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文化产业的理论与现实——兼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文化产业的理论与现实——兼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文化产业的理论与现实——兼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文化产业的理论与现实——兼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文化产业的理论与现实——兼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0 0 文化产业的理论和现实 一一兼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内容概括 ( “文化产业”作为纳入知以经济发展轨迹的新型产业类型,已经成为 调整我国产业发展结构和刺激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一环。文化产业的不断 发展需要有正确的理论进行指导和规范,特别在基础经济理论领域和产业 发展理论研究方面更是如此0 本文试图以文化产业产生、发展的基本经济 规律为出发点,结合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讨沦,着重 于理论上的重点论述和一般性的数量模型分析,得出关于“文化产业”的 , 定义构成、产生和发展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一般看法。f 同时,以上海 地区为主要分析样本和考察对象,为上海市建设适应未来国际竞争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本地化、国际化的文化产业提供适当的理论指导和政 策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况, 主要是通过比较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和现状,为全文打下一个现实的 基础;第二部分详细地讨论了文化产业的定义范畴和构成问题,并结合马 克思经济理论深入探讨了文化产业的价值实现、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关系、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等论题:第三部分通过构建文化产业消费模 型和影响因素线形方程,进一步论证了前文所提出的相关结论,并阐述了 其他相关内容;第四部分从上海市的实际出发,分析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历 程和文化资源构成情况,解说了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到巨大成绩和面 、,一 临的巨大挑战,最后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议。,衫 关键字 文化产业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上海市政策建汉 中图分类号, 广、,一移 ( f 1 2 6 1r 0 t h e h i s t o r y a n d r e a l i t yo f 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 w i t h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i ns h a n g h a i a b s t r a c t a san e wk i n do f i n d u s t r yf i t t i n gt ot h ek n o w l e d g ee c o n o m y ,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 i so n eh o t s p o ti nt h ep r o c e s so f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h a sp l a y e d m a i nr o l ei nt h ew o r ko f a a j u s t i n gn a t i o n s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a n db o o m i n gu p t h e c i t ye c o n o m y p u b l i cp r e f e r st h e 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f r o m t h ea n g l eo f e c o n o m i c s ,w h i c hi sa l s ot h ei n n o v a t i v ea s p e c to f t h e t h e s i s b a s e do nt h eh i s t o r ya n dr e a l i t yo f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i nd o m e s t i ca n d f o r e i g nr e g i o n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f i n do u tt h eb a s i cb a t ho f t h e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 s b i r t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b yd i s c u s s i n gi t sd e f i n i t i o na n dr a n g et h r o u g hl o g i c a l r e a s o n i n ga n d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 a d d i t i o n a l ,t h et h e s i sa l s op u t sm o r ep e n s o ns h a n g h a i s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b yt h ew a yo f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t h o df o rg e t t i n gs o m e g e n e r a lc o n c l u s i o n s 。