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理想类型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指导教师:刘明华教授研究生:胡燕( 2 0 0 11 7 3 ) 内容摘要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 不是研究爱情的发展史,而是从情感的角度,论述历代文学作品中文人的爱情理 想与文学史上的爱情佳话,即什么样的爱情是文人心目中最理想的? 古代文人觉 得哪种爱情是最美好的? 以及古代爱情理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笔者认为: 理想的爱情是自然实体和精神气质的契合与愉悦,是心与情的真诚与自由,是生 命的意义,具有至真、至善、至美的特性。全文共分七部分。 第一章绪论,简述本文的写作宗旨。 第二章论述爱情的成熟历程。爱情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情是体贴的话语;是疼惜的眼神:是温暖的怀抱;是全力的支持与理解;是全 身心的奉献。包括三部分:相处、离别、重逢。古代文人认为情侣间理想的相处 方式包括:夫唱妇随、比翼双飞: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诗词唱和,琴瑟和鸣; 张敞画眉、轻松自在。离别考验爱情也滋养爱情,前提是那爱情、那离别拥有饱 满的信任与思念。正因为离别的煎熬,再次相聚时,总会惊喜万分,总会倍加珍 惜相处的美好时光。 第三章,以杜甫和其妻杨氏为例,他们的爱情是古代最典型的爱情模式,夫 妻间相濡以沫,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共同承担家庭的重担。 第四章,以李清照和赵明诚为例,他们的爱情充满着诗情画意,尊重理解, 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爱情和婚姻的统一。这种志同道合不仅仅是品茗赏画 赋诗,它体现了夫妇间的平等、理解和尊重,是灵与肉、性与爱的完美的结合。 第五章,以长生殿中的李隆基和杨贵妃为例,他们的爱情是帝王家“罕 有”的爱情,虽贵为天子,娇如贵妃,也渴望真挚专一的爱情,再一次表明爱情 是人类的共同的需要。这种爱情理想便是真挚专一,富于牺牲精神,至死不渝, 超越生死,蕴涵着平民的爱情意识。 第六章,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为例,他们的爱情是叛逆者在反 抗封建礼教过程中结下的“战斗”情谊,是一种“同志”式的爱,源于两人志趣 相投,思想一致。同时,宝黛之爱又是一种不含肉体渴慕的恋情,是超世脱俗的 精神之爱,是一种理想化的超物质的灵与肉相分离的精神企恋,所蕴涵的文化内 涵、所代表的价值取向表现了中国人的人格中典型的“赤子崇拜”。 第七章结语:爱情理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爱情婚姻理想古代文人 e x p o u n dt h et y p eo f t h ei d e a lo fl o v e i n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m a j o r 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s p e c i a l t y :l i t e r a t u r eo ft a n g a n ds o n g d y n a s t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l i um i n g h u a a u t h o r :h uy a n ( 2 0 0 1 1 7 3 ) a b s t r a c t l o v ei so n eo ft h ee t e r n a lt o p i c so fh u m a nb e i n g sa n da l s oo n eo f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r e s e a r c hs u b j e c t so f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d o e s n ts t u d y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h i s t o r yo fl o v e ,b u te x p o u n d st h ei d e a lo fl o v ei nt h ew r i t i n ga n dt h el o v e s t o r yi nh i s t o r yo f l i t e r a t u r e w h a ti st h ei d e a ll o v ei nt h em i n do f w r i t e r s ? a n dw h i c h k i n d o fl o v ei s 也eb e s ti na r c i e i l tw r i t e r v i e w ?a n dt h ea n c i e n tl o v e si d e a l e n l i g h t e n st h em o d e ms o c i e t y t h ew r i t e ro f t h i sa r t i c l ec o n s i d e r st h a tt h ei d e a lj o v ei s t h ea g r e e m e n ta n dj o yb e t w e e nn a t u r a ls u b j e c ta n ds p i r i t u a lt e m p e r a m e n t , i st h e s i n c e r i t ya n df r e e d o mo f h e a r ta n ds e n s a t i o n ,i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el i f e , a n di st h e s i n c e r e s t , t h ek i n d e s ta n dt h em o s tb e a u t i f u l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w h o l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 s e v e n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o n en a r r a t e st h es t r e s so f t h i sp a p e r c h a p t e rt w oe x