由与流动在增加经济和社会事务复杂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公民的 自主性和自治能力。公民迫切要求获得自主和自治权利。政府外界环境的这 变化,客观上要求政府及肘转变行政理念。 政府从产生到消亡,始终贯穿着两种基本行政理念,即管制行政和服务行 政。管制行政突出政府的阶级性、自利性,以控制社会为己任,以维护阶级政 权为宗旨;服务行政强调政府的公共性,以公民为本,以社会为本,追求民主 与涟治。这两种行政理念来源于国家的两种职能,即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职能, 在政府发展过程中,这两种行政理念此消彼长。有时管制行政理念处于核心地 位,而服务行政理念处于边缘地带:有利服务行政理念处于核心地位,而管制 行政理念又处于边缘地带。从历史上看,政府观念不断变化着, 我国政府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理念的转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 因:其一是社会经济关系的转变。其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三 是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更新。其四是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变导致政府与社会关系 舸变化。其五是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最后是垒球化带来了西方国家政府的改革 运动以及市民社会理论。 服务行政理念指导下的中国政府应当是一个法治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 府、责任政府、电子化政府、科学理性的政府。这样才能真正把政府服务水平 提高,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管制行政服务行政 转变 哲学分析 t h e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a n a l y s i s a b o u tt h ea n n o v a t i o no ft h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t h o u g h t s o fc h i n a sg o v e r n m e n t m a j o r :m a r x i s tp h i l o s o p h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t a n g k a i b i nt u t o r :z h a o w a n j i a n g a b s t r a c t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l so nt h ew a yt oe v e r yc o u n t r yi nt h ew o r l db e c a u s e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r i s eo fm e s s a g et e c h n o l o g y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b r i n g s a b o u tf r e e d o m a n d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w h i c h m a k et h e e c o n o m i c a la n ds o c i a la f f a i r sm o r ec o m p l e xa n di m p r o v ec i t i z e n sa u t o n o m o u s a b i l i t ya sw e l l c i t i z e n sa r ei nt h eu r g e n tn e e do fa u t o n o m o u sr i g h t i nt h a tc a s e , g o v e r n m e n t m u s tt r a n s f o r mi t s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t h o u g h t s t h e r ea r et w ob a s i c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t h o u g h t s :r e g u l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a n d s e r v i c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f r o mt h eb i r t h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t ot h ed e a t ho f , i t t h et w o t h o u g h t sd e r i v ef r o mt h et w of u n c t i o n so fas t a t e d u r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 t w o t h o u g h t s a r ei n s t r u g g l e s o m e t i m e s 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i se m p h a s i z e db u tt h es e r v i c eo n ei sd e p r e c i a t e d s o m e t i m e st h e s e r v i c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i se m p h a s i z e db u tt h er e g u l a t i o no n ei sd e p r e c i a t e d t h es h i f tf r o mr e g u l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t os e r v i c eo n ei sr e s u l t e di nt h e f o l l o w i n gf a c t o r si nc h i n a ,f i r s t l y , i tl i e si nt h ec h a n g eo fs o c i a le c o n o m i c r e l a t i o n t h a ti st h es h i f tf r o mp l a n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t om a r k e t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 s e c o n d l y , i tl i e s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p e r s o n s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i r d l y , i tl i e si nt h ec h a n g eo f s o c i a lp o w e r s t r u c t u r e f o u r t h l y , i tl i e s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e m o c r a c y a tl a s t ,i t t i e si nt h ee f f e c t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r e f o r mm o v e m e n ta n dc i v i ls o c i e t yt h e o r y 血t h e 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 i nt h ei n s t r u c t i o no fs e r v i c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t h o u g h t ,c h i n a sg o v e r n m e n t 2 s h o u l db eag o v e r n m e n tr u l e db yl a w ,ac r y s t a lo n e ,ar e s p o n s i b l eo n e ,a ne f f e c t i v e o n e ,as c i e n t i f i ca n dr a t i o n a lo n e ,a ne l e c t r o n i co n e t h u s ,t h es e r v i c el e v e lo f c h i n a sg o v e r n m e n tc a nb ei m p r o v e d ,w h i c hm a k e s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e t yd e v e l o p h a r m o n i o u s l y k e yw o r d s :r e g u l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s e r v i c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t h o u g h t s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a n a l y s i s 3 日u菁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行政理念就是政府的行政思想和观念。