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尤其是实 行“每局2 1 分,每球得分制新规则后,与旧规则相比比赛中不再有“失球而不疆 酶争警群鞭;堡活铴瀚漾垂碥猫臻净甄增得纂嗡二霎委薹酲崦鼹薹灭戳! 丽鞋i 羹珊 羹糯苫蔓漾臻编。羹警藩葫荆溺滋萎i 蠹菇萎瑟攀强用i 塑霜蛰辇将羹翥;耋蓁蓁藉 篓藩薹磊蓁| | | 名、检 查服装。 三、宣布次课的内容、任务。 四、安排见习生。 1 、组织: f lll ll ll l ill lll l 2、要求:整队快、静、齐。 见习生需参加 5 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社日期:潮年6 月弓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体育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 学校茼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并编入有关数据库。 :沙心年6 月3 日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1 前言 1 1 选题依据 羽毛球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6 0 年代被誉为无冕之王,8 0 年代真正达到了世 晃顶峰。然而,进入9 0 年代以来,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欧亚强队纷纷崛起, 并逐渐呈垄断之势:1 9 9 2 年奥运会,中国人一金未得,只以1 枚银牌聊以自慰;1 9 9 4 年亚运会,连1 块银牌都未保住。如此滑坡势头,令国人震惊。究其原因,众说纷纭, 不过较多的观点认为,水平滑坡与体能下降有直接关系。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尤其是实 行“每局2 1 分,每球得分制 新规则后,与| 日规则相比比赛中不再有“失球而不失 分 的情况,“每球必争 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同时使羽毛球比赛时间缩短,运动 员体力相对充沛,比赛攻防节奏加快,比赛的强度增大,对抗性明显提高,对运动员 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羽毛 球专修课,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羽毛球专项训练中,主要着重学生技术动作的练习 而忽视体能的训练,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羽毛球专修学生 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研究,旨在完善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科学训练体系,对羽毛球运动 在我国的持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 2 文献综述 1 2 1 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身体素质、技能的关系 杨世勇等人在“体能训练学中认为,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基本运动 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 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具有良好运动素质的 基础n 3 。 董国珍在“运动训练学”中认为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 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硷1 。刘汉杨等人在“运 动生理学”中认为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 柔韧、灵敏等机能能力脚。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的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指的是同一概念。) 陈家琦等人在“运动生理学 中认为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 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口1 。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于人体机能能力的不断扩大和增强,而 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则在于运动技能的不断改进和创新。随着运动技能的形成同时 身体素质也得到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了,对迸一步改善运动技能又打下了良好基础。 所以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在我国羽毛球界始终存在二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羽毛球运动的职业化,高 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技能差异越来越微小,因而羽毛球竞技实质上是体能的竞争,所 以体能训练是第一位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羽毛球既然归属为技能类项目,那么技能始 终是第一位的。田麦久把羽毛球归属为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技能主导类项目运 动员竞技状态的主要特征是看技术是否合理、熟练,战术准备是否充分,战术运用是 否多变而实效,高度强调技战术在羽毛球比赛中的主导作用嘲。程勇民等认为对羽 毛球项目来说,体能与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体能好有助于技能的充分发挥,技能好有利 于节省更多的体能:因而它们又是相互统一的,统一在“能量”二字上:练体能是储备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绝对力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爆发力和力量耐力,使其适应比赛的需求n 钔。 1 2 2 2 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研究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加拿大的图多博姆帕、德国的d 哈雷 和m 豪普物曼及我国的田麦久等从速度素质的性质特点将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 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类h 。 