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 1 一1 1 1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经校保密办审核批准,本学位论文属保密论文,在年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墨重日期:兰:竺:至:兰 导师签名: 日 期: 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的天然联系。 中原大地蔚蓝而开阔的上空弥漫着历史演变传承的久远深厚的气息,弥漫着中原 淳朴民风的“土气”,弥漫着中原人民苦涩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弥漫着中原人民特有 的英雄气质。“二段”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自然而然离不开他们赖以生存的中原地域 环境,他们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同样也是。他们均以北方和农民为题材,有共同的审美 趣味和不同的艺术视角,凭着倔强和质朴,不趋时流,直面沧桑,用自己的语言与当 代人心性说话,构筑着中国当下奇特的文化风景,展现着艺术创造独具的魅力神奇。 关键词:中原地域质朴土气英雄气质 作者:禹蕾 指导老师:刘昌明 a b s t r a c tf r o m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r e g i o nt os e et h e ”h e n a ne rd u a n ”i nt h eq u a l i t yo fo i lp a i n t i n ga r t f r o m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r e g i o nt os e et h e h e n a ne r d u a n i nt h eq u a l i t yo fo i lp a i n t i n ga r t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r o u g hh en a n ,”t w o ”o i lp a i n t i n gs t u d i e st h a ti l l u s t r a t e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b a s i no f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c u l t u r e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a i n t i n g sa n da nw o r k so f a r t i s t sh a dt h ei n e v i t a b l ee f f e c t ,w h i c hf e r m e n tt h eh en a n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 p a i n t i n g ,w h i l et h e ”t w o ”o i lp a i n t i n gw o r k si st h em o r ep r o m i n e n tf e a t u r e so ft h i sa r ta n d t h ep e r f e c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a t t e m p tt or e -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c u l t u r ea n d 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a i n t i n g ,h en a n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 ”t w o ”o i lp a i n t i n ge f f e c ta n di n f l u e n c e g e n e r a t e db ya c c u s i n gc h i n e s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 r ta n dn a t i v ec u l t u r e ,t h en a t u r a lc o n n e c t i o n c e n t r a lp l a i n sa n dt h eo p e nb l u es k yf i l l e dw i t ht h e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a n c i e n t t r a d i t i o nd e e pb r e a t h ,f i l l e dw i t hh o n e s tf o l kc u s t o m so f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 ,”r u s t i c ”,f i l l e d w i t hb i t t e rp e o p l e ,t h e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 ,b u ta l s of i l l e dw i t ht h eh e r o i c q u a l i t i e sp e c u l i a rt ot h ep e o p l eo f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 ”t w o ”a st h em a i nb o d yo fa r t i s t i c c r e a t i o ni si n s e p a r a b l ef r o mt h e i rn a t u r a