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小学教育中的惩戒问题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小学教育中的惩戒问题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小学教育中的惩戒问题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小学教育中的惩戒问题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小学教育中的惩戒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做 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徐春庆徐春庆 日期:08 年 4 月 15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 文。 签名:徐春庆徐春庆 日期:08 年 4 月 15 日 i 摘摘 要要 中小学教育中的惩戒问题历来是人们广泛关注而又意见纷呈的一个话题,因此它也是 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无论对教育惩戒持赞成态度还是反对态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有 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一直为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所使用着。 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缺乏理 性思考,以至于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有:第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 社会成员包括教师自身对教育惩戒存在着种种误解, 有的把教师的惩戒行为等同于体罚、 处 罚、管教及一般意义上的惩罚;第二,片面强调“赏识教育”或“激励教育” ,并认为惩戒 有碍学生身心健康,甚至有人提出“教育,拒绝惩罚” ,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合理性;第三, 对惩罚本身缺乏形而上学的思考,认为在教育惩戒过程中, “惩”是手段, “戒”即防止、戒 除不合规范的行为是教育惩戒的目的。其实在教育惩戒中,以预防、戒除不规范的行为作为 教育惩戒的指导思想,也可能导致教育惩戒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在 教育惩戒过程中,对预防论思想的局限性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总之,教育是否需要惩戒 以及如何行使惩戒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育活动的 正常有序进行。 除认识上的种种误差外,教育惩戒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因受到家 长、 学校及社会等各种因素的阻碍干扰而无法实施; 另一方面又由于受教师自身素质及传统 观念影响而非理性实施,以至于侵害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 因此,本文从教育学、法学、哲学的角度出发,对教育惩戒的本质做一个理性思考, 并论证教育惩戒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及文献检索, 在对惩罚与教育惩戒问 题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解 决当前中小学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惩戒;惩罚观;道德教育 ii abstractabstract the discipline problems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have always been a topic of opinions that people hav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extensively. however, it is also a new subject which is often researched. whether people agree or disagree with disciplinary education, disciplinary education has been extensive foundation of mass and has been used by the vast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s a means of education. but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people from all kinds of communities lack of rational thinking on the phenomenon of teachers correction actio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hus it leads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in cognition. the mainly exhibits as follows: first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education idea, many members of the society including teachers themselves have also all sorts of misunderstandings to correction education. some of people equate the teachers correction behavior with corporal punishment, punishment, discipline and the punishment in the general meaning; secondly, some people one-sided emphasize on appreciation of education or encourage education and consider that it hinders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ome people have even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 refuses to punishment, and