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徐灿及其《拙政园诗馀》.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教帅在l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姓名奎艳萱学号盟q 5 1 笪专业生国直岱塞堂 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徐灿及其拙政园诗馀) 是我个人在导师 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鲻 签名日期啤二尘尘丝l 指导教师签名j 牛 高校教师庄职攻读硕士学住论文 摘要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 是清朝女性中将丰厚的意蕴与词的特有文体美结合起来的第一人,她是李 清照之后三百余年间成功地改造女性词作偏于轻软浅切的词风的词人。本 文首先从徐灿的身世、交游和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入手,探讨徐灿的生平, 强调江南水乡文化对徐灿性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其次从伤春悲秋的情怀、 名士与才女的婚姻生活和家国之思等三个方面探讨拙政园诗馀所呈现 的情感,力求全面地展现徐灿真实的内心世界。最后,对拙政园诗馀 的艺术造诣加以探讨,主要从词作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格,以梦抒怀的特 殊表现手法以及词境的建构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准确评价徐灿及其 拙政园诗馀在女性词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关键词:徐灿,拙政园诗馀,情感世界,艺术造诣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x uc a n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p i o n e e ro fp o e ts t y l ea sw e l la sl iq i n g z h a o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f e m a l ep o e t r y s h ew a st h ef i r s tw o m a np o e tw h oc o m b i n e d t h ea b u n d a n tc o n n o t a t i o nw i t ht h eu n i q u ep o e ts t y l e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 a n d s u c c e s s f u l l yc h a n g e dt h es u p e r f i c i a lp o e ts t y l e3 0 0y e a r sa f t e rl iq i n g z h a o t h i s p a p e rf i r s t l ys t a r t sw i t hx uc a n sb i r t h ,a c q u a i n t a n c e ,b o t hf i r ma n dw e a k c h a r a c t e r st oi n q u i r yh e rc a r e e ra n de m p h a s i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 c u l t u r ei nt h es o u t ho ft h ey a n g z ij i a n gu p o nh e r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 ni ti n q u i r i e st h e e m o t i o n se x p r e s s e di nz h u oz h e n gy u a ns h i 阮i nr e s p e c t so ft h es a df e e l i n gf o r s p r i n g a n da u t u m n , t h e m a r r i a g e o fn o t a b l ea n dt a l e n t e dw o m a n ,t h e h o m e s i c k n e s s ,s oa st od i s p l a yx uc a n ss p i r i t u a lw o r l dc o m p l e t e l y ;f i n a l l yi t s t u d i e st h ea r t i s t r yf r o mt h ev i e w p o i n t so fi t sb o t hd a r i n ga n de u p h e m i s t i cs t y l e , t h eu n i q u e n e s so fe x p r e s s i n go n e se m o t i o ni nad r e a m , a n dt h em e t h o do f m a k i n gp o e t i cc o n n e c t i o n si no r d e rt oe s t i m a t ec o r r e c t l yt h em e r i to fx uc a n a n dh e rz h u o z h e n g y u a ns h iy ui nt h eh i s t o r yo ff e m a l ep o e t r y k e yw o r d s :x uc a n ,z h u oz h e n gy u a ns h iy u ,e m o t i o n a lw o r l d ,a r t i s t r y 高控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全文共分4 章。 