ls u r v i v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r e g i o n , t h e i ro c c u r r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a r t se q u a l l y t h e ya r et h en o r t ha n dt h ep e a s a n t s a sat h e m e ,t h e r ei sac o m m o na e s t h e t i ca n da r t i s t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r e l y i n go np l a i ns t u b b o r n a n dd on o tf o l l o wf a s h i o nf l o w ,f a c et h ev i c i s s i t u d e so fl i f ei nt h e i ro w nl a n g u a g ea n d c o n t e m p o r a r yn a t u r eo ft h ep e o p l es p e a k ,t ob u i l dc h i n a sp e c u l i a rc u l t u r eo ft h em o m e n t l a n d s c a p e ,d e m o n s t r a t i n gt h eu n i q u ec h a r mo f 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m a g i c k e yw o r d s :c e n t r a lp l a i n sr e g i o np l a i n r u s t i ch e r ot e m p e r a m e n t w r i t t e n b y :y ul e i s u p e r v i s e db y :l i uc h a n g m i n g 引 ( 五) 本课题研究方法2 第一章概述3 第一节关于中原与河南的概念界定3 第二节河南概况及河南油画的面貌3 第二章中原地域色彩黄河流域文化6 第一节黄河与华夏文明6 第二节中原地区生存状态8 1 、自然地理环境8 2 、与黄河结缘9 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1 1 第一节“二段 简介1 1 第二节“二段”油画艺术浅析1 1 1 、农民般唱着自己的歌段正渠1 l 2 、朴素是一种品格段建伟1 9 第三节对“二段”油画艺术品质的提炼。2 5 第四章“二段”艺术的价值及意义探索2 7 第一节“二段 艺术所折射出的中原地域问题。2 7 第二节从戏曲、文学等姊妹艺术看中原地域对河南艺术的影响2 9 第三节中原地域对河南油画生态发展的影响。3 1 结语3 3 参考文献3 4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3 6 致谢3 7 从 把 对 ( 二)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河南“二段”油画艺术的研究,说明黄河流域文化对中原当代油画 艺术家及艺术作品产生了必然的影响,从而酿就了河南油画独特的艺术特征,而“二 段的油画作品就是这种艺术特征的较突出而完美的代表;通过对“二段”艺术的研 究可以指正中国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的天然联系;可以启示艺术的图像意义与原生态 发生的意义。 ( 三) 本课题研究现状 关于记述河南油画的文献有冷林、赵力著中国当代油画现状,水天中著9 0 年代的中国油画,曹新林著的敞开的壁炉曹新林美术文集,以及中国油 画、美术观察等期刊杂志。关于河南“二段”的记述和研究有艺术视场:“二 段 、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段正渠、小孩段建伟油画等。但对其 真正的生成、发生和发展却缺少系统的和有效的研究,缺乏对河南油画内在本质特征 做深层次的探讨。本文就试着对河南油画现象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探讨。 ( 四) 本课题研究视角与创新点 本文尝试从黄河流域文化来重新解读河南当代油画特别是“二段 油画所产 生的效应和影响,从中提取河南文化的黄河特征与当代文化的结合点。 引言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 五) 本课题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原的地域特色、黄河流域文化等作深一步的认识和 阐述;运用比较研究法,将中原地区生存状态、油画与其他地区生存状态、油画作比 较分析;通过个案研究法和图像研究法,主要针对生长或工作在河南,受中原地域影 响的著名油画艺术家及其作品作个案分析研究,挖掘深层折射出的中原地区生存状态 及其艺术特色。 2 北”是指陕西关中一带,“东南”是指江南,而“中原 就是指河南一带。 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它不仅包括河南,而且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 北、山东等省的一部分地区。诸葛亮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 帅三军,北定中原。 这里的“中原”就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与“中原 一词意思差不多的还有“中州 。中州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中州指河南,因河南大部分地区在古代属豫州,故简称为“豫 。尔雅释地篇 说:“河南日豫州”。豫州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位于其他八州中间,所以称为中州。 