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19822000年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问结构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而 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经济、人口分布和建成环境等方面呈现出不断分异和重组的态势。 本文以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实证和机制解析三个方面进行 研究。在理论方面,本文总结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领域的分析方法和解析理论,以及城市区 域演变的相关理论,并回顾了城市空间结构因子生态分析的国内外经典案例,从而为后面的 实证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在实证方面,本文利用1 9 8 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 0 0 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因子生态分析和社会区分析方法,对1 9 8 2 年、2 0 0 0 年的社会 空间结构和1 9 8 2 2 0 0 0 年社会空问演化进行了研究,进而归纳出改革开放2 0 年来上海市郊 区的社会空间演化模式。最后,在机制解析方面,对1 9 7 8 年改革开放前后,计划经济时期 和社会转型时期的政策与制度、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等三个方面在不同层面( 国家、城市和 地区) 的演化趋势对于郊区社会空间的影响进行了全面阐释,并归纳出社会空间演化的综合 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 9 8 2 2 0 0 0 年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演化主要表现在空间模式、发展方 向和社会分异三个方面,而以上演变趋势背后正是改革开放后社会转型的强大力量。随着市 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制度的改革、土地价值的凸显,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结构已由计 划经济时期以扇形为主要特征的简单模式,演变为社会转型时期以多核、圈层为主要特征的 复杂模式。 关键词:整会窒闻绫翅莛金窒间渲业盐金挂型盟翅盘直趣匡 a b s t r a c t 摘要 s i n c et h e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 n g a n dw i t h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s o c i o - 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 s o c i a l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i nt h es u b u r b a na r e a so fs h a n g h a ih a sw i t n e s s e das e r i e so fp r o f o u n dc h a n g e s ,r e s u l t i n gi nt h e t r e n d so f r e s t r u c t u r i n g a n d i n c r e a s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删s t r i b u t i o na n dt h eb u i l t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s t u d yi sc o n d u c t e dm a i n l yi nt h r e ea s p e c t s ,n a m e l y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 c a s es t u d ya n dt h e o r e t i c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f o r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 i t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 e x i s t i n g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i nt h es t u d y o fu r b a n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a n dr e l a t e dt h e o r i e si nu r b a n r e g i o n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sw e l la st y p i c a lc a s e s ,b o 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n dd o m e s t i c ,a b o u t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i nu r b a n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i no r d e rt of o ma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n e x t , b a s e do nt h ec e n s u s e sd a t ao f1 9 8 2a n d2 0 0 0 ,a n du s i n g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a n ds o c i a la r e aa n a l y s i s ,t h e p a p e rp r e s e n t st h es o c i a ls p a t i a lt r a n s f o m l a t i o ni nt h es u b u r b a na r e a so fs h a n g h a id u r i n gr e c e n tt w e n t y y e a r s t h r o u g ht h ee x a m i n a t i o n o nt h es o c i a l 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b o t hi n1 9 8 2a n di n 2 0 0 0 a n d c o n s e q u e n t l yt h es o c i a ls p a t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m m1 9 8 2t o2 0 0 0 f i n a l l y , t h ep a p