速度是羽毛球运动的基础,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速度素质是核心n 5 1 。宫建南 认为多球训练可以加快挥拍动作的速度、幅度,提高反应速度、加快步法移动速度, 符合在比赛中判断快、起动快、反应快、变化快的要求n 别。陈钊辉等认为多球训练 对提高羽毛球运动速度比起单纯的速度训练,运动员更乐于接受。多球不仅趣味性、 刺激性更强,而且能与专项技术结合在一起,运动员注意力更加集中,容易兴奋。由 教练员掌握供球方法、节奏、时间、次数,可以强化运动员的速度和挖掘潜力n 刀。 贺向阳认为力量是速度的基础。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时需要反复、快速移动和回动 几百次,除了有速度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耐力,这就要求运动员腿部力量要好。同时, 上肢挥臂的速度与肩部、上臂、前臂、手腕的肌肉力量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羽毛 球运动员基础力量的训练是速度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陈航等认为羽毛球起动动 作是身体重心转换过程,使之有利身体快速移动,起动是羽毛球步法的灵魂,起动的 好与坏直接影响步法的移动速度,从而影响手法技术的反控制能力,起动的训练不是 可有可无,相反要不间断进行练习,使之神经传导的速度加快n 踟。 综上所述,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是身体素质的核心,是决定比赛成败的关 键。在训练时除了加强一般速度训练外,还应结合专项特点,采用多球训练法结合步 法进行强化训练。 1 2 2 3 羽毛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研究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或者说是长时间对抗疲劳的能力。羽毛球运 动特点决定了它所需要的耐力素质主要是速度耐力素质。 根据谬素壁等人对羽毛球比赛时机能反应的研究表明,在历时2 4 8 8 分钟的比 赛中,积极活动时间里有几十个到一百多个段落组成,其中l 一1 0 秒的段落占8 0 一9 0 、仅有少数段落持续在20 40 秒的剧烈活动。从总体上分析,有氧代谢占据主要 比重,从局部剖析及每一分球的争夺则无氧代谢占据主要,而无氧代谢所产生的氧债 主要是非乳酸性氧债,因此羽毛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具有有氧与无氧代谢相间的特点 n 钉。张洪宝认为羽毛球比赛时的能量代谢特点是以有氧和无氧代谢过程混合供能的, 有氧代谢能力是保证比赛得以长时间进行的物质保障。因此把短时间、高强度并结合 技术动作的间歇练习法作为发展羽毛球速度耐力的主要手段较为合理。周建伟认 为可以通过少数量、快速度、多组数和一定的时间间隙的多球训练方法来发展运动员 无氧代谢能力。通过多球数、多组数和一定的持续时间的多球训练法来控制有氧训练 的质量从而发展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瞰1 。 综上所述,羽毛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应根据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特征、专 项需要及竞技能力储备的要求,采用优化组合训练模式进行优质高效的训练。 1 2 2 4 羽毛球运动员柔韧、灵敏素质的研究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或活动的范围、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 灵敏素质是指运动员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可以说是运动员运 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种复杂的素质。 美国生理学博士布莱思托斯马在柔韧性与速度关系的研究中证明,柔韧性提高 后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与时间,从而导致运动速度增加。丁蒂曼1 9 8 4 年发现,伸 3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腱、关节、韧带等的病变,对有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这是运动训练中出现伤、病现 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改变训练计划,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才 能更好地恢复运动能力。 每个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发展身体素质时也都有不同的重点。体育 比赛本身对速度的要求,决定了发展速度素质在诸素质中有着特殊重要意义。由于速 度的发展,能促进有机体对各种刺激的快速反应,因而速度素质的发展对发展力量、 提高灵敏、柔韧等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运动训练中一般都把发展速度素质放 在重要的地位。 3 1 4 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的关系 在运动训练中既要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又要抓住重点,突出发展本专项所需要 的素质,这样才有利于本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训练中通常又有一般身 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之分。 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必须紧密结合,根据不同的专项,安排不同的训练 内容,按不同的训练水平安排不同的训练比重。在选择专项素质训练手段时,要特别 注意在它的动作结构、用力性质和顺序上要与所从事的专项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种素质,在这一运动项目中是一般 身体素质,而在另一项目中则是专项素质。速度素质对短跑运动员来说是专项素质, 而对长跑运动员或排球运动员则是一般素质。力量素质的训练对举重运动员来说是专 项素质训练,而对长跑运动员则是一般身体训练。 由于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在运动训练中要重 视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可以把几种素质的练习手段编组成套。