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化程度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 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信息技术纳入到他们的课堂教 学中。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与技术支持学习者的学习以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已经成为教育界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索出虚拟学习社区对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中学英语教师虚拟学习社区的有效设计策略。为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和虚拟学习社区的最新资料,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总结 提炼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给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 巨大挑战,以及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根据论文研究的目标和计划,笔者还采用综 合研究法,对目前中学英语教师虚拟学习社区的实际状况进行观察,积累了各种研究资 料,找出了目前中学英语教师虚拟学习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学英语教师 虚拟学习社区的具体设计策略,如鼓励教师上传优秀资源、重视组织者的选拔等。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教育信息化 a b s t r a c t t h ek e yt ot h es u c c e s so fe d u c a t i o na n di n s t r u c t i o ni s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l e v e l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l i t e r a c yo ft e a c h e r s ,w h i c hi sa l s ot h ec o r es u b j e c ti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i n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 ,t h e r ea r em o r e a n dm o r es c h o o l si n t r o d u c i n gi ti n t ot h ec l a s s r o o m ,i ti sab i gp r o b l e mc o n f r o n t i n gw i t hk 1 2 t e a c h e r st h a th o wt om a k ef u l lu s eo fd i g i t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t os u p p o r tl e a r n i n ga n d s o a st o 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a n d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i n s t r u c t i o n + t h e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f a c e 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i z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h a sb e c o m eah o ts u b j e c ti n e d u c a t i o nf i e l dw h i c hn e e d st ob ew o r k e do u ta ss o o na sp o s s i b l e t h ea i mo ft h i st h e s i si st oe x p l o r et h ef u n c t i o no f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i n p r o m o t i n g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f a c e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i z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 , a n dg i v ee f f e c t i v es t r a t e g i e sf o rt h ed e s i g no f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f o r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 e f lt e a c h e r s w i t ht h eu s eo fd o c u m e n t a ls t u d y i n gm e t h o d ,t h ea u t h o rl o o k e dt h r o u g ht h e l a t e s tm a t e r i a la b o u t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b o t ha t h o m ea n da b r o a d b a s e do nt h e s em a t e r i a l s ,t h ec o n t e n to f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et r e m e n d o u sc h a l l e n g eb r o u g h tb yi n f o r m a t i o n i z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a n dn e w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a n dt h ec u r r e n ts t u d y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a r es u m m a r i z e da n d a b s t r a c t e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t u d y i n gp u r p o s ea n dp l a n ,b yt h em e t h o do fg e n e r a ls t u d y i n g , 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o f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e f lt e a c h e r si s o b s e r v e d ,m u c hi n f o r m a t i o ni sg a t h e r e d ,a n dt h ep o p u l a rp r o b l e me x i s t i n gi ns u c hk i n do f c o m m u n i t yi sf i n a l l yf o u n do u t b a s e do na l lo ft h i s ,t h ea u t h o rg a v es e v e r a ls t r a t e g i e sf o rt h e d e s i g no f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f o r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e f lt e a c h e r s ,s u c ha se n c o u r a g i n g t e a c h e r s 幻u p l o a de x c e l l e n tr e s o u r c e sa n da t t a c h i n g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i n s t m c t o r s k e yw o r d s :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 ;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 c o m m u n i t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i z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 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小堑:是立 日期 2 0 。