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文人赵湘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文人赵湘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文人赵湘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文人赵湘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文人赵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文人赵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赵湘是宋初颇有诗名的丈人,是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是宋代古文运 动的先驱者,对宋诗及宋代古文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长期以来为人们所 忽视,研究者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首先对赵湘的生卒、科举、行踪、交游 等问题进行考述,初步厘清了赵湘的生平事迹,对全宋诗赵湘卷的误收诗进 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探析赵湘诗歌、散文的创作理论、内容、特色及其成就。 赵湘诗歌多是自然与灵魂的吟唱,体现了宋代盛世之初一位清高孤介的寒士真切 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宋初文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作为宋初“晚唐体”的代表人物, 赵湘对“晚唐体”既有继承更有开拓。赵湘诗歌融合了“白体”的浅易流畅与“晚 唐体”的清丽精工,形成了清雅峭拔的诗歌风格,在宋初诗坛别具一格。散文创 作上,赵湘提倡复古,上承中唐韩愈、柳宗元等发起的古文运动,扫除排偶,反 对华靡无实、气格卑弱的五代文风,其文拔邪扶正、辩博宏远。赵湘以其散文理 论和古文创作为宋代古文运动劈开了混沌,具有开拓之功。 关键词:赵湘 晚唐体古文运动 a b s t r a c t z h a ox i a n gi saq u i t ef a m o u sl i t e r a t ii nt h ee a r l ys o n gd y n a s t y h e i s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p o e ti n “t h es t y l eo f l a t et a n g p o e t r y y ( 晚唐体) ,a n di sa l s oo n eo f t h e p i o n e e r sa b o u t “t h ea n c i e n t p r o s em o v e m e n t ( 古文运动) 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z h a o x i a n gi s c o n t r i b u t e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p o e t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p r o s e m o v e m e n t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b u th eh a sb e e nn e g l e c t e db ya c a d e m i c i a n sf o ra l o n gt i m e f o rt h i sr e a s o n ,t h et h e s i sf i r s tp r o b e ss o m ep u z z l e si nh i sl i f e ,s u c ha st h e y e a ro fb i r t ha n dd e a t h ,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 k e j u ,h i sw h e r e a b o u t sa n dt h ef r i e n d s h i p t h et h e s i sb a s i c a l l yo u t l i n e sz h a ox i a n g sw h o l el i f e a st ot h e p a r to fz h a ox i a n g ,s p o e m si nt h et h ec o l l e c a o no f p o e m s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 全宋诗) ,t h ee d i t o r w r o n g l yc o l l e c t so t h e rp o e t s p o e t r y o nt h i sb a s i s ,t h et h e s i s a n a l y z e s c o n t e n to f z h a ox i a n g s p o e m sa n de s s a y s ,嬲w e l la s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 