第1 章绪论对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及研究思路等作扼要说明。生 于明末清初的徐灿是一位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将丰厚的意蕴与词的特有文体美结合 起来( 这是自元明以来女性词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困境) ,是第一流的词人( 邓红梅女 性词史) 。她的作品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她以 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含蓄蕴藉、意味深 长,无论是相思情爱、感时之忧或怀乡之愁、亡国之音都呈现个人特殊的风格,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在对徐灿及其拙政园诗馀的研究现状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对徐 灿及其拙政园诗馀的研究还留有空间和余地,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徐灿在 女性词史上的地位并不相符。由于徐灿离我们已三百余年,加上自古以来“男尊女卑” 思想的作用,对女词人的研究历来不受重视,因而造成材料的不足。如她的生卒年至今 仍不详,其生平考证尚存疑意,学术界看法难以一致等,给本论文的研究带来一定的难 度,是本论文研究的难点。拙政园诗馀所展现的情感世界与艺术造诣等,这些都是 本文努力探讨的问题,也是本文的重点 第2 章本着知人论词的目的,探讨徐灿的生平,从女词人的身世、交游及刚柔相济 的性格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徐灿的一生可以用“始历恬愉,晚遭坎壤”来概括,婚前 欢愉的生活与婚后坎坷漂泊的生活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婚后的遭际可以说是随着丈 夫陈之遴宦途的“两荣三贬”而大起大落。徐灿早期在江南加入蕉园诗社,是“蕉园五 子”之一;后随夫远宦北京后,她的生活周围高官夫人云集,这时期徐灿的交游主要是 与贵夫人的相互酬唱;陈之遴被贬后。徐灿两次跟随其丈夫贬谪尚阳堡。在这清朝流人 的主要流放处,她与和自己一样因丈夫获罪被流放而来的获罪官员之妻结成了朋友。每 当有朋友被赦回家时,徐灿在为友人感到高兴之外,其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故常于诗词 中寄托其身处异乡,渴望获得赦免而回到朝思暮想的江南,表现出灰冷、悲凉的心境 徐灿性格有柔的一面,也有刚强的一面,而且刚柔和谐地统一在徐灿的身上,这与江南 水乡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刚柔相济的性格也是徐灿词作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形成的 重要原因之一 第3 章重点探讨拙政园诗馀所呈现的情感世界。词注重内心情感的传达,拙 政园诗馀成为词人情感的载体。笔者主要从伤春悲秋的情怀、才女与名士的婚姻生活、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家国之思的抒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地展现徐灿真实的内心世界。 第一,伤春悲秋的情怀作为一个女性,对自然之美凋零之速度往往表现出敏感与 痛惜,在徐灿看来不管是春天的春景,还是秋天的秋物,都是寂寞情怀和感伤情绪的诱 因。在伤春悲秋词作中,词人将内心丰沛的情感,独特的感受,投射到身边的自然景物 上,以有情之眼观物,万物皆带上了词人的情思,同时词人伤春悲秋的情感无形中也外 化在春秋的自然景物中。 第二,名士与才女的婚姻生活。陈之遴为明末清初知名诗人,徐灿有着一个在文学 上气习相通的丈夫,因此屡有唱和之作,在诗词的吟咏中见证了他们的婚姻生活拙 政园诗馀记录了这对才女与名士的婚姻生活,呈现了闺阁才女雅化的生活面,同时也 诉说了徐灿面对婚姻生活的多样情感,有甜蜜相守的亲密生活,有相思苦痛的心情呈现, 同时也有对丈夫仕清的殷殷劝谏,一层一层建构出徐灿内心的情感世界。 第三,家国之思的抒发明亡之际家国之思的作品如:青玉案吊古、满江 红和王昭仪韵等作品,抒写家国之痛,有着慷慨悲切的特色,在词作中很明显 的表达出那种亡国失根的血泪之痛。而入清之后的作品,则呈现一种深隐幽曲的特色, 她将那种无法言说的悲痛,化成一个又一个的意象,在词作中隐隐流露出自己的悲痛, 既含蓄又充满无比的凄凉而在陈之遴遭贬后,这种特色更加显著,“忧愁怫郁之思” (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 时时流露在词作的字里行间,令人感受到徐灿词作中那 种“似言而未言”的深层悲哀 第4 章对拙政园诗馀的艺术造诣加以探讨。主要从徐灿词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 格、以梦抒怀的特殊手法的运用及深幽词境的建构方式等方面加以研究 作为南宋以来可与李清照相抗衡的词人,徐灿最为世人所称颂的乃是其笔力之雄 浑,绝去纤佻之习,具有北宋之遗风,超越了以婉约为本色的词风,其作品除了充满了 女性独特的柔美风格,同时兼具了豪放特色,同时在词作中注入了兴亡之感与忧患意识, 深化女性词的境界和思路 “梦”是徐灿词作中的重要主题,在徐灿的词作中直接或问接提到“梦”一词的作 品计有四十余首面对清廷的高压手段以及传统的妇德观念的影响,她有许多话不便明 言,便以“梦”的表现方式,将对故国的追思和依恋、家国覆亡的痛苦、丈夫仕清的隐 痛以及自身命运的茫然,表现在词作中,形成一种似言而未言风格特色,表现出深隐的 词意。 徐灿常用层叠递进与翻折的笔法加深词作的深邃感,在一层又一层的翻折中,加深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情感的深度,表现深刻的词心,她以曲折的笔法,诉说着自己复杂的情意,使得其词作 具有意境幽深的特色。