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论文)水泥土流变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_第1页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论文)水泥土流变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_第2页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论文)水泥土流变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_第3页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论文)水泥土流变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_第4页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论文)水泥土流变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论文)水泥土流变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水泥是一种性能较好且比较廉价的新型建筑材料,已广泛 的应用于水利、交通和土木等各类工程领域。水泥土的流变性能 直接影响水泥土构筑物的长期受力性能,将流变理论应用到水泥 土的结构设计中将对水泥土构筑物提供更可靠且合理的安全保 障。本文的主耍工作是对水泥土的流变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首先通过对水泥红土和水泥砂土在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龄 期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无侧限抗压强度、模量以及应力 一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泥掺入比、龄期、土性对水泥 土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水泥砂土在浸水和不浸水情况下的力学性 能进行了研究。上述试验为工程实践提供了试验依据。 其次在上述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水泥砂土的流变性能进行 了大量试验。通过对流变试验结果的分析,找到了一种比较好的 粘弹性本构关系来拟合流变试验曲线。 最后将水泥土流变本构关系应用到对水泥土摩擦端承桩的沉 降有限元计算中。通过对弹性理论和流变理论下水泥土桩的沉降 结果的比较分析,对实际工程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全应力一应变曲线:流 变;水泥土搅拌桩;沉降 湘潭大学下学倾i 。学位论立 a b s t r a c t a san e w t y p e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a t e r i a lw i t ha p p r o p r i a t eb e h a v i o r a n de c o n o m y , s o i lc e m e n ti sw i d e l ya p p l i e di nm a n ye n g i n e e r i n gf i e l d , s u c ha s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a n d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e c a u s el o n g t e r mm e c h a n i c sb e h a v i o ro fs o i lc e m e n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s d i r e c t l y a f f e c t e db yi t s t h e o l o g yb e h a v i o r , t h er h e o l o g yt h e o r y w i l l p r o v i d e m o r ed e p e n d a b l ea n dr e a s o n a b l e s a f e t yg u a r a n t e e t os o i l c e m e n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h e ni ti sa p p l i e di nd e s i g no fs t r u c t u r e a n a l y s i s o fr h e o l o g yb e h a v i o ro fs o i lc e m e n tt e s ti s t h em a i nw o r ko ft 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f i r s t l y ,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u n c o n f i n e dc o m p r e s s i o nt e s t so nt h e l a t e r t i ec e m e n ta n dt h es a n ds o i lc e m e n tw i t hd i f f e r e n tc e m e n tr a t i o a n dd i f f e r e n tc u r i n gt i m e ,a n ds t u d y i n go nr u l e so ft h eu n c o n f i n e d c o m p r e s s i o na n dm o d u l u s ,a n ds u m m a r i z i n go f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s t r e s s s t r a i n d i a g r a mo fs o i lc e m e n