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中原地区周代青铜礼器组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商周时期“藏礼于器,不同等级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种类、数量、大小都有 严格的规定,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组合的差异反映了等级的差别。因此,对周代青 铜礼器组合的情况及其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 及社会变动。此外,研究周代青铜礼器组合及其演变,也可以为中原地区周代铜 器墓葬的分期与断代以及青铜器自身的分期与断代提供依据。此为本文选题意义 之所在。 本文首先广泛收集中原地区狭义周文化范围内1 的铜器墓葬和窖藏资料,对其 中未经盗扰、有完整组合的近3 0 0 个单位进行梳理。接着,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 青铜礼器资料所反映的用鼎制度,将周代贵族分为五个等级。继而,通过对典型 青铜礼器资料的分析,并结合金文材料、联系周代历史实际,根据其用鼎制度僭 越情况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将周代青铜礼器资料大致划归于四个时期。最后,在 将中原地区周代青铜礼器资料划为四期、五等级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不 同等级青铜礼器资料的排比、分析和归纳,对周代不同等级贵族,在不同阶段使 用青铜礼器组合的特征进行总结。此外,本文还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进一步简 要分析说明了不同时段青铜礼器组合特征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中原地区周代青铜礼器组合的上述分析,本文的主要论点如下: 第一、周代贵族可分为五个等级,划分的依据是周代贵族的用鼎制度为五个 等级,这得到文献资料和青铜礼器资料两方面的证实。 第二、周代青铜礼器组合的演化进程可分为四期,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 或 西周早期偏晚) 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依据是周代 用鼎制度僭越情况呈现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周代贵族的鼎制僭越,首先是从高级贵族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 来越普遍;时间越早,各个等级贵族使用的青铜礼器组合,就越完备;等级越高, 1 主要指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四省的大部分地区。 i 贵族在各个时期使用的青铜礼器组合,就越完备。它们集中反映了以鼎、簋为核 心的周代青铜礼器组合,在时间上从早到晚、等级上由上到下,逐步瓦解的过程。 这也与周代礼制的变化相一致,并且符合周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实际。 关键词中原地区;周代;青铜礼器;组合 a b s t r a c t t h e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li l t e n s i l ss t a i l df o r 开七u a l sa 1 1 dt h ea r i s t o c r a t so fd i 丘_ e r e m r 孤1 l ( su s eb r o n z es a c r i 五c i a lu t e n s i l s 、) 1 7 1 h o s et y p e s ,q u a l l t i t i e s ,n l es i z e sh a v e 也es t r i c t s t i p u l a t i o n t h ed i 妇f e r e n c eo ft h ef o n n a t i o no fb r o n z eu t e n s i l si ns e tu s e db ya r i s t o c r a t s r e n e c t st 1 1 er a n kd i 虢r e n c e t h e r e f o r e t 1 1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f o 册a t i o no fb r o i 亿eu t e n s i l s i i ls e td u r i n gz h o ud ) ,n a s 够如di t se v o l u t i o ni sv e r yu s e 如lf o ru st or e a l i z et h ec l a n l l i e r a r c h i c a ls y s t e ma n ds o c i a lc h a i l g e sd 砸n gz h o ud y n a s 够i i la d d i t i o n ,t 1 1 er e s e a r c h c a l lp r o v i d et h eb a s i s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o fd i v i d i i l gc o p p e m ,a l e 伊a v e sa 1 1 dc o p p e 刑a r e s i n t op 嘶o d sb ys t a g e st l l i si sm e ,s i 嘶f i c a n c eo fs e l e c t i n gt l l et o p i cf o rt 址sa r t i c l e t h ea r t i c l e ,f i r s t l y ,c o h e c t sw i d e l yc o p p e n a r eg t a v e sa 1 1 dt h ec e l l 撕n gm a t e r i a l s o fm en 狮wz h o ud y n a 啊c u l t u r es c o p ed u r i n gz h o ud ) ,1 1 a l s t yi nt l l ez h o n g y u a l l a r e a ,w m c hi sc 删e do nt h ep e c t i n a t i o nb yr e g i o na n dd i v i d e di n t op e r i o d sb ys 妇g e