e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d i s c u s s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 so ns o c i a l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b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p o l i c i e s ,e c o n o m i c a c t i v i t i e sa n ds o c i a ll i f e s t y l ei nt h r e el e v e l s ( n a t i o n a l ,r e g i o n a la n dl o c a l ) a n di nt h ep e r i o do ft r a n s i t i o n f r o mt h ep l a n n e de c o n o m yt om a r k e t - - o r i e n t a t e de c o n o m y , w h i c hc o n s t i t u t et h es y n t h e t i cs y s t e mo fs o c i a l s p a t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m a i nf i n d i n g s 。t h es o c i a ls p a t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i ns h a n g h a i ss u b u r b a na r e a s d u r i n g1 9 8 2 - 2 0 0 0 i si n d i c a t e dm a i n l yi nt h es p a t i a lp a t t e r n ,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r e c t i o na n ds o c i a ld i v i s i o nw i t h t h e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s i n c et h er e f o r ma st h em a i nd d v i n gf o r c e s w i t ht h e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o fm a r k e t m e c h a n i s m 。r e f o mo fs o c i a ls y s t e ma n di n c r e a s i n gi m p a c to fl a n dv a l u e 。t h es o c i a l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i n s h a n g h a i ss u b u r b a na r e a sh a st r a n s f o r m e df r o ms i m p l ec o m p o s i t i o no ft h es a r t o d a lp a t t e r nu n d e rt h e p l a n n e d - e c o n o m yt oc o m p l i c a t e d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t h em u l t i - c o r ea n dc o n c e n t r i c - z o n e p a t t e m i n t r a n s i t i o n a lp e r i o d k e yw o r d s :s o c i a l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s o c i a 1 s p a c e t r a n s i t i o n a lp e r i o d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同济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刷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 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植索以及提供奉 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棱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李云 2 0 0 5 年2 月28 日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翡:所呈交曲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鲍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 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客。对奉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卢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李云 2 0 0 5 年2 月2 8 日 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从1 9 7 8 年到2 0 0 0 年的2 0 年间,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作为中国 最大城市的上海,在这2 0 多年闯,全市g d p 从2 7 2 8 亿元增长到4 5 5 1 2 亿元;尤其进入 1 9 9 0 年代以来,上海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 1 l q 。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上海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着质的变化,2 0 ( 3 0 年第三产业对g d p 的贡献度首次达到5 0 ,第 二产业的贡献度也达到4 8 4 ,形成了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的新格局。 随着郊区经济的崛起、城乡一体化的启动和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向郊区转移,上海市的经 济增长中心正逐步从中心城区转向郊区。2 0 0 0 年外环线以外郊区g d p l 4 7 0 亿元、工业总产 值3 6 0 6 亿元,分别是1 9 9 0 年的8 6 倍和1 2 5 倍,以上两项经济指标,分别接近全市三分之 和二分之一1 2 】。2 0 0 0 年,全市6 0 左右的工业总产值来自于外环线以外地区瑚。同年, 郊区城市化水平目前已达到4 7 ,比1 9 9 0 年提高约2 0 个百分点。 