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步入知识 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让时 间消灭了空间,消蚀了市场的边界;生产和金融的国际化势不可挡,掀起了汹 涌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全球化所彰显的自由与流动在增加经济和社会事务复杂 性的同时,也提高公民的自主性和自治能力。公民要求获得自主和自治权利的 呼声越来越高,政府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促使世界各国政府及时转变行政理 念。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在西方,有关政府行政理念转变方面出现了许多富 有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如“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 共行政学”、“后官僚制模式”、“企业化政府”等等。尽管名称不同,但几乎描 述着相同的现象,即传统官僚制下的管制行政已经被新形成的以市场为基础的 服务行政所取代。我国从建国后到现在,政府行政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着。从建 国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 而展开各项工作,对社会进行着严格的控制与管理。1 9 7 8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 改革开放政策后,政府各项工作围绕着“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 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理念而展开。以江 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政府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 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的现代行政价值理念。可见,各个历史时期政府有不同的行政理念。本文对政 府行政理念转变的原因做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对于我们政府日后自觉转 变观念,良好治理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应当有些意义。 2 研究的现状及本文的思路 目前,国内许多文章都涉及到诸如“构建服务型政府”、“现代政府应是一 个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接受世贸组织规则的挑战,适时转变政府角色”、 “行政思想要适应市场经济”等内容。在国外,美国人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 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描述了“企业化政府”的十大特征。有的学者还进 一步将“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细分为各种类型,如彼得斯在治理未来: 四种正在出现的模式中,将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分成四种类型:市场化政府、 参与型政府、灵活性政府和解除规制政府,并从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 利益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比较。它们虽然没有对政府行政理念转变做出深刻而全 面的分析,但为本文提供了诸多论据。本文从唯物史观角度,对管制行政与服 务行政的来源、特征以及中国政府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的原因进行分 析,然后提出服务行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应是法治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 责任政府、电子化政府、科学理性的政府。最后得出结论,我国政府应当以服 务行政为核心行政价值理念,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一、两种政府行政基本理念 1 两种行政理念的产生 亚里士多德指出:“每一个隔离的个人都不足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 于城邦这个整体人类生来就有合群的性情。”。这也就是说,人类若不组成 社会就无法生存下去。组成社会若无公共权力,在社会竞争中也无法生存下去, 所以在原始社会,原始部落或部落联盟实际上行使着社会公共权力。通过它的 协调与公共服务,维持着部落的生存与繁荣。这种部落或部落联盟从某种意义 上讲就是种非国家机构性质的“政府”。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生畜牧业和农业、手工业和农业以及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分工。分工 使社会生产增长,于是产生了剩余产品,这样氏族社会中的首领和军事首长就 有可能占有剩余财富,私有制由此形成。社会逐步分裂为不同的阶层或阶级, 产生了社会冲突。这时,原始社会的“政府”就无法维持社会秩序,需要转换 公共权力,改变管理方式。为了避免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社会冲突中同归于尽, 于是便有从社会中产生、高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国家的出 现。它缓和了社会冲突和阶级矛盾。国家产生以后,非国家机构性质的“政府” 就转变为国家机构的政府,政府发展出现了质的交化。政府的性质也由完全的 公共性转变为阶级性、自利性和公共性并存的局面,这是政府发展的第一次飞 跃。 阶级社会的几次更替,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 社会,推动了政府的阶级性、自利性、公共性之间的相互博弈。在这个过程 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阶级性、自利性、公共性此消彼长。 “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由于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更由于市场经济的普遍 推行以及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政府性质的自我博弈开始发生实质性 的变化,即由阶级统治性为主向公共服务性为主的方向转变。如此发展下去, 终究会出现政府的公共性完全取代阶级性和自利性,成为政府的唯一属性。 这时,非国家机构的政府又完全取代国家机构的政府,国家消亡了,人 类社会的发展进入理想境界。这是政府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m ,商务印书馆1 9 6 5 年版第9 页。 。谢庆奎:“论政府发展的涵义”北京大学学报 j 哲社版,2 0 0 3 年第】期 通过对政府发展过程两次飞跃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的两种基本行 政理念:是突出政府的阶级性、自利性,以控制社会为己任,以维护阶级政 权为宗旨的管制行政;是强调政府的公共性,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 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 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服务行政。 2 管制行政与服务行政的特征及辩证关系 管制行政就是政府以管理和统治者的身份对公民进行管理和制约。