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苟鹤及其诗歌研究 摘要 杜苟鹤( 8 4 6 - 9 0 4 ) ,字彦之,自称九华山叟,亦称九华山人,年少时曾 在九华山隐居读书。唐池州石埭( 今安徽石台人) ,是我国唐末一位著名的 诗人。有唐风集( 一称杜荀鹤文集) 三卷传世,今存五、七言绝句 与律诗三百二十六首。他的诗歌语言直白,以俗语、口语入诗,同时具有 很高地思想性。他坚持“苦吟 的态度和创作方法,重视文学的价值,精 益求精。因此对他的诗歌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全文包括绪论,主体,结 语以及附录四大部分。 绪论部分叙述作文缘起,研究现状及意义。 主体部分分三章论述。第一章首先对杜苟鹤生平进行考述。虽然学界对 杜荀鹤的生平考证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有些不充分的地方,有待进一 步研究和补充。本章主要是侧重考证杜荀鹤游学游宦的经历,因为杜荀鹤 的诗歌创作与他的这些经历密不可分。系统梳理诗人的经历,有助于进一 步研究他的诗歌。 第二章和第三章则重点论述和分析杜荀鹤的诗歌及其诗歌创作思想。 对诗人的诗歌研究,笔者采取的是分类研究的方法。通过分类更能直观 的看出来杜荀鹤诗歌的特点,以及不同内容题材的诗歌所表现的诗歌的思 想性。例如酬赠送别诗表达诗人自我的人生理想和期许,抒发依依惜别的 深情。而时事诗则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社会批判精神,哲理诗表现了诗人对 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三章则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诗人的诗歌创作态度和思想进行论 述。以此来更好的理解诗人和他的诗歌。 结语部分是笔者对全文研究的总结。 附录部分是笔者对杜苟鹤诗题疑难之处,所做的部分考证。 本文侧重论述杜苟鹤诗歌的特色,采取了对他的诗歌进行分类研究的方 法,同时在他的一些经历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更进一步理解他 的诗歌。 关键词:杜苟鹤生平诗歌创作思想创作态度 t h es t u d yo np o e m so fd ux u n h e a b s t r a c t d ux u n h e ( 8 4 6 9 0 4 ) ,h i sb y n a m ei sy a n z h i ,h ec a l l sh i m s e l fi st h eg e e z e r o fj i u h u am o u n t a i n ,a l s ot h em a no fj i u h u am o u n t a i n w h e nh ew a sy o u n gh e s t u d i e di nj i u h u am o u n t a i n h el i v e dt a n gd y n a s t y ,h i sh o m e t o w nw a sc h i z h o u t h a tw ec a l lt h ec o u n t yo fs h i t a ii na n h u ip r o v i n c et o d a y , h ew a saf a m o u sp o e t i nt h ee n do ft a n gd y n a s t y h ew r o t et h ea n t h o l o g yo ft a n g f e n g ,a l s oc a l l e dd u x u n h e a n t h o l o g y t h e r ea r eat o t a lo f3 2 6r e g u l a t e dv e r s e sa n dq u a t r a i n s h i s p o e t i cl a n g u a g ei sw h i t e ,a n dh a v ev e r yh i g h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h ei n s i t s t e d i n d u s t r i o u sv e r s i f i c a t i o n ,a r e n t i o n e dl i t e r a r yv a v l u e ,a n dk e e p e di m p o v i n g s o i ti sv a l u a b l et os t u d yt h e s ep o e m s t h ew h o l ep a p e rc o n t a i n sf o u rp a r t s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m a i n b o d y , e p i l o g u ea n da d d e n d a i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p a r t i 1 1i n t r o d u c et h er e a s o nw h yic h o o s et h es u b j e c t ,t h e c u r r e n ts t u d ya c t u a l i t ya n di t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m a i nb o d y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1w i l ld i s c u s s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o f d ux u n h e a l t h o u g h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o nt h el i f ed u x u n h e ,a l s o a c h i e v e dc e r t a i nr e s u l t s ,h o w e v e r , t h e r ea r ei n s u f f i c i e n tl o c a l ,p e n d i n gf u r t h e r i i i r e s e a r c ha n da d d e d t h i sc h a p t e ri sm a i n l yf o c u s e do nr e s e a r c hh u a ny uo fd u x u n h ea n dt r a v e l i n g e x p e r i e n c e ,b e c a u s e d ux u n h e s p o e t r y a n dh i s i n s e p a r a b l ef r o m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 y s t e mc o m b i n gp o e f se x p e r i e n c e ,c o n t r i b u t e t ot h ef u r t h e rs t u d yo fh i sp o e t r y c h a p t e r st w oa n dt h r e ew i l lf o c u s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d ux u n h et h i n k i n go f p o e t r ya n dp o e t r yw r i t i n g s t u d yo ft h ep o e t r yo ft h ep o e t ,t h ea u t h o ra d o p t e dt h em e t h o do f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r o u g h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w ew i l ls e ei n t u i v i t y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d ux u n h e s p o e t r y , a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o ft h e t h e m eo ft h e p o e t r y p e r f o r m a n c ep o e t r yb y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 f o re x a m p l e ,p r e s e n t i n gp o e m sa n d f a r e w e l lp o e m se x p r e s st h ep o e t sl i f eo fs e l f - i d e a l sa n dh o p e s ,a l s oe x p r e s st h e m e a n i n go fa f f e c t i o nf a r e w e l l c u r r e n te v e n tp o e m se x p r e s st h es p i r i to fah i g h d e g r e eo fs o c i a lc r i t i c i s m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p o e m ss h o wt h ep o e to fn a t u r e ,s o c i e t y , t h i n k i n ga n dp e r c e p t i o no f l i f e c h a p t e rt h r e ei sb a s e do ft h ef i r s tt w oc h a p t e r s ,d i s c u s st h ep o e t r yo ft h e p o e t sa t t i t u d e sa n di d e a s i no r d e rt o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t h ep o e ta n dh i sp o e t r y c o n c l u s i o np a r ti st h ea u t h o r ss u m m a r yo ft h ef u l lt e x ts t u d i e s t h ea p p e n d i xi st h ea u t h o ro ft r o u b l e so fd ux u n h et i t l eo ft h ep o e m ,p a r t o fd o i n gr e s e a r c h t h i sa r t i c l ef o c u s e s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ux u n h e sp o e t r yt a k e nh i s p o e m s t oc l a s s i f y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s o m eo fh i se x p e r i e n c e si n h i so w np o i n to fv i e w , s ot h a tw ew i l lb ea b l et of u r t h e r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i v p o e t r y k e yw o r d s :d ux u n h e ;l i f eh i s t o r y ;t h ep o e m so fd u ;c r e a t i v et h i n k i n g ; c r e a t i v ea t t i t u d e v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 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 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论文作者签名:起云露 唧年占月,会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弋硒时发布 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起元码 导师签名:李袭鬯二加夕年占月,哥日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杜萄鹤及其诗歌研究 绪论 杜荀鹤( 8 4 6 9 0 4 ) ,字彦之,自称九华山叟。