t h e s ej o b sw i l ls u p p l yt h ep u b l i co fe c o n o m i cv i e w sa n d p r a c t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 st op u tt h e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a h e a di ns h a n g h a i t h e r ea r ef o u r p a r t si nt h et h e s i s w h a ti s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 t h e s i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r e a l i t yo f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i n d o m e s t i ca n d f o r e i g nr e g i o n i n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 t h e m a i n t o p i c s a r e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s d e f i n i t i o na n di n n e rs t r u c t u r e a c c o r d i n gt om a r x st h e o r i e s ,t h i s p a r t a l s o a n a l y s e st h ep r o c e s so f t h ec u l t u r ep r o d u c t sv a l u er e a l i z a t i o n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t h es o c i a lv a l u ea n de c o n o m i c a lv a l u e t h et h i r d p a r tp r o v e st h e r e l i a b i l i t yo f f o r m e rc o n c l u s i o n sf o r mt h es e c o n dp a r tb yt h ew a yo f e m p i r i c a l s t u d y , s u c h a sm a t h e m a t i c a la n d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 ,a n d p u t f o r w a r ds e v e r a ln e w v i e w s t h el a s tp a r tf o c u s e si nt h eh i s t o r ya n dr e a l i t yo fs h a n g h a i s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a n de n u m e r a t eb o t ht h ep r o g r e s s e sa n dc h a l l e n g e si nt h ed a y s ,a sw e l l a sa u t h o r ss o m ea d v i c e s k e y w o r d s 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 , a c a d e m i c r e s e a r c h ,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 , s h a n g h a i 2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兴起 人类已经跨越了近五千年的悠远历史,在创造了无数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 时,人类在精神文明上也获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但是。文化产业的兴起受到人 类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大限制,它的诞生过程落后于物质产 业。首先,和物质产品不同的是,文化产品,如戏剧、小说:诗词、音乐等,必 须产生于受过特殊专业训练或相关教育的劳动之手,这为文化劳动赋予了一种极 为复杂的性质,区别于从事物质生产的大众化机械劳动形式。教育的局限性使得 这种劳动的技能在一定阶段内只会被控制在- 4 , 部分人手中,不具备大规模生产 的条件,即劳动主体的有限性限制了文化产业的产生;其次,最初的文化生产主 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劳动者抒发个人情感和描述尘存环境的主观需求,二是为 了满足本阶级特定消费者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文化生产和消费仅仅是作为个人的 行为或阶级统治工具而存在,在特定阶段无法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要求,此种局 限性制约了文化生产的规模化,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形成;另外,生产力发展水平 落后还导致了市场范围的有限和通讯载体传播的低效率,文化产品的大规模交换 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见,在文明程度和生产力水平较落后的历史阶段,无论 是从生产环节还是消费环节来看,文化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社会化的条件,而 只是作为一种零星的和局部的社会活动而存在。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最主 要因素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社会大分工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增长,甚至轻而 易举地就突破了几千年来的地域限制,“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 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 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 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2 马克思的这段话简明地阐述了生产 力的进步对文化生产的重大影响,即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 0 或阶级行为,而越来越成为需要被满足的公共要求。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社 会化消费,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社会条件。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决定了文化生产方 式改变的根本标志不仅仅在于进行有偿的经营和服务,而在于采用什么方式进行 有偿的经营和服务,以满足市场扩大后对文化消费的巨大需求。而事实证明,使 用产业化的方式来实现文化生产的规模化,是最为合理的选择。社会化消费的要 求,导致了文化消费出以前小范围的个人行为变为如今大范围的社会行为。具体 地说,市场的不断扩张,使得人们的眼界得到开拓、知识得到积累,人们对精神 生活的渴望也日趋明显,这就为文化消费社会化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同时,以印 刷术、印刷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标 志的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又为这种社会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金吾伦, 1 9 9 7 ) 。