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业论文)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互动研究——基于媒介素养的视角.pdf_第1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互动研究——基于媒介素养的视角.pdf_第2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互动研究——基于媒介素养的视角.pdf_第3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互动研究——基于媒介素养的视角.pdf_第4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互动研究——基于媒介素养的视角.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社会发展进入媒体时代,其对社会的影响既在意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本 文从新时期媒体、公众与科学家三者的关系谈起,讨论了媒体对于科学传播的重 要作用,以及当前媒体在进行科学传播时的一些缺陷。随后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 院士科学传播在媒体上的呈现进行了内容分析,并对院士媒介素养的调查进行了 数据分析,以寻求院士与媒体之间良性互动的最佳方法。论文在内容上主要分为 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现实意义和研究方法,对新时期媒体在公 众与科学家之间的桥梁作用进行了叙述,并讨论了本研究为促进我国科学传播事 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对媒体与科学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实证分析了人民日 报和“新华网新闻”对院士行为报道的概况。研究发现,我国传统媒体在进行 有关科学家的科研报道时,内容较为浅显单一,并存在有官本位倾向,急需提高 自身科学素质,以达到传播科学知识的要求;网络媒体所传播的科技新闻和科普 知识多转载于传统媒体,其原创能力较差,急需建设网络科学传播从业者队伍。 第三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调查,从对大众传媒的接触和 关注、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和评价、利用大众传媒的行为和态度三个方面探讨了院 士的媒介素养。研究发现,院士群体更倾向于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其参与媒体 科学传播的热情和利用媒体传播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四部分从媒体、院士自身、院士工作服务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几个方 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更好的促进院士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等 工作。 关键词:科学传播媒体院士媒介素养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i n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t ot h em e d i aa g e ,a n di t si m p a c to nt h ec o m m u n i t yn o t o n l yi nt h ee x p e c t e d ,i sa l s or e a s o n a b l e i nt h i sp a p e r , w et a l ka b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s c i e n t i s t sa n dt h em e d i aa n dt h ep u b l i c ,t od i s c u s st h em e d i af o rt h e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r o l eo fs c i e n c e ,a sw e l la st h ec u r r e n tm e d i ai nt h e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s c i e n c et os o m eo ft h ed e f e c t s a n dt h e n ,ac o n t e n ta n a l y s i sw a s m a d er e l y i n go nt h em e d i a , m e d i a l i t e r a c yf o rt h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c o n d u c t e d t h es u r v e yd a t aa n a l y s i s ,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m a i n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 t h i sa r t i c l ep u tf o r w a r dt h ef i r s t p a r to ft h e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 ,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 sa n d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d e s c r i b e st h er o l eo ft h em e d i aa n dd i s c u s s e di n t h i ss t u d yt op r o m o t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c