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蒙古秘史》及元代汉语中的“有”.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蒙古秘史》及元代汉语中的“有”.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蒙古秘史》及元代汉语中的“有”.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蒙古秘史》及元代汉语中的“有”.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蒙古秘史》及元代汉语中的“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蒙古秘史》及元代汉语中的“有”.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元代是汉语北方官话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北方阿尔泰语同汉语发生大规 模接触的繁荣时期。不同类型语言之间长期接触,必然会对汉语的面貌产生某 些影响。秘史及其他直译体文献中的蒙汉混合语言现象,正是这一时期语言 接触的生动体现。深入研究其中的某一语言现象,对于探讨语言接触与融合的 规律,对于全面了解元代北方汉语的面貌、特点,弄清历史上北方阿尔泰语对 汉语产生影响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以蒙古秘史总译本中一个具体的词语“有”为着眼点,以其他 的直译体文献、元曲话本为依托,运用共时和和历时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方法, 对元代北方汉语中“有”的句法分布、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以及特殊结构进 行穷尽性描写和分析;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接触理论,运用历史比较和 类型比较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时制助词“有”形成的内在机制和诱发其 重新回归语言的外在动因,认为“有”的时体功能是以心理认知因素为内在机 制的,而元代时制助词“有”则是在此基础上汉蒙语言接触中语言竞争和互补 的直接结果;在汉语发展史上,元代汉语特别是当时北方流行的“汉儿言语”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变异形式,论文深入揭示了这种活跃于元代北方口语的 交际语言“汉儿言语”形成的现实基础和存在的合理性,有力地解释了“有” 时体功能在其发展历史上的断层现象和元代回归现象,并探讨了“有”的时体 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语义网络既有共时层面的稳定性,又有历时层面的 扩散性,“有”的语义就是在这种稳定性和扩散性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本 论文填补了汉语史对“有”字用法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蒙古秘史,直译体,有,时制功能,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y u a nd y n a s t yi sn o to n l ya ni m p o r t a n tp h a s eo f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n o r t h e r nm a n d a r i n ,b u ta l s ot h e p r o s p e r o u sp e r i o di nw h i c ha l t a i c l a n g u a g e sc o n t a c t e dw i t hc h i n e s ee x t e n s i v e l y t h el o n gt i m ec o n t a c t a m o n gl a n g u a g e so f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s h o u l dh a v ec a u s e ds o m ec h a n g e so f c h i n e s e t h em o n s i n m m i x e dl i n g u i s t i cp h e n o m e n ai nt h es e c r e t h i s t o r yo fm o n g o 氐a r ee x a c t l yt h ed i r e c ta n dl i v e l yr e f l e c t i o nt ot h e c o n t a c t so fl a n g u a g e si nt h a t p e r i o d t od e e p l ys t u d y al i n g u i s t i c p h e n o m e n o na p p e a r e di nt h ew o r d b y w o r dt r a n s l a t i o nw o r k si s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f o r o u rf u l l y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i n a l la s p e c t sa n df e a t u r e so f c h i n e s ei ny u a nd y n a s t ya n dc l a r i f y i n gt h ea c t u a li n f l u e n c eo fa