p o u n d st h er i p i n gc o u r s eo fl o v e l o v ei st h et r u el i f e l o v ei st h e f r a g m e n t so fl i f e ;i st h ef o n de x p r e s s i o ni nh i s ( h e r ) e y e s ;a n di st h ew s i t nh u ga n dt h e a l l o u ts u p p o r ta n dm u t u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i sc h a p t e r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a r t s :g e t t i n g a l o n g ,p a r t i n g ,r e u n i t i n ga f t e ral o n gs e p a r a t i o n a n c i e n tw r i t e r s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i d e a l w a yo fg e t t i n ga l o n gb e t w e e nl o v e r sw e r e :d o m e s t i ch a r m o n y , m u t u a lr e s p e c t ,e a s e a n dr e l a x p a r i n gt e s t sa n dn u r t u r e sl o v eo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 p a s s i o n m et r u s ta n dm i s s b e c a u s eo f t h et o r m e n to f p a r t i n g ,r e u n i o nb e c o m e sm o r e p l e a s i n ga n d v a l u a b l e 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h el o v eb e t w e e nd uf ua n dh i sw i f ey a n gs h i i st h em o s tt y p i c a l e x a m p l ei na n c i e n tt i m e s t h e ys h a r ec o m f o r t sa n dh a r d s h i p s ,s t a n dt o g e t h e rt h r o u g h t h i c ka n dt h i n c h a p t e rf o u r , t h ea f f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 l iq i n g z h a oa n dz h a om i n g c h e n gi sf u l lo f r o m a n c ea n dm u t u a lr e s p e c t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i ti s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t h el o v ei n t o t h em a r r i a g ei nt h eb a s i so fc h e r i s h i n gt h es k r n ei d e a l sa n df o l l o w i n gt h es a m ep a t h c h a p t e rf i v e ,t h el o v eb e t w e e nl il o n g j ia n dy a n g y u h u a ni nt h eb o o ko f c h a n g s h e n gd i a ni s e x c e p t i o n a l i nt h em o n a r c hf a m i l y t h i sa t t a c h m e n ti sf u l lo f s i n c e r i t ya n d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c h a p t e rs i x ,t h el o v eb e t w e e nj i ab a o y ua n d l i nd a i y ui nt h eb o o ko ft h ed r e a m o f r e d m a n s i o ni sat y p eo f t h el o v ea f f a i rt h a td o e s n tl o n gf o rs e x ,i st h es p i r i t u a l l o v ea f f a i r t h e ya r e “c o m r a d e - i n - a r m s f i n a l l y , t h ea n c i e n tl o v e si d e a le n l i g h t e n st h em o d e ms o c i e t ya st ot h ei d e ao f a f f e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l o v e ;m a r r i a g ei d e a l ;r o a n so f l e t t e r si na n c i e n tt i m e s d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理想类型 第一章绪论 爱情,这是一个多么光辉耀眼的字眼。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爱情就是 人们最炽热最强烈的感情之一,多少人为它欢乐,多少人为它流泪,多少人为它 如痴如狂,多少人为它抛弃了生命。有人曾说过,爱情是一团火,男女双方都愿 意在这团火中燃烧自己。当爱来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爱浪汹涌,怦然心动, 意乱情迷,缠绵悱恻,魂牵梦萦。爱的种子一旦发芽,它使人们像发现了百花照 眼的春光一样发现了生命的甜美,进而由萌动突变为觉醒、呼唤、寻觅、追求。 在追求过程中彼此所共同实现的爱情,一般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的真 诚性,一是它的稳固性。它必须接受这样那样的考验,把情感上的真和道德上的 善结合起来,表现为纯正之美。这便是深挚的爱。爱情是两个人用真心期许、用 时间驾驭、用生活催发的航船。只有这样的爱情,才可以风雨同舟,死生契阔。 