如北宋王安石黄河诗云:“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广义的中州指 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但“中州”一词的使用在历史上远远没有“中原” 多,亦难反映出较多的内涵。 本文所说的“中原地域”,是指中原的广义概念,即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 地区。 第二节河南概况及河南油画的面貌 河南,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 全省土地面积1 7 万平方公里。河南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 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省会是郑州。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4 0 0 0 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 心之豫州,故简称“豫 ,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 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 3 第一章概述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 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不过河南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 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大批大批的河南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迁 往异域他乡,这极大地促进了祖国很多地方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 河南这块土地很古老,有人戏称这里走路一不留神都会踢出一件文物。河南的油 画却很年轻,2 0 年前这里的油画家可谓凤毛麟角,廖若晨星。 8 0 年代初,一批从美术学院毕业和刻苦自学的油画家崭露了头角。省美协以“全 国第六届美展”本省油画表现突出为契机,成立了“河南油画学会”,组织队伍开展 许多活动。十余年来,在兄弟单位配合和大家共同努力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 今,河南的油画队伍已达百余人,作品不但在省内而且在全国、乃至国外参加了多种 展览。不少人应邀出国讲学、创作和交流。在全国性活动中,河南油画也频频获奖, 并有较好的影响。 近些年来,河南油画家活动频繁,双人展、四人展、乡土展、提名展、系列展, 接二连三地在京城或本地闹腾,好一阵子沸沸扬扬,加上几次在全国大展中河南油画 家的不俗表现,终于,相关的人们面对中原这块辽阔的土地,睁开了双眼,瞧见了河 南有一批实力可观的油画家。正是这一批年富力强的油画家,自愿聚在一起,经过一 年的酝酿和筹备,终于完成了向政府申报社团登记的一切报批手续,在一九九七年的 春天,以举办“首届河南油画学会展的形式,正式宣告河南油画学会成立。 目前,河南油画从总体上看,尽管艺术水平和先进省市仍有差距,然其艺术追求 和探索轨迹与全国的情况基本上保持着一致的进程。其特点为:自8 0 年代中期以来 对材料、技法倍加重视,更关心外部世界各种艺术潮流及发展状态。在语言形式上以 具象写实为主且居大多数,其中不乏有以严谨的写实功力与高超的技术制作见长者, 这些画家尤注重深入生活和素材积累;另一部分受表现主义影响,不满足于传统的绘 画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对形体进行夸张、变异、重构,更多地注入主观情感,力图 调节作品的艺术韵律和趣味;还有一部分画家竭力摆脱造型规范,以抽象形式和符号 语言,希翼创造一番类音乐化的审美意境,意在突破文化观念的约束,追求视觉更直 接、更强烈的冲击力和哲理性的意蕴。这些无疑使创作呈现出观念和语系多样化的景 象。十余年来,无论是“伤痕 、“乡土 、“新潮 、“古典”、“新写实 凡此 种种河南油画家都不同程度的探索实践过,出现了不少好作品。 4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河南的油画家们,关注的钟情的 相似,这恐怕与黄河有关,与河南是 到形式,从感情到表达,从意蕴到外 发出一种中原味道。无论是曹新林、 河南油画家,中原地域生存状态的影 艺术都深深植根于中原这片沃土,脱 闪耀于中原大地同一个星空。 5 第二章 中原地域色彩一黄河流域文化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第二章中原地域色彩黄河流域文化 第一节黄河与华夏文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万年来, 黄河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广袖轻舒,彩练回旋,形成了黄河第一湾一玛曲;穿山 绕谷,围堰聚水,形成了刘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在黄河中上游的甘肃这片黄土 地上,诞生了辉煌灿烂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而这片黄土地 又赋予了黄河以黄色的容颜。游客沿着黄河甘肃段一路北上,不但可以欣赏河水清澈、 溪流纵横、草场丰茂的黄河首曲景色,还可领略黄河特有的跌宕冲撞、奔腾而来、咆 哮而去的大河气度,更能饱览高峡平湖、绝壁万仞的壮观景色,还可体验黄河中上游 独特的乡风民俗,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 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 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华夏 一词的本义即是: “华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夏”为礼仪之大故称夏。