i e n c ea n d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p a r ti io ft h i s p a p e rd i s c u s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m e d i aa n ds c i e n c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o fn e w sr e p o r t so np e o p l e sd a i l ya n dx i n h u a n e t t h e s t u d yf o u n d ,t h em a i nt a s ko fm e d i ai si m p r o v i n gt h e i ro w nq u a l i t y , a n dt h el a c ko f o r i g i n a lo n l i n em e d i a ,i nu r g e n tn e e do fb u i l d i n gt h er a n k so f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p a r ti i io f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dt h em e d i al i t e r a c yo f a c a d e m i c i a n sf r o mt h r e e a s p e c t sw h i c hi n c l u d e dc o n t a c t i n gw i t hm a s sm e d i a ,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 m a s sm e d i a , a c t i o n sa n da t t i t u d eo f u s i n gm a s sm e d i a t h er e s e a r c hm a d e2 5 7 a c a d e m i c i a n so f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a n d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a si t so b j e c t sa n d b r o u g h tf o r w a r d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f r o ma s p e c t so fm a s sm e d i aa n d a c a d e m i c i a n st h e m s e l v e st oi m p r o v et h ew a yt h a ta c a d e m i c i a nt a k i n gp a r ti ns c i e n c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 i no r d e rt op r o m o t ea c a d e m i c i a n st ou t i l i z et h em a s sm e d i at od e v e l o p es c i e n c e p r o p a g a t i o na c i t i v i t i e s ,t h ef o r t hp a r tb r i n g sf o r w a r ds o m er e l a t i v ea d v i c ef r o mt h e s e a s p e c t s :t h em e d i a , a c a d e m i c i a n s ,s e r v i c ed e p a r t m e n t sf o rt h o s ea c a d e m i c i a n sa n d r e l a v a n tg o v e r n m e n td e p a r t m e n t s k e yw o r d s :s c i e n c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m a s sm e d i a ,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 ,m e d i a l i t e r a c y i i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 作者签名: 拗拗中 签字日期: 塑! 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 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兹开口保密( 年) 作者签名:独! 丛! j 生作者签名:趔! 堡! j 生聊躲垦塑导师签名:望望2 第l 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第1 章绪论 1 1 1新时期媒体、公众与科学家的关系 自社会发展进入电气化时代以来,公众与科学家之间便隔了一层面纱。人们 已经不能像来特兄弟发明飞机或者是福特汽车跑上马路那个时代一样,围绕在这 些科学家和发明物周围评头论足,大量的科研事件和科学活动已经被封闭起来, 一直到科研成果的公布于世,公众才可能了解到科学家的一些活动经历。本来这 种不平衡性可以通过科学家与普通公众的交流来解决,但有一种现象却是普遍存 在的,科学家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家本本分分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得 到肯定,“不务正业”的科学普及根本得不到重视,似乎也从来没有为他们设置 这方面的奖酬制度1 。于是,本身应该承担传播科学知识责任和义务的科学家, 便仅仅活跃于圈子之内,更多地采用学术论文和会议研讨的方式进行科学传播。 而公众却没有条件参与这种方式的科学传播。 媒体便成为了联系公众与科学家的桥梁,更成为公众获取科学家、科研信息 的反光镜,不断向公众传播一些科技界的知识。而媒体受眼球和利润的驱使,其 选择性报道的倾向也给科学事件和科学人物的传播带来了一些阻碍。