有了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夫唱妇随的家庭,爱情的 历程是否完结了呢? 不!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真正的爱情是两颗心灵之间不断 互相追求和吸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因为婚姻而终结。求爱求爱,爱即寓于 追求之中,一旦停止追求,爱也必随之消亡。相反,好的婚姻则应当使爱情始终 保持未完成的态势。也就是说,相爱双方之间始终保持着必要的距离和张力,双 方都把对方看作独立的个人,因而是一个永远需要重新追求的对象,决不能一劳 永逸地加以占有。在此态势中,彼此才能不断重新发现和欣赏,而非互相束缚和 厌倦,爱情才能获得继续生长的空间。对于那些拥有深挚爱情的人们来说,他们 的爱在婚姻中不断更新,不断积淀。这样,他们所共同培育的这爱情的生命,其 价值就远远超过了自然生命的价值。有那么一天,他们的肉体烟消云散了,但爱 的光辉仍烛照后人的心灵,令人仰望,令人仿效,永驻人间,代代相传。 诚如是,生活就会更加柔情化、诗化与美化,而充溢着诗意与美感的爱情则 是每一颗心真正渴望并努力追求的。 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的萌动到汉乐府的“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 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上邪) 的坚贞,从南朝民歌的“打 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读曲歌) 的缠绵悱 恻到宋词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的如泣如诉,再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 的绵绵相思,再到“傻俊角,我的哥! 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捏 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破, 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 哥。”( 无名氏锁南枝) 的如胶似漆。一部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部展示人性 美并进而表达各种爱包括爱情在内的历史。人类因为这爱的融解与诗的升华才得 以荡涤一切沉渣与杂芜,从而至少在精神上到达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爱情是美的,诗化的理想爱情则是美的极致。 然而,现实生活总是残酷的,短促的人生似乎不太可能如此美化、诗化、柔 情化。特别是在这个爱情已来去如风的时代,纯净而深入灵魂的爱情如空谷足音, 几无可寻! 于是,我们便在心灵深处升起一种渴望:在理想的沃土上去开垦,去 笔耕,去与一个个符合自己爱情理想的朋友对话: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寻觅,去追 求,去与一个个蕴藏着自己美好爱情理想的人物交谈;在文学的舞台上去追寻, 去“淘沙”,去与一个个热情追求真挚爱情的虚构人物共享那至真、至善、至美 的爱情。 人类追求理想爱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迷惘徘徊,摸索彷徨:也曾误 入歧途,给自身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人类在脱离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后, 就出现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 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一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任 何人的子女。为此,就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 制,所以这种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根本没有妨碍丈夫公开或秘密的多偶制。”4 在男女地位悬殊的家庭里,“古代所仅有的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 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这样的婚姻没有什 么爱情可言,自然也无幸福可言。男女本是共同体,男子在压迫女子的同时,实 际上也使他们自己远离了爱情,没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平等,哪能有和谐美好的 爱情? 没有爱情的婚姻在古代是普遍性的存在,但并不代表这就是合理的、理想 的婚姻状态。 在中国古代,需要把爱情和婚姻分开来看。婚姻的最终决定权是掌握在以家 族为首的宗族势力手中,是不自由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 物,夫妻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在长时间共同生活中产生的相互依靠之情。其中, 也有一些幸运儿,偶然尝到了爱情的甜美,但这毕竟是少数。强大的宗族势力可 以管束住渴望爱情的身,但不能禁锢渴望爱情的自由飞翔的心。大多数优秀的文 学作品,都叙述了一颗颗自由勇敢的心如何追求那浪漫真挚的爱情。生活是残酷 的,爱情是脆弱的,大多数人就只能在作品中勾画天长地久、生死不渝的爱情蓝 图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对爱的渴望。这就犹如一个疲惫不堪的旅人在 经历长途跋涉之后,盼望爱的光和热来温暖冰冷的心灵,渴望爱的甘泉来滋润干 涸的心田。 所谓现代性爱,像恩格斯所论述的那样:“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 代的性爱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在这方面,妇女处 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第二, 情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或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 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 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5 本文不是研究爱情的发展史,而是从情感的角度,论述历代文学作品中文人 的爱情理想,文学史上的爱情佳话,即什么样的爱情是文人心目中最理想的? 