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为爱而爱——弗洛姆爱的哲学的意义.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为爱而爱——弗洛姆爱的哲学的意义.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为爱而爱——弗洛姆爱的哲学的意义.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为爱而爱——弗洛姆爱的哲学的意义.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为爱而爱——弗洛姆爱的哲学的意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中文摘要 i i - - 中文摘要 弗洛姆洞察到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情况,指出人的爱也已经异 化。他看到了一种异化现象人们只知道占有,而不懂得付出,人们占有一切, 包括爱情。他指出了人的异化状况产生的原因,即衽会的不健全导致人的不健全。 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爱。他认为爱是一种艺术,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 得的爱是一种能力,没有爱的能力的人无法爱别人,甚至是自己。如果没有爱 一 他人的能力,不能发自内心地、真诚地、主动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的 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他认为爱的对象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伴 侣,还有自己和所有的人。爱在本质上是给予,而非索取。爱是一种实践,只有 自己去努力了,才会享有爱的果实。 本文的论述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渊源;二、弗洛姆爱的 哲学理论及其具体形式;三、自爱思想的重要性;四、阐述了弗洛姆爱的哲学的 理论贡献与局限。 关键词:弗洛姆:爱的哲学;主动性;自爱 一_mr 删 置葺i i i i 置鼍皇宣i i i i 宣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宣i 宣一 i l i i i i l l l l 哪叭l m m l n l l u l l 帆 a b s t r a c t f r o m mi n s i g h ti n t ot h ep e o p l eo fw e s t e r nc a p i t a l i s ts o c i e t yo fm o d e ma l i e n a t i o n , p o i n t i n go u tt h a tt h el o v eo fm a nh a sa l i e n a t e d h es a wa na l i e n a t i o n - p e o p l eo n l yk n o w t h a tt h ep o s s e s s i o n ,b u tn o tk n o wh o wt op a y , p e o p l es h a r ee v e r y t h i n g ,i n c l u d i n gl o v e h e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h u m a nc a u s e so fa l i e n a t i o n ,t h a ts o c i e t yi sn o t p e r f e c tc 趸u s ep e o p l ei sn o ts o u n d h eb e l i e v e st h a tl o v ei sa l la r t ,i st h en e e dt ol e a r nt o g e tt h r o u g h l o v ei sa na b i l i t y , t h ea b i l i t yo fp e o p l ew i t h o u tl o v ec a nn o tl o v eo t h e r s , e v e nt h e m s e l v e s w i t h o u tt h ea b i l i t yt ol o v eo t h e r s ,n o tf r o mt h eh e a r t , i ng o o d 陆t l l , t a k et h ei n i t i a t i v et ol o v eo t h e r s ,t h e np e o p l ei nt h e i ro w nl o v el i v e sa 他n e v e rs a t i s f i e d h e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eo b j e c to fl o v en o to n l yt h e i rp a r e n t s ,b r o t h e r s ,s i s t e r s ,p a r t n e r s ,鹪 w e l la st h e i ro w na n da l lt h ep e o p l e l o v ei ne s s e n c ei sg i v i n g ,m t h e rt h a nr e q u e s t l o v e i sa p r a c t i c e ,o n l yt h e yw o r kh a r d ,a n dw i l le n j o yt h ef r u i t so f l o v e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s c u s s e st h ef o u rp a r t s :f i r s t , t h eo r i g i no ff r o m m sp h i l o s o p h yo f l o v e ; s e c o n d , f r o m mp h i l o s o p h yo fl o v ea n di t ss p e c i f i cf o r m ;t h i r d ,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 s e l f - l o v ei d e o l o g y ;f o u r ,d e s c r i b e df r o m m p h i l o s o p h yo f l o v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a n d 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t h e o r y k e y w o r d s :f r o m m ;l o v ep h i l o s o p h y ;i n i t i a t i v e ;s e l f - l o v e - 绪论 | i i ih 绪论 一、国内对弗洛姆的研究现状 最初是在1 9 6 4 年9 月编辑出版了弗洛姆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的第四章 和第五章,用作人道主义的研究资料。