deny rationality of existence in correction education; thirdly, some lack of metaphysical thinking to punishment itself and think during the correction education “punishment” is a means and “warning is to prevent and to quit irregular behavior. that is the purpose of correction education. in fact, in disciplinary education if we regard the preventing and quitting the unruly behavior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disciplinary education, it could lead to arise many unreasonabl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disciplinary education. therefore, in the course of correction education we should have a sober understanding to the limitation of prevention thought. in short, whether education need punishment and how we exercise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has been a topic of debate. such a situ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s the normal activities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an orderly manner.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various errors, the corrections educ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have also a lot of problems. on the one hand, many factors owing to parents, schools and social hinder pos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further;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hemselves and irrational implementation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the parents have been encroached on. so, this text proceeding from the angle of pedagogy, law science, philosophy, does a rational thinking on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and demonstrates that the existence of correction education is reasonabl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research and document retrieval,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unishment and corrections education rationally,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the implementing the corrections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the full text of disciplinary issu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solving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unishment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rrections education; punish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 目录目录 摘摘 要要 abstract 前前 言言 1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 义 1 二、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研究现 状 1 三、研究方 法 6 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惩戒的理性认教育惩戒的理性认 识识 7 一、惩罚 观 7 (一)报应 论 7 (二)一般预防 论 8 (三)个别预防 论 9 二、教育惩戒的概 念 10 三、教育惩戒与相近概念的区 别 16 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惩戒存在的合理性辩教育惩戒存在的合理性辩 护护 19 一、教育惩戒是道德本身的需 要 19 ii 二、教育惩戒是人性完善的需 要 20 三、教育惩戒是维持秩序的需 要 21 四、教育惩戒是教育完整的需 要 22 第 三 章第 三 章 中 小 学 教 育 惩 戒 实 施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其 原中 小 学 教 育 惩 戒 实 施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其 原 因因2 4 一、中小学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 24 (一)教育惩戒无法实 施 24 (二)惩戒的非理性实 施 26 二、中小学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 因 2 8 (一)教师自身因 素 28 (二)文化观念因 素 30 (三)家长与学生因 素 30 (四)社会因 素 31 第 四 章第 四 章 解 决 中 小 教 育 惩 戒 实 施 过 程 中 存 在 问 题 的 对 策 探解 决 中 小 教 育 惩 戒 实 施 过 程 中 存 在 问 题 的 对 策 探 讨讨3 2 一、严守教育惩戒实施原则,保障学生合法权 益 3 2 二、中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 质3 4 (一)巧用规范,降低惩戒实施难 度 34 (二)提升自我,全面提高综合素 质 34 三、加强立法,营造有利于教育惩戒实施的氛 围 3 7 结结 语语 39 参考文参考文 iii 献献 40致致 谢谢 4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 文文 40 1 前前 言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中国教育报2006 年 10 月 30 日第八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教育惩戒:一个让教师尴 尬的难题),引起了本人的强烈兴趣与共鸣。