表1 - 1 :1 9 9 0 、2 0 0 0 年上海市常住与户籍人口变化表 地城范圈 l 9 - 2 0 年常住人口变化事( ) i 1 曲o 2 啤户人口变化奉( 中心城核心区 - 2 40 6 1 7 7 7 中心城边缘区1 7 9 1t 24 8 蚯郊区髓8 01 6 9 4 远船区1 0 8 93 ,5 9 仝市2 2q 82 蚰 贤料采糯t 商回乐丈城市 日分布受动与郊区化研豇队上海为倒, 从人口变化来看( 表1 - 1 ) ,近十年间,郊区始终是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地区,其中近 郊区成为了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年均增长率达到2 3 8 5 【4 】;而远郊区的户籍人口出现 定的f 降,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分布变动和人户分离现象。总体来看,上海市的人口中心正 逐渐往外嗣转移,郊区( 尤其是近郊区) 成为了人口的主要导入区域,而近、远郊区由于区 位、产业的差异,在人口分布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郊区空问方面,1 9 9 4 年开始建设的9 大市级工业区开发建成面积5 0 平方公里,累计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 0 0 1 中国统计出版社2 0 0 1 【2 l 浦再明i - 海发展战略引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0 0 4 3 i ”赵晓雷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盹级t 文汇报) 2 0 0 3 1 2 1 2 【4 1 彭震伟路建普上海城市人口布局优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 2 0 0 2 年第2j 9 第一章绪论 批准引进工业项目超过2 1 0 0 个,总投资7 5 0 亿元,成为郊区体工业化的重要窗口f ”。2 0 0 0 年,郊区实有等级公路l 万多公里,公路网络框架基本建成,有力推进了郊区小城镇建设。 郊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九五”期初是1 4 0 平方公里,期末则增加到3 8 0 平方公里,有7 0 万农民实现进镇落户( 同) 。与此同时,随着级差地租的实现,郊区的社会空间分异也日 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松江新城、安亭等新城镇建设的陆续启动,传统的农业地区和快速丁 业化地区及城镇的社会特征差异还将会延续。 以上郊区经济、人口和空间在快速发展中的不均衡表明:作为城市规划者,在关注城市 郊区发展“量”利“整体共性”的同时,也要对郊区发展的“质”和“内部差异”给予足够 的认识;在关注郊区发展的表面现象变化的同时,更要对其内部机制进行深刻的探究。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试图对改革开放初期和改革开放近2 0 多年后的上海市郊区社会空 间结构的组成,以及2 0 多年来上海城市郊区社会空间演变及其内在机制转变进行更深入研 究。 1 2 研究意义 首先,从实际意义上讲,现代城市规划是由社会改造运动、政府管治行为和专项y t 程技 术二方面的相互渗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综合体。城市规划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目的 是要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城市经济社会背 景下,规划在调控城市空间资源利用和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把握方面的难度也日渐增大。近 年来国内规划界存在两种不良倾向,要么是在城市规划中只重视空间形态和政治、经济效益, 忽视杜会效益,要么是违背市场规律,仍以计划经济时期的老眼光来看待规划的社会问题。 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对规划科学理性的忽略,违背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6 1 。因此,深入研 究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社会空间分异的状况及其演化动力机制,对于城市规划政策及其实施 是非常重要的。 从理论意义上讲,近年来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一直是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 学和城市社会学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但在国内普遍存在城市规划界注重空间形态,多用定 性分析方法;城市地理、城市经济注重空间的经济地理模型,多用定量分析方法;而在城市 社会学界则注重微观社会空间分异问题,多用访谈调查分析方法的研究倾向。另外,对社会 5 】高向东太城市人e 1 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倒 复日大学出版杜2 0 0 3 1 2 6 】姚凯上海市中心城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 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 0 0 4 - 2 2 第一章 空间结构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城市市区或整体市域,而对于快速发展中的大城市郊区进 行单独的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还尚未出现。因此,本文立足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针对城市规划 领域的社会问题,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横剖与纵观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特征描述与机 制解析结合的综台研究方式,对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希 望成为国内社会空间结构研究领域的一次有益的实证探索和具有价值的补充。 1 3 研究对象的诠释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结构,属于广义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社 会空间结构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非常广阔的概念,对其进行诠释,必须从采用由城市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再到城市社会空间逐步深入的方式。 1 3 1 城市结构( u r b a ns t r u c t u r e )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织起来的、人口聚集的空间实体的空间 实体,其各项要素及诸多功能活动都不是随意分布的,而是依据一定的秩序有规律地联系在 一起,形成一定的结构。