时隔十余年,当人道主义及异化问题再度 被人们谈起,弗洛姆的名字再度被人们关注。涂纪亮在1 9 8 0 年2 月出版了现代 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本书介绍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成员的弗洛姆的学术头衔、 生平及主要著作,揭示了弗洛姆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和弗洛伊德。 国内对弗洛姆的作品译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后期达到高潮,此后陆续有学者 对其作品和思想进行研究。国内学者从哲学角度研究弗洛姆的异化理论、生存理 论等个别理论,如吴立昌在上海大学学报( 社科版) 1 9 9 5 年第1 期上发表的论 文“尴尬地处于马克思与弗洛伊德之间一从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说开去 分析 了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克思关于爱的理论的来源及其对爱的阐释,认为正因弗 洛姆对爱进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比较接近马克思,所以必然远远超过弗洛伊德的 唯性论、泛性论,而且也超越了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阿德勒和新精神分析的另 一著名代表霍妮,他的理论有时接近马克思,超越弗洛伊德,有时又疏离马克思, 甚至不及弗洛伊德,就这样尴尬地处于马克思与弗洛伊德之间。该论文从弗洛姆 的理论渊源这个角度阐述了弗洛姆思想的特色,对本文有一定借鉴意义。王兆良 的“自由的围城现象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1 9 9 5 年第2 期) 解析了 弗洛姆“逃避自由 理论的心理机制和方式。王元的论文“弗洛姆人性异化论 探析 ( 马克思主义研究1 9 9 6 年第4 期) 一文认为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人们认 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对造成异化的根源缺乏哲学高度的探讨, 更多地强调异化的心理根源。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其社会性格理论、爱的理论、自 由理论、精神分析治疗理论等,如曹玉文在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 1 9 9 8 年第 3 期上发表的论文“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 通过对弗洛姆关于人的“社会性 格 、“生产性格一、“非生产性格 和“混合性格 的分析,阐发了弗洛姆关于人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性格理论,认为这一理论是第一次对人的性格作系统论述,它深化了对人自身 的认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俞伯灵的论文“自由的悖论一重读弗洛姆的逃避 自由 ( 浙江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4 期) 从自由对人的双重影响、逃避自由的心 理机制及如何克服消极意义上的自由等方面述评了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从某一角 度来把弗洛姆的理论与他者进行比较研究:王雨辰的论文“略论弗洛姆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入学解读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2 0 0 5 年第3 期) 认为弗洛姆把 马克思哲学看成人道主义和异化为基础的哲学,提出“社会性格一、“社会无意识 、 “社会过滤器一等新范畴来揭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他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包括真理性和创造性成分,也夹杂着若干错误。南开大学 政治学系副教授季乃礼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 0 0 4 年第4 期上发表的论文“弗 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认为弗洛姆的思想主要建立在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思想批 判和继承的基础之上。作者主要论述了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人道主义思想 所做出的评论,比如异化理论、健康人的标准等,作者还论述了弗洛姆对马克思 学说的局限的阐述:薛蓉的博士论文“弗罗姆与马克思的批判理论 ( 中山大学马 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 0 0 5 年1 0 月) ,首先探讨了“批判理论 这一概念的含义及 其源起,然后评析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一政治经济学批判,此后论述了弗洛姆对 马克思的阐释、发现和补充,进而从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学说、人的生存状态、社 会无意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等方面来探讨其理论的批判性。该论文述及了弗 洛姆的理论特征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吸收和对马克思的阐释,甚至补充, 但无论对哪一个方面的论述,均集中在理论的批判性上,都是从“批判 这个角 度来解读和研究弗洛姆的思想。可以看出,以上这些论文要么是对弗洛姆的个别 理论的阐释或评述,要么从某一个角度或侧面对弗洛姆的理论或其思想特色进行 研究、阐释或评述。本文力图从哲学的角度阐明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按照出版 的先后顺序,研究弗洛姆的专著主要有下面六部:王元明的 【m 1 蒋重跃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0 0 3 第1 0 4 页 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s 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 】涂纪亮、张庆熊译上海t 复且大学出版社,1 9 9 9 第3 5 8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姆把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和爱因斯坦并称为“现时代的设计师挣。