亦称九华山人,唐池州石埭( 今安徽 石台人) ,是我国唐末一位著名的诗人。有唐风集( 一称杜苟鹤文集) 三卷传世, 今存五、七言绝句与律诗三百二十六首。 对杜苟鹤生平之研究,目前已颇有成果。例如杜荀鹤的身世,关于杜荀鹤的身世历 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其乃杜牧逐怀孕之妾下嫁“长林乡正杜筠 而生,认为其是“杜 ( 杜牧) 之微子”,这一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今天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证实是谬说。 此外,许多学者也发表论文论著对杜苟鹤的生平就行论述考证。1 9 8 6 年汤华泉先生发表 杜苟鹤生平事迹考证首次细致、系统梳理了杜苟鹤生平。1 9 9 0 年周祖撰,吴在庆 杜荀鹤传笺又对杜氏生平做出详细考订。在此基础上,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晚 唐卷) 中列杜荀鹤与晚唐文人交往之大环境,2 0 0 2 年四川师范大学杨莉的硕士论文杜 荀鹤研究以及胡嗣坤、罗琴专著杜苟鹤及其 研究都对杜苟鹤的生平问题 做出了考证。2 0 0 6 年段双喜发表于2 0 0 6 年1 2 月兰州学刊的杜荀鹤生平考证三 题也对杜苟鹤的生平做了一个较为细致得梳理。 虽说对杜荀鹤生平的考证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待解决地问题。首先就杜荀鹤本身经历而言,学界存在许多不同 的观点:如他何时参加科举考试,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其次杜荀鹤多外出游学游宦, 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何年何月到过这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停留都做了些什么,这也是 有待研究并加以梳理的地方。 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体中称其“一人而论,则有杜苟鹤体”。给予杜荀 鹤的诗歌很高地评价。当然历代对杜诗的评价也不一致,历来就有争论和分歧。观林 诗话称:杜荀鹤诗句鄙恶,世所传唐风集首篇“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者, 余甚疑不类苟鹤语。藏海诗话:杜荀鹤“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青柴带叶烧”,盖不 忌当头,直言穷漏之迹,所以鄙陋也。切忌当头,要影落出。艺苑雌黄:唐风集 中诗极低下。 这些诗话仅仅针对杜诗中用语的直白和描写诗人困窘生活时的状态,而 得出其诗歌品格低下的结论,未免有些偏颇。 晚唐社会,“于斯之时,阍寺专权,协君于内,弗能远矣,藩镇阻兵,陵慢于外, 汤华泉杜苟鹤生平事迹考证 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 9 8 6 ,( 1 ) 傅璇琮等唐才子传校笺( 第四册) m 中华书局,1 9 9 0 第2 6 2 2 7 7 页 傅璇琮,吴在庆等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晚唐卷) m 辽海出版社,1 9 9 8 回杨莉杜苟鹤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2 0 0 2 段双喜杜荀鹤生平考证三题 j 兰州学刊2 0 0 6 ,( 1 2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m ,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6 2 年版,卷十五 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 弗能制也;士卒逐杀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血纵横于原 野,杼柚空竭于里闾。”正是危机重重,末日不远。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杜荀鹤 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从内容而且从思想风格上,已与初、 盛、中唐时代的诗歌有了很大的不同。即使与离他年代稍近的李商隐、温庭筠等著名诗 人的创作风格也大相径庭。杜荀鹤一方面直接受中唐贾岛、姚合等人分的清苦诗风影响, 加上其自身的仕途不畅,穷愁困厄,因而其在创作上呈现出“月锻季练”的苦吟特色; 另一方面,杜诗继承了中唐诗人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旨 意,直言生活的困顿,诗歌多吟咏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杜苟鹤 体”。顾建国在以俗为雅枯笔写真一“荀鹤体”简论一文中指出:“杜苟鹤体” 诗的主要内涵是:内容上着意写真,写实,风格上清寒苦淡,语言上大量地以俗语、口 语入诗。它最显著的形式特征。就是以近体诗写时事、写人生,将近体诗乐府化,通俗 化;语言上大量地以俗语、口语入诗。从其题材内容来看,既有久久为人们所称道的揭 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杰作,也有许多咏怀、题赠、酬唱和投献之作。 