l t a i c l a n g u a g e s 、o nc h i n e s e b a s e do nas p e c i f i cw o r d y o h ( 有) ”i n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w o r k so ft h e s e c r e th i s t o r yo fm o n g o 如,a n db a c k g r o u n d e dw i t ho t h e rw o r d - b y - w o r d t r a n s l a t i o nw o r k sa n dy u a n q ua n ds c r i p tf o rs t o r y - t e l l i n g ,t h et h e s i s t h o r o u g h l yd e s c r i b e s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s y n t a xd i s t r i b u t i o n ,g r a m m a t i c a l m e a n i n ga n df o r m s ,a n ds p e c i a ls t u c t u r e so f 3 :o u ( 有) ”i nn o r t h e r n c h i n e s e ,b ym e t h o d so fs y n c h r o n ya n dd i a c h r o n yr e s e a r c h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o r i e so fc o g n i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l a n g u a g ec o n t a c t ,t h et h e s i su s e s b a s i cm e t h o d so fh i s t o r i c a lc o m p a r i s o na n d t y p i c a lc o m p a r i s o ng o v i l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 u r t h e rs t u d yo nt h ei n t e r n a lf o r m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 ,d ( 有) ”a n d e x t e r n a lf a c t o r st h a ti v o k ei tr e t u mt ot h el a n g u a g e t h u s ,t h et h e s i sg i v e s o u tt h eo p i n i o nt h a tt h ea s p e c t u a la n dt e n s ef u n c t i o no f ! y o u ( 有1 ”h a si t s i n t e r n a lm e c h a n i s m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c o g n i t i v ef a c t o r s w h i c hi st h e b a s e o f y o u ( 有1 ”i ny u a nd y n a s t y t h ed i r e c t r e s u l to f c o m p i t i t i o na n dc o m p l e m e n t a r i t yb e t w e e ns i n oa n dm o n g o ll a n g u a g e c o n t a c t i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c h i n e s ei ny u a nd y n a s t y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h a n - e ry a n y up r e v a l e n ti nn o r t hc h i n a ,i sas o r to f s p e c i mf o r mo fl a n g u a g ev a r i a t i o n s t h et h e s i sr e v e a l st h eb a s i so fr e a l i t y a n d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r a t i o n a l i t yo fh a n - e ry a n y u ,a n df i r m l yi n t e r p r e t s t h e p h e n o m e n a o f i n t e r r u p t i o n i ni t s h i s t o r y a n dr e t u r n so ft h e a s p e c t u a la n dt e n s ef u n c t i o no f y o u ( 有) ”i nt h ec h i n e s ei nm o d e m c h i n e s ea n dy u a nd y n a s t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t h e s i sd i s c u s s e st h ea s p e c t u a la n dt e n s eu s a g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 y o u ( 有1 ”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 s e m a n t mn e t w o r kh a s b o t h s y n c h r o n i cs