徐灿也常用意象的塑造,化情为景,移情于物,来表现自己深隐 而复杂的情绪。重重的意象,负载着深刻而又多重的情意线索,形成词作的独特生命。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是能与李清照相媲美的词人,她是词坛上的一仙姥。她是 清朝女性中将丰厚的意蕴与词体的特有文体美结合起来的第一人,她是将李清照之后三 百余年间女性词坛上那偏于轻软浅切的风气改造得相当成功的第一流词人。她的作品兼 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深化了女性词的境界。拓展 了女性词的思路。徐灿及其拙政园诗馀在中国女性词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她同时代 的其他女词人所难以比拟的。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选题意义 在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进程中。女性自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与贡献。即使女性之文学创 作在“量”上无法与男性创作者相抗衡,在。质”上仍有毫不逊色的表现,在文学道路 上熠熠生光。清代妇女作品更高于历代妇女诗词的总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况。 生于明末清初的徐灿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将丰厚的意蕴与词的特有文体美结合起 来( 这是自元明以来女性词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困境回) ,是第一流的词人她的作品兼 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 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无论是相思情爱、感 时之忧或怀乡之愁、亡国之音都呈现个人特殊的风格。陈维崧妇人集称其“才锋遒 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己其词娣视淑真,姒蓄清照。” o 作为南宋以来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的女词人,作为“将李清照之后三百余年问女性词坛 上那偏于轻软浅切的风气改造得相当成功”o 的徐灿。所受到的关注显然较李清照逊色得 多,似乎也是。轻软浅切”的这与她在女性词史上的地位并不相符,故对徐灿进行全 面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1 2 研究现状 关于徐灿及其拙政园诗馀的研究,目前仅有数篇论文。张珍怀清代杰出的女 词家徐灿。就徐灿生平的论述和对徐灿表现故国之思词作的分析,表达了作者深深为 这位不忘故国、才华绝代的女词家苦难一生的惋惜之情。韦玲娜苦难时代女性的生命 悲歌论易安词与湘苹词o 论述了李清照与徐灿两位闺阁奇才因生世的相似,因而 她俩的词都表现了黍离之悲、桑梓之思和飘零之感,是变乱时代女性的生命悲歌邓红 梅徐灿词论西就徐灿词的意境特点、美感特征及她和李清照词之间的异同,说明徐 灿词的特色。黄嫣梨徐灿的思想与传统妇德观念o 则就徐灿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以及 拙政园诗馀所表现的徐灿的思想和品格进行研究,说明拙政园诗馀所表现的传 唧红梅女性词史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7 2 页 嚆维崧:妇人集) 。转引自程郁缀编著的徐灿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局2 0 0 3 年版,第2 1 3 页 。同注第2 9 9 页 9 张珍怀清代杰出的女词家徐灿,苏州大学学报 1 9 8 6 年第1 期 玲娜苦难时代女性的生命悲歌论易安词与湘苹词 ,学术论坛 1 9 9 9 年第4 朋 。邓红梅z 徐灿词论 收入张宏生张雁的古代女诗人研究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杜,2 0 0 1 年版第4 3 5 - 4 4 8 页 嘴嫣梨:徐灿的思想与传统妇德观客,收入清代四大女词凡转型中的清代知识女性 上簿:汉语大词典出版 社2 0 0 2 年版。第l 2 l 页 l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统妇德观念张毅历人问沧桑望雪卷云舒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 o 就徐灿的生 平进行初步的探讨。陈邦炎评介女词人徐灿及其拙政园词o ,则是探究徐灿如何在 其创作实践中,把词之深广的功能与词之双层美感特质作结合,以表达其沧桑之感及易 代之悲,使读者见其词心、词境、词风形成的背景,而考其世,知其人,论其词,是相 关论著中最全面而完整的著作。孙康宜柳是和徐灿:阴性风格或女性意识圆则是就 柳是所代表的青楼伎师传统和徐灿所代表的名门淑嫒传统进行比较,以及晚明士绅阶级 的女子如何继承这两种不同的文学传统,以评价自身对诗艺的创新改良的多元化趋势, 促成女性词人由原本的边缘角色跻身入正统的地位。张毅兴亡之感相国愧之比较 徐灿陈之遴唱和之词回则就徐灿与陈之遴在明清易代之际,对故国表现的不同思想感 情进行了讨论。张毅徐灿 初探 则是就拙政园诗集进行初步的讨 论。超雪沛关于女词人徐灿生卒年及晚年生活的考辨 则是依据海宁渤海陈氏宗 谱及白石山房集等加以考辨,对徐灿的生卒年进行推测并对其晚年生活作了一定 的梳理与考辨。2 0 0 3 年叶嘉莹主编的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出版了徐灿词新释 辑评。,它以全清词为底本,又以拜经楼丛书中所收馆藏版拙政园诗馀 相较,对徐灿词进行注释,是第一部针对拙政园诗馀进行注释的专著。