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 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 “夏 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 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区,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 洛文化圈内。河洛文化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都文化连绵不断。 黄河文明形成期的五帝邦国时代,黄帝都有熊( 今河南新郑市) ,颛顼都帝丘( 今河 南濮阳市) ,尧都平阳( 今山西临汾市) ,舜都蒲坂( 今山西永济市) ;黄河文明发 展期的夏商周王国时代,夏都阳城( 今河南省新郑市) 、阳翟( 今河南省禹州市) 、 斟郡( 今河南省偃师市,即二里头) ,、老丘( 今河南省开封市) ,商都毫( 今河南省商 丘市) 、瞰( 今河南省郑州商城遗址) 、殷( 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 ,周都丰镐( 今 陕西省西安市) 、洛邑( 今河南省洛阳市) ;黄河文明兴盛期的帝国时代,西汉至北 宋一直建都在西安、洛阳和开封。上述都城均在河洛文化圈内,几千年的建都历史, 6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第二章 中原地域色彩一黄河流域文化 形成了具有极大影响的国都文化。这是河洛文化最突出的特点。第二,树大根深的根 文化是河洛文化又一特点,有许多文明源头都在这一地区。如最早出现的国家在这里, 近年启动的文明探源工程所确定的四个重点即临汾的陶寺、郑州的古城寨、新寨和王 城岗也在这里,河图、洛书和易经等被誉为传统文化源头的元典出自洛 阳、华夏文化重要纽带之一的汉字也产生在这里,即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由于历史 上各种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向四方播迁,甚至播迁到海外。据姓氏专家研究,中国一 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一支祖根源于中原。现在播迁在外特别是海外华人,多 自称是“河洛郎”,并且前来寻根拜祖,河洛地区成为文化寻根和姓氏寻根的圣地。 第三,大一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传统的民族基因。善于吸收、包融、开放、凝 聚的民族个性,在河洛文化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但最突出的还是大一统的民族基因, 从邦国、王国到帝国的几千年中,人们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强大,反对分裂,一直进行 着不懈的斗争,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优秀的传统现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坚如 磐石的凝聚力和灵魂。 “河洛文化”由地域文化发展成为强势文化,由博大精深、兼容并包而发展壮大。 河洛文化从形成到发展,以顽强的生命力融入中华文化的体系中,成为中华主体文化, 并长久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进程。作为文化主流,河洛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吸纳融合 其他地域文化,同时又以强劲的态势向四周辐射,由中原而波及全国,甚至随着中原 人过江越海,形成颇具影响的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缩影。河南拥有丰富 的文化资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培育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河南历史,中原文 化全方位地体现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精神提 供着资源,增添着营养,充实着内容,创新着风貌。中原文化既集中体现和代表着中 华文化及民族精神的民族性特征,更直接培育着中原儿女的人文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 情操。厚重、多元、辉煌的中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中原文化精神。团结统一、爱好 和平,是整个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表现。 7 第二章 中原地域色彩一黄河流域文化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1 、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中原地区生存状态 中原地区位于我国中东部,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西部是丘陵,东部是辽 阔的平原,黄河的中下游在其广袤的大地自西向东穿行而过。从农业自然资源的形成、 发展与利用的地理环境基础来讲,中原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因而中原地区的农 业生产一直比较发达,在七八千年前人们已经世世辈辈辛劳的耕作于这片土地上。 中原居中国古代九州之中,是中国腹地。从战略角度看,可四面出击,也可八面 来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河南,命中注定要饱受战乱之祸。