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对一些违纪学生 总的感觉就是: “豆腐掉进了灰,拍不得,吹不得” 。 “拍”可能戴上体罚学生的帽子, “吹” 或许会染上心罚的嫌疑。不拍不吹、视而不见,有违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所以,对学 生违规行为的惩戒问题一直让笔者感到困惑,同时发现身边的许多其他教师也有同样的困 惑。 现实的困惑是理论研究的动力, 也是理论研究的价值之所在。 带着这一困惑笔者查阅了 相关的资料,发现:从法律法规这一角度来看,虽然教育部早在 1952 年 2 月 14 日就明确指 示, 废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 全国人大又陆续颁布了 中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这些法律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但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解释什么是体罚及变相体 罚,对体罚及变相体罚以外的其它惩戒措施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教育本身来看,惩戒 确实不失为一种道德教育手段, 然而现实的法律法规又缺乏对其行使的明确规定, 所以这在 实践中增加了教师运用惩戒的难度, 从而也使得对教育惩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显得格外 有意义。 虽然已有很多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惩戒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其成果也很多, 但现 有的成果大多局限于具体操作层面上的研究, 很少有人从隐藏在人们头脑中的惩罚意识这一 角度对教育惩戒进行研究。然而,惩罚的意识确实影响人们的惩罚行为,我们知道正确的意 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教育惩戒的正确实施,需要正确 的惩罚观。 而在目前教育惩戒相关论文中, 几乎没有人从这一角度对教育惩戒这一问题进行 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从法哲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种惩罚观的比较、鉴别,结合教 育的本质, 试图为教育惩戒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惩戒观,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惩戒。 因此, 本文的研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而且在实践上对于正确 实施教育惩戒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二、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研究现状二、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研究现状 教育惩戒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至今它仍不失为一个热点话题。 中小学管理于 1997 年第 12 期、1999 年第 4 期、2000 年第 3 期、2001 年第 4 期及 2003 年第 14 期对这一问题 做了五次大的讨论。作为教育界权威报刊的中国教育报也于 2002 年 12 月 28 日与 2003 年 7 月 12 日以整版篇幅刊登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及部分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意见。随后许多国 2 内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又在该报发表自己对教育惩戒这一问题的看法。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 所以各国对教育惩戒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这些态度对人们理解教育惩戒有着重大的影响, 有 鉴于此, 在介绍当前的研究成果之前, 我们有必要浏览一下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教育惩戒 所做的规定。 (一)世界主要国家对教育惩戒的态度(一)世界主要国家对教育惩戒的态度 总的说来,可以将相关国家对教育惩戒的态度分为以下三类: 1、主张废除体罚,但保留惩戒。在日本,体罚是法令禁止的,但日本学校教育法律法 规规定:校长及教员,在教育上认为有必要时,得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及儿童行使 惩戒但不得给予体罚。 日本政府公布有关体罚的注意事项中列举了 6 项禁止体罚实例:(1) . 不让学生如厕,超过用餐时间后仍留学生在教室中,因为会造成肉体痛苦,属于体罚范围, 违反学校教育法; (2)不让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室,即使是短时间,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是不允 许的; (3)上课中,因学生偷懒或闹事,不可把学生赶出教室;而在教室内罚站学生,只要 不变成体罚范围, 基于惩戒权观念可被容许; (4) 偷窃或者破坏他人物品等, 为了给予警告, 在不致造成体罚范围内,放学后可将学生留校,但必须通知家长; (5)偷窃,放学后可以留 下当事人和证人调查,但不得强迫学生写下自白书和供词; (6)因迟到或怠惰等事,增加扫 除的值日次数是被允许的,但不当差别待遇和过分逼迫不行。 2、明确允许教师体罚学生,但对体罚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如韩国、新加坡及美国的部 分州。