英国广播公 司2 0 0 7 年4 月4 日发表了一篇名为“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 的文章,认为 中国的一些媒体只关心报道一些娱乐圈的明星,而对于那些为增强中国国力作出 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视而不见。文章摘要如下: 3 月3 1 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星光熠熠,“2 0 0 6 影响世界华人颁奖会在此举 行。没有入场券的北大学生,大声呼喊:章子怡,章子怡。除了章子怡,科学家 的名字几乎没人知道。 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事件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虽然其 动机值得质疑,但事实上中国的媒体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的传播的确比较落 后。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当西方人在谈论物理化学、分子原子、科学实验的时 候,我们却在大谈孔孟之道、忠孝问题。中国没有经历过近代科学的缓慢发展这 段时期,直接跨入了现代社会,对内容丰富的现代科学技术接触的较少,并不是 1 杨晶,科学传播的一种解读,【j 】科普研究2 0 0 8 ( 3 ) 5 3 页 第l 章绪论 十分理解。时至今日,封建思想和迷信残余仍然肆虐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广大的 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人们更愿意去求仙问佛,而不是去请教医生和相关的研究 专家。 全世界都需要科学传播,中国有更加特殊的要求。中国的媒体与公众朝夕相 伴,传播科学,使科学成为大众文化,责无旁贷2 。中国的媒体主动展示科研工 作者的精神风貌,传播科学精神和创新氛围,塑造科学界的明星,也是责无旁贷。 媒体不仅应该发挥其单向传播的作用,把科学知识传递给公众,更应该成为科学 发明的“狗仔队 不断挖掘民间涌现出来的科技发明和科学探索,使之与官方 的科研队伍对接,不断创造新的合作机会,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 1 1 2 媒体对科学传播的庸俗化倾向 媒体应该如何面向公众,进行恰当的科学传播,从来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 题。目前,我国政府正大力倡导科普宣传工作,大众科普报刊也有不少,从政府 领导层,到大众媒体的行动层,比如都市报、晚报、杂志类媒体,都越来越注重 科普知识的宣传。但是,如何作到有效地传播科学信息,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一个课题。从中央电视台两档热播的科学类电视节目引发的较大的社会争议我们 可以看出,人们不仅关注科学传播的内容,也关注科学传播的形式。 很多观众发现中央台播出的探索发现栏目在大力渲染恐怖气氛,更往 往是以一种“无解的方式提出设问,让人看后“毛骨悚然”。公众对走进科 学也表现出“故弄玄虚”的评价,认为这个节目在搞“聊斋 故事、科学依据 不够。这两款节目面对公众的解释是,要创新传播形式,通过故事的方法传播科 学知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张智华副教授认为:“科学类节目要大众化、 娱乐化,但决不能庸俗化。科学本身是严肃、高尚的,理性色彩浓厚,如果丧失 了科学性,一味媚俗,观众就不会信任你。 前段时间也有媒体报道,袁隆平院士现身车展现场,有诸多不负责任的媒体 纷纷报道袁隆平身价亿万,家有诸多存款,正在购买自己的第八辆车等等。后来 又有媒体报道袁隆平院士助手的言论,袁老仅有一辆,媒体在夸张声势等等。媒 体把科学家当成一种娱乐明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与科学家的事业无关的 事情上,不禁让人惋惜。 人类的科学探索活动是助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伟大力量。科学活动的结果可 能会引发人们的关注或者轰动,但真正科学探索的过程却是无比的艰辛。媒体完 全有责任把科学家所从事事业背后的故事传播给公众,培育和激发公众的科学意 识,创造意识,带领他们一起进入科学的世界。 2 孙开逊,科学与大众传媒,科技导报阴2 0 0 8 ( 2 6 ) 3 4 2 第l 章绪论 1 2 现实意义 1 2 。1 提高媒体科学传播的能力 媒体是科学与受众之间重要的联络和沟通渠道。媒体的责任不仅是传播知 识,更重要的是对反思、疑问、求证、解析、探究这类从简单处发现大道理的科 学精神、方法、思维的传播,。媒体不应花大量的时间追求科学家的私人生活, 比如报道袁隆平去车展购车,比如报道霍金创造宇宙大爆炸新理论的思之妙时, 对其身体瘫痪的过分渲染。 本文将选取媒体对院士群体的报道为从内容分析的角度出发,采用定量分析 的方法,发现媒体科学传播的特点及规律,把握媒体在报道科学家时的语言态度、 内容选择、思维规律,为媒体提供提高科学传播能力的建议和方法。 1 2 2 改进院士群体利用媒体的方法 由于老龄人占院士群体的绝大多数(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7 0 0 多名院士的 平均年龄高达7 3 岁) ,从媒体缺乏时代遗留下来的固有的刻板成见以及其投身 于科研的认真精神,可能会使其有一种“逃避 媒体的倾向。本文将从对院士媒 介素养的调查结果出发,分析院士对待媒体的普遍习惯,有助于媒体更好的与院 士互动,改进院士利用媒体的方法,增强院士利用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兴趣。 1 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 3 1 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 本文首先将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整理媒体在报道有院士参与的科学传播事 件的态度、内容以及规律,再从院士媒介素养的角度出发,综合考察院士对待媒 体的认知、态度以及使用情况。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提出改进媒体传播方法、传 播重点的建议,以及院士等科研群体更好的利用大众媒体促进科学传播事业的策 略和建议。 