t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n a l y z e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c e m e n tr a t i oa n d c u r i n gt i m e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o l lo n u n c o n f i n e dc o m p r e s s i v es t r e n g t h ,a n ds t u d yt h em e c h a n i c sb e h a v i o r s o fs a n ds o i lc e m e n to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 s o a k i n g o rd r y n e s s t h et e s t s p r o v i d es o m e d a t at o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i st w ok i n do fs o i lc e m e n t s e c o n d l y , b a s e d o nt h ed a t ap r o v i d e db yt h ep r e v i o u st e s t ,ag r e a t d e a lo ft e s t s ,o nb e h a v i o r so f r h e o l o g yo fs a n ds o i lc e m e n t ,h a v eb e e n d o n e 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 o fr e s u l to fr h e o l o g yt e s t ,a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v i s c o e l a s t i c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ih a sb e e nf o u n dt of i tt h ec u r v eo f s t r e s s s t r a i n l a s t l y , t h i sr h e o l o g yc o n s t i t u t i v em o d e li sa p p l i e di n t h e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a n a l y s i so fs e t t l e m e n to f r o c k s o c k e t e df h c t i o nc e m e n tm i x i n g p i l e b a s e do nt h ec o m p a r i s o n o fr e s u l t so fs e t t l e m e n to fs o i lc e m e n t 湘潭人学t 学碗i 。学位论文 m i x i n gp i l ec o m p u t e db y e l a s t i c t h e o r y a n d r h e o l o g yt h e o r y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 a b o u t p r a c t i c eh a s b e e n p r o v i d e d k e y w o r d s :s o i l c e m e n t ;u n c o n f i n e dc o m p r e s s i v es t r e n g t h s t r e s s s t r a i nd i a g r a m ;r h e o l o g y ;c e m e n tm i x i n g p i l e ;s e t t l e m e n t 引言 水泥土【2 1 】为土( 或集料) 、硅酸盐水泥,可能还有夕i - d n n ( 包 括火山灰) 和水混合、压实和养护后的一种拌和物,以便形成一 种具有特殊工程性能的硬化材料。水泥土还有其他名称,即水泥 稳定土、水泥处理过的集料基层和压实水泥土。水泥土( s o i l c e m e n t ) 和硅酸盐水泥硷( p o r t l a n d c e m e n t c o n c r e t e ) 的一个明显差 别是集料和土颗粒连接在一起的,水泥索浆不足以填满集料孔隙, 也不能把全部集料都包裹起来,而使水泥结合料只能把胶结材料 结合成团块;另一个差别是对集料的种类和级配没有混凝土那样 严格。水泥土主要用于路面、边坡加固、防渗衬垫1 5 引、稳固地基 及其他用途。 美国对水泥土的研究和应用较早( 2 0 世纪3 0 年代) ,并建设 了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大规模工程。三十年代,美国在铺筑道路、 公路、机场跑道方面,已使用了水泥土约1 9 l 亿立方米。四十年 代,水泥土试验标准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 a s t m ) 以d 1 8 编 订在工程土壤规程中【l 引。美国混凝土协会已给水泥土下了明确的 定义和标准,并于2 0 世纪8 0 年代末成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对其 进行研究。五十年代初美国曾经在邦奈( b o n n y ) 水库土坝上用水 泥: 二做护坡材料试验,十年后取样检验,材料强度较2 8 天龄期的 增长了一倍,而且各层水泥土之间结合较牢固。七十年代中期美 国已有5 5 座大坝采用水泥土护坡。这成功的经验在第十届和第 十二届国际大坝会议上引起重视。 中国从七十年代开始对水泥土材料进行试验、推广和应用, 其中有在石料奇缺的长江荆江大堤上的水泥土护坡试验,在塞外 严寒地区的红领巾水库灌区用水泥土做的渠道防渗试验等。七十 年代中后期,国内又有山东、天津、北京等七、八个省、市水利 科研、设计单位相继开展了水泥土的应用研究工作,比较深入的 湘潭人学t 学倾i 学位论爻 研究了材料的一些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八十年代,水利部门对水 泥土材料的研究试用更为普遍。