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晋西北的离石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汉代画像石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这里的汉代画 像石不仅数量较多,保存较为完整,而且具有浓郁、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主要通 过对离石汉代画像石研究现状、名称提法、区域分布、存在时间、产生背景、消亡 原因、配置规律、历史价值及题材内容的分析,试图对离石汉代画像石的特色及研 究方向做尝试性地探讨,以此求得对离石汉代画像石从历史的维度作一解读。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选题意义,以往学者对离石汉代画像石的研究状况、 研究方法与思路及局限性等相关问题作了概括说明,并根据以上情况提出本文的研 究方法。最后就名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离石汉代画像石”比“晋西北 汉代画像石”的提法更为准确。 第二部分,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对离石汉代画像石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了介绍, 包括汉代画像石出土情况、兴起背景、存在时间及其价值、配置规律、消亡原因探 析等。在这一部分当中,突出了离石汉代画像石和陕北地区画像石的前后相继关系 以及在雕刻技法和构图形式上与陕北、河南、山东、苏北的区别,汉画像石墓葬配 置规律的独特性,以此突出离石汉代画像石的特点。 第三部分,离石汉代画像石题材分类及探析。把目前所能见到的离石汉代画像 石按照题材内容作了基本分类,并对分类做了情况说明。在画像石题材分类的基础 上,重点对“车马出行” 、 “西王母” 、 “十字穿璧” 、 “辅首衔环” 、 “题刻文字”等题 材作了论述。通过论述,揭示离石汉代画像石与其他地区画像石在题材上的共性与 个性,突出离石汉代画像石的特色。例如,在对题刻文字的解读时,紧扣和汉代离 石相关的信息展开分析,力争挖掘离石汉代画像石上的历史信息。 第四部分,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作了总结,并就离石汉代画像石的研究提 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离石;汉代;画像石; ii abstract lishi district in northwest jin is one of the mainly-distributed areas of chinese famous stone portrait of han dynasty. the han stone portrait here not only has a large number and saves more complete, but is preserved perfectly bearing special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an historical explanation of lishi han stone portrait about its research status, name of reference, regional distribution, durat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 reasons of disappearance, configuration rules, historical value, subject matter,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eoples concept in that period according to its origin and decline. the paper is compound of four parts as follows: part 1: introduction. the author mainly states his writing purpose and some other scholars previous ideas , methods ,study result and their limitation etc. ,meanwhile, expresses his own points that the name of lishi han stone portrait is more suitable than northwest jin stone portrait of han dynasty. part 2: general description of lishi stone portrait of han dynasty. the author makes a basic introduction of lishi han stone portrait , such as its origin , length of existence ,value and reasons of its decline. the author iii stresses the difference of carving technique and composition form between lishi han stone portrait and north shan, henan ,shandong, north su and emphasize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lishi han stone portrait part 3: the theme classification of lishi han stone portrait. the author classifies it according to its different themes and makes an further explanation about it in order to show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lishi han stone portrait and those in other areas, therefore highlights the specificity of lishis. for example, specially explains the theme of the procession of carriages and horsemen,the western queen,cross-centered ring,animal-faced ornament on doors etc., and even more tries to seize mor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when studying the carved characters. part 4: conclusion.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on the main points and raises his own views of the study of lishi han stone portrait. key words: lishi;han dynasty;stone portrait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49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 编学位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研究意义 晋西北的离石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汉代画像石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这里的汉代画 像石不仅数量众多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而且具有浓郁、鲜明的地域特色。汉 代画像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它形象地、具体地记录 了汉代社会风貌,通过艺术形式再现了当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为 后人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意识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著名 历史学家剪伯赞老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汉代画像石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我以为除了古人的遗物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 社会之具体的形象” , “总之,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的搜辑起来,几乎可 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 离石汉代画像石与洛阳汉墓砖上的彩色人物,大连劳城子汉墓人物壁画,以及 朝鲜平壤汉墓中各种漆器上的人物画有同样的艺术、历史价值。除了具备这些共性 之外,离石汉代画像石还有其特殊的价值。 离石汉代画像石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是研究离石区域史十分珍贵的实物 资料,人们可以从历史、考古、艺术、民俗、民族等不同角度对其展开研究。同时 也是我们研究秦汉时期离石地区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比如铭文刻石画像石是研究秦 汉时期职官设置的重要资料。离石汉代画像石中出现的官职有:使者持节中郎将莫府 奏曹史、中郎将安集掾、西河圜阳守令、华阴令,加上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出现的官 职,如:辽东太守、西河太守都集椽、西河太守行长史事离石守长、西河太守掾、 河内山阳尉、汉羽林郎、西河太守盐官掾、使者持节护乌桓校尉、大高平令、雁门 阴官丞、徐无令等。这些都是当时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官职,如果结合文献和铭文刻 石中的纪年,是可以对秦汉时期官职的设置及其演变作分析探讨的。 把离石汉代画像石研究作为突破口,以此揭示离石汉代画像石的特色,进而扩 大研究范围,为以后深入考察、全面关注离石乃至晋西北区域历史和地方文化奠定 初步的基础。