s f o l l o 谢n gi sd i v i d i n g 撕s t o c r a t sd 证n gz h o ud y n a s t ) ,i n t of i v er 踟血so nt h eb a s i so f t h et r i p o dw i t ht 、) ,oh a i l d l e ss y s t e mw 1 1 i c hi sd e d u c e d 行o mr e l a t e dl i t e r a t l 盱em a t e r i a l s a i l d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lv e s s e lm a t e r i a l s t h e n , d i v i d e st h e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lv e s s e l m a t e r i 2 l 1 sd 丽n gz h o ud y n a s 够i n t of o u rp e r i o d s 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a c c o r d i i l g t ot h e g r a d u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1 1 et r i p o dw i t l l 铆oh a n d l e ss y s t e m ,t l l r o u g ht h et ) ,p i c a lb r o n z e s a u c r i f i c i a lv e s s e lm a t e r i a l sa 1 1 a l y s i sa i l dt h eu s i n go ft 1 1 eb r o n z ei 1 1 s c r i p t i o nm a t e r i a l s f i n a l l l y ,b a s e do nt h e s e ,m a k e si tc l e a r 印p r o x i i r l a t e l yt h a tt 1 1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 f o m a t i o no fb r o n z eu t e n s i l si ns e tw h i c hu s e di 1 1d i f 五:r e mt 妇e s ,t l l ea r i s t o c r a t so f d i 仃e r e n t 捌血si nz h o ud y n a 啊,t 1 1 r o u 曲m ep a l 谢l e l i s m ,a n a l y s i sa 1 1 di n d u c t i o no ft h e 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lv e s s e lm a r t e r i a l si nd i 妇奄r e n tt i m e sa n dd i 臼e r e n tr a n k s w ea l s o s u m m a r i z et h er e a s o nw h yt h ev e s s e lc o m b m a t i o nc l l a r a c t e r i s t i cf o m e di nd i 金e r e m t i m e s ,c o m b i i l i n g 谢t ht h el l i s t o 巧d u 血gz h o ud y n a s t ) , 1 h o u 曲也ea b o v ea i l a l y s i sa b o u tt h ef o 珊a t i o no f b r o n z eu t e n s i l si ns e td u r i n g i i i z h o ud y n a 啊,m em a i np o i n to f t h j sa n i c l ei s2 l sf o l l o w s : f i r s t ,t h ea r i s t o c r a t sd u r i n gz h o ud y n a 啊a r e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r a i l l ( so nt 1 1 eb a s i s o ft h e 丘v e 删咄so ft 1 1 et r i p o dw i t h 觚oh a l l d r e ss y s t e m 、) l 植c hi st e s t e db yr e l a t e d l i t e ra _ h l r em a t e r i a l sa n d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lv e s s e lm a t e r i a l s s e c o n d ,t h ec h a n g ep r o c e s so ft h ef o 鲫a t i o no fb r o n z eu t e n s i l si ns e td w i n gz h o u d y n a 啦c a nb ed i v i d e di 1 1 t of o u rp 舐o d s ,n 锄e l yt h ee a r l yt i i i l eo fw e s t e mz h o u d y n a s 魄矗o mt h em i d d l et i m eo fw e s t e mz h o ud y n a s t y ( o rt h e1 a t e ro f 让伦e a r l yt i m e o fw r e s t e mz h o ud y n a s 够) t ot h ee a r l yt i m eo fc h u nq i ud y n a s 吼缸o mt h em i d d l ea 1 1 d l a t e ro fc h u i lq i ud y n a 啊t ot h ee a r l yt i m eo fz h a l lg u od y n a l s 够,t 1 1 em i d d l ea 1 1 d l a t e ro fz h a l lg u od y n a s 吼d y n a s t y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g r a d u a j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k c h p r e s e m sw i t l lt h et r i p o dw i t ht w oh a n d l e ss y s t e md u r i n gz h o