1 3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3 苏晓梅,庞晓敏,主流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青年记者【j 】2 0 0 7 ( 7 ) 。1 8 第l 章绪论 ( 1 ) 文献调研法 总结以往有关科学传播和媒介素养的研究,跟踪最新研究动态。 ( 2 ) 定量研究法 整合利用前期调研数据,从新的角度研究新的发现。 ( 3 ) 定性分析法 对个别院士的媒体报道情况进行内容分析和定性分析,挖掘媒体报道科学家 或者科学家身边事件的特点以及规律。 ( 4 ) 内容分析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对院士的新闻报道,分析媒体对院士的 新闻报道情况,从中发现其科学传播的特点。 4 第2 章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一一媒体内容分析 第2 章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媒体内容分析 2 1科学传播研究综述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科学传播都没有明确的定义,甚至连提法都 不太一样。譬如在国内,有使用“科技传播 的,有使用“科学传播”的,也有 专门研究“技术传播 的。在国际上,英文中有“s c i e n t i f i ca n dt e c h n i c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s t c ) ,有“s c i e n c ec o m m u n i c a i t o n 和“t e c h n i c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从以往的研究资料来看,贝尔纳是较早关注科学传播的研究 人员之一。在他2 0 世纪3 0 年代出版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中,第十一章就专门 讨论了科学传播的问题,主要提出“科学交流的全盘问题,不仅包括科学家之间 的问题,而且包括向公众交流的问题”4 。 英国的威尔卡姆托管会认为,科学传播至少包括在如下部门或群体之间的传 播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传播,包括学术性的和商业性的科学共同体与媒体科学共同 体与公众科学共同体与政府或其他行政权力机构科学共同体和政府或其他能影 响政策的机构工商业机构和公众媒体包括博物馆和科学中心与公众政府和公众 5 。法国的皮埃尔就科学传播的策略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科学传播分为直接传播 和间接传播。间接传播便是要利用别人的资源、公众的资源,即包括媒体、展览 场馆在内的一切资源。 国内的孙宝寅教授认为,科技传播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 各种传播媒介传播科技信息的规律,二是信息技术在传播中的应用6 。陈寿祺认 为,科学传播是人类交流科技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李大光认 为,科学传播是人类的科学研究成果有意或者无意、按照适宜的地理条件、文化 模式、政治经济模式,社会群体之间进行交流和传播的行为。北京大学科技传播 研究中心的刘华杰认为,科学传播在中国具备两大传统:既“科普 和“科技新 闻 。这个定义与本文研究的科学传播较为接近,本文所研究的科学传播,即是 院士进行的科学活动通过媒体进行传播的行为和过程。 科学传播研究已经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科学传播研究作为专门 学问引起我国学者关注是在上世纪8 0 年代,翟杰全在1 9 8 5 、1 9 8 6 年提出了科 学传播概念,对科学传播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对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4 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陈体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m 】2 0 0 3 年,3 4 1 5 刘兵,侯强,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理论与问题,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j 】,2 0 0 6 年( 1 ) 6 刘华杰,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理解的科学传播【 叼,科学新闻,2 0 0 2 ,( 1 8 ) 第2 章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一一媒体内容分析 进行了轮廓性的描述。目前国内科学传播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是科学传播和科普。如翟杰全和杨志坚的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 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3 期) ,刘华杰的论科普的立场与 科学传播的信条( 自然辩证法研究2 0 0 4 年第8 期) ,马来平的科学技 术哲学技术视野中的科普科学技术哲学2 0 0 1 年第8 期,吴国盛的用“科 学传播替代“科学普及”( 科学时报2 0 0 3 年1 月1 2 日) ,刘华杰论 科普的三种不同立场( 科学时报2 0 0 4 年2 月6 日) 等等。 第二方面是科学传播的内容与机制。如梅琼林和周臂论影响科技传播效果 的障碍因素( 自然辩证法研究2 0 0 5 年第2 期) ,黄可心的论现代传媒 对利学传播的影响( 情报科学2 0 0 3 年第4 期) ,刘华杰的科学传播 的主体结构( 中华新闻报2 0 0 0 年7 月3 日) 等等。 第三个方面是科学传播与传播学理论。如林坚的科技传播的结构和模式探 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 0 0 1 年1 8 期,翟杰全的让科技跨越时空一科技传 播和科技传播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孙宝寅的科技传播导 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 等等。 