建筑部门在七十年代后期采用在 地基深部就地将软粘土和水泥浆强制拌和来加固地基的技术,得 到了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地基土。1 9 7 4 年辽宁省在 沈抚南线公路上铺筑了十余公里的水泥稳定土作为高级沥青面层 的基层,这是我国公路上第一次正式大规模应用水泥稳定土的工 程实例。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交通和土木等 各类工程领域迅速发展起来,新型建筑材料的大量涌现与施工技 术不断发展完善。水泥土作为一种廉价适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大 量的应用于重要的工程项目,但其现有的设计理论已滞后于工程 项目的使用要求。水泥土的力学性能介于混凝土与土之间,其流 变性能比较显著,采用流变理论对其特有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是 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水泥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水泥土的室内试验为水泥土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它主要包括对水泥土的宏观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及进行相应 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指导工程实践。 1 1 水泥土的微观硬化机理 水泥土的微观试验主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射线能谱仪和 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不同情况下的水泥土试块进行物理化学测 定,找出水泥加固软土微观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文献【l 刮认为水 泥士的硬化机理是水泥颗粒与土颗粒间发生理化反应,产生一种 新的化合物,这种物质改变了原土料的特性,成为一种具有自身 特征的新型建筑材料。土在水泥土中起骨架作用,水泥起胶凝作 用。水泥土中土料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分散体系。水泥素浆不足以 填满集料孔隙,也不能把全部集料都包裹起来,而使水泥结合料 只能把胶结材料结合成团块。文献【2 3 】认为软土中的粘土矿物有强 烈的吸附钙离子的能力,这种吸附直接影响加固效果,所以土的 结构类型对水泥土的强度影响很大。 1 2 水泥土的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水泥土宏观力学性能是研究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及水泥土桩支 护结构的基础。综合部分以前所做的试验,水泥土抗压强度的主 要影响因素有:龄期、水泥掺入比、土性;另外包括水泥强度、 外加剂,养护条件,含水量等。 a 龄期 水泥土的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趋势是早期强度增长较快, 一般3 0 天强度约为9 0 天强度的一半左右,3 0 天到9 0 天强度增长 湘潭人学t 学坝l 学位论史 有所减缓,9 0 天后增长缓慢,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j g j 7 9 9 1 ) 规定,水泥土的标准强度取龄期为9 0 天的强度。文 献提供了用水泥土早期无侧限抗压强度q 。预测9 0 天强度的经验 公式: q 。2 8 2 ( 3 0 7 3 8 ) q 。7 q 。9 0 i ( 1 5 6 1 7 s ) q u 2 8 根据不同的土性及配比,其他文献也提供了相应经验公式。 b 水泥掺入比 水泥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大,文献【2 j 得出 结论是水泥土的抗压强度要比原土抗压强度高数十倍,工程设计 施工中含水量在3 5 5 0 之间的淤泥质粘土水泥掺入比在 l o 1 5 之间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文献f 3 】认为水泥掺量较高时, 其强度增长幅度也较大;水泥掺量对水泥土早期强度的影响小于 对后期强度的影响,并得出强度预测的经验公式: f c o k = a a w 8 f 。o k 水泥土k 天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m p a ) a 。一水泥掺入比 a 、b 经验系数 当混凝土龄期为7 天时,f c 。k = o 0 2 2 a 。1 弘 当混凝土龄期为2 8 天时,c 。f o 0 2 4 a 。4 6 当混凝土龄期为9 0 天时,f , o k = 0 0 2 8 a 。1 4 1 文献【l 】也得出了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入比的经验公式: q , = k a 。 式中k 为试验统计值,据作者分析统计为1 8 k p a ; q 。为无侧限抗 压强度;a 。为水泥掺入比。另外,土的抗拉强度随着抗压强度的 增强而增强。文献【2 j 得出结论是抗拉强度为抗压强度8 1 6 ,一 般为1 4 ;抗剪强度为抗压强度的1 7 。土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 都随着水泥掺入比与龄期的增长而增长,但内摩擦角随之变化的 幅度不大。 c 土性 湘潭人学t 学硕i j 学位论史 土性是几个影响因素中最为复杂的因素。文献1 4 j 认为土的粘粒 含量对土的固结影响很大;在宏观力学特性上,土本身的含水量、 含有机质量、含粗颗粒量及初始强度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泥土的 强度。文献【5 】对土的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同样结论;而且 认为土的结构类型对水泥土的强度影响很大,并建议增加一定量 的惰性材料以改善土的性能,如粉煤灰、粉细砂等。 