由 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复杂原因,河南的自然环境极度恶化。如今的河南,植被覆盖率 低,气候干燥,风沙强劲,在河南生活感触最深的就是一年四季经常频繁出现的尘土 飞扬的生存环境。 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的地理条件影响着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性格的类型。艰辛 的农业耕作方式带给河南人清贫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他们勤俭和知足自得的观念和性 格;农耕的经济结构极大的决定了河南人以素食、面食为主的饮食结构,造成了他们 质朴而平和的观念和性格;农业耕作中与黄土长期的接触,促成了河南人坚忍和朴拙 的观念和性格。从自然地理生存环境,到其影响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性格、观念特 征,河南人的生存状态中无处不弥漫着“土的气息。 中原文化的地理环境,如果以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讲:一种封闭的、 适宜于农耕的、广袤而肥沃的平原与丘陵。中原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原人对农耕文明 的选择。农业生产尽管是比较艰辛的,但在中原农民心中,相比手工业和商业而言, 农业依然是最稳定的生命依靠,尤其在动荡多发的中原,在统治阶级不厌其烦的教化 中,农民的这种认识也得到不断深化、固化,并最终走向僵化。 农业文化造就了中原人和平至上的品格。传统的农业生产是自给自足的、以家庭 为单位的小生产,与外界基本处于半隔绝状态,但正因为其小又与世隔绝,所以极难 承受社会的变故。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次社会动荡受害的首先是农民。他们 恬静的生活建立在稳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之上,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与世无争,他们 比其他阶层更愿意过“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因为这样对他们 育了璀璨的文明,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进程。黄河的流变给了我们民族深邃而又辽远 的启示和力量,成为我们精神的象征。 黄河,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这条母亲河几千年 的奔腾不息哺育了中原儿女,但带来的苦难也实在太多。旱涝、蝗虫等灾害的影响, 使得河南人苦不堪言。大涝之后有大旱,大旱过后出蝗灾,这在河南似乎成为定律。 直到今日,过往的自然灾害仍是河南人祖祖辈辈教育下一代的“必备教材”,像1 9 5 9 年至1 9 6 1 年的三年自然灾害,现在还是河南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这沉重的苦难, 河南人无法忘记,沉淀在河南人的血液之中,一代代的传承,使得河南人性格中有着 比其他地域人更多的忧患和苦涩的成份。 “后天残疾”的中原大地,并没有在过去她所经历过的灾难中一蹶不振,她拖 着虚弱而残疾的身体,跌跌撞撞的向前冲,取得了现如今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良好 状态和发展前景。但河南毕竟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发展起来的 省份,较北京、浙江、广东等其他发达地区来说还是相去很远,人们还生活在较为苦 涩和艰难的生存状态之中。 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将艺术品的产生归为“自然气候”和“精神气候 发生作用的结果。他以橘树的生长、繁殖为例来说明艺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苦难 及其对人的影响举证来阐明精神气候对艺术的作用。由上述的阐述可得,“土”和“苦 涩”就是中原地区的“自然气候 和“精神气候”,即中原地区的生存状态。当然“土” 和“苦涩 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词,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土可以是与人的生 9 第二章 中原地域色彩一黄河流域文化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存相关的土地等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也可以是人生存方式的循旧,性格的憨厚, 气质的质朴。“苦涩 则是与它具有同感的苦难和艰辛等。艺术的根和它的枝, 总能从这生存状态之中吸收到水分、空气、阳光、雨露,伸展着触须、枝叶、蓓蕾花 朵,以不断繁荣和发展自己的生命河南油画就是其中。 1 0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 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 艺术 第一节“二段”简介 上世纪9 0 年代世纪末,河南油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引起了一阵震撼,人们 把目光聚焦于段正渠和段建伟,美术界把其并称为“河南二段 。他们二人均为性情 中人,痴心于油画艺术,题材相近,风格迥异。 段正渠,1 9 5 8 年生于河南偃师。