o r y ,i t sf e a t u r e sa n d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h ec o n t e n to fz h a ox i a n g s p o e t r yi sm o s t l ya b o u tn a t u r a la n d s o u l i tr e f l e c t sas i n c e r ei n n e rw o r l da b o u tt h i ss o l i t a r yp o o rs c h o l a ra n dt h eu n i q u e s p i r i t u a lp u r s u i t si nt h ee a r l ys o n gd y n a s t y a s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 “t h es t y l eo f l a t e t a n gp o e t r y ”,z h a ox i a n gn o to n l yi n h e r i t si t , b u ta l s od e v e l o p si t z h a ox i a n g i n t e g r a t e st h es m o o t ha n ds i m p l i c i t yo f “t h es t y l eo fb a ip o e t r y ”( 白体) w i t ht h e m e t i c u l o u so f “t h es t y l eo fl a t et a n g p o e t r y a tl a s t ,h ef o r m e daf r e s hp o e t r ys t y l e i t i sau n i q u ep o e t r yi nt h ee a r l y s o n gd y n a s t y a b o u tp r o s ew r i t i n g ,z h a ox i a n g a d v o c a t e st or e t r oa n dl e a r n i n gt h ea n c i e n t p r o s eo fh a ny u ( 韩愈)a n dl i u z o n g y u a n ( 柳宗元) w h ow e r et h el i t e r a t ii nt a n gd y n a s t y z h a ox i a n g o p p o s e st h e h u m b l ep r o s es t y l ei nt h e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 五代) a n dr e m o v e st h ed u a ls t y l e h i s p r o s e sa r eg o o da tc o m m e n t i naw o r d ,z h a ox i a n gh a sm a d e p r o f o u n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 “t h ea n c i e n tp r o s em o v e m e n t ”i nt h ee a r l ys o n g 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z h a ox i a n g t h es t y l eo fl a t et a n gp o e t r y t h ea n c i e n tp r o s e m o v e m e n t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l 、坚持以“求实、创新一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垂终立2 釜 e l 期:醯1 18 普士 日l j舌 赵湘( 9 5 9 叫9 4 ) ,字叔灵,宋初三衢( 今浙江衢州) 人,为北宋“铁面御史” 赵抹之祖,淳化三年进士,官庐江尉,一年后便卒于任上,年仅三十五岁,现有 南阳集六卷传世。以赵湘诗文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在于: 赵湘在宋初即以诗名闻于世,宋祁南阳集序载赵湘:“淳化中贡进士, 未试,而春官已题其警句于都堂之壁。 他的诗歌得到了北宋名公的好评,如宋 祁称其诗:“清整有法度,浑焉所得,不琢不美,无丹媵而采然”( 南阳集序) , 欧阳修称其诗“清淑粹美( 南阳集跋) 。赵湘诗歌是对自然与灵魂的吟唱,写 出了山川水月的宁静与和谐,感兴咏怀的矛盾与超越,体现了盛宋开始之初一个 自负诗才、清高耿介的下层文人心态。其诗风清峭,在宋初诗坛上别具一格。但 目前学术界对其诗歌内容与风格缺乏系统的论述。 赵湘作为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值得研究。元代方回在其送罗寿可 诗序中首先提出了宋初三体之说,并把赵湘作为“晚唐体”的重要代表作家, 论者多推许其说。但在晚唐体诸诗人中,九僧以其集体的力量、林逋魏野以其高 蹈的隐士风范、寇准以其独特的政治地位获得了较多研究者的关注,而方回提到 的晚唐体另一重要诗人赵湘却长期以来为论者所忽略,文学史也鲜有提及。赵湘 对“晚唐体”既有承继更有丌拓。“晚唐体”作为宋初三体之一,虽然很大程度 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但在宋初这个独特的社会环境下,体现出了与前代不 同的特点。