ud y n a s 够 n l i r d ,t h ez h o ud y n a s 够a r i s t o c r a t st r i p o d 淅t ht v 旧1 1 a u 1 d l e ss y s t e mo v e r s t 印s o n e sa u 【t h o r i t y ,f i r s t l y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l l i 曲一l e v e la r i s t o c r a t ,a u l dg e t t i n gm o r ea i l d m o r ec o m m o nw i t l lt h e1 印s eo ft i m e ;t h et i l :n em o r ee a r l y ,t h e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jv e s s e l c o m b i n e su s e e db ye a c hr a r 墩a r i s t o c r a t si sm o r ec o r n p l e t e ;t h er a n ki s 1 1 i g h e r ,t h e f - o 册a t i o no fb r o n z eu t e n s i l si ns e tu s e di ne a c ht i m e ,i sm o r ec o m p l e t e t h e y c o n c e n m 眈d l yr e n e c t st h ef o m a t i o no fb r o n z em e n s i l si ns e tm l r i n gz h o ud y n a s t y 址i n gt h et r i p o d 、析t h 撕oh a n d l e sg u ia st l l ec o r e 伊a d u a l l yd i s i i i l g r a t e s 丘o me a r l y t i m et ol a t e r ,行o mt o pt ob o t t o m 7 r l l i sa l s oc o n s i s t s 淅t ht l l ec h a n g eo ft h es t a t eo f z h o ud y n a s t yr i t u a l s ,a n dt a l l i e sw i 也t h ec h a n g er e a l i t ) ,o fz h o ud y n a 晦1 1 i s t o r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z h o n g y u a - 1 1a r e a ;z h o ud y n a g 够; b r o n z es a c r i f i c i a l v e s s e l ; c o m b i l l a t i o n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住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住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酌,对所研究酌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 t t _:。 i, j :,| 。i 学位串请人( 擘位论文作者) 签名:;每l 氐埠 ?f 。i2 = d 硌卑夕月匆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彰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釜名:乏拯基趔鳗 2 00 8 年么月慌u 学住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盔塑筮! 兰罩一 2 09 矿年f 月,易日 青铜礼器的界定及类别 引言 青铜礼器是商周贵族用于丧葬、祭祀、宴飨等各种典礼仪式场合的青铜器, 当然也包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有人将商周贵族日常生活中的青铜器用 排除在礼器之外,是不足取的。先秦时期,“礼不下庶人1 ,使用青铜器是贵族 的特权,因此青铜礼器具有标志使用者身份、等级和权力的特殊意义,是商周礼 制的具体物化表现。青铜礼器包括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每一种器 类又可分为十几种或二十几种器种,是一个庞大的器物体系。本文在整理的材料 中,涉及的器种主要有: ( 一) 食器中的鼎、簋、鬲、瓶、豆、盔、簋、敦。 ( 二) 酒器中的爵、觯、角、珲、觚、尊、卣、晷、方彝、觥、舟、壶。 ( 三) 水器中的岙、盘、匝、盂、鉴。 ( 四) 乐器中的钟。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首先,对中原地区周代青铜礼器组合形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社 会的宗法等级制度。古人“藏礼于器”,青铜礼器是商周贵族用来体现身份地位的 标志物,即所谓“明贵贱,辨等列”2 的物质表现形式。不同等级贵族使用青铜礼 器的种类、数量、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组合的差异反映了等 级的差别,直接反映了商周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当时社会的人们深受灵魂不灭 观念的影响,“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3 ,贵族死后往往将其生前所用青铜礼 1 礼记曲礼。 2 左传隐公五年。 3 苟子礼论。 器随葬墓中。因此,对周代铜器墓葬中随葬青铜礼器组合的情况进行研究,明辨 墓主人的社会地位,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 其次,对中原地区周代青铜礼器组合形式进行研究,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 变动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不同历史时期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组合的变化,反映了 礼制的变革,也进一步显示了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动。