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及动力机制研究.doc_第1页
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及动力机制研究.doc_第2页
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及动力机制研究.doc_第3页
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及动力机制研究.doc_第4页
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及动力机制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及动力机制研究 文/叶永玲 【摘要】从社会价值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首先是指效率的正负即盈缺的消长,其次是指效率的高低即盈缺消长过程中的耗散价值。为了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需要从利益动力和理念动力角度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动力机制;耗散价值;以盈补缺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和谐社会建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及动力机制研究”(10CGYD63YBQ)。 【作者简介】叶永玲,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 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强势群体的正反馈与弱势群体的负反馈效应是一个以缺补盈的过程。和谐社会需要以盈补缺,在以盈补缺中实现利益均衡。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及提升效率的动力机制不仅关系到以盈补缺中的耗散价值,更关系到是以盈补缺还是以缺补盈的方向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的提升,有利于防范和弱化富者正反馈与贫者负反馈效应,促进社会和谐与公正。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与动力 (一)企业社会责任及效率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包括经济性社会责任和生态性社会责任。经济性社会责任包括员工福利、顾客价值、公益赞助、缴足税收等;生态性社会责任包括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宜居生态等。CSR要求企业以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和)最大化而不是经济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存在的理由。 CSR效率包括CSR经济效率和CSR生态效率。CSR经济效率是指企业投入(资金、技术等经济投入)和企业产出(经济价值)的比值,经济价值为正数时比值越小,效率越高。CSR生态效率是指企业经济投入和生态产出的比值,生态价值为正数时比值越小,效率越高。CSR效率是指企业经济投入和社会产出(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和)的比值,社会价值为正数时比值越小,效率越高。CSR效率意味着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冲突时社会价值优先。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从企业多元化目标角度分析CSR动力,认为企业、顾客、员工、股东、社会公众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分别追求不同的利益目标,如企业价值最大化、顾客价值最大化、员工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等,利益相关者追求多元目标的合力决定了CSR动力。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从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Happiness)角度分析CSR动力,认为CSR动力取决于承担CSR是否带来实际功效或企业利益,即边际收益是否大于边际成本。 本文认为,CSR动力源于企业的生态位(EcologicalNiche),承担CSR对企业的物质生态位或精神生态位越有利,CSR动力就越大。其中,物质生态位与利益驱动相对应,决定了CSR利益动力机制;精神生态位与理念驱动相对应,决定了CSR理念动力机制。CSR动力决定了效率,可以通过完善CSR动力机制来提升CSR效率。 二、盈缺消长与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的高低分析 企业是市场竞合博弈的局中人,企业需要追求正的外部性,在社会而不仅是局中人范围内实现正和博弈。从社会价值角度,需要从两个层面分析CSR效率,一是CSR效率的正负,即盈缺的消长;二是CSR效率的高低,即盈缺消长过程中的耗散价值(指经济投入没有转换为社会价值的效率损失)。 (一)以缺补盈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负效率 在基尼系数偏高的背景下,负和产业、耗散价值等因素会降低CSR效率,关系到CSR效率的正负,即以缺补盈还是以盈补缺的方向问题。 1.负和产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负效率。在企业实践中,负和产业(指负的外部性造成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和为负数的产业)的条件是动态变化的。本文把负和产业做以下界定:企业规模或地区标准原因的负和产业如化工、采矿等产业;顾客规模原因的负和产业如卷烟、烟花等产业;伦理或法律标准原因的负和产业如黑客、网游等产业。负和产业随着企业规模或顾客规模的扩大,社会价值递减,CSR效率趋负。 2.耗散价值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负效率。占人口多数的底层员工由于存在失业威胁,在就业实践中处于锁定状态。钱从多数温饱阶层手中创造出来,通过长的委托代理链,最后因耗散价值过大,只有很少比例回到温饱阶层手中(作者亲历多地区数十个乡村难以置信的终端低受赠效率。