古 代文人觉得哪种爱情是最美好的? 对于爱情,这个人类最复杂的感情之一,正如 “一t j 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人们对于爱情的看法也千变万化, 可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它有没有一些根本性的原则昵? 答案是 肯定的。笔者所认为理想的爱情是自然实体和精神气质的契合与愉悦,是心与情 的真诚与自由,是生命的意义,具有至真、至善、至美的特性。 。j +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所选集第叫卷人民出版 t 出版1 9 7 5 年5 月第一版,7 1 页, 7 3 页7 3 页 6 第二章爱的历程 爱情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镜中花、水中月。爱情是实实 在在的生活,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情是体贴的话语;是疼惜的眼神;是 温暖的怀抱;是全力的支持与理解;是全身心的奉献;是离别后的相思:是重逢 时的惊喜。获得爱情之后,是否就能高枕无忧了昵? 答案是否定的。爱情就像盛 开的鲜花,需耍不断地浇灌、施肥,一旦缺少爱的浇灌,就会慢慢凋谢、枯萎、 死亡。爱情之路就像长征,需要不断地前进、奋斗;需要永不懈怠,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相爱的人应该在一起。爱情需要两人不断地滋润和培养。人是有需求的动 物,爱和被爱都是人必需的营养。爱是具体的,需要实实在在地满足与呵护。爱 人之间的相处总是甜蜜的,丰富多彩的。或许有人会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 在朝朝暮暮?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但是在这看似洒脱的背后,谁又 能说这不是由于现实阻隔,不能在一起的人们自我安慰之词,无可奈何之语呢? 谁不愿与自己的爱人长相厮守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爱情 世界里不是总有阳光和欢笑,也伴随着泪水和伤心。惟其如此,才丰富多彩,让 人悲喜交加,如痴如醉。为了科举功名,为了养家糊口,或者被迫服徭役、出征、 入伍,离别总是无处不在,令人心伤!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是以别方 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江淹别 赋) 。别后的思念如影随形,无处不在,魂牵梦绕。思念是痛苦,也是慰籍。至 少可以在脑海中,在梦境里,与爱人相聚。“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刚- l g , 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 。但是梦醒后的寂寞更加难以忍受,虚幻 的相聚如此愉快,却转眼成空,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惆怅之中。离别是如此痛苦, 思念是如此伤感,但是为着那重聚的希望,为着爱人的那份牵挂,虽痛苦而不绝 望,虽伤感而不悲痛欲绝。 离别考验爱情也滋养着爱情,前提是那爱情、那离别拥有饱满的信任和思念。 爱与思念像风筝的线,会一直牵系于两人心间。 正因为离别的煎熬,再次相聚时,总会惊喜万分。总会倍加珍惜相处的美好 时光:正因为离别的考验,再次相守时,人们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深爱着对 方。爱情就这样滋长着、成熟着。 【相处:欢娱在今夕,媾婉及良时】 大干世界,丰富多彩。由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层次、时代环境、生 活处境等条件的不同,爱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也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 夫唱妇随、比翼双飞。夫妻本是同林鸟,总是期望能比翼双飞、形影不离、 如胶似漆。“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衣用双丝绢, 寝共无缝稠。居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子静我不动,子游我无留。齐彼同心鸟, 譬彼比目鱼。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生为并身物, 死为同棺灰。”( 杨方合欢诗) 与爱人如影随形,亲密无间;食共桌,寝共被: 生不离,死同穴。这是一位男子所发出的大胆的爱情宣言,蕴含着烈火般的热情。 。汉古诗留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敢娲在今昔,媾蜿及昆时。”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或结伴出游,“爱将莺作友,怜傍锦为屏。回头语夫婿: 莫负艳阳征。”( 王德春词) ;或共同耕种,“迢迢两夫妇,朝出暮还宿。稼穑 既自务,牛羊还自牧。”( 储光羲田家杂兴之七) ;或一起捕鱼,“夫前撒网 如车轮,妇后摇橹青衣裙。”( 揭馔斯渔夫) :或一起饮酒,“宣言饮酒,与子 偕老。”( 诗经女日鸡鸣) 。夫妻之间正是在这朝朝暮暮、同行同止中培 养着感情。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情侣问相亲相敬,美满和谐。“不才勉自竭,贱妾职 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思为苑翦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 卫风霜。洒扫清枕席,冁芬以狄香。”( 张衡同声歌) 妻子甘愿为家庭奉献, 她的爱心在这一连串的琐碎家务中表露无余。“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 自 居易赠内子) 妻子灯下补衣,何等贤惠! 丈夫被妻子的无私付出深深地感动。 爱情不是口号,也不是玫瑰花,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设身处地地为爱人着想, 甘愿为对方付出一切,并心安理得地享受对方的无私奉献。 