因此,对周代青铜礼器组合 形式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变动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再次,通过研究中原地区周代不同时期、不同等级铜器墓葬中随葬青铜礼器 的组合特征及其演变情况,找出其一般性的规律,可以为中原地区周代铜器墓葬 的分期与断代以及青铜器自身的分期与断代提供依据。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商代青铜礼器组合研究综述 关于青铜礼器的组合研究,陈梦家可能是最早的,他在殷代铜器一文中 提出对组合的认识:“所谓分组合有种种的组合,如:同墓共存的组合;同墓的成 套的组合( 如成套的兵器、炊器、饮食器等等) ;同族名的组合等。同墓的不一定 成套,同族名的不一定同墓也不一定同时代。”1 此后,对商代青铜礼器组合进行 研究的相继有杨锡璋、杨宝成,刘一曼,杨宝成,岳洪彬、苗霞等。 2 0 世纪7 0 年代末,杨锡璋、杨宝成在殷墟西区报告中指出;“在殷墟墓葬出 土的青铜礼器中,以觚、爵最为常见,墓中随葬铜觚、爵及其他器类数量的多寡, 反映了墓主人生前政治地位和身份的不同”2 ,而后在殷代青铜礼器的分期与组 合3 中,以铜器群的整体特征及风格的变化为标准,将殷代青铜礼器分为三期五 段,对不同时期组合的变化、殷周之际组合的异同以及组合与墓主身份的关系等 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后来,杨宝成在殷墟青铜器组合研究中,根据贵族墓葬 1 陈梦家:殷代铜器,考古学报第七册,1 9 5 4 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1 9 6 9 1 9 7 7 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 9 7 9 年第 1 期。 3 杨锡璋、杨宝成:殷代青铜礼器的分期与组合,殷墟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 9 8 5 年版。 随葬铜礼器的种类、数量、形制与大小的差别,将殷墟出土的铜礼器墓分为甲、 乙、丙三个不同的类型( 或等级) ,并分期介绍了各期墓葬随葬铜礼器组合的特点 ( 主要是乙、丙两类) 。1 刘一曼在安阳殷墓青铜礼器组合的几个问题2 一文中,在评述了郭宝钧、 张长寿、杨锡璋、杨宝成等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出土的铜器墓葬资料,考察 了殷墟文化各期青铜礼器组合的变化,得出了自己的认识,并就殷墓随葬铜器明 器化的开始时间及其后来的普遍化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岳洪彬、苗霞在对殷墟青铜礼器墓葬进行分期分等级的基础上,从纵横两个 方面考察了墓葬青铜礼器组合形式的前后变化,并对组合形式的变化所反映出来 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3 ( 二) 周代青铜礼器组合研究综述 对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组合进行研究的有李丰和卢连成、胡智生。李丰在黄 河流域西周墓葬出土青铜礼器的分期与年代。一文中,将黄河流域出土的1 3 7 座 铜器墓葬5 中的9 6 座分为六期,然后探讨了各期墓葬随葬铜器的组合特点。 卢连成、胡智生在“根据墓葬出土的青铜礼器主要器类的发展序列及共出陶 器的发展谱系,“将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地的1 3 6 座西周墓葬进行分期研 究”的基础上,对西周时期铜器墓葬随葬铜礼器的组合情况进行了分段剖析。e 对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组合进行研究的有高明、叶小燕和杨建军。高明先生从 中原地区先后发掘的约1 0 0 余座东周铜器墓葬中,选出“出土地点明确、资料比 较完整、共存关系清楚、时代比较容易确定、并且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 典型单位,总计2 2 个。”然后通过“对每座墓葬年代的考订,将年代相近、作风 相同的器群归并合组,并根据其年代的早晚排列先后次序。”,在此基础上,作者 1 杨宝成:殷墟青铜器纽合研究,考古与文物2 0 0 2 年第3 期。 2 刘一曼:安阳殷墓青铜礼器组合的几个问题,考古学报1 9 9 5 年第4 期。 3 岳洪彬、苗霞: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殷都学刊2 0 0 4 年第2 期。 4 李丰:黄河流域西周墓葬土青铜礼器的分期与年代,考古学报1 9 8 8 年第4 期。 5 注:主要集中在陕两关中及其临近地区,其他地区则较少。 6 卢连成、胡智生:陕西地区两周墓葬和窖藏出土的青铜礼器,宝鸡与鱼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 9 8 8 年版。 7 高明:中原地区东周时代青铜礼器研究( 上、中、下) ,考古与文物1 9 8 1 年第2 、3 、4 期。 分析探讨了东周贵族墓葬不同时期随葬青铜礼器的组合形式。 叶小燕在中原地区战国墓初探一文中,也分析了中原地区战国铜器墓葬 随葬铜器的组合变化。 杨建军选取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境内的2 6 个墓地中资料较全的1 4 9 座三 晋东周铜器墓葬,将墓葬分为六大期,以墓葬的年代和等级为基础探讨了随葬铜 礼器的组合情况。2 对整个周代青铜礼器组合进行研究的有郭宝钧、朱风瀚先生和吴十洲。2 0 世 纪6 0 年代,郭宝钧先生在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中,取材有明确记录的考古发 掘出土的铜器群( 墓葬或窖藏) ,从中选取若干器群,逐一分析其组合形式并总结 前后的演变,较系统地整理了商周青铜礼器的组合,明确指出周代青铜礼器“重 食组合”的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试图从根本上给 予解释。在本书的整理后记中,邹衡、徐自强又进一步通过商周青铜礼乐器 组合的变化探讨了当时的社会阶级和礼制的变化。, 朱风瀚先生的古代中国青铜器4 可谓青铜器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在本 书的第十一、十二、十三章中,在分期的基础上,对周代的青铜礼器组合进行了 详细的研究。 吴十洲“将两周墓葬青铜容器随葬组合作为研究对象,依据3 8 6 个墓葬单位 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认为实际随葬鼎的数量并非象东周礼书上说的那样严格,单 以随葬鼎的数量来判断墓主身份等级的说法仍然有商榷余地”。