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1、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 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 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 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 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 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 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 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 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 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 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 繁荣和共同富裕。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 答: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 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 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 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 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 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4、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此观点错误。 答:(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 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 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 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 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 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5.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答:(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 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 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来研究的,因而揭示了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 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是资本的特殊性。 而从辨证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资本也不例外。事实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考察了“资本一般”问题。他指出:“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 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第 22 页。)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这种“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性”,即资本共性,可以概括为: 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利用资本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信用等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本和货币的本质区别。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 第三,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投资者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二者结合 生产出新的产品,实现价值增殖。6.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够实现价值増殖,而运动是有条件的,即必须 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与继起性。 首先,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也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 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应该各占多大 比例,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技术水平和购销状况。只有这样,当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时,又有货 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使生产连续不断地进行。 其次,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这就是说,产业资本的三种 职能形式都必须顺利地进行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职能形式的转换。不论哪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各自 循环的哪一个阶段上停顿下来,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例如,当商品资本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时,就会出现商品积压,而货币资本短缺,就无法再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上述两个条件,即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相互联系和 互为条件的。没有并存性,各种职能形式就不能相继转换,所以并存性是继起性的前提。同样,如果各种 职能形式不能相继进行转化,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也将被破坏,所以并存性又是继起性的结果。7、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自 1825 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 1836 年、1847 年、1857 年、1866 年、1873 年、1882 年、1890 年和 1900 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 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 20 世纪,在 1900 年危机之后,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 1907 年、1914 年、1921 年、19291933 年、19371938 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 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 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属 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有三次,即 19571958 年,19731975 年和 19801982 年的经济危机,因为这三次 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期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 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它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调节机制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主要表现 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 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 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 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的数量减少;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 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 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这里,必须明确,随着调节机制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尽管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 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资产阶级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调节措施和手段,经济危机是克服不了的。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8、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就资本主义的国体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 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就资本主义的政体而言,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 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仍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 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制度。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在进行阶级统 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作为社会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则是这种阶级意识的集中体 现。一方面是由于意识形态来自统治阶级的实践,与这种阶级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并已经内化为阶级成 员的基本信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意识形态可以成为统治阶级进一步进行阶级实践的指导思想,成为这个 社会制度的理论辩护者,并进而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列宁说:“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 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 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10、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1)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由于资产阶级在长期的政治统治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政治制度中会具有一些符合政治统治和社会管 理一般规律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 的政治工具,因此它在关于政治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各种理论、观点、立场、方法等方面,都带有深刻的资 产阶级的阶级印记和阶级偏见,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分析、批判,要深刻认识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 的阶级本质。(2)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资本主义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大量的物 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意 识形态的形式或包含在意识形态中被保存下来的。这些思想文化成果同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 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前,那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 由于它们在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以及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过程中曾 起过积极的作用,因而其主要社会作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是进步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后,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要起着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维护资 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作论证等作用,因而其社会作用就开始走向反面, 逐渐地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理制度的起源
- 地铁车站中立柱施工方案
- 矩形渠衬砌渠道施工方案
- 技术设备购销合同范本
-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坐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医事争议处理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航空大学《西语国家文化概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逻辑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材幕墙维修施工方案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复合材料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面点基本功》课件-冠顶饺
- MOOC 绳结技术-大连海事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 2024年江苏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电子税务局出口退税在线申报操作(生产企业)
- 报修申请表(完整版)
- 《国际政治学》课件
- 栏杆计算书完整版本
- 人教版年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 农村土地延包确权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