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 b 、h l - c w 基田多卷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h l a - b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硕士研究生:林文治 导师:徐安龙教授 吴玉萍教授 摘要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m h c ,m a j o rh i s t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c o m p l e x ) 即白细 胞抗原系统( h l a ,h u m a nl e u k o c y t ea n t i g e n ) 是人类基因组中多态性最高的区 域,其编码的糖蛋白分子在人类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m h c 基 因分子结构以及分子进化的研究可以获得许多该基因功能上的信息,对进一步了解 其生物学功能有主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本文采用“长片段p c r 扩增、克隆、测序后拼接”的策略,获得了1 7 条中国汉族个体h l a c w 全长4 5 k b 和1 5 条b 全长4 2 k 的单倍型序列,建立了全 基因盼高密度遗传多态性图谱。对该区域的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整个基因区域的 离多态性具有跨物种分布的特点,表明受到了平衡选择作用。系统发育分析以及连 锁不平衡分析都表明h l a b 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频繁的位点内重组。在c e r e b 等 人提出的r g d 理论( 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a n ds u b s e q u e n tg e n e t i cd r i f t ) 的基础上更换理论 定义对象,以及结合h o l l i d a y 重组模型,我们很好地解释了小片段重组如何解决了 平衡选择和负选择在h l a b 的进化过程中带来的冲突。三个位点的d o t p l o t 对比分 析发现在第二和第三内含子为重组热点,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对h l a 三个经典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比较发现,h l a c w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 体在启动子的调控元件和i n t r o n4 上与h l a a 、h l a b 截然不同。首先h l a c w 的启 动子整体多态程度与h l a - a 、h l a b 差异不大,但s n p 位点集中在调控元件上,并且 存在完全不同的分布模式。其次,i n t r o n4 作为h l a a 、h l a - b 中最保守的区域之一, 中l l j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 b 、h l a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却在h l a c w 中显示高度的多态性。参考其他研究对c w * 0 7 与其他c w 等位基因 型的表达差异以及j a n e 等人对c w 转录后m r n a 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对三个位点 在该区域的序列比较分析,我们认为i n t r o n4 通过影响m r n a 的稳定性,协同调控元 件在h l a 一类基因的表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选取了c w 不同家系的等位 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各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验证了v a l l e j o 所提 出的启动子决定等位基因型进化命运的观点。而i n t r o n4 具体通过什么途径影响基 因m r n a 的稳定性,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h l a ,多态性,调控元件,内含子,单倍型,分子进化 n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 b 、h l a - c w 基瞬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p o l y m o r p h i s ma n d m o l e c u l a re v o l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nh l a b a n dh l a c w m a j o r :b i o c h e m i s t r ya n dm o l e c u l a rb i o l o g y n a m e :w e n z h il i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a n l o n gx u p r o f y u p i n gw u a b 汀r a c t t h eh u m a nm a j o rh i s t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c