管制行 政是近千年来各国政府行政活动的传统,人类走进2 l 世纪,依然没有退出历 史舞台。一般说来,它有如下些特征: ( 1 ) 政府与公民关系不平等。在管制行政理念下,政府主要以公民的统 治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公民处在政府权力的管制之下,公民必须服从政府 的管理行为;政府通常商高在上,并不将公民视为对等的主体。 ( 2 ) 政府职能无所不包。管制行政理念下的政府对公民采取不信任的态 度,因此对公民活动的所有领域都用管理和控制的手段,管制政府通常就是全 能政府”。政府权力渗透到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职能几乎无所不包。 ( 3 ) 政府的行政方式以强制手段为主。管制行政理念的政府以警察、法 庭、监狱为后盾,在进行各种行政管理活动中,要求公民必须无条件服从政府 的管理行为,不得有任何抵触、反抗。否则,暴力对付。 服务行政就是政府既以管理者又以侍者的身份对社会、公民进行组织管理和服 务。其特征主要有: ( 1 ) 政府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服务行政理念下,政府的职责是根据顾 客的需求而提供服务。市场不仅存在于私营部门,也存在于公共部门内部。政 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 公民则是“顾客”或“客户”。这样一来,政府就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 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 2 ) 政府重视提供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服务行政理念主张政府管 理的资源配置与管理人员的业绩和效果联系起来。在管理和付酬上,强调按业 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按任务付酬。对财力和物力的控制, 强调采用根据效果而不是根据投入来拨款的预算制度。 ( 3 ) 政府的管理只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服务行政理念主张政府 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 划浆的作用。这样可以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有效的政府并不 是一个“实于”、“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实行“治理” 的政府。 管制行政和服务行政理念既然产生于国家的两种基本职能,那么以管制行 政理念为指导的政府,在强调以政府为中心对社会、公民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同 时,也需要履行一些社会服务职能,比如兴修水利、预防疾病等;以服务行政 理念为指导的政府,在强调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同时,也要执行社会管制职 能,诸如外汇管制、尾气排放标准管制等。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管制 行政理念逐渐失去存在的价值,而服务行政将成为政府的核心价值理念。 3 政府观念的历史渊源 当然,政府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人类几千年来对政府的看法奠衷一是。在 西方,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在其理想国就使用了“统一的政府”、“政府 是国家的机器”、“不同形势的政府”、“政府权力”、“政府利益”等概念。从此 政府更多侧重于治理。为美国争取宗教自由的罗杰威廉斯( 1 6 0 3 - - 1 6 8 3 ) 在 1 7 世纪中叶指出,政府是表达社会意志的具体机构,是为公众服务的联合体, 目的纯粹在于增进人民的福利。】6 5 3 1 6 5 7 年,英国制定了几部关于政府的 法,从法律上界定了政府的内涵,规定政府是行政权的拥有者。1 6 9 0 年洛克 发表政府论提出政府是联合组成的共同体,共同体的权力属于其中的大多 数人。政府就是代替大多数行使权力的“裁判者”。政府是一种责任,其目的 是保证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政府就是臣民 与主权者之间所建立的一个中间体,以便两者互相适应,它负责执行法律并维 护社会的以及政治的自由。”。这一定义对西方政府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1 7 7 6 年英国功利主义大师边沁认为,政府就是引导人们走向幸福的功利 性组织。1 8 6 1 年,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指出,政府既是对人类精神起作 。卢梭:社会契约论 蜘商务印书馆1 9 8 0 年版,第7 2 页 用的巨大力量,又是为了公共事物的一套组织安排。英国、大百科全书对 政府的定义是: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把政府解释为既有静态的组织又有动态的活动。 是指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中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或者是指这些职能的人们。 美国百科全书认为:政府一词,适应于管理团体和国家的机构及其活动。 在中国,古代“政府”一词是指“政”( 政务) 与“府”( 衙门、官府) 的 结合,即处理政务的地方。如资治通鉴中有“李林甫领吏部尚书,同在政 府”的记载。宋吏欧阳修传说:“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中国古 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帝之下设丞相或宰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和一切军国 大事。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以及考试、检察于一身,宰相成了这些权力主 要执行者。“政府”在我国古代既是一种统治机关又是一种执行和管理机关。 在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将国家权利分为人民权( 民权) 和政府权( 治 权) 。其中民权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四种权力;治权包括立法、行 政、司法、考试、监察等五种权力。这里的政府实际变成了处理立法、行政、 司法等事务的机关。同样兼有统治、执行、和管理的含义。中国政治学开拓者 邓初民在新政治学大纲中指出,政府不过是执行政治任务,运用国家权力 的一种机关罢了。政治学家杨炯在政治科学总论中指出,政府就是国家表 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在当代中国,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工作 是由少数人组成的机构,他们的行为受传统、规范、习惯、法令、规章所约束, 形成一套制度化的行为。可见,对政府的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说法。那 么,政府观念到底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呢? 二、我国政府行政理念转变的原因 1 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 马克思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 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方针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 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不应该在有关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时 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这也就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根本原因。其中上层建筑归根到 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并且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这里的生 产关系既包含着所有方式、分配方式,又包含着社会交换方式和利益实现方式。 因此,社会经济关系是从两个层面上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第一,占支配地位 的经济所有关系、分配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利益关系,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的 根本性质,比如资本私有制基础上矗立着资产阶级国家。