这些诗歌,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唐末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失意士子的真实人生。 对唐末诗人的研究,目前做诗歌群体的研究比较多,因为唐末五代缺少富有鲜明个 性和突出创造力的诗人,在个性特色衰落的同时,群体特色就突现出来。即使有做个体 研究的但也多停留在诗才稍微杰出的几位诗人,如罗隐、韩俚、韦庄、司空图、皮日休、 陆龟蒙等。本文首先在对前人研究杜荀鹤生平的基础上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其次对杜荀 鹤的诗歌进行分类研究论述,最后对杜苟鹤的诗歌创作思想和态度做一下探讨。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m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六十 顾建国,以俗为雅枯笔写真一“苟鹤体”简论【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5 年第四期 2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 第一章杜苟鹤生平考述 有关杜荀鹤的身世问题,学界历来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点:一是,杜苟鹤是否是“杜 子微子”;二是,杜苟鹤及第是否是因为“谄事朱温 而获得朱温的举荐得以及第。对 于其身世的第一个焦点,罗琴先生在杜苟鹤的身世和家庭一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论 证,其后也多有学者撰文进行论证。关于其身世的第二个焦点,毕宝魁先生在杜苟 鹤中进士是朱全忠推荐的么一文中也列举了多项史料,进行论证。本文拟采用两位 的观点:所谓的杜苟鹤是由杜牧驱逐孕妾改嫁“长林乡正杜筠”所生乃是妄言。其次杜 苟鹤及第,主要受知于当时的主考官裴贽,而与朱全忠毫无瓜葛。通过唐风集中他 写的有关赠别亲友的诗歌透漏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其生在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庶 族地主家庭,这个家庭可以供他读书,到处游历,可以说还是相对殷实的。杜苟鹤在大 顺二年( 8 9 1 ) 登第之前,有过许多社会活动,他游历了许多省份。这方面的考证已取 得了一些成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杜荀鹤某些行年的具体问题上还存在分 歧,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来丰富杜荀鹤的生平。 本文关于杜苟鹤的生平考述则侧重于他中举之前的游学游宦经历,孟子所谓“知人论 事”,可见了解一个诗人的经历也是了解他的诗歌特色及创作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杜苟鹤的游学游宦经历 一、年少读书于庐山、九华山 唐代的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私学,在我国是和官学、公学相对应的概念。我国的 私学兴起于春秋时代,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得到了长足发展。秦的“焚书坑儒 使私 学遭受沉重打击,私学曾一度沉寂,汉代的私学在规模、质量上都超过了官学,担负着 教育的重要任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玄四家私学规模巨大,是战国之后私学的再 度繁荣。随着唐的由盛到衰,私学的地位、作用经历了两个时期的变化。从武德到开元 的唐前期,官学发达,私学处于附从地位;“安史之乱 后大批书生流向私学,加之重 进士之风盛行,私学兴盛。隐居山寺读书是唐代私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唐代士子多习 业山林寺院,学成后出而应试以取仕宦。唐代士人喜居山林,其中有真隐、有伪隐、有 罗琴杜荀鹤的身世和家庭 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 2 0 0 4 ,( 2 ) 。毕宝魁杜荀鹤中进士是朱全忠推荐的么【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 9 9 4 ,( 3 ) 谭宏彦,论唐代的私学教育【j 】,民办教育研咒2 0 0 8 ( 2 ) 杜苟鹤及其诗歌研究 永君,有暂息,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有真正读书习业以取功名的士子。据严耕望考证, 士子隐居习业大抵以名山为中心,北方的嵩山、终南山、中条山,南方以庐山最盛,衡 山、罗浮山、九华山次之。 杜荀鹤早年有隐居山林读书的经历。如前所述,唐人士子有习业于山林寺院的风气, 此风气在“安史之乱”后犹为兴盛。杜荀鹤早年曾在九华山、庐山( “长忆在庐岳,免 低尘土颜”怀庐岳书斋) 习业读书,以待学成应试以取仕宦。九华山,本名九子山, 古未知名。李白深爱之,更名九华,故中唐士子多有隐逸读书其中,末年尤盛。不仅 杜苟鹤早点读书于此,而且他的好友殷文圭、顾云、李昭象等皆在此读书。杜苟鹤在九 华山东去小龙山三里建有自己的书堂。段双喜曾在杜荀鹤生平考证一文中提到:杜 苟鹤约于大中十年( 8 5 6 ) 至咸通二年( 8 6 1 ) 左右与顾云等在九华山读书,咸通二年左 右往庐山,至咸通十一年( 8 7 0 ) 左右方出山求取功名,后又多次返庐山暂留。 杜荀鹤 早年读书的九华山和庐山皆是唐朝的佛教圣地,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 菩萨道场,而庐山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道教圣地。庐山的东林寺曾是盛极一时的佛教道 场。