o m p l e x ( m h c ) ,a l s oc a l l e dt h eh u m a n l e u k o c y t ea n t i g e n 田l a ) i nh o m os p e c i e s ,i st h em o s tp o l y m o r p h i er e g i o ni nt h e w h o l eh u m a ng e n o m e t h eg l y c o p m t e i n se n c o d e db yt h eh l ac l a s sia n di ig e n e s p l a yae s s e n t i a lr o l e i nt h ei m m u n er e s p o n s e t h em o l e c u l a rs t r u c t u r ea n de v o l u t i o i n a n a l y s i sp r o v i d eu sal a r g ea m o u n to f f u n c t i o n a li n f r o m m i o n ,w h i c hf u r t h e ri m p l y i n g t h eb i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 t h e s el o c i a f t e rc l o n e da n ds e q u e n c eh l a - ba n d c w , w ec a r r i e do u ta s s e m b l eb yt h eu s e o fs e q m a n , a n df i n a l l yo b m i n e d1 7h a p l o t y p e so fh l a ca n d1 5o fbf r o m2 0 c h i n e s eh a ni n d i v i d u a l st 0p o r t r a i tah i g h r e s o l u t i o ng e n e t i cm a p p h y l o g e n i c a n a l y s i ss h o w s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t m n s s p e c i e sp o l y m o r p h i s mw h i c hi sas i g n a t u r eo f b a l a n c i n gs e l e c t i o n b o t hp h y l o g e n i ca n dl i n k a g ed i s e q u i b r i u m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e e x i s t e n c eo fi n t r a g e n e t i c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h i g hf r e q u e n c yi nh l a - b b a s e do n t h er g d ( 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a n ds u b s e q u e n tg e n e t i cd r i t t ) t h e o r yp r o p o s e db yc e r e be t a la n dh o l l i d a y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m o d e l ,w ep r o p o s e dae x p l a n a t i o nh o wt h es m a l l s c a l e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s o l v et h ec o n f l i c tb m u i g h tb yb a l a n c i n gs e l e c t i o na n dp u r l f y s e l e c t i o n d o t - p l o ta n a l y s i sf o u n do u tt h a tt h ei n t r o n2a n di n t r o n3i sh o ts p o tf u r 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w h i c hf u r t h e rs u p p o r t e do u rf o r m e rp r o p o s e p o l y m o l p h i s ma n a l y s i so f a l lt h r e el o c is h o w sh l a c wi sq u i t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 b o t hh l a aa n dh l a - bi nr e g u l a t o r ye l e m e n t sl o c a t e di np r o m o t e ra n di n t r o n4 f i r s ta l lt h r e el o c is h o we q u a l l yp o l y m o r p h i ci nt h ew h o l ep r o m o t e rr e g i o n b u t s n p sc l u s t e ri n r e g u l a t o r y e l e m e n t si nh l a c w a l s ot h e p a r e mo fs n p s i i i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 b 、l i