所以,“文化产业”的产生过程,直接来源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趋 势,主要特征是把物质生产方式融入文化生产环节之中,是一种实现文化生产规 模化和文化消费社会化的历史进程。 实际上,文化产业早在1 8 - - 1 9 世纪就已经初具规模,但“文化产业”(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 一词,最早是出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富学派的阿多诺( t h e o d o r w a d o t o o ) 与霍可海默( m a xh o r k h e i m e r ) 1 9 4 4 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3 ( d i a l e c t i c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 ) ) 一书中。在其中的文化产业;欺骗大众 的启蒙( t h e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a sm a s s d e c e p t i o n ) 这篇文章中, 他们首次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生产已经具有大工业的 特征,根本区别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个体劳动者的精神劳动。那时,文化是少数 “天才”的特权,所造就的文化一般也表现为所谓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但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艺作品制作的手段日渐普及,文艺创作转变为以建立在科学 技术之上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进行大规模成批生产和复制已经成为可能,这 就是“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产品,从性质上来看只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口味 的,方便面式的精神消费品,就是我们常既的“大众文化”( m a s s c u l t u r e ) 产品 ( 刘立平,1 9 9 8 ) 。法兰克福学派从思想批判的角度来看待“文化产业”的兴起, 他们把文化产业的特征归结为文化生产的商品化、技术化、齐一化、强迫化( 祖 朝志,1 9 9 8 ) ,认为这种大规模的大众文化生产,无非是按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 批量的复制与拷贝来实现,并以某种强制性的方式来影响大众的看法,或者是以 某种心理化的手段诱使人们陷入其经心炮制的“文化陷阱”之中,这样势必扼杀 2 文化创造的个性和创造性,最终结果只能是摧毁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的自主意 识。 但是,如果舍去其中的批判意味不谈,仅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形式来看,文 化生产和消费的规模化( 社会化) ,早已成为了文化领域的基本特点。可以说, 大众文化从那时起就已经诞生了,并且,它们依赖于传播技术和其他物质条件的 完善和进步,不断地将新兴的阶级和已有的阶级卷入其中,使其统统变为文化产 业的受众者,现代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并逐 渐实现了本地化向国际化的转变。 一 二、文化产业在各国的发展现状 u o 到了2 0 世纪8 0 年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文化娱乐、 出版印刷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国 民经济的重要经济部门和出口产业之一。总部设在同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w i p o ) 副主席罗伯托卡斯特罗( r o b e r t oc a s t e l o ) 认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刺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利器”。现实也证 明,生产力越发展,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就越突出,对繁荣社会经 济的贡献就越明显。目前,主要的文化产业大国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的一些国 家和亚太地区,但文化产业在各国发展的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美国,依靠其在经济竞争和市场开发方面的雄厚实力,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 一指的文化产业强国和文化出口大国。据估计,在美国,体育、电影、知识产权 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在1 9 9 9 年的总产值已经高达5 1 7 9 1 亿美元,占到当年g d p 的5 6 ,这个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的。1 9 9 8 年,在美国的几大文化产业中仅 电影、电视、录像带、音乐出版的总收入就高达6 0 0 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了农业 和飞机制造业,成为美国出口第一行业。其中,以好莱坞为中心的美国电影业 1 9 9 5 年就实现国内外票房1 0 5 亿关元( 其中有7 0 以上来自于国外票房) ,几乎 垄断了全球的电影市场,成为了一种宣扬本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 美国还控制着全世界7 5 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和近1 0 0 0 亿美元左右的体育产 业产值( 相比之下,目前全世界的体育产业总值也不过4 0 0 0 多亿美元) ,美国的 教育产业和知识产权业在全球更是首屈一指。可以说,美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绝 大部分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 在欧洲一些国家,文化产业的地位也非同一般。英国的艺术出版业一直是该 国的重要经济力量,艺术业在英国拥有1 7 0 亿美元的产业规模,与其汽车工业规 模不相上下;法国的旅游业一直独秀,至今仍是吸引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仅 2 0 0 0 年法国就接待了外国游客7 5 0 0 万人,比1 9 9 9 年增加了2 0 0 万,增幅为2 7 ,同期的国际旅游收入增加了9 3 ,达到2 1 5 0 亿法郎,约合3 0 2 亿美元;意 大利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历史上更是经久不衰,体育产业产值在8 0 年代末就已 经达到了1 8 2 亿美元,位列全国十大产业前列;甚至是些欧洲小国,如芬兰, 也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一个主要方面,芬兰政府还在去年成立了个 “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来专门研究这一课题,为本国文化产业发展出l j i l 划策。 