杜荀鹤在此两山的隐居求学十年有余,佛道文化对其日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其诗歌创作也亦有深远的影响。唐风集中多见杜荀鹤题山林 寺院和赠僧人道人的诗歌,而其诗中也无意有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故早年习业山林 的经历对其影响可见一斑。另外寒士读书山林,例甚清苦。这种清苦的环境可以说一直 影响着杜苟鹤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中多以清苦诗风见著。当然这不仅是杜苟鹤早年读 书的小环境决定的,更是由于他生活在唐末那样一个社会的大环境所决定。他没有经历 杜甫所在的“忆往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 忆昔二首) 的盛唐时代,连李商隐所处的“夕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的晚唐时代也是更无深切感受。他所在的唐末 社会只有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科场更加黑暗。众所周知,唐末,“政在臣下,南牙、 北司互相矛盾”,特别是“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急,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 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从唐宣 宗大中十三年( 8 5 9 ) 到唐僖宗乾符元年( 8 7 4 ) ,短短十五年间就先后爆发了裘甫、庞 勋和黄巢领导的三次农民起义。诗人所处的是唐帝国处于分崩离析、走向灭亡的时代。 严耕望严耕望历史学论集 m ,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2 3 9 页 简梅青唐代安徽的教育与科举述论 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 4 ) 段双喜杜荀鹤生平考证三题 j 兰州学刊2 0 0 6 ,( 1 2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m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六十八 4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杜苟鹤及其诗歌研究 杜苟鹤隐居山林读书是为了可以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不只是他一 个人的愿望,而是整个唐代士子终生不改的信念。杜苟鹤作为一介寒士只能通过科举之 途求取功名进而得入上层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自隋实施科举制度选拔人 才以降,历代的无数文人士子便在这条路上艰辛跋涉前行。 唐代,科举中的礼部试不糊名,糊名但用于考中后在吏部的释褐试。因此,知贡举 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当时,在政治上文 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 因而,应试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 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或向文坛名家投诗请教, 以求得其延誉,或向权贵献媚,以求得到提携帮助。如孟浩然曾以其临洞庭上张丞相 诗直言“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而求助于张九龄;朱庆馀曾以“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而投石问路于张籍。杜荀鹤出生于“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 寄 从叔) 的寒士家庭。他如果想要在科场上取得成功必须踏上所有寒士的必经之路:即 在科举之前干谒达官权贵,以期抬高自己的身份,扩大知名度。 咸通十一年杜苟鹤学成出山,开始了他艰辛的游宦干谒生涯。到大顺二年其登第期 间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杜苟鹤都在游历四方,拜访达官显要,一次次进京赶考“如今只 做长安计,只得辛勤取一名”( 行次荥阳却寄诸弟) ,一次次落第返乡“年华落第老, 歧路出关长 ( 下第东归别友人) 。他对蟾宫折桂的心切和每次落第后的失落之情,皆 流露于其诗歌之中。 二、成通十二年( 8 7 1 ) 前后游闽浙 据唐风集卷二寄临海姚中丞一诗,可知杜荀鹤咸通十一年出山后,首先来 到浙江拜访了时任台# i n 史姚鹄,这可以说是他开始的宦游生涯的第一站。此诗作于咸 通十二年前后( 8 7 1 ) ,也是他离开台州的寄赠之作,有诗句为证:“夏辞旌旆已秋深”。 “风月易斑搜句难,星霜难改感恩心”表达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毫不懈怠的态度,同时 对于姚刺史的这份提携之情也会铭记于心。卷二秋日泊浦江也是作于此次游浙。诗 云: 国 清 彭定求等全唐诗 m ,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卷一百五十 清 彭定求等全唐诗 m ,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卷三百六十四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 一帆程歇九秋时, 照云烽火惊离抱, 漠漠芦花拂浪飞。 剪叶风霜逼暑衣。 寒浦更无船并宿, 江月渐明汀露湿, 暮山时见鸟双归。 静驱吟魄入玄微。 这首写景诗展现了秋日浦江的优美画面。浦江,指浦阳江,在今浙江浦江县。 离开浙江后,他取道浙江入闽。唐风集中有闽中别所知、闽中秋思。