l a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st o t a l l yo p p o s i t ef r o mh l a aa n dh l a - b s e c o n d l yi n t m n4 ,a so n eo f t h em o s tc o n s e r v a t i v er e g i o ni nh l a - aa n dh l a - b ,i st h em o s tp o l y m o r p h i cr e g i o n i nh l a c w c o n c e r n i n gt oo t h e rs t u d i e sa b o u te x p r e s s i o nd i f f e f e n c eb e t w e e na l l e l e s o fh l a c wa n dt h ef i n d i n gb yj a n ee ta l ,w ep r o p o s ei n t r o n4p l a ya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i ne x p r e s s i o nt h r o u g hc o n t r o l l i n g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m r n a a l s o ,t h i sm a yp r o b a b l y c o o p e r a t ew i t hr e g u l a t o r ye l e m e n t si np m m o t e r w ef u r t h e rc a r r i e do u tp h y l o g e n i c a n a l y s i so fd i f f e r e n tl i n e a g e so fh l a - c w , c o u p l ew i t ht h ef r e q u e n c ys t a t i s t i c ,w e t e s t e dt h ea a i m d ep r o p o s e db yv a l l e j ot h a tp r o m o t e rd e c i d et h es u r v i v a lo fa l l e l e s b u tw h a te x a c tm e c h a n i s md o e si n t r o n4u s et oc o n t r o l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 m r n ai ss t i l l ap u z z l ef o ru sa n dn e e d e d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s :h l a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r e g u l a t o r ye l e m e n t ,i n t r o n ,h a p l o t y p e ,m o l e c u l a r e v o i u t i o n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 b 、h l a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引言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已经发现,j 、鼠近交系之问进行正常组织移植的排斥由分布 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所决定。并证实这种捧斥实际上是一种免疫反应,其中将 诱导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编码这种抗原的基因群 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 a j o r h i s t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c o m p l e x ,m h c ) ( 张卓然,2 0 0 2 ) 。 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包括鸟类、鱼、哺乳动物等都有m h c 系统,但尚未在比软骨 鱼更古老的脊椎动物中克隆到m h c 基因( l e f e b v r ee t a l l 2 0 0 1 ) 。不同的动物的m h c 在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分布上彼此相似,但命名各不相同。其中,人类的m h c 又 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 h u m a nl e u k o c y t ea n t i g e n 。h l a ) 。h l a 分为经典的一类、 二类和非经典的三类区域。其中经典的一类区域有包含了h l a a 、h l a b 、h l a c w 三个经典的基因和一些非经典基因与假基因。h l a - a 、h l a b 和h l a - c w 都具有 重要的免疫功能,其中h l a a 、h l a b 更是全基因组中多态性最高的位点之一。 这些特点使其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是h l a 区域研究的热点。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 与进化,器官移植研究、法医鉴定个体识别,疾病相关性研究以及用于民族的起源、 进化、迁移、融合等人类遗传学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低水平的多态性和细胞膜表达量推测h l a c w 的免疫功能有限 ( v a l l e j oa n dp l e a s e 。