d 水泥类型、外加剂,养护条件,含水量 另外,文献1 2 j 分别对用矿渣水泥和硅酸盐水泥加固淤泥质粘土 结果进行了分析,同等条件下矿渣水泥土比硅酸盐水泥土的强度 高约1 0 1 5 。文献 2 4 1 对若干水泥土外加剂作用进行了试验研 究,认为适宜的;, i - d n n 对水泥土具有改善土性和增强的作用,外加 剂的作用可归纳为三种情况:改良被加固土的级配,增大士粒的团 粒化发展:激发水泥水化,改善和增强土粒间的连接方式;激发水泥 水化热和自然蒸发作用,加剧水泥土中孔隙水的减少。文献f ) 叫对不 同养护条件下的的水泥土试块进行了大量试验,认为定的温度 和充足的湿度环境是水泥土强度良好发展的保证,水泥土材料最 好在地下或水下等环境中使用:水泥土工程的养护切忌干千湿湿 或突然降温,因为干湿交替和温差较大都会产生内力,使工程受 到损伤或破坏。土的天然含水量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 的含水量的增加,土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随之降低,所以对同 一种土,在一定掺入比时,含水量对强度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文献【,】认为水泥土的含水量随水泥掺入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搅拌 方式和养护条件对含水量的降低程度有所不同,这在试验时应特 别注意。文献1 6 得出结论是水泥士的强度开始随天然含水量的增加 而增大,达到某一峰值后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城小,这峰值约为 3 0 。文献1 6 , 5 5 认为水泥土的强度与天然土的含水量有着直接的关 系,在相同情况下,有个最优含水量使水泥土的强度达到最高 值。 类似于混凝土强度,影响水泥土强度因素还有搅拌方式、试 块尺寸【j 、围压和加载速率等。文献【m l 曾对水泥土抗剪强度室内 湘潭人学t 学坝l j 学位论义 试验作过细致的分析,文献】对室内水泥土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 进行了讨论,水泥土抗拉、抗折强度的影响因素与抗压强度的一 样。文献【4 8 1 对水泥土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1 3 水泥土的全应力一应变曲线 全应力一应变曲线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依据。梁仁旺f 7 】 通过抗压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泥掺入比情况下水泥土的力学性能, 获得了水泥土材料的应力一应变全过程曲线( 峰值应力对应的应 变小于1 ) 、棱柱体抗压强度f d u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 乇。= o 7 5 f c u ) 。试验仪器为d w d l o o 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 机。文献【8 1 在此之前也做过细致的研究,但未能得出全过程曲线, 试验仪器为三轴试验机。水泥土材料表现出脆性材料的特征,并 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加与龄期的增长而越来越明显。文献【9 】得出结 论,在三轴试验中,随着围压及含水量的增大,水泥黄土的破坏 模式由脆性破坏转化为塑性破坏。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又逐渐 由塑性破坏变为脆性破坏。 1 4 水泥土的耐久性 水泥土的应用环境非常恶劣,尤其用于水利工程,因此对材 料的耐久性能需要了解和研究,国外目前主要侧重于这一方面的 研究,文献 2 6 , 2 7 1 分别对水泥土冻融循环和长期耐久性能进行了研究, 国内文献【13 , 4 9 , 5 2 , 5 9 对水泥土的抗冻、抗渗、抗冲、耐腐和耐干湿循 环等方面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材料性质的改善,能够满 足耐久性的要求。 1 5 纤维水泥土 纤维水泥土作为一种新的复合材料能够改善水泥土各方面的 力学性能,国外对此的研究较多,文酬2 8 】分别用直钢丝、弯钩钢 丝、聚合物纤维和玻璃纤维掺入水泥土中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掺 加纤维能增强材料的抗压、抗劈裂和抗剪强度,并且影响全应力 一应变曲线,改善干湿、冻融循环下的耐久性。文献 15 1 对纯粹的 土、单独掺加纤维或水泥的土和同时掺加纤维和水泥时土的力学 性能进行三轴试验。认为纤维和水泥分别主要起到提高土的内摩 湘潭人学丁学硕t 学位论史 擦角和粘聚力的作用。在国内,文献 2 9 , 3 0 1 认为随着玻璃纤维长度的 增加,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增加,玻璃纤维 的质量分数在一定范围内对强度的影响最有效果。文献【56 】对甘蔗 纤维水泥土作了研究,认为植物纤维水泥土作为屋顶防水材料有 很大的应用潜力。 1 6 水泥土的疲劳和流变试验 国外对水泥土在动力荷载下的性能研究得较多,文献【5 i 】研究 了重复荷载下水泥红土的力学性能。文献1 57 】对水泥土粱进行了动 力屈曲试验。水泥土的流变试验国内外都研究得较少,文献【5o 】通 过水泥土的蠕变试验对其疲劳断裂参数预测进行了研究。 2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的发展现状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 c e m e n td e e pm i x i n gp i l e ) 是用专门施 工机具将水泥与土在原位搅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桩体。深 层搅拌桩法源于美国,称就地搅拌桩m i p ( m i x i n g i n p l a c ep i l e ) , 即从不断回转的螺旋中空轴的端部向周围正被搅拌的土中喷出水 泥浆并经叶片搅拌而形成水泥土桩。1 9 5 3 年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 社从美国引进这种方法,既而又开发以螺旋钻机为基本施工机械 的c l s 法、m r 一d 法以及喷射粉体的搅拌法d j m 法。