t a b i l i t ya n dd i a c h r o n i cd i f f u s i o n ,a n dt h es e m a n t i cm e a n i n g o f y o u ( 有1 ”d e v e l o p si n t h ec o n t r a d i c i t i v em o v e m e n to ft h e m t h e t h e s i sf i l l e dg a p so ft h eu s a g ei n y o “( 有) ”r e s e a r c hi nc h i n e s el i n g u i s t i c h i s t o r y k e y w o r d s :s e c r e th i s t o r yo f m o n g o l s ,w o r d b y - w o r dt r a n s l a t i o n “y o u ”, a s p e c t u a la n dt e n s ef u n c t i o n ,l a n g u a g ec o n t a c t ,l a n g u a g ev a r i a t i o n v i 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盔! 圭导师签名: 慰 l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论题的提出、研究概况和意义 1 1 1 论题提出 本文以元代汉语和蒙古秘史总译本中的“有”字为研究的对象,是基 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元王朝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它由蒙古民族统一各个 政权而形成。它不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王朝,而且其政治、经济和 文化等方面对它所统治的民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元王朝统治过程中,蒙 古的语言文化在新的封建王朝中居高临下,惟我独尊,亦取得统治文化的事态。 然而作为一种后进的文化形态,当蒙古的语言文化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它同时 也陷入了先进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因此,蒙古语( 阿尔泰语系) 和北方汉语 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接触,使得元代汉语在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 响。这种影响对于语言接触研究来说具有代表性。 2 原本蒙古秘史用古蒙古语记述了成吉思汗的家谱和其远祖族系的发 展和成长的过程,并一直讲至0 窝阔台继承王位及其作为皇帝的成就,是一部编 年体史书,成书于1 3 世纪,其中保留了大量的1 3 世纪的蒙古语的语言现象。 蒙古秘史总译【1 】贝0 是用汉语转写的蒙古秘史,是能够反映元代语言面貌 的白话文献资料之一。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用汉字对译蒙文的字音,一 是用汉语词对译蒙语词,一是总译各段内容。总译部分在基本词汇和语法上采 用元代北方汉语的1 2 1 语元素,同时也将蒙古语自身的词汇和语法大量地掺杂到 汉文句子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混合语体元代直译体,即产生了一种元代 汉语北方方言的变体:就是大多数使用汉语的语音、词汇,同时在相当程度上 吸收蒙古语词语和使用蒙古语的语法。太田辰夫把这种语言变体叫做“汉儿言 语”。1 2 j 这种语言现象是在其他历史时期语言接触的情况中比较少见的,而蒙 古秘史深深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更能反映当时北方汉语的真实面貌。正 如余志鸿所说:“它非常生动地再现了元代汉语的许多特殊语法现象,反映了语 o 】本论文总译文取白额尔登泰、鸟达赉校勘奉蒙古秘史,蒙古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 【2 】太田辰天关十汉儿苦语试论白话发腱l 卫汉语史通考江蓝生、白维国译重庆m 版社,1 9 9 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言在接触和混合语形成中发生的变异,为汉语发展史的研究和混合语形成问题 的探讨,提供了活生生的可靠例证。”【1 】因此,我选择了蒙古秘史作为我研 究的专书。 3 本论文选用“有”作为考察对象。在蒙古秘史中包含“有”的句子 有2 5 3 条,“有”字的用法有的是历代用法的继承和发展,有的却与上古、中古 和现代迥异,包括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为了考证“有”字特殊用法在元 代是否具有代表性,论文试图对元代的“有”作一断代分析:从汉语史、语言 接触的角度探究其形成原因,以揭示1 2 1 3 世纪的语言接触对汉语影响的特 殊性以及语言历史发展中语言突然变异的可能,从而解释“有”时制功能在其 发展历史上的断层现象和元代回归现象:同时,探讨“有”的时制用法在现代 汉语中的残余现象。 1 1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蒙古秘史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遗产,它不仅是蒙古族历 史、文学的重要文献,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古代蒙古语言文献。关于蒙古秘史 ( 以下简称秘史) 的语言研究工作,人们很早就开始了。秘史虽然是用 回鹘式蒙古文所撰写,但是原始的文本并未发现,现在找到的最早的著作是用 汉文音译转写的本子。