张宏生的偏 离与靠拢徐灿与词学传统o 则是通过李清照与徐灿词的比较说明后者比前者境界 更为开阔,对社会变迁的表现力更强,作品内容更为复杂,进而论述了徐灿通过偏离以 往女性作家创作的传统,而向大传统靠拢,不再像以往的女作家总是处于“边缘”,而 是在“主流”中展示才华。文革红清代闺秀词的代表徐灿词研究o 就徐灿词富 有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作分析,指出徐灿词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除了这些直接以徐灿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外,对于徐灿的讨论往往散见于其他作者或 主题的研究之中,这些资料虽然不够全面,但可作为徐灿研究的佐证资料如孙康宜的 。张毅:历人间沧桑肇雪卷云舒一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 ,收入龙岩师专学报) 。第1 8 卷第1 期,2 0 0 0 年3 月 。陈邦炎评介女词人徐灿及其拙政园词) ,收入叶嘉莹、陈邦炎编清词名家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 究所2 0 0 1 年版,第1 2 9 页 。孙康宜:柳是和徐灿:阴性风格或女性意识 中外文学,第2 2 卷第6 期 。张毅:必亡之感丰f j 因愧之一比较徐灿陈之避唱和之i j 司 ,龙岩师专学报) ,第2 l 卷第4 期,2 0 0 3 年8 月 。张毅:徐灿 初探龙岩师专学报,第2 2 卷第1 期2 0 0 4 年2 月 犍雪沛:关于女词人徐灿生卒年及晚年生活的考辨 文学遗产 2 0 0 4 年第3 期 曜郁缀编著:徐灿词新释辑评,收入叶嘉莹主编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 北京:中国书店,2 0 0 3 年版本论 文所引徐灿词皆据此书,后分析词作时,只标拙政同诗馀 与页数不再引此书名 宏生的偏离与靠拢徐灿与词学传统 ,置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晒年第2 期 。文革红清代闺秀词的代表徐灿词研究,理论与观察 2 0 0 4 年第4 期 2 第1 章绪论 末代才女的乱离诗就举了徐灿的青玉案为例说明明末清初的才女对社会政治 有了进一步的投入,而她们对于男性的谴责也自然采取了更有自信的态度,凡此种种资 料,皆有助我们对徐灿词作的了解 1 3 重点,难点及研究思路 综观上述学术界对徐灿及其拙政园诗馀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对徐灿及 其拙政园诗馀研究尚留有空间和余地由于徐灿离我们已三百余年加上自古以 来“男尊女卑”思想的作用,对女词人的研究历来不受重视,因而造成材料的不足。如 徐灿的生卒年至今仍不详,其生平考证尚存疑意,学术界看法难以一致等,给本论文的 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是论文研究的难点 徐灿生活在明末清初,亲身经历了明朝的灭亡,清初的高压政策使得敏感的女词人 感到时代赋予的丝丝凉意。作为“通书史”,有节气的女性,作为对故国深深眷念的女 词人,对清廷不可能不怀有异端情绪;丈夫的屈膝仕清,作为。识大体”的大家闺秀虽 感到屈辱,却不可能与丈夫直面抗争;加之后来陈之遴宦途高危,心中忧戚;还有作为 一个女性对自然之美凋零之速度敏感与痛惜,这种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徐灿只能诉 诸词作。这样使得她承载着百端汇集心绪的词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江南水土养成的刚 柔相济的性格是造成她的词作兼具婉约与豪放的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徐灿将对故国的 追思和依恋、家国覆亡的痛苦、丈夫仕清的隐痛以及自身命运的茫然,以“梦”这种特 殊表现方式,诉诸在词作中,形成一种似言而未言风格特色,表现出深隐的词意又用 层叠递进与翻折的笔法,运用重重的意象,负载着词人深刻而又多重的情意线索,形成 词作的独特生命,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造诣。但徐灿词作中呈现出的这些独特风貌,似乎还 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因而这些都将是本论文力求探讨的问题,也是本文的重点之 处。 从上述重点、难点出发,笔者本着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占有材料 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注重理论与资料并重,按照绪论、正论、结论的 三段论结构展开论文。绪论为第一章,对本文进行说明,主要是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 现状、重点难点及研究思路等作扼要说明。正论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分三个章节进行论 述,即:对徐灿的身世、交游和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进行研究第三章重点探讨拙政 。孙康宜的末代才女的乱离诗,收入张宏生、张雁的古代女诗人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 2 2 4 - - 2 2 5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园诗馀所呈现的情感世界,如伤春悲秋的情怀、才女与名士的婚姻生活、家国之思的 抒发等等。第四章主要探讨拙政园诗馀的艺术造诣,主要从徐灿词兼具豪放与婉约 的风格,时常以“梦”抒怀,表达悠远的情致和在词境的构建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结 论部分主要是全文各章节主要观点的总结和升华。 4 第2 章词坛一仙妹一徐灿 第2 章词坛一仙妹徐灿 在中国文学史上,徐灿是和李清照声名相似的女词人徐灿的词作,清人评价极高。 