除此之外,在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文化产业也在8 0 年代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 日、韩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两国对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都十分 重视。两国政府机构中设立了专门负责文化产业事务的部门,从事扶持和振兴民 族文化产业,并在开拓市场和投资等方面给予了直接的政策倾斜。在日本,娱乐 业经营收入已经超过了本国汽车工业产值,在韩国,总统金大中甚至明确提出的 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韩国2 l 世纪的基础产业。综观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市 场环境的宽松和政策上的扶助给文化产业留下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两国的文化 企业起始规模都较小,但在良好机制的保证下,已经在流行音乐、电影电视节目 制作、工艺美术、游戏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亚洲已经是处于领跑者的 地位。而且,两国还积极丌始了拓展国外市场的步伐,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打开周 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市场,取得了成功。从目l i 我国和东南亚青少年中流行的 “哈日族”、“哈韩族”和充斥市场的日本、韩国电子游戏节目中,都可见两图 文化产业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印度则围绕着强大的电影制造业,而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著名 电影生产国和文化产业强国。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 i p o ) 前副主席沙希德阿 利科汉( s h a h i da l i k h a n ) 介绍,“印度的知识产权业对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贡 献率已经达到了5 0 6 ,我们拥有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文化产业”。 印度最为著名的文化产业还算是电影业,现在印度每年可以生产9 0 0 多部的电 影,足足是好莱坞的四倍,印度每年进屯影院的观众也达到了惊人的2 0 亿人次。 4 0 而且,据印度电影协会( f f i ) 估计,1 9 9 9 年3 月到2 0 0 0 年3 月为止,印度电 影的出口也已超过了4 5 亿卢比( 约一亿多美元) ,较前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印 地语电影自五年前出口丌始大幅增长,前宗主国英国是除印度本土外最大的市 场。印地语电影经常有打入了英国电影票房收入的前十位的战绩( 计算时包括了 好莱坞电影) 。 三、文化产业对于建立和发展国际化城市的作用 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我们会发现:在现代国际城市的成长 过程中,文化产业常常发挥着凝聚物质生产要素和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的独特作 用。 首先,文化产业对于塑造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和文化形象十分重要。在世界 范围内,许多国际都市既是地区经济中心,又是地区文化中心,聚积效应十分明 显,也反映出城市社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例如,英国伦敦既是国际五大金融中 心之,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中心之一。英国从事图书出版活动比较活跃 的出版社共3 8 0 多家,其中约3 5 0 家都集中在伦敦,英国图书出版业、图书发 行业的主要行业组织,如英国与爱尔兰书商协会( 1 8 9 5 年成立) 、出版商协会 ( 1 8 9 6 年成立) 等也都建立在伦敦。英国出版业收入居世界第四位,而伦敦地 区的出版业收入就占到整个英国的l 2 ,其凝聚效应十分明显;洛杉矶则是美国 第二大城市和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海港。该城市西北郊的好莱坞聚集了 全美国除少数独立制片人之外的大多数电影公司,电影业从业人数占全美电影业 从业人数的7 1 ,市区的东部还竖立着著名的迪斯尼游乐中心,成为该市的象 征之;美国的纽约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这里同时也集中了全美主要广播 电视公司,如n b c 、c b s 、c n n 的总部,以及国际知名的大出舨社和报社,如 甘尼特报业公司、纽约时报公司等。同时,纽约市还有5 0 0 多家各具特色的私人 艺术团体,受到了和正规团体一样的政府资助,成为纽约的又一大文化特色。在 纽约,此类文化产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惊人的,甚至可以和华尔街相比 4 。总结各城市发展的经验,文化产业的独特作用主要体现于。它能够聚积社会 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并在文化个体和城市群体的“互动互响”过程中展现出 城市的独特个性。同时,它还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集聚、扩散、示范和服务功能 提供重要的载体,最终带动了攘个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其次,根据埃尔伯特赫希曼( a l b e r t oh i r s c h m a n ) 的理论5 ,文化产业还是 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的产业类型,其较强的i j i 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 使得文化产业有可能成为刺激城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如电视广播产业的发展将推 动音像制品、影像制品、家电产品、通讯设备市场的繁荣;文化娱乐产业将推动 旅游、宾馆、餐饮、交通、演艺市场的发展;广告展览产业不仅推动咨询、公关、 印刷、装潢、设计和服务市场,还将为城市吸收外来投资、推广商务和贸易活动 带来大量的发展空问;大型的文化艺术活动甚至可以为举办囤和地区带来巨大的 经济和社会效应,如奥运会的举办就是如此。