第二,产品的价值行 实现方式以及由此而来形成的社会成员利益实现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权力的 构成、运行方式和规则,比如自然经济是专制政体的基础,而商品经济则确立 了民主政治的原则。行政理念就是政府行政的思想和观念,属于政治上层建筑 范畴。可见它的转变首先决定于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现 状。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建立的。由 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财富十分短缺。要使国家富强起来,首先要解决物质 财富短缺的问题,而建国以来,我们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搞所谓的纯而又纯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生产者根据国家指令性计划和 上级的行政命令组织生产,生产者自己并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生产力没有得 到解放和发展。与这种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强调与 信守政府为国家的伴生物,是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国家的本质特征 是支配和人民大众相分离的公共权力。”。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保持秩序。在 这种观念指导下所行成的政府理念过分强调了行政管理是直接进行政治统治 的,弱化了它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性作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第3 卷,人民出版杜1 9 7 2 年版第3 0 7 页。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第4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1 6 6 页。 用。过分强调了行政管理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不对等性,忽视了社会公众对 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参与以及社会公众的需要对行政管理行为的导向性作用。 过分强调了行政管理的功能是对社会进行管制,忽视了社会公众对行政管理主 体及行为的制约和监督。忽视了行政管理过程中,公共责任机制的建设与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忽视行政权的制约性、行政活动的有限性以及行政行为的依法 性。 这种行政理念的反作用进一步僵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僵化的计 划经济体制导致科学技术进步缓慢,经济效益普遍低下等严重弊端。我国数十 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完全符合我国生产力 发展的低水平状况。它不是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 了一定阶段,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应而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自然产生的。 于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经济 体制。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 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 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 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1 9 9 2 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进一 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 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 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所谓市场经济,简单地说,就是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运行的经济,具体来说, 是种以市场机制为资源主要配置方式和经济活动主要调节手段的社会经济 运行方式。所谓市场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 稳定的运行和发展机制,它体现着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模式的规范化以及商品 经济运行机制的秩序化。因此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 本条件。市场秩序既包括不同种类市场之间的有序的经济联系,也包括商品生 产者之间、经营者之间以及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序的交换活动。颁 布和执行包括市场规则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是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首要前 提。同时,由于市场经济造成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局面,每个公民、每个法人单 位都是具有独立利益的主体,都是直接、间接地接受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的挑战和考验,每个人都要被迫洗掉受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影响的旧思想,树 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增强主体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 公平意识、效率意识,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法律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进 而关心影响自己权利义务关系变化的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随着公民参与政治 和法律活动的参与意识,以及要求政府重大决策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法 律化和程序化的民主意识的增强,客观上要求政府改变过去依领导意志行政的 人治观念而树立依法行政的现代法治观念。市场经济讲市场对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而且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它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已显示出神 奇的力量。它不仅打破了由封建所有制关系造成的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而且确 立了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理想的政府目标,即政府只管法律和秩序,保护以私 有财产为核心的生命、自由等权利而较少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 西方社会从1 8 世纪以来,一直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即主张政 府不应当干预商业活动。倡导这一政策的代表就是亚当斯密。他认为一国的 真正财富不是金银的总量,而是其国民创造的商品、服务的数量;同时他也反 对重商主义政策,认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监督、计划、垄断、补助津贴,关税 以及其它形式的贸易管制不仅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佳方式,反而会阻碍经济 增氏。在此基础上,斯密提出,要增加国家财富就要给人们以经济活动的充分 自由,废除切特惠和限制。