流传于今的几个主要汉字注音本主要有十五部迁大兴本, 二十部古广其本。 大部分学者认为秘史最早翻译成汉语,大约在明初洪武年间。从明朝 至今,国内外很多人用各种语言文字对秘史进行了翻译、解释、注释和对 比研究工作,也有很多人对其做了词汇、语法等本体研究。 1 研究蒙古秘史语言的主要著作和文献有( 以时间顺序) : 1 8 6 6 年,俄国帕拉基长法罗夫用俄语翻译成关于成吉思汗的古代蒙 古神话 1 9 0 7 年,日本那珂通世用同语翻译成成吉思汗真实记载 1 9 1 3 年,伯希和 中蒙古语名词 ,】见余忐鸿( 蒙古秘史) 总佯奉的时1 乖标记和特殊f u c ,郜嘉彦、游汝杰主编语音接触论集第1 3 7 页,l 海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版。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2 0 年,高宝铨元秘史李注补正十五卷 1 9 2 7 年,王国维 中主因亦坚 德国 海涅什用德文翻译并用拉丁文进行了间注 1 9 3 8 年,日本人村山著蒙古秘史的语言研究 1 9 4 1 年,阿勒腾奥其尔翻译的蒙古秘史和希格巴图翻译的元朝秘史 相继出版 1 9 4 1 年,柯津出版 词汇解释 1 9 5 6 年,谢再山元朝秘史,将其译为现代汉语 1 9 7 0 年,夏格德尔苏荣 中脱耶黑的解释 1 9 7 7 年,刘金锁将其译为古代蒙古语 1 9 7 9 年,巴依尔出版了根据汉字原始本用国际音标、古代蒙语、现代蒙语 注释的蒙古秘史 1 9 8 5 年,喻世长蒙古秘史中元唇音的汉字表示法中国语言学报 ( 2 ) 商务印书馆 1 9 8 8 年,伊克明安泰伊仁钦出版了蒙古秘史一伊克明安泰伊仁钦的 回复,这是在我国第一次把蒙古秘史恢复为回鹘古文字。 1 9 9 1 年,蒙克达来 中某些突厥词源问题。 1 9 9 2 年,余志鸿 的特殊语法o v 型和p o s 结构语言 研究第二期 余志鸿( 蒙古秘史) 直译体汉语后缀“咱”及其他民族语文2 0 0 3 、 5 2 涉及“有”的用法的主要著作和文献有: 语言接触论集中余志鸿( 蒙古秘史) 总译本的时体标记和特殊句式上 海教育出版社2 0 0 4 李泰洙古本( 老乞大) 的语助词“有” j 1 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0 0 、3 汉语史研究中,元代汉语特别是元代汉语语法研究相对较弱。国内外很多 学者对元代白话文献资料,比如,典章牍体白话元典章、直译体白话碑文、 白话讲章孝经直解、会话课本老乞大朴通事等进行了研究,但着眼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专书蒙古秘史语法研究的寥寥无几,目前我所查阅到的主要学者有余志 鸿,涉及近代汉语“有”字用法的还有李洙泰所研究的老乞大和祖生利所 研究的白话碑文。一些和近代汉语概论相关的书籍中也有稍加提及,但尚无他 人对元代“有”的用法进行详尽地描写和分析。本文希望在前辈研究的成果上, 进一步系统地描写元代汉语中“有”的共时分布,并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讨 其时体用法形成的历史机制。 1 1 3 论题的意义 本论题的研究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从“有”字在蒙古秘史和元代其他白话资料中的用法来看,我 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元代汉语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汉语的特点,我们将从中得到 以下的启示: 1 长期以来,北方的汉族人民与北方说阿尔泰语的民族杂居在一起,语言 接触十分密切,汉语深受阿尔泰语各语言的影响。经过辽、金时代,到了元代, 阿尔泰语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更加深化,使得元代的“汉儿言语”更远地偏离 了汉语。 2 相对于语言自身内部规律的作用而引起的变化,元代语言的变异较为迅 速且差异性明显,这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演变现象。这种变异发生的条件是社会 政治因素;其产生的原因是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作为元代的强势语言,对汉 语具有强迫影响下可接受的成分,这使得那个时期的汉语具有了一种特殊性; 其产生的结果是汉语的词汇和蒙古语的语法混杂使用,使得当时的北方汉语具 有明显直译体特征。 3 在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中,语言的变化点应该是在两种语言之间差 异最突出的地方,因此汉语受蒙古语的影响产生了诸如标志时体、格标记、s o v 语序等等。 4 秘史总译的语言属于元代早期的北方汉语白话,它深刻地反映了元 代北方汉语阿尔泰化的倾向。对其研究,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客 观评价语言接触对语言发展的作用。 5 语言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变化是通过互补和竞争两方面得以实现的。语言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演变中的互补和竞争性无论在语言结构的变化,还是在语言使用的功能上,都 会得到体现。 第二,在汉语史研究中,元代语法研究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北方汉语 长期和阿尔泰诸语言接触,阿尔泰语( 尤其是蒙古语) 在多大程度上又是如何 影响汉语的?