诗词唱和,琴瑟和鸣。有一定才学的情侣会用诗歌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乐器来调节平淡的生活,使生活美化、艺术化。情侣问就在这你唱我和、你歌 我舞过程中升华了感情,得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契合,情感的一致。 西厢记中莺莺和张生两人月下对诗,温雅之极:琴唤知音,可谓“知音 者芳心自懂”。“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 徐悱赠内) ,妻子美丽多情,且 富才情,在高堂上鼓瑟,丈夫在一旁欣赏。此情此景,何等高雅! “自琢新词韵 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陆游砚北杂志) “我”填了一首“韵娇”的新词之 后,小红唱词,“我”吹箫伴奏,情意相投,何等和谐!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 拘束教吟课。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柳永定风波 “自春来”) 整日形影不离,或看他“蛮笺象管教吟课”;或看她闲拈针线, 何等恩爱! “老妻学饮伴清谈”( 黄庭坚浣溪沙“一叶扁舟”) ,“少年夫妻老来 伴”,此时的妻子更像一个朋友,品茶清谈。何等亲切! “忆欢教侬书,少小推无 力。”( 吴伟业子夜词三首)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亦师亦友,何等亲密! 张敞画眉、轻松自在。情侣亲密无间,卿卿我我,你侬我爱。“十四为君妇, 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李白长干行) 初为人妇,何等娇 羞!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 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相扶相偎,何等惬意!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蔗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 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刚道花枝好,花若胜如奴,花还解语无? ”( 张先菩萨 蛮) 与花争胜,何等娇憨! “醉里吴音相媚好。自发谁家翁媪。”( 辛弃疾清平 乐“茅檐低小”) 白发翁媪,醉后打趣,何等温馨!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 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如何? ”( 白朴阳春曲 题情) 把生活的欢娱放在功名之上,认为“及第”并不能带来人生的真价值, 何等畅快! “挨着靠着云窗共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 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 贯云石红绣 鞋无题) ,两情缱绻,何等热烈! “闲凭郎肩坐绮楼,香闺细事数从头。画屏红 烛初婚夕,试问郎还记得不? ”( 黄遵宪新嫁娘诗) 追忆新婚,何等悠闲! “弄 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鲍照拟行路难) 何等自在! “敛袖榜成弦杂拉,隔 窗掺破鼓叮宁。湔裙斗草春多事,六博弹棋夜未停。记得酒阑人散后,共搴珠箔 数春星。”( 黄景仁绮怀) 弹琴击鼓,斗草博棋,共数双星,何等欢快! 【离别: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省书情凄怆, 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 秦嘉赠 妇诗) 人生苦短,情侣理应尽情欢聚,比翼双飞,然而世事艰难,命运多舛, 常常会少离多。临别之际,总会泪水涟涟,引起无限的忧思与惆怅,令人心碎! 感伤之余,食不下咽,卧不安席,膏沐不施,独坐空房,忧思伤怀。此情此境, 谁能慰藉? “多情自古伤离别”。情侣问的离别总是饱含着泪水与伤感。“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 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 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 时当秋季,景本萧瑟;且值天 晚,暮色阴沉:骤雨滂沱,寒蝉凄切;都门帐饮,泪眼相对,更值兰舟吹发;难 分难舍,无可奈何。酒醒之后,惟见习习晓风,萧萧疏柳,一弯残月。客情之冷 落,离愁之绵邈蕴含其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 愁之深。 离别之际,为了爱情的忠贞纯洁,为了让爱人放心远行,总会发出专一忠贞 的誓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 亡者会黄泉。”( 汉乐府双白鹄) 长期分别,不能互相照顾,嘱咐丈夫保重; 并表示自己将独守空房,不与任何人交往,专心一意地等待丈夫回来。如果活着, 后会有期:即使死了,也将在地下相聚! 表达了对丈夫难舍难分而又专贞纯一的 无限深情。同时,也深情地祝愿远去的人保重身体,鹏程万里。“手执着饯行杯, 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沉醉 东风“咫尺”) 离别之际的难舍难分让人心伤,离别之后的孤独寂寞让人心碎! 爱愈深,离 别之苦益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 。 “自从别欢后,叹声不绝响”( 子夜四时歌)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 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如意娘) 憔悴凄凉,泪 水涟涟! “女为悦己者容”,爱人不在身边,无心打扮,膏沐不施。从诗经f 自 兮到班婕好的自悼赋,再到徐淑的再报秦嘉书,都是通过对美饰、娱乐 的疏远乃至禁绝来表达思妇内心的苦闷和对爱情的专一。美和乐是联系在一起 的,深闺思妇盼夫而夫不至,既无欢乐而言,当然也就没有美饰之心。对自身、 对外物的冷漠,恰恰说明是对远方丈夫热烈的爱恋和急切的企盼。 