在成套练习中,要注 意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适应,协调发展,以促进技术水平 的不断提高。在进行综合训练时要注意两点:一要突出重点,主要手段要反复多练; 二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结合专项特点和运动员具体的情况,找出某种素质在该项中 所具有的主导作用,采取合理的训练手段去优先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并巧妙地把它溶 于技术训练中。 各项身体素质,会在从事某一运动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而并不孤立地存在。 各素质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身体训练和技术训 练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但身体素质是起基 础作用,正由于身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才促进运动训练和运动技术不断 发展。 3 2 羽毛球项目能量代谢的供能特点 3 2 1 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的供能特点 骨骼肌活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酸腺苷( a t p ) ,a t p 水解成a d p 和磷酸同时 释放出能量( a t p + h z o 一一a d + p i + 能量) ,该能量就是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来源。 而骨骼肌中a t p 的储备量很少,供能时间仅仅为6 8 秒钟。肌细胞中a t p 的储备少, 而肌细胞又不能从血液或其它组织中直接获取a t p ,因此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运动中 a t p 消耗后的恢复速度是影响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各项运动功能特点的不同,就 在于a t p 再合成的途径不同,a t p 的再合成主要包括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 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磷酸原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在短时闻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的运动中起主要供能 作用,与速度、爆发力关系密切,其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约6 8 秒。 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以最大强度运动6 8 秒时,糖酵解过程被激活,肌糖原迅 6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5 0 的能量。氧化磷酸化生成a t p 的作用极小。3 0 s 短跑,相当于强度为2 0 0 v 0 2 m a x , 糖酵解供能占5 5 ,c p 占2 5 ,氧化磷酸化占2 0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和一般羽毛球 运动员相比,在无氧能力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而有氧能力上差异不显著,也充分说明 无氧供能系统对羽毛球制胜起主导作用。羽毛球比赛过程中,运动的时间与间歇时间 之比常为l :1 3 卜1 9 8 。因此,羽毛球比赛结束后,血乳酸的积累并不高。 综上所述,羽毛球项目的能量代谢以有氧代谢为基础、无氧代谢为主导,其中糖 酵解比例不低,对羽毛球比赛的胜负起重要作用。乳酸的堆积与羽毛球运动的激烈程 度、运动时间与间歇时间之比有很大关系,不能简单的以运动时间结构来确定供能特 点,而应结合时间特征、运动强度来确定起决定作用的供能系统。乳酸供能系统参与 程度和比赛的速度快慢和每个回合的时间长短及间歇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击球度 快,回合时间长,间歇时间短,无氧糖酵解参与的比重就大,乳酸的浓度就高,在羽 毛球竞赛中,击球特别是扣球的一瞬间,救球时的最后一个跨步、比赛中忽然变换方 向以及经常出现的加速跑,基本由磷酸原供能系统提供能量。而在比赛中,为调整和 恢复体力,采用打四角球、打落点以及打吊等方式结合时,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 谢供能系统发挥了它们应有的作用。三种供能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紧密相连, 共同完成了竞赛中所需能量的供给。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割裂开来分析问题。 在双方实力悬殊情况下,实力强的一方可以依仗自己实力,使其供能系统保持较 小的输出功率,甚至主要以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为主,便可获得比赛的胜利;而实力弱 的一方,即使不遗余力的调动三大供能系统参与运动,也无法取胜。在双方实力相当 的情况下,双方均积极调动三大供能系统参与激烈的竞争。在胜负难料,前途未卜的 情况下,如果一方的总体供能储备差一点,加上体液、无机盐和钙离子均比对方丢失 多一点,那么,这方的击球力量会减弱,对球的反应迟钝,动作灵活性降低,就会使 对方取胜的概率增加。例如在1 9 9 6 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的决赛中,我国选手孙 俊和印尼选手叶诚万相遇,双方的实力不分上下。比赛两小时之后,由于孙俊总体机 能下降,加上失汗丢盐丢钙过多,以至造成竞赛场上腿部痉挛,即使尽力拼搏、顽强 抵抗,也难以取胜。 3 3 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特点 3 3 1 羽毛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特点 高水平的羽毛球运动员不仅需要具有相当大的肌力( 如大力扣杀动作) 和非常好 的快速力量( 如平抽) ,而且还要有非常好的力量耐力。从肌肉收缩的形式上看,羽 毛球运动员既需要良好的等长收缩能力,又需要有良好的等张及离心收缩能力。如羽 毛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时腿部的半蹲动作,其股四头肌的收缩就是等长收缩;跳起扣杀 时,股四头肌的活动是等张的向心收缩;而落地时,股四头肌有离心收缩的成分。从 人体的各个部位看,羽毛球运动员的躯干及四肢肢体肌肉都需要有不同程度的三种肌 力。 