韩国曾在 1998 年明确规定禁止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行为,但受传统观念的驱使,教师 在学校打学生的现象是依然存在,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仍然被人们所认同,针对此情况, 韩国人力资源部于 2002 年 6 月 26 日公布了一项名为“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 ,对违反学校 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罚, 从而使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行为 “合 法化” 。 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处理学生纪律问题指导原则 ,该原则指出:新加坡所有中 小学可以处罚学生,并对学校提出了具体要求: (1)设立纪律委员会。 (2)以电脑化方式记 录各校违纪问题并作系统化分析。 (3)允许教师(当事教师除外)鞭打学生。 (4)警方协助 校方对付滋事分子及少年罪犯。(5) 社会发展部调派辅导员协助辅导对滋事分子的教育。(6) 全国中小学在 3 年内推行辅导计划,培养学生成为尽责守法和有爱心的公民。 在美国的 50 个州内,允许教师体罚学生的州有 21 个。 3、对教育惩戒态度模糊。如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部早在 1952 年就明确宣布废 除体罚,而后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又陆续出台了许 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199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 人保护法(1991) , 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学生。 然而对于什么是体罚, 除体罚以外的其它惩戒方式是否可以,则没有鲜明的态度和明确的规定。 李小伟、沈祖芸.教育惩戒,在雷池边缘行走(链接)n.中国教育报 2002.12.28 杨光富.美英韩泰四国体罚现象透视j.当代教育科学,2003 (9):31-32 熊仲篪.中国与新加坡教育惩戒制度比较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报,2007(2):119-121 3 总之,从国内国外的法律法规来看,体罚越来越受到限制,即使在允许体罚的国家内, 对体罚程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不管怎么说,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世界上还没的 哪一个国家明确否定教师拥有惩戒权的。 (二)研究现状(二)研究现状 1从总体上说,以研究者对教师惩戒行为的态度为标准,可以将现有的研究成果分为 以下几类: (1)认为教育惩戒的作用是消极的、负面的,教师不应该惩罚违规学生。泰山学院教 育系陈淑萍老师在题为教育,拒绝惩罚一文中写道“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 范第三条规定不体罚学生 , 体罚不就是惩罚吗?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对学 校、教师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惩罚不就 是侵犯人身权吗?未成年保护法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 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 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惩罚不就是损害人格尊严吗?” 。 俞国良教授认为“教育惩戒有碍学生身心发展” 。齐 宏峰认为“教育要爱心不要惩戒 ” 。 宋炎玲认为“惩罚是教育失败的根源” ,候英 丽认为,教师的惩戒权没有法律根据,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状态,而且惩戒权的提出本身 就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 还有学者认为“任何法律法规都没有惩戒权这一概念,惩戒权其 实质是现行教育体制的衍生物, 是寄生于一部分素质低下, 对教育内涵理解肤浅的教师头脑 里的一种病毒,一旦发病,便会使寄生客体无端的侵犯学生的名誉权、人身权,轻者使学生 的人格与尊严受损,重则会导致鲜活生命的消失。可见,惩戒权对学生来说是丧失人性,泯 灭人性的一种违法行为。 ” (2)认为教育惩戒作用是积极的,惩戒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但反对体罚。孙云晓教授 认为“教育惩戒是扶正祛邪” ,并进一步指出: “目前,中国教育的一大毛病是缺钙 ,而 病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惩戒, 缺乏真正的唤醒。 ” 其所提出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这一口号已为许多人所接受。北师大檀传宝教授指出:没有惩罚就没有奖励,奖励与惩罚一 样并不必然具有教育性。从教育伦理上说,惩罚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而不惩罚也不一定意 味着尊重。 在文中檀教授把惩罚划分为教育性惩罚和非教育性惩罚及反教育性惩罚 (如体罚) 等。并将教育惩罚与教育惩戒作为近义词来看待。檀教授认为:要正确运用惩罚,从宏观上 看,应当考虑对惩罚的主体、客体和程序做出适当的规定。并进一步指出不能为惩罚而惩罚 陈淑萍.教育,拒绝惩罚 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3(4):75-76 俞国良.惩戒有碍学生身心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7.12 齐宏峰.要“爱心”,不要“惩戒”n.中国教育报,2003.7.12 宋炎玲.惩罚是教育失败的根源j.河南教育,2005(11):42 候英丽.慎用惩戒权j.内蒙古教育,2004(1):27 王鑫.关于教师惩戒权与人性的思考 j.克山师专学报,2001():78-79 孙云晓.教育惩戒是扶正袪邪n.中国教育报,2003.7.12 4 学生,惩罚应当合情合理灵活运用,惩罚的运用要与尊重相结合,适合公开的惩罚应当充分 发扬民主,力求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获得学生群体的道德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扩大教育 效果。 徐群在教育,不能没有惩戒一文中认为,教育惩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法纪观的形成,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 总的说来 在支持教育需要惩戒的“阵营”里,对惩戒行为的认识大多是比较客观的,他们在论证教育 需要惩戒的同时,都提出了实施教育惩戒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3)认为教育不仅要惩戒,而且也要体罚。