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定义,“城市结构就是构成城市 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 1 3 2 城市空间结构( u r b a n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 城市结构通过空间维度而反映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建筑学、地理学、社会 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的重点对象,其定义较多。建筑学家习惯从空间的物质性现象和知 觉方面来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地理学家侧重研究城市要素的空间地理分布:社会经济学家则 从社会、经济系统与空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阐述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 城市空间结构是个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概念,既包括物质形态要素,又包含社会一 经济结构要素:既是城市要素的表征分布,又是非空间属性与空间属性的交互作用结果。城 市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各个要素通过内在机制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空间形态。 它既表现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城市空间组织即城市等级体系方面,也表现在城市内部结构方 面,它是城市职能的空问载体与实现形式用。k n o x ( 1 9 8 2 ) 在回顾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 时,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象,把城市空间分为物质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一经济环境三种类 【7 】张水清杜德彬r 海中心城区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发展研究2 0 0 l 第6 期 第一章 绪论 犁嘲。本文所研究的正是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城市空间结构。而另一方面,如果将城市空 间结构分为城市与区域关联的外部空间和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内部空间两个方面,那么本文 所研究的对象可以明确的界定在城市内部空间的范畴上。 i 3 3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u r b a ns o c i a l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侧重于研究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其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内在 关系和形成机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既可以认为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社会属性,也可以看作是 社会结构在城市空间中的反映。易峥等( 2 0 0 3 ) 认为,“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是城市社会 地理学的核心。主要分析城市中社会问题和空间行动,解释城市中社会组织和社会运行的时 空过程和时空特征”【9 】。城市社会空问结构研究不仅要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对城市要素的空间 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更要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构成机制的解析作为研究的一 个组成部分。正如美国著名地理学家h a r v e yd ( 1 9 7 3 ) 所言,所有城市理论都必须研究空 间形态和作为其内在机制的社会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是跨学科的, 其跨学科的框架就是在社会学科方法和地理学科方法之间建立“交互界面” 1 0 1 。 1 3 4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范围 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传统研究领域为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差异、居住与住 房、社会日常生活空间、社会群体和城市机构、城市中的政治经济、城市生活质量等。1 9 8 0 年代以来,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又加强了对市民社会、社会底层、城市贫困、种族主义、 城市主义和社会网络的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开拓了在全球层 面上对新的世界体系下的核心一边缘国家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的研究( 同唧) 。城市空间结构研 究强调社会差异的时空性,关注不同人群的分布、城市政策、贫困状况、城市管理、职业分 布、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的组成等。 1 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从理论综述到实证分析到机制解析的技术路线。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机制,由 静态到动态,由一般到特殊,对1 9 8 2 - 2 0 0 0 年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机制进行研 【8 1 k n o xp _ ( u r b a ns i a l g p h y :a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l o g n m a n la n d h a r l o w 1 9 8 2 【9 】9 易峥闶小培周春l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城市规划汇刊2 0 0 3 年第1 期 【1 0 】唐于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汇刊1 9 9 7 年第6 期 4 第一章 绪论 究。在研究中力求实现: ( 1 ) 静态比较与动态分析的结合: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个突出进展,便是将单纯的 空间研究加入时间维度,进行时空变化研究。