清陈维崧的妇人集说:“徐湘苹才锋道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 秀,一人而已。其词娣视淑真,姒蓄清照”;啼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说:“国朝闺秀 工词者,自以徐湘苹为第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苹”;口又在云韶 集评中说:“湘苹夫人词,婉转娴雅,丽而不佻,足以并肩李易安,俯视朱淑真”。o 从 这些的盛誉中,笔者认为用“词坛一仙妹”来称谓徐灿,是再恰当不过了 徐灿,这词坛上的仙姝生长的苏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 灵秀山川孕育典雅才女徐灿所生长的苏州,自明中叶至清中期,号称半城园亭, 据旧志载,在原吴县、长州、元和境内,私家花园先后累计3 0 0 余处( 拙政园亦是著名 的苏州名园) ,私家园林中触处皆是诗情画意,在这些“杨柳堆烟、帘幕无从数”的深 宅大院中,生活着名媛淑女、大家闺秀,玲珑精雅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曾培育出无数 典雅的苏州名门才女。孔尚任曾云:“盖山川风土者,诗人性情之根柢也。得其云霞则 灵,得其泉脉则秀,得其冈陵则厚,得其林莽烟火则健。凡人不为诗则已,若为之,必 有一得焉。”( 孔尚任诗文集卷六古铁斋诗序) 。吴地深宅大院中具有深厚底蕴的 园林文化,所提供的高雅艺术,使闺中淑女的心态、情趣与艺术感觉融为一体,她们的 灵心慧质与园中良辰美景合而为一臻于物我两忘的境界,发而为诗、词、画,得到一 极完美的体现。闺楼上围棋作画,花园内流连赋诗,明月下焚香操琴,不知不觉中,学 问修养日趋精进,气质风范日愈高雅。徐灿生长在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上,深得其 云霞、其泉脉浑身透着灵秀,终成一位慧外秀中的典雅才女。 浓郁的人文环境培育出词坛仙妹。明清两代寓居于苏州的往往是淡泊功名的文人雅 士、官场失意的迁客骚人、功成名就后赋闲告老的达官显贵以及富商巨贾。其中文士们 达观的人生态度,高雅志趣和审美观,诗酒酬唱的生活情趣,都影响了苏州的闺秀,她 们也得以从父兄的文会、诗会中一窥名篇佳构,名联佳句。叹赏之余仿效之,圉中密友 三五组成诗社( 如吴中十子、蕉园诗社) ,闺友问切磋琢磨、互为师友、酬唱结集,于 是苏州名门才女涌现明清两代,吴中的闺秀往往以才名著称,尤其是乾、嘉时期,吴 中闺秀学习诗词蔚为风气,其中有名有姓,有诗词文集可考的才女不下百人。其数量之 。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附录) ,北京:中国书店2 0 0 3 年版,第2 1 3 页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卷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2 3 6 - - 2 3 7 页 。同注 元龙的家传 见程郁绸编著的徐灿词新释辑评附录,中国书店,2 0 0 3 版,第2 1 6 - - 2 1 7 页 5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多,超越之前历朝历代。清代闺阁诗人徵略收录清代顺治至光绪年间1 2 6 0 余名女诗 人,其中苏州一府被录入的就有1 9 0 余名,约占总数的六分之一。闺秀才女们的佳作佳 句,在父兄有意无意间流传于文人间,良性循环下诗画日趋成熟,渐积渐丰,父辈便为 之结集作序,刊印传播,这对闺秀才女的气质、才华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苏杭岁时节 令丰富多采,为名门闺秀提供了不少外出游览及接触民间的机会,也为名f - j ;, j - 女的成名 提供了社会基础。而本文研究的主角徐灿,就是这特殊环境培养出来的才女,其诗、词 中空灵、雅洁的独特格调,以及时代造成的深沉悲概,都是真性情的抒写 2 1 徐灿的身世 、 , 徐灿字湘苹,号深明,晚号紫詈,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生卒年无可考,约生活 于明末清初,为光禄丞徐子懋的次女。据拜经楼丛书 本拙政园诗集卷首所收其 侄陈元龙撰写的家传o 云,她“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她工诗善画,尤善倚声, 为徐子懋所钟爱。著有拙政园诗馀和拙政园诗集各一集 孟子万章下篇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 尚友也”o 徐灿是一位杰出的女词人,笔者认为不仅要颂其词、诗,还要知其人,论其 世。徐灿的一生可以用“始历恬愉,晚遭坎壕”。来概括下面从婚前、婚后两个阶段 的生活经历来介绍徐灿的身世 2 1 1 欢愉美好的婚前生活 徐灿婚前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徐灿婚前家住苏州城外支硎山下的一座山庄内,景 色秀美。徐灿有一首怀灵岩诗云: 支硎山畔是侬家,佛刺灵岩路不赊尚有琴台萦藓石,几看宝井放桃花 留仙洞迥云长护,采药人回月半斜共说吴宫遗屎在,夜深依约度香车 支硎山畔多峰岩泉石之胜,如此秀美的景色,足以赏心悦目,净化性灵。徐灿少小 时代生活,因之欢愉而美好,故在拙政园诗馀中,时有追忆、怀念这段生活的篇什。 如分别题作。姑苏午日,次素庵韵”及“丙戌立春,是日除夕”的两首满庭芳词中 所写“难回想、彩丝艾虎,少小事微茫”及“当年娇小日,屠苏争饮,肯让他人;紫钗 花胜子,镜里宜春”诸句,都以深情的笔触忆念少小时的节日乐事。在拙政园诗集 中陈元龙家传,见程部缀编著的徐灿词新释辑评附录) ,中国书店2 0 0 3 版第2 1 6 页 。盂于7 帝- y 篇) 见朱麝的网书章句集洼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第3 2 4 页 孙敬璋拙政园诗集跋j 见程郁缀编著的徐灿侧新释辑评附录) 中国书店2 0 0 3 版,第2 2 2 页 6 第2 章词坛一仙姝一徐灿 中,追怀当年所居山庄景物及游赏胜事之作尤多,如 有感诗所写“少小幽栖近虎丘, 春车秋棹每夷犹”秋感八首之六所写“几曲栏塘水乱流,幽栖曾傍百花洲;采莲 月下初回棹,插菊霜前独倚楼”,正是其一生中难忘的美好岁月。