1 9 9 5 ) ,对h l a c w 的研究一直滞后于其余两个经典一类基因 的研究。但最近不同的研究都表明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t u r n e r e t a l , 1 9 8 8 ;l e b e d e v a t v e ta l , 2 0 0 5 ) 。而对h l a 的研究大多局限在编码抗原结合槽的外显子,更是缺乏完整 的中国人群数据。因此,本文对h l a b 、h l a c w 全长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建立汉 族个体的s n p s 图谱。对两个基因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另一方面,结合本实验室 过去对h l a - a 研究所做的数据分析,探讨了最近对h l a 一类基因研究的一些新观 点。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b 、h l a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第1 章h l a 的研究进展 1 1h l a 基因、分子结构和系统命名规则 1 1 1h l a 的基因组图谱 1 9 3 6 年,p e t e rg o f e r 在分析小鼠的血型抗原与肿瘤移植排斥的关系时发现了小 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证实了机体对自身与非自身的识别是有遗传基础的。随后的 十余年的研究里,研究人员通过不断的杂交、近交与回交先后获得了纯系小鼠与同 类系( c o n g e n i es t r a i n ) 小鼠,并将小鼠组织相容性基因定位于第1 7 号染色体上, 称其为h - 2 基因复合体。1 9 5 8 年,j e a nd a u s s e t 通过同种异体白细胞凝集实验和家 系调查,第一个发现了人类的白细胞抗原( h l a a 2 抗原) ,首次证实了人类白细胞 膜上的抗原具有型的特异性,并预言白细胞抗原系统的匹6 d 对肾移植的成功非常重 要。其预言不仅被之后的实践所证实,而且成为组织配型的基本思想。h l a - a 2 抗 原的发现奠定了移植免疫学的理论基础,开仓q 了人类免疫遗传学研究的新纪元。 h l a 覆盖6 号染色体短臂全长约4 1 0 6 a t 的区域( 6 p 2 1 1 - p 2 1 3 ) ,占人体整个 基因组的1 3 0 0 0 ,从中心粒端至端粒端依次为经典的i i 类、非经典的l i i 类和经典 的i 类。其问包含了众多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基因,也是基因组中基因密 度最高的区域。由于其在免疫学等多方面的重要研究价值,早在1 9 9 3 年c a m p b e l l ( c a m p b e l la n dt r o w s d a l e 1 9 9 3 ) 等人就发表了第一张人类m h c 基因图谱。国际单 倍型( h a p m a p ) 计划和s a n g e r 实验中心各自的m h c 计划的开展,以及实验技术在 近几年的长足进步,首张基于精确测序的全长图谱在1 9 9 9 年完成绘制。共发现了 2 2 4 个基因位点,其中有1 2 8 ( 5 7 ) 个是可表达的,而这当中又有约4 0 的表达基 因编码免疫相关的蛋白。至今,关于h l a 的数据依然在不断在扩充发展。 截至2 0 0 6 年止,现已发现h l a 区域有2 3 9 个基因位点存在,该区域平均1 6 k b 即有一个基因。是迄今已知的人类最复杂、基因密度最高的区域口h em h c 2 中山大学硬士学位论文:h l a - b 、e l a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s e q u e n c i n gc o n s o r t i u m 。1 9 9 9 x 1 9 9 9 ) 。图1 - l 展示了人类6 号染色体h l a 区域的基因 分布图。从染色体端粒至4 着丝点方向,依次排列着h l a i 类、h l a 1 l i 类和h l a 1 1 类区域( 图1 1 ) 。h l a 1 类区域包含3 个经典基因( h l a 1 a :h l a - a ,h l a - b , h l a - c w ) ,3 个非经典的h l a i 基因( h l a i b :h l a - e ,h l a f h l a - q ) 以及其它 众多非编码蛋白基因或假基因( h l a o h ,h l a j ,h l a k ,h l a l ,h l a p ) 。这些非 经典分子多态性不如经典分子那么高,其生物学功能目前还不甚清楚。h l a 1 1 1 类 区域介于h l a i 类和h l a i i 类区域之间,在这0 9 m 区域内含有6 2 个基因座位, 其中5 8 个为可表达基因。部分基因编码的产物虽不直接参与细胞免疫,但是也通过 某种途径影响或调节免疫应答过程。包括一些类似h l a i 类和h l a 1 l 类的基因, 一些编码补体成分的基因( c 2 ,c 4 ,b f ) ,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 t n f ,l t a ,l t b ) 和 热激蛋白( h s p ) 。其余还有很多其它与免疫及炎症反应无明显关系的基因,很多参 与了转录调控,生物合成,电子转运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等细胞生长过程。h l a 1 l 类区域跨越0 7 m ,包括3 4 个基因座位,其中1 6 个为可表达基因。