这样,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立 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 首创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或资本同其他任何人或阶级相竞争。 这种自由竞争并不会因为缺乏政府的监管而陷入混乱,因为市场自身会规范经 济生活,会引导经济生活的调整。在这样的自由制度下,政府只有三个应尽的 义务:保护社会,使其不受侵犯: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建立公共制度, 节约社会总交易成本。从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引申出来的政府观念就是:经济 生活应当尽量从政府干预中摆脱出来,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政府 应当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这种市场经济仓4 造了封建社会不可比拟的巨大社 会生产力。 然而,“守夜人”的理念并非尽善尽美,】9 2 9 - - 9 3 3 年的经济危机将自由 放任政策带入了困境。人们发现仅靠市场机制的力量并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市场无法解决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夕 部性,私人部门不愿充分供给纯公共产品。 在经济活动属于报酬递增和较少边际成本的地方,自由市场将导致垄断,实际 的市场并不是竞争完全的市场。市场可能既不会产生经济上的效率结果,也不 会产生社会上的平等结果,市场失灵。政府作为“守夜人”角色的时代宣告结 束,出现了凯恩斯主义。 凯思斯主义否定丁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理论。他认为必须由政府以各种手 段对市场进行调节,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美国率先将这种理论付诸实施,所 谓“罗斯福新政”就是整个西方政府干预经济的序幕。二战后,各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都采用各种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各大领域 中利用利率、汇率、税率等各类经济政策来调节需求,在这种干预下,西方发 达国家再也没有出现过2 0 世纪3 0 年代那种经济大萧条,并创造了5 0 一6 0 年 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奇迹。 2 0 世纪7 0 年代的石油危机使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所谓“滞胀” 并行的问题,人们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政府干预“失灵”。“政府失灵”引发了人 们对自由放任的怀古情绪,一种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开始流行起 来,并很快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运动, 美国所谓的“里根革命”,都反映了政府少干预最好不干预的动向。可是,到 了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新自由主义也开始在西方国家失宠,“撤切尔主义”、 “里根主义”受到怀疑。克林顿政府主张:不仅要干预而且要更好地干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西方社会一直推崇比较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只 是由于市场并不完美无缺,有时需要政府干预。干预的强弱程度视各国市场自 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可见,即使在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关系也决定着政府 的行政理念。经过长期摸索,我国选择了市场经济,就必须首先营造一个强大、 健康的市场。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不能再牺牲掉市场这一方。市场机制是一支 “无形的手”,政府则是一支“有形的手”,两者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合作。为此, 我国政府首先要改变大而全,统得过多过死的观念,代之以有限的、有效的政 府观念。主要为市场提供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 1 ) 戈日定市场主体的产权边界和利益分界,维护经济秩序,确保市场机 制正常运行及市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2 ) 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这包括界定和保护产权、执行契约、公 司法规金融制度;保护专利和著作版权,维持法律和秩序。实践证明,市场交 易的前提是受保护的财产权、得到维护的交易秩序和对纠纷的有效解决。这要 求政府提供安全、秩序和公平的、具有规模经济的制度安排。 ( 3 ) 稳定宏观经济。市场调节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由 此会产生周期性经济波动和经济总量失衡。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经济杆杠 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 4 ) 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对 抗性特征,即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只要有 公共产品存在,大家都可以消费。于是人人都希望另i j 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而自 己坐享其成,大大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需要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 组织和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并对其使用进行监督 ( 5 ) 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市场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赢和生产力的发展, 但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分配结构的均衡和公正。奉行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原则的 市场分配机制却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单位发展的不均衡以及每个人的自然天 赋、教养素质及所处社会条件的不同,产生事实上的不平等;而竞争规律往往 具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财富越来越集中的现象,导致收入在贫富之间、发 达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悬殊,对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构成极 大威胁。这需要政府制定社会保障政策,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保护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 6 ) 调整和解决社会冲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历史证明,当收 入差距越来越悬殊时,社会必然会产生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发展。政府就应 通过政策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整,维持社会稳定。我国目 前的驴举体主要是指城乡特殊困难群众,政府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就医看 病、i二学、住房、冬季取暖等实际困难。完善农村“五保户”生活保障带 度,确保供养资金。切实做好农村受灾地区税收减免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救济 等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 7 ) 保护共有瓷源和自然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部门、地方片面 追求经济效率,大肆开采矿产、抽取地下水、滥伐森林、乱占耕地,生态平衡 被严重破坏。