通常 凡固化剂采用水泥材料的统称为c d m 法( c e m e n td e e pm i x i n g m e t h o d ) o 国内有冶金建筑研究总院和水运规划研究设计院于1 9 7 7 年开 始进行深层搅拌法的室内试验和机械设备的研制工作。1 9 7 8 年末, 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s j b 1 型双搅拌轴、中心管输浆、陆上型的 深层搅拌机及其配套设备,加固深度l o 1 2 m 。1 9 8 0 年初上海宝 山钢铁总厂的三座卷管设备基础,采用了深层搅拌法处理获得了 成功。同年1 1 月由冶金部主持通过了“饱和软粘土深层搅拌加固 技术”鉴定,开始推广应用。目前我国使用的深层搅拌或粉喷机 械有两种:单头和双头搅拌机。单头机的搅拌片长5 0 7 0 c m ,因 此最终形成一根直径为5 0 7 0 c m 的水泥土桩:双头搅拌机为两把 上下交错2 0 c m 的刀片,刀片长7 0 c m ,因此最终形成一根截面为“8 ” 湘潭人学t 学明i + 学位论义 字形的双头水泥土桩,横截面面积为0 7 1 m 2 ,周长为3 3 5m ,有两 根直径为o 7m 的圆重叠搭接2 0c m 构成。不同型号搅拌桩的桩长 不同,大致在8 2 7 m 之间。 周国钧( 1 9 8 2 ) 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水泥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得到水泥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浙江大学的林琼( i 9 8 9 ) 采用 维固结的方法对水泥复合土的复合模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张j j 乔 ( 1 9 9 3 ) 采用三轴压缩仪对水泥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试验 研究,得到单轴试验及三轴试验应力一应变关系。段继伟( 1 9 9 3 ) 采用在水泥土桩中设置应变及压力传感器的方法,在试验中测定 桩身的应变及应力,研究水泥土桩的荷载传递特性。文献【3 3 j 研究 了含有机质土的水泥土搅拌桩的力学性能和工程实践方法。缪林 昌 3 5 分析了水泥土的电阻率特性并利用此特性进行水泥土粉喷桩 施工质量检测。董平【36 】介绍了适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新型复合桩 一砼芯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和施工工艺,这种桩施工方便、单桩 承载力高、沉降量小、造价低廉,在软土地基工程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侯永峰【”】对循环萄载下水泥复合变形性状进行了试 验研究。 目前按固化剂掺入时的状态不同把深层搅拌法分为粉体喷射 深层搅拌法和浆液喷射深层搅拌法。粉体喷射深层搅拌法( 形成 粉喷桩) 是将干粉状固化剂直接通过空气压缩机压入地层,使水 泥干粉与原位土和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稳定化 合物:浆液喷射深层搅拌法( 形成喷浆桩) 是将固化剂制成浆液 通过输送泵压入地层同样使水泥浆与原位土和水发生物理化学反 应,形成不溶于水的稳定化合物。文献【3 】认为搅拌桩最适合于加固 淤泥、淤泥粘土和含水量较高而地基承载力小于12 0 k p a 的粘土、 粉质粘土、粉土等软土地基。当土中含高岭石、多水高岭石、蒙 脱石等矿物时,可取得最佳加固效果:土中含伊里石、氯化物和 水铝英石等矿物时,加固效果较差。土的原始抗剪强度小于 2 0 3 0 k p a 时,加固效果也较差。搅拌桩当用于泥炭土或土中有机 质含量较高,p h 值小于7 及地下水有侵蚀性时,宜通过试验确定 湘潭人学下学坝i :学位论文 其适用性。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主要用作地基加固和支挡结构54 1 ,其工 程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其设计理论和检验方法在某些 方面己满足不了工程实践的需要,因此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 新的设计理论和检验方法,使之应用更加广泛。 第二节本文的主要工作 “流变”( r h e o l o g y ) 一词来源予古希腊哲学家h e r a c l i t u s 所说 的“脓v 煅班r ”,意即“万物皆流”。 3 1 3 2 1 水泥土的流变性能将直 接影响到水泥土的长期受力和变形性能。由于目前对水泥土的流 变性能的系统研究相对滞后,使得在水泥土构筑物的计算理论偏 丁- 经验,应用中比较保守,阻碍了水泥土的推广应用。针对这种 情况,在对水泥土的一般力学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水泥土 的流变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对实验结果的拟合方法、材 料的本构关系进行研究,并把结果应用到水泥土摩擦端承桩沉降 的计算分析中。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a 通过对两种不同土性的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分组 正交试验,找出荫种水泥土各自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入比、 龄期以及弹性模量的关系。 b 通过对水泥砂土在浸水和不浸水两种情况下的力学性能试 验,比较浸水对水泥砂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c 通过相同情况下,水泥红土和水泥砂土的力学性能试验来 分析土性对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d 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水泥土的抗压全应力一应变曲线。 