这一点将在本文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文不仅对 1 9 8 2 年和2 0 0 0 年两个静态节点上的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及模式进行分析,还通过这两 个时间节点间的相同变量趋势得出1 9 8 2 2 0 0 0 年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演变及模式,从而达 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横剖比较和纵贯分析的结合。 ( 2 ) 技术与理论的结合:本文运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进行 定量分析的同时,运用城市社会空间解析理论对其演化过程进行解释。 ( 3 )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结合:本文在对整个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规 律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构建出在体制转型大背景下,宏观、中观和微观各层面社会发展过程 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相互作用的机制解析框架,并采用宏观趋势阐述和中、微观案例结合的 具体解析方法,实现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结合。 1 5 研究框架及篇章结构 1 5 1 研究框架 5 第一章绪论 1 5 。2 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在分析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与 诠释,并提出研究构架。 第二、三章为理论综述部分,其中第二章对百年来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领域的分析方 法和解析理论进行的综合研究与评价:_ 并对城市区域研究的“边缘区”理论和产业演变理论 进行了综述。第三章则是专f 针对因子生态分析方法,从国外、国内两个地域范围对各个时 期的经典城市因子生态分析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第四章到第五章为实证研究部分,第四章为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实证研究作了基础 性工作,包括对数据来源、研究范围和变量定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同时通过相关分析、离 敬度分析和位商分析得出了1 9 8 2 年和2 0 0 0 年上海市郊医社会空间的总体概况,以及 1 9 8 2 2 0 0 0 年的变量趋势分布。第五章为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因子生态分析及聚类分析 部分,利用1 9 8 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 0 0 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上海市的相 关数据,经过分析得出1 9 8 2 、2 0 0 0 年决定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及其空间分布 模式,进而得出1 9 8 2 、2 0 0 0 年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以及社会区的定义。另外, 通过对1 9 8 2 2 0 0 0 年变量趋势进行相关分析分析,得出社会空间演变的主因子及其空间分 布,并归纳出近2 0 年来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演化模式。 第六章为机制解析部分。以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为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大背景,对改 革开放前后,不同社会经济时期的政策与制度、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在不同层面( 国 家、城市和地区) 演化趋势对空间的影响作用进行阐释,进而提出2 0 年来上海市郊区社会 空间结构的综合演化机制。 晟后的第八章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研究成果,揭示本研究对于指导上海市城市规划的 实际价值,最终提出本文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参考文献: 1 j 上海荫巍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 0 0 l 中国统计出版社2 0 0 1 c 2 j 浦再明上海发展战略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杜2 0 0 4 3 f 3 】赵晓雷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能级f 文汇报,2 0 0 3 1 2 1 2 4 彭震伟路建普上海城市人口布局优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 2 0 0 2 年第2 期 【5 高向东太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倒)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3 1 2 【6 】桃凯上海市中心城区 舍空闻结拇及其演化的研究) 周济大学碗士论文2 0 0 42 【7 j 张水清杜德彬上海中心城区职能转穆与城市空间绪构优化城市发展研究) 2 0 0 1 第6 船 8 jk n o xp u r b a as o c i a lg e o g r a p h y : ni n t r o d u c l i o n ) ,l o g a 1 1 ,b n dh b i 1 9 9 2 【9 】易睁阎小培周春山 中国城市社会空问结 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城市规划汇刊2 0 0 3 年第i 期 【l o 唐子来西方城【 i 空阳j 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汇刊1 9 9 7 年第6 期 6 第二章 城市社会空问结构及城市区域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第二章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城市区域演变的相关理论综述 2 1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综述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该研究一般分为两个组成部 分:城市社会空阈结构的特征分析和理论解释。特征分析旨在解释城市社会空间要素的分布 状态及相互关系,而理论解析则是对其形成机制的解释。