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2008 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众多上市公司的业绩 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了企业的主营收入上,同时也体现在了巨额 的资产减值损失上。因此,资产减值问题再次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 点。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如何完善准则,合理计提资产减值,使之真实反映资产 的价值,防范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存货减值问题上, 利用网络数据库收集了 2006-2008 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 法,研究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存货减值的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的影响。 本文分为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分析了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确认和计量方面的问题以及利用存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和动机。 实证部分 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和利用 excel 进行图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存货跌 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有较强的行业特性;其次,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压缩上 市公司利用存货跌价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提高了会计报表的中反映的资产 的质量,但是从案例分析中我们也看到,由于报表披露不够详细,上市公司计提 存货跌价准备是否完全客观仍然有待考察。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资 产减值会计的相关政策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 存货跌价准备 盈余管理 制造业 ii abstract second half of 2008, the domestic economy had been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performance of great many listed companies had been affected. this effect wa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main income of the enterprise, but also was reflected in the huge loss on impairment of assets. therefore, the issue of asset impairment became a focus of accounting theory profession and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 attention.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how to improve the standards and reasonable extraction for impairment of assets to reflect the true value of assets and guard against the risks bec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issue of impairment of inventory. the financial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6 to 2008, as a research sample, is collected by using network database. by using normative analysis method, case studies method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it studies that how does the accounting policy of stock write-down effect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environ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at is theoretical part and empirical part. it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airment of asse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ssues; the method and motiv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impairment of inventory in the theoretical part.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event listed companies manage earning by using assets impairment in china. by using excel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we got some conclusions: firstly, the accrual and back of stock write-down shows strong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has a significant restrictive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of earning management by using assets impairment which hav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assets in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actually, we can see that listed companies accrue or back impairment of stock remains to be inspection since the disclosure statement is not detailed enough.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event listed companies manage earning by using assets impairment in china. key words: provision for obsolete stocks earnings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论 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 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 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 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1 页,共 42 页 引言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作为利润的“蓄 水池”历来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操作的重要手段。 2008 年下半年,国内 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众多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一方 面体现在了企业的主营收入上,同时也体现在了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上。截至 2009 年 3 月 18 日,沪深两市共发布了 367 份年报。数据显示上述 367 家公司在 2008 年共计实现营业利润 914.85 亿元, 净利润 792.02 亿元, 净利润总额与 2007 年基本持平。 wind 统计同时显示, 367 家上市公司, 2008 年资产减值损失 108.54 亿元, 同比2007年的55.78亿元上升了95.33%; 单资产减值一项即吞噬了11.86% 的营业利润。因此,资产减值问题再次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在 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如何完善准则, 合理计提资产减值, 使之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 防范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研究的范围缩小到存货的减值问题,原因如下:首先资产减值涉及的 范围较宽,涉及的各项资产减值的专业判断也较为复杂,由于可能存在的资料收 集不全面及专业水平有限等原因,很难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缩小研 究范围有助于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第二,从 2008 年的年报上看,存 货跌价准备占资产减值准备的 35.92%,对于企业影响较大,值得深入研究;第 三,新会计准则规定:“如果以前减计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己经消失的,减计的 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 当期损益。”