e 通过对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龄期以及浸水和不浸水情况 下的水泥土在不同应力( 应变) 水平下的蠕变( 松弛) 实验,确 定水泥土流变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f 采用三种流变模型对流变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一种较 好的模型描述水泥土的本构关系。 湘潭人学t 学蟛学位论史 g 分析目前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存在的问 题。用标准线性体为本构关系来计算水泥土摩擦端承桩在不同环 境下的沉降值,并将此沉降值与弹性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找出水泥土的流变力学性能对水泥土搅拌桩的沉降的影响。 第二章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本章对水泥红土和水泥砂土的无侧限抗压试验的结果,以及 水泥土浸水试块与未浸水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分别 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些比较有探索意义的试验成果。 第一节试验介绍 目前国内对水泥土力学性能的试验没有通用标准,综合其他 文献所作试验的参考规范,本文的参考规范有:土工试验规程 s l 2 3 7 1 9 9 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 b t 5 0 1 2 3 1 9 9 9 、建筑_ 丁程 常用材料试验手册p j 。 所用的仪器为w a w y 3 0 0 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水泥采用湖南省新生水泥厂p o 3 2 5 普通硅酸盐水泥( 新标 准) ,水泥干密度为3 。0 8 x1 0 - 3 g r a m 3 。水采用自来水。 试验中水泥掺入比口的定义为:口= 生1 0 0 ;含水量口的定 j 义为:卢:1 0 0 。式中:暇为干土的质量,以为水泥的质量, 3 帆为水的质量。 首先是制备土样。在指定地点取土并将土样烘干,用橡皮锤 或木槌捣碎,并过2 m r n 筛放入铁桶存储备用。 然后分别按照不同的水泥掺入比,3 0 含水量配制试块,采 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为2 3 分钟:然后装入试模,分层捣实。 试块尺寸随试验要求而定,立方体试块尺寸为7 0 7 m m 7 0 7 r a m 7 0 。7 m r n 的立方体,圆柱体试块尺寸高1 0 0m m ,直径5 0 m m 。水泥红土立方体试块的质量控制在5 0 0 9 左右,水泥红土立 圆柱体试块的质量控制在3 9 0 9 左右,水泥砂土圆柱体试块的质量 控制在3 3 0 9 左右,所有试块的质量误差为5 。 湘潭大学t 学填i 学位论义 立方体试块做好后马上用塑料膜覆盖表面,在室温下静置一 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的试件立即送入温度为2 5 3 。c ,湿 度为9 0 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养护方式为水养,养护至规定 的龄期( 7 d 、1 4 d 、2 8 d 、6 0 d ,水泥掺入比7 、1 0 、1 5 、2 0 ) 取出做试验。圆柱体试块采用挤压成型,成型后直接送入标 准养护室养护,不采用水养,养护至规定龄期( 水泥砂土取7 d 、 2 8 d 、9 0 d ,水泥掺入比4 、7 、1 0 、1 3 ;水泥红土取2 8 d , 水泥掺入比1 0 ) 取出做试验。立方体试块每组六个,圆柱体试 块每组三个。 龄期2 8 d 的圆柱体试块包括红土和砂土的,在做试验前将一 部分试块提前2 4 小时充分浸水再做试验,然后将其试验结果与未 浸水的2 8 d 的试块的试验结果相比较。其中水泥掺入比4 的水泥 砂土试块浸水后崩解,所以没有试验数据。 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载采用控制活塞行程的方 式,立方体试块与圆柱体试块的加载速率分别为0 6m m m i n 与 1 2 m m m i n 。 第二节水泥红粘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1 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红粘土 12 是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经过更新世以来在湿 热的环境中,由岩变土一系列的红土化作用,形成并覆盖子基岩 上,呈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其土性特征是液限w ,大于 5 0 ,湿度状态的垂直变化有明显的上部硬下部软的规律,失水后 具有较大的收缩性。已形成的红粘土,经后期水流搬运,仍然保 留着红粘土的基本特征,其w 。一般大于4 5 ,称为次生红粘土。 2 工程背景及基本地质资料 红粘土取土地点为湖南湘潭北二环线某段,呈棕红色,天然 密度为1 。8 4 4 1 0 。g i t l l m 3 , 干密度为2 6 4 xt 0 。g m m 3 ,天然含水率 为2 0 ,塑限w l = 4 2 ( 文献【l2 j 中总结湖南地区的红土塑限的界 湘潭人学丁学坝i 。学位论史 限为4 0 8 0 ) 。在筛分析结果中,小于o 0 7 5 m m 的土质量占干土总 重的13 2 ,小于o 2 5m m 的土质量占总重的8 9 3 ,类似于细粒 土质砂。不同地点、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红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 离散性很大。 3 试验结果 水泥土试块的模量随水泥掺入比和龄期的变化如表2 1 所示, 模量的取值为全应力应变曲线上0 4 m p a 到0 8 m p a 这一段的割线 斜率。 表2 1 水泥红士的模量 :往:打“丰”者数据反常 水泥红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入比、龄期的关系分别 如图2 山图2 2 所示。