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从理论上讲,想要弄清这些问 题,我们不仅要考虑汉语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也必须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进行 考察,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对特定时期语言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如词汇的特殊语 法功能、特殊的句式等,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三,语言是一个系统,无论什么原因,任何个别语言要素的变化都可能 引起该语言内部要素的调整;同时,整个系统也为个体要素的存在提供生存土 壤。通过对元代北方汉语中“有”的分析,我们进一步发现当时语言存在一系 列具有“时体”功能的语法单位;而这一予系统的存在也使得我们认为元代“有” 存在“时制助词”的用法更为合理。 第四,从汉语发展的角度来看,“有”表示“存在”和“领属”是语言传承 的结果,但是它的时体功能却常常被忽略。这不仅因为古汉语中“有”的这种 用法出现的较少,而且也与汉语的语言类型有关。汉语是分析性语言,缺少明 显的时体标志,因而人们常常忽略语言单位的此项功能。结合“有”的历史流 变,对元代“有”的用法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可以有力地解释元代北方汉语中 “有”作为时制助词的存在基础,帮助我们理解“有”作为时体助词存在的合 理性,从而填补现代汉语对“有”字用法研究中的空白。 1 2 研究范围和主要研究思路 1 2 1 语料来源 1 本文择定语料的范围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择定语料的时问范围。本文主要是对元代北方汉语“有”的用法作断 代分析,因此择定语料的核心时问是元代。但是我们知道朝代的更替有明确的 历史分期,但语言却不同,语言是渐变的,它不会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发生根本 ,因此,语料的选择也会包括明初,特别是些元代遗留的直译体文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是择定语料的范围。元代的作品很多,采用的语体也不同,有纯汉语的 文言文,有接近口语的白话文。而研究元代的语言,应该从反映元代语言面貌 的白话资料入手,同时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由于“有”字在元代语言中的 深受阿尔泰语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语料时,我选择的是接近口语能够反应当时 语言面貌的直讲和直译体白话,而非纯汉语的文言文作品。其中包括典章吏牍 体白话,蒙古直译体白话碑文,白话讲章,元曲话本中的一些对话和会话课本。 典章吏牍体白话。如元典章,此书是元代法令文书的总汇集,这些文书 有明确的年代,所载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按照当时习惯直接以口语硬译蒙古 语而形成的特殊文体,在探索语言演变方面很有价值。这种文体还有通制条 格。 蒙古直译体白话碑文。元代大多数公牍先用蒙文写成,然后再翻译成汉语 白话。元代碑文所刻录的则多为蒙古公牍的白话译文,很接近于当时的口语, 所以能反映当时的语言情况。我采用1 9 5 5 年蔡美彪的元代白话碑录集,科 学出版社。 白话讲章。元王朝规定朝廷使用蒙古文,所以,当蒙古皇帝和大臣要学习 汉语的文章典籍时,特别是儒家经典,必须把它们逐一翻译成当时的白话,一 些文集中还保存着当时讲解的记录。如许衡许文正公遗书中的大学直讲 大学要略,贯云石的孝经直解,吴澄吴文正公文集中给皇帝讲解史 书的经筵讲义。 会话课本。这是母语非汉语的人学习汉语时所使用的教科书,多以当时的 共同语为标准,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因此它能够反映当时语言的实际情况。老 乞大朴通事是元末明初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两部会话书,大致反映了元代前 后的北方话面貌,其中包含不少元代以来进入汉语的蒙古语成分。太田辰夫在 汉语史通考中说:“这些会话中包括一些作为汉语来看一见就会感到奇怪的 内容,它有许多跟元秘史或其他所谓蒙古直译体的作品相通的地方, 也跟金代的汉儿言语似有关联。” 2 秘史版本。蒙古秘史现在主要有三个刊本:一是顾广圻十二卷校 本,一是叶得辉十二卷刻印本,一是清代鲍廷博从永乐大典中钞出,钱大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昕为之作跋的十五卷本。我采用的是额尔登泰乌云达赍蒙古秘史校勘本, 内蒙古出版社,1 9 8 1 。 1 2 2 研究范围、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范围 论文以蒙古秘史的“有”字用法为纲,结合其他元代文献,说明元代 汉语中“有”的共时分布;解释元代“有”字时制功能特殊用法的内部及外部 动因;同时,探讨“有”字在现代汉语中的继承情况。 2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专书中一个词的用法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以一本专书为切入点,研 究某个时代某个词的用法则很困难,因为专书中某词的用法不能映证一个时代 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共时情况,因此通过对相同或相近时期不同的文献进行比 较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确保结论的正确性。 本文采用共时和和历时、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既有形式的 描写,又有功能的解释。