足以说明, 弗洛伊德在他心中的地位。弗洛姆赞成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却又觉得这一理 论有待完善。于是,弗洛姆扩大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的外延,加深了潜意识 理论研究的范围,他把的潜意识理论扩大到了整个社会,提出了社会潜意识。社 会通过社会潜意识控制着所有社会成员的思想,压抑着所有社会成员的感情,总 而言之,社会潜意识决定着个人潜意识。弗洛姆在其著作中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人 格理论,他将性格分为生产性取向和非生产性取向。弗洛姆否定了弗洛伊德用“力 比多”解释一切现象的理论,他认为“力比多只起到非常小的作用。尽管弗洛 姆十分赞赏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学说,但是他还是在很多方面对其学说进行了批 判。因为二人所站的立足点不同,弗洛伊德单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解释个体行为; 而弗洛姆则是以研究大众心理为理论基础来解决社会问题。弗洛姆的胸怀更为宽 广,他为整个西方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命运奋斗。这也使得一些学者称其思想带有 泛爱论倾向。弗洛姆和弗洛伊德在心态上显现出不同,弗洛姆心态乐观,积极处 事,弗洛伊德心态悲观,消极应对。弗洛姆关注如何消除现代人的异化与孤独。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在于培养爱的能力,达到与他人用爱来沟通的目的,这 样就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弗洛姆认为这种爱是“创生性的爱 ,在他看来他 所谓的“创生性的爱 ,是一个人的潜力充分得到发展的结果,是活生生的生命流 露,是一种人类至高无上的艺术。这种爱强调人的主动性,主动地付出爱的人是 真正具有爱的能力的人。 三、宗教 1 、基督教 弗洛姆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教家庭,他家里的父系和母系有很多 祖先都是犹太教士,父母也笃信犹太教,作为家中的独子他深受犹太教传统的影 响。在弗洛姆的童年时代,犹太教的旧约全书里的故事给他以深刻的影响。“生 长在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家庭,旧约故事叩响了我的心弦,它比我所接触到的任何 8 第一章弗洛姆爱的哲学的思想渊源 膏昌皇置置暑宣i i i 置暑宣i 暑鼍暑暑i 吉;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宣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置萱昌暑暑暑暑眚暑置i i ii i i 事物都更使我激动 。o 正是因为生在一个笃信基督教家庭中,所以在他的思想中 始终有基督教思想的身影。如在说爱中提到了旧约全书中的“热爱邻人 和新约全书中写道“热爱陌生人 ,“热爱你的敌人”,“去卖掉你所有的,分 给穷人 ;在他的逃避自由一书中解释人类被赶出天堂的真正原因是反抗权威; 在爱的艺术提到圣经约拿书中的故事借以阐述爱的主动关切这种基本 需求。但并不是旧约全书上所有的故事都吸引童年的弗洛姆。事实上,由于 父母性格的影响,十二岁时一妙龄女郎在其父亲死后自杀,和两次世界大战,使 得弗洛姆变成一个性情孤僻的孩子,他极力想克服心中的孤独感,而宗派斗争和 种族冲突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孤僻的人感觉愈加孤独,童年的他 就渴望一个没有战争、各族人民和平相处的美好世界,因此,弗洛姆希望生活在 一个像旧约全书里的预言家所预言的那个“世界末日”“到那个时候各 族人民将把剑铸成犁头,把矛铸成枝钩刀,而不再大动干戈,相互残杀,更不 会再发动任何战争;到那个时候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地到处都充满了上帝的 智慧,就像大海装满了圣水一样。各民族之间普遍友好的和平共处的情景,深 深地打动了我这个十二、三岁少年的心。一。从弗洛姆的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 这个试图解救异化了的现代人的影子,那就是弗洛姆本人。 2 、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且是其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派。“禅 本是梵文“禅 那”的略称,玄奘意译作“静虑 ,即宁静安详地深思;鸠摩罗什意义为“思维修 , 即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禅是一种顿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所以它无处不在。“禅乃不是禅宗的专有物,但以禅 命宗,使禅的概念有了根本性变化,也是禅宗成了有别于佛教整体的独特派别。 弗洛姆认为禅的核心是开悟,凡没有体验的人决不能对禅有充分的了解。弗洛姆 认为禅宗的宗旨是所谓“明心见性”、“澈悟心源 ,禅宗归根结底的目标是成佛, 这相当于西方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讲的“自我实现 ,即人的潜能的充分展现,也 【美】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m 】张燕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 社。 9 8 6 第3 页 引文同上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 即人真正地成其为人。弗洛姆将禅宗与精神分析作比较,并认为“禅则是一种达 到开悟的理论与方法,一种在西方人看来可以说是宗教性或神秘性的体验是 一条精神拯救之路。一。弗洛姆看到禅宗似乎是看到了拯救人类的希望,因为“禅 宗帮助人们为其生存问题寻找答案 。圆他将禅宗与精神分析相融合,试图将其作 为救世哲学。 【美l 埃里希弗洛姆等禅宗与精神分析口旧王雷泉冯川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9 3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等禅宗与精神分析【m 】王雷泉冯川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 9 9 8 第9 r 7 页 第二章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弗洛姆爱的哲学理论 弗洛姆爱的哲学理论是基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实提出来的解决方 案。他希望通过爱这一心理途径来解决异化这一社会现象。弗洛姆爱的哲学 是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构成的。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艺术,同时爱是_ 种能力 。 