“晚唐体”在沿袭中孕育着新变,对宋调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并与宋未试图力挽江西锢弊的江湖诗派遥相呼应。赵湘诗歌对“晚唐体”的丌拓 即是“晚唐体”新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宋调的形成和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对于赵湘对“晚唐体”的丌拓及在宋代诗歌史上的独特贡献,论者甚少,值得进 一步挖掘。 赵湘是宋初重要的古文作家,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对赵湘散文的探讨 有助于宋代散文的研究。宋祁称“其文恢动沉蔚”,四库馆臣南阳集提要评 “其古文亦扫除排偶,有阜甫浞、孙樵之遗,非五季诸家所可及 。欧阳修则称 其文:“至于抑扬驰骋、辩博宏远,可谓壮矣 ( 南阳集跋) 。赵湘文宗韩柳, 一扫五代鄙陋华靡文风,主张“文本乎道 ,强调“学古圣人,做今圣人 ,在欧 阳修古文运动前率先扛起了复古新变的大旗,以其文章宣扬圣人君子之风,为骈 文盛行的宋初文坛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但目前学界对赵湘散文的内容、风格和 成就尚无专门论述。 对赵湘南阳集的研究有助于宋初文学原貌的复原。南阳集原有十二 卷,久己亡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六卷。四库馆臣在南阳集提要 中说道:“北宋遗集,传者同稀,是亦难觏之秘本也”,充分肯定了南阳集是 研究宋初文学的珍惜文本,对宋初文学研究意义重大。此外赵湘有独特的诗学理 论和散文理论,并贯彻于其创作的始终,值得抽绎,有助于宋代诗学思想和散文 创作理论的深入研究。 赵湘作为宋初颇具声名的文人,却长久以来为人所忽略,研究者较少。文学 史中只有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在论述宋初“晚唐体诗人林逋、种放、魏野、 寇准时,附及赵湘,简略介绍了其生平,对其诗歌做了简单评价。王水照在宋 代文学通论中把赵湘作为“晚唐体 前期代表,简略概括了赵湘诗歌的艺术特 征。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则在“北宋前期的散文的流派与发展 一章中论及 赵湘,把他作为与宋初重骈体的“五代派”相对峙的习尚淳古、思欲革新文风的 “复古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今年来关于赵湘的研究略有增多,但仍不够系统, 主要集中在生平考订和诗歌评析上。目前关于赵湘的研究论文有当代学者周少雄 的宋初名诗人赵湘考论与詹亚园的赵湘生平杂考。二文初步勾勒出赵湘 生平的大致轮廓,其中宋初名诗人赵湘考论一文还论述了赵湘的诗歌创作成 就,认为赵湘是“晚唐体”的杰出诗人。两篇论文在赵湘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关于赵湘生平、著作等问题还有进一步考订的空间,此外其对赵湘诗歌的分析 过于笼统、简略,而对赵湘散文则未述及。所以当前赵湘研究仍留有较大空白。 在赵湘诗文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空间的基础上,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对 赵湘展丌研究: 第一章是赵湘生平、交游、著作考述。赵湘生平宋史无传,旧籍所载甚 少。本章对其科举、生卒、迁衢、行踪等问题进行考述t 赵湘始举之年应为雍熙 元年( 9 8 4 ) 而非太平兴国八年( 9 8 3 ) ;在此基础上推断赵湘生年应为宋太祖建 隆元年( 9 6 0 ) 而非后周显德六年( 9 5 9 ) ;根据文同试秘书省校书郎赵君墓志 铭所载补证了赵氏迁衢非始于赵湘;勾勒了赵湘一生的行踪。赵湘单纯的经历 和清幽的性情影响了其交游,根据南阳集及地方志等史料考订了赵湘交游情 2 况。赵湘交往的对象可分为三类:一是朝官大臣,二是县邑官吏,再则就是山人、 处士、秀才、僧人。全宋诗为收录赵湘诗最多最全者,但全宋诗所增录 赵湘诗存在重出误收问题。据笔者统计赵湘诗与他人重出者共3 1 首,均为误收, 全宋诗真正辑得赵湘佚诗实为2 首。通过对赵湘生平、交游、著作的考述可 了解赵湘其人及其诗文创作情况,从而有助于赵湘文学创作和思想的研究。 第二章是赵湘诗歌主题倾向探析。纵观赵湘流传于世的1 1 2 首诗歌,贯穿始 终的主旋律是自然与灵魂的吟唱。赵湘的诗学思想和人生经历使得赵湘的诗歌内 容不是讽刺时弊、救疗民病的社会号角,而是胸怀自然、审视内心的灵魂吟唱。 赵湘的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深微清幽的山水之咏:二是高蹈澄净的隐 逸之思;三是散拙成癖的寒儒之怀;四是相知相契的友情之感。赵湘的诗歌内容 虽不免单薄之病,却体现了宋代盛世之初一位清高孤介的寒士真切的内心世界, 也反映了宋初文人独特的精神追求。 第三章是论述赵湘诗歌的艺术特色。“晚唐体有个发展流变的过程,至宋 l 末元初的方回,“晚唐体成为一个具体指称宋代诗学姚贾的诗歌流派,不仅指 南宋中后期的四灵诗风,也指宋初一批具有姚贾诗风的诗人及其作品。作为宋初 “晚唐体”的早期代表诗人,赵湘一方面承继了“晚唐体”的共同创作特点,另 一方面则对“晚唐体 做出了开拓与发展:结构上注重谋篇布局,突破了“晚唐 体”有佳句而鲜有佳篇的弊病;语言上在追求精工之外为“晚唐体 引进了一股 “平易晓畅”之风;创作手法上,注重锻炼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及流水对形式, 使得诗歌在凝炼之# l , ,l i j 具灵动。