从特征分析到理论解释是一个由表 及里,由实证鲥理论,由典型到一般的过程。在西方长达百年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过程中, 由丁研究技术条件、方法论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和解释理论。 2 1 1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 纵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的演化,可以看到一个由现象描述归纳到多因素统计分 析,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演化过程。 ( 1 ) 描述归纳性分析( d e s c r i p t i v ea n a l y s i s ) 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恩格斯对1 9 世纪曼彻斯特社会居住空 问模式的研究,揭示了贫富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但当时的研究主要还是调查结果的一 般性归纳,缺乏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指导,因而还不能算是成熟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在人类生态学的指导下,针对北美 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作了大量的描述归纳性分析,揭开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新的一 页。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就是代表北美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三大古典模式:同心圆模 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1 9 2 5 年,b u r g e s s 根据芝加哥城市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构成的空间分布资料,提出 了同心圆模式( t h ec o n c e n t r i cz o n em o d e l ) 。他用人类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空间分异 模式,认为同心圆模式正是北美城市中低收入社会阶层不断向外扩展,迫使高收入的社会阶 层向外围地区迁移的结果。1 9 3 4 年,美国土地经济学家h o y t 通过对美国6 4 个不同规模城 市的房租资料分析,从中归纳出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布呈扇形模式( t h es e c t o rm o d e l ) 。他利 赫峥间小培周春i i l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规划汇州2 0 0 3 年第1 期 7 第二章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城市区域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用租金的高低作为住房质量的依据,证明各类城市居住用地趋向于沿着主要交通线路和自然 障碍最少的方向由市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自从1 9 3 3 年m e k e n z i e 提出多核心模式( , t h e m u l t i p l en u c l e im o d e l ) 后,1 9 4 5 年,美国地理学家h a r r i s 和u 1 i m a n 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 该理论强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区会出现除主核心主要商业区外的多个次核心 “。以上三大古典模式各有侧重:同心圆模式注重城市化原因,扇形模式注重社会经济地位, 多核心模式强调各种不同社会集团经济活动的次地区发展。当然三者也是互相统一的:扇形 和多核心模式都是以同心圆模式为基础。 图2 - 1 :芝加哥学派关于社会空间结梅的三大古典模式 t 1i k o 神【 1c e n lr le d i t r l c tbh _ 叫 嗍f c wf i n 4 ;瞥戮i 嚣嚣:l ”“”;籍戮:盘警 ;躲翟鬣揣“,;蒜斋器黑 资料来源:d a v i dl e y as o c i a lg e o g r a p h yo f t h ec i t y ) i i a r p e r 跏1 9 8 3 在三大古典模式基础上,衍生出多种结合各国城市特点的新模式和理论。如d i c k i n s o n ( 1 9 4 7 ) 针对欧洲城市对同心圆模式进行改进,提出了三地带学说;e r i c k s o n ( 1 9 5 4 ) 将同 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综台为一种与现代工业城市更为接近的这种模式 ( c o m b i n e dt h e o r y ) ;m a n n ( 1 9 6 5 ) 将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进行综合,并结合英国的气候 特点,提出了适合英国中等城市的同心圆一扇形模式( c o n c e n t r i c z o n e s e c t o rm o d e l ) :m c g e e ( 1 9 6 7 ) 则针对东南亚港口城市的空间结构提出了殖民化城市模式 3 1 。 可以说描述归纳性分析是一种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方法,该方法从某些直观城市 景观特征( 包括土地利崩、居住状况、建筑风格) 的描述入手,总结归纳出空间分布与社会 经济状况的互动关系。然而,描述归纳性分析往往将土地利用、居住条件等几个关键因素作 为衡量社会空间分异的单一标准,以至于忽略了其他社会因素对其的相互关系。而另一 方面,随着科学化定量化分析的要求日渐高涨。经验性描述分析所归纳的结果逐渐显得缺乏 【2 】2 汀曼琦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分析人民出版社2 0 0 1 9 【3 j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东南太学出版社2 0 0 2 8 【4 】王兴中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杜2 0 0 0 6 8 第二章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城市区域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必要的说服力,这就为其他分析方法取代经验描述分创造了条件。 ( 2 ) 社会区分析( s o c i a la r e 8a n a l y s i s ) 最早进行定量化综合分析城市社会空间的是2 0 世纪4 0 年代美国社会地理学家s h e v k y 、 w i l lj a m s 和b e l l 开始运用城市社会区的概念来进行分析。