爱在本质上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爱是一种实践。 一、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要解决人类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知道问题是什么。弗洛姆在 逃避自由中, 提出了人的生存问题,一是“自由 问题,一是“异化 问题。在 爱的艺术 中他指出了何为人类生存的两歧: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性, 人源于自然,依附于自然,与自然是一体的,人靠自然确定自己,与自然建立起 一种天然的、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人又是超自然的存在物,人具有理性,人 运用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改造自然,从自然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寻找属于自己的 自由,人在得到自由的同时,则失去其固有的确定性和安全性。于是造成了人类 生存的两歧。人从而产生了孤独感和焦虑感。这种人性的分裂,就迫使人将努力 以某种形式与外部世界沟通,克服孤独的焦虑,从而最终解放自己。“人丧失了伊 甸乐园,丧失了与自然的一体性,人成了永恒的流浪者( 奥德赛、奥狄浦斯、亚 伯拉罕、浮士德) ;他被迫继续前进,并不断努力,通过填写知识白卷上的答案, 变未知为已知。他必须了解自己,必须说明他存在的意义。 弗洛姆认为,人的孤独和恐惧是造成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的根源。“人之 悲莫过于孤独。所以对人来说,最迫切的需求就是用什么办法从孤独中得以解 脱。力,以至于“人究竟应该如何克服如上所说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如何超越个人 【美】埃里希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 】孙依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8 第5 7 页 i l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活的领地,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和谐? ,这是所有人面临的相同问题。弗洛 姆认为,要消除人的异化现象,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就必须把人与自然界重新结 合起来。他认为,这里有两条的途径可供选择:一条是“共生的相关性 途径。 一方面人可以通过臣服于比他强大的个人、团体或上帝等与世界成为一体,从而 克服他的个体生存的分离性,这种形式以放弃自我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为条件,称 之为“被虐待狂倾向或“屈从共生性融合”:另一方面人可以通过主宰世界,使 他人成为自己的附庸而使自己与世界成为一体,这种形式力图通过压抑别人,使 别人与自己一致来寻求安全感,称为“虐待狂倾向一。显然这是一条“恶”的途径, 是不可取的。另一条途径是“自发性的活动,即通过创造性的自由活动,人将自 身与世界结为一体。这种自发性活动的最主要内容是爱,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 真正回答。“这种爱是在保留自己应有的人格尊严以及独立的个性条件下的结合。 爱情本身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东西,它在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拉近了与他人情 感上的距离,使彼此和二为一。 圆“人性的特性之一就是人类只有彼此间的联系 和团结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得到幸福。但是,爱他人并不是超越他人的现象。 而是发自内心的由他人自身作出的某种表示。爱本来就不是高于人的力量,也不 是由这种力量施惠于人的,也不是赋予人类的一种义务。它是人自身的力量,人 依据它与世界保持联系,把世界真正作为人自己的世界。一o “如果没有戏剧艺术、 绘画艺术、文学艺术或者音乐艺术,人类也能够生存,然而,要是没有相互之间 爱的艺术,人就不成其为人。力弗洛姆认为,。人与人之间能够融为一体这是 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最迫切的,也是最基本的需求。人们往往会为此付出不懈地努 力,这是凡人身上都具有的一股把人类、部落、家庭和社会集合在一起的力量。 没有实现这一需求就意味着人会疯狂起来,以致不是毁灭自己就是毁灭他人。人 类一旦离开了爱,也就没有了人类世界的存在。一o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l 川萨茹非译| 匕京:西苑出版社o 3 第1 4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萨茹非译| 匕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2 9 页 i 美】埃里希弗洛姆人性的追求【m 1 王建康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祉1 9 8 9 第1 1 页 【美】辛格爱的本性( 第l 卷) 【m 】高光杰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2 第5 5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嗍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口0 0 3 第2 6 页 第二章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 二、爱是一种艺术 在弗洛姆看来,正如生活一样,爱也是- 1 7 艺术一我们可以从他把书命名为 “爱的艺术 这点看出来,他对此是深信不疑的。他认为,要懂得如何去爱,就 需要像学习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去行动。因为爱完全属于个人的体验,只有通过自 己的主动实践才能获得真切的感受。而且,爱作为一种艺术有其独特的特点:爱 是一种“给予 ,这种“给予 是不需要任何索取的,是无任何条件,绝对的“给 予”,是平等的“给予”,是不分等级、种族、民族、国家、阶级的“给予一。词时 爱作为一种艺术,它还需要知识和努力,这就说明这种艺术不是一种简单的主观 诉求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努力,需要勇气,需要很多知识的储备才能获得。并 且爱作为一种艺术有其特殊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要掌握 爱这门艺术,要勤奋地去学习爱的理论,还要亲身去实践爱,体验爱,在爱中不 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革新自己。