又如初夏怀旧诗 云: 金闻西去旧山庄,初夏浓阴覆画堂和露摘来朱李脆,拨云寻得紫芝香竹屏 曲转通花径,莲沼斜回接柳塘长忆撷花诸女伴,共摇纨扇小窗凉 ,如此清秀的环境,如此欢偷的生活,难怪徐灿难以忘怀,以致于在以后的岁月中时 有追忆、怀念。 2 1 2 坎坷飘泊的婚后生活 徐灿长大后,嫁海宁( 今属浙江) 人陈子遴( 1 6 0 5 1 6 6 6 ) 为继室。徐灿侄陈元龙 家传内云: 素庵公原配沈夫人早世,请继室于徐,时素庵公举孝廉三年矣。徐公故有二女, 夫人其季也;有贵徵,遂许婚焉。 徐灿的婚姻据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所载国,颇有传奇色彩: 少保素庵相国未第时,以丧偶故,薄游苏台,遇骤雨,入徐氏园中避之,凭栏 观鱼,久而假寐,园主徐翁,夜梦一龙卧栏上,见之,惊与梦合,询之为中丞之子, 且孝廉也,遂以女妻之,所谓湘苹夫人是也 徐灿婚后的遭际可以说是随着丈夫陈之遴宦途的“两荣三贬”而大起大落。这。两 荣三贬”中的第一次荣,是在陈之遴于明朝崇祯十年( 1 6 3 7 ) 进士及第,妻随夫荣,此 时徐灿夫妇的心中是充满春风得意的欢畅之感,对一片锦绣前程是充满期待的。这心情 也呈现在徐灿的满庭芳丁丑春贺素庵及第,时中丞翁抚蓟奏捷。先太翁举万历进士, 亦丁丑也一词中: 嘛其元庸闲斋笔记) 所载转引自黄嫣梨;徐灿的思想与传统妇德观念,收入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 ,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3 6 6 页 7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t 学位论文 丽日重轮,祥云五色,噌咳玉殿名传紫袍珠勒,偏称少年仙最喜重华奕 叶,周花甲,刚好蝉联泥金报龙旃虎帐,歌凯沸春筵瑶池,初宴罢,冰 肌雪骨,文彩翩然拜木天新命,紫禁亲诠道是鸡窗别也,从今始,再理芸编 篝灯话,丝纶世掌,何以答尧天( 拙政园诗馀,页1 3 7 ) 由这首词可知陈之遴于崇祯丁丑年( 1 6 3 7 ) 中进士,而其祖父亦是万历丁丑年( 1 5 7 7 ) 中进士,且当时陈之遴之父巡抚蓟州有功,获得皇帝赞赏,可说一家倍极荣宠。但不久 陈之遴的父亲祖苞。以右金都御史整饬蓟辽边备失责,下狱仰药死。陈之遴受牵累,被 崇祯皇帝斥为“永不叙用”之人此前后际遇如天壤之别,对徐灿心灵造成极大的震撼 与创伤,也使她对宦途的险恶产生了畏惧。徐灿在木兰花秋感中以:“七贵五侯 谁为语。瑶台日敞悲风里。飞云流月总无情,有情泪满湘江水”,感叹陈家变故后,人 情的冷暖。她期望丈夫日后能归隐山林,但这挫折却使陈之遴对明朝产生怨恨,于是在 新朝,陈之遴便热心仕进,宦途上也平步青云,于顺治九年( 1 6 5 2 ) ,授弘文院大学士, 可说是达到人生的高峰,享尽荣宠但前次的阴影在徐灿心中留下了难以抹灭的痕迹, 使她对丈夫的第二次荣宠,充满不安与忧虑,不再如以前的欣喜与欢畅一首记述其赴 京居住途中所写的满江红将至京寄素庵一词,可见其此时的心情: 柳岸欹斜,帆影外、东风偏恶人未起旅愁先到,晓寒时作满眼河山擘旧 恨,茫茫何处藏舟壑记玉萧、金管振中流,今非昨春尚在,衣怜薄鸿去 尽,书难托叹征途憔悴,病腰如削咫尺玉京人未见,又还负却朝来约科残更、 无语把青编,愁孤酌( 拙政园诗馀,页1 6 5 ) 因仕途险恶徐灿盼其丈夫引退,与其归隐山林,度其后半生。此时满、汉之间民族矛盾 尖锐,对立情势紧张,汉人( 抗清义师、明室遗民) 在满清高压的统治下,一波波的激 烈流血对抗,对于失节而出仕清廷的明朝旧臣,嗤议之声鹊起。忠臣不事二主的传统儒 家道德,深深的烙印在知识分子的脑海,使徐灿心中充满愁苦与矛盾。顺治十三年三月, 陈之遴在清朝平步青云的超擢,终于引人嫉妒而招人弹劾,结果以结党营私罪被“以原 官发配到盛京( 今辽宁沈阳) 居住”,圆徐灿随行。同年十月清廷以“复命回京入旗”召 叼长廷玉等编:明史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卷2 4 8 :列传) 1 3 6 。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 附录北京:中国书店2 0 0 3 年版。第2 1 8 页 8 第2 章词坛一仙姝徐灿 回陈之遴。徐灿有一首七言律体玉田县,下有一段小叙:“丙申季冬随素庵奉召西还, 道出玉田赋此”。丙申即顺治十三年( 1 6 5 6 年) : 征车侵晚动和鸾,遍野漫漫霁雪寒何处灵区曾种玉,当年仙炉想还丹 风沙满发人非昨,道路经时岁已阑差喜长安今咫尺,归来恰及五辛箍 陈之遴亦作了一首七言律诗丙申除夕记载此事: 团圆岁月不知欢,此夕方欣聚首难辽海客归尝险阻,越江书去报平安 虽非故里亲差近,已入新春夜不寒日头熏天茄鼓竟,依然乐事五云端 历经患难回京后,陈之遴反省宦途的挫败,归结于缺乏有力靠山,所以回京后,陈 之遴又贿赂甚为得宠、能影响朝政的内监吴良辅。顺治十五年( 1 6 5 8 ) ,吴败,之遴受 牵连,坐重罪,免死革职,籍没家产,全家再度徙往盛京( 今辽宁) 。徐灿经历了悲惨 的第三次贬谪六年中丈夫死于戍所,诸子相继摧折国。同往塞外的徐灿,孤苦无依, 可说是经历人生最痛苦的岁月。直到康熙十年( 1 6 7 1 ) ,时之遴已卒五载,康熙帝前往 盛京参谒祖陵,徐灿“跪迎道左,引咎陈情”。帝问:“岂有冤乎? ”徐灿答日:“先臣 惟知思过,岂敢言冤? 伏惟圣上覆载之仁,许先臣归骨。”于是蒙恩得以“扶榇以还” 江南。但早已“籍没家产”的她,直到七年后,始得回到梦寐以求的故乡江南。徐灿 的好友黄德贞有五采结同心词,题云:“送湘苹徐夫人归里,时陈素庵相国没塞外” 文鸾词凤,锦幕瑶扉,天生一仙姝葩采凌霄汉,联奎宿倡酬东阁鸿儒瀛 洲深处晶廉帘,齐眉倚,玉案欢娱谁知道、烟萦曼草,合欢树折樵苏春明再逢 君遇,正鸡呜翼赞,弼亮瑶玛璇枢有意承平,俄遭蜚语,关山阻绝琼裾那知霜 尽阳回日,更温纶南返桑榆羡拙政园中人老,孤标玉映冰壶 这首词概括了徐灿一生的境遇和高尚情操。