f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哇羔遗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 生: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曲坐越盏遗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化程度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 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信息技术纳入到他们的课堂。 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与技术支持学习者的学习以提升教 育教学质量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 为教育界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 t o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步加强,给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 的要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推动了英语学习方式与教学 方式的变革。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国传统的“语法式”、“翻译式”英语教学方式和 “死记硬背式”、“哑巴式”英语学习方式必然要发生深刻改变。广大英语教师,特别是 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正确面对这场挑战,积极参与变革,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先 进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英语交流、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 能力的提高。 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中学英语教师开展 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主要有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合作交流、主题探究和自主学习等培 训方式,为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国教师人数多、差异 大,而且经调查,中学英语教师非常繁忙,很少有时问参与这类面授培训。在线的专业 发展形式突破时空限制、并能提供大量资源,便于自主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发挥 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线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包括在线课程、在线研讨会等,特别是围 绕特定目标建立起来的虚拟学习社区,有着同样兴趣、带着相似问题的教师组成学习者 共同体并参与社区中共享性的、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与共同体成员一起讨论、反思、论 证,对概念的理解、观念的转变、专业知识的扩展提升、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体验技 术支持的学习方式以及缓解由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职业压力,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目前国外比较关注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美国教育技术核心期刊e t r & d 在 2 0 0 1 ,v o l u m e4 9 ,n o v 4 集中刊载了有关学习社区的文章,多数为实验的介绍与总结, 从不同视角对学习社区的特征、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积累了大量经验。针对教 师专业发展的也有些,但仍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国内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成果不 是很多。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k 1 2 网站h t t p :w w w k 1 2 c o r n o n 、现代教育实验网 m t p :w w w e l a b o r g c n 一、亿维思论坛h t t :w w w e w i s d o m n e t 、 新视界论坛 h _ t t p :w 型w 1 0 0 k e r c o m i n d e x 2 h t m 、动态与创造教育社区h t t p :w w w q i u s i r c o m 、维存教育 h t t p :b e i n g o r g c n $ 口首都师范大学开发的虚拟学习社区智能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等,为寻 求专业发展的教师创造和提供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学习环境。但经调查研究,笔者 发现这些社区主要关注的还是社区的物质层面,解决了很多网络教学在技术方面的问 题,但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组织混乱、引导不够、交互数量不多、交互质 量不高等。本文在分析总结虚拟学习社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除了物质层面的 设计与建设,一个成功的社区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是人的参与与维护。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中学英语教师虚拟学习社区的若干设计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虚拟学习社区的研 究和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2 第一章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从国外现有的有关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但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类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的过程( 教师教育) ;第三类认为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在本文中,我们把教师专业 发展理解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教育) 。 