由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影响存货减值因素消失后可以在原计提 的基础上转回, 因此, 存货跌价准备可能会成为企业操纵盈余的一种手段。 第四,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不同行业的存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个别行业受到的冲击更为突出,因此,衡量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外部环境的 变化对存货减值的影响能否客观反映出来, 即存货准则是否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存 货价值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研究资产减值问题上,存货有其特殊性,如何正确理解存货准则中对存货 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完善存货准则,存有必要对存货减值问题进行 深入具体地研究。虽然存货准则的颁布和实施,针对上市公司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也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但是在特定的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是否能客观遵循存货 准则的标准,如实披露存货资产价值的变动,以及是否利用存货减值的计提和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2 页,共 42 页 回调节盈余都有待考察, 同时本文也试图选取个别行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准 则的实施情况做一个验证。 1.2 中外研究现状中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资产减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其中 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分析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上。根据收集到的资料, 我们可以将导致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分为上市公司内部经理人因素和 外部市场经济因素两个方面。 (1)内部经理人因素,是指上市公司内部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或者是企业经济 利益的考虑,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对资产减值的计提进行调控,此时,资 产减值准备就可以看成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strongh 和 mever(1987) 1 以及 elliott 和 shaw (1988)2在他们的关于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 动机的研究中发现,企业的管理层员工发生变动时,企业会倾向于大幅度提取资 产减值准备来作为来年提高业绩的“秘密储备” 。 而 mcnichols 和 wilson 等 (1988) 3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发现,利润较高和利润较低的企业 都倾向于计提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 说明利润平滑动机会影响企业计提资产减值 准备。zucca 和 campbell(1992) 4则利用收益模型考察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 备的动机,他们发现,多数公司进行资产冲销的原因是“大洗澡” ,只有少部分 公司出于利润平滑的原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作者将这个结果用来解释资产减值 准备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的证据。 francis、 hanna 和 vincent(1996) 5 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损毁变量的影响后,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发生变动并且以 前年度计提过减值准备的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比例较高, 但是利润平滑动机 与“大清洗”动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影响不大。chen 等(2004) 6研究发 现,亏损较大或者是经理人员发生变动的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较高。 1 strong, john.s and john r.meyer,asset write downs: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security returns,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7 2 elliott and w.shaw., write-offs as accounting procedures to manage procedur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8 3 mcnichols m,wilson g.p.evid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from the provision for bad deb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6,1988, 4 zucca linda j,campbell david r.a close look at discretionary write-downs of impaired assetsj.accounting horizons,1992, 5 francis,j.,d.hanna and l.vincent, 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cretionary asset write-off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upplement) ,1996 6 chen, schen, xsu, etal. incentives for and consequences of initial. voluntary asset write-downs in the emerging chinese marke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2004,3(1):436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3 页,共 42 页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看出,企业经理人发生变更而进行“秘密储备”、利润 平滑和“大洗澡”是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2)外部市场经济因素,是指上市公司由于资产价值损毁的原因而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是企业管理当局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体现出的一种适当的应对行为。 rees、gill 和 gore,(1996) 7的研究发现企业资产减值的行为并不是出于管理当 局的机会主义行为, 而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 备向外界传递出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 francis、 hanna 和 vincent(1996) 也认为据实减值也是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动机。 他们的研究发现价值毁损 变量(上市公司以及其所在行业的股票收益率、 资产周转率等)对企业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比例和时机的影响显著。 1.2.2 资产减值会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1.2.2 资产减值会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按其运用的范围和程度的 不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1992-1997 年开始运用资产减值会计。期间实施“两则”、“两制”, 出台了 13 个行业会计制度,提出了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以及对部分产品计 提存货变现损失准备。此期间的研究资产减值会计的文献很少。 (2)1998-2000 年四项减值准备的运用。 1998 年出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及之后的补充规定明确了 对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四个项目提取减值准备的 规定。 多数对四项计提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显示, 上市公司有利用资产减值政策 增加收益或者做大亏损的现象, 即 “四项计提” 有助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 如: 王跃堂(2000) 8分析了 1998 年 a 股上市公司的三大减值政策 (长期投资减值、 短期投资减值和存货减值)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因素并非西 方的“三大假设” (债务、薪酬契约和政治成本) ,而是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公 司经营水平、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作者通过研究指 出扭亏公司会利用减值政策增加收益、st 公司则利用减值做大亏损。