主要为编码经典 分子( h l a - d p , - d q ,- d r ) 与非经典h l a i i 类分子( h l a - d m ,- d o ) 。d r 亚区情况 特殊,其不同单倍型基因座位数不同( s h i i n a t 甜a l , 2 0 0 4 ) 。 3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卜b 、 【l a _ c -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图l - lh l a 基冈组图谱只列出经典的与非经典的h l a 分子世蛙1 6 塑堕璺g 煎堂盘! 竖堡型) 。 f i g u r e1 - l g e n em a po f t h eh u m a nl e u k o c y t ea n t i g e n ( h l a ) r e g i o n o n l yc l a s s i ca n dn o n - c l a s s i c h l a g e n ea 把s h o w e d 啦蛰匿丛墅墅坠旦蟹堕墅璺盘曼墨塑哑) 1 1 2h l a 的分子结构 h l a i 类和h l a i i 类抗原结构和功能类似,都是细胞膜糖蛋白。均由a 和b 链各一条非共价结合而成,包含的四个功能单位:抗原肽结合区( m e m b r a n e - d i s t a l d o m a i n s ) 、i g 样区( i g f o l ds t r u c t u r e ,m e m b r a n e - p r o x i m a ld o m a i n s ) 、跨膜区 ( t r a n s - m e m b r a n es e g m e n t ) 和胞质区( c y t o p l a s m i ct a i l ) 。i i 类抗原的a 和b 链编码 基因均位于h l a 区域。而i 类抗原则由一条h l a i 基因编码的重链a 链( 4 5 k d a ) 和一条位于1 5 号染色体基因编码的轻链b2 微球蛋白( 1 2 k d a ) 通过非共价键连接 组成。其中n 链有7 个结构域,各由其基因的不同外显子编码( 图i - 2 ) 。h l a - l a 链由8 个外显予编码,第一外显子编码疏水的前导序列,指导链插入内质网膜, 并在蛋白表达于细胞表面之前被切除。外显子2 和3 编码a 链的值l 和砣胞外结构 4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 l a - b h l a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域。外显子4 编码中等保守的以结构域。外显子5 编码疏水的跨膜区和带碱性锚 定残基的胞浆尾上部。外显子6 8 可以通过可变剪切编码胞内的其余部分,起到磷 酸化位点作用。 h l a 1 类分子的0 l 链在远胞膜区构成了1 个抗原结合槽,2 条旺螺旋组成槽的侧 壁,1 个p 片层构成底部( b u s c ha n d m e l l i n e s ,1 9 9 6 ) 。i i 类分子的由a 和b 链均参与 构成抗原结合槽,末端相对i 类更为开放( 图1 3 ) 。因此l 类抗原结合的多肽长度 比l l 类稍短,一般为8 - 9 个氨基酸,而l i 类则为1 0 2 5 个氨基酸( j a r d e t z k yt e t 以 1 9 9 6 ) 。 胆微球蛋白分子与正确折叠的链的组装是h l a 1 类分子膜表达的必要条件。 它们的组装形成了h l a i 类抗原二体,然后它们与合适的抗原肽结合形成n 链、b 2 微球蛋白和抗原肽聚合体,这种完整的复合物分子最终被转运至细胞表面。 1 1 3h l a 的系统命名规则 h l a 等位基因新序列经提交后,由世界卫生组织h l a 系统命名委员会统一根 据现行的系统命名规则进行命名。每一个h l a 等位基因名字分为两部分,其问用 q ”隔开。星号之前表示基因座位,后面部分通常由4 、6 或者8 个数字组成。长 度取决于与其亲缘度最近的等位基因的名字。前两位数字描述型别,通常为血清学 分型,按照被发现的顺序命名。第三和第四位表明是不同亚型,即在编码蛋白区域 至少有一个非同义突变。而同义突变则用第五和第六位来表示。如果是在5 或 3 - u t r 或者内含子存在突变,则需要用到第七第八位数字来区分。 根据基因的自身情况,有时候会在名字的数字部分后加上单大写字母的后缀表 明其表达情况。n 表示不表达的等位基因( n u l l ) ;l ( h 州) 表示相对低的细胞表面表 达;s 表示分泌型( s e c r e t e d ) 的可溶蛋白;c 则表示胞内表达( c y t o p l a s m ) ;a ,表 示异常( a b e r r a n t ) 表达但仍不确定;q 则表示该基因型的突变在先前的报道中影响 了基因的表达,因此其是否表达是很可疑的( q u e s t i o n a b l e ) 。直至2 0 0 6 年1 2 月份为 止,尚未有报道的等位基因使用了c 和a 的后缀( m a r s hs ge ta , 2 0 0 2 ; h t t p :w w w a n t h o n ) r n o l a n o r g , u k h i g l i s t s n o m e n l i s o 。 5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b ,h l a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图l 也h l a i 类分子和i i 类分子及其编码基冈结构比较。 f i g u r e1 - 2c o m p a r i s o no f m o l e c u l a ra n dg e n es t n m t u r eb e t w e e nh l a ia n di i 图l - 3h l a i 类分子和i i 类分子的空间结构比较 ( 8 j o r l o n a n ,1 9 8 7 ) 。