作为教师教育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多种层次,西方学者威迪恩( w i d e e n ,m ) 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以下五层涵义: 1 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技巧的训练: 2 学校改革整体活动,以促进个人最大成长,营造良好的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3 是一种成人教育,增进教师对其工作和活动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提高教学成 果上; 4 是利用最新的教学成效的研究,以改进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 5 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协助教师在受尊敬的、受支持的、积极的气氛中, 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范式:一是“技术熟练 者”范式。它主张把“专业性”置于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认为教师的 专业能力是受学科内容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所制约的。“教 育实践”被视为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学论、心理学原理及技术的合理利用,教师的“专 业性”是凭借这些专业知识、原理、技术等的熟练程度来保障的;二是“反思性实践 者”范式。它认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涵盖了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社会的实践活 动。教师的“专业性”,是凭借“实践性知识”运用综合的高度见识所展开的问题 意识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来加以保障的。这种专业成长的特点是在实践性的问题解决中所 形成的“实践性知识”的发展。1 1 1 从发达国家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推进来看,“技术熟练者”范式已逐渐成为历史。因 为我们认识到,真正的教育改革都是在课堂中实施和体现的,真正高质量的教育都是个 性化的教师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丰富的研究机会和最佳的研究位置, 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提供了必要性,又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选择第二种范式,培养教 师具有“教师的知识”和“教师的信念”,使他们形成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进行行动 。i 卜i 澜,白益民,王柄,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1 2 2 2 2 2 6 。同 3 研究,树立教育信念,应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着力研究和追求的目标。 2 1 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 一) 教育信息化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挑战 自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 i t ) 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国内学 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教育信息化这一过程之结果是达到一种新颖的教育形态 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 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发展势头之强,影响面之大,令许多教育者感到困惑,无 所适从。 3 1 从教育层面看,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教材多媒化 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 形象化表示,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 象。 2 教学个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 教学和提供帮助。 3 学习自主化 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 发展趋向。 4 活动合作化 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超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 网上 合作学习) ;在计算机面前合作( 如小组作业) ;与计算机合作( 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 色) 。 5 管理自动化 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 m i ( 计算机管理教学) 系统,包括计算机化 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 子学档( l e a r n i n gp o r t f o l i o ) ,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 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6 环境虚拟化 教育环境虚拟化意昧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 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虎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 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1 4 1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 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 用者。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面对 4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我国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会信息化 教学设计并提高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 ( 二) 课程改革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挑战 我国从2 0 0 1 年开始正式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不仅为中小学教师的 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 教育目标观 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过 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的 培养形成。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师角色观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 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 3 课程观 教师将有权也有责任参与课程的管理与课程的开发工作,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课 程意识、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念、培养和增强课程开发的能力,逐步由国家课程的执行者 转化为学校课程的研制者和开发者。 4 教学观 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 的权威转向重师生的平等交往与对话、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以及由重统一规格教育转向 重差异性教育。 