弗洛姆在论述爱是一种艺术的同时还阐释了 爱作为一种艺术,是需要学习的。那么怎么学习爱这门艺术呢? “弗洛姆在爱 的艺术中提出了学习爱的艺术的步骤:一方面要精通这门艺术的理论,另一方 面要熟悉这门艺术的实践。 弗洛姆同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样,以犀利的目光透过资本主义社会繁荣 生活的表面,深刻地揭露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认为现代人处于精神、道 德和社会危机之中。弗洛姆与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的悲观主义情绪不同,他是 一个乐观主义者,他憧憬人类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他还努力构想一个“人 道化社会一。弗洛姆的爱的理论是在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后开出的一剂良药,他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人类摆脱生存危机,摆脱异化的社会。 三、爱是一种能力 弗洛姆在 爱的艺术中批判了对爱的三种误解:第三种就是认为爱只是爱的 对象而不是能力。弗洛姆认为这种想法是极其荒谬的,因为即使有了可以爱的对 象,并不代表马上就会彼此产生爱的情愫。这关系到一个人是否有主动去爱的能 力,具有爱的能力的人不仅懂得如何去爱他人,更懂得如何爱自己。只懂得被动 1 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_i i i i i i 接受的人,是不会爱别人的,甚至不会爱自己。“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 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力可是人们普 遍认为爱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琢磨不透的东西,是无法习得的。还有人认为恋 爱是遇到合适的对象时,自然而然而产生的情感,是指一种缘分。他们没有想过 爱还需要学习。通过学习爱的理论,主动地进行实践、体验爱,掌握爱的艺术, 这样就具有了爱的能力。有爱的能力的人就不怕没有爱的对象,这样付出的爱也 会有回应。 四、爱在本质上是给予 弗洛姆认为:“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活动,而不是消极的情绪如果用最一般 的方式来表达爱的积极意义,那么我可以用一句话概而言之:爱情是一种给 予,而不考虑拥有。 嘴爱的能力的人才懂得给予,给予比索取更令人快 乐。“因为通过给予,表现了他自己生命的价值以及活力 。o 一般人理解的 “给予一带有“放弃”的意味,他们认为“给予 则意味着“失去 。富有并不是 说拥有很多财务的人才富有,而是慷慨解囊的人才富有。不论多么富有的守财奴 都是贫穷的,因为他总是害怕付出。但日常经验表明,一个人自认为的最低限度 的生活需要,既取决于他拥有的财物,更取决于他的品质。然而,最重要的奉献 领域是特殊的、人的领域。一个人奉献给另一个人的是什么? 自身、宝贵之物、 生命的奉献对个人来讲并不意味着为别人牺牲生命,而是意味着他把本身具有的 积极的东西给予别人。别人因为他的奉献而感到幸福。所以对他来讲奉献本身就 是一种乐趣。能够给予的人不仅是指金钱上的充裕,而且是指精神上的富足。能 够给予的人,其本身就是“富有的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不能不带回在另一 个人身上复活的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反过来影响他。正如马克思对爱的论述: 搿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 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 【美】埃里希弗洛姆授的艺术【m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o 0 0 3 第6 4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瑷的艺术d 旧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3 2 页 【美l 埃里希弗洛姆爱的e j i q - m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0 0 q 3 第3 3 页 第二章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 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 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对人和对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如果你 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使对方产生相应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 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回如 此可见,爱是“给予 ,存在于真正的创造性的关系中,给予也必然意味着获得。 弗洛姆认为,个人个性的发展决定着“给予 行为的爱之能力:“取得给予 爱的能力所应具有的前提条件爱者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创造性倾向。惟有 此,他才能克服依赖性和自恋症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才能摈弃剥削别人或只当守 财奴之欲求,并能从中找到对自己人性力量的自信心,以及所要达到某种目的的 勇气。如果缺乏这些应有的品质,那么人们就害怕奉献自己因而也害怕被爱。 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植根于生产性之中,因此完全可以把它称作生产性 的爱。生产性的爱的共同要素就是关心( c a r e ) 、责任(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尊 重( r e s p e c t ) 和了解( k n o w l e d g e ) 。 o 这意味着为爱担心,爱是爱的对象的生活 和积极的兴趣的增长。凡没有这样的积极兴趣,那里就没有爱情。爱另一方面, 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一种表现。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责任完全是一种自愿的行为, 是我对另一个人表达或不表达所需的响应。责任。是指有能力和准备着“回应 。 作为同一个责任,妈妈对宝宝的身体需要照顾:成年人的责任主要指对精神需求的 关心。关怀与责任的手段,爱是一种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种征服人的热情,也 不是一种“感动一人的影响力。