羽毛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另一个特点是反复能力。无论是大的力量还是小的力 量,在一场比赛中,都会反复数十次,甚至上百次,而且反复之间的间歇时间多变而 不固定。 3 3 2 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特点 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反应速度的特点:羽毛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 属“复杂反应速度 ,而且是对 竞赛中瞬间多变的信号迅速做出相应的回答反应。在羽毛球的瞬间选择性反应过程包 括对移动目标的反应和选择应答动作反应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球的速度、方向和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3 4 4 羽毛球专项教学结合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 3 4 4 1 羽毛球专项教学中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3 4 4 2 羽毛球专项教学中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3 4 4 3 羽毛球专项教学中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1 0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3 4 4 4 羽毛球专项教学中发展灵敏及柔韧素质的方法 周次羽毛球技术练习内容( 实验组、对照组共用) 一 分班、学习握拍及正手发高远球技术 二 学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复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三 复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复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四学习正手扣杀球技术、复习正手扣杀球技术 五学习接杀球技术、扣杀球结合接杀球练习 六学习正手吊球技术、复习正手吊球技术 七学习挑球技术、正手吊球结合挑球练习 八学习正、反手放网前球技术、复习正、反手放网前球技术 九复习正、反手放网前球技术、复习正、反手放网前球技术 十学习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复习反手击高远球技术 十一复习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复习反手击高远球技术 十二学习反手吊球技术、复习反手吊球技术 十三复习反手吊球技术、教学比赛 十四教学比赛、教学比赛 十五教学比赛、教学比赛 十六考试:正手发高远球、考试:正手击高远球、扣球 周次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实验组) 一 测试:羽毛球掷远、3 0 0 0 米跑、四角跑1 0 、左右两侧跑5 、3 分钟 单摇跳绳 二压韧带、用网球拍做挥拍练习、蛙跳;用网球拍做挥拍练习、3 0 米跑 三压韧带、拉橡皮条做挥拍练习、四角跑;压韧带、多球练习 四多球练习、步法练习;多球练习、步法练习 五 多球练习、杠铃练习;多球练习、跳绳练习、腰腹肌练习 六多球练习、看信号的步法练;多球练习、听信号的各种跑 七 多球练习、2 0 米折返跑;多球练习、4 0 0 米变速跑 八多球练习、跳绳练习、腰腹肌练习;多球练习、步法练习 九多球练习、3 0 0 0 匀速跑;多球练习、杠铃练习 十多球练习、步法练习;多球练习、看信号的步法练习 十一多球练习、杠铃练习、;多球练习、3 0 0 0 米跑 十二多球练习、跳绳练习、腰腹肌练习;多球练习、2 0 米折返跑 十三多球练习、步法练习;跳绳练习 十四步法练习;跳绳练习 十五 步法练习;跳绳练习 十六测试:同第一周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注:身体素质测试的五项内容是根据羽毛球运动员选材内容及各体育学院羽毛球 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内容制定的。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案见附件2 3 4 6 教学实验效果的评价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从以下3 个方面评价教学实验效果。 其一,统计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原始 数据见表1 、表2 : 表1 实验前、后实验对象身体素质测试数据( 对照组) 注:f 为实验前的成绩、b 为实验后的成绩。 1 2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 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其二,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羽毛球技术测试。主要技术为:正手发高远球、正手 击高远球、正手扣杀球。测试数据见表3 、表4 : 表3 对照组技术测试资料 注:正手发高远球3 0 、正手击高远球3 0 、正手扣球4 0 。 其三,实验对象进行教学比赛,统计实验对象在教学比赛中的得分情况,并进行 分析。 3 5 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3 5 1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数据t 检验 为了了解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前身体素质状况,对本组对象实验前的身体素质指 标测试数据进行了配对样本t 检验。检验结果详见表5 。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从表7 检验结果可看出,实验组通过一学期的羽毛球专修课程学习后,身体素 质测试指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有了很大的进步, 身体素质增强。从而说明教学效果非常好。 3 5 3 实验组对照组羽毛球主要技术评定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对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羽毛球主要技术( 正手发高远球、正手击高远球、 正手扣杀球) 进行技评与达标测试,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技术总体评价结果如图l 所示。 