胡本 注日:“闽中,今福建省一带。咸通十二年( 8 7 1 ) 前后和光启四年( 8 8 8 ) 前后杜荀鹤 曾两次入浙,则由浙入闽之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由于二诗皆无战乱气息,似作于第一 次入浙后游闽。” 二、咸通十三年( 8 7 2 ) 第一次游湘 杜苟鹤于咸通十三年下半年开始了他第一次游湘。卷二献长沙王侍郎诗云:文 星渐见射台星,皆仰为霖众沃情。天泽逼来逢圣主,辞林盛去得书生。云妆岳色供吟景, 月浩湘流递政声。美化事多难讽诵,未知耕钓口分明。 卷一将游湘湖有作:“一家别相意,不得不潸然。远作南方客,初登上水船。岳 钟思冷梦,湘月少残篇。便有归来计,风波亦隔年。 可知是当年秋天离家入湘。在湖 南他游历了湘潭、长沙、衡阳并拜见了当地的刺史。这次游湘可以说是杜荀鹤生涯中规 模比较大而且拜访官员比较集中的一次游宦。这次入湘应该是经江西再进入湖南。因为 在唐风集中并没有留下描写洞庭湖、岳阳楼的诗句,这两个是对我国古代文人骚客 有着重要意义的景点:唐玄宗开元四年( 7 1 7 ) ,堪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 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 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故可知杜苟鹤并未到岳阳,笔者推测 其是由江西入湘。他到达湖南的第一站应是湘潭,于成通十三年( 8 7 2 ) 深秋到达湘潭。 霁后登唐兴寺水阁:“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寺间。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白日生 新事,何时暂得闲? 将知老僧意,未必恋松关。”唐兴寺在今湖南湘潭。诗人自小在佛 教气氛浓郁的九华山和庐山读书,对寺庙有种特殊的感情。杜荀鹤每到一个地方必游历 当地的名山古刹,唐风集中也多见此类诗歌,如题开元寺门阁: 胡嗣坤,罗琴杜萄鹤及其唐风集研究【m 】巴蜀书社2 0 0 5 年4 月版第9 7 页 o 胡嗣坤,罗琴在杜荀鹤及其 研究一书中指出:王侍f i g :指王凝。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六所记湖 南观擦使兼潭州( 今湖南长沙) 刺史者,自大中、成通军乾符,姓王者仅王凝一人,而且王凝又曾担任礼部侍郎。1 日 唐书王凝传:凝字正平,少孤。两经擢第,再登进士甲科。“以礼部侍郎征凝性坚正,贡闱取士,拔其寒俊,而 权豪请托不行,为期所怒,出为商州刺史,明年,检校右散骑常侍、潭州刺史、湖南团练观擦使。人为兵部侍郎, 领盐铁转运使。”据登科记考卷二二,王凝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在咸通十一年( 8 7 0 ) ,新唐书王凝传:“僖宗立 召为兵部侍郎,领盐铁转运使。”事在咸通十四年( 8 7 3 ) 司窄图故宣州王公( 凝) 行状:“拜礼部侍郎。时宰竟用抗己 至于商于之命。明年加检校侍郎,廉问湖外,理潭如商。”可知王凝出商州( 今陕西商洛) ,约在咸通十二年( 8 7 1 ) 吴廷 燮定王凝在长沙的时间是成通十三年( 8 7 2 ) 五y j 至十四年,则杜苟鹤之第一次游湘当始于咸通十三年下半年。 6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 一登高阁眺清秋,满目风光尽胜游。何处画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 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只暗流。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诗人在深秋的雨后登上唐兴寺,羁旅忧愁涌上心头,看到远处的山感觉那么亲切和 家乡的山是如此的相似,思乡之情油然而发。诗人思索着以后的人生道路:不知道什么 时候可以悠闲一下,不用关心科举,不用干谒高官。身在如此静谧的古刹里,心里却不 能平静,仍然牵挂着世俗的事情。诗人焦虑而又无奈的心情表露无疑。但是世事确如杜 荀鹤所担心的那样,从他出山求取功名那一刻开始,悠闲、不问世事的山居生活离他越 来越远了。 诗人在湘潭做短暂的停留后既来到了他此次游宦的最终目的地:长沙。他拜谒了时 任刺史的王侍郎即王凝。献长沙王侍郎诗文中用“文星 来比喻王侍郎。“文星”即 文昌星,传为主文运的星宿。此中深意自然不言而明。但是从事情的发展结局来看, 这位王侍郎并没有助他蟾宫折桂。或许此次干谒并没有那么顺利,诗人也感受到了人生 的挫折。湘中秋日呈所知: 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虚垂异乡泪,不滴别人心。 雨色凋湘树,滩声下塞禽。求归归未得,不是掷光阴。 诗人不仅感叹:在如此广袤的国土中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没人赏识他的才华,而 他在这里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虚度时光,浪费光阴。但是就此返乡也不是上上策,他心 中还有些不甘,但是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确实打击了他的斗志。在孤寂的异乡他只 能独自疗伤,掩藏自己的悲伤。此次湖南之行,长沙并不是终点,他继续南下,来到了 衡阳。唐风集卷一有别衡州牧。此诗胡本注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衡州牧谓 衡州刺史。牧,汉末称州之军政长官为州牧。郁贤皓唐刺史江南西道衡州载“乾 符中”有刺史名李延泽。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大郑王房”:“衡州刺史李延泽。按 其父李庚,字子虔,咸通十四年为湖南观察使。”李延泽前:“张觑,咸通九年。 李延 泽后:“韦绪,广明元年。”此诗所指,可能为李延泽,但没确切证据。因为杜荀鹤两 回胡嗣坤,罗琴杜苟鹤及其唐风集研究【m 】巴蜀书社2 0 0 5 年4 月版第1 3 5 页 。