本文的思路是,首先对蒙古秘史中“有”的分布 情况、语法功能和特殊的结构进行穷尽描写和分析;然后运用历史比较和类型 比较的基本方法,横向与同一历史层面其他资料对比研究,纵向与现代汉语进 行比较,总结元代汉语中“有”对前世的继承、变异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 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对蒙古秘史及元代汉语中“有”的用法及其成因进行分 析,揭示1 2 1 3 世纪的语言接触对汉语影响的特殊性。 1 3 简称及凡例 1 为了称引及行文的方便与简洁,文本中把蒙古秘史总译简称为秘 史,对于行文中出现的音译和旁译文本,会特别标明。 2 为了便于检索,文中例旬后面都标有其出现的章节和页数,其中括号中 的数字:斜杠前面的数字表示页数,后面的表示章节。例如: 家内独有马阿里黑伯牙,兀歹家人。( 9 1 8 1 8 ) 3 引文中的缺字用“口”表示,在( ) 内表示应补字。 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蒙古秘史和元代汉语中的“有” 这一章将对元代汉语中的“有”字用法作一个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在对蒙 古秘史中的“有”作穷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元代其他的白话材料印证其用 法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2 1 “有”的动词用法 动词“有”在蒙古秘史中共有1 9 6 例,其有三个意义:一是表示“存 现”,二是表示“领有”、“归属”“达到某种程度”等,三是表示“断定”。作为 动词,其用法有的和现代汉语一样,有的有其特殊性。 2 1 1 存现动词 秘史总译的直译体,不同于秘史旁译那样的逐字硬译,它的基本词 汇和语法上源于元代北方汉语口语,同时也大量地把蒙古语中的词汇和语法带 入汉语的句子里来,因此在总译中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符合汉语的句 子,一是汉蒙两种语言的混合体。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动词“有”的用法里。 秘史中“有”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动词,其中表示“存现”的“有 字句”共1 2 6 例,其中位于旬中的有1 1 0 例,这些句子符合汉语的句法习惯; 而位于句尾的1 6 例,则是语言接触遗留在汉语中的特殊用法。 1 位于旬中的动词“有” 如前所述,位于句中的动词“有”,在直译体中和汉语完全一致,这种情况 在秘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秘史中位于旬中表示“存在”的“有”通常 构成“n 1 + 有+ n 2 ”的格式,其中“n 1 ”表示“方位”、“时间”等,可以承 前省略;“n 2 ”表示“对象”。例如: ( 1 ) 家内独有马阿里黑伯牙,兀歹家人。( 9 1 8 18 ) ( 2 ) 那百姓说,有个那般的人,那般的马,舆你问的相似。 ( 9 2 1 3 1 ) ( 3 ) 也速该说,我心里不好,我近处有谁。( 9 3 3 6 8 ) ( 4 ) 此时有月明,都相认得了。( 9 53 1 10 ) ( 5 ) 那儿子生得好,眼中有光彩。 ( 9 5 5 11 4 ) ( 6 ) 有帖儿格等翁吉刺成吉思使主儿扯歹领兀鲁兀惕忙忽惕去。 e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9 9 0 17 6 ) ( 7 ) 天上止有一个日月,地上如何有两个主人。( 9 9 9 1 8 9 ) ( 8 ) 塔阳说那般呵,有甚难,咱去将他每的弓箭夺来。( 9 9 9 1 8 9 ) 蒙古语中表示“存现”的动词,其音译形式是“备”b u ( 大写的u 表示 音位变体,它随着前按语言单位的元音发生相应的变化) 。译者翻译过程中根据 汉语的语法将蒙古语的后置存现动词提前放在宾语前,使其符合汉语的语法习 惯。通过音译和旁译我们也可以映证这一点。如例句( 1 ) ,其音译和旁译如下: 音译:格儿朵脱刺合黑察马阿里黑伯牙兀歹古温备由。 旁译:家内独人名人有。 从中,我们能看出旬尾“有”不仅是动词,而且表示“存在”。 但是,蒙古语原文中很多句子没有用表示“存现”的动词,在翻译成汉语 时,译者就根据其句意变成了汉语中以动词“有”为中心的“有字句”。例如: ( 9 ) 您不知道,每夜有黄白色人,自天窗门额明处入来。 ( 9 1 8 2 1 ) 0 0 ) 都亦连名字的背后,有一丛百姓,顺着统格黎河边起来。( 9 2 0 2 8 ) n ”说道人的身子有头呵好,衣裳有领呵好,说了。 ( 9 2 1 3 3 ) 锁儿罕失刺说,似这般热天气,羊毛里若有人,如何当得。( 9 4 1 8 6 ) 0 3 ) 有个青海子做营盘。( 9 4 2 8 9 ) 有一丛百姓顺水行将来。 ( 9 1 4 5 ) n 身札木合说约会的日期,虽是有风雨呵,也必要到。 ( 9 5 2 1 0 8 ) 以句( 9 ) 为例: 音译:超坚失刺古温格仑额鲁格朵脱合因格格额儿斡罗周客额里 米讷必里周。 旁译:明黄人房的天窗门额的明里入着肚皮 我的摩着。 在音译和旁译中,没有表示“存现”的动词,但是从语义来讲,这个句子是要 说“有一个这样的人存在”,因此在译为汉语的时候就变成了“有字句”。 2 位于句尾的动词“有” 汉语是s v o 句型,但是蒙古语是s o v 句型。受蒙古语( 阿尔泰语系) 的影响, l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元代北方口语为基础翻译的秘史中出现了“有”置于表示存在的处所或 对象后面的句子,这是汉蒙语言接触,蒙古语对汉语渗透的结果。这类句子秘 史中出现了1 6 例。我们根据“有”在句法结构中与各成分的配列分为三种情 况。 一、 在+ 处所+ 有 ( 1 ) 如今这三种篾儿乞惕脱黑脱阿,在不兀刺客额儿地面里有。( 9 5 1 1 0 5 ) ( 2 ) 歹亦儿兀孙在斡儿洹薛凉格河两间,塔浑阿刺勒的地面里有。