5 教材观 教师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而应该大胆地质疑并有所创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 者和传授者,也有权自己选择教材、编写教材;教材可以是多样化的,它的功能定位也 应由“控制”和“规范”逐渐转向“为教学服务”。 6 评价观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相结合, 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 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5 1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1 课程参与的能力 “课程参与指的是教师全程性地、主动地、批判地、合作地介入课程开发、决策、 实施、评价等过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教师带着自己对学生和课程的理解、经验来体 认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 从课程决策到评价) ”。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为了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 少的。 3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成为探究 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积累探究性的学习经验,提升探究性实践能力。 6 1 三、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 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挑战 当代信息技术(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 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给 人类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全球引发了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这 种变革在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学习与教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量英语学习与教学的软件和工具,促进了英语学习 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习者获取英语信息的通道更多,更便捷; 3 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4 网络的全球性和虚拟性,带来了英语交流方式的即时性和真实性。川 总而言之,技术的发展使世界的联系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给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 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英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网络的发展,更给英语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片生机。我国传统的“语法 式”、“翻译式”英语教学方式和“死记硬背式”、“哑巴式”英语学习方式必然要发生深 刻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我国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与信息化教育的要求还 存在很大差距,教育观念陈旧,信息素养水平低下,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欠缺等,中学 英语教师面临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严峻挑战。 ( 二)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英语教师带来挑战 联合圆教科文组织曾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5 个因素”( 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 学生的来源与素质;教材的质量;教学的环境与条件;教师的素质) 和“1 个公式”:教 学质量= 【学生( 1 分) + 教材( 2 分) + 环境( 4 分) + 教法( 3 分) 】教师素质。嗍可见,教师的素质 是外语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外 语教学的改革是一场提高外语教师素质的改革。 而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现状不容乐观,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都不能适应 新课程要求。由于师范院校师资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学的大班额繁重的工 作量,以及以应试为导向的题海战术、辅导、考试成绩排名、与奖金挂钩的管理体制等, 使得已经不堪重负的中学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自身专业的深化和提高,更不用说教育理论 和观念的更新。 面对新课改多数中学英语教师面临严峻的考验。长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大多数 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保守,与新教材所要求的新观念、新 6 方法、新思路极不适应。许多教师对新大纲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和新教材的编写体系缺 乏正确的认识,他们的语言观、教学观仍然停留在过去以语法为纲的句型操练的层次上。 同时,由于缺乏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的学习,不少教师还不能因地制宜地对现行教材和 教法作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专业素质,更新观 念、树立自我意识、增强反思教学和进行行为研究的能力。 第二章虚拟学习社区透视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界定 就社会结构而言,网络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虚拟社区( v i r t u a l c o m m u n i t y ) 的形成。虽然虚拟社区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如火如荼,但对虚拟学习社区 ( “v i r t u a l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 ”) 的概念、定义和理论的研究也仅仅是起步阶段,笔 者下面将对“社区”、“虚拟社区”、“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和基 本内涵进行分析。 ( 一) 社区 “社区”一词的对应英文是c o m m u n i t y ,其词义基本包括:1 任何大小的一个社会 组织,其成员居住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共有一个政府,并有共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2 一个因具有共同特征或兴趣,使它在其存在的较大社会组织中显现出来的团体;3 公 众、大众( t h ec o m m u n i t y ) ;4 共有、共享( s h a r e dp o s s e s s i o n ) 。哪 德国社会学家f 腾尼斯从社区的源起上认为,社区指的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或自然 情感的社会有机体;怀特从社区成员内在联系上指出:社区一词一方面有一种情感上的 力量,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对于地方的发生在身边的和熟悉的社会环境的认同感。