从图l 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测试平均分都高于对照组测试成绩。可见, 实验组学生对羽毛球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比对照组学生对羽毛球技术的掌握程度高出 一些。 量 錾毋四 9 0 8 8 羽墨蜀 厂 霪 彳翟i 錾 豳罗 錾 8 6 錾 翦 錾 8 4 篓 雾 萋錾 广 阑 燃 8 2 厂 8 0 篇 7 8 发球平均分击球平均分扣球平均分总分平均分 口实验组 8 79 08 68 7 l 囫对照组 8 3 8 78 38 5 图1 实验组对照组羽毛球技术评定对照图 3 5 4 实验组对照组网球教学比赛积分对比分析 1 5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为了进一步验证教学效果,特组织了教学比赛,比赛采用第一阶段小组循环,第 二阶段淘汰决出名次。并根据名次给出相应的得分。 经过统计学生比赛得分情况,如表8 所示,实验组学生比赛得分为2 6 分,而对 照组比赛积分为1 1 分,实验组学生的得分比对照组学生得分高出很多,可见实验组 学生羽毛球运动水平和对羽毛球技术的运用能力高于对照组学生。 表8实验组、对照组比赛得分情况统计表 3 6 羽毛球专项教学中结合身体素质训练教学方法的启示 3 6 1 身体素质训练在羽毛球专项教学中运用使学生受益颇多 本人在教学实验中通过卧推、快速平推、拉橡皮条做挥拍练习、用网球拍做挥 拍练习等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通过全蹲、提踵、半蹲跳、半蹲、跨步、蛙跳等来 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通过仰卧起坐、两头起、俯卧直角起、负重体后屈等来发展学 生的腰腹肌力量。通过看信号的步法练习、听口令的各种跑动练习等来发展学生的反 应速度通过各种步法、快速跑等练习等来发展学生的动作与移动速度。通过各种多球 练习、变速跑、长距离跑等练习等来发展学生的耐力。通过听信号改变方向跑、压腿、 压肩等练习来发展学生的灵敏及柔韧性。通过实验,不仅对提高学生的体质有很大帮 助,而且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专项技术、技能的掌握。 另外,通过与实验组学生进行访谈,绝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一方面使他们得到了锻炼,身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使他们扎扎实实的掌 握了羽毛球技术。事实上大部分实验组的学生对羽毛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课 外时间参加羽毛球运动,并采用教学中曾运用的身体素质练习方法进行练习,可见这 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符合教学实验的初衷,对学生的体育思想、体育行为也产 生了较好的影响,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3 6 2 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更好的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发挥其作用 身体素质是人们参与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经常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有助于各种运 动技能水平的掌握与提高,同时,丰富多样的练习手段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也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体育比赛离不开运动员的良好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将充分体现身体素 质的决定作用,这从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比较中便可得之。如:乔丹 出众的弹跳,罗那尔多惊人的起动速度使得比赛充满悬念、高潮迭起。把身体素质训 练与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相结合,将身体素质训练融入到专项教学之中,通过专项素 质练习促进专项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身体素质在促进身体健康和专项 水平提高中的重要性,并自觉、自主的练习,从而达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4 1 1 从教学实验结果可看出,在羽毛球专项教学中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不仅可以提 1 6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 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姚家新教授的悉心指导与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在整个论文研究 的过程中,从论文的选择到论文的撰写、观点的形成都得益于导师的学术思想。在此 对导师的关怀和帮助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论文的研究及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漆昌柱博士、洪晓彬老 师及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众多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真诚的感 谢! 感谢对我的论文进行评阅和指正的专家和教授。 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杨世勇体能训练学 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0 2 1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 m 人民体育出版社,2 0 0 0 8 【3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 m 人民体育出版社,1 9 9 1 6 4 王文教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 羽毛球) m 人民体育出版社1 9 9 5 1 0 5 程勇民,等对羽毛球项目若干体能训练原理的理论探讨及训练模式研究 j 福建体育科技, 2 0 0 0 。