作者在回顾李济, 郭宝钧,俞伟超、高明,宋健,王世民、邱德修,王飞,林法等人研究成果5 的基 础上,提出“把随葬鼎的数量作为用鼎制度的核心,毋宁把鼎与其他礼用容器的 1 叶小燕:中原地区战国墓初探,考古1 9 8 5 年第2 期。 2 杨建军:三晋东周铜器墓初论,中原文物2 0 0 5 年第3 期。 3 郭宝钧:商周青铜器群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1 9 8 2 年版。 4 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 5 a 李济:记小屯出土之青铜器( 1 9 4 8 年) ,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文物h j 版社1 9 9 0 年版。b 郭宝钧: 山彪镇与琉璃阁,科学出版社1 9 5 9 年版。c 俞伟超、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 上、中、下) ,北京 大学学报1 9 7 8 年第1 、2 期、1 9 7 9 年第1 期。d 宋健:关于西周时期的用鼎问题,考古与文物1 9 8 3 年第l 期。e 王世民:关于西周春秋高级贵族礼器制度的一些看法,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 9 8 6 年版。f 邱德修:商周礼制中鼎之研究,华学月刊1 9 8 2 年第7 期。g 王飞:用鼎制度兴衰异议,文 博1 9 8 6 年第6 期。h 林 云:周代用鼎制度商榷,史学月刊1 9 9 0 年第3 期。 组合作为用鼎制度来研究,以把握用鼎制度的全过程。,认为应以随葬礼器的不 同类型的器物组合关系来判定墓主的身份等级。1 此外,杨宝成“依据墓葬规模、随葬品的种类及数量特别是随葬铜礼器的状 况 ,“将楚国的贵族墓分为大、中、小三种不同类型”,并对大、中、小型三类墓 葬铜礼器组合状况,分别进行了分期探讨,分析了不同时期铜礼器组合形式的演 变。在文中还将东周时期楚地与中原地区青铜礼器的组合做了比较。2 以上诸位学者关于周代青铜礼器组合的研究为我们在整理资料方面提供了基 本条件,他们的研究方法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但他们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青 铜礼器组合的分期研究,而对等级研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近年来,青铜礼器资料大量出现,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基 础对周代青铜礼器组合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广泛收集中原地区狭义周文化范围内3 的铜器墓葬和窖藏资料,对其 中未经盗扰的、有完整组合的材料进行梳理。接着,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青铜礼 器资料所反映的用鼎制度,将周代贵族分为五等级。继而,通过对典型青铜礼器 资料的分析,并结合金文材料、联系周代历史实际,根据其用鼎制度僭越情况呈 现的阶段性特征,将周代青铜礼器资料大致分为四期。最后,在将中原地区周代 青铜礼器资料划为四期、五等级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等级青铜礼器 资料的排比、分析和归纳,终于大致搞清楚了两周时期不同时段、不同等级贵族 使用青铜礼器组合的特征及其总体特点。我们还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进一步简 要分析说明了不同时段青铜礼器组合特征形成的原因。 1 吴十洲:两周墓葬青铜容器随葬组合定量分析,考古2 0 0 1 年第8 期。 2 杨宝成:楚国青铜礼器组合研究,华夏考古2 0 0 0 年第2 期。 3 主要指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四省的大部分地区。 ( 二)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 、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 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得出对两周时期青铜礼器组合情况的 全面认识。不同时期、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组合的情况是不同的。对于 不同时期同一等级的墓葬,本文将考察其随葬青铜礼器组合情况的早晚变化;对 同一时期不同等级的墓葬,本文将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以考察同一时期贵族使用 青铜礼器组合情况的等级差别。 2 、个案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 在文中,我们通过对典型材料的分析来探寻一般性的规律。例如,我们经过 对周代具有明确身份的贵族的铜器墓葬的用鼎状况进行分析,将其划归为四个大 的时段,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 或西周早期偏晚) 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至 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从而将所有随葬青铜礼器的墓葬分为四期。 3 、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 从文献中搜寻线索,然后用考古资料加以验证,将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结合 起来,这就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当时的实际情况。例如,我们先搜寻文献中关于 用鼎制度分五等级的记载,然后再结合无盗扰的铜器墓葬和窖藏的用鼎情况进行 等级分析,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将周代贵族划为五个等级。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1 、对已经发表的中原地区周代青铜礼器资料,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青铜礼器 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大量经科学发掘、完整的墓地新资料的运用,使所 得出的结论更具坚实的事实根据。 