之遴去世后,徐灿不再为诗,h 居陈之 遴的家乡浙江海宁小桐溪之上,晚年“布衣练裳,长斋绣佛”以终 曜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附录北京:中国书店2 0 0 3 年版,第2 1 8 页 弥巽等编:清史稿列传列女一 ,北京;中华书局第1 4 0 5 0 页 9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2 2 徐灿的交游 徐灿所生活的吴县,当时文风丕盛,女学发达。明清两代,开启了女子结社风气, 不仅家族性的群体很多,而且朋从之间也多有社集聚会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提到了明末社会结社的情形说:“结社这一件事,在明末已成风气,文有文社,诗有诗 社,遍及江、浙、福建、广东、江西、山东、河北各省,风行了百数十年。大江南北, 结社的风气,犹如春潮怒上,应运勃兴。那时候,不但读书人要立社,就是女士们也要 结起诗酒文社,提倡风雅,从事吟咏。”明清两代女性诗社标志着女性文学创作从个 体走向集体的新阶段窜,明代有著名的“名媛诗社”,至清代,则有“蕉园诗社”、“清 溪吟社”、“吴中十子”等,而江浙一带,女性结社的风气尤盛,清晖楼主清代 闺阁诗钞说:。至有清一代,闺阁之中,名嫒杰出,如蕉园七子、吴中十子、随园女 弟子等,至今犹脍炙人口。” 她们往往在节日相约饮酒赏花或谈论琴棋书画,或访古 探幽,在每次雅集之后,均以诗文唱和。而清初闺秀结社首推。蕉园诗社” 徐灿早期在江南加入蕉园诗社,是“蕉园五子”之一。蕉园诗社是属于江南地区的 一个地域性的女性文学组织,由钱塘御史钱肇修之母顾玉蕊组织。徐灿与柴静仪、朱柔 则、林以宁、钱云仪( 蕉园五子) ,相互唱和,其中钱云仪为发起人顾玉蕊之女,林以 宁字亚清,为顾玉蕊之儿媳,钱肇修之妻,著有墨庄诗钞、凤箫楼集柴静仪字 季娴,著有凝香室。 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纲曾提及“蕉园诗社”的文学活动说: 徐灿,字湘苹,乃蕉园五子中人,清初一大作家也先是,钱塘有顾之琼玉蕊 者( 有亦政堂集) ,工诗文骈体,有声大江南北尝召诸女作蕉园诗社,有蕉 园诗社启时所谓:。蕉园五子”者,即徐灿,柴静仪、朱柔则、林以宁及玉蕊 之女钱云仪也,而徐湘苹为之长其后林以宁又与同里顾姒、柴静仪,冯娴钱云 仪,张昊毛娓,倡蕉园七子之社,而林为之长分题角韵,接席联吟,极一时艺 林之胜事事后分道扬镳,各传其衣钵终清之世,钱塘文学,为东南妇女之冠, 其孕育滋乳之功,厥在此也。 n 谢同桢: 叨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8 版第7 页 。孙康宜:柳是和徐灿:阴性风格或女性意识,中外文学 1 9 9 3 年1 1 月2 2 卷第6 期,第1 3 页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附录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版第9 4 9 页 喙乙真一中国妇女文学史纲 ,上海,上海书局,1 9 8 9 年版第3 8 5 页 l o 第2 章词坛一仙妹徐灿 “蕉园诗社”诸子除徐灿为江苏吴县人,其余皆为浙江钱塘人,她们均出身书香 门第,擅艺事有著作,她们是在传统“内言不出于阃”。礼教影响下,以吟咏唱和作为 女性社交的内容,并开女性文学社团风气之先。 徐灿随夫远宦北京后,就较少参与此一地域性的酬唱活动。但也与一些官夫人有 所交际,如其拙政园诗馀中念奴娇已丑冬,寿梁大夫人夫人姓桂氏,满 庭芳已丑冬,寿梁五夫人夫人姓王氏,这些祝寿之词,均作于顺治六年。此时陈 之遴官位正平步青云,徐灿的生活周围高官夫人云集,故难免有酬唱之作。 陈之遴被贬后,徐灿两次跟随其丈夫贬谪尚阳堡。这其问在这清朝流人的主要流放 处,她认识了同样跟随丈夫流放而来的贵夫人。例如其拙政园诗集中寄子惠马夫 人二首 、怀德容张夫人二首诗,其中德容张夫人,亦是铁岭流人。从拙政园诗集 中所收的诗看,当徐灿随陈之遴第一次流放盛京时,她已先在东北了大约在庚寅年即 顺治十七年( 1 6 6 0 年) 同其夫被赦回京。其他如送方大夫人西还,方大夫人即方拱 乾之妻。方拱乾也是因丁酉科场案,于顺治十六年( 1 6 5 9 年) 初流放宁古塔,十八年( 1 6 6 1 年) 十月遇赦回归。了解徐灿与流放的贵夫人的交往情形,对于我们了解徐灿的诗词可 以说有甚大帮助,在这一类的诗词当中,对于相交的至友能获赦返京,徐灿在为友人感 到高兴之时,其羡慕之情也溢于言表,故于诗词中往往寄托了其身处异乡,渴望能获得 赦免而回到朝思暮想的江南的心情,表现出灰冷、悲凉的心境 2 3 徐灿的性格 徐灿的性格可以用“柔”和“刚”来概括。 2 3 1 。柔” 江南吴越地区山川秀美,水域众多,被喻为。水乡泽国”。唐韦夏卿任常州刺史时 作东山记,称。自江之南,号为水乡。日月掩蔼,波潮荡漾,游有鱼憋,翔有凫雁。 涉之或风波之惧,望之多烟云之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的精神特质极大地影响了 当地居民的性情。中国的传统思维中,水与柔是联系在一起的常言道。柔情似水”,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如此秀美的水乡滋 养了徐灿,养成了徐灿身上“柔”的性格。 温柔贤惠。徐灿身上有着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韫柔贤惠。她嫁与陈之遴后,孝 敬公婆,和睦妯娌。陈元龙家传云:。既结祷,事舅中丞公姑吴夫人至孝”“尝 以从宦不获亲奉吴夫人甘旨,发大洪愿,手写大士像五千四十有八,以祈姑寿”施淑 4 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5 9 2 页 1 1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仪的诗人徵略也云:“夫人工诗词,精绘事,尝以从宦不获亲奉吴夫人甘旨,手画 大士像五千四十有八幅,以祈姑寿,世争宝贵”“徐灿,光禄丞子魅女,大学士 海宁陈之遴继室,封一品夫人。”回徐灿虽然贵为“一品夫人”,但“无贵倨气,妯娌 中忘其为笄珈命妇者”( 陈元龙家传) 柔情似水。徐灿对其夫陈之遴可谓一往情深,柔情似水。在拙政园诗馀中有许 多深情回忆他们相聚时甜蜜之作,如唐多令感旧:“记合欢、树底逡巡。曾折红 丝围宝髻,携娇女,坐斜曛”( 拙政园诗馀,页1 0 1 ) ,在象征他们爱情的合欢树 下,他们携女踏青赏春,。