2 6 钱萍体能对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0 0 2 1 2 7 李涛,等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追踪调查与分析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 0 0 2 1 8 汤志强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步法训练方法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 0 0 4 9 9 陈莉林羽毛球运动员步法与力量灵敏素质的关系 j 体育科学研究,1 9 9 8 1 1 0 马永生试谈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j 陕西工学院学报,1 9 9 6 9 1 1 贺向阳对羽毛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研究 j 益阳师专学报,1 9 9 9 9 1 2 程丽华谈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j 辽宁体育科技,2 0 0 3 ,1 2 1 3 田俊宁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 0 0 5 ,9 1 4 赵新华从9 6 汤、尤杯看世界羽毛球发展趋势及对策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 9 9 8 2 1 5 丁锋对抗性亚类向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 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 0 0 4 3 1 6 宫建南多球在羽毛球训练中的作用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 9 9 7 1 1 1 7 陈钊辉,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方法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 0 0 6 6 1 8 陈航,等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步法训练的研究 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 0 0 3 1 9 杨强益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耐力特点及其训练 j 中国体育科技,1 9 9 4 2 2 0 张洪宝关于羽毛球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探讨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 9 9 8 5 2 1 周建伟,等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身体机能能力的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 0 0 5 3 2 2 叶伟,等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柔韧性训练 j 福建体育科技,1 9 9 4 2 2 3 王刚,朱琦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 0 0 7 1 2 4 郭有莘美国身体素质研究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j 体育与科学,1 9 9 9 ,1 1 2 5 金花,程勇民对羽毛球项目若干体育训练观念盼质疑 j 福建体育科技,1 9 9 9 1 0 2 6 杨代明,程勇民等羽毛球体能训练模式的个案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1 9 9 9 9 2 7 刘新兰体能训练原理探析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 0 0 4 2 2 8 金广江,王淮勘等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追踪调查c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 o 9 2 9 张永刚浅谈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掌握程度的关系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 0 0 3 3 3 0 李风芹身体素质在运动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 9 9 9 5 3 0 王铮,逢艳等中国学校体育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z 0 0 5 8 3 2 柴建设再议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 j 体育科研2 0 0 2 2 3 3 国家体育总局乓羽中心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办法 s 1 9 9 2 :1 - l o 3 4 都军如何进行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j 辽宁体育科技2 0 0 5 1 3 5 潘莉羽毛球多球训练探讨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 0 0 1 2 3 6 王兴,司虎克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的研究 j 中国体育教练员,2 0 0 3 2 3 7 丁峰对抗性亚类向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 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 0 0 4 3 3 8 w i l l i 锄j s t o n e a d u l tf i t n e s s np r o g r a m s ,1 9 8 7 2 6 ,1 2 1 4 1 6 1 7 1 9 2 7 2 8 3 9 t h o m a sv p i p e s s t r e n g t ht r a i n i n g f i b e rt y p e s c o a c h 1 9 9 4 3 3 6 7 7 1 4 0 y a n gw ac o m p 8 r i s o no fp o 霄e rd e v e l 一o p m e n tm e t h o d s t r a c kt e c h 1 9 8 9 ( 1 0 9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