由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在我国国内,包括众多研究学者在内受贝尔纳科 学的社会功能一书的影响,科学学、哲学背景的研究者逐渐成为科学传播研究 的主力,新闻学在科学传播中的研究竟然游离于科学传播之外。近年来,随着媒 体娱乐化的肆虐、传媒误读科学甚至传播伪科学现象的增多,社会对新闻媒介的 科学传播活动及其能力的关注越来越多,提高新闻媒介的科学传播能力已经成为 科学传播界和新闻学界迫切讨论的现实问题,新闻媒介在科学传播中的地位、功 能、运作原理与机制需要深刻反思。 本文正是依托新闻媒介,结合科学传播的主体源头和传播渠道,进行交互性 的实证研究,以探求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具体作用,以拓宽我国科学传播研究体 系的外延。 2 2 媒体形态与科学传播 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是一部新型传媒不断出现,旧的传媒不断改进的历史, 是一部新旧传媒同时并存,互为补充的历史。新闻传播媒体的演进过程,就总体 而言,经历过报刊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四次大的突破性进展, 每次大的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直接推动的结果7 ,两每一次媒体形 态的变化都会对科学传播产生新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推动着知识的快速传递 7 钟瑛,新闻传播媒体演进的文化思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3 - 1 2 0 0 1 ( 1 1 ) ,1 0 9 6 第2 章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一一媒体内容分析 和更新。 2 2 1 传统媒体在推动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三大传统媒体在相互竞争中凭借着自己的优势传播着科学知识, 并呈现着不同的特点。报纸媒体以发表著名科学家的深度报道、科学评论见长, 亦可发表科学家传播的科普知识,通过标题大小、字体变化、线条勾划、图文搭 配等版面要素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广播以同步快捷的声音传递着科技信息、科学 家的现场采访,在结合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报道时是最具有优势的媒体;电视则通 过图像、音响、色彩、文字等电视传播符号,给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同 置身现场,体会大师的讲解、科学的奥秘。 综观不同的传播方式,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细分,可以分为印刷媒介报纸、 图书、声画媒介广播、电视、音像制品、互联网媒介新闻信息网站等。不同的传 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使科学的传播状况日益得到改善,随着传播媒介历史 性的发展,由最初的单纯的声音传播发展到声音与文字共同进行传播,后来出现 了文字一声音一画面相结合的现代传播媒介方式,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一步发 展,互联网的超链接又为科学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个过程之中,印 刷媒介的出现使得科学知识得以保存,传承,并且令科学这种只有少数人所享有 的财富得以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掌握,电子媒介的出现使科学在最广的范围内得到 传递,令科学的大众化得以实现,科学由是否普及过渡到普及的程度高低的更高 层次。生产力得以进一步发展,人类也不断在科学知识的积累与普及当中进步。 然而事实上,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大众媒体传播科学知识的优势并没有充分 发挥,甚至遭遇微缩的命运。由于全面经济衰退,尤其是报刊收入的锐减,传统 媒体正在大批解雇专职的科学新闻记者。自然杂志的调查结果证明:在美国 和加拿大依然上岗的新闻从业人员中,有三分之一面临着各自所在组织的裁员。 因为科学新闻和科学栏目存在的问题,就是无法给报社或者出版单位带来利润。 虽然大部分报纸都乐意支持这类栏目,甚至不惜以亏损为代价,因为科学是一个 不可或缺的话题。然而,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以美国 为例,各地的报纸正纷纷取消科学新闻栏,从2 0 0 9 年3 月份起,波士顿环球 报每周一期的著名科学与健康栏宣布停刊。 电视媒体与广播媒体也面临着推动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的窘境。电视与广播 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营造现场直播的氛围,采取科学家与观众直接对话交流的方 式,传播科学知识,解决观众疑问。然而,这样的节目毕竟是少数,而能够请到 被观众所认知、其科研内容能够吸引观众的科学家又是少之又少,无法建立长期 的传播模式,昙花一现的高度采访也无法持续性的吸引观众。更有一种说法认为, 7 第2 章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一媒体内容分析 科学是严肃的、无情的,用大众媒体手段建立起来的所谓知名度,是经不起时间 考验的,也不可能建立一个科学家的科学声望,最终只能被时间所淘汰。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传统媒体对科学传播的态度必然热情衰退。为节省开支, 媒体不会再设置一批“科学狗仔队 专门从事重大科技事件的挖掘、科技创新的 曝光等工作,与科学家之间的联系频度也会大大降低。科技信息或者科技新闻便 不能紧跟时代前沿,而日常的科技常识便成了科学传播的主要内容,阻碍了科技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延迟了科技与学术的争鸣与创新。 