“关心和责任是爱的组成因素,但是没有对所爱者 的尊重和了解,爱就会堕落成统治和占有。”回弗洛姆认为,对于一个人而言,尊 重指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其他应遵循其自己的规则和愿望。尊重意味着没有剥 削。让被爱的人按自己的宗旨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我服务。为了更好的尊重 一个人,有必要了解一个人,不知道一个人可以不尊重他,爱的责任若没有了解 【德1 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f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0 第3 版第1 4 6 页 【美1 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1 萨茹非译北京t 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3 3 7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 】孙依依译j 匕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8 第1 0 4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 】孙依依译北京l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8 第1 0 6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为向导便是盲目的。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为爱情所持的责任感和关心程 度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那么,一切都只会是盲目的,抑或是空洞的。了解对方 要从多层面的关怀角度出发,离开了关怀,这样的了解则是虚而不实的,是靠不 住的。也就是说,了解作为爱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过程决不能滞留在表层上, 而是要深入到内部的本质之处,而不是满足于浮皮潦草的一知半解。我只有用 超出自我的关心程度的眼光看待他人,我才能达到真正地了解对方的目的。 只有客观地认识一个人,才能在爱的行为中认识本质的东西。 弗洛姆认为,“了解还有一个与爱情问题相关的最基本问题。即希望同另一个 人结合,以便逃避因为分离而带来的苦恼,这种需求完全符合人性的原始欲 望。一个人要了解自己,纵然付出了诸多的努力,最终还是对自己一知半解; 一个人要了解周边的其他人,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最终还是无法真正地 管窥他们。人与人虽然都是人,但却都是不同样的人。我们对我们自己或我们身 边的人越深入了解,我们所要的目标就会离我们越远。纵然如此,我们仍一如既 往地做着“人类灵魂探秘式的了解不到了解核心地带,决不放弃。我们愿 我们的这种了解的欲望和我们的生存同在。 圆 “还有一条认识秘密的途径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情。爱是情是积极主动地深入 对方进行观察的表现。在这种洞察的过程中,我希望了解对方秘密的要求是通 过情感上的交流而得到满足。情感的感化能让彼此达到一种心灵上的交融。起先 我认识对方,也认识自己,甚至认识所有的人,但在深入这个词上,我 还是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但我知道,对人的生命的了解不只是通过思想传 导知识,而是通过人唯一可以使用的情感传导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人与人 的结合。只有付出爱情,才能为真正的认识开启一扇门户在爱情中过程中, 我奉献自己,但也洞察到了对方的言行。于是我在重新定位中又找到了 自己,又发现了自己,同时也发现了我们两个人,发现了人类。o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f l 川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 2 0 0 3 第4 0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f m l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4 3 页 【荚】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i m 】萨茹非译j 匕京= 西苑出版社,2 3 第4 3 页 第二覃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 五、爱是一种实践 就一般的艺术实践而言,需要以下几步;“就爱的艺术实践而言,首先要求有 规范。力做什么事都需要有规范,若仅凭三分钟热血,便会一事无成。其次,“掌 握一门艺术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专心投入。 o 专心对于当今的人们似乎是很难的 一件事,有各种娱乐诱惑着人们的心,使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第三个重要的 因素是耐性。 固然而工业社会的发展导致现在的人大多急躁,人们匆忙的做事, 然而效率却不高,人们大多知道“欲速则不达 的道理,可他们连思考的时间都 没留给自己,只是一味地机械地做事。让人们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似乎真的不易。“还 有一点,即对所涉及的艺术门类关注的程度。也就是说,学任何- i g 艺术都要对 掌握该艺术注入极大的兴趣如果对- i 1 艺术的意义不甚了解,那么最多也只 能成为一名业余选手,绝不可能成为大师。 回 除了以上步骤,作为爱的艺术的实践还需要以下几点:若要体验爱就要克服 自恋,实现信仰以及对爱的积极态度。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每个人各自的亲身 体验,这种体验要靠每个人通过在自己实践中去感知。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 包 括儿童、少年或者成年人) 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方面的基本的体验。” ( 一) 要克服自恋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有自恋倾向。原始自恋不只是自发爱欲;它吞没了“环 境 ,从而使自恋的自我与客观世界融为一体。弗洛伊德在“ 文明及其不满第 一章中所澄清的观点:自恋不仅作为一种神经症疾病,而且作为现实构造中的一 个主持部分存在下来,自恋与成熟的现实自我共存。 o 弗洛姆认为“获得成功的 爱情最主要的条件是克服自恋。自恋倾向是人的一种态度,具有这种态度的人总 是认为真实的东西仅仅是存在于自身的体验之中,外部的一切事物的真实性都值 得怀疑这是因为他们把身外的东西按照有利于或不利于人的观点去感知。