赵湘诗歌融合了“白体的浅易流畅与“晚唐体” 的清丽精工,形成了清雅峭拔的诗歌风格,在宋初诗坛别具一格。 第四章是赵湘散文研究。宋初散文创作延续了晚唐五代文风,流行讲究骈偶 对仗、辞藻华丽的“时文”,文风卑弱、绮缛。赵湘的散文创作与以柳丌、王禹 偶为首的一批复古道、作古文的作家遥相呼应,以传道为己任,主张文“本乎道”, 倡导恢复儒家道统与文统。其文扫除排偶,有李翱、阜甫浞、孙樵之遗,内容上 恪守其散文理论,体现出拔邪扶j 下的特色,呈现出擅于议论、辩博宏远的风格。 赵湘的散文创作为宋初儒家道统、文统的复兴,为宋代古文运动的最终胜利劈丌 了混沌,做出了勇敢的开拓。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赵湘的生平、交游作进一步发掘,对其诗歌进行初步 辨误;赵湘诗歌体现出了盛宋丌始之初一个富有才学的下层文人的独特心态;探 讨了赵湘与宋初“晚唐体的关系,分析他对“晚唐体”的继承与丌拓,以及由 此体现出来的独特诗风,从而发掘赵湘诗歌的特殊性与时代性;赵湘的散文扫除 俳俗,有李翱、阜甫浞、孙樵之遗,对他的散文作初步的研究,确定了赵湘在宋 代散文发展史上的定位及贡献。 4 第一章赵湘生平、交游与著作考述 赵湘,字叔灵,衢州西安人,为北宋著名“铁面御史”赵掠祖父。赵湘在宋 初即以诗名闻于世,“未试,而春官已题其警句于都堂之壁,直至真宗、仁宗朝 其诗尚“名藉场屋中”。赵湘诗得到了北宋名公诸如宋祁、欧阳修等人的好评。 宋祁称其诗“清整有法度,浑焉所得,不琢不美,无丹攫而采然( 见宋祁南 阳集序) ,欧阳修则赏其“清淑粹美 圆,吴俦更是评价为“清澄蠲洁,淡雅夷 旷,名章秀句前人之所罕道 。赵湘南阳集本集已不传,现有四库馆臣从 永乐大典辑得六卷传世,四库馆臣在南阳集提要中说道:“北宋遗集, 传者同稀,是亦难觏之秘本矣 ,充分肯定了南阳集是研究宋初文学的珍 惜文本。笔者拟先从赵湘生平、交游和著作考述入手,初步展现宋初这位颇有诗 名却长久以来被研究者所忽略的文人及其作品。 第一节生平事迹考述 作为宋初重要诗人,赵湘生平事迹却沉埋晦涩于历史的洪流中,渐不为人所 知,史书无传。其孙为北宋著名“铁面御史”赵掠,号清献,宋史有传 ,然 林传不著世系,故赵湘始木亦不见记载。只有苏轼在赵清献公神道碑中述及 赵掠世系时略提赵湘:“祖讳湘,庐州庐江尉,始家于衢,遂为西安人 。 历史 典籍中关于赵湘的记载甚少,故有学者甚至认为赵湘生平无考。不过近年当代 学者周少雄、詹亚园分别作了宋初名诗人赵湘考论 和赵湘生平杂考 两 篇研究文章,- 初步考订了赵湘的生平,很大程度上补充了赵湘的事迹资料。然笔 者细阅史料及赵湘文集,发现对于赵湘生平事迹仍可进行进一步辨析、补充,兹 对其科举、生卒、迁衢、行踪等问题考述如下: 宋祁南阿1 集序,见赵湘南阳集前序,文渊阁p q 库伞书本,册1 0 8 6 。页3 0 5 。 圆欧l ;几修南阳集跋,见赵湘南m 集后跋,文渊阁p u 库伞书奉,册1 0 8 6 。负3 4 7 。 谚吴俦南m 集跋,见赵湘南阳集后跋文渊阁p q 库伞书奉,册1 0 8 6 ,页3 4 7 。 清水熔等撰p u 库伞书总日提要南| ;1 集提要卷一兀五 i - 二,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页1 3 0 7 。 曲冗脱脱等撰宋史卷三订一1 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1 0 3 2 1 。 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义集卷卜七,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页5 1 7 。 如学者栏锦先认为“赵湘的生卒尤芬”,见j e 衢州人赵林一书,北京:中田戏剧:l i 版社,1 9 9 9 年版, 页5 。 周少雄宋初名诗人赵湘考论,文学遗产1 9 9 8 年第5 期,页9 卜i o i 。 o 詹弧园赵湘生p 杂考,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2 0 0 2 年第l 期,页2 3 - 2 5 。 5 l 、科举考 赵湘在释奠纪一文中自述其科举经历:“二十五授乡老书,因始举,孜 孜自修。自癸未至于壬辰儿九载,复上中选。由此文看,赵湘共参加过两次进 士试,至“壬辰 才“复上中选 。“癸未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9 8 3 ) ,“壬 辰 为太宗淳化三年( 9 9 2 ) 。 赵湘为淳化三年( 9 9 2 ) 进士,史有记载。宋祁称赵湘“淳化中贡进士,未 试,而春官已题其警句于都堂之壁。俄中第,调庐江尉。( 见宋祁南阳集序) 浙江通志选举明确载湘为淳化三年进士。四库馆臣所作南阳集提要 中亦称赵湘“登淳化三年孙何榜进士 。与赵湘文集相映照,故赵湘为淳化三年 进士无疑。 然赵湘乡试合格、始举之年却存在争议。赵湘在释奠纪一文中称其“授 乡老书始举之年为“癸未年,即太平兴国八年( 9 8 3 ) ,此为一说。又一说为 雍熙元年( 9 8 4 ) ,见其周仲嘉哀辞一文,文日:“亡友周仲嘉,余乡人也 雍熙初,其兄官岚州,由是求岚牧荐书其年予亦始授乡老书,仲嘉首来顾, 遂与之游,为倾盖之旧。在此文中,赵湘记载自己“始授乡老书 时间却为“雍 熙初”。“授乡老书”即参加地方拔解考试,乡试合格,取得赴京城参加省试( 礼 部试) 资格。雍熙年号共四年,据宋会要辑稿选举及续资治通鉴长编 记载雍熙元年( 9 8 4 ) 朝廷暂停科举,未举行省试( 礼部试) 和殿试,雍熙二年 ( 9 8 5 ) 恢复贡举固。