( a ) h l a i 类分子重链结构; ( b ) h l a i 类分子轻链结构;( c ) h l a i i 类分子 结构。 f i g u r ei - 3c o m p a r i s o no fd i m e n s i o n a ls t r u c h a b e t w 吲lh l aia n d1 1 ( b l o r k m a n , 1 9 8 7 ) ( a ) s t r u c t u r e o f h e a v yc h a i no f h l a - i ;( b ) s t r u c t u r eo f u g h tc h a i n o f h l a i :( c ) s t r u c t u r eo f h l a i i 6 中山大学硬士学位论文:i l a - b ,h l - c w 基因多卷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1 2h l a i 基因的功能和多态性 1 2 1h l a - i 基因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h l a i a 分子主要负责呈递内源性抗原于细胞表面供t 细胞识别。 这些抗原包括细胞自身成分、病毒相关抗原,肿瘤抗原、突变的癌基因产物和突变 的抑癌基因产物。这些抗原通过蛋白酶体( p r o t e a s o m e ) 的分解成小肽段后,由 t a p ( t r a n s p o r t e r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a n t i g e np r o c e s s i n g ) 运_ 输至内质网。此前钙联合蛋白 ( c a l n e x i n ) 保护新合成的h l a i 类分子的稳定,直至与胆m 结合。部分折叠的h l a 一类复合体结合t a p 复合体,加载了抗原短肽后,短肽h l a 复合体沿着高尔基体 膜运输至细胞表面( 图l - 4 a ) 。被c d g + t 细胞之t c r 识别形成免疫应答的重要步 骤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同时,t 细胞表面的c d g 协同受体对h l a i 类抗原 分子的无多态性的帕结构域识别,只有当这两部分作用同时有效时,t 细胞才能对 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进行正确的识别及杀伤( g o l d s b ye t 以2 0 0 2 ) 。h l a 1 分子还可 作为n k 细胞( n a t u r a lk i l l e rc e l l s ,n kc e l l s ) 的受体,以阻止n k 细胞介导的细胞 裂解,而不能正常表达h l a - 1 分子的感染细胞则会通过自然杀伤作用特异杀死 ( y o k o y a m a ,1 9 9 5 ) 在某些情况下,外源抗原通过内吞途径进入细胞但流失在胞浆内,连同被二次 运输出内质网的蛋白被蛋白酶体分解,进入h l a - i 类限制性的抗原呈递途径( 图 1 4 b 。 7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 b ,h l a - c w 基冈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图1 4h l a i 限制性抗原争递途径。( a ) 内源性抗原的h l a i 限制性呈递途径;( b ) 外源性 抗原的h l a i 限制性晕递途径( a n d e r s e nm h “a , 2 0 0 6 ) 。 f i g u r e1 - 4 h l ac l a s sia n t i g e np r e s e n t a t i o np a t h w a y s ( a ) h l a ir e s t r i c t e dp r e s e n t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o f e n d o g e n o u sa n t i g e n s ;( b ) h l a - ir e s t r i c t e dp r e s e n t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 e x o g e n o u s 锄t i g c ( a n d e r s e n m he t a , 2 0 0 6 ) 1 2 2h l a 基因的多态性 整个6 号染色体的基因密度并不高( c h r o6 :4 2 2 ;c h r o7 :4 6 5 ;c h r o1 4 : 4 3 6 ;c h i n2 0 :4 2 4 ;c h r o2 2 :5 1 ) ,但h l a 却是人类基因组中基因密度最高 的区域( m u n g a l la j e ta , 2 0 0 3 ) 。单核苷酸多态性水平上,h l a 区域5 - 1 7 ,远远高 于人类基因组水平( o 0 8 一0 2 ) 。狭义上的多态性(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 是将指一基因 变体在 群 体中 频率超过 l 的情形 蜓蛙丛些墅坦目幽堑堡蝤些堂望鳖鲤刨匦些壤嗳驾型里里基自塑! ) 。h l a 的6 个经典 分子均拥有大量的复等位基因,其中以一类基因为甚。目前h l a - a 位点有等位基 因 5 0 6个;h l a b有8 5 1个;h l a - c有 2 7 6 个( 表 1 - 1 ) ( 蝤匹丛! ! 旦蹩g 蝤基建墅咝鱼堕壁垒墅些! ) 。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数目还在增长( 图 l - 5 ) 。h l a 基因多态性主要集中在h l a 1 分子编码口l 、砣结构域的第2 ,第3 外 显子及h l a 1 1 分子编码b 2 结构域的第2 外显子上。