张禹林 (2001) 9根据 1999 年的年报, 选取了 20 家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研究了 “四 项计提”与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项计提”在短期内 7 rees l.gill,gore,r. ,an investigation of asset write-downs and concurrent abnormal accrua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upplement),1996 8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一一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0 9张禹林.2001.“四项计提”对亏损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4 页,共 42 页 加剧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于海燕和李增泉(2001) 10的研究也表明, 利用存货跌价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扭亏公司、 亏损公司和处于配 股临界线的公司。同时他们还发现,影响上市公司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要因素 是行业因素及资产负债率。任凌玉(2006) 11将 1999-2002 年度亏损上市公司和盈 利上市公司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亏损公司在亏损当年提取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 若果第二年公司扭亏, 那么其亏损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数额显著大于其扭亏 年度的计提数额,同时扭亏公司在扭亏年度会大量转回资产减值准备。 (3)2001-2006 年八项减值准备。 2000 年底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提出“资产减值”的概念, 同时增加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由 4 项资产增加到 8 项,并将资产减 值明细表纳入报表体系。 这期间的文献主要的研究重点在于资产减值政策的合理 性以及对盈余管理的遏制作用。 朱炜(2003) 12以 2001 年 160 家上市公司的会计年 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和计提的程度。结论如 下:由于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在操作方面给与会计人员的空间较大,使上市公司 在选择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性。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利用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研究样本中的各公司在计提资 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和程度方面不统一, 如盈利的公司在执行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是 比亏损的公司更加规范;亏损公司的当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较多,目的是在下期 大量转回避免 st。陈晰(2003) 13也对 2001 年新政策执行的情况进行研究,将盈 余管理动机分为亏损动机、临界动机、配股动机、扭亏动机以及利润平滑动机五 个方面,结果发现:具有亏损动机、扭亏动机、临界动机和配股动机上市公司倾 向于用减值政策来管理盈余,而具有利润平滑动机的上市公司所采用的减值政 策,对当年利润的影响不显著。开金梁(2007) 14对制造业上市公司 2003-2005 年的资产减值准备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实施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政策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报表中资产的质量,压缩了会计报表的水分;我国制造 业上市公司在选择资产减值政策时有利润平滑因素的存在, 同时也受到证券市场 监管政策(如配股动机、避免退市等)的影响;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资产 负债率越高,其资产减值率越小。 (4)2007 年至今新企业会计准则 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都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新准则进一 10于海燕、李增泉.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一-来自上海股市四项准备的实证研究.公司金融.2001-23-26 11任凌玉.亏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6,2:88 一 91 12朱炜.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统计分析.财会通讯.2003(4):31一36 13陈晰.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闭.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8:37 一 2. 14开金梁.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动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济南大学,200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5 页,共 42 页 步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并约束了减值准备的转回, 对上市公司的相关 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造成重大影响。 此期间的文献研究重点放在了准则转回前后 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以及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表 现上。研究表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如:王丽 (2008) 15对连续盈利的上市公司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2006 颁布的 新企业会计准则缩小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调节和控制盈余的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的行为。 但是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 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逍遥(2007) 16以沪市 a 股公司为研 究样本,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转回的会计政策的选择行为。作 者发现,近年来上市公司主要用来转回的项目是坏账准备和存货,另外,我国证 券市场的监管政策、 公司的资产获利状况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也会显著影响公司 的资产减值的转回。 李扬(2008) 17对微利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发现:微利公司理论上虽然基于提 升业绩的动机会减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 但其采用转回减值准备的方法进 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并不显著。 此外公司所属的行业的盈利能力对其资产减值准 备的计提与转回的行为影响不显著。 通过以上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 我国会计学界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的 关注度越来越高。 以往的文献对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提出了代表性观 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第二,上市公司仍旧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并且手段集中在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 备等流动资产减值上。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l)采用理论推理方法探讨资产、资产减值的实质。 (2)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讨新会计准则中的存货准则的具体操作问题以及准则 的制定是否能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的目的。 (3)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网络数据对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 行研究。 