2 、对中原地区周代的青铜礼器组合进行了分期、分等级研究。以往的研究大 多只是对青铜礼器组合进行分期研究,分等级研究较少,本文不但进行分期、分 等级研究,还将分期、分等级研究结合起来。不但弄清了以鼎簋为核心的青铜礼 器组合,时间上从早到晚、等级上由上到下,逐步瓦解的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还 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原因。 3 、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 相结合、个案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等多种方法, 并利用大量表格,力求行文脉络清晰、表达直观易懂。 第一章中原地区周代青铜礼器资料分析 关于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界定。如高明先生认为“中 原地区处于黄河的中下游,相当于今之河南西部和北部、山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等 广大黄土平原地带。”1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大小有别,不 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中心地区的变化而变化。z 本文所说的中原地区是一个特 定的历史区域概念,即两周三晋地区,主要包括黄河中游沿岸的陕西关中以及相 邻近的甘肃、宁夏小部地区( 限于西周时期) ,山西中南部、河南大部以及河北南 部。这里所说的周代是指从公元前1 0 4 6 年周武王克商到公元前2 2 1 年秦始皇统一 东方六国这段历史时期。两周时期,中原地区先后或同时属于周、郑、晋、卫及 韩、赵、魏等国。必须首先说明的是,本文研究的青铜礼器墓葬和窖藏,限于狭 义周文化范畴,不包括其周围地区的齐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燕文化。 在整个周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统治中心有一个由西向东转移、由集中到 分散的过程。西周时期,王室强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各个诸侯国听从周王 室统一号令;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强大的诸侯国“挟天子以令诸侯, 相继为谋求霸主地位混战不已;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微不足道,各个诸侯 国更是攻伐不止。下面我们分区域( 或诸侯国) 一一介绍它们辖区范围内的铜器 墓葬。在分别介绍铜器墓葬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这些区域或诸侯国的 历史变迁。 一陕西关中及其临近地区的铜器墓葬和窖藏 以周原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及其临近的宁夏、甘肃小部地区,在很早的古代就 是周人的活动地域。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史籍记载,周人最初兴于邰( 今陕西 武功县西南) ,约于公元前1 2 世纪末或前1 1 世纪初,在首领古公直父的带领下迁 1 高明:中原地区东周时代青铜礼器研究( 上) ,考古与文物1 9 8 1 年第2 期。 2 薛瑞泽: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学习论坛2 0 0 6 年第3 期。 9 至周原地区,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即所谓的岐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 的周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周原指今关中平原西部,千河以东、漆水河 以西、岐山以南的狭长区域,包括现在的扶风、岐山、武功、风翔四县的大部, 以及宝鸡市、眉县、乾县等市县区的小部地区。东西绵延7 0 余公里,南北宽约 2 0 余公里,顺渭河成西北东南走向。狭义的周原则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周原遗址, 即早周都城岐邑所在的范围,指今扶风、岐山两县的北部,包括岐山县京当乡和 扶风县法门镇、黄堆乡三个乡镇的2 0 多个自然村。公元前1 1 世纪后半叶,周文 王迁都于丰及其以后时期,这里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直到西周末年,由于 西戎入侵,这里才成为废墟。 丰镐遗址,即周文王所建丰邑与周武王所建镐京的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市西 南1 2 公里的沣河中游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丰邑遗址东以沣河为界,西至 沧浪河,北至长安区斗门镇的客省庄、张家坡,南到石榴村、南坡头村,总面积 十余平方公里。镐京遗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区斗门镇沣水东岸的白家庄、洛水村、 上泉北村、普渡村、镐京观、花园村和斗门镇一带,总面积约八九平方公里。 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都位于陕西关中地区,因此这一地区及其l 临近地区的物 质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大量的铜器墓葬和窖藏。目前出土的铜器墓葬和窖 藏主要分布在岐山县京当乡的贺家村1 ( 同一地点的墓葬均按发掘时间排列) ,扶 风县法门镇的强家村2 、齐家村3 、云塘村4 、黄堆村5 、庄李村6 、白家村7 、召李村8 , 1 a 长水:岐山贺家村出土的西周铜器,文物1 9 7 2 年第6 期。b 陕西省博物馆等:陕西岐山贺家村西 周墓葬,考古1 9 7 6 年第1 期。c 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墓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 刊第8 辑,文物出版社,1 9 8 3 年。 