故周仲嘉哀辞中赵湘乡试合格的时问只能为雍熙元年 ( 9 8 4 ) ,并于雍熙二年( 9 8 5 ) 春赴京参加礼部试。 两说均见于赵湘所撰文中,史书并无记载,笔者倾向于把赵湘始举之年定在 雍熙元年( 9 8 4 ) 。理由有三:其一,宋史选举志载:“( 进士、诸科) 皆秋 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赵湘如果是太平兴国八年乡试合格,那么必定于 第二年春即雍熙元年参加礼部试,而雍熙元年朝廷并未举行礼部试。且从“癸未 年( 9 8 3 ) 至“壬辰 年( 9 9 2 ) 总共历时十年,而不是释奠纪中所称的“凡 九载,复上中选 。故赵湘“授乡老书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问似不在太平 囝曾枣序、刘琳主编伞朱义j i j t l j q ,卷一万六| 七,成都:巴蠲书社,1 9 8 9 年版,页7 6 3 。本文所,j l 赵 湘散义均白拿来义,不一一注l n j 。 国 ,见赵湘南阳集后跋,文渊阁叫库全书本,册1 0 8 6 ,页3 4 8 。 9 故赵氏迁衢非由赵湘始。 4 、行踪略述 赵湘三十五岁便英年早逝,其一生经历较为单纯。 青少年时期的赵湘主要在家乡衢州读书攻经,其在释奠纪一文中描述: “余世为儒,少学,七岁横经,十五始属文。 衢州为江南古城,风光秀美,有 烂柯山、石桥寺等胜景,赵湘读书之余便游览山水,写下了游烂柯山、题石 桥寺山井等诗。衢州本吴越国属地,太平兴国三年( 9 7 8 ) ,吴越国王钱傲纳土 归宋,赵湘时年十九。在此之前赵湘为吴越国臣民,主要在吴越国境内游历,除 游赏三衢故乡佳景之外,还探访了周边地区的诸多名胜,如金华慈溪的仁智亭, 杭州的灵隐寺、翻经台,天台的华顶峰和国清寺,桐庐的富春江等,留下了许多 寻幽访胜的山水吟唱。 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归宋之后,赵湘成为北宋臣民,于是有了游历北方的机会。 赵湘首次游历北方应为太平兴国八年( 9 8 3 ) 。在其写于淳化四年( 9 9 3 ) 的送 桂九官归乡序一文中道:“华阳桂君,余乡人也,于余家为三世之旧,十年之 前( 指太平兴国八年) 与余之河朔宁其父。然后游京师,学圣人之道。 此次北 游,赵湘与同乡桂君结伴去河朔( 河北) ,而赵湘父亲赵昙办为深州司户参军, 深州即今河北深县,故赵湘此行应为探亲之旅。后二人又游历了京师开封,只不 过不是参加当年的科举,而仅是游学,“学圣人之道”。 此后赵湘因两次参加科举考试,两次北上京师。北上科举之路亦是长途跋涉 之路,乡试合格后的举子往往是当年秋季就得向京城进发,历时几个月参加第二 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的礼部试。一路上跋山涉水,虽不免舟车劳顿,却可以欣赏沿 途风景。赵湘由衢州出发,经过金华、杭州、镇江、南京、扬州,最后到达丌封, 沿途多有题咏,如登杭州冷泉亭即作于杭州,金山寺一诗作于镇江,秦 淮晚泊作于南京,登扬州孝先寺佛阁作于扬州,辇下送沈天锡则作于开 封。 雍熙二年( 9 8 5 ) 赵湘首试不第,无奈归乡,准备再战科场。不料端拱二年 父丧,遂守孝于衢,直至淳化三年( 9 9 2 ) 春复登孙何榜进士,夏四月,解褐授 官为庐州庐江尉,庐江( 今安徽庐江县) 北宋属淮南西路庐州府。赵湘及第后曾 西见赵湘后感知赋并序一文,曾枣庄、刘琳主编伞朱文册四,卷一六六,成都:巴蜀书社,1 9 8 9 年版,页7 4 0 。 1 0 回三衢故乡,其有及第东归泗上遇孙穆之话别_ 诗,当为东归故乡在泗水一 带遇到同年孙穆之而作。随后赵湘便从衢州转道向庐江出发,直至秋天八月二十 七同方才到官,以致错过了县邑的孔庙秋祀。庐江虽为江南偏邑,然未经五代 战乱,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庐江尉的赵湘曾咏官舍偶书i 以“公门似隐居” 戏嘲为官的闲适。然赵湘到官一年后便卒于任上。 纵观赵湘短暂的一生,除两次科举赴京及官任庐江尉外,其一生大部分时间 都在山清水秀的吴越之地度过,或闭门颜巷埋首苦读,或游历山水佳境亭台庙宇, 且时刻不忘吟诗作文。可以说赵湘是一个单纯的文人,清幽的儒士,怀有抱负却 不汲汲于富贵名利,寄性灵与诗情于自然山水。 第二节交游考述 赵湘单纯的经历、清幽的性情也影响了其交游。赵湘所交往的人物大致可分 为三类,一是朝官大臣,二是县邑官吏,再则就是山人、处士、秀才、僧人。其 中尤以后二者居多。 赵湘所交往的朝官大臣并不多,据其所遗文集,只考得罗处约一人。罗处约 ( 9 5 8 9 9 0 ) ,字思纯,益州华阳人( 今四川成都) ,有文采。太平兴国八年登第, 为临涣主簿,后迁知苏州吴县。端拱元年诏直史馆,寻为两浙按狱,巡抚荆湖路。 淳化元年卒,年三十三。有东观集十卷,诗一卷,均佚,宋史有传固。罗 处约知苏州吴县时,同年王禹偶亦知苏州长洲,于是两人每日诗文酬唱。王禹俩 有官舍书怀呈罗思纯一诗,诗道:“公暇不妨闲唱和,免教来往递诗筒 ,当 是二人唱和之始,后又在哭同年罗著作之五一诗中自注:“仆早岁与思纯在 苏州,同为县令,每同私试五题”, 可见酬唱之频。二人口昌和之诗苏杭间多有传 诵,一时传为佳话,太宗皂帝览其酬唱佳作,并擢直史馆。王禹偶为宋初白体诗 人的代表,其诗明白晓畅,同时也关心民瘼,讽喻时弊。罗处约诗歌已不传,然 。见赵湘释奠纪一文,曾枣序、刘琳主编 伞朱文儿盱p q ,卷一六七,成都:巴茎:j 书 l ,1 9 8 9 年版, 页7 6 3 。 。傅璇琮等主编伞宋诗册二,卷七r i 六,北京:北京大学 i i 版社,1 9 9 1 年版,页8 7 7 本文所0 i 赵湘 诗均臼伞宋诗,不一一著l 刃。