社会区( s o c i a l a r e a ) 是指占据 一定地域,具有人致相同的生活标准,相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的同质人口的汇 集。社会区在含义上与社区( c o m m u n i t y ) 类似,但较之更为宏观,它也不同丁邻里 ( n e i g h b o r h o o d ) 和社区那样有同定的地物界限,其边界往往不易从直观上分辨,但它却 综合反映了城市空间的各种社会属性,可以通过地理学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区分【5 】。 可以说城市社会空间正是由家庭、邻里、社区到社会区不同层级组成的,社会区分析为综合 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提供了种客观全面的分析方法。 表2 1 :社会区形成和指标构成的步骤 井十| ;翩u越许缱引蝇扳 盘纬夺, 粕t 1 ,女柑帆) 眠。? 描h _ j 木 t l + 1 # 拽,0 赴也。j j 蹙越恐l t 二) i f ,:最热:l ,擘t魁牡1 l 呲缗构牡台筹蕾谴箍舟 嫩t , 、x “ii c鼙粑柏翟仡( 燕轿地位)蟮、q t 地护双! + r 蹙f ,悼山苛,曲十蜢】阶越“0 镬r 惜啊i ) , 旧许蜓栩_ j l i 要率j p 耕作 rz 曲r l 誓引* 畦0 价1 u 托埔埘【 。参母j o 的棒 瓤蛐0 i :均 * 地乳r j 峨 被洗 :f j :1 :i 正舒 “b 孙山蛙 一l 江文摘靠城竹亿诤阶r 竹j 疆 m6 1 串 婶帕# 、跫批:曩j 蹦_ - ”墅、t :0 逆 避( 纛盎类型)职t :j ,毡肆 j :t ;把【l 忙f ,;、许 牲地书市t ,鬟、n 浊 、兰站托t r 岛比f ;一7 却 jr 一+ r f 髋寐娃0 。t轵i 瞧浅¥:数如t i j k q ! k 氧纳辄越。翻“ 龟,蚌:,以 n 呻n 昂甏鹊 t :触蟠 ,t 。:“ :。r ,凡- ;f 7 啦n 也,、1 勺,t 叫m种旋离艇弧捌i 。 地、翱一:l 鞴1l f a 4 :f 二 1 c :j 漉,冉嚣计粕班年凡:i( 种族曾量)”妒l tr 揖。m ; 神埔埘;聋甜冉j 姬钯再上净辅 疆好他的t 鼍i 。澎”0 i 屯壹、拇 t :刊强# 计尊。 糕讳t n 瓣,如 以增删埘瓮j 资料来渊:k n o xp ( u r b a ns o c i a tg e o g r a p h y :a nt n t r o d u c t i o n ) b a r l o w :l o g 1 9 8 2 5 】许学强、周星等城市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7 7 9 第二章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城市区域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1 9 3 8 年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w i r t h 发表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 ( u r b a n i s m a s a w a y o f l i f e ) ,w i r t h 用“大量的人口规模”、“较高的社会异质程度”和“较高的人口 密度”来定义城市社会,并通过生态、组织和个性三个方面来理解城市生活。s h e v k y 、w i l lr a m s 和b e l l 在j 9 4 9 、1 9 5 5 年分别对洛杉矶和旧金山两座城市进行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时,据w i r t h 的理论t 预先假定在二十世纪中叶,北美城市社会区的空间分异是由于三种主要社会发展趋 势而引发的:1 ) 社会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变化;2 ) 社会功能的分异:3 ) 日益复杂的社 会组织( 见表2 - 1 ) 。在此基础上,s h e v k y 等人把每一种趋势都转译成为一种能够通过人口 统计变量来测量的结构。这三个结构便是:社会等级( s o c i a lr a n k ) 、城市化(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和种族隔离( s e g r e g a t i o n ) ,每个结构反映了相应的人口统计变量”】。 用来涮度每个结构的是一个复合指标,它是根据该结构的表征变量在进行标准化后,计 算其未加权重得分的平均值而得出来的。依靠这些复合指标得分,研究者就可以用聚类分析 的方法对人口统计区进行社会区归类。最后把这些聚类结果在地理空间中进行定位就能得出 了一张城市社会区分布的地图,用以总结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规律( 见图2 2 ) 。 圈2 2 :s h e v - 【y 和b e u 研究得出的旧金山城市社会区空间分布 资辩来源:d a d h yn s o c i l lg c o 髓单h y q f 龇c i t y lm 埘r o w 1 9 8 3 6 1 k n o xp - i u r b a ns o c i a lg e o g r a p h y :a n i n t r o d u e t i o n ) i t a r l o w :l o s n m a n1 9 8 2 1 0 第二章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城市区域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在s h e v k y 等人之后许多学者运用相同的方法对北美城市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一个一 致的模式:社会等级分区在每个被研究的城市都显著的呈现出扇形分布特征,家庭结构分布 呈现同心圆模式,而种族分布则呈现出多核心簇状的模式研。社会区分析的贡献在于它产生 了一种能够综合评价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理性研究方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遭到了越来 越多的批评。其一,许多学者发现s h e v k y 和b e l l 关于城市社会医假设的三个基本趋势仅 仅适用丁北美城市;其二,社会区分析是一种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演绎推理方法,如果没有 令人信服的理论支持,社会区分类指标的选取就会变得比较武断,进而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说 服力( 同”】) 。 ( 3 ) 因子生态分析( f a c t o re c o l o g i c a la n a l y s i s ) 2 0 世纪6 0 、7 0 年代,随着“计量革命”的兴起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变量统计方 法( m u l t i v a r i a t e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t h o d s ) ,特别是因子生态研究法广泛的应用到城市社会空间 研究领域。