2 周原扶风文管所:陕两扶风强家一号西周墓,文博1 9 8 7 年第4 期。 3 a 陕两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扶风、岐山周代遗址和墓葬调查发掘报告,考古1 9 6 3 年1 2 期。b 陕 西周原考古队:陕西扶风齐家十九号话周墓,文物1 9 7 9 年第1 1 期。c 曹玮、孙周勇、种建荣:2 0 0 2 年周原遗址( 齐家村) 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 0 0 3 年第4 期。 4 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云塘两周墓,文物1 9 8 0 年4 期。 5 a 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黄堆西周墓地钻探清理简报文物1 9 8 6 年第8 期。b 罗红侠:扶风黄堆 老堡西周残墓清理简报,文博1 9 9 4 年第5 期。c 罗芳贤、魏兴兴:1 9 9 5 年扶风黄堆老堡子西周墓清 理简报,文物2 0 0 5 年第4 期。d 张恩贤、罗芳贤:1 9 9 6 年扶风黄堆老堡予西周墓清理简报,文 物2 0 0 5 年第4 期。 6 周原考古队:陕西蒯原遗址发现西周墓葬与铸铜遗址,考古2 0 0 4 年第1 期。 7 扶风县文化馆、陕西省文管会:陕西扶风出土西周伯诸器,文物1 9 7 6 年第6 期。 8 罗西章、吴镇烽、尚志儒:陕西扶风县召李村一号周墓清理简报,文物1 9 7 6 年第6 期。 】o 黄甫乡的西塬村1 ,宝鸡市陈仓区的白道沟村2 和金台区的石桥村3 以及渭滨区的峪 泉村4 ,陇县城关镇的北坡村5 、天成镇的韦家庄村6 ,凤翔县南指挥镇的西村7 ( 以 上墓葬位于宝鸡市境内) ,长武县枣元乡的张家沟村8 、彭公乡的方庄村9 、永寿县 店头镇的好畴河村1 0 、乾县石牛乡的周家河村1 1 ,咸阳市武功县出土的黄南窑村1 2 、 旬邑县赤道乡的下魏洛村1 3 ( 以上墓葬位于咸阳市境内) ,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道 的张家坡村1 4 、马王村1 5 、大原村1 6 、客省庄村1 7 、新旺村1 8 和斗门街道的花园村1 9 、 普渡村2 0 以及临潼区零口街道的南罗村2 1 ,蓝田县泄湖的兀家崖2 2 。甘肃省的铜器 1 高西省:扶风唐西塬出土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 9 8 9 年第l 期。 2 王桂枝、高次若:宝鸡地区发现几批商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 9 8 1 年第1 期。 3 同上。 4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考古队:陕西省宝鸡市峪泉周墓,考古与文物2 0 0 0 年第5 期。 5 肖琦:陕西陇县出土周代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 9 9 1 年第5 期。 6 同上。 7 雍城考古队韩伟、吴镇烽:风翔南指挥西村周墓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 9 8 2 年第4 期。 8 曹发展、陈国英:咸阳地区小土西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 9 8 1 年第1 期。 9 曹发展、陈国英:咸阳地区出土两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 9 8 1 年第1 期。 1 0 曹发展、陈国英:咸阳地区出土西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 9 8 1 年第1 期。 1 1 曹发展、陈国英:咸阳地区出土西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 9 8 1 年第l 期。 1 2 康乐:武功县出土商周青铜器,文博1 9 8 6 年第1 期。 1 3 谢高文、张永超、赵旭阳:陕西旬邑下魏洛两周早期墓发掘简报,文物2 0 0 6 年第8 期。 1 4 a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 9 6 2 年。b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 队:1 9 6 0 年秋陕西长安张家坡发掘简报,考古1 9 6 2 年第1 期。c 赵永福:1 9 6 1 6 2 年沣西发掘简报, 考古1 9 8 4 年第9 期。d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考古队: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清理简报,考古 1 9 6 5 年9 期。e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 9 6 7 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考古学报 1 9 8 0 年第4 期。f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 9 7 6 1 9 7 8 年长安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 9 8 1 年第】期。g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 9 7 9 1 9 8 1 年长安沣西、沣东发掘简报,考古 1 9 8 6 年第3 期。h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发掘队:长安沣西早剧墓葬发掘记略,考古1 9 8 4 年 第9 期。i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 9 8 7 、1 9 9 1 年陕西长安张家坡的发掘,考古1 9 9 4 年第1 0 期。 1 5 a 冯孝堂:陕西长安、扶风出土西周铜器,考古1 9 6 3 年第8 期。b 赵永福:1 9 6 1 6 2 年沣西发掘 简报,考古1 9 8 4 年第9 期。c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1 9 8 4 1 9 8 5 年沣西西周遗址、 墓葬发掘报告,考古1 9 8 7 年第1 期。d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1 9 9 2 年沣西发掘简报, 考古1 9 9 4 年第1 1 期。