而爱德 华和琼斯则从社区结构与组织形式上判断:有一群人,居住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在他们 组织社会生活时行使一定程度的自治,以地方为基础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生活需要。中 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 ( 1 9 9 1 年版) 对社区的定义是:社区是人们在特定区域内 共同生活的组织体系。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具有一些共同特质:一定的地 域、一定的人群、一定制度和组织管理系统,以及有协调人际关系的种种行为准则、公 众的参与和某些共同的文化观念与社会意识。p o ( 二) 虚拟社区 互联网的发展使虚拟社区( 即网络社区) 的概念应运而生。埃瑟戴森在2 0 版 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中写道:“在网上的世界里,一个社区意味着人们生活、 工作和娱乐的一个单位”。约翰哈格尔三世( j o h n h a g e l1 i i ) 、阿瑟阿姆斯特 朗( a r t h u r g a r m s t r o n g ) 在网络利益一书中做了这样的定义:所谓“虚拟社区”, 就是一个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地方;它通过网络,以在线的方式 来创造社会和商业价值。国内有学者认为:“虚拟社区”是主题定位明确,居民与社区 间有极大的互动性,居民之间频繁交流,社区性质与信息资料相互平衡的网上虚拟世界。 由此可见,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也包含了一定的场所、一定的人群、相应的组织、 社区成员参与和一些共同的兴趣,文化等特质。 ( 三) 学习社区 当一群人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学习的目的而聚集起来并进行一定频率的交流时,学 习社区( 1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 ) 便产生了。同虚拟社区一样,学习社区也是在社区概念 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在我国,学习社区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一是等同于学习共同体,一是等同于学 习化社区,但同样都强调了社区成员的交流与协作。清华大学张建伟博士给学习共同体 下了一个定义:“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 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 共同构成的 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 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 四) 虚拟学习社区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存、工作和学习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聊天、收 发e m a i l 、可以在网上进行办公,可以网上交易,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网 络以其超时空性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开放的生态式的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社 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 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 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学习团体,其成员之间通过网络和通信工具,经常在学 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网络学习社区的每个成员都有共同的利益,每一个人都有参与创 建和维护社区的权力和责任,他们在社区内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彼此的思想、观点、 创意、劳动和经历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1 i 1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支撑 ( 一)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今建构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与其它建构主义理论一样, 社会建构主义也把学习看成个体自己构建的过程,但它更关注这一建构过程中社会的一 面。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 的认知与知识。 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下: 1 个体与社会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个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和个体的成长历程一致,人类主体是通过彼 此的互动而形成的,人的心理的形成被看成是社会情境的一个部分:即在社会情境中的 “意义社会构建气 2 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 与其它建构主义理论流派相比,社会建构主义更关注社会性的客观知识对个体主观 知识建构过程的中介,更重视社会的微观和宏观背景与自我的内部建构、信仰和认知之 。张建伟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 d 】b 0 l b ! 姐;! 塑:妊i g :塑曼:垒h g 篮y q i g :垒主塑 9 间的相互作用,并视它们为不可分离的、循环发生的、彼此促进的、统一的社会过程。 社会建构主义将知识的获得看作是社会的建构。其主要依据是: ( 1 ) 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则是一种社会的建构; ( 2 ) 人类知识、规则和约定对某一领域知识真理的确定和判定起着关键作用; ( 3 ) 个人的主观知识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这一转化需 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客观性本身应被理解为社会性; ( 4 ) 主观知识只有经社会性接受,才能成为客观知识; ( 5 ) 个人所具有的主观知识就其本质而言是内化了的、再构建的客观知识; ( 6 ) 无论是在主观知识的建构和创造过程中,还是参与对他人发表的知识进行评 判并使之再形成的过程中,个人均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3 学习与发展石有意义的社会协商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发展的主要媒介是通过交互作用导致的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因 此个人建构的、独有的主观意义和理论只有与社会和物理世界“相适应”时,才有可能 得到发展。 4 文化和社会情境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建构主义将人的心理定位于个体与社会活动的产物,将学习看作是在实践共同 体中基本的文化适应过程,看作是一种“合理的边缘性参与”。因此在社会建构主义看 来,文化和社会情境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文化给了儿童认知工具以满 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这些工具的类型与性质决定了儿童发展的方式和速度,父母和教师 等成年人以及语言是文化认知工具的源泉。 1 2 1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是通过与其他人的交互作用 来掌握知识的。将具有一定发展层次的个体加入到社会交互活动中后,会产生适应社会 活动的更高个体发展状态。社会建构主义将人的心理定位于个体与社会活动的产物,将 学习看作是在实践共同体中基本的文化适应过程,看作是一种合理的边缘性参与。