15王丽.基于资产减值政策的盈余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16肖瑶.资产减值转回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7李扬,田益祥.微利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实证研究j.财务管理,2008 年第 2 期:33-3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6 页,共 42 页 1.3.2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内容 本文以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切入点, 主要的研究内容如 下: (1)文献综述部分: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健全的历史进 行了回顾,比较了国内外理论界对于资产减值转回问题的不同观点。 (2)存货减值的理论研究部分:讨论了存货减值的理论基础及存货的期末计量的 相关内容。 (3)盈余管理研究部分:主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特别是存货减值的 计提与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表现。讨论存货的核算方法、存货减值的确认 方法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4)定量研究部分:分纵向(近 3 年数据统计)和横向(2008 年当年)比较总结 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的规律, 以及不同行业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 转回的特点。 1.4 主要创新点主要创新点 本文有两个创新点: 第一, 细化了研究。 虽然我国对资产减值研究问题较多, 但是大部分研究都将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导致研究结果较为笼 统,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本文以存货减值作为研究内容,细化了对象,从而丰 富了我国会计存货减值方面的相关资料。第二,尝试将规范定性研究转为定量研 究。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存货 跌价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规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7 页,共 42 页 2 存货减值的研究存货减值的研究 2.1 存货减值的理论基础存货减值的理论基础 2.1.1 基于资产的定义 2.1.1 基于资产的定义 目前国际会计界对于资产的定义是未来经济收益观。这种观点认为,资产的 本质是企业通过现在或者是过去的交易获得的预期的未来的经济利益。 未来经济 收益观不但赋予了资产以新的内容,而且也指出了资产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因为 未来经济利益观被认为是资产的一项重要特征, 所以当由于外部因素或者是内部 使用方式、 范围等原因发生变化使某项资产未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现 有的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根据二者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可以看出,未来 经济收益观为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2.1.2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 2.1.2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股权的分散, “决策有用观”这一会计目标得到了人 们的普遍认同。 “决策有用观”的理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资产价值的信息,向会 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 强调的是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 性。目前,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不仅仅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为了全面衡量投资 决策,他们更需要了解与资产的持续获利能力相关的“真实价值” , 而资产减值 会计正是通过相对合理的方法对资产价值变动的记录, 最大限度的反映出资产的 真实价值。因此,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对“决策有用观”的逐渐重视才催生出资产 减值会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 2.1.3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谨慎性原则 2.1.3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几种会计方法和程序可供选 择时,应当选择乐观程度最小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要求财务报告向信息使用 者提供有关可能发生损失的信息,更好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避免虚增资产的 会计处理方法。 谨慎性原则与决策有用观的区别在于, 当资产的价值发生减值时, 二者处理结果一致,均需要确认减值损失,而当资产的价值发生增值时,谨慎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8 页,共 42 页 原则与决策有用观的处理截然不同,按照决策有用观,增值也需进行确认,而谨 慎性原则则不然。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 由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不断增加 使得资产的市场价值不再是一个稳定的固定不变的数据。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 化,企业需要不断估计、调整资产的价值,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产减值会计的重点就是对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的 部分进行确认和计量,当资产的账面金额大于其所能够带来的未来的经济利益 时,一方面,将多出的部分计入资产的备抵项目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有效地防 止资产虚列;同时,将多出的部分计入费用在利润表中反映,有效地抑制了利润 的夸大。但是,当资产的账面金额小于其所能够带来的未来的经济利益时,便不 做处理。因此,资产减值会计的处理方法在资产上充分体现了不高估资产,不少 计费用的谨慎性原则。 2.1.4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出相关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的相互权 衡 2.1.4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出相关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的相互权 衡 2.1.4.1 相关性 2.1.4.1 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 中对相关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 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 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由此看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的 提供应从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决策能力的角度出发,同决策相联系,其要符合预 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要求。 预测价值体现在会计信息能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或现在的事项并预 测其发展趋势,增加使用者的预测能力。 当某项资产未来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小于其当前的账面价值时, 根据资产减 值会计,应该对其账面价值进行修正,减少当前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加损失,并 通过披露,揭示出当前企业资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真实地反映出资产的状况, 从而达到帮助信息使用者掌握企业资产价值变动趋势做出合理决策的目的,因 此,资产减值会计符合预测价值的要求。 反馈价值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证实或者更正之前决策 时的预测结果。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了预测才 会有反馈,反馈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的预测。当企业资产发生减值时,根据资产 减值会计的处理方法,对当期资产的价值进行调整,调整之后的资产价值有助于 信息使用者证实或者更正之前对资产价值预测的结果, 所以说资产减值会计具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9 页,共 42 页 较强的反馈价值。 及时性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的时间应该在信息使用者做出与之有关的决策 之前。 