2 2 2 媒体形态的演进对院士科学传播的影响 人们常说,我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其实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 念。1 9 2 0 年美国诞生了第一个广播电台,广播便成了相对于报纸的“新媒体 , 而后来随着科技进步,更多的传播形式如电视、网络、手机成为了新媒体,而过 去的新媒体也便成为了旧媒体。如今人们所理解的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为支 撑,以个性化信息为传播内容,以多向互动为传播模式的传播介质,它涵盖了以 网络媒体为代表的一系列数字媒体。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对科学家科学传播的影响 无疑是巨大的,也在从根本上改变着科学家的传播方式。 通常,科学家们习惯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精心写成论文,然后发表在装订成 册的学术期刊上,或是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和见解发表于权威的传统媒体。这是由 于科学家群体的行为规范造成的。他们约定俗成的在这样一个脱离公众的小圈子 内部进行科学传播,有着其固定的少量读者,而不是面向公众进行广泛的传播。 或许他们以为,公众理解与否,对他们的研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今社会的发展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媒体中,最鲜明的科学家 个人传播的手段便是博客。对于博客这种日渐兴起但异于常规的沟通技术,站在 科学最前沿的科学家们则显得有些落伍。与庞大的科学家群体相比,目前存在的 科学家博客少得可怜,而能够用跳出学术圈用朴实的语言进行科学普及和传播, 并且持续更新的科学家博客更是风毛麟角。 3 g 时代已经开始了摩拳擦掌,新兴的传播方式会带来新的变革。不同形态 的媒体总会有其报道的风格和侧重点,新媒体的迅速扩张和演进是否给科学家群 体的科学传播带来新的变化,而媒体又是如何呈现这种微妙的关系,是传统媒体 继续大行其道,还是新媒体勇于承担起科学传播的重担,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8 第2 章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一一媒体内容分析 2 3 院士科学传播的文本分析以人民日报和“新华网新闻 为调查样本 为直观反映不同形态的媒体在推动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文本 选取人民日报和“新华网新闻 作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代表,对比研究 其推动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的总体状况。人民日报和新华新闻具有广泛的受众基 础,具有反映各自传播特点的代表性。同时,选取我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二院士 群体作为我国科学家群体的代表,来查看媒体对于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的推动情 况。 2 3 1人民日报对院士科学传播等信息报道的总体状况 以人民日报图文电子数据库为信息来源,搜索1 9 4 6 年- - 2 0 0 3 年以“院士 为标题的新闻报道,共搜到所有新闻4 7 9 篇。采用a c c e s s 软件对此样本进行 统计分析,定义“报道时间”、“体裁”、“报道内容”、“报道倾向 为量化 指标,得出结论状况如下: 1 、总体情况介绍 ( 1 ) 新时期以来,媒体对院士新闻报道的总量呈急剧上升态势 表2 1 人民日报对院士报道的数量变化分布 i 报道年份 5 0 - 6 06 1 - 7 07 l 一8 08 1 9 09 1 - 0 0o o 一0 3 l 总体数量 5 21 084 72 3 21 3 0 人民日报对院士的报道数量进入上世纪9 0 年代以来有了重大的突破,文革 期间对科学家以及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视程度降到冰点。另外,媒体对院士传播行 为的报道以中性和正面报道为主,占9 8 3 ,仅有的8 篇负面报道主要内容为评 论性文章,如院士选拔体制、地方政府对院士聘而不用、院校过度重视院士数量 在盘 专手o ( 2 ) 消息占媒体报道的绝大多数,访谈类报道仅占1 1 1 表2 2 新闻报道的体裁分类 体裁访淡评论通讯图片消息其它 汁数 5 3 3 3 1 7 0l l2 0 01 2 百分比 1 1 16 91 4 62 36 2 62 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消息占媒体报道总量的6 0 以上,图片新闻最少,仅 占2 3 ;访谈和评论类节目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具有深厚的知背景和综合把握能 力,此方面的报道分别占1 1 1 和6 9 ,数量较为偏少。 9 2 $ 十s # 件科学传镕一一瞧体自窖# 折 ( 3 ) 院士增选、获奖类新闻报道占新闻报道的主要部分 人民同报对院士新闻报道的主要力量集中于我国两院院士的增选、我国科学 家被选为国外科研机构的院士等新闻为主,占报道总数的3 22 ;着重介绍院士 科研方向、科研成果的报道占1 61 :院士个人性言论占1 1 1 :院士作为行政 人员的言论报道占35 ;会议、咨询建议报道占1 94 :院士科普报道仅占2 3 。( 详见下图) 图2 1 新闻报道的内容分类 2 、结沦与发现 ( 1 ) 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是上世纪5 0 6 0 年媒体报道丰富的原因之一 从人民日报对院士报道的新闻总量规律中不难发现,建国初的报道数量近似 于“8 1 9 0 ”年的报道数量并不偏少。其内容大部分在于报道苏联科学家的的 重大发现,苏联科学家在中国的咨询、发言等。而一个值得乐道的现象是我国著 名院士何祚麻当年曾亲自为人民日报撰写题为苏联达姆院士在京讲学,阐 述理论物理学最新成就的新闻通稿讲述物理学的相关知识8 。