有人指出“体罚是中性词,是惩罚的方式 之一,运用的得当同样具有教育性,不能全盘否定。绝对否定、禁止体罚在一定程度上拒绝 了惩罚,剥夺了教师的惩戒权。 ” 还有人认为“从理性角度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是完全 有必要的。体罚的教育方式具有见效快的特点,有些情况下比语言劝诫更有效。 ” 更有人 认为 “学生需要体罚。 当今的学生知识量很多, 生活条件也都不错, 可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 如厌学,离家出走,上网成瘾,甚至自杀等。这些问题说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承受能力都有 很大的问题。虽然有些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它作为了重要的课程和内容,可学生 的一切问题不可能靠短短的几堂心理健康课就能彻底解决。 因为心理的沟通和交流是一个循 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老师的教育。目前,我们学校都是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 一天将近八九节课,要全面开展心理沟通是不可能的。有些孩子的违纪行为是随时的、突发 的,必须要即时处理,以安定全班同学的情绪。只有使用体罚才能让学生的违纪行为及时的 收敛。对学生犯错的警示和威吓功能警示和威吓功能(笔者加黑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做不到的,因此在一 个同龄人群的集体里,和风细雨固然最好,但当头棒喝也是必不可少的。 ” 主张教育需要体 体罚的人为数不少,具体说法不再一一列举。 2以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角度为标准,可以将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几类。 (1) 有的从客观存在的现象着手对教育惩戒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如劳凯声教授和孙云晓教授共同主持完成了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课题。 该课题研究表明, 媒体对体罚事件的报道决非空穴来风。 华东师范大学王琴博士通过调查研 究的方法完成了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 (2007) 。当前一些研究生也是通过对现存问题 进行调查的方法完成自己学位论文的。 (2)有的从法律角度对教育惩戒进行分析,其代表性成果有: 法律视角下教育惩戒的 正当性 (彭志敏,2004) , 法治视野中的学校惩戒制度 (申素平、李瑞玲, 2005) , 中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权的法理探讨 (翁莹秀,2005) , 试论法律中“体罚”相关规定的调整 (李芳,2007) , 对体罚制度的法律思考 (张丽,2005) ,等等。 (3) 还有很多学者通过对原著的解读来阐释自己对教育惩戒的观点和态度。 其成果有: 檀传保.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4(2):20-23 徐群.教育,不能没有惩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6-9 李芳.试论法律中“体罚”相关规定的调整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7(6):30-34 沈婷、付明广.学校教育是否需要惩戒j.文教资料,2007(28):99-100 费宏伟.体罚真的一无是处吗?j.教书育人,2007(13):13-15 5 论洛克教育惩戒思想及启示 (牛金成、魏鋆,2007) , 涂尔干的惩罚观及其教育启示 (王夫艳,2007) , 正确运用“自然后果的惩罚”教育法 (赵忠心,2003) ,等等。 还有学者介绍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研究成果。 另外许多中小学一线的教师也发表了许 多文章阐述自己对教育惩戒的看法,并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或述说自己的困惑与思考。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1、之所以有人反对教育惩戒,其主要原因有: (1)没有区分什么是体罚,什么是惩戒。 陈淑萍老师提出: “体罚不就是惩罚吗?”就是一个由反对体罚进而反对教育惩戒的例子。 我们说就算体罚确实是一种惩罚,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能得出“惩罚就是体罚”这一结论。显 然惩罚的形式除了体罚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形式。 (2)单凭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反对教育 惩戒。西方心理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的,人和动物不同,以心理学 研究成果反对教育惩戒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教育是需要惩戒的。 2、对于有些学者提出的教育不仅需要惩戒,同时也要体罚的观点本文不敢苟同。拒绝 体罚不仅仅是因为体罚是我国法律法规所明确禁止的,同时更因为“体罚是一种残忍行为, 是一种凌辱;体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 ” 3、在拥护教育需要惩戒的“阵营”内,对教育惩戒的本质和功能及目的研究显然不够。 对于教育惩戒的本质, 刘德林老师认为报应论惩罚观是一种赎罪式的惩罚, 功利论的惩罚观 的目的在于追求惩罚的恐吓与威慑效应。 他通过对两种惩罚观的批判得出教育惩戒的本质 是重新树立纪律规范的敬畏感。 我们说报应论不仅是一种赎罪型的惩罚观, 同时它也是立足 于正义而对惩罚的正当性的一种解说。 恐吓与威慑并不是功利论惩罚观的全部。 在惩罚的功 能上,南京师范大学鲍琳认为教师的惩戒权运用对中学生道德言行有矫正、塑造、震慑、明 法的功能。 我觉得完全有理由怀疑惩戒的震慑功能在学校存在的合理性。 在教育惩戒的目的 上,很多学者认为:预防不合范行为的再次发生是教育惩戒的目的。预防论从总体上说是一 种功利论惩罚观,功利论惩罚观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具体说,当我们惩罚一个 学生是为了预防其他的学生出现类似的不合规范行为。 那么试问, 我们有没有尊重被惩罚的 学生?如果我们的教育惩罚或教育惩戒是为了防止已出现违规的学生再次出现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