另外,离石的汉代画像石研究在全国确实属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至今 还没有专门的论著全面而详细介绍离石汉代画像石,实在是一件憾事,作为一个中 国古代史的研究生,我觉得抱愧于家乡,从心底想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点事情。这 剪伯赞著, 秦汉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年,第 5 页 第一章 绪论 2 就是我最终确定以“离石汉代画像石”为毕业论文选题的真实想法。 1.2 研究综述 离石汉代画像石的发现与研究大约开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粗略算起来,至今 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 1919 年,左元异墓就有汉代画像石出土。据离石县志 记载,在县城西南约二里的马茂庄村,由于连续阴雨,大水冲毁古墓,首批发掘出 汉代画像石 52 块,墓表 1 幢。这是关于离石汉代画像石的最早发现。我们现在很少 能看到建国前发表的研究离石汉代画像石的学术作品。只有罗振玉、柯昌泗、黄立 猷的著录中记载过这批汉代画像石,但记录非常简略,且都是勾摹本。所以,真正 意义上的离石汉代画像石的研究应该在建国后。1952 年山西省文化厅崔斗辰离石 县文物勘察 ,1958 年梁宗和山西离石县的汉代画像石对离石汉代画像石的 发掘和基本情况做了初步介绍。80 年代崔斗辰离石县两处汉代石室画之介绍 , 吕梁地区文物局杨绍舜山西离石马茂庄汉画像石又有新发现 等对离石新发现的 汉代画像石及时给与关注。80 年代末以来,山西省博物馆高维德左元异墓汉画像 石浅析 ,离石县文物局王金元山西离石石盘汉代画像石墓, 离石汉代画像 石 ,王金元、王双斌离石西崖底汉代画像石,王双斌山西离石马茂庄“建 宁四年”汉画像石墓 , 李铮山西东汉画像石研究,吴镇烽秦晋两省东汉画 像石题记集释兼论汉代圜阳、平周等县的地理位置 11,吕梁地区文物局山西 吕梁地区征集的汉画像石 12,王君山西离石左表墓汉画像石艺术13,李旭峰吕 梁汉画像石探析 14,刘宇统、刘文进晋西奏乐画像石分析15等文均对离石汉代 画像石的出土和发掘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离石汉代画像石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是研究离石汉代画像石的重要参考资料。 文物参考资料1952 年第 1 期 文物参考资料1958 年第 4 期,第 40 页 山西文物1982 年第 2 期 文物1984 年第 10 期 载南阳汉代画像石学术讨论会办公室编汉代画像石研究 ,文物出版社,1987 年,第 270-279 页 文物2005 年第 2 期,第 42-51 页 文物世界2002 年第 1 期,59-61 页 文物世界2002 年第 6 期,3-4 页 文物2009 年第 11 期,84-88 页 晋阳学刊1995 年第 5 期,101-103 页 11 考古与文物2006 年第 1 期,53-69 页 12 文物2008 年第 7 期,84-88 页 13 文物世界2002 年第 2 期,60-63 页 14 科学之友2008 年第 12 期,85-86 页 15 丝绸之路2009 年第 8 期,17-20 页 第一章 绪论 3 1951 年 11 月,崔斗辰老先生来到离石,对当时离石县的文物和汉代古墓画像石 做了考察。1952 年考察报告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第 1 期上。其实在这篇文章中, 关于离石汉代画像石的记述只有三段,即“马茂庄附近汉墓勘察” 。具体文字如下: 了解马茂庄汉墓残石画刻,是我们赴离石县调查文物的主要目的。据离石县贺 昌中学校校长七十多岁的刘菊初先生的记载和谈话介绍:马茂庄在离石县治西约三 里,村西面,离石水北面有地名塌崖湾(俗叫鱼塔岭) ,这湾原来不大,因受离石水 的冲击,湾度一年比一年逐渐深了。有座古墓即在塌崖湾六七丈高的崖头上。崖陷 墓亦出。崖是马茂庄丘陵起伏的南面临水的最低地带,所以离石水有时距湾里许, 有时却仅靠此湾。一九一九年有刘寡妇勾结古董奸商,先将墓地卖归自己所有,即 从事盗墓。这发掘很容易,只将泥土向河滩一推就行,古墓石室的石柱石壁也是这 样推下河滩的,所有古物都盗卖给了帝国主义的代办者古董奸商,刻字石柱等先运 走。据刘先生记忆,左边石柱上镌有“大汉中郎将骠骑将军左表之墓” ,右边石柱上 有汉桓帝某年年号,有“侄左元义奉敕监修” 。后来奸商再来将下余有画无字的十二 块也收买去,已运至离石县东关,将要上车,县绅刘廷俊等出面拦阻起诉,将墓石 交存高小学校明伦堂内。日寇来后,搬至县府。 残石现在只见大小十块,其中一块已破为二,共十一块,记石柱一,石牌三, 石壁六,俱系浮雕。十石四周并饰以云纹型图案,刀工细致,姿态生动,从人物车 骑的装束上可以看出汉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的一斑,确有历史与艺术上的参考价 值。已将残石画刻运回交由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保管陈列。 马茂庄后的岭上,明代古墓,累累皆是。庄外西南崖头上汉墓被盗掘的痕迹, 历历可辨。崖头所堆的大小绳纹残砖,即是墓内掘出的,有几百块,特拾了两块带 回。 1958 年梁宗和在文物参考资料第 4 期上发表了山西离石县的汉代画像石 一文。梁宗和在崔斗辰 1952 年文章的基础上,对存放在山西省博物馆的左表墓十块 汉代画像石做了逐一介绍,介绍较为详细,从汉代画像石的尺寸、纹饰、画像诸方 面来描述,并附有六幅图片。 1979 年文物第 11 期登载了谢国桢的文章跋汉左元异墓石陶片拓本 。 