因子生态分析作为一种归纳技术,把人口普查变量归纳为若干具有相似的空间分 布模式的变最组,形成在统计上相互独立的若干主因子,作为城市内部空间分异的表征要素 并且测度这些要素对于城市内部空间分异的相对重要程度和判别其空间分布模式i s 。因子 生态分析与预先假定要素关系的社会区分析法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社会区分析法是演绎 法,因子生态法是归纳法;社会区分析法是建立在理论 图2 3 :北美城市因子生态的经典模式 假设基础上的实证演绎,因子生态法则是建立在数理统 计基础上对社会空间分异规律的归纳。因子生态分析的 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耍揭示城市社会空间中的主要作用 因子,或称为主因子:另一个是要揭示这些主因子空间 分布的特点,或称为空间分布模型。 冈子生态分析是在试图验证社会区分析说提出的 假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 9 6 0 7 0 年代,在- 两方国家, 因子生态分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城市社会 空间结构分析方法许多西方学者运用这一方法进行了 大量卓有成效的分析研究。尽管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点 1 7 j d a v l d l e y a s o c i a l g v o g r a p h yo f t h e c i t y h a r p e r r o w 1 9 8 3 【8 1 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汇刊 资料来源:许学强、周一星等城市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77 1 9 9 7 年第6 期 第二章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城市区域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的因子生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但在北美、澳洲城市都得出了相似的社会空间结构 主因子和相似的分布模式:社会经济地位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因子;第二个主因子是家庭特征; 第三个主因子则关系到种族隔离。他们分别呈同心圆、扇形和簇状分布( 同”1 ) 。这一分析 结果有效的验证了s h e v k y 和b e l l 社会区分析的基本假设,同时形成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研究中的“北美城市因子生态的经典模式”( 见图2 3 ) 。 因子生态分析超越了以往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方法,成为了该领域研究中较为成熟 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优点在于把较多的统计变量归结为较少的主因子来说明观察对象的性 质。这有助于把复杂的城市社会空间闯题“简单化”,并且可能基于抽取出的因子建立新的 概念米解释统计变量的变异性,进步便可以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新的规律。但因子生 态分析法也存在缺陷:第一主因子只有抽象综合意义没有实体意义,需要研究者具备深厚 专业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第二,因子分析归纳出的若干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模式的主因子有 时只具有统计上的相关关系,而是否具有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分析。 ( 4 ) 回归模型分析( r e g r e s s i o nm o d e la n a l y s i s ) 1 9 8 5 年,c o n g d o n 和s h e p h e r d 在研究大伦敦社会空间演化时发展了一套新的分析方法 一回归模犁分析法。回归模型分析同样是基丁数理统计分析之上进行的,较之因子分析,其在 动态演化分析方面更具优势。同归模型分析是通过研究社会空间各要素在某一时间段内方差 的变化状况来分析城市社会空间演化趋势的。在具体方法上,首先,选取能够表征城市社会 空间演变的各种人口统计变最,计算出其不同时期在全市范围内的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 数和回归系数;其次,同样将城市划分为许多次区域( 往往是依据人口统计区) ,对于每个 次区域而言,可以将各变量的总体变化分解为三种模式:均质变化( c h a n g e si na v e r a g e ) , 离散变化( c h a n g e si ns c a t t e r ) 和特定区位变化( c h a n g e si np o s i t i o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怀化学院《学科课程与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昭通职业学院《外国文学I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市七校渝北中学2024-2025学年招生全国统一试题含解析
- 宁夏大学《测井资料解释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大学《药物研发基本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曲靖职业技术学院《伴侣动物饲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基础知识培训
- 枣庄市市中区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西大学《城市微观环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南开区2025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 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5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肇庆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缓和医疗精品课件
- 工程(产品)交付后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 项目定标审批表
- 体育市场营销(第三版)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弱电安装安全安全技术交底
- SJG 05-2020 基坑支护技术标准-高清现行
- T∕CHAS 10-4-9-2019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4-9部分:医疗管理危急值管理
- 动脉血气参数解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