这些结构域构成不同的抗原结 8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 l ab 、i k d t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合槽以识别多种抗原,这也暗示了其多态性和功能强烈相关。迸一步研究发现,多 肽结合位点( p e p t i d eb i n d i n g r e g i o n ,p b r ) 的多态性高于非抗原结合部位,肽结合区 的非同义突变率明显高于同义突变率。由于同义突变不改变氨基酸序列不受自然选 择影响而非同义突变改变了氨基酸序歹i j 而导致有害突变的发生,所以在大多数基因 中,往往是同义突变率高于非同义突变率( h u g h e sa n dy e a g e r , 1 9 9 8 ) 。另外,在一些 基因的调控区域也发现有很强的多态性。这可能与其基因表达特性有关。 1 2 3h l a 多态位点的检测方法 对h l a 的研究往往脱离不了对其复等位基因的检溅。6 0 年代建立的并不断完 善的血清学及细胞学分型技术主要侧重于分析h l a 产物特异性;随着8 0 年代p c r 技术的出现,针对h l a 基因本身的分型方法开始成为主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 学和生物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h l a 分型方法。目前h l a 的d n a 水平分型方法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 e s t r i c t i o nf r a g m e n tl e n g t hp o l y m o p h i s m , p c r - r f l p ) ( m a e d ae la , 1 9 8 9 )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s e q u e n c es p e c i f i c o l i g o n u c l e o t i d ep r o b e s ,p c r - s s o p l 一种以核酸杂交为基础自q 分型技术,又可细分为 正相杂交和反相杂交( i v i n s o n ,1 9 9 1 ) : 序列特异性引物( s e q u e n c es p e c i f i c # m e s , p c r - s s p ) 3 7 称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r e f r a c t o r ym u t a t i o ns y s t e m ,a r m s ) 是针对临床急诊和器官移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h l a 基因快速分型技术,由于方便 快捷,迅速商业化并于国内临床广泛应用( b u n e ee la t , 1 9 9 9 ) 。同时发展了以电泳为 基础的分型方法:即不同构像d n a 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现为迁移率的 不同,通过比较电泳的异同来区分型剐。其包括:p c r 指纹图( f i n g e r p r i n t i n g ) 又称为 杂合双链分析( h e t e r o d u p l e x e sa n a l y s i s x m a r t i n e l l ie ta l ,1 9 9 6 ) ,参照链构象( r e f e r e n c e s t r a n dc o n f o r m a t i o n a la n a l y s i s ,r s c a ) ( a r g u e l l oa n dm a d r i g a l 。1 9 9 9 ) 和单链构象多态 性( s i n g l es t r a n dc o n f o r m a t i o np o l y m o r p h i s m ,p c r - s s c p ) ( p a r ke ta t , 1 9 9 9 ) 9 0 年 代以后,由于d n a 自动测序技术的普及,发展了基于d n a 序列分析的分型技术 ( s e q u e n c e b a s e dt y p i n g ,s b t ) 由于该方法直接对h l a 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因而是 9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 b ,h l a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最直观而准确的,可达到最高的分辨率( 刘泽寰等,2 0 0 1 ) 。9 0 年代末,应用于基因 表达研究的基因芯片技术也开始运用于h l a a ,h l a b 的分型工作,使得大量的分 型工作得以高通量的进行( f a l u se t a l , 1 9 9 8 ) 。无疑d n a 芯片是最理想的分型技术, 但是该项技术还不够成熟,例如由于杂交条件对不同g c 含量的d n a 是完全不同 的,难以找到一种普遍性的杂交条件。 图l - 51 9 6 8 - 2 0 0 6 发现的h l a 抗原及等位基因数目增长情况世蛙岫鲴些型蚀q 鱼堡g 垂磐 蔓型) 。 