在社 会建构主义看来,文化和社会情境在认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理论为基于网络 的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了理论基础。 ( 二) 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社会助长) 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活动的方向,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 动向的各种因素。群体动力理论认为,要改变一个个体,最好从改变他生活的群体入手, 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一种群体归属感,都不愿意被他所属的群体厌弃。群体也是一个动 态的过程,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阶段,其发展走向直接与群体素质密切相关。 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群体动力反应在群体内部,有以下一些关 系:同伴依慕( p e e ra t t a c h m e n t s ) 、权威关系( a u t h o r i t yr e l a t i o n ) 、利群行为 ( p r o s o c i a lb e h a v i o r ) 、合作( c o o p e r a t i o n ) 、竞争( c o m p e t i t i o n ) 、共生( s y m b i o s i s ) 等等。一般的群体动力系统包含三大要素: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这三种动力要素 并存于群体中,他们相互作用、抗衡,彼此消化、转化,推动着群体的演化和发展。 1 凝聚力 1 n 凝聚力是保证群体稳定的因素,吸引成员维系在一起,保持某种关系模式的情感因 素。对于群体系统,作用最强的凝聚力因素来自于其成员精神充实的程度,精神充实度 越高,群体的凝聚力也就越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1 ) 目标凝聚力 群体目标是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受群体目标的吸引,并内化为自己的 追求,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与归属心理,尤其当目标具有挑战性,渴望最充分表现自身 价值时,这种吸引作用就更大。群体必须在不断达标与树标的追求中,才能保持对其成 员长期的吸引作用。 ( 2 ) 归属需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归属群体可产生安全感。依靠群体可以相互弥补,相互帮助, 分担压力,增强信心。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会愿意参与到学风浓、风气正的群体中。 在这样的群体中,可以受到鞭策,精神愉快,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纠葛。 适当的环境影响对于群体也是一种有效的凝聚因素。环境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约束群体成员思想和行为的责任、义务和行为规范等,有利于群体的稳定,有利于成员 间的团结与协作。二是群体受到的外部影响与挑战,这种信息会传递到每个成员身上, 激发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2 驱动力 驱动力是促使群体发展和演化的因素。群体的驱动力是创造群体效应、促进群体发 展演化的动力因素。成员的追求、能力、兴趣、人际、意志等是群体驱动力的原动力。 在群体中,这些原动力相互激发共同作用,可产生高于个体的效应,具体表现在: ( 1 ) 航标驱动力 对于群体,航标主要起凝聚力作用,但对于个体,航标则主要起驱动力作用。个体 在群体目标感召下,会克服重重困难,向着既定的航标奋力前进。而个体的成熟与进步, 又可以促进群体的共同进步与提高,因此,新航标的确立是个体与群体相互激励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确定的航标,不能太高太远,如果多数人经过努力仍旧不能达到,那么他 们很可能选择放弃;也不能太低太近,如果群体的多数人稍经努力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即 能达到,那么航标就会失去驱动效应。航标的确定要恰到好处。 ( 2 ) 典型驱动力 群体的稳定,与其核心的确立是分不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典型,是指那些学习优 秀、工作踏实、意志坚定已被其他成员们接受的成员,他们构成群体的核心。由于他们 来源于成员的实际生活中,容易引起成员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对群 体产生驱动力。 ( 3 ) 条例制度驱动力 个体都希望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确切的位置,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绩能够得到群体的认 可。如果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排列合理,就会保持群体的积极性,驱动个体向更高的目 标迈进。因此群体中合理的条例制度、管理办法非常重要。群体中竞争机制的引入,可 以激发个体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个体要寻求对方的弱点进行攻击以显 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个体要克服自身的不足,迎头赶上,从而使个体与群体更加完 善。 3 耗散力 在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激励不仅能产生凝聚力和驱动力,而且也会形成一个耗散势 场,产生耗散力。耗散力则是破坏群体稳定和演化、降低群体绩效的因素,应努力避免。 一般讲,群体耗散力来自以下几方面: ( 1 ) 冲突效应 冲突是一种广泛而持久的耗散因素。它有多种表现:个人与群体在目标追求e 的冲 突;个人行为与群体规范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冲突;道德标准的冲突;还有价值观念、 物质利益的冲突。在一个群体中,由于成员生活环境的不同,受教育方式的不同,个体 的追求、行为方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必定存在差异,甚至个体自身的多种愿望和要 求如往往处在矛盾中,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冲突。 ( 2 ) 无核心效应 一个群体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就如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不可能奏出最优美的乐 章。如果群体中的个体都去实现自我设计,追求自我奋斗,群体个体间就会相互干扰, 破坏群体的凝聚力。 ( 3 ) 消极环境效应 正如适当的环境影响会促进凝聚力的形成一样,消极的外部环境也会对群体起破坏 作用,产生群体的耗散力。要使群体发挥长期的效应,需要不断改善周围的大环境。1 1 3 群体动力学( g r o u pd y n a m i c s ) 的研究为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虚拟 学习社区就是基于网络的一个虚拟群体,在这个群体内,应建立共同的学习目标,树立 典型的学习榜样,建立合理的条例规则,通过讨论、辩论等交流方式,促进成员间的交 流与分享,有助于在个体间达成理解和共识,既有的得到反思,新的得到生成,促进学 习者行为的改变。 三、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 ( 一) 给成员以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共同体成员应能时刻感受到自己属于这个团体,在与团体中的 其他成员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体成员之闻建立友好的相互依赖的感情, 相互尊重和信任,学习者都由衷地希望其他成员能够快乐,愿意帮助其他成员,从而给 社区成员以归属感。社区中成员愿意暴露自己在学习上的缺陷,因为他们不必担心受到 指责、嘲笑以及没有建设性的批评。在整个网络学习环境中,各成员相互帮助和合作, 能够开放自由的运用网络手段进行交流,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 二) 一定的文化氛围 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是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学习社区的基础。