胡嗣坤,罗琴杜苟鹤及其唐风集研究【m 】巴蜀书社2 0 0 5 年4 月版第3 6 页 7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次游湘。据段双喜考证:咸通九年,杜荀鹤尚在九华山读书,广明元年,广明二年冬访 友于维扬。故笔者认为这两个时间段里,杜苟鹤皆没有时间到湖南,据此,此诗中的 衡州牧应为李延泽。虽然杜苟鹤的干谒生涯还没开始多久,但是他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这 条道路的艰辛。“朝别使君门,暮投江上村,从来无旧分,临去望何恩? ( 明) 钟惺认 为这两句诗是“绝望之言,诵之伤心”。衡州是诗人此行的最后一站了,在这首别衡 州牧里诗人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干谒生活是那么辛酸,即使每天都去拜谒权贵也是毫无 希望,他失望极了,觉得自己在“掷光阴”,只会“断人魂”。诗人满怀惆怅地离开;了湖 南。他是否参加了咸通十五的科举考试,从他的诗歌中及其他相关材料,目前尚不能得 出确切的结论。如果据以上所论述来推测的话,笔者认为他是参加了咸通十五年的科举 考试,尽管杜荀鹤为此次科举考试所作的准备工作并不是那么成功,但是对于渴望获得 高中的人来说,也没有放弃的理由。 三、乾符三年( 8 7 6 ) 再次游湘 从唐风集现存诗歌来看,杜苟鹤实际上有两次游湘的经历。第一次前面已做分 析,此处不再赘述。第二次即是乾符三年( 8 7 6 ) 冬末再次游湘。再次游湘之前一年即 乾符二年( 8 7 5 ) 杜苟鹤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不幸的是仍旧没有高中。卷一辞九江 李郎中入关可以佐证。诗云: 帝里无相识,何门迹可亲? 愿开言重口,荐与分深入。 卷许新诗出。家怜旧业贫。今从九江去,应免更迷津。 此首诗毫无遮掩的表示了诗人希望李郎中开口,把自己推荐给有交情的人的心愿。 同时诗人尾联也感叹:这次在九江得到李郎中的赏识,到京城就会有门路了。可以稍微 改变自己“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 寄从叔) 的窘况了。或许因为此次的落第, 杜苟鹤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孤寒将五字,何以动诸侯”( 别舍弟) ,空有才华,却无人 引荐是无法在唐末黑暗的科场中“取一名”的。所以杜苟鹤在此次科举失败后,继续为 他的科举之路寻找出路。“干人不得已,非我欲为之 。( 与从第话别) 诗人对此也很 无奈。 诗人于乾符三年冬末来到了长沙有冬末投长沙裴侍郎一诗。胡本考证此首诗歌 的裴侍郎指裴瓒。裴瓒,字公器,官终刑部尚书。旧唐书僖宗纪:“乾符元年( 8 7 4 ) 段双喜杜苟鹤生平考证三题【j 】兰州学刊2 0 0 6 ,( 1 2 ) 8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杜荀鹤及其诗歌研究 七月,以礼部侍郎裴瓒为检校左散骑常侍、潭州( 长沙) 刺史、御史大夫、湖南观察使。” 陈廷燮唐方镇年表卷六载:自乾符元年( 8 7 4 ) 七月至乾符三年( 8 7 6 ) ,裴瓒为湖 南观察使兼潭9 - i i 束u 史。该书引唐人崔致远桂宛笔耕集中前湖南观察使支使裴瓒启 云:“右件人某坐主侍郎,再从第某( 指裴瓒) 乾符三年冬,到湖南起居坐主侍郎。”从 这首诗里我们看不出来杜苟鹤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干谒,或许这首诗只是为这次干谒投 石问路。诗云: 欲露尘中事,其如不其言。家山一离别,草树匝春暄。 吹梦风天角,啼愁雪岳猿。伫思心觉满,何以远门轩? 诗人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是无从说起,满腹心事却无从倾诉,满腔忧愁无处排解,不 知诗人的这些“尘事”是否可以向裴侍郎娓娓道来? 卷二还有一首写给裴侍郎的诗投 长沙裴侍郎,这首诗不像前一首诗写的那么含蓄,委婉。诗人直奔主题希望裴侍郎“只 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孑d f - i ”。杜荀鹤深知 自己出身寒微,但是相信科场会有公道的,而且自己不论在学识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在 为科举考试努力。所以殷切的盼望裴侍郎能够使他名扬文场,这个恩惠对他来说不是“等 闲恩”:“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众所周知,唐朝科举制度其实是有许多 弊病的,如公荐、通榜、等第、试卷不糊名等。这些弊端从唐宣宗开始愈演愈烈,以 致于很难保证科举的公正性。就拿公荐来说吧,作为唐代科举制的一种补充,公荐或举 荐是允许的,也就是由有名望的人或权势者举荐人选参加科举考试,这样举选人往往较 容易中选。唐摭言卷六公荐即载有这样成功的实例。如吴武陵之荐杜牧,吴融 之荐卢延让。这些人生活的年代距杜苟鹤并不远,可知杜荀鹤也深谙此道,故才在每次 科举之前不遗余力的打通关节,以求赏识。 乾符三年的湖南之行,虽然杜荀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科举,但是为了排解心中的忧 愁,诗人也顺便游览了湘南的美丽风光。此时的心境已经和四年前大不相同了。首先, 从年龄上看诗人刚过三十而立之年,但仍旧一事无成,更添忧愁。其次,这四年间诗人 更深刻体会到了科举道路的艰辛,以及人生的无奈。与四年前刚出山那个不谙世事的青 年相比,此时他已经成熟或世故了很多。卷二的冬末同游人泛潇湘可以看出来诗人 。胡嗣坤,罗琴杜苟鹤及其唐风集研究【m 】巴蜀书社2 0 0 5 年4 月版第6 9 页 吴在庆,刘心唐代科场弊病略论【j 】厦门大学学报2 0 0 6 ( 4 ) 9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杜苟鹤及其诗歌研究 苦中作乐,即使遭遇打击也痴心不改。诗云: 残蜡泛舟何处好? 最多吟兴是潇湘。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诗人和他的好友在深夜里泛舟,饮酒吟诗好不惬意。