而随着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科研人员参与新闻通稿的写作却销声匿迹,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和反恩。 ( 2 ) 科普报道从无到有,咨询建议活动频繁 媒体对院士的关注度在“获奖、增选”类新闻中几乎没有变化,变化最大的 是院士参与科普类报道和咨询建议活动类报道。9 0 年代以前针对院士的科普报 道数量为0 篇。而咨询建议类活动也随着院士活动的频繁而急剧增加。 表2 3 报道内容与报道时间交互表 i 科研报道 个人言论获奖、增进科普报道行政言论咨询建m 活动其它 l 5 0 6 0 l 6 l 一7 02 i 4 i 3 i 1 l m 8 0 。何柞麻苏联t 蝌院在京讲学阐述理论物理学最新成就) 民日报 - 【n i ,1 9 5 8 年4 月1 1 日 1 0 第2 章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一一媒体内容分析 8 l - 9 0243 82l 9 1 - 0 04 4 2 0 5 4 476 82 5 0 0 - 0 31 91 93 6733 81 9 ( 3 ) 媒体有待改善官本位报道思想的倾向性 人民同报的记者在进行科学家的个人采访和科研报道时,有时并不以科研成 果为前提,而是具有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在进行新闻内容统计的时候发现人民 同报1 9 9 8 年6 月2 1 日报道一篇名为朱清时院士出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 新闻,而在接下来的7 月1 4 日,便有一篇发展绿色化学访中科院院士朱 清时教授的新闻访谈,报道了我国加强绿色化学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以及选键 化学的有关知识。这种巧合让人深思,假如是非科研人员当选科大校长,或是从 事不同行业的院士当选为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那后来有关“绿色化学”的新闻 报道出现的概率又会有多少呢? 2 3 2 新华网新闻对院士行为信息的传播状况 鉴于网络媒体容量无限,信息量巨大的特点,本次研究只以新华新闻2 0 0 8 年一年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在新华新闻的高级搜索栏中,以“院士”为关键 词进行标题搜索,时间定义为2 0 0 6 年1 月1 日至2 0 0 9 年1 月1 日,搜索结果排 序方式为“按时间排序”,限定新闻源为“新华网”。 搜索结果包含以下全藩关键词 时闻 包含以下任意十关键词 不包含以下关键词 限定要搜索的新闻的时间墨 关键饲位置查诲关键词位于 搜索结累捧序方式限定搜亲结果的捧序方孟是 新闻番限定要搜震的新闻獯是 图2 2 新华网新闻搜索条件 根据所设定的搜索条件,共搜到新闻1 3 0 0 条( 重复新闻按1 条处理) 。因为 数量较大,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隔3 抽1 的等距抽样,共在a c c e s s 软件中取得 新闻样本3 2 7 条。 l 、总体情况介绍 ( 1 ) 消息类新闻报道占网络传播总量的一半以上 表2 4 新华网院士报道的体裁分析 l 体裁 访谈评论通讯图片消息其它 i 计数3 86 63 551 7 3 8 拈2e i ! ,嫘休科学* 播一一镕自# n 析 统计发现,有关院士活动的新闻报道,消息依然占绝大部分,占5 32 : 其次是评论类新闻报道,占2 03 ,可见网络媒体较为注重公众舆论和社会热点, 就焦点问题引导公众进行讨论。图片类新闻较少,仅占新闻总量的l5 。 ( 2 ) 近几年网络媒体对院士活动的新闻报道呈稳定态势,报道倾向以中性 和正面为主 表2 5 近3 年新闻报道数量 新华网对院士新闻的关注程度在近三年中较为稳定,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 波动,预计未来关于院士的新闻报道数量也不会出现太幅度的变化。各类新闻的 报道倾向绝大多数以中性和正面为主,仅有1 2 0 的负面新闻集中在对院士选举 体制的质疑、院士在非自身研究领域的发言、院士学术道德的建设等几个方面的 内容。 ( 4 ) 网络媒体对院士行为的报道内容分类较为平均 新华网对院士的新闻报道更注重发挥院士的作用,有2 28 的新闻内容报道 院士为社会发展的建言献策、地区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意见等;2 15 的新闻 内容报道我国院士增选、获奖,以及受地方政府奖励的消息:1 72 的新闻内容 为媒体对院士个人所从事行业科研发展的介绍;1 66 的新闻内容为院士发表的 个人见解或言论:院士作为行政人员的新闻报道占抽样总数的22 0 。 图2 3 新华阿新闻报道的内容分类 2 、结论与发现 ( 1 ) 网络媒体的原创性新闻报道仅有3 84 袭2 6 新华舟新闻来源 第2 章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一一媒体内容分析 鉴于网络媒体传播迅速、转载方便的特点,本文统计了新华网的新闻来源, 统计发现,有6 1 6 的新闻报道转自其它媒体,而新华网原创的新闻报道仅有 3 8 4 ,可见网络媒体有大量的业人员从事新闻的搜索转载,独创性的深度报道 较少。 ( 2 ) 新华网较为注重转载获奖、任命和咨询建议方面的内容,较少转载院士 的行政职务言论报道 表2 7 报道内容与新闻来源的交互分析表 转载与否个人科研报道个人言论获奖任命增选科普活动行政言论咨询建议其它 原创新闻1 81 92 l662 71 6 传统媒体 2 52 83 88l3 42 3 刚络媒休 1 371 ll1 31 0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新华网更注重转载一些院士获奖、增选、院士个人社会 评价、社会言论,以及咨询建议类型的报道,对院士担任行政职务发表的言论关 注较少。新华网转载于网络媒体的新闻也主要为院士个人科研报道、获奖增选以 及咨询建议、建言献策类内容。 ( 3 ) 访谈和评论的主要关注内容为院士个人科研经历、成果报道和院士的 个人言论类报道 表2 8 报道内容与新闻题材的交互分析表 体裁个人科研报道个人言论院士获奖任命增选科普活动行政言论咨询建议走访其它 访谈 2 61 017 评论 42 41 23l l1 2 其它 l 7 通讯 1 21 0971 56 图片 2l1l 消息 l l1 04 9464 02 3 鉴于网络媒体有很大部分新闻报道转载于传统媒体,可以说该样本数据能 够较为客观的反映媒体对院士行为传播事件的整体状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 数据表中可以看出,院士的个人科研活动、成果受媒体的关注度较高,说明媒体 在传播科学知识、反映科学研究进展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院士的个人言论也容 易引发媒体的争论,新闻评论也较多,说明媒体在引导社会争鸣,传播科学家意 见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发现,院士获奖、增选以及担任行政的 职务发言多以消息体裁为主:科普活动的介绍则更倾向于通讯,便于详细介绍科 普的前因后果等等。 2 3 3 纸质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分析比较 1 、院士活动报道的相同点 第2 章院士与媒体科学传播一一媒体内容分析 ( 1 )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图片类新闻较少 统计发现,报纸媒体的消息数量占6 2 6 ,网络媒体的消息数量占5 3 2 都 占据新闻报道总量的一半以上。而图片类新闻则都非常少,分别占2 3 和1 5 。 应该发挥网络媒体具有容量无限,且传播成本较低的特点,加大图片新闻的报道 量,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强化传播效果。图片类新闻较少的一个重大原因可以 解释为,网络媒体既要保证拥有大量的数据、技术人员的同时,储备大量的新闻 专业人员,这对于其生存经营来说,是一个重大负担。 ( 2 ) 对院士获奖、增选较为重视,科普活动类报道极少 鉴于院士群体在我国科学界的地位,其增选、获奖都会引起较多人的关注。 所以,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对院士获奖、增选类新闻较为重视,分别占新闻总 量的3 2 2 和2 1 5 。而院士科普活动作为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媒体重 视度仍然不够,报道较少,报纸和网络媒体分别占其新闻总量的2 3 和4 6 。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院士群体参与科普的热情还有待提高。 2 、院士新闻报道的不同点 ( 1 ) 报纸多为原创性新闻,而网络大多转载 报纸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其采写编制过程都有套固定的流程,受限 制因素也较多,如版面大小、出版时间等等,所以其院士报道较为规矩,多为记 者原创性的采访报道。而网络新闻具有容量巨大、制作简单、传播迅速时间不固 定的特点,可以无限量的传播新闻。但这也对网络记者和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众多的科学新闻报道,其把关人的地位遍显得特别突出,网络记者和编辑应 该不断提高其自身素养,在采访的同时,注重转载一些与社会发展主题、人民生 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新闻报道。注重把握社会热点,及时突出一些重要科学家的重 要言论,不断引导社会和大众关注的科学方向,为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服务。 ( 2 ) 报纸的官本位思想较浓厚,网络意识较为淡薄 报纸媒体尤其是人民日报,其严肃的风格和官方的地位要求其更注重宣 传社会的主旋律。但若是报纸媒体一味追求官本位,影响其新闻采访的选择,放 弃新闻规律和现实状态,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造成其受众的流失。网络媒体作 为轻松活泼的新媒体,其在科学事件的选取、科学新闻的采写方面具有更大的灵 活性,而从统计数据也可以发现这一规律,网络媒体中报道院士的个人言论占 1 6 6 ,而报纸媒体占1 1 1 。可见,网络媒体更倾向于给院士群体一个渠道, 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1 4 第2 章院t o 媒体科学传播一一媒体内容升析 24 袁隆平院士和何祚庥院士的网络媒体个案分析 虽然大众媒体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括的方方面面,但也并非能够捕捉切新 闻信息并传播一切信息,这与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及受采访对象的主动性有莫太的 关系。本文试图从单个传播对象出发,查看媒体对待不同科研人员时其内容选择 和报道风格的特色。袁隆平院士和何祚庥院士作为较为著名的资深院士,在各自 的研究领域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其个人自我传播的更个又确 所不同。本文抽样选取媒体对两位院士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 241 媒体对袁隆平、何祚庥两位院士科学传播的总体状况 在新华网中阻标题搜索2 0 0 8 年1 月1 日至2 0 0 8 年1 2 月3 1 日全年的新闻报 道,共搜到有关袁隆平院士的报道1 6 1 条,何柞麻院士的新闻9 条。从新闻总量 上可以看出,虽然何柞麻院士孜孜不倦的活跃在中国的评论舞台上,但媒体在选 择报道时还是更倾向于公众更加熟悉和知名的袁隆平院士。 1 、袁隆平院士的媒体报道情况 ( 1 ) 袁隆、f 院士的新闻报道以消息为主,占6 52 ,主要报道其科研成果 的进展和重大突破,以及其个人见解和建议。图片新闻较少,仅占12 。新闻 评论占2 6 1 ,主要讨论袁隆平院士落选中科院院士以及对其个人风格的赞赏。 针对袁隆平院士的新闻评论,媒体似乎是受到了网友评论其“买车”事件的影响, 出现了一边倒的倾向,均是力顶袁隆平院士的正面报道。 圈2 , 4 袁隆平院士新闻报道体裁情况 ( 2 ) 对袁隆平院士的新闻内容的分析。由于2 0 0 8 年袁隆平院士出现在车 展现场,并有媒体报料,声称袁老喜欢收藏爱车。此举引发了各媒体对“仇富” 问题的讨论,所以有关这方面的讨论性体裁文章占2 l1 。在这股讨论风潮中, 媒体倾向明显。代表性的文章有袁隆平显富受热捧,该谁脸红、为何没人仇 视袁隆平阔手买车? 、袁隆平式富豪多多益善等等,认为袁隆平院士的财富 第2 章皖与媒体科学传播一蠛件内容升析 是其奋斗所得,理所应当。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