曾折红丝围宝髻”,非常传神地把夫妻鱼水谐欢的情景描写 出来。风流子同素庵感旧、御街行燕京元夜、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 韵都有他们相聚一起时诗情与爱情交织的幸福时光的描写;在拙政园诗馀中 也有许多诉说相思之愁苦的篇什。如永遇乐寄素庵: 澹澹离云,凄凄紫陌,香尘飞雪泪滴鲛绡,愁盈珠勒,一霎成抛擞别去 叮咛,传来芳信,频寄锦书休绝倩东风、吹向天涯、悄悄把离愁说减去沉 展,霜添潘鬓,怎似前秋离别镜里分鸾,灯前瘦影,羞把湘帘揭有恨黄昏,无 情玉笛,催落江梅寒月问今宵多少凄凉,枕棱衾缺”( 拙政园诗馀,页 1 8 8 ) 此词上片写得深情无限,柔情万种,下片反复申说离愁之苦,一唱三叹。 蝶恋花每寄书素庵不到有感永遇乐病中满江红将至京寄素庵 都是离别相思词。在与夫别离的日子,徐灿将缕缕相思的情意,寄托在一阕阕词中,诉 说着万般的思念。生活中,无论顺境逆境,徐灿对陈之遴的深情是始终如一的即使是 在陈之遴仕清期间,两人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而产生歧见,但感情上徐灿对丈夫还是忠 贞不二的。在陈之遴被贬期间,徐灿始终不离其夫左右,就像陈元龙在 家传中所言, 徐灿。从素庵公谪居塞外十二年”。 2 3 2 尉 水有柔的一面,但同时又有刚强的一面。故老子在说“天下莫柔弱于水”的 同时,又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甚至水还会变成冲毁家园、淹没田地的水患。被 喻为“水乡泽国”的江南,在接受水的滋养时,也在忍受着水的灾害。因此,天性具有 嘧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附录北京r 中国书店,2 0 0 3 年版,第2 1 7 页 1 2 第2 章词坛一仙妹一徐灿 阴柔品性的江南吴越居民还养成了阳刚的性格特征,形成了早期尚武的文化传统虽然 秦汉时期以后,吴越文化慢慢地由尚武转向崇文,但吴越居民尚武尚勇的刚毅之风还一 直存在,故清廷刚入主中原之初,在江南地区遭受了以士人领导的反清势力的顽强抵抗。 生于斯、长于斯的徐灿受到江南水土的滋养,在充满柔性的同时,也不乏阳刚之气。 徐灿的阳刚之气多表现在她抒写故国之思与意欲归隐的词作中。青玉案吊古 词云: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 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庐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 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拙政园诗馀,页1 1 9 1 2 0 ) 此词中,徐灿以事实贯穿,古今对比,前后对比,寓伤今于吊古之中。末句。戈船千里, 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更是对女祸误国的错误历史观念予以强烈的批判,表现了女 词人不同凡响的历史观全篇立意深邃,构思巧妙,笔力雄健。为世传诵,”o 广受 好评。难怪倪一擎续名嫒词话评此词日“跌宕沉雄一,“非绣箔中人语一。 徐灿声声慢感怀词云: 寒寒暖暖,雨雨晴睛,无端催趱红绿湿燕双双,语语似怜幽独银灯半昏 碧影,十年愁、多到心曲此际也,不销魂断尽,肠儿还续不忿青蛾元鬓, 才弹指逢人便惭珠玉吟遍花笺,想也半消清福惟应冰纨宝钿,科天公、谁妒 尘俗试看取,古今来,嵇啸阮哭( 拙政园诗馀,页1 9 6 1 9 7 ) 徐灿在此词的上片直言愁绪,深圉的寂寞,使得那红花绿叶的美景,都变得如此的不堪, 在深闺之中,只有燕子以及孤灯映照下的影子与词人相伴,有着令人黯然神伤的愁绪。 在下片中,徐灿将春景引发的愁绪转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表达自己的心志。特别是“试 看取。古今来,嵇啸阮哭”更流露出一种豪放之气息,表现出和一般女性不同的特点, 特别是她以阮籍和嵇康自拟,呈现出一种男性化的特质,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身为闺阁名 媛的徐灿,在多愁善感的外表下,也有着不让须眉的本色。读着这一类的词,只觉得士 q 青张德瀛词徽卷六:。陈素庵室徐湘苹曾制青玉案吊古,词。为世传诵即林下词选 所云得北宋 风调者”转引白程郁缀编著徐灿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周书店,2 0 0 3 年版第1 2 2 页 曜郁缀编著徐灿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2 0 0 3 年版第1 2 2 页 1 3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引言与议题联结结构分析
- 体检科急救质量管理
- 2024年9月份医疗设备租赁站联营数据共享协议
- 宠物寄养服务合同(2篇)
- 眩晕病患者的护理
- 中心静脉管护理
- 电梯礼仪知识
- 眼睛疾病超声诊断
- 相亲活动流程策划
- 餐饮空间声光环境定制服务分成协议二零二五体验经济
- 校长在中考复习备考研讨会上讲话:聚焦中考命题核心!靶向突破薄弱环节
- 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化学
- 健康管理师的心理健康指导试题及答案
- 3.2《做自尊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德育测试试题及答案
- 设计院挂靠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物流)参考试题库资料及答案
- 上海市松江区届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5年浙江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高频必练考试题(附答案)
- 《影视照明技术》课件:照亮影视作品的灵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