尾联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即使到现在仍未及第,但是他不会放弃而要“裁取新诗入帝乡 。这或许诗人的酒后豪 言,但又何尝不是他的真情流露? 当诗人从理想的世界醒悟过来,又看到了现实的残酷, 他又想隐居山林逃避现实。卷三的题道林寺,( 道林寺,在今湖南长沙市) 。诗云: 身未立间终日苦,身当立后几年荣? 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诗人对自己一直追求并渴望实现的人生目标产生了怀 疑,“苦 与“荣”两字对比强烈,诗人甚至想“共水将山过一生”了,回到山林里过 着隐居的生活,俗世的万般痛苦使他产生了逃避的思想。通过对比以上两首诗,杜苟鹤 的科举之路是如此的艰辛,不仅是在身体上,诗人要忍受羁旅劳顿( 回头不忍看赢童, 一路行人我最穷。长安道中有作) ,思乡之苦(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自流。旅 寓) ,而且精神上也备受折磨。 诗人离开长沙后继续南下,因唐风集卷二有冬末自长沙游桂玲留献所知。 胡本注日:桂岭:今湖南、广东、广西等地都有名桂岭者。嘉庆清统一志永州府一: “桂岭,在宁远县西五里,古有桂丹,因为乡名,桂水出焉,西又有梅岭,古有梅花, 梅水所出。 杜苟鹤所游此处可能性较大。今湖南临武县北三十里有桂岭,亦名香花岭。 诗中流露了诗人的无限愁绪及其作为一介寒士要想金榜题名的希望是那么的渺小:“四 海内无容足地,一生中有苦心诗。朱门只见朱门事,独把孤寒问阿谁? ”从杜荀鹤离开 湖南的时间来看,乾符四年的科举考试他应该没有参加,冬末同友人泛潇湘一诗中 有“残蜡泛舟何处好 ,“残蜡”:腊月之末,年残春近。而唐代的科举考试时间一般是 正月,二月放榜。腊月之末尚在湖湘与友人泛舟,杜荀鹤似乎没有充足的时间赶到京城 去参加考试。 。胡嗣坤。罗琴杜苟鹤及其唐风集研究【m 】巴蜀书社2 0 0 5 年4 月版,第1 2 4 页 圆胡嗣坤。罗琴杜萄鹤及其唐风集研究 m 】巴蜀书社2 0 0 5 年4 月版,第1 1 l 页 1 0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杜萄鹤及其诗歌研究 四、广明元年( 8 8 0 ) 冬之维扬之行 前已述及,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8 5 9 ) 到唐僖宗乾符元年( 8 7 4 ) ,短短十五年间 就先后爆发了裘甫、庞勋和黄巢领导的三次农民起义。庞勋起义的时间是咸通九年( 8 6 8 ) 至成通十年( 8 6 9 ) 十一月,而此时杜苟鹤尚在庐山读书,故唐风集中不见描写此 次起义的诗歌。而于庞勋起义之后的更大规模的黄巢起义,则多有记录。如长林山中 闻贼退寄孟明府,乱后山居。段双喜根据长林山中闻贼退既孟明府一诗考证得 出结论:这首诗描写的正是乾符六年( 8 7 9 ) 十一月黄巢掠池之状。十一月尚在池州, 知杜苟鹤并未参加广明元年( 8 8 0 ) 之春闱。并根据其他史料得出:维扬访友于广明元 年冬至二年春。此断甚是。杜荀鹤的此次出游亦是为科举做准备。卷二献池州牧: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小作康。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分开野色 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胡本注日:此诗当作于 广明元年春,此时杜荀鹤仍在池州。观此诗景象,乃晚春景色,由知此诗乃广明元年春 之作,亦可知池州乱后,生产恢复较快,概池州与外界隔绝,诗人见此处升平之象,推 及他处,或再起赴举之念,遂先投池州刺史,再出山干谒。“经乱后囊新卷轴,出山 来见旧公卿。 ( 投宣谕使张侍郎乱后遇毗陵) 关于杜荀鹤的此次维扬之行的目的比起 干谒或者访友应更为合适。因为从这次出游期间所作的诗歌来看,不似前两次湖湘之游, 比较集中的拜访当地的刺史州牧长官。仅有一首诗维扬春日再遇孙侍御提到了一位 官员。这位孙侍御具体指谁不详。卷二又有出关投孙侍御一诗,段双喜认为此孙侍 御是同一个人,并考维扬一诗作于广明二年( 8 8 1 ) 。 该诗尾联指出:“多情御史应 嗟见,未上青云白发新。 喻诗人尚未登第却又新生白发,感叹自己命运不济,渴望早 点登第的心情流露于外。 作于维扬的另外几首诗皆是赠与好友。卷二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诗日: 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那堪旅馆经残蜡。只把空书寄故乡。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二从事是指:顾云、崔致远。故此诗是寄顾云、崔致远之作。此诗有些自嘲的意味, 诗人自认为自己一直在苦心专研诗艺,日夜吟诵,但是结果却是“道未光”,仍四处飘 段双喜杜苟鹤生平考证三题【j 】兰州学刊2 0 0 6 ,( 1 2 ) 胡嗣坤,罗琴杜萄鹤及其唐风集研究 m 】巴蜀书社2 0 0 5 年4 月版,第1 5 2 页 段双喜杜荀鹤生平考证三题【j 】兰州学刊2 0 0 6 ,( 1 2 ) 杜苟鹤及其诗歌研究 泊。而你们俩个人不仅已经登进士及第( 顾云与崔致远皆于咸通十五年登第。) ,而且又 在“芙蓉幕”任职。芙蓉幕:大臣之幕府,亦称芙蓉府。命运是那么的喜欢捉弄人啊! 卷二又有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该诗虽不是作于维扬之行,应试维扬之行 的后续,此诗应作于诗人离开维扬后返乡的途中。中山:唐宣州溧水县( 今属江苏) 有 中山。诗题中的“诸从事”似指顾云、崔致远。诗云: 闲来吟绕牡丹丛, 开当韶景何妨好, 花艳人生事略同。 落向僧家即是空。 半雨半风三月内, 一境别无唯此有, 多愁多病百年中。 忍教醒坐对支公。 在诗人眼里艳丽的牡丹花和自己凄凉的人生没有什么分别,牡丹花开得再艳丽,经 历风雨后还是一样的凋谢,盛开的时候确实是美丽的风景,但这种美景怎么能维持长久 呢? “落向僧家即是空不仅指牡丹花落,它原来的“韶景 是一场空,又何尝不是诗 人自指呢? 诗人曾多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