除此之外,文化产业还具有知识密 集、附加值高等特点,其低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三低”特色,既符合现代 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界大趋势,又可以适应各国城市土地紧张和注重环保的迫切要 求,对于缓解大城市的“城市病”,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都起到很重要 的作用。 总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世界各 国都已经掀起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那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第二节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一、认识思想上的改变 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我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前,文化 生产一直被认为是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的职责,从策划、构思、运作、审评到最后 上市的整个过程,都处在政府严格监管之下,文化生产中的指导原则主要局限在 意识形态方面,对它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则基本上不予考虑。所以,这个阶段的 文化产品,总体上是属于所谓的“政治性产物”,而非“经济性产物”。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在文化认识上的落后,而这又直接受制于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的整体发 展思路。在计划经济时代,文化事业仅仅被认为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服务于政治意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稳定,所以,文化生产由困家统一管理 和控制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将文化事业作为非生产性 社会事业看待的政策,并没有将其纳入社会生产的领域,也就不能够从经济的角 度来分析文化生产的问题。所以,“用市场来决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在计划 6 经济时代根本没有滋生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改革丌放以后,“文化产业”的概念传入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将 其作为文化自我发展和自我繁荣的基本手段,逐渐成为文化生产领域的共识。我 国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最早应该是来自于日本学者同下公人8 0 年代出版的 新文化产业论一书。在此书中,日下公人指出,早在1 7 世纪中叶,威廉配 第在政治算术中第一次就产业结构问题做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 产重点由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转变”的推断,克拉克1 9 4 0 年进一步提出:伴随 着经济发展,一个社会的产业结构无论从劳动人口比重,还是从国民收入比率来 看均有以第一次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次产业推移之势。而在第三产业 带来的“文化开放时代”中,必然会出现“社会成员将大量的收入、时间、能力 投入追求自我实现( 幸福) ”6 的现象,文化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也就不可避免。 同时,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还吸收了越来越多的新增就业人口,为社会 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7 。他还指出,现代社会的另一个变化是出现了“可 以高价出售的文化及其流行”8 ,如艺术、电影、电视节目、音乐、出版等等的 文化年收入在日本国内已达1 8 万亿日元 如商品的商标也不仅作为一种知识产 权,更可以作为一种时尚,大大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如果印上一个g 字, 原本价值7 0 0 日元的女式布制提包可以卖到7 0 0 0 0 同元,这是因为g 是表示 由米丌朗琪罗、罗西尼制造的意大利超级流行文化的符号”9 。r 下公人同时认 为,“面对重( 工) 化( 学) 工业大势已去的局面”,日本经济发展的升级迫在眉 睫,而努力向海外输出日本文化和确立同本文化的优势,既能获得文化产业的超 额利润,也能获得世界对日本的尊重,必须得到重视。总之,在同下公人眼里, 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了重塑国家经济形象的高度。 我国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起始于1 9 9 2 年。当年,国务院关于加速发 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就把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值列入我国的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 之中;1 9 9 6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要求“积极引导居民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旅游等消 费,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推进文化、体育、非义务教育和非基本医疗保健的 产业化”的政策出台,第一次正式吹响了政府号召发展文化产业的号角;2 0 0 0 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年计划的建议中又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没和管理, 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文化产业”第一次被明确写入了中央文件。不 仅在政策文件上,而且在行政结构上,我国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1 9 9 8 年7 月, 在政府机构精简的大环境下,文化部专门新设立了“文化产业司”,负责制定和 执行鼓励、扶持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拟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发 展政策、法规和扶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等重大问题等。