谢国桢先生曾购得左表墓原石拓本和孙伯恒影印的左表墓原石拓片、照片,以及孙 伯恒所藏汉代陶片拓本,内有“使者持节中郎将莫府奏曹史西河左表字元异之墓” 与“和平元年西河中阳光里左元异造作万年庐舍”等左表墓原石资料,以及“西乡 仲” 、 “左作” 、 “左氏”等左表墓出土的陶片资料。谢国桢的文章证实了刘菊初的记 第一章 绪论 4 忆是有偏差的,存放在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的这两块原石是最有力的物证。 1984 年山西省吕梁地区文物工作室的杨绍舜在当年文物第 4 期上刊文山 西离石马茂庄汉画像石又有新发现 。文章这样写道: 1980 年离石县贺昌中学在整理图书馆库房时,发现两块已破碎的画像石。经复 原,其中一块画面较完整,另一块只剩上半部分。后经访问当地几位老教师并对画 像石进行对比研究,得知这两块画像石是 1919 年马茂庄东汉画像石墓出土之物。据 文物参考资料1958 年第 4 期山西离石县的汉代画像石一文介绍,当时两块 刻字墓石被奸商盗运出国,其余十二块有画无字的残石,有十块在解放后交山西省 博物馆保管,另两块未见。此次找到的正是所缺的那两块。为了对离石汉代画像石 的研究提供资料,今将 1980 年发现的两块介绍如下。 (介绍文字略) 1987 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由南阳汉代画像石学术讨论会办公室编的汉代画像 石研究一书。这本书其实是一本论文集,其中收录了山西省博物馆高维德撰写的 左元异墓汉画像石浅析一文。该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根据谢国桢跋汉左 元异墓石陶片拓本对左表墓的石柱题刻内容进行了初步论证。第二部分是该文的 主要部分,将左表墓画像石按题材分为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符瑞谶纬 四种类型,并分别作了介绍。第三部分从雕刻艺术的角度作了概述。 文物1992 年第 4 期刊载了山西离石马茂庄东汉画像石墓 。对 1990 年发 掘的 2、3、4 号墓进行了详细介绍。 文物1996 年第 4 期刊载了山西离石再次发 现东汉画像石墓 。对 1992 年 12 月至 1993 年 4 月发掘的三座汉代画像石墓作了详 细介绍,分别命名为 14、19、44 号墓。 王君山西离石左表墓汉画像石艺术以在山西省博物馆纯阳宫管理部雕塑一 展室墙壁上镶嵌的 9 块山西离石县马茂庄出土的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 150 年) 左表墓室画像石为主要对象,通过对离石汉代画像石的图像分析,探讨了离石汉代 画像石产生的背景和艺术特色。王金元山西离石石盘汉代画像石墓 、 离石汉代 画像石 ,王金元、王双斌离石西崖底汉代画像石 ,王双斌山西离石马茂庄“建 宁四年”汉画像石墓 ,李旭峰吕梁汉画像石探析 ,李铮山西东汉画像石研究 等文着重从产生背景、题材内容、雕刻技法及艺术等方面做了介绍。吴镇烽秦晋 两省东汉画像石题记集释兼论汉代圜阳、平周等县的地理位置对陕西、山西 两省东汉纪年画像石的题记做了集释,并就当时部分县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是 研究秦晋汉代画像石的一篇力作。刘宇统、刘文进晋西奏乐画像石分析则选取 奏乐画像石这一图像展开论述,视角新颖,角度独特。吕梁地区文物局山西吕梁 第一章 绪论 5 地区征集的汉画像石是对离石汉代画像石的整体介绍,重在介绍,没有做深入研 究。 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汉代画像石著作主要有:信立祥先生的汉代画像石综合研 究 ,吴曾德先生的汉代画像石,欧阳摩一先生的画像石,王建中先生 的汉代画像石通论 ,蒋英炬、杨爱国先生的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杨爱 国先生的幽明两界纪年汉代画像石研究 ,张从军先生编著的汉画像石 ,李发林先生的汉画考释和研究以及南阳汉代画像石学术讨论会办公室编著 的汉代画像石研究 等。 信立祥先生为我国汉代画像石分期和分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汉代画 像石综合研究是一部全面系统分析汉代画像石的专著,在我国汉代画像石研究领 域占有重要地位。1984 年出版的吴曾德先生的汉代画像石一书从画像石艺术产 生的历史背景、生产劳动、建筑、天象、乐器舞蹈、杂技蹴鞠、神鬼迷信、历史故 事、剥削阶级的生活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欧阳摩一先生的画像石一书共分 十二章,从不同的角度对画像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书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王 建中先生的汉代画像石通论是一部高质量的综合研究画像石的专著,很有学术 价值。此外,蒋英炬、杨爱国先生合著的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张从军先生的汉 画像石 、李发林先生的汉画考释和研究等均是近年来画像石研究、考释的力作, 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李发林先生的汉画考释和研究 ,是汉代画像石考释研 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杨爱国先生的幽明两界纪年汉代画像石研究对纪年汉 代画像石做了专题研究,全面阐释了纪年汉代画像石研究的意义和内容。