给人民的健康和后人的持续发展影响极大。为此,政府要按照统 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认真实施全国生态 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严格控制主要污 染物排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法保护与 合理利用国土资源,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过2 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迅速转变。而转变的重要契 机便是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前,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这种社会存在在人们的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传统烙印。许多人在很大程度上仍 然是传统人,即是那些被过时的、陈腐愚昧的传统观念所束缚而抗拒文明和进 步的人。传统人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狭隘社会关系的产物,而狭隘社会关系则是 自然经济的特征。农业社会的小农就是传统人的典型。他们愚昧、保守、封闭、 墨守成规,马克思对此有精彩的描述:“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 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 互相隔离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 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 系。”o 随着经济发展突破狭隘地域性,形成了具有广阔、丰富社会关系的现代 人。“不断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 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 成为世界性的了。”o 有了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随之而来的是世界性的文化。 在这基础上就形成现代人。可以说,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 变。 在中国,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 。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m 第1 卷,人民出版社t 9 7 2 年版,第6 9 3 页 。马克思、思格斯:共产党宣言叫 ,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卜3 2 页。 1 6 成了传统中国人向现代人转变的重要契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 大农村存在着的封闭性突然被解除了,对此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商品化的一系列措施。农民终于成为自己生产产品的 所有者,成为能够参与商品交易的经济主体,从而为农村经济商品化大发展创 造了必要的前提。这样原先禁锢在人民公社土地上的上亿“社员”中,很大一 部分奔向大城市、小城镇,成为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新角色。他们现在的情况是: 社会联系丰富多了,视野开阔了,见识多了,观念改变了。总之,逐渐地从传 统走向现代。对于城里人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使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 不过,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即传统社会对绝对权威的无条 件盲从和崇拜向现代的科学理性转变。这种价值观念的改变主要是在旧的计划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发生的。 ( 1 ) 效率观念。重义轻利是几千年中国古代社会传统。“义”代表政治和 权威,处于优势地位;利代表效率和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即使在新中国成立 以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传统观念依然起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讲经济不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提高到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成为人们处理分配领域问题的一项原则。重视效率成为了现代 人的观念。 ( 2 ) 竞争观念。竞争是商品经济固有的机制。传统社会靠家庭手工业与 宗法农业的结合造成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而商品经济及其竞争机制必然导致 小生产者之间的分化,使超稳定的传统社会结构面临瓦解。所以传统社会的统 治者反对和排斥竞争观念,重农轻商,目的是保持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在计 划经济时代,我们忽略了自己国家的具体国情,片面斥责市场竞争是无情地弱 肉强食,竞争是资本主义固有的,是不道德的,反人道的这样反竞争的结 果是选择了结果均等。社会主义就是平等,而平等却被理解为结果均等。这样 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的怪圈中。当一个社会处于经济落 后、商品生产发展不足,生产社会化水平很低的情况下,竞争是推动社会发展 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因为竞争可以提供效率和效益,从而使社会财富增加, 社会进步获得坚固的物质基础。竞争可以产生优胜劣汰,这既符合自然规律又 符合社会规律。至于竞争带来的失业或下岗,国家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干预来缓 解。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竞争仍然是人们发展的需要,是应当有的现代进 步观念。 ( 3 ) 机会均等的市场公平观念。效率来自竞争,而竞争的前提是机会均 等。机会均等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公平。机会均等是指获取收入或积累财产机 会的公平。在市场竞争中不允许任何人获得有利于他个人竞争的特殊待遇、优 惠,同时也不应受到不利于他个人竞争的歧视。每个人获得收入的多少完全取 决于他的能力高低和努力程度大小。这必然会激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提高自己 能力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机会均等有利于人的发展,而平均主义分配 方式带来收入结果的均等恰恰打击了人们的上进心和提高自己能力的积极性。 由此说明;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不可能形成观念现代化 的人。 3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仅是观念上的,而且也是可以从物质上感觉 得到的。因为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这首先表现在 人的主体性增强上。主体性是人作为人特有的。人之所以有主体性,因为人的 存在方式体现在实践活动中,人通过改造自然物的形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 时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能动地从客体获得新的素质、特征和能力。就个人来说, 他的劳动实践过程就是他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发挥的过程。因此,他的劳动过程 也就是他自己个体主体性实现的过程。从劳动的社会形态来看,劳动者个人因 受制于社会关系,并不是始终作为主体而存在,因而他的个体主体性是很不一 样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里,社会生产关系的共同点是个人依赖于共 同体。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商品经济占支配地位,个人才开始有了独 立性。在这种社会关系下,商品生产者是独立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行政权 力不能利用政治特权加以干涉。