( 9 5 1 1 0 5 ) ( 3 ) 合阿台答儿马刺,在合剌只客额儿地面里有。( 9 5 1 1 0 5 ) ( 4 ) 帖木真安答的百姓,在我这里有。( 9 5 1 1 0 6 ) ( 5 ) 我的妻子见在皇帝父亲处有。( 9 9 5 1 8 3 ) ( 6 ) 达达每多从何处来,多半与札木合一同在这里有。( 1 0 0 3 1 9 4 ) ( 7 ) 汪古儿说,赏赐教拣呵,巴牙兀惕姓的兄弟每,都散在各部落里有。 ( 1 0 17 2 13 ) 这些“有”都属于后置性质的动词,表示“存在”。按照汉语的习惯,我们 会认为“在”是动词,而这些“有”是可以省略的或者说位于句尾起强调作用 的可有可无的成分。因为在现代汉语罩,一般说动词是不能光杆结句的,特别 是在出现介词结构作状语时:介词结构把宾语提前后,动词后面必须有一个助 词或补足成分出现。所以“在有”这样的句式在现代汉语里是说不通的。 其实,直译体中位于句尾的“有”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成分。“有”字前面表示“处 所”的词语不是“在”的宾语,更不是像现代汉语为了强调或作为话题被临时 性提前的宾语。也就是说,在秘史这样的句子罩,“在”不是动词,而是介 词;“有”不是可有可无的语气词,而是动词。 先让我们看几个例句的音译和旁译对照: ( 1 ) 音译:脱黑脱阿不兀刺客额列备者。 旁译:人名地名野甸行有也者。 ( 2 ) 音译:歹亦儿兀孙额朵额斡儿洹薛凉格豁牙仑塔勒浑阿剌 刺备有。 旁译:人名如今水名水名两个的地名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有也者。 看了这两个句子,我们发现在音译和旁译中,其有三个特点:一、没有和 “在”相对应的词;二、在表示“处所”的词后面都有一个“行”字;三、“有” 都是以动词的身份出现。按照蒙古语的表达格式,表示处所时,通常是在处所 词后面加一个表示处所或者方位格的附加成分来表示,我们暂且把它叫做“后 置词”。同时,蒙古语表示“有无”和“在否”意义时是用同一个动词“有”。 而汉语句法表达格式里是用前置的介词表示各种语法意义,当表示什么地方存 在什么的时候,汉语常用“在”做引导。因此,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双重 语言特点的混合式:即用前置介词“在”替代蒙古语的后置的处所格标记成分, 构成“在有”这样的格式。 比较特殊的是例句( 4 ) ,我们看一下音译文本: ( 4 ) 帖木真安答的百姓,在我这里有。( 9 5 1 1 0 6 ) 音译:安答因兀鲁思额你迭备。( 1 6 1 1 0 6 ) 旁译:契合的百姓这里有。 这个句子的处所名词后没有“行”这个后置的格成分,只有一个动词“有”( 对 应于蒙古语动词形态“各”) ,因此,我们很清楚地看出“有”的身份。翻译成 汉语就是:“这里有铁木真兄弟的百姓”或者“在这里有铁木真兄弟的百姓。” 但是秘史却按当时的蒙汉语言接触形成的直译体汉语使用习惯,把“有” 移到了旬末。 二、对象+ 处所+ 里( 处) + 有 这一类句子不出现引导处所的前置性介词“在”,但是有一个后置于处所词 的方位词进行提示。后置方位词最常见的是“里”和“处”, ( 8 ) 别勒古台的母,人告与他说,那营里有。( 9 5 4 1 1 2 ) ( 9 ) 那军每说帖木真家里有也无,离这里多近远。( 9 4 8 1 0 0 ) 第一部分的例句( 4 ) ( 6 ) 也可归入这一类。 旬( 8 ) 的文本对照: 音译:别勒古台因额客帖那阿因勒突儿备由客廷阿札黑答周。 旁译:人名的母那营里有 么道告着。 一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意思是:蔑儿乞人抢走了别勒古台的母亲,别勒古台率领人马追赶,有人告诉 追赶的人马:“别勒古台的母亲在那营房里。” 句( 9 ) 的文本对照: 音译:帖迭扯呜诂列论帖木真格儿图儿备有兀格儿客只额备由 客额毕。 旁译:那里自说人名家 里 有 么 家几远有 说了。 意思是:准备追杀帖木真的一伙军人在路上遇到了他家的老女婢,就问她:“铁 木真在家里么? 离这儿有多远? ” 句( 6 ) 的文本对照: 音译:额蔑可温米讷罕额赤格突儿备。 旁译:妻子我的皇帝父行有。 ( 9 ) ( 1 0 ) 旬的音译文本中,我们发现“突儿”“图儿”都对应着“里”,按蒙 古语语法分析,标“里”的“秃兀”- d u r 是后置于表处所语言单位的位格助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 里) ”。标“有”义的蒙古语对译音“备”是动词 _ b u ,在秘史时代蒙古语中表示“是”、“有”或“在”等意义。而和动词 “备”相连的结尾词“由”是黏着词尾表不定过去时的- v 和表断定语气词,1 l , 的合成。“有兀”是黏着词尾表不定过去时的- y 和表疑问语气词u u 的合成,“备 有兀”相当与现代汉语的“有么”。因此,“有”仍然是结尾动词。 三、( 处所+ ) 对象+ 有 这一类句式在现代汉语里是不能成立的,实际上是一种动宾旬式,我们不 能把前置的宾语理解为现代汉语的话题。 ( 1 0 ) 你若有性命呵,似我般妇人有也者。( 9 2 9 5 5 ) ( 1 1 ) 因这般头口也有,茶饭使唤的都有了。( 9 2 3 3 9 ) ( 1 2 ) 德薛禅说你这儿子眼明面光有。( 93 1 6 2 ) ( 13 ) 听得儿罕山野物广有,全家起来。( 9 15 9 ) ( 1 4 ) 就我儿子性命有时,可再教冲咱。( 9 8 9 1 7 4 ) ( 15 ) 莫不欲图某咱每的意思有。( 9 5 7 1 18 ) p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6 ) 在前塔塔儿将我祖宗父亲废了的怨仇有。( 9 6 6 13 3 ) 这几个例子中的“有”都是表“存在”的动词,是典型的宾动句式。单纯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我们会认为有的句子是汉语的动宾句式,如例( 1 1 ) ;而 有些“有”是多余的。“太田辰夫中国语历代口语文认为这个有是助 词”,“是明确叙述作用的标志,并不很有意义,在汉儿言语中用如口头禅”。 