e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1 9 9 7 年沣西发掘报告,考古学报 2 0 0 0 年第2 期。 m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 9 8 4 年沣西大原村西周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 9 8 6 年第1 l 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 9 7 6 1 9 7 8 年长安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 9 8 1 年第l 期。 1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 9 7 9 1 9 8 1 年长安沣西、沣东发掘简报,考古1 9 8 6 年第3 期。 1 9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剧镐京附近部分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 9 8 6 年第1 期。 2 0 a 石兴邦:长安普渡村西剧墓葬发掘记,考古学报1 9 5 4 年第8 期。b 陕西省文管会:长安普渡村 西周墓的发掘,考古学报1 9 5 7 年第1 期。c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两岗镐京附近部分墓葬发掘简报, 文物1 9 8 6 年第1 期。 2 1 临潼县博物馆:临潼南罗西周墓出土青铜器,文物1 9 8 2 年第1 期。 2 2 樊维岳:蓝田出土一组西周早期铜器陶器,考古与文物1 9 8 7 年第5 期。 1 1 墓葬主要分布在平凉市灵台县的白草坡( 放在后面介绍) 、洞山、西岭、姚家河1 , 寺沟、郑家山2 ( 以上墓葬可能与古密须国有关。) ,崇信县的于家湾3 以及庆阳市 宁县的宇村4 、庆城县韩家滩庙嘴村5 、合水县兔儿沟村、正宁县杨家台和王禄村、 镇原县徐湾、环县双城6 。在宁夏固原县的孙家庄也出土了一座西周铜器墓7 。 除以上介绍的墓葬之外,在这一地区还分布着戈、毪、漂国( 族) 的墓地。 泾阳县高家堡戈国墓地高家堡戈国墓地位于陕西咸阳市泾阳县高家堡 村东北的掾塬上,西距赫赫有名的周原八九十公里,南距周都丰镐遗址六十多公 里。1 9 7 1 年发现并清理了m 18 ,1 9 9 1 年又在m 1 附近清理了5 座墓葬,并于1 9 9 5 年整理出版了高家堡戈国墓。9 宝鸡市毽国墓地1 9 7 4 年至1 9 8 1 年,宝鸡市博物馆先后在市区内渭水南 北两岸的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等地,发掘了一批西周时期氇国的墓葬,共有 二十七座。经过整理,宝鸡市博物馆于1 9 8 8 年出版了宝鸡趋国墓地一书,完 整地发表了整个墓地的发掘资料1 0 ,在此之前,发表了部分墓葬的发掘报告。该 墓地共发掘2 7 座墓葬,其中随葬铜礼器墓1 6 座( 1 座空墓,1 0 座无铜礼器) 。墓 地的年代为西周早中期。此外,1 9 7 1 年1 1 月在茹家庄也发现一座西周早期墓葬1 1 , 从地理位置看也应归入该墓地。 甘肃灵台县白草坡漯国墓地漂国墓地位于甘肃灵台县白草坡村村南沟壑 之间,1 9 6 7 年在此清理了一座西周墓1 2 ,1 9 7 2 年又发掘了8 座墓葬1 3 。 1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甘肃灵台县两周墓葬,考古1 9 7 6 年第】期。 2 刘得祯:甘肃灵台两座西周墓,考古1 9 8 1 年第6 期。 3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崇信于家湾周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 9 8 6 年1 期。 4a 许俊臣:甘肃庆阳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 9 8 3 年第3 期。b 许俊臣、刘得祯:甘肃 宁县宇村j l jt 西剧青铜器,考古1 9 8 5 年第4 期。 5a 许俊臣:甘肃庆阳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 9 8 3 年第3 期。b 庆阳地区博物馆:甘肃 庆阳韩家滩庙嘴发现一座西周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Work quietly Part B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PEP
- 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9 It's a mouth教学设计1 湘少版
- 2024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法务岗测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湘教版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案设计
- 成人培训通知解读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开辟新航路与殖民扩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沙盘实战培训
- 人教版(2024)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 七年级地理下册 9.2《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 鲁教版五四制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规程、制度
- 警棍盾牌操教案(共12页)
- 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分子实验设计
- 电气检测报告样本
- GB-T-13916-2013-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 加药系统出厂检验报告
- CNC84操作手册
- 永磁直线发电机建模及其性能研究毕业论文
- 防洪安全专项整治新建棚洞工程新建棚洞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数学建模之模型实例-红绿灯的调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