和政府带头的 热闹场面相比,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介入不多,最早的讨论文章出现在1 9 9 2 1 9 9 7 年问,如许刚( 1 9 9 2 ) 、解名家( 1 9 9 6 ) 、钱光培,高起祥( 1 9 9 7 ) 等, 但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没能产生很大的影响。1 9 9 8 年以后,有关文化产业 的讨论越来越热,但对于文化产业的系统化研究仍显不足伸。由此可见,至少在 现阶段,文化产业的理论发展还是滞后于文化产业实践发展的步伐。 无论如何,在过去的5 年( 九五时期) 里,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自觉发展 时期。其社会背景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为我国文化产业应 运而生提供了深刻的市场体制根源;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 现,以及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提出了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为我国文化产业生 成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国外文化产业的迅猛推进,也给了我国文化产 业强烈的刺激和生动的启示。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事业单位经费的普遍不 足,则是文化产业产生与发展的最突出内因。大批文化工作者已经深刻体验到改 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文化要发展就必须要寻找新的出路,产业化成为了必然的 选择。 二、改革的成果与尚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几年来的改革已经给文化事业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文化产业的兴旺发展在我 国已经初见端倪,主要体现在: 1 、文化产业总体走势较好,效益渐显。据( 2 0 0 0 年中国文化文物年鉴登 载,至1 9 9 9 年,全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已达2 6 9 7 万家,从业人员1 1 3 4 万人, 年实现利润2 7 9 亿元,创增加值1 2 4 5 亿元,其中仅全国娱乐场所就上缴税利 2 0 多亿元,创造增加值1 2 l 亿元。 2 、文化产业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据1 9 9 9 年5 月北京 市统计局统计,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约为2 8 1 2 亿元,占全市 8 o o g d p 的1 4 。按国际通行标准,北京市的文化产业早已成为支柱产业;在广东, 文化娱乐业在1 9 9 5 年就已发展到捌有资本金6 0 亿元,年营业收入3 0 亿元,从 业人员1 4 万,位列当时全国之冠“。 3 、产权改革初见成效,文化产业集团群雄竞起,有实力的文化企业i f 在走 向集团化和规模化的市场模式。如广州只报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等应运 而生,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说明了随着市场意识的增 强和市场手段的介入,文化生产单位逐渐实现了由事业型向企业型、出分散性向 规模型的巨大转变。 4 、越来越多的文化事业单位学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竞争策略,实 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据统计,1 9 9 9 年全因2 6 2 2 个艺术表演团体 的国内演出场次共4 2 _ 3 万场,平均每团演出1 6 1 场,收入4 9 亿元,占事业收入 的8 7 2 。 5 、新的文化产业门类和文化产品不断出现,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繁荣。文 化产业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例如,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通过市场运作的方 式举办,使艺术节等文化艺术活动正在变成了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门类。而且, 许多过去完全由政府包下来的活动开始有了产业的色彩,如在1 9 9 9 年的国庆“五 十周年”演出活动和国家制定法定休息口所引发的“假同旅游热”中等,不少地 方尝试采用市场机制进行组织和协调,取得了成功。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背后,还蕴藏着诸多问题急待解决,特别是在关键理论 问题上缺乏深入讨论,影 i 自j n 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主要体现在: l 、如何界定文化产业的含义和文化产业的组成结构问题。文化产业的含义 及其组成结构,是目前理论方面最突出,也是最混乱的一个问题。文化的含义十 分广泛,但是要根据文化资源的地方特色来确定适当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却不 是很简单的问题。必然对此进行科学的和准确的定义,才能对实践产生能动的指 导作用,对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防止重复建设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极为重要。 2 、如何处理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负载了社会意识和阶级道德的信 息,决定了文化产业不能涵盖文化的所有范围。文化和文化产业不是统一的概念。 如何来划分这一界线,成为文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3 、怎样看待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既然文化产品是一定的 社会意识和阶级道德信息的载体,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问的关系就必须得 9 0 到充分的考虑,才能保证文化产业不会陷入“唯利涧沦”的怪圈,j r 实现祉会福 利的最大化。 4 、怎样理解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所具订的发展肌 f 。文化有着自身 独特的生产机制和消费机制,文化的产业化必须考虑到影响它的这些特点。采取 适当的发展途径和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并发掘出这些独特的发展j ;! l l 律,是指导 实践工作的主要出发点。 第二章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框架 第一节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内部组成结构 一、关于“文化产业”定义问题的讨论 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纷争”中,一个最基本的论题就是“文化”的概念一 一什么是文化,它包含了那些内容,对此大家众说纷纭。