1 9 7 7 1 9 7 9 年在河南省艺术学校学舞台美术, 1 9 7 9 1 9 8 3 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读美术本科并获文学学士学位,1 9 8 3 1 9 8 5 年在 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1 9 8 5 1 9 9 7 年在郑州画院从事专业创作,1 9 9 7 1 9 9 9 年在河 南省书画院从事专业创作,1 9 9 9 年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现为该校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段建伟,1 9 6 1 年出生于河南许昌。1 9 8 1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 原开封师范学院艺术 系) 获文学学士学位,1 9 8 2 年分配到三门峡河南第二印染厂图案室工作,1 9 8 3 年借调 到出版社,1 9 9 1 年调入河南文,t l , 出版社任美术编辑,2 0 0 2 年调入北方工业大学艺术 设计学院任教。 “二段”都与农民有着血缘的情感联系,尤其对北方的农村有着固执的偏爱。他 们热衷地表现着苍凉而厚重的北方农村的广阔土地;表现孕育着这片土地的浑厚而凝 重的黄河;表现生长在这片土地、流域的憨厚而质朴的农民,执着地追求着表达他们 内心感触的独特方式。 第二节“二段 油画艺术浅析 1 、农民般唱着自己的歌段正渠 生长在中原大地的段正渠,对北方的土地和生活在北方土地上的人们,怀有深切 的感情。特别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一直牵引着他的一t l , 。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 段正渠多年去陕北采风,到陕北高原山乡漫游,当他漫步于一望无际的陕北大地,被 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那雄浑和粗犷的黄土高原,被悲壮、苍凉的陕北信天游,被生生不息的顽强生活在这 片土地上的朴拙而厚道的农民所震撼,那里的人和自然使他一见钟情,他发觉自己寻 找到了属于t l 己的理想世界,那里的人和t l 然给了他最初的创作激情,从此他的画笔 伴随着激情投入到这片令其神往的土地。1 9 8 7 年段正渠的油画作品山歌在上海 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展中引起人们的关注,接着在1 9 8 9 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美展中 以油画作品红崖圪岔山曲曲一举获得铜奖,使得全国都知道河南有个学法国卢奥 的画家。后来的东方红、走西口、北方、黄河鲤鱼、黄河系列 等作品接连问世,段正渠与粗犷而多情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当代画坛特殊的文化景 观。 段正渠的以人物为主体的系列油画艺术作品,描绘着人们的平凡生活,浓郁的情 感色彩直振人心。山歌中那夜 特别的深暗,清冷的月光下深厚的 黄土高原上,一个裹着白毛巾的中 年男子在投入的唱山歌;红崖圪 岔山曲曲中黑漆漆的窑洞里,围 坐的人们在听着那年轻人仰脖子放 纵着粗造的嗓门:东方红( 图 1 ) 中血红的天空里,一位黑布衣、 头扎白肚巾的陕北汉子,身着羊毛 坎,张着大嘴,挺直胸脯,引亢高 歌,那声音响彻天空、直入云霄; 图l东方红段正渠 还有在天底下歌唱那诘曲的敖牙的嗓音和唱歌的状态令人感动。就如画家自己所 说的:“在我至今为止的人生中,被震撼、征服而永不会忘记的,大概只有在陕北窑 洞中听陕北人唱酸曲曲了,那简直是生命的体验。 1 他们的“信天游”刺破画面直 透我们的内心深处,那是他们偶尔欢愉的表露,那是他们苦苦劳作一天之后的宣泄, 那更是他们长久苦闷心境的发泄,撕心裂肺。在段正渠的我看到真实的人一文中 写到:“我无法把信天游叫做歌,歌用于酸曲曲太过文弱。我理解的歌,是 1 段正渠:我看到真实的人,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第3 0 8 页 1 2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 悦耳的,委婉吟唱出来的,而酸曲曲则是情感的喷发和灵魂的诉说。当夜色渐深,酒 在胃里开始燃烧,热血开始沸腾,平日 里骡子一样麻木疲惫的人们恢复了原有 的血性。他们放纵着粗糙的嗓门,额上 的青筋暴如蚯蚓,面色憋涨成紫红,凄 厉高亢的声音如劈开青天的利剑,和着 世代的积郁奔突而出,在夜空里随风飘 逸。这种声音这种状态我寻找了多少年, 就在这个瞬间,我明白了多少年来一直 被什么所迷恋。我看到了真实的人。我 懂得了该如何去歌唱。 2 北方( 图2 ) 是段正渠让人震 撼的一幅作品,画家以当下人的情感来 描述4 0 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 在兴修红旗渠的精神,成为珍贵的历史 照片的再阐释,再现出当年修渠的人们 图2北方段正渠 那种奉献的精神面貌。男人、女人以及使用过的铁锤、铁钻、提灯、垫肩,穿过的棉 袄和食用的野菜,蓦然映入眼中。女人提灯走在修渠大军前列,正是这种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构成红旗渠精神的内核,也成为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瑰宝。如同画家自述中说的那样:“在陕北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当我 漫步在一望无际的山梁之上,知道了什么叫雄浑和博大;接触着土生土长的村民,知 道了什么是质朴和厚道;而听了动人心魄的酸曲曲,才真正领会到了什么叫真情与热 爱。3 段正渠的画中,总蕴涵着一种质朴和专一的热情。他深受法国画家卢奥及德国新 表现主义画风的影响,浓黑的调子,简括的笔法,颜料的堆积,生涩的形体,以及粗 硬的轮廓线条等形式因素,都很巧妙地与他表现的题材融合在一起,形成富于视觉冲 击力的画面效果,展现了黄土高原所蕴蓄的雄浑博大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他笔下的 2 段正渠:我看到真实的人,二十世纪中国油画,第3 0 8 页 3 段正渠著:中国当代艺术品评丛书,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 9 9 8 年 1 3 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土地是厚重、不无苦涩的,但充满温馨。