【1 】但是我们看看音译和旁译,我们就会发现,“有”在当时的元代白话中并非如 前所述。 首先看例如句( 1 1 ) ,我们很容易把旬中的“头口”和“茶饭使唤的”误作 现代汉语话语句法分析时的“话题”。但是,根据音译、旁译对照文本分析,它 们分明是蒙古语语法里刹尾动词支配的宾语成分: 音译:阿都温亦呸额捏哈阑秃惕合刺阿灰撒兀忽牙古儿罢( 3 9 - 3 6 ) 旁译:马群茶饭处人口使唤行过活住坐行到了。 古儿罢:是由动词词位“古儿”g u r - 和动词尾缀词位“罢”h a ( 蒙古语完成 体助词) 构成。动词“古儿”g u t 的意思是到、够或具备,在旁译里直译为“到”, 总译文本里意译为“有”。 其次,让我们先看看有明显后置“有”的例子。例如旬( 1 2 ) : 音译:德薛禅鸣诂列论额捏可温赤讷你敦秃里颜合秃你兀几秃里颜 格列秃可温备。 旁译:人名说这儿子他的眼自的行大有的面 自的行 光有的儿子有。 它的“有”对应的是“备”- b u ,其后置性比较明确。句( 1 5 ) 亦如此。 再如句( 1 0 ) 音译:阿民额列赤讷孛额速。完勒只格土屯斡乞惕合刺兀土屯合秃 惕备。 旁译:性命但你的有呵车前每女子每黑车每妇 人有。 在这个句子罩,“有”的用法能看得更清楚:旁译的两个“有”都对应着b u , 见太l i j 辰夫中国语历代 j 语史第7 3 页注,东京江南书院,1 9 9 3 年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是在翻译成汉语时,却出现了前置的“有”和后置的“有”。很明显,这是汉 语和蒙古语交融混合语法的产物。 最后,我们看看音译和旁译中没有明显对应标志“有”的句子。蒙古语的 一些实义动词,在硬译时根据在句子所承担的不同意义呈现为不同的语法形式, 因此,有些句子我们在旁译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动词“有”。 如句( 1 6 ) 句术“有”的动词性比较明显,但它因不是对应音译“备”易 产生困惑。其音译和旁译文本见下: 音译:额儿帖兀都列彻塔塔儿亦儿坚额不格思额赤格昔巴刺黑撒惕 旁译:在前日子行种名百姓祖宗父亲行了了的 斡失由亦儿坚不列额。 雠有的百姓有来。 句中前一个“有”的音译为“失”s e ,是存在的意思;后一个表示“有”意义 的是蒙古语动词原形i b u ,“列额”l e e 是表示过去时完成体的动词后缀。整个 句子本是成吉思汗向他的部下陈述攻打鞑靼的理由,原来表达的意思是r 成吉思 汗说) 在从前,有鞑靼人存在过( 鞑靼人) 杀害父辈祖宗的仇恨。直译体将译 文进行了必要的简省,省去了复指的“亦儿坚”,又将“失由”与“不列额”合 并,这样就成了我们见到的“总译”文本:在前塔塔儿将我祖宗父亲废了的怨 仇有。 另外我们再看旬( 1 3 ) ,处所词“儿罕山”之前空缺了介词“在”,又没有 相应的方位词照应,倘若没有句尾的动词“有”,句子就根本无法成立。所以, 这个“有”无论如何不能说成是句末助词,或者是可有可无的“口头禅”。 2 1 2 领有动词 看秘史音译文本,我们会发现古蒙古语表示“具有”“拥有属于” 等意义时,多数情况是把有关的语言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直接组合构成“定指” 关系,如: 总译: 巴儿忽歹篾儿干有一个女儿。”( 9 15 8 ) 音译为:巴儿忽歹篾儿干讷斡勤巴儿忽真豁阿捏列台斡勤行 旁译为:巴儿忽歹篾儿的女女名名的女行。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此,译者在把蒙古文翻译成元代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汉语 的习惯加入一个表示“具有”“拥有”属于”意义的动词“有”,我们把他们全 部归入“领有动词”。表示“领有”的动词“有”,秘史里出现了5 7 例。这 些“有”多位于句中,只有少数是位于句末的。 1 位于句中 由于表“领有”的“有”多是转译过程中自然加入的符合元代汉语用法的 语言单位,所以它和汉语的用法基本一致,构成“n 1 + 有+ n 2 ”的格式,表示 n 1 具有、拥有n 2 所代表的事物或特征,其中“n 1 ,往往可以承前省略。例如: ( 1 ) 他有一个家奴后生,名孛罗勒歹速牙勒必。 ( 9 1 4 3 ) ( 2 ) 名巴儿忽歹篾儿干有一个女儿。( 9 1 5 8 ) ( 3 ) 又有一个甘草黄马。 ( 9 4 3 9 0 ) ( 4 ) 有两个奴婢一名把歹,一名乞失黎黑。( 9 2 7 5 1 ) ( 5 ) 合不勒皇帝虽有七个孩子,都不曾委付。( 9 2 7 5 2 ) ( 6 ) 也速该把阿秃儿望见,那妇人生得有颜色。( 9 2 8 5 4 ) ( 7 ) 正为你这般有见识了,所以上泰亦赤兀惕兄弟每妒害你。( 9 3 9 8 2 ) ( 8 ) 时札刺亦几种的人,帖列格秃伯颜有二子。( 9 6 8 1 3 7 ) ( 9 ) 初合不勒皇帝有七子,长名斡勤巴刺合合不勒因其最长。( 9 6 8 13 9 ) ( 1 0 ) 于百姓内选拣有胆量,有气力,刚勇能射弓的人随从他。( 9 6 8 13 9 ) ( 1 1 ) 所以虽有一国不及之力,终不免折折腰死了。( 9 6 9 1 4 0 ) ( 1 2 ) 布阵间,札木合军内不亦鲁黑忽都合两人有术能致风雨。( 9 7 0 1 43 ) ( 1 3 ) 被叔古儿罕欲杀王罕,追至哈喇温山内,止有百人,至也速该处。 ( 9 75 15 0 ) ( 1 4 ) 时止有五个咩古 羊历】羊挤乳,骆驼上刺血吃行至古泄儿海子。 ( 97 6 1 5 1 ) ( 1 5 ) 成吉恩说,若果有颜色,教寻去,寻得来时,肯将你位子让与么。 ( 97 8 155 ) ( 1 6 ) 似他般的斗杀尽了,更有何疑,遂将他随即斩了。( 9 7 9 15 6 ) ( 17 ) 可教帖木真做桑昆的兄,使我有二子,岂得不安。( 9 82 16 4 )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8 ) 成吉思自答阑捏木儿格思地面,顺着合泐合河动时,点视军马有二 千六百。( 9 8 9 1 7 5 ) ( 1 9 ) 在前你的父忽儿察忽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