1 9 5 2 年,美国人类学 家克罗伯( a l k r o e b e r ) 和克拉克洪( c l y d ek l u c k h o h n ) 合写了一本名为文 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 c u l t u r e :ac r i t i c a l r e v i e wo fc o n c e p t sa n d d e f i n i t i o n s ) ) ) 的书,他们搜集到的从1 8 7 1 年到1 9 5 1 年八十年问关于“文化”的 定义,共计有1 6 1 个。国内有人认为,关于“文化”的定义已经超过了三百多个 ( 俞吾金,1 9 9 9 ) 。 “文化产业”的概念,属于“文化”和“产业”两个社会科学范畴的交叉领 域。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内涵 与外延的界定方面,至今也没有比较统一的意见。但综合来看,不同定义之间的 根本区别,来自于对文化产业内涵规定的差异性:一类看法主要是从文化产业生 产方式来解释,另一类解释则主要从文化产业构成结构来阐述。同时,因为社会 条件和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的定义方法对“产业外延”也有不同的看法。 1 、“生产方式”解释论 持此种看法的学者认为,准确地定义“文化产业”,必须从“文化”与“产 业”融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考察。如前文所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实际上就 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历程,分工使得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并且逐渐“使 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仅“物质的生 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商品生产作为一种普遍地生产方式,在商品 经济社会中就像一种“普照之光”,使得一切与之有关的事物都自觉或不自觉地 沉浸其中,其中也就包括了文化的商品化。 按照这个思路,“文化产业”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化大 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文化产业”的产生是“由于现代化大工业 生产的发展和急剧扩张,使文化产品的生产也被卷入了工业生产方式之中,经济 资本和经济运作方式以及市场游戏规则纷纷进入文化领域,文化产品成为可以批 量生产的商品”( 朱效梅,1 9 9 9 ) ,或者是“把文化产品按照商品生产的法则进行 生产,文化产品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文化生产、流通、交换按照市场规则进行” ( 李贤沛等,2 0 0 0 ) ,其特点是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化和消费的市 场化等。 不难看出,这种定义方式主要是从生产方式上回答了“文化产业是什么”的 问题,但是没有回答“文化产业包括什么”的问题。是不是所有可以纳入“工业 生产方式”轨道的文化都能够产业化呢? 并非这样。实际上,文化产品要成为真 正意义上的文化商品,不仅需要能够进入市场( 进入机制) ,而且要能够在市场 竞争中实现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换( 转换机制) ,两者缺一不可。相比之下, 转换机制显得更加重要,例如,社会效益突出的文化产品不一定能够在市场中获 得货币投票,因为它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而经济效益很高,能够产生很多消 费量的文化产品,却可能是社会效益低下,甚至是负的文化产品( 如色情制品等) , 虽然它具备产业化的一切条件,政府或市场管制部门却不能允许其产业化。这些 文化产品,即使能够进入商品市场,却均无法通过自由的市场机制完成由“个人 价值向社会价值”的“惊人一跃”,无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文化产业。由此看来, “文化产业”的成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条件一;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等一切过程。具体地说, 要按照投入产出原则来决定生产,同时实现市场化的成本销售体系。 条件二:在经济效益为前提下,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该得到兼 顾。 2 、“构成结构”解释论 对“文化产业”定义还有着另外一套解释的口径。即从它的内部构成来肖接 说明“文化产业包括什么”的问题。和前面一种定义相比,它注重“文化产业” 现在的状况,明确地规定了能够成为产业化的文化生产类别。这种解释为相关部 门制定有关政策、执行相关方针提供了政策对象,在社会统计和市场管理中也更 具现实意义。但出于各自不同的标准,此类定义的差异性更大,造成了各部门文 化产业统计口径不一,无法进行横向的比较心。 在我国,较权威的定义来自于中国计划委员会( 1 9 9 8 ) ,在阐述第三产业的 j 2 构成时,他们提出“文化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产业是指文化、艺 术业、包括艺术、出版、文物、图书馆、档案馆、新闻、文艺、经济代理;而广 义的还包括文化娱乐业”。同下公人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其一,是生产和销售 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销售书、刊、雕塑、影视、 音像制品的行业:其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娱 乐、策划及文化经纪人等行业:其三,是向其他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 服装设计、装饰、装潢、文化旅游业等”。相比之下,闩下公人所陈述的“文 化产业”涵盖的范围更为全面,特别是对“文化附加值行业”的解释,具有很大 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符合现代经济中“知识经济”的特色。随着对文化产业认 识的深入,我们还发现,必要的文化设备、文化场所、文化传播系统等也是文化 产品消费的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 马克尤里波拉特,1 9 9 6 ) ,把提供这些相 关设备的产业排除在“文化产业”范畴之外,既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又不符合 国民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所以,王强等( 1 9 9 9 ) 提出,应该吸收国外相关理论 和看法,将文化产业的定义细化,以涵盖更多的内容。他提出的“文化产业”定 义是:“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 行业”。所以,按照这种思路,在“知识经济浪潮”中,互联网、信息等相关技 术产业也应该被认为是未来“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加 快捷的文化传播渠道,从而大大加速了文化产品的传送和消费过程。 