f i g u r ei - 5i n c r e a s i n gn u m b e ro fh l aa n t i g e nd i s c o v e r e df r o m1 9 6 8 - 2 0 0 6 垂驾型氇竖璺垡堕些鲤 g 畦墅盟畦丛! e 笼)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 l a - b 、h l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表i - 1h l a 的等位基因咆蛙丛竖塑蝤篓些;= 鱼氅吐鱼擅查女自世l t a b l e l - 1t h en u m b e r o f h l aa l i e l e s i 墅晦蔓7 煎逝墼畦,_ 咖凄尘堕堕蹩塾蛳! i 1 3h l a 当前主要研究领域 1 3 1 h l a 基因的免疫功能 h l a - i 类基因限制的抗原呈递,主要将内源性的抗原呈递给c d 8 + t 细胞,如 自然杀伤细胞( n a t u r a lk i l l e rc e l l ,n k 细胞) 、细胞毒淋巴细胞( c y t o - t o x i ct l y r e p h o c y t e ,c t l ) 等( 图1 - 6 ) ( h o f m a n ne ta , 2 0 0 1 ) 。但是各个基因位点的产物功 能又是不尽相同的。例如h l a c w 的研究发现其作为n k 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 k i r ) 的配体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并且与抑制型的k i r 结合能力强于激活型, 抑制n k 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杀伤功能而识别“自我”。h l a - g 分子对母胎耐受 状态的形成和维持具有主要作用。它在滋养层特异性的高表达,阻止n k 细胞的溶 解作用。另一个非经典的e 也被发现可能在抗原呈递、母胎免疫、病毒感染和肿瘤 耐受中行使一定的功能。即便是同一位点,不同的基因型的免疫功能强度也有细微 的差别。这在临床医学上有大量的例子。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b 、h l a - c w 基因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图l - 6 细胞毒淋巴细胞的激活途径( h o f m a n ne t a t , 2 0 0 1 ) 。 f i g u r e1 - 6 a c t i v a t i o no f c y t o t o x i ctl y m p h o c y t e ( h o f m a n nc t 以2 0 0 1 ) 1 3 2h l a 的表达调控 h l a 一类分子遍在表达于所有有核细胞,而二类分子仅由抗原呈递细胞( a p c ) 表达。与功能差别相类似,h l a 一类分子的表达也存在着位点间和位点内族系间的 差别。一般认为,转录速率是h l a 分子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通过其转录起始点上 游调节区u r r ( u p s t r e a mr e g u l a t o r yr e g i o n ) 的顺式作用组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相互 作用来实现。近年来对h l a 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录起始点至上游 z s 0 b p 区域内。 除了一般的t a t a - b o x 和c a t - b o x 外,一类基因的调节序列还存在有:e l l l l a ( e n h a n c e r - a ) 、i s r e ( i n t e r f e r o ns t i m u l a t e dr e s p o n de l e m e n t ) 、s i t eo 、e n h - b ( e n h a n c e r - b ) 。此外还能找到与二类w s 和x l 的同源序列( 图i - 7 ) 。e n h - a 结合 r e l 家族的转录因子,由两个n f - 出b i n d i n gs i t e s ( r , b la n dr b 2 ) 组成,在h l a 一类的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 l a - b 、i l a o 基田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组成型和细胞因子诱导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l s r e 负责对i f n 产生应答。游调控 区还存在一系列保守的d n a 序列( l eb o u t e i l ) c r , i 9 9 4 ) 。这些基序都是与核蛋白相互 作用的部位,它们在各个基因上的空f 引非列位置也是十分保守盼。 n f - k bi r f - ir f xa t f i c r e b n f - y 戮嚣帅 占上土l 二艮 鬈e 绉磁溺 w s 斟协取t a t a 图1 7 h l a - l 特异的转录调控机制“d e n e t s e ne t a l1 9 9 5 ) f i g u r ei - 7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c o n t r o lo f h l a - i ( v a nd e ne l s e ne tn t 1 9 9 8 ) 1 3 3i - i l a 与临床医学 自1 9 5 9 年被发现至今,h l a 一直是医学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过去3 0 年的研究中,有超过2 0 ,0 0 0 份相关文章发表。其中大部分是关于自身免疫疾病和 传染病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h l a 还涉及许多临床其他方面的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