与 【关】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1 3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i 萨茹非译北京t 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4 4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 m i 萨茹非译北京t 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4 5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1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4 6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1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4 2 页 【美1 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 】黄勇,薛民上海l 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7 第1 2 2 - - 1 2 3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恋形成对立面的是客观性。客观性就是对人和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所谓客观 性,即指按照事物或人的本来面目和发展眼光实事求是地分析解释。客观性要求 人们能从表面深入现象的核心去体味现象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客观性是着 眼于现实主义的,它的基础不是与外部世界毫无关系,而是有强烈的联系。“养 成客观思考问题的能力就是养成理智的好习惯,支持以理智思考问题的基础是态 度上的谦恭。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客观性,要理智地看待问题,就必须先有谦恭 的态度 圆“一个人是否有爱的能力取决于这个人自觉摆脱自恋情绪的能力,同 时也取决于他( 她) 从母系和家族的眷恋中解脱出来的能力,还取决于他( 她) 在世界和自身的关系中是否能形成同步创造性倾向的能力。 四 ( 二) 要实现信仰 人们若要体验爱的滋味,就需要亲自实践。而爱的实践需要信仰的实现。 1 、对信仰的认识 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人的全部人格的一种性格特征,但绝不是对某人或某 物的。种特殊的信念。 回信仰“是渗透在他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性,信仰能使人 毫无幻想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 弗洛姆把“信仰分为合理性的信仰 和非理性的信仰。 弗洛姆认为,非合理性信仰是指服从于一种非理性权威的信 仰( 信仰一个人或者一种传道) 。而合理性的信仰则反,它是根植于一个人自身的 思想或情感体验中的一种坚定的信念。合理性的信仰首先不是信奉什么人或什么 东西,而是一种准确的判断。信仰是人的全部人格的一种性格特性,但绝不是对 某人或某物的一种特殊的信念。合理性的信仰牢牢地植根于人世间创造性的智力 和感情的活动。人们在理性的思考时,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信仰的位置,但合 理性的信仰却是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o 如科学史上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和 牛顿都对理性有着不可动摇的信仰。科学本身便是理性信仰的好范例。 ( d 【美】埃里希弗沼姆爱的艺术f m l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5 6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f m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 2 0 0 3 第1 5 8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l 川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6 0 页 f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d 川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6 0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为自己的人【l 蜘孙依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昭第1 8 4 页 f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嗍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_ , 2 0 0 3 第1 6 0 页 f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d 田萨茹非译j 匕京:西苑出版社舢第1 6 d 一1 6 1 页 第二章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 从在心里怀有一个合理的见识到阐明一个理论,每一步都需要有信仰:“相信 想象是所追求的合理的正确目标,相信假设是具有可能性的定理,相信最终的理 论,信仰至少要坚持到基本实现了结论的正确性为止。这种信仰根植于人自己的 体验,根植于人对自己的思考力、观察力及判断力的信赖。” “证明一个人的合理性信仰的经验并不仅仅是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也反映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o “不过,信仰的对象依理无法超越人的经验;所以对人 类的信仰是弗洛姆推荐的那类信仰的终极顶点。 o 2 实现信仰需要信心与勇气 不单是在科学中需要信仰,而且在人际关系的范围内更加需要信仰。弗洛姆 强调,只有自信心强大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相信自己,这是我们给他人 以希望的能力的一个条件,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的本质可以被定义 为是给人以承诺的能力,那么信仰就是人的生存的一个条件。和爱情有重大关系 的就是对爱情的信心,这种自信心的作用就是唤起别人的爱以及相信这种爱的可 靠性。修“我们也相信我们自己。我们会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意识到做人的人格 的内核。这种内核是不可改变的,尽管外部的世界在瞬息万变,尽管我们的观点 和情感有时也会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但维系我们一生的内核却始终存在。