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p q 订p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1 3 0 3 2 。 分见傅璇琮等主编= 牟:朱诗册二卷六三、卷六四,北京:北京人学;l ;版社,1 9 9 1 年版,页6 9 0 、页7 2 4 。 全宋诗卷七四辑录其诗三首,风格与诗友王禹俑相近。如题太湖一诗: “三万六千顷,湖侵海内f r 。逢山方得地,见月始知天。南国吞将尽,东溟势欲 连。何当洒为雨,无处不丰年。 以直率晓畅之笔见太湖浩荡之景,最后发出“何 当洒为雨,无处不丰年 的忧民之叹。同样的胸怀又见梁县界好妨虫生一诗: “黄堂厌粱肉,对尔自心惊。 又如其七律吴江圣寿寺一诗中写道:“渔翁沙 鸟傍迥塘,携杖闲吟绕寺廊。远岫不离青草渡,。片帆时过绿苔墙 ,描绘了一座 幽静的江南古寺,晓畅之中不乏清新。罗处约与王禹偶相交甚厚,二人诗文酬唱, 诗歌风格相近。赵湘所遗集中虽无与王禹俑交游唱和之作,但赵湘曾得禹偶诗友 罗处约的大力赏识。端拱二年( 9 8 9 ) 罗处约案狱两浙、巡抚荆湖路,途径衢州。 时赵湘守父丧于衢,于是献诗二轴共三十章。罗处约一见,极为称赏,等处约离 衢赴京,“过苏、杭、扬、泗之间,逢知识之士,往往不语他事,而腾口振齿, 首鼓其名 ,到京师之后更是“以湘章句题公卿屋壁间( 见赵湘后感知赋并序 一文) 。经罗处约的大力称扬,赵湘诗名鹊起。然罗处约不幸英年早逝,故赵湘 极为悲痛,作后感知赋并序一文感念处约的知遇之恩。 赵湘虽为江南寒士,然经罗处约的赏遇奖掖,有诗名于当时,故赵湘与雅好 诗文的郡县官僚多有交游,兹考证列举如下: 1 、李寅 李寅,福建建安人,有清节,仕江南李氏至诸司使,入宋授殿前承旨,辞不 拜。后举进士,为衢州司理参军,以母老弃官以归。有子虚己、虚舟,皆为北宋 名士。事迹见宋史李虚己传。李寅不仅与赵湘相知甚深,且为赵湘姻亲。 余靖为李寅次子虚舟撰故尚书虞部郎中致仕李公墓碑,提到其父李寅为衢州 司理参军时曾与三衢赵湘为友:“公讳虚舟,字公济,赠吏部尚书讳寅之季子, 工部侍郎讳虚己之介弟( 李寅) 其后数年登进士第,授衢州司理官三衢 赵湘有诗名于天下,与先公( 指寅) 友善,且爱公( 指虚舟) 谨厚,以其子妻之, 后封长寿县君。 王安石为李虚舟撰虞部郎中赠卫尉卿李公神道碑时亦道: “夫人长寿县君赵氏先公卒八年夫人衢州人某官湘之女,湘有文行,尚书与 为友,故为公娶其女。由此可见赵湘与李寅交游当在寅官衢州司理参军之时。 。罗处约三诗见傅璇琮等主编伞朱诗册二二卷七,北京:北京大学f i ;版社,1 9 9 1 年版,页8 4 7 。 圆余靖武溪集卷十九,北京图书馆古籍珍奉从刊册8 5 ,北京:书日义献:i :版社,页1 8 3 。 o e 安石上安石全集卷八十五,上海:上海古籍j l ;版社,1 9 9 9 年版,页6 5 1 1 2 福建通志卷三十三“选举载李寅为雍熙二年( 9 8 5 ) 梁灏榜,建瓯县志 卷十“选举志办录寅为雍熙二年乙酉梁灏榜圆。宋史李虚己传称寅:“举 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 故李寅任衢州司早参军当在雍 熙二年至端拱年问,时赵湘在三衢故乡。赵湘当时并未有科名,穷悴在衢,然身 为郡县长官的李寅赏爱其才华与品行。二人一见如故,友情同笃,甚至结为姻亲。 赵湘把女儿嫁给了李寅次子虚舟,后封为长寿县君。 2 、梁鼎 梁鼎( 9 5 5 1 0 0 6 ) ,字凝正,益州华阳人( 今四川成都)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历知数州,皆有治迹。在吉州任上,太宗赏其强干,特赐绯鱼,赐以犀带以示优 宠,记其名于御屏。累官判西京留司御史台,景德三年卒,年五十二。好学,工 篆、箱、八分。有隐书三卷,史论二十五篇,学古诗五十篇,皆佚。宋史卷 三百四有传,宋史梁鼎传称其:“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 赵湘集中有三首寄赠梁鼎之诗,分别为寄新安梁鼎殿丞、寄梁鼎殿丞、寄 梁鼎殿丞十二韵。新安为歙州古名,唐武德元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北宋宣和三 年又改歙州为徽州,梁鼎曾为殿中丞通判歙州( 即新安) 。宋史梁鼎传中记 载其“端拱初,献圣德徽号颂万余言,试文,迁殿中丞,通判歙州,以能声闻, 有诏嘉奖。” 徽州府志卷十五“名宦亦记载:“梁鼎,字凝讵,益州华阳 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端拱初迁殿中丞,通判歙州,以能声闻。 梁鼎 应于端拱初任新安殿丞,而此时赵湘与梁鼎有诗文往来。在其寄新安梁鼎殿丞 一诗中写道:“此兴未寻频挂梦,阮公池馆旧相容”,可见赵湘不仅与梁鼎有诗文 寄赠,还登门拜访过梁鼎。赵湘初次拜访梁鼎的时间早在太平兴国八年,时梁鼎 甫中第,“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赵湘在梁鼎知秭归时便已拜谒,有诗为 证,赵湘曾作寄梁鼎殿丞十二韵追忆当时两人相交的经历:“忆昔初投刺, 秋风八咏边 ,杜甫秋兴八首作于夔州,而秭归属归州,与夔州相邻,故赵 湘云“秋风八咏边 。赵湘又回忆了当时相知的情形:“吏散公堂雨,帘垂馆树烟。 福矬通忠卷三- | 三“选举忠”,文渊阁p u 库伞书本,册5 2 9 ,页8 。 留矬瓯县忠卷i “选举忠”,中国方忠从书,俞湾:成义版 l :,1 9 6 7 年版,页1 5 8 。 兀脱脱等撰宋史卷三雨,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9 9 7 3 。 够元脱脱等撰永史卷三订p q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1 0 0 5 9 。 