离别之后,绵绵相思就如春草般疯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思念是煎熬, 也是慰藉,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相守、相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 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李商隐无题) 春风无力,百花凋残:离别之际,难舍难分。春蚕自缚,满 腹情丝,生为尽吐:吐之既尽,命亦随亡,情在缠绵。绛蜡自煎,一腔热泪,燕 而长流;流之既干,身亦成烬,语归沉痛。痴情苦意,九死未悔。晓妆对镜,抚 鬓自伤,女为谁容? 青春不再,逝水常东,怎能不悄然心惊? 如此良夜,独自苦 吟,伊人不在,心为之寒! 思念之深,想望之切,令人心醉,令人心碎! 离别考 验爱情,也滋养着爱情。爱人的思念与牵挂像风筝的线,会一直牵系于心间,无 。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酋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 论爱人走多远,离别多久,都会牢牢地连着两人。经过离别的“沉淀”,爱情像 淳酒,逾久弥芳。 虽痛苦憔悴,食不知昧,仍希望爱人能一切如意,身体康健。爱一个人就是 要让他( 她) 幸福美满。“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行行重行行) 路远会难,衣带日缓,憔悴之极。最后强忍悲痛,希望对方多 加保重,“努力加餐饭”。“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 饮马长城窟行) 远行的人儿也时时思念、担忧着家中的爱人。爱人因思念而 食不知昧,因离别而憔悴消瘦,期望对方“加餐食”,保重身体:同时又期望爱 人能时时思念自己。爱就在矛盾、煎熬中一览无遗。 离别如此痛苦,总盼望着能早日团聚,比翼双飞。“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 池。”( 徐斡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 愿早日归来,像在清池之中比翼相 戏的黄鹄,永结连理。“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 范云送别) 欢会难期,岁月消磨,年华日老,恐虚度青春。爱人深情叮咛: “你可要时刻记着我俩白头偕老的誓言,早些回来啊!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 泪辞。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 离别是如此痛苦,如此凄凉,但又无可奈何,无法避免。从古至今,皆是如 此! 现实总是残酷的,人无法自主,也无法选择。唯愿天下有情人“千里共婵娟”。 人生苦短,日月如梭,情侣间不要轻言离别。对普通人而言,婚姻和爱情是生命 中很伟大的事业。一个爱情不幸的人,事业再成功内心也是苦的;相反,即使事 业不成功,爱情幸福的人内心也很甜美。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有情人不顾一 切地相拥在一起。 【重逢:今宵胜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经历过离别、思念的煎熬,终于重逢了。情侣都陷于了巨大的惊喜之中。“从 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 别离后,忆欢聚,常是梦中相见,而真的相遇了,反倒 疑是梦中。情思委婉曲折,而惊喜激动之情蕴含其中。杜甫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 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颤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 梦寐。”妻孥见面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 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愣,直到“惊 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杜甫喜达行在所) 。深夜了,最初的激 动本该过去了,可一家还沉浸在兴奋的余情中,秉烛对坐。“宜睡而复秉烛,以 见久客喜归之意。”( 陆游老学庵笔记) 1 0 第三章相濡以沫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敬水中鸥 谚语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环境的艰苦和时间的消磨,最能考验 一个人感情的纯度和浓度。在丰衣足食的和平环境中,人们容易相安无事:朋友 之间,互敬互爱;夫妻之间,举案齐眉。然而,在动荡不安,缺衣少食的穷窘环 境中,还能够互相体贴、互相劝慰,不以牺牲他人来谋取私利,不损坏他人的感 情与心灵,才是真正的可贵。 伟大诗人杜甫和他妻子杨氏正是这样一对患难夫妻。穷贱中,他们没有互相 埋怨、嫌弃,而是清贫自守,相依为命,风雨同舟,唯恐不能为对方的温饱、愉 悦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爱国诗人与体贴夫君】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用如橡巨笔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有“诗史”之誉。他的一生忧国忧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默思失业 徒,因念远戍卒”(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深切同情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 无情地批判统治者祸国殃民的罪行。同时,作为望门之后却一贫如洗,更多了几 分愤世嫉俗和无奈辛酸,给人以凝重感。杜诗中除了那些蕴涵着强烈政治倾向的 爱国篇章外,还有一些描写夫妻爱情、父子亲情以及家庭生活的诗歌,表现出对 家人纯真而又浓烈的情感。从中,我们了解到杜甫平易可亲的一面,对妻子来说, 他是一位体贴温柔的丈夫。他们同甘苦,共患难,在艰难困苦中培养起风雨同舟、 逾久弥坚的真挚爱情。对孩子来说,他是一位慈父,更是一位良师。 【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日司农 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据有关学者考证:开元二十九年( 7 4 1 年) ,三十岁的 杜甫结束了壮游生活,回到洛阳,与大约十九岁的杨氏结婚。杜甫死于大历五年 ( 7 7 0 年) ,不久杨氏亦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杜甫与杨氏共同生活了三十年, 厮守终身。