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先秦时期,楚国从西周初年“地不过同”的弹丸小国逐渐发展成为“地方五千里” 的天下强国,前后存在千年之久而国祚未间断,其疆域之辽阔实居众强国之首,其文化 之辉煌令世人惊叹,而其都城郢自楚武王定都至白起拔郢历四百余年,是楚国的中心城 市。因此,本文将研究重心锁定在楚国强盛时期的都城郢都,考察郢都由兴到衰的历史 过程,进而研究楚国的历史文化。 第一章主要是关于鄂都建都地望及年代的研究。首先论述“郢与楚国都城的关系, 其次,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郢都的地望、徙郢年代进行研究并探讨其诸多分歧的 原因,并对“城郢”、“郢城”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第二章是从郢都的考古发掘资料入手探讨郢都的规模及布局。郢都城址纪南城内外 已进行了四十余年的考古发掘,为郢都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故本章以考古 材料为基础,通过对纪南城城墙、城门、宫殿遗址及城外楚墓的发掘及专家学者对纪南 城的复原研究,进一步探讨郢都的规模及布局。 第三章是关于郢都历史地位的研究,主要包括郢都城址选择的基本原则、以郢都为 中心的交通路线及郢都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以此来探讨郢都在楚国的中心地位。 第四章是郢都的衰败,主要从郢都陷落的原因及白起对郢都的毁坏两方面探讨郢都 的衰败。 本文以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考古发掘材料及左传、史记等相 关的传世文献,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利用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 古建筑学、城市学等方面的知识,深入研究郅都兴衰的过程,进而探讨楚国历史文化的 兴衰。 关键词:楚国 郢都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l a c t h lt h ep 他一q i np e r i o d ,m ec h us t a t e 埘t l lt i l es m a l lc o 眦仃y 舶mt 量l ee 训yw ,e s t 锄z h o u 【矽n 舔锣g r a d u a l l yd e v e l o pi n t 0ag r e a t - p o w e rc o u 肿吼t i l e r eb e i n gt i l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b u tn o t b ed i s c o 肌e c t e 也i t sv a s tt e r t i t 0 巧i sp r e i i l i e ra m o n gs t a l e s ,i t sb r i n i 锄tc u l t u r ei s 锄a 五n g ,a n d i t sy i n gc a p i t a jh 硒e x p e r i e n c e d4 0 0y e a r sf i r o mc h uw uw 锄gm o v i n g n gt ob a iq i c a p n l r i n gy i n g ,y i n gc a p i t a ji s l ec e n t e rc i 够0 fc h us t a t e 1 1 1 e r e f o r e ,t l i sm e s i s 诵l lf o c 峭0 n t 量l ec a p i t a lo fm ec h us t a l e ss 仃0 n gp e r i o d y i n gc a p i t a l ,d u r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r o c e s so f n gc 印i t a lf i r o mp r o s p e r i t 0d e c l i n et or e s e a r c hm eh i s t o d ,粕dc u l t l l r eo fc h u s t a t e c h 印t e ro n ei sm a i n l yf 0 岫do ny i n gc a p i t a l s l o c a t i o na n da g et ot h es t i l 札 f i 础y ,d i s c 惦s i n gm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e 髓“n 岔锄dc h uc 印i t a l s s e c o n d l y 0 nt 量l eb 叔s0 f t 量l es 锄i o rs c h o l a r s r e s e a r c hp r o d u c t i o n st 0s t u d ) rc a p i t d n gc 印i t a j sl o c 撕0 na n da g e ,盟d t 0e 驴l o r en l er e a s o n sf o rd i f 既c e ,a n d “b u i l d i i l gy i n g ,“y m gc i l y ”a n do 幽e rr e la t i e d i s s u e sf 0 rr e s e a r c h c h 印t e rt 、v 0i s f r o mt l l ea r c h a e o l o 酉c a le ) 【c a v 撕o n si n f o m 场瞳o no fy i n gc 印i t a