这一 内核正是存在于“我 字后面的一切现实,我们对自我一致的信念的基础就建筑 在这种内核上。如果我们缺乏自信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自我一致的感觉就会 受到威胁,我们便会鬼使神差地依附于他人,我们的从众心理就会因此而膨胀, 我们的体验就会受他人的观点所左右。 “相信他人的另一层意思是意味着我们对他人的潜在能力的一种信任。”回“信 任他人的极致是对人类的信任。弦o “与对孩子的信任态度一样,对人类的信任同 样也建构在这种设想上:在适当的条件下,人类自然有能力建立一个以平等、正义 【美1 埃里希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口咽孙依依译北京s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8 第1 8 9 页 【美1 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i 萨茹非译| 七京t 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6 2 页 【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m 】马元德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3 第1 5 3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f m 】萨茹非译北京t 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6 3 页 【美1 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6 2 1 6 3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6 3 页 【美l 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f m l 萨茹非译北京t 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6 4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和爱为原则的社会制度因为人类是具有这方面的潜力的。人类迄今为止还没 有建成一个有序的社会,所以人类就需要有坚信人类有朝一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信仰。但是与每一种合理性的信念一样,这一信仰决不是一种空头的幻想,它建 立在人类过去取得的各种成就作为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人们精神生活的经历之上, 建立在人们对理性的爱的亲身体验之上。 回“合理性信仰的基础是我们自己的生 产力。因为我们在信仰中生活,所以我们是在创造性地生活。人的信仰需要 靠人的勇气、冒险精神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有遭遇各种挫折和厄运的心理准备。一 圆这似乎表明信仰意味着很可能会失败,但人们还是会相信它。似乎在说信仰是出 于一种非理性的因素。但是他又认为爱作为最高的信仰,它的产生取决于“理性 。 爱之所以被人们作为最高的信仰,是由于理性的因素,所以此信仰虽然可能会失 败,但人们依然坚信其实现的必然性。“被爱也好,爱人也罢,都需要勇气,需要 有判断双方能作为最终关系程度的勇气。并能就此勇气付诸果断的行动。哪怕因 此要付出某些方面的牺牲因为爱就是一种信仰。爱一个人就意味者要献 出自己,而不是有条件地期待得到对方的回报。爱情是信念的一种行为,缺乏信 念的人得不到爱。 国人们不仅需要维护自我的勇气,更需要奉献自我的勇气。因 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勇气对于自我的存在和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要想 获得爱就必须有勇气。 ( 三) 要持有爱的积极态度 爱的积极态度是爱的实践基础。这种态度并不是意味着“做某事一,而是一种 内心活动,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生产性能力的体现。正如弗洛姆在他的说 爱中所论述的“人只有当他表达了他自己,当他利用了他自己的力量时,他才 真正是他自己。如果他不能这样做,如果他的生活只是由占有和使用而不是存在 所构成,那么他就降格了,变成一件东西了,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它变成了 一种受苦的形式。真正的欢乐伴随着真正的主动的到来,而真正的主动又有赖于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l v l l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 2 0 0 3 第1 6 4 - 1 6 5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 1 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第1 6 5 1 6 6 页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p 阅萨茹非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3 笫1 6 7 - 1 6 8 页 第二章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 i 置i i i 置宣酋i 暑i 置i i 置宣i i i 叠置葺i 宣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宣宣宣i i i i i i i i 宣i i l 人的力量的利用和培养。而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或行为;如果我爱,那么我就 会处于一种主动地关心所爱者的状态中,不过不只是关心他或她。始终保持思维 和感情的主动活动从而避免内心的懒惰。“爱的能力需要人以专心投入的态度全力 以赴,需要人保持清醒的状态和活力,需要人具有旺盛的精力和耐力,而这些能 力只能通过日常生活的许多其他方面创造性的和积极的态度的积累才能获得。 o 此外,弗洛姆认为,对践行爱的艺术的探讨不能局限于对象的特指性。 就以博爱精神来看,对被爱者企人的爱与博爱是不可分割的。这也表明爱的能力 不仅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整体和实践,还取决于个人因素。如果爱意味着以博爱的 态度对待所有的人。如果爱是一种特殊的品格,那么,它必定存在于所有的人际 关系中,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家旋的小圈子里。 第二节爱的具体形式 在弗洛姆非常细致的阐述了爱的内涵之后,又对爱的不同对象进行了精辟的 分析,进而划分出爱的几种具体形式。即博爱、母爱、性爱、自爱和宗教之爱。 一、博爱 弗洛姆认为,“博爱是构成人类一切爱的最基本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