杨氏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温柔贤惠,善解人意,勤俭朴实,任劳任怨, 且通文墨,能棋会画,兴趣广泛。在安史之乱后,那个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里, 与杜甫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情爱深笃。 爱分享幸福,也分担苦难。 安史乱起,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郎州羌村,到灵武,为讨贼出力,但被叛军 所俘,困居长安,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月夜诗:“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妻子望月思夫,年幼的儿女并不懂母亲思念父亲的苦心。妻子独自承担着对陷身 于贼的丈夫的担忧和思念。妻子久久伫立,痴痴望月,夜雾润湿了她的如云鬓发。 她一定感到冰冷了吧。在这充满深情的想象里,蕴涵着真切的关怀和爱恋! 在“独 看”泪水里充满了乱离之悲,在“双照”的清辉里闪耀着希望之光。一百五日 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 想象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寒食佳节,家人不能团聚,悲从中来, “泪如金波”,借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传说,反衬与妻子的不能团聚的痛苦。仇 兆鳌杜诗详注:“斫桂光多,欲借此次豁愁怀;牛女渡河,豫言聚首有期。” 7 5 7 年,杜甫到达风翔,被任命为左拾遗。在为平叛出力的同时,还时刻惦 记着家人的安危。“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 牖。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 寸心亦何有。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述怀) “书断则疑,书来则畏, 正恐家室尽亡,将来欢会之处,反成穷独之人耳”。寄书问讯,本望消息早来, 却“反畏消息来”,因爱而问讯,因爱而怕噩耗,这一矛盾心态淋漓尽致地刻画 了极度担忧妻小安危的深情。回想起过去家人团聚时的情景,害怕因妻小的离去 而作既“穷”且“独”的老人,显示了对妻子儿女的深情依恋,足见家人在他的 生命里是不可或缺的。同年八月,墨制放还郝州省亲,“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 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村三首) 面对丈夫的突然归来,妻子毫无准备:先是惊其所在,继是喜其归来,最后高兴 的泪流满面。夜深人静,秉烛相对,仍将信将疑,“惟恐相逢是梦中”。团聚的惊 喜与痛定思痛后的悲苦交织在一起,感人肺腑。 团聚的惊喜过后,家中的惨境让身为人父、人夫的杜甫深深震惊与自责。“经 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 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 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北征) 妻 子衣服打满补丁:娇儿脸色苍白,赤脚垢面;小女长高了,却穿着仅仅过膝的短 服。简洁、沉痛的叙述中,有对缺衣少食的儿女的怜爱,有对辛苦持家的妻子的 感激,更有着力不从心的辛酸和无奈。从中,可以看出杜甫的矛盾心情。他爱妻 子,也爱儿女。家庭是他的安慰,是他在坎坷的仕途上的避难所。在述怀中 曾写到:“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逃难) , 他何尝不想有安宁幸福的生活,只是因为杜甫素有许身报国的抱负,因而在他的 心目中摆在第一位的是如何尽职尽责地辅君平乱,保国安民,“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当他回家看到“妻子衣百结”,“幼子饿已卒”的悲惨境 遇时,作为丈夫和父亲,他的心情是矛盾的,他感到没有尽到责任让妻儿过着 贫困的生活,“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乾元二年( 7 5 9 年) 七月,时属关辅饥馑,杜甫辞官西去,为了衣食温饱, 带领全家辗转各地。在入蜀途中,各尝艰辛,“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 飞 仙阁) 。在同谷时,全家几乎陷于绝境,“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咛四壁静。”( 同谷七歌) 。 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成都,闲居草堂,生活悠闲,有友朋的资助,“故人供 禄米,邻舍与园蔬”( 酬高使君相赠) ,又无案牍之苦。诗中偶有欢愉之情,缱 绻之意。江村:“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 敲针作钓钩。”梁问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 而相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 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葛立方韵语 春秋谓此诗“优游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间”。但生计的艰窘困苦仍时时威胁着 他们。“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 百忧集行) 老妻对两手空空归来的丈夫,没有怨尤,能体谅他的艰难与无奈, 脸色和顺,不再苛求,愁里加愁。而“痴儿”毕竟年纪小,只知道肚子饿了要吃 饭,根本不知道世道艰难,作父亲的已经尽力了。诗中饱含着悲苦岁月里无以为 。杜诗详注卷二十一,杜甫著,仇兆鳌校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l o 月第一版,3 6 0 页 生的酸辛与无奈,对妻子善解人意的感激与赞赏,患难之际夫妻俩同舟共济真挚 情意:对“蛮不讲理”的“痴儿”的宽容与理解,舐犊之情跃然纸上。 杜甫的爱情诗既无陈腐的言辞,也无轻佻的造作;不但满怀深情地歌咏妻子 任劳任怨的美德,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妻子,并对妻子的自我牺牲给予了热情的 肯定和赞扬。