至于劳动者,则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成为自由 之身。这种人的独立性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获得,而是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才得来的。这一革命对于资产者和与之共同反封建利益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 就是一种发展个性,解放个性,增强主体性的运动。 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中国,同样也存在发展个性、解放个性的问题。 因为在1 9 7 8 年以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政社合的人民公社 体制。这种体制导致政府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体制上统得过多、过大,加上当时 “左”的思想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劳动生产率极低,农村经济 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低。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自发推行的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党的支持,废除了人民公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 业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连续增产,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了。从理论上看,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带来“飞跃”就是因为它解放了旧体制对几亿农民个性 的束缚。在旧体制下,农民作为生产者,它的个体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剥夺 了。在生产领域,该种什么,怎样种,都由上级行政领导机关决定,由公社统 一布置,而农民却不是生产的主体。在流通领域,农民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剩 余劳动产品。在分配领域,平均主义的分配形式使农民不能从自己劳动成果的 获取上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新体制能解放农业生产力, 根本原因就是它使农民成为独立自主的商品生产者,为他们参加市场走出了第 一步。“包产到户”虽直接是农业的经营体制,但从广泛意义上讲,应当属于 市场经济范畴。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立足点是承认经济活动中企业和个人都是 经济行为的主体。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几亿农民的个性解放、个性 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在城市,新体制要求政企分开,每个企业和个人作 为市场主体都必须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追求自己 的物质利益是它的内在动力,市场竞争形成的压力是外在的动力。不是在竞争 中胜利就是被淘汰,这种机制让市场参与者难有喘息之机。再加上企业文化精 神力量和思想动员,就能有效地激励、调动成千上万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 性、刨造性。这就更利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人的独立和人的个体主体性,它还给劳动者提供一种多 方面发展自己才能的环境和机遇。 流动性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根本特征。商品、货币、资本一旦沉淀下来,就 意味着经济的停滞、萧条和危机的到来。因此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动,人员的频 繁流动和随之而来的热门的职业的不断变更,是商品经济社会区别于自然经济 社会的一个根本特点。由于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不断变革:一方面它在技术 生产过程中造成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频繁变动,从而使工人的职能也不断改 变;另一方面技术基础变革造成社会内部分工发生变革,不断把大量资本和大 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这种大工业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 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通过这种变换,劳动者的才能得到了发 展。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工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通过劳动变换这一 客观规律对人的发展也起着积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社会资源配置起 基础性作用的不是市场而是计划。劳动力作为一种基本资源,其配置被严格地 纳入指令性计划中,因而劳动者个人从进入社会就业开始,在职业选择上就是 由国家的计划所预先确定好了的。这就是所谓的“一次分配定终身”。另外由 于没有企业的兼并、破产,劳动者很少有机会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今 天,人们在就业上的“双向选择”,在当时根本不存在。劳动者个人对所在的 单位形成一种依赖关系。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后,劳动变换的积极效应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显示出来。 ( 1 ) 企业( 单位) 与就业者个人之间由以往的“一次分配定终身”转变 为通过订立劳动合同实现双向选择。对个人来说,双向选择意味着劳动者个人 有了就业上的个性自由。 ( 2 ) 开始出现企业有权解雇职工个人,个人反过来“跳槽”的现象。对 个人来讲,“跳槽”意味着抓住机遇,寻求发展。 面对劳动者个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性解放和发展这一客观事实,我国 政府行政理念也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公民管理者和统治者身份自居的观念。而 要讲人性,放松规制,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落实在具体的行 政活动中,才能保持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1月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
- 参比制剂开发合同
- 部分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宾馆租赁合同简单模板
- 陈先云部编本培训
- 箴龙2024年下学期九语期中质量检测卷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附城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糖尿病偏身舞蹈症
- 炎症性肠病完
- 幼儿园公开课:小班社会《轻轻跑、慢慢跳》课件
- 2024年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绘本《罗伯生气了》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常考易考突围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应用提高篇【九大考点】(原卷版)
- Windows Server 网络管理课件第06章 WINS服务器
- GB/T 3394-2023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乙炔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2023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多变的天气-说课
- 营养指导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3国有企业统战工作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