画家专注于探索人与土地的关系,人的天然、 质朴和生命力的强烈与深厚。正如美术评论 家王林所说:“他几乎以黑色为主旋律,但 并不压抑,并不苦闷,而是充满动态与激情。 他所描绘的陕北农民没有受到商业文 化的污染,依然放任地、尽情地唱着自己的 歌。画家力图要守护那种正在今日生活中逝 去的天然和淳朴。”4 这充分说明,画家凭借 极具表现性的自由,把自己的追求和意愿一 一人的真实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真实包含 着对朴素和单纯的向往,以及人内心翻腾的 原始的欲望和冲动。 油画新娘( 图3 ) 中,段正渠大面 积使用响亮的红色,表现出对黑色的抑制, 图3 新娘段正渠 意在摆脱早期模仿的痕迹。纵横的笔触依然激动人心,更多的是一种直率的感性表达, 图4 午夜麻黄梁段正渠 4 王林:追回人的真实,1 9 9 5 年 这使他的作品较少那种发展缓慢、层次交 错的“研读性 ,而具有某种东方式的即 与性。 在另一类静谧的高原暗夜中活动的人 们中,在北方黑色的夜空下,从被手呵护 的灯光,到笔直划破黑夜的手电,都闪耀 着先知般的光芒,它们的单纯的造型消弥 了时空的界限,让人不由联想起我们民族 无尽的传奇。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 们,被赋予了无尽的庄严,在这单纯的天 地间圣徒般地活动着。午夜麻黄梁( 图4 ) 是段正渠的一件力作,画的是麻黄梁这一 1 4 等油画艺术作品中,常常表现陈 图5静物段正渠 旧的老柜子、木楞楞的方桌、白色的宽厚的大瓷碗、古老的汉砖、残破的陶片尽 管画中的内容看来是极其普遍,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但一杯一碟、一碗一箸,都会 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无尽追忆。那老木桌上的斑驳与裂纹,那历经春秋的土墙上镌刻着 图6北方烧段正渠 的生活痕迹,那大瓷碗盛载着的无数沧桑, 令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都市文化 的震撼。他们不仅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 种呼唤。古老的汉砖还有残破的陶片在泥 土般的色调中安静的像在诉说着什么,诉 说着曾埋葬它们的中原大地的泥土味道, 诉说着它们久远的曲折身世,诉说着它们 走过的漫长历史,诉说着它们过如烟云的 辉煌,诉说着它们经历过的辛酸和苦涩。 北方烧( 图6 ) 里一壶老酒,一 只白瓷酒盅,一盘酒菜,在黑褐色的背景 下显得温暖、朴实,似乎是冬日里暖暖的 窑洞中,三俩好友围坐在农家土炕上饮酒 聊天,幽幽的酒香已飘满了整个窑洞。而窗外一缕阳光刚好照着端端正正的酒壶和碟 1 5 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宁静、安详,这就是陕北人的生活。 段正渠的静物画一般尺幅不大,构图平静单纯,大多采用平角透视,使人感到质 朴、亲切,似乎是与你面对面的对话。他的画极讲究构成,每一件物品都精确地占据 了它应有的位置,看似不经意问,恰到好处地构成了整个画面中点、线、面的和谐与 均衡。他的色彩是凝重深沉的,黑色与灰色占有统治地位,黑色在他的画中极具表现 力:神秘、粗犷、充满诱惑。与之相呼应,他的灰色也被画的丰满、厚实,在一块块 黑色的衬托下,表现出了无限的张力,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野性的乡土魅力。 段正渠画中用笔也是极精到的,追求画面的厚重感,笔与色完全融合,或涂抹,或挥 洒,或堆砌,皴擦点染,淋漓尽致,以局部的抽象性与表现性构成了整幅作品的现实 主义风格。 段正渠的画中,总蕴涵着一种质 朴和专一的热情。他笔下的土地是厚 重、不无苦涩的,但充满温馨。画家 专注于探索人与土地的关系,人的天 然、质朴和生命力的强烈与深厚。这 在现今流派纷繁的中国艺术界,是一 种相当自信的创作定位,正因如此, 才能把大自然的洪荒气势赋予了画 面。大地景观( 图7 ) 之一黑色的土 地盘踞着画面的大部,大地、白色云 团和天空在段正渠的画中被赋予同样 的厚重感;大地景观之二色调上比 之一明快,画家准确地捕捉到了风云 即将变幻前大地异常明亮的一瞬间。 强力的笔势将山丘田地的广袤连贯一 气,远景的山头和近景的山坳在构图 图7 大地景观段正渠 上形成一种对称。大地景观二幅的色彩浓郁沉稳,给人强烈的震撼。 黄河系列是段正渠最常用也最拿手的题材,是一系列大画,是令人仰止、悲 1 6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 怆、壮丽的史诗般的叙事。在大自然的眼中,人变的异常的渺小,根本看不出人物表 情和内心所传达出的信息,不 易辨识的人群和船已经化为了 一体,孤独而恐惧的挣扎于浑 重的惊涛骇浪中。画面以极度 夸张的线条、浓重而又对比强 烈的色彩、却又以黑色为主旋 律,看起来并不压抑,并不苦 闷,而是充满神话式的动态与 激情。厚重的金褐色调笔触和 强烈的表现主义技法,虽让人 图8 七月黄河段正渠 联想起法国的表现主义大师卢奥,然而相比于卢奥对于苦难题材的偏爱,段正渠的作 品虽凝重深沉却不苦涩,在作品中着重表现的是充满了激情的英雄主义,画面充满饱 和的张力,富有中国式的乡土气息。在七月黄河( 图8 ) 中,船夫的表情被掩去, 不再传达内心讯息。黑线在土黄、生褐交替色块中自由游动,画面已经弱化了叙事, 抽离了文学情节,读者的欣赏习惯被线面拆散。不易辨认的人与物已经化成了一体, 图9 黄河传说段正渠 整条船在黄河中的样子就 像人类在苦难的历史中,辨 不出方向,无助无望,只能 专心地去对付每一次波涛。 作品增加了忍耐和抗争的 意味,更多的是表现人物命 中注定的为了生活的挣扎 和纠缠,以及在与自然的抗 争中面无惧色的平静和乐 观,同时也体现出画家对人 类生存境况的忧患和对生存的思考已超越了早期画家对个体喜怒哀乐的关注。 黄河传说( 图9 ) 等人鱼系列也是被画家不断演绎的大画,鱼越来越大, 1 7 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直到比人还要大,姿态越来越妖娆,它们好像是背后的黄河托出的信使,与身边狂喜 而犹疑的人对峙着,他们闪闪发光的身体就像原始自然生命力的化身。 