这在漠视女子牺牲,将女子对家庭的奉献视为理所当然的封建社会 里尤为难能可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杜甫与杨氏之问的爱情就像潺潺的溪水,平静而绵长,他们之间没有惊天 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默默的关心与体贴。爱情是如此平凡,如此简单,或许只 是在爱人面临困境时,一个理解温柔的眼神,就能抚慰因艰难困苦而疲惫受伤的 心灵;或许只是在爱人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时,一句体贴理解的话语,就能安慰因 困顿痛苦而软弱悲伤的心灵。爱情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它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 社会生活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着表达爱情的方式。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产生了一夫一妻制后,爱情往往成为异己力量的附 属品,常常受到金钱、权势、门第的影响甚至支配。但在杜甫诗中却透露出了封 建社会中人们追求纯真理想爱情的消息。杜甫一家虽然生活贫困,但夫妻之问的 爱却始终不渝。虽然他和杨氏夫人在结合之初,很可能谈不上有真正的爱情,这 正是“古代的爱”的形式所决定的。但结合之后,他们却产生了真挚、深切的感 情,爱情伴他颠沛流离,伴他仕途沉浮,逐渐上升到“现代的爱”的高度,以至 战争、饥饿不断折磨着他们时,依i l t 保持着天然淳朴的爱情。 第四章琴瑟和鸣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柳永玉女摇仙佩) 正是李清照、 赵明诚这对美满夫妻的生动写照。 【才子佳人、天作之合】 公元1 1 0 1 年,年方十八的李清照和太学生赵明诚佳偶天成。妙龄才女,少 年书生,志同道合,恩恩爱爱。被明人赵世杰誉为“佳人才子,千古绝唱”。旷 世才女遇上了艺术造诣精湛的才子,夫妻俩情投意合,如鱼得水,陶醉在爱的天 地里。 妻唱夫和,饮酒作词,度良辰,观美景,其乐无穷。“易安每值天大雪,即 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易安以重阳醉花阴 词函致( 赵) 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 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日:只三句绝 佳。明诚诘之。答日:莫道不消魂,蔗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政( 正) 易安 作也。”。二人才学相当,各有所长,互相激励、相互学习,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 还是诗词创作路上的挚友。 饮酒赏花,携手出游。庆清朝“禁幄低张”记录了两人在北宋皇都共赏牡 丹的美事。漫游于“东城边,南陌上”,无拘无束,“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 昏”:在“红稀香少”的湖上徜徉留连,“水光山色与人亲”,因有心上人陪伴, “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薯? 】 月有阴晴圆缺,自然所使:人有悲欢离合,古之已然。 婚后不久,明诚辞别清照,负籍云游,去建功立业。离别之后,清照独守空 房,度日如年,把对爱人的牵挂化作一首首动人的相思之曲。“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 藕香残”) 纯抒情怀、直吐胸臆。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两地相思之情绝无 二致,两处闲愁之深也是一般。两人心心相印,足见情爱之笃与信任之深。正因 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无法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亲切 动人,和谐而不造作,与一般士大夫阶层和某些文人骚窖的逢场作戏、无病呻吟, 实属两种不同的境界。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负盛名。“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因清 照的愁苦,都涂抹上了一层愁苦暗淡的色彩。为什么愁苦呢? 正值本应团圆的重 阳佳节,丈夫却远在他乡,自己一个人孤独寂寞。晚来风急,西风卷帘,寒意阵 阵。菊枝瘦细,斗风傲雪。悲秋伤别,消愁无计,顿生人不如菊之感。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 噪音与振动控制设备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空气滤芯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建筑用热轧薄板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复印机买卖合同3篇
- 加油卡委托书助力加油卡线上支付3篇
- 建筑模型制作招标签到3篇
- 干挂施工条款
- 关于手车交易协议3篇
- 2025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上高三第二次调研物理试卷含解析
- 皮肤病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课件
- DB37-T 3274.3-2023 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第3部分:山东VI型
- NDA模板:2024年英文商业保密协议标准格式一
-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实践活动1《抓抓数数》教案
- 路基路面工程课件:路基路面工程概述
- RoHS知识培训课件
- 医学课件痛风性关节炎
- 流程建设培训课件
- 洁净手术室规范
- 公共危机管理(本)-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国开(BJ)-参考资料
-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优化策略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