不同情况下水泥红土的全应力一应变曲线 的比较分别如图2 3 、图2 4 、图2 - 5 所示。 bb1 01 21 41 81 82 2 水泥孚入比( j 图2 一l 水泥红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入比的关系 多,一 夕二 :一 臣 湘潭大学工学坝i 学位论殳 主 舌 世 瞪 墨 01 03 04 05 0 龄期( d ) 图2 - 2 水泥红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 0 1 23 45 日 应变( ) 图2 - 3 水泥掺入比1 0 的水泥红土全应力应变曲线( 2 8 d ) o 1 2345 67 应受( ) 图2 - 4 水泥掺入比1 0 的水泥红土不同龄期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拍 钟 l 。 帅 拍 拍 怕 佃 :譬 ” 一p d 专r 趟 ” := 柚 叻 罡弓r 堪 湘潭大学工学硕i 学位论文 图2 - 5 不同水泥掺入比的水泥红土2 8 d 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4 试验结果分析 a 各个龄期与龄期为7 d 的水泥红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平 均比值分别为: q 。,1 4 = 1 3 4 ( 1 2 7 1 4 5 ) q 。7 q 。2 8 = 1 6 3 ( 1 5 3 1 7 5 ) q 。7 q 。6 0 = 1 9 7 ( 1 8 5 2 1 1 ) q 。7 根据上式分析得出水泥红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 而提高。由图2 2 可见早期的强度增长较快,以后逐渐趋缓。 b ,综合大量以前的文献 i , 7 , 9 , 1 3 1 ,水泥士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 泥掺入比的关系可用以下两种公式表示:q 。= k a ,q 。= k a ”。当后 者的一= 1 时即为前者的表示形式,所以两种公式可统一用后者表 示,k 和一为试验统计值。通过对不同水泥掺入比的试验数据的回 归分析,得到的回归公式分别如下: q 。7 = 8 0 3 a o ” q h l 4 = 1 1 3 9 c x 。6 7 q 2 8 = 1 5 0 3 a o 7 1 q 。6 0 = 1 4 2 4 口o ” 拟合曲线与试验数据的比较结果如图2 - 6 所示: 6 5 4 3 2 1 0 一e d 专r 世 6 5 日 曼4 一 魁3 疆 2 辖 暴l 瓣 水泥掺入比( ) 图2 - 6 水泥红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拟合曲线与试验数据的比较图中 自下而上依次表示龄期为7 d 、1 4 d 、2 8 d 、6 0 d 的曲线) 由此可见同一龄期水泥红土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掺 入比的增大而提高。同一龄期口从7 1 0 、1 0 1 5 、1 5 2 0 的三个增加阶段,强度平均增长分别为1 4 1 倍、1 3 3 倍、1 2 2 倍。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一定的口值的范围内,强度增长的速度并不随 着口值的增长速度的加快而加快。 c 通过对水泥红土的抗压全应力一应变曲线分析得到:水泥 红土的抗压全应力一应变曲线类似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全应力一 应变曲线,即有脆性材料的性质。在其应力小于峰值应力的 6 0 8 0 时,应力与应变近似直线变化,随着水泥土强度的提高, 弹性范围有所增大;达到峰值应力后紧接的段应力急遽下降, 即承载能力迅速降低:在曲线的反弯点处试件表面开始出现裂缝, 以后裂缝逐渐增加、扩大,形成几个独立的受压短柱:以后试件 依靠小短柱的咬合和摩擦力抵抗不大的残余应力,曲线缓慢下降, 应变继续增长,试件仍有一定的残余强度。 d 水泥红土的模量大致随着水泥掺入比和龄期的增长而增 长,但由于试件的离散性较大,有个别数据异常,但随着试件数 目的增多,这种情况会相应减少。水泥红土的峰值应变大致在 0 8 1 2 左右。 湘潭人学t 学烦i 学位论文 第三节水泥砂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1 工程背景及基本地质资料 砂土的取土地点为湘江杨梅洲洲中淤泥土,干密度为2 6 3 x 1 0 g r a m 3 ,天然含水率为2 5 ,在筛分析结果中,小于0 0 7 5 m m 的 土质量占总重的1 9 3 ,小于o 2 5r t l l t l 的土质量占总重的4 6 5 , 属于细粒砂土。 2 试验结果 水泥土试块的模量随水泥掺入t r o t l 龄期的变化如表2 2 所示, 模量的取值为全应力一应变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其中水泥掺入 比为4 的试块在浸水过程中发生的崩解:7 的浸水试块的全应 力一应变曲线的上升段没有明显的直线段,其材料性质接近于塑 性,无法取模量值,所以两者都没有数值。表2 2 中异常的数据都 属于同一批次做出的试块。 表2 - 2 水泥砂土的模量 注:打“者数据反常 水泥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入比、龄期的关系分别 如图2 7 、图2 8 所示。不同情况下水泥砂土的全应力一应变曲线 的比较分别如图2 - 9 、图2 1 0 、图2 1 l 、图2 1 2 所示,图2 1 l 、 图2 一1 2 所示红土为圆柱体的红土试块。 湘潭大学 学硕i 学位论文 儡1 8 善 自8 12 就 4e81 01 2 1 水泥捧入比( ) 图2 7 水泥砂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入比的关系 主” 暮1 戗12 啦 整1 。o 0 8 0 6 0 4 龄期( d ) 图2 8 水泥砂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 奎。 毫 憾 鼎1 o 囊 图2 - 9 水泥掺入比1 3 的水泥砂土全应力应变瞌线( 9 0 d ) 湘潭大学r 学坝l 。