在学习社区中,各成 员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遵守相同的规则,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和偏好。这种相 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学习社区的粘合剂,它对社区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强烈的感召作 用和凝聚力。这种社区成员共同的文化价值,是群体成员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瓦为归 属的基础;是保证一个群体形成和发展,并取得成功的保证。 ( 三) 交互性 交互性是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特征。依据交互的对象、交互的内容以及知识的获取,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可分为人际交互、与学习系统的交互和自我交互。社区中教师与 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称为人际交互,这种人际交互能够促进成员问的信息 交流,集体智慧和经验的分享,使学习者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 促使他们进行反思,对某些问题达成共识,有利于协作学习的开展,也有助于个人认知 能力的提高。 1 4 1 同时,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交互,有利于助学者了解学习者的学习以 及其它方面的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正是因为各成员在社区中自由开放地交流意见、主张、看法和情感,才使得共同体不断 进步,不断发展壮大。与学习系统的交互是指学习者使用网络环境中各种工具和技术束 存取学习材料、获取教育者与其他学习者的信息等,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与学习系统 之间的交互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与学习软件、学习资源库之间双向交流的交互,学习者 之间相互链接的技术,学习者与机器的交互。学习者获取的知识只有与已有的认知结构 进行整合或重构才有意义,这种活动总是与个人内心思维反应联系在一起,因此称为自 我交互。自我交互是学习者个人内部的心理反应,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1 1 5 1 ( 四) 以“学习”为主要目标 “学习”是虚拟学习社区成员的共同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社区实际上是 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成员之间分享知识、互助合作,分享资源、稳定成长。他们拥有 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他们受教育的需要将会通过共同目标的约束而得以实现。成员 通过团体的不断进步而获得个人的发展,他们的学习需要都在这里得到满足。 ( 五) 沟通的主要媒介是网络 虚拟学习社区与一般学习社区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以是“网络”为主要沟通媒介, 教师与学生等所有交往主体均在空间上分离。基于网络的信息传递具有高效性,交流具 有非线性,学习者可以在同一时间和多人进行交流。通过管理机制知识可以不断分享、 传播和再使用。网络教育交往场地的异时空性消除了教师在场的紧张感,交往的开放性、 非线性与隐蔽性使得交往心态极为主动、轻松。成员还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等方式存储交 往信息,使得信息交往保持了可持续性。 四、虚拟学习社区的作用 学习社区具有两种基本功能:社会强化和信息交流。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这两种基 本功能能极大促进学习者基于网络的学习: 1 社会强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 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社会性特点的需要主要是爱与归属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对远程学习者来说,社会性需要是他们产生学习 动机的重要动力。【1 6 】建立学习社区是满足学习者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学习社 区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相 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 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社区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 学习活动,而这一点在远程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它有利于降低远程教育的辍学率。 2 信息交流 在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 在沟通、对话中,学习者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这又会促 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从而达到对问题更深入的 理解。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超越时空,相互交流的范围获得极大拓展, 不再如实体社区中的线形发展模式,不再有繁多的层级限制,它呈现网状扩散,每个人 作为网上的结点,可以随时随意与任何一个点连接起来。相互连接的网络把距离和时间 缩小到零。使人现实的行动必须依附在时间上的“现在”和空间上的“这儿”的限制一 并被解除,整个行动的环境成了虚拟和真实的混沌体。学习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可以 通过网络向共同体成员求助,得到来自同伴、教师和专家的支持。 另外,虚拟学习社区还有一个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即兴三分钟演讲稿600字5篇
- 关于在校大学生洗澡时间长短与自恋程度的调查
- 清扫街道包工合同范本
- 国际生产设备租赁合约
- 国旗下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5篇
- 物流经理解聘合同证明
- 地铁站建设钻探工程合同
- 北京核心区二手房交易合同
- 电影院租赁合同样本
- 软件专业实习报告5篇
- (试卷)建瓯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 《安徽省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全套》
- 2024年企业业绩对赌协议模板指南
-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班会教案(3篇)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北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招聘1人(实验中心)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新能源光伏电站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
-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 2024版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培训课件
- 2024第五轮营商环境考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 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方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