资产减值会计在资产发生减值当期确认、 计量和报告资产减值方面的信息, 充分体现出及时性。 2.1.4.2 可靠性 2.1.4.2 可靠性 可靠性,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作的解释,是指“为保证用户信息合理 地、不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东西的质量。 ”这一 概念实质包含可核性、中立性和如实反映三方面内容。 可核性是指“独立的计量人员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会得出高度一致的结论” (sfas2),即不同的会计人员针对同一会计事项根据相同的计量方法和程序应该 得出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的结论。 由于资产减值会计需要根据大量的信息做出预 测和估计,不同的会计人员在计量方法和程序上会有所不同,有可能得出不同的 结果,因此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核性不足。 中立性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应该追求预定的结果,没有任何偏袒性。它要求 对于任一会计事项,在会计方法和程序的选择上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而 不是以某种目的故意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方法。 但是由于资产减值会计需要进行大 量的预测,因此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性较强,不易控制其公正性。 如实反映是指一项计量或描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应一致或吻合。 资 产减值会计由于能够及时的调整资产的价值使其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当前价值, 因 此相比历史成本法更具有如实反映性。 以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虽然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较好的符合可核性、中 立性和如实反映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但是若一旦发生资产减值,其历史 成本显然不符合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的要求,也就不符合相关性原则。 而资产减值会计则很好的反映了可靠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的融合,首先,资产减 值会计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的原始价值即为它的历史成本,具有较强的 可靠性。其次,资产减值会计在减值发生时或者每个会计期末根据预测资产的未 来经济利益适当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符合对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 及时性的要求,因此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2.2 存货的期末计量存货的期末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1 号存货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期末存货价值 取自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的计价方法, 当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10 页,共 42 页 现净值的,存货账面价值按其可变现净值计量,并将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的差 额计提存货跌价准确;当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价值根据其成本 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如果原先已经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应按已计提 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范围内转回。 2.2.1 存货期末价值的确定 2.2.1 存货期末价值的确定 2.2.1.1 存货可变净现值及估计售价的确定 2.2.1.1 存货可变净现值及估计售价的确定 (1)存货可变净现值的确定。 可变现净值指的是未来的净现金流入,即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用 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达到预计可销售状态时可能发生的成本、 销售过程中发生 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企业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结合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持有存货目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出存货的可变 净现值。 在确定可变现净值时,通常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应以取得的可靠证据 为基础。可靠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确凿证明,如产品 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企业产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供货方和销售方 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生产成本资料等。二是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企业持有存 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也就不同。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 通常分为:持有以备出售,如商品、产成品等,或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 中耗用,如材料、物料等。三是应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这些事项应 能够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存在状况, 即在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 值时,不仅要考虑在资产负债表日与该项存货相关的价格与成本波动,而且还应 考虑未来的相关事项。 由于可变现净值确定的这种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可变现净值在一定程度 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所以, 可变现净值确定直接对存货跌价准备是否计提起决定性因素, 也成为调整上市公 司利润的工具。 (2)估计售价的确定。 计算可变现净值时要确定存货估计售价, 并且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对正确计 算可变现净值很重要。 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为基准来对存货的估计售价进行 确定。在确定企业存货的估计售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没有销售合同约 束的存货(不包括企业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是商品或产 成品的市场销售价格;第二,企业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则 是材料类的市场销售价格;第三,为履行劳务合同或销售合同而存在的存货的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11 页,共 42 页 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为商品或产成品的合同价格;第四,如果企业生产的商品或 产成品的数量多于客户要求的数量, 则多余的商品或产成品的可变现价值就以商 品或产成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2.2.1.2 存货成本的确定 2.2.1.2 存货成本的确定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期末存货估价,进而影响存货减值的判 断。 实务中存货的计价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有以下 5 种: (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指按照每个存货的实际成本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这种计价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精确计算每个存货的实际成本,缺点是实际操作时 工作量很大。 (2)先进先出法。 这种方法是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来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 法,期末结存的存货成本按最近的进价计算,因此期末存货的成本最接近于当时 的价格,真实的反映出企业期末资产状况。由于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反映的是最 近的购进的存货价格,在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不过高估价企业资产,符 合谨慎原则的要求 ,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消除了可能亏损的隐患,从而避免了 由于存货计价问题导致的虚增企业账面资产的情况。 (3)后进先出法。 这种方法假设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 发出存货的成本按照最近购入的存货的 成本计算,期末结存的存货价值接近与最初的购入价格。 (4)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本月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除以本月全部进 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成本,计算本月的发出存货的 成本和期末结存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5)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来的存货计价成本,除以每次进 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的数量,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 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当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时,本期销货 成本是在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 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受 到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被广泛采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 货第 14 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取消了之前旧准则中允许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 法”的规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12 页,共 42 页 2.2.2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标准 2.2.2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标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 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 本与可变现净值;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 货,则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所以,允许企业对存货的跌价准备进行 单个或分类计提标准的多重性, 以及对发生存货计提情况的判断由企业自行决定 的灵活性,使一些企业有更多的空隙可钻。 2.2.3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后的转回 2.2.3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后的转回 存货 准则第十九条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 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为上市公司盈 余管理的提供了一个可操控的手段。新准则规定企业计提的存货减值准备、固定 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只有存货的减值准备可 以转回。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到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转销,对企业不同年度 利润有较大影响。按照我国的有关证券法规规定,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冠以 st,如果第三年继续亏损,将被摘牌。为避免被摘牌的命运,上市公司可能在 一个年度计提大量的存货跌价准备,在下一年度转回来增加下一年度的利润。 2.2.4 存货期末价值的账务处理 2.2.4 存货期末价值的账务处理 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当期末结存的存货成本低于可变 现净值时,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仍按期末账面价值列示,不需要作账务处理。当 期末结存的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必须在当期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做出账 务处理。在每个会计期末,对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提的存货跌 价准备的金额,将其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进行比较,如果应提数大于 已提数,则应予补提;如果应提数小于已提数,则应对其差额进行冲销。提取和 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冲销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后, 因影响因素而减记的存货价值的金 额应予以恢复,恢复的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减至零为限,需要 注意的是恢复的金额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转回的金额用来 减少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存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 13 页,共 42 页 3 存货减值与盈余管理分析存货减值与盈余管理分析 3.1 盈余管理的理论盈余管理的理论 虽然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学界广泛关注、研究的一个课题。但是目前对于盈 余管理的含义学界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 从目前的资料上来看,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主要有“信息观”和“经济效 益观”这两种解释方式。 “信息观”的代表人物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泊 (katherineschipper)在其盈余管理的评论一文中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 的管理人员以获取某些私利而不是为了中立地进行经营管理为目标, 有目的干预 对外财务会计报告过程的一种行为,即“披露管理” 。经济收益观的代表人物美 国会计学家斯考特(scott)在其著作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盈余管理 是指在 gaap 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者会选择使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 大化得会计政策的行为。 总结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出于某种目的(对自身 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或者是相关利益方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等) ,在会计准则和相 关法规允许的基础上,采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等方式,协调控制 成本、费用、收益等项目来影响财务会计报告盈余的过程。 因此, 笔者认为, 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 它不能等同于会计造假。 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试题及答案
- 历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真题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科技金融对传统投资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常见课题申报书问题
- 综合素质提升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应对策略及心得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试题及答案
- 战略布局国际金融理财师试题及答案
- QC指标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创新思维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电科太力通信科技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设备房管理标准》课件
- 地理-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上库力三河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呼吸机故障应急演练
- 轻钢结构大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垃圾分类垃圾箱绿色公益宣传
- 2024年度高中报名辅导中介服务合同
- 【MOOC】信号与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145完整版本.现代安全管理的六大管理体系
- 19《牧场之国》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