总之,“文化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内涵及其外延不断扩 张,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文化产业正在实现着“系统小文化向社会大文化的 回归”( 程云瑞,2 0 0 0 )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防止过度泛化的解释,这样只 会造成实际工作的混乱,应该看到,文化产业的构成范围受地方文化资源、传统 习俗等的影响很大,不能概而论 q 二、本文的总结与归纳 结合前文的讨论,任何一个文化产业都必须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按照市 场规则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和“兼顾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按照这 些标准,参照“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把文化事业分 为三大类: 0 1 公共文化事业( p u b l i c c u l t u r ef a c i l i t i e s ) 。此类文化事业是指在消费过程 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体系。其中的“非竞争性”和“非 排斥性”的概念来自于萨缪尔森所提出的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即“每个人对这种 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1 9 5 4 ) 。如国家无线电视台的电视节 目和广播节目、义务教育服务等就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可以同时被千万人同时 接收,其内容不会被分割,也不会被冲淡。受众人数的增加,也不会减少原有的 消费和增加供给的成本。 2 竞争性文化事业( c o m p e t i t i v ec u l t u r ef a c i l i t i e s ) ,或称为纯粹文化产业 ( p u r e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 ) 。它是公共文化事业的对立概念,其特点是消费过程中 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大部分文化事业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属于这一类别,如 图书出版业、现场文艺演出、电影业、娱乐业等,因为产品特性的限制,它们的 消费必须要依靠“货币投票”等手段的竞争来完成。 3 混合性文化事业( m i x e dc u l t u r ef a c i l i t i e s ) ,或称为非纯文化产业( i m p u r e 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 ) 。它是处于公共文化事业和竞争性文化事业之间的过渡范畴,其 特点是或者具有竞争性而不具备排斥性,或者具有排斥性而不具备竞争性,或者 是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等。第一种情况如有线电视台节目,电信服 务等,第二种情况如一些政府举办的公益型演出和文化展示等;第三种情况如免 费的国家公园和国家补贴的文化消费等。这些文化产品一部分可以在市场上通过 竞争机制出售,但生产机构有时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 按照公共选择学派对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学分析的相关结论,随着社会规模 的扩大,一种自愿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及其相对供给不足的数量会扩大 ( 科恩斯、桑德勒,1 9 8 6 ) 。所以,对于第一类文化事业,为了实现社会的帕累 托最优配置,就需要某种机构( 如政府等公益性机构) 来协调每个人的贡献;后 两者文化事业。则可以采取或部分采取产业化的生产,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优化。 所以,对于文化的产业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严格划定可以产业化,或者是 可以部分产业化,以及完全不能产业化的界线,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够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本文中的“文化产业”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观点: a 产品必须是为了满足或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性消费而生产的,它还应该 包括相关的物质载体。 0 b 生产、消费等环节可以纳入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并且获得补偿成本之后 的最低限度以上的经济效益。 c 必须在经济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的社会效益得到满足,否则就 不能进行产业化。 前两个条件是文化产业成立的必要条件,第三个条件是文化产业成立的充分 条件,由这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引出“文化产业”的具体含义。( 见图一) 图一 由上可知,本文中的“文化产业”是指以直接或间接地满足消费者精神性需 求和服务于社会意识为目的,依托于文化资源,从市场导向出发,采用价格机制、 竞争机制等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并能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产 业。 对于文化产业的组成结构问题,本文的讨论基于两种考虑:其一,从生产的 角度来看,文化产业主要是涵盖了文化产品行业、文化服务行业和其他相关行业。 这既是基于不断扩大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也考虑到国际上相关统计和我国文 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它包括了传统的文化系统的文化单位和新兴的音像、娱乐、 艺术、文化教育等文化主要生产和供应商,跨越t , n 造业、服务业等多个产业; 其二,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文化消费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育型消费,包括各 种类型的交费制教育和民办、私立教育产业,以及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其他产 业,如图书业等;一种是娱乐型消费,涵盖了除去文化教育消费后的大多数文化 产业类别。本文后面的统计分析数据的分类主要是沿用第二种结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