关系型社会背景下,农村中没有任何门路与声音的绝对弱势群体终端利益难以保障,救济和补贴多为关系户所得)。特别是企业各种赞助,较大比例直接流向少数富裕阶层(成为明星的出场费)。当耗散价值较高时,盈缺的消长演化为以缺补盈,CSR效率趋负。 (二)以盈补缺与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的高低在CSR效率为正数时,不同产业、企业模式的耗散价值的高低决定了CSR效率的高低。 1.不同产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的高低。正和产业中,不同产业的耗散价值存在差异。消费品与工业品产业、垄断与非垄断产业、成熟与非成熟产业社会责任的方式与效率差别较大。特别是垄断产业如石油、移动通信产业;非成熟产业如保健品产业,企业在业务定位、配套宣传、销售对接的过程中耗散价值很高(如保健品产业广告、包装等费用占营业额的比例超过30%),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耗散价值也很高(如石油产业因污染和垄断,降低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的效率)。 2.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的高低。相同产业内部耗散价值存在差异。3年是企业创业实践中生存与发展的临界值,在企业生命周期的生存期(初创期),企业较少考虑CSR效率与耗散价值,部分企业还会出现规避税费、损害顾客价值、不顾员工福利等逆CSR行为。3年后企业进入发展期(成长期、成熟期),CSR效率提升,同时耗散价值递减(如杭州娃哈哈公司xx年进入成熟期后,开始补缴税款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不同企业模式的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的高低。21世纪,传统企业一统天下的单极格局将被传统企业(福特模式)、网络企业(雅虎模式)、虚拟企业(戴尔模式)三分天下的鼎足格局所取代。如旧木桶理论(加强价值链薄弱环节赢得价值优势)支配下,传统企业、网络企业以何种方式融资和经营注意力,决定了其耗散价值的大小。又如新木桶理论(加强价值链优势环节并与外部优势环节合作赢得价值优势)支配下,虚拟企业依托虚拟联合体、生产外包(OEM)、设计外包(ODM)、销售外包(OBM)等外部资源战略模式,CSR效率与耗散价值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构建 (一)博弈损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动力机制 从利益博弈角度看,需要从价值链与产业链、静态的绝对损益与动态的相对损益、局中人损益与社会损益、终端损益与渠道损益多方探讨CSR效率对应的动力机制。CSR动力机制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博弈机制,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强调CSR贡献与利益回报的动态均衡。可以运用利益相关者(MFS)理论、博弈论等建立竞合博弈模型(光滑斜坡、自阻斜坡、粘性山坡、循环步等各种可能模型)分析CSR效率及动力机制,从正和博弈视角分析静态、动态CSR效率及动力机制。也可以运用企业社会表现(CSP)理论、耗散结构与复杂性理论等分析CSR盈缺消长的方向与低熵的有序CSR系统的形成,探讨CSR效率及正循环机制的必要与充分条件,从耗散价值视角构建CSR利益动力机制。 在CSR利益动力机制构建实践中,政府应根据业间、业内利益差异分别制定正负强化机制提高CSR效率,以降低基尼系数和修复断裂社会。此外,需要完善税法(如规定企业就近承担CSR同样可以减免税收)和劳动法等立法和执法机制,依法强化利益动力机制。 (二)责任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动力机制 CSR价值观与CSR效率、动力机制休戚相关。千里之外赫赫献爱心与咫尺之内默默尽责任不仅存在CSR效率差距,而且因不同的CSR价值观,对应的理念动力机制也不同。就远选择赞助晚会、球赛等方式承担社会责任,委托代理链较长,耗散价值高,但对企业价值可能有利,属于经济价值理念驱动。就近选择善待员工、顾客等方式承担社会责任,委托代理链较短,耗散价值低,但对企业价值可能不利,属于社会价值理念驱动。 实践中,CSR理念动力机制具体包括,CSR外部理念动力,即第三方伦理动力(“社会人”假设),包括与显性载体对应的媒体、教育部门等和隐性载体对应的民间志愿者、草根组织等组成的NGO(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用CSR伦理、价值观,营造的宣传、教育、引导CSR外部责任理念体系;CSR内部理念动力,即企业内部使命动力(“社会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包括企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文化、企业道德等组成的企业内部责任使命体系。 四、结束语 需要完善CSR利益动力机制和理念动力机制,以提升CSR效率,变以缺补盈为以盈补缺,进一步减少以盈补缺过程中的耗散价值。只有重视CSR效率,提高底层弱势群体的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才能夯实和谐之基。 参考文献 1Windsor,Duane.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ThreeKeyApproaches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xx,(1):93-114. 2Valor,Carmen.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CorporateCitizenship:TowardsCorporateAountabilityJ.BusinessandSocietyReview,xx,(2):191-212. 3FabienMartinez.ThesyncretismofenvironmentalandsocialresponsibilitywithbusinesseconomicperformanceJ.ManagementofEnvironmentalQuality:AnInternationalJournal,xx,(6):597-614. 4AriPaloviita,VilmaLuoma-aho.Recognizing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