如果说段正渠早期作品文学性还较强的话,那么1 9 9 3 年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他的 英雄远去( 图1 0 ) ,平面图式进入人们的视觉,黑线被扯断,笔触被打散,时 而淋漓畅快,时而呜咽打结,每一笔都担当着叙说的功能。画面更松散了,情感却更 悲怆,新表现的某些特征注入他神秘的意境。这就是面对现实的生存状态画家进行的 新的诉说:现实生存状态的日益世俗和 病态,使得段正渠感受到那质朴、纯净、 苍凉的“土气”的弥足珍贵,“平凡依 然存在,英雄却已远去 5 。天空大地 之间已经没有了太明显的景物,点、线、 面组合了万物,在纵横交错中,几条被 看作小路的线贯穿分割画面。在苍茫的 土地上,在寒夜的灯光中,在和历史相 通的小路上,你似乎可以听到英雄离去 时的哀叹,这种对生与死、时间与空间 的感叹丰富了大地。“段正渠笔下那广 图1 0英雄远去段正渠 袤的土地、那横垣大地残存的城墙、断裂的峡谷与高耸的陵墓中,不正散发出英雄的 气息? 游荡着我们民族的灵魂? 段正渠表现出坚韧和执着,以英雄和信仰为依仗,在 苦难的土地上吟唱理想的信天游,用心聆听土地之下的英雄细语。 6 可以说英雄 远去是段正渠所画的一组哀伤的大画,也是他更为成熟的作品,成为一首英雄的招 魂曲,成为空旷中的一声叹息。 我们无法在段正渠的画前掩饰激动,即使老成持重的心也会和着他英雄主义的节 拍搏动。人们喜欢他对黑色的运用和有力度的用笔,对他画中夸张的形象也赞不绝口。 他几乎无心去调弄那些响亮的颜色了,甚至在急切的述说中丢弃了他惯用的浓重色 调。画面稍显灰暗,陌生的场景唤起了我们对英雄时代的记忆。它的鲜明的主题是至 关重要的。它把归于沉寂和遗忘的东西凸现在我们面前:坍塌的城墙和陵墓、掩埋了 5 殷双喜:英雄远去,艺术世界,1 9 9 8 年2 月刊 6 艺评家谈段正渠创作( 节选) ,艺术界,2 0 0 5 年4 月刊,第1 7 页 1 8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 一切的沟壑,有力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涌动起冷却的热情和豪迈的英雄主义 情绪。 2 、朴素是一种品格段建伟 段建伟从不曾远离中原大地,是一位地道的乡土画家,他在画里粗手大脚质朴无 华的农民形象上寄予深切的尊敬与热爱,显示了画家对于乡土中国的认同感。但段建 伟的乡土并不同于那个年代如火如荼般燃遍中国大地的、带有批判意识的乡土画风, 他的乡土是纯真的,也是宁静的,他所寻找的似乎并不是对时代的批判,而是永恒的 价值。他的画更具有浓厚的中原“土 气,时时流露出心无挂碍的创作心态。如果段 正渠使人想到卢奥,那么段建伟就不会使你想起任何一个外国画家,他的作品是土生 土长的油画。正如评论家水天中先生所说,在对待艺术的纯真态度上,也许段建伟与 朴素派画家有某种近似之处,但他绝无卢梭奇丽的幻想和精巧的语言,他粗手大脚, 质朴无华,以宽厚的温情滋润着中原热土的众生,如果你真正理解他,自会感悟到他 的创作是“歌也有思,哭也有怀”,因为他追求着植根于故乡土地的艺术。 依照一般艺术作品解说的标准,段建伟作品中的人物没有特定的社会身份和职 业,没有交代人物行为的来龙去脉,很难猜出画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和想什么。但我们 观看他的作品,往往感受到一种“言有 尽而意无穷”的弦外之音。在那些质朴 的人物和环境之间,渗透着超越现实物 象的心理气氛。 9 0 年代初,段建伟创作了一批以 “玉米”为主题的绘画,这些作品以极 其平静的笔调,将人们辛苦的日常劳作 融会进一种带有超然色彩的世界里。在 油画抱玉米( 图1 1 ) 中,我们看 到的仿佛不只是一个行走在玉米地里图1 1 抱玉米段建伟 的乡下孩子,而是从某个永恒之处走出来的生灵,她在未有天地之初就这样劳作着, 并且将一直这样,永无穷尽。她的脸上并没有忧伤、也没有喜悦,人们无法读出她的 1 9 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方式“二段”艺术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感情,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被读出来,那么,就是性灵一女孩子的性灵、玉米的性灵, 也是画家自己的性灵。 发烧( 图1 2 ) 是一幅静态的人物 画,而画中陪护坑边的亲属平静中竟略呈愉 悦之色,亲属手中拿着一种不确定的东西, 在看望病人,利用这个看病的机会,向医生 或是病人家属馈赠“礼品 。画面给人的感 受是真挚的、温暖的,画中的每一个形象都 经过精心处理,简单的造型背后孕育着纯洁 而深厚的情感。金黄色的光笼罩着整幅画 面,湿润的白毛巾敷在病人的额头,整幅画 面弥漫着一种来自内心的温暖,一种亲情所 能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段建伟作品中的敦 图1 2发烧段建伟 厚、质朴的形象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家对朴素自然的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除了弗朗西斯卡式的平面构图之外,段建伟的图式基本上是极个人的。在他的画 面上,找不到任何让我们驻足的用笔和功夫,他看似不专业的笔触用在农民身上特别 图1 3换面段建伟 合衬,就像剧中人物特有的交谈方式,这对 于“描述”来讲似乎夹杂一些另类的味道。 段建伟画中的人物大多是“木木”的神情, 他们也没有多少肢体语言的表达。油画换 面( 图1 3 ) 中的路上相遇的两位扛着面袋 子的青年没有急切和焦虑的神情,只是家常 的说上几句;雪原里在冰天雪地的背景 中,一个穿着厚厚毛皮衣服,带着耳捂的猎 人一手执猎枪,一手高高地拿着猎物,迎面 走来,但是猎人的表情却是僵着的,可以说 面无表情;油画情侣中,相依一起的男 女情侣也没有甜蜜的神色。作品细腻而干净 从中原地域看“河南二段”的油画艺术品质 第三章五千年黄河文明新的表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