o 厄脱脱等撰宋史卷三雨p q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l 0 0 5 7 。 徽州府忠卷八“名宦”,中国方忐丛书,台湾:成文j l ;版社,1 9 6 7 年版,页5 6 1 。 o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l 0 0 5 7 。 共吟曾试茗,同坐或闻蝉。渡水寻支遁,登山学地仙。献酬多奥妙,谈笑屡迁延。 夜月侵诗卷,寒灯落酒船。罪容韦带去,卧许石床连。 吏散人静之时,宾主二 人吟诗茗茶、寻幽访胜、秉烛夜游、连榻而眠,这段相知经历一直让赵湘思忆不 已。 3 、刁衍 刁衍( 9 4 5 - 1 0 1 3 ) ,字元宾,界州人( 今江苏南京) 。仕南唐为秘书郎,从李 煜归朝,授太常寺太祝。太宗时刁衍上谏刑书,献文四十篇,授殿中丞,通 判湖州。真宗即位,与修册府元龟,书成,授兵部郎中。大中祥符元年卒, 年六十九。宋史卷四百四十一有传。宋史未载刁衍通判湖州的时间,只载 其太平兴国初“因撰圣德颂献之,诏复本官,出知睦州桐庐县”,后上谏刑书, 得太宗诏试,“授殿中丞,通判湖州 。续资治通鉴长编列衍上谏刑书一事 于太平兴国七年,且日刁衍“出宰桐庐,凡七年不迁。圆景定建康志卷四十 九亦记载其“因献圣德颂于朝,乃复故官出宰桐庐,凡七年不迁。 刁衍太平兴 国初出知桐庐,七年不迁,故其为殿中丞通判湖州的时间大致为雍熙年间。赵湘 集中有寄湖州刁殿丞、寄香j i i 刁殿丞十二韵二诗。湖州有香水,香j i i 为湖 州别称,赵湘二诗中刁殿丞为同一人。查湖州府志,太宗朝只刁衍一人为 刁姓且为殿中丞通判湖州,因此赵湘诗中的刁殿丞应为刁衍,赵湘在雍熙年间刁 衍为湖州通判时与其往来。宋史刁衍传称衍“以纯澹夷雅知名于时,恬于 禄位,善谈笑,喜棋弈,交道敦笃,士大夫多推重之。 刁衍的纯澹、喜棋在 赵湘的寄赠诗中反映出来,寄湖州刁殿丞中云:“秋尽棋声过竹寺,雨余诗思 落茶山”,寄誓川刁殿丞十二韵一诗又云:“笛外风含酒,楼中月照棋”。 4 、何蒙 何蒙( 9 3 7 - 1 0 1 3 ) ,字叔昭,洪州人。入宋授沼州推官,太平兴国五年调遂 宁令。太宗亲征契丹还,蒙作诗献上,授右赞善大夫,三迁至水部员外郎,通判 庐州。何蒙在庐州任,有吏治,得诏奖。淳化四年迁司门。大中祥符六年,授光 禄少卿致仕,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二百七十七有传 。何蒙淳化四年由庐州通 兀脱脱等撰永史卷p q 兀p q - i 一,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1 3 0 5 2 。 圆李燕续资治通搭k 编卷二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页页5 3 3 。 圆景定建康忠卷p ui 。九“耆i i i 传”,文渊阁p u 库伞书本,册4 8 9 ,页6 7 8 。 固见湖州府忠卷五“职官表”、卷六。l 二“名宦录”,中国方忠从书,俞湾:成文版社,1 9 6 7 年版。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p q 百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1 3 0 5 4 。 元脱脱等撰 朱史卷- 二百七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9 4 4 4 ,。 1 4 判迁司门时,赵湘为庐州庐江尉,作送司门何公赴阙序送何蒙赴阙,文中称: “司门何公,读经晓圣人意,以道德公忠为便宜,丌口论事无忌讳,抵斥回佞无 嫌疑。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廉而济,勤而智。 赵湘除了与朝官大臣、县邑官僚相交游外,更多的是与众多的寒士、僧人、 处士、上人相往来。经过漫长的岁月,由于身份的低微,他们渐渐被历史的尘埃 所湮没,只在赵湘的诗文中留下了名字或法号,如韩隐人( 书韩隐人壁) 、张 处士( 题张处士山庭落叶) 、江秀才( 江秀才新居) 、丁鹗( 送丁鹗下第客 游) 、思上人( 天台香柏峰会思上人) 、省安上人( 赠省安上人) 、峦上人( 赠 水墨峦上人) 等。这些山人、处士、僧人虽幽处一地,然却品行高洁,他们吟 诗弈棋,披风戴月,于红尘利禄了无牵挂,独守着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赠张 处士中“应问秋云学得闲,飘然如不在人间 似闲云野鹤般的张处士,秋日 过韩原隐居中“纱巾任侧衣从破,二十年来不到城”的隐士韩原都是赵湘的方 外之友。当然其中亦有史书有载者,如宋初著名隐士陈抟。 陈抟( ? 一9 8 9 ) ,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 今河南鹿邑) 人。隐居 武当山二十余年,又移居华山云台观,止少华山室。后周诏为谏议大夫,不受。 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朝京,太宗礼遇甚厚,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卒,有诗六百 余首,己散佚。宋史卷四五七有传。现存赵湘诗文中已无与陈抟交往唱和之 诗,然湘之孙赵林作赠濮阳高蒙处士一诗尚保留了赵湘赠陈抟诗之残句:“十 度花残一觉眠”,句下自注:“先祖太傅赠陈抟之句。 故以此推测赵湘应与当时 著名隐士陈抟有交游。 由上可知,赵湘所交往之人除了罗处约一人在朝为官之外,其他均为县邑官 吏及不干势力、清幽高洁的隐士、僧人。罗处约为宋初“白体”翘楚王禹偶的诗 友,而与赵湘友善的县邑官吏也均是有清介之行、雅好文艺之人。