lt o r e s e a r c h l e n gc a p i t a l ss i z ea n dl a y o u t j in 锄c h 踟gs i t eh a v eb e e nc o n d u c t e dm o r et 量l 锄 4 0y e a r so fa r c h a e 0 1 0 9 i c a le ) 【c a v 撕0 n s ,p r 0 啊d i n ga l a 玛en u m b e ro ff i r s t - h 锄di n f o 册撕0 nf o r t l l ey i n gc a p i t a l sr e s e 卸c h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c h a p t e ri sf 0 帅d 撕o no na r c h a e o l o 西c 址m a t e f i a l s , t l l r o u 曲h ee x c a v 撕o no nj in 狮c h e n g sc i r c u n a 1 1 撕o ns i t e s ,c 时g a t es i t e s ,p a l a c es i t e s 锄d c h ut 0 m b s ,肌de ,c p e n s 锄ds c h o l a r st 0 咖d y l er e c o v e ro fj in 锄c h e n g ,t 0f u m l e re 印l o r e y i n gc a p i t a l ss i z ea n dl a y o u t c h a p t e rt l l r e ei so nt h ey i n gc a p i t a l s1 1 i 咖r i c a ls 切n l s ,i n c l 砌n gn l eb 撕cp r i n c i p l 骼o f s e l e c t i n gs i t e ,m e 打a 箍cr o u t e s 嬲t h ec 髓t e ro fy i n gc a p i t a j ,y i n gc a p i t a l se c o n o i i l i cs t a l 吣 锄dc u l t l l r a ls t a :i u s ,i no r d e rt os t u d yt i l e n gc a p i t a l sc 锄t e rs t a t u si nc h us t a t e c h 印t e rf o u ri sy i n gc a p i t a l sd e c l i n e ,m a i n l y 舶mt w oa s p e 吣o fm ec a u s 器o fy i n g c 印i t a l s 蹦l i n g 锄d l ed e s t m c t i o no fb a iq ic a 舯埘n g n gc a p i t a lt 0r e s e 锄出n g c a p i t a l sd e c l i n e h l 协i st h e s i s ,g u i d i n gb y 碰s t o 矗c a lg e o g 嘲) h y sm e o w 油翻h a e a d o 垂c a le x c a v “o n s m a t e r i a l s ,锄d , ) 与城垣、城门关联最紧密的当属护城河,在纪南城城垣外,有绕城一周的低洼地带, 应为当年护城河的遗迹。其中又以北垣、东垣南段及西垣北段最为明显。经勘探,护城 河距离城垣外坡一般在2 0 米至4 0 米之间,护城河环绕城垣的形状,和城垣的形状基本 一致,但在南垣突出部分和东垣南边城门、北垣西边城门及北垣东段大缺口等四处,没 有发现护城河,根据护城河中断的现象,可把它分作四个自然段:第一段,起自北垣西 边城门向西,经城西北角,顺西城垣到城西南角入新桥河古河道,再沿南垣西段止于南 垣突出部分的西南拐角,全长7 6 6 0 米。除城西南角至南垣西边水门这一段利用了新桥 河古河道为护城河以外,其余护城河均为建筑城垣时挖掘而成。城西北角外地势较高, 河床较窄,宽仅l o 米左右。城西南角,地势低平,为护城河汇入新桥河古河道交汇的 河滩地带,河床较宽,可达8 0 米至1 0 0 米。其它地段河床宽均在4 0 米至8 0 米之间; 第二段,从南垣突出部分的东南角,顺南垣外向东绕城东南角至东垣南边城门,全长1 8 0 0 米,为筑城垣时挖掘而成,宽在4 0 米左右;第三段,自东垣南边门向北过龙会河,绕 城垣东北角由东至北垣东段大缺口处止,全长4 4 4 0 米,为筑城时挖掘而成。除城东北 角北边拐角地势较高,河床较窄,宽仅在1 0 米左右外,其它均宽在4 0 米至8 0 米之间; 第四段,起自北垣西边城门,向东过朱河,到北垣东段大缺口止,全长8 2 0 米,为筑城 垣时挖掘。河床宽在4 0 米至8 0 米之间固。 护城河到城门缺口的地方,情况发生不同变化,已探明的七座城门有三座城门外没 田郭德维楚都纪南城复原研究【m 1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9 9 5 2 5 4 2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护城河通过。北垣西边城门外,护城河中断达1 7 0 米,中断处正对着城门门道。东垣 南边城门外的护城河中断长达3 0 米,中断处也正对城门门道。南垣东边城门,处于南 垣突出部分的偏西南角部位。其外,护城河中断长达4 5 0 米,对着整个南垣突出部分。 另外,北垣偏东部位,西距北垣东边水门2 2 0 米处,城垣有一大缺口,护城河也在此中 断6 0 米。据分析,此大缺口很有可能为城门遗址。但由于受到严重的破坏,故暂时还 不能认定为城门遗址? 。关于这个问题,王崇礼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楚人对楚 都纪南城城垣外侧的护城河采用分段设立的办法,尤其在陆城门地段,护城河有的连接, 有的不连接。