学位论文 图2 一1 0 水泥掺入比1 3 的水泥砂七不同龄期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罡 : 一 毯 暖 蚓 蠕 0 oo51o152 02 53 03 540455 055 矗0e57 07 58 应啦( ) 图2 1 1 不同水泥掺入比的水泥砂土2 8 d 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豪1 2 考1 。 嚣n e 嘲0 6 挥。4 。2 。o 知咄j ( ) 图2 1 2 不同水泥掺入比的水泥砂土2 8 d 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浸水) ( 掺入比4 的水泥砂土浸水后崩解) 拍 抽 仙 ” 一喀山i一心疆嘲蜒 湘_ ;孵人学t 学碘l 学位论史 3 试验结果分析 a 各个龄期与龄期为7 d 的水泥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平 均比值分别为: q 。2 8 = 1 4 1 0 0 7 一l _ 7 4 ) q 。 q 。= 2 7 4 ( 26 8 2 8 1 ) q 。, 根据上式分析得出水泥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 而提高。由图2 8 可见一般来说9 0 d 的时候强度相对于2 8 d 的强度 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b 由图2 7 可见同一龄期水泥砂土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 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提高。2 8 d 的g 从4 - 7 、7 1 0 、1 0 - 1 3 的三个增加阶段,强度平均增长分别为1 0 6 倍、1 4 3 倍、1 1 1 倍。 由于其它两个龄期的两组结果数值稍有异常,所以不予考虑。由 以上分析可知,在一定的口值的范围内,强度增长的速度并不随着 6 t 值的增长速度的加快而加快。 c 通过对水泥砂土的抗压全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得到:水泥砂 土的抗压全应力应变曲线有很长一个平台段,在这段内,应 变增长很快,而应力没有显著的增长。平台段以后的曲线类似于 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全应力应变曲线,即有脆性材料的性质。在其 应力小于峰值应力的4 0 6 0 时,应力与应变近似直线变化,随 着水泥土强度的提高,弹性范围有所增大;达到峰值应力后紧接 的一段应力急遽下降,即承载能力迅速降低:在曲线的反弯点处 试件表面开始出现裂缝,以后裂缝逐渐增加、扩大。最后破坏时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形成几个独立的受压短柱,另一种情况 是在试块中部产生斜的破裂面,类似于剪切破坏。以后试件依靠 破碎试块间的咬合和摩擦力仍能抵抗不大的残余应力,曲线缓慢 下降,应变继续增长,试件仍有一定的残余强度。 d 水泥砂土的模量大致随着水泥掺入比和龄期的增长而增 长,但由于试件的离散性较大,有个别数据异常,但随着试件数 目的增多,这种情况会相应减少。如果不考虑平台段的影响,水 泥砂土的峰值应变大致在1 左右。 湘潭人学丁学硕j 。学位论史 第四节水泥土全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分析 梁仁旺【7 1 曾做过水泥土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研究,他所得到的 曲线如图2 一1 3 所示,图中曲线的水泥掺入比为2 4 。如将图2 3 、 图2 - 9 、图2 1 3 比较发现其曲线的大致形状比较相似,三者在曲 线的开始段都有一定的弯曲存在。如果把水泥土的抗压强度作为 主要控制因素来考虑,起始的弯曲段可以忽略不记。 梁仁旺【7 】分析得出水泥土的 全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 段:第一阶段为加载的初始阶段, 应力一应变曲线接近一条直线;第套 二阶段为应力应变曲线的塑性 上升阶段,应力逐渐增大并达到峰 值:第三阶段为应力一应变曲线的 陡降段,即材料的破坏阶段,此段 的特点是在应变增加不是很大的 情况下,应力迅速减小,并出现反 弯点;第四阶段为应力一应变曲线 娃 粱f :旺2 0 0 1 图2 一1 3 的残余阶段,应变继续增加而应力变化不大,试块产生较大的塑 性变形。当试块破坏时,仍存在残余应力与残余应变,与混凝土 的应力一应变曲线相似。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水泥土的典型的应力 一应变曲线如图2 一1 4 所示。 垡2 = o d 3 y - 0 、l 。 、。x = s h 图2 1 4 典型的受压应力一应变全曲线 此典型曲线的几何特点可用数学条件描述如下: a x = 0 ,y = 0 ; b o 。 为下降段曲线上曲率最大点: f 当x _ 时,y 。0 ,掣j 0 ; d x g r 0 ,0 y t 所以,任时刻t 的总的蠕变响应占,( f ) 为: 8 r ( f ) = t ( f ) = e j ( t t i ) qt t , 第二节水泥土的蠕变试验 湘潭人学丁学碗:学位论文 根据水泥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分别对水泥掺 入比4 、7 、1 0 、1 3 在图中左上角分别用大写字母a 、b 、 c 、d 表示,松弛试验标注相同) ,龄期7 d 、2 8 d 、9 0 d 的水泥砂土试 块,以及掺量1 0 、龄期2 8 d 水泥红土试块分别进行了不同应力 水平下的单向压缩蠕变试验,2 8 d 试块又分浸水与不浸水( 编号前 带有字母q ,松弛试验标注相同) 两种情况。图3 2 至图3 1 6 都是 水泥砂土的蠕变试验曲线,图3 1 7 和图3 一1 8 是水泥红土的蠕变试 验曲线。一般试块的应力水平在6 0 8 0 左右,但是龄期比较 大或浸水试块采用的应力水平一般较低,为4 0 6 0 左右,每 一个试块都分三级加载,每一级应力水平增加1 0 。综合以下试 验结果,水泥砂土和28d 水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