赵湘与他们的 交游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契合、诗文的相知,而不是简单的杯酒酬唱。 第三节著作考述 赵湘祖籍南阳,故其集名为南阳集。赵湘集为其孙赵林编辑,当时诗坛 元脱脱等撰朱史卷p u 百五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1 3 4 2 0 。 宙傅璇琮等主编全朱诗册六,卷三可p qf 三,北京:北京人学i j ;版社,1 9 9 1 年版,页4 2 1 5 。 1 5 名公如宋祁、欧阳修、文同均为南阳集作跋。然在赵抹编录成集之前,赵湘 诗文早有流传。程戡跋称:“予祥符辛亥岁为举子同,闻叔灵诗名籍场屋中”。 祥符辛亥岁为仁宗祥符四年( 1 0 11 ) ,此时湘辞世已久,然其诗文仍在士子中流 传。宋祁为天圣二年( 1 0 2 4 ) 进士及第 ,然而在他未中第“以布衣偕计来京师 之时,曾得南阳赵叔灵诗“十余解 ,直到“后四十年问 其为官益州才得观当 时为益州转运使赵摔所辑的南阳集。赵林所编南阳集最初作为家集珍 藏。英宗治平二年( 1 0 6 5 ) 赵掠时为益州路转运使,文同为其属邑僚吏,得见赵 抹“大父家集凡两大帙 ,于是建议:“宜从镂刻,以广传闻焉 ,赵林也深以为 然:“余志也,子其为我纪岁月之实。刀治平二年左右南阳集似有刻本,然 已不传。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 1 2 2 5 ) 年六世孙赵大忠跋称:“中更兵火,家藏散失。 先伯父古隋通守,复得丞相吕公之家,先君致政朝散手加抄录,每恨未能锓板。 侥幸试送,遂割微俸,以成初志。一 可见家藏版曾毁于战火,后得以复见,并于 宝庆初年刊刻。然宋代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均未著录,仅宋史艺 文志记载有“赵湘集十二卷”。回明初文渊阁书目仍著录:“南阳赵叔 灵文集一部三册”。至明末的内阁书目已不著录,盖明代南阳集已失 传。今存为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的大典本。四库馆臣日:“湘著作散 佚,仅宋文鉴载其春夕偶作诗一首,剡录载其剡中齐唐郎中所居 诗一首,方舆胜览载其方广寺石桥诗一首,瀛奎律髓载其赠水墨峦 上人、赠张处士诗二首,文翰类选载其秋夜集李式西斋诗一首,云 门集载其别耶溪诸叔诗一首,烂柯山志载其游烂柯山诗一首,余 悉不传,并南阳集之名知者亦罕。惟永乐大典所载诗文颇夥,裒之尚可 成帙是原集实林所编,今其目次已不可考,谨分类排订,趋为六卷。”( 见南 阳集提要) 六卷中诗二卷,文四卷,录入四库全书,后又刊入武英殿聚珍版丛 书,丛书集成初编本南阳集即据武英殿聚珍本排印。现以武英殿聚珍本 程( 原议蔡) 戡南m 集跋,见赵湘南懵1 集后跋,文渊阁p q 库伞书奉,册1 0 8 6 ,页3 4 8 。 圆兀脱脱等撰永史卷_ 二订八- 1 p q ,北京:中牛书局,1 9 7 7 年版,页9 5 9 3 。 酋宋祁南i ;1 集序,见赵湘南阳集前序,文渊阁p u 库伞书奉,册1 0 8 6 ,页3 0 5 。 文l r d 南| ;几集跋,见赵湘南l j 几集后跋,文渊阁p u 库伞书奉,册1 0 8 6 ,l i f3 4 8 。 赵人忠南| 5 r | 集跋,见赵湘南m 集后跋,文渊阁p u 库伞书奉,册1 0 8 6 ,页3 4 9 。 元- 脱脱等撰永史卷二二百八“芝= 文: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页5 3 6 0 。 西文渊阁书h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6 7 5 ,页1 5 9 。 1 6 南阳集为通行。该本收录赵湘诗1 1 1 首,后附劳格辑目、孙星华录文之补遗 诗4 首,共录诗1 1 5 首,又录文三十篇。 当代,在众多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整理编辑了两部宋代总集,一部为宋代诗 歌总集全宋诗,一部则为散文总集全宋文。由曾枣庄、刘琳主编的宋代散 文总集全宋文册四卷一六六至卷一六七共收录赵湘散文3 l 篇。它以武英殿 聚珍本为底本,参校他本对赵湘散文进行了标点校订,较为完整地收录了赵湘散 文。赵湘诗见于全宋诗册二卷七六、七七。全宋诗为北京大学古文献研 究所编纂。全书7 2 册,共3 7 8 5 卷,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断代诗歌总集。 它对宋代诗集作了大量的校订辑佚辨误工作,除援据别集外,还广泛钩稽文献, “汇集有宋一代诗歌,长篇短制,细大不捐,断章残句,在所必录,贡献巨 大。全宋诗册二卷七六、七七所收赵湘诗以武英殿聚珍本为底本,除把误收 的韩维南阳集七言绝句5 首删归存目外,又增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所 录答圣俞设脍示客1 首,卷三帖子词2 7 首,及从:永乐大典等辑得之集 l 外诗5 首,共收诗1 4 3 首,为收录赵湘诗最多最全者。 但全宋诗所增录赵湘诗存在重出误收问题。据笔者统计赵湘诗与他人重 出者共3 1 首,均为误收,全宋诗真j 下辑得赵湘佚诗实为2 首,兹考述如下: 1 、误收韩维诗 全宋诗册二卷七七页八九o 收赵湘诗答圣俞设脍示客别见册八卷四 二二页五一七七韩维名下,韩维诗题下注编者按:“本诗四库全书误收入赵 湘南阳集卷一。册二卷七七收赵湘帖子词二十七首别见册八卷四三。页五 二七六韩维名下,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