不连接者如北垣西门,两段护城河相距1 7 0 米:南垣东门位于南垣偏南角 处,中间相距4 5 0 米;东垣南门中间相距3 0 米。从其数据看,既可知每个陆城门的规 模,也可估计到每个陆城门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这种把护城河间隔的建筑现象, 除了个别地方可能被破坏之外,大多应为筑城坦之前,事先计划好的。就其作用而论, 城内外可直通者,可保证城内外交通的畅通无阻,既可预防不测,也可随时主动派兵迎 敌。另外,也为城内外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陆路交通之便。就建筑工程量而言,也 减少了城门处的桥梁架设。由此看来,当初纪南城内外至少有3 条城内外紧密相联的陆 路和3 条水路。楚人为了使全体城垣具有完整性和保证城内外三条古河道的水源的畅通, 特别是对护城河水源的供给以及对其地点的警戒等方面均作了精心而周全的考虑。因 此,在河道流经处修筑了相应的水门;在陆路上设立了陆城门 。”本文赞同此观点,根 据考古勘查可得知,护城河为建筑城垣时取土挖掘而成,其宽窄不一,与地势的高低和 修筑城垣时取土量多少有关,而护城河中河水的来源于流入城内的三条河流,由此可见, 在修筑郢都城垣、城门及护城河时,楚人是经过周密设计的,既考虑到了三者之间的和 谐统一,又有利于城邑的防守。 通过对城垣、城门( 陆门) 遗址的发掘,可推测其建筑方法大致如下:1 、清理墙 基址,把比较松软的淤泥、淤砂和腐植质多的泥土清理干净。尤其是墙身、城垛子和门 房的墙基,要求更加严格。但它们不都是建筑在同一水平面上,而是随地势的不平而有 高有低;2 、挖基础槽,一般挖至坚硬土为止;3 、填坑、填井,在挖掘过程中,如遇到 井、坑,则挖掉其上部的松软堆积,然后用质地较纯的灰褐色土或黄色生土从基础槽由 下而上层层夯实,再在其上夯筑墙体。从发掘情况来看,墙体的夯层比较清楚,是层层 夯打的。 城垣和城门是都城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志性建筑,虽然楚郢都的城垣和城门已随着历 史的风云而灰飞烟灭,但通过对纪南城城垣及城门遗址的局部发掘,已展现了郢都当年 的恢宏气势。郭德维先生经过对纪南城城址近二十余年的勘查和研究,以纪南城的考古 发掘材料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 墨子、越绝书、考工记、三辅皇图、水经 注等) 、保留至今的汉代古迹( 山东平邑县的皇圣卿阙、四川省雅安县的高颐阙) 及 相应的考古发现( 西汉长安城城门、辉县赵固1 号墓、临淄郎家庄1 号墓及汉代画像砖) 回文必贵纪南城考古勘探简报【j 】详见:湖北省博物馆楚都纪南城考古资料汇编【m 】孝感:孝感印刷厂,1 9 加1 5 2 2 :湖北省博物馆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 上、下) 【j 】考古学报,1 9 8 2 ,3 4 :3 2 5 - 一3 4 9 4 7 7 5 0 6 。王崇礼楚国土木工程研究f 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5 7 4 - 7 5 2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西垣北门和南垣水门进行了复原研究。西垣北门为一门三道的建制,城垣的高度1 0 米左右,城门之上应有门楼,在门道两旁有壁穴式方柱,城门楼为两层,其样式或为“双 阙式”或为“重檐式,门楼之上的屋面为瓦( 板瓦或筒瓦) 覆盖:南垣水门为一门三 道的三层式建筑,并且有上下启合、高6 5 米左右的门闸,水门的第一层底座,超出地 面2 5 米以上,第二层平台的高度不少于7 米,第一层、二层的总高度约l o 米左右, 与纪南城城垣复原的高度相吻合。第三层为门楼建筑,楼项推测为单檐,屋顶为四坡式 。郭先生的西垣北门和南垣水门的相关复原图如下: 西垣北门正面复原南之一双朋式 西域北门正面复原之二重檐式 回郭德维楚都纪南城复原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9 9 1 0 2 一1 2 l 2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南埋水门正面复原豳 2 、城内的遗存 纪南城内也存在丰富的楚文化遗存,主要有夯土台基、古井、古窑等遗迹及陶器、 铁器、铜器等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 ( 1 ) 夯土台基 纪南城内现在暴露在地面的土台、土堆、土冢有3 0 0 处,经考古勘探,除有些是汉 代以后的土堤、近代荒冢、现代房基外,已初步确定为楚国建筑台基的有8 4 处,具体 分布是: 1 、城内东北区( 纪城区) 1 5 座,多集中在今广宗寺一带的高地上,台基规模较大, 是一组较重要的建筑群。 2 、西北区( 徐岗区) 仅发现2 座台基,相距较远,规模也小,建筑遗物甚少: 3 、西南区( 新桥区) 发现6 座台基,分布零散,台基周围瓦砾层亦较厚; 4 、东南区( 松柏区) 6 1 座,这是城内夯土台基最多的地方,分布也较集中,一在凤 凰山以东即城垣东南角以内,共有台基1 2 座;一在此区西半部,就整个城来说是中南 部。 通过对松柏区的3 0 号台基和新桥区的陈家台进行了考古发掘,不仅出土了一些东 周时期的遗物,而且对台基的遗址和台基上的建筑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 松3 0 号台位于纪南城东南部偏东处,南距南城垣约1 3 0 0 米,东距东城垣约1 4 0 0 米,北距龙桥河8 0 0 米。对台基的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