南阳汉代 画像石学术讨论会办公室编著的 汉代画像石研究 是由 23 篇论文汇集而成的著作, 代表了画像石研究的较高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汉画学会和北京大学汉 画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汉画研究是一部极其重要的汉画研究论著,代表当今汉画 研究的前沿。 此外,还有著名学者巫鸿先生的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 , 信立祥著,文物出版社,2000 年 吴曾德著,文物出版社,1984 年 欧阳摩一著,辽宁画报出版社,2001 年 王建中著,紫禁城出版社,2001 年 蒋英炬、杨爱国著,文物出版社,2001 年 杨爱国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年 张从军编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年 李发林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年 南阳汉代画像石学术讨论会办公室编,文物出版社,1987 年 巫鸿著,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三联书店,2006 年 第一章 绪论 6 以及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 纪念碑性 , 虽不是汉代画像石研究专著, 但对研究汉代画像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巫鸿先生对汉代画像石的有些看法是有争议的,但他的分析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张道一先生画像石鉴赏 从文化鉴识和画像赏析两个角度对汉代画像石做了 全面论述。 刘宗超先生 砖石精神 重点对汉代画像石艺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介绍。 均属 2009 年汉画像石研究的力作。 通过上述的简要回顾,我们可以看出以往关于离石汉代画像石的研究成果有这 样几个特点。 第一,大部分的论文以图版整理汇集为主,而对汉代画像石内涵的考察分析则 较少。一些综合性的著作主要是从整体上对汉代画像石作分析研究的,虽对离石汉 代画像石有所涉及,但只是概要的介绍,没有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第二,大部分的学术论文是从考古或艺术的角度对汉代画像石作分析论述的, 而从历史的角度对离石汉代画像石作探讨研究的并不多见或程度很有限,对画像石 题材内容作集中论述的也非常少。 第三,在画像石比较研究方面做的还不够,没有突出离石汉代画像石自身的特 色。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准备重点从离石汉代画像石题材内容角度入手展开分析, 突出离石汉代画像石与其他地区汉代画像石的不同所在,然后对其原因作分析探讨, 力求能够反映秦汉时期离石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 1.3 研究方法 首先,进行分类。把目前所能见到的离石汉代画像石按题材内容作出分类,使 人们对离石汉代画像石题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其次,在题材分类、概括介绍的基础上,对汉代画像石中能够反映该地区地域 特色的题材内容作集中的论述。在具体论述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力 求增加更多的文献资料,尽力避免简单程式化的分析和说明。第二,把离石汉代画 像石和其它地区的画像石(主要是陕北、河南、山东、苏北等地区的画像石)进行比 较,突出离石汉代画像石不同于陕北、河南、山东、苏北等地画像石的独特之处, 巫鸿著,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三联书店,2005 年 巫鸿著,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张道一著, 画像石鉴赏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年 刘宗超著, 砖石精神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第一章 绪论 7 然后具体分析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原因。第三,论述过程中充分利用考古报告、发 掘简报以及其它考古资料,同时积极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来佐证自己的论述,使 自己的论文更有说服力。 最后,在文中插入典型的汉代画像石图版,力求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1.4 解题 本文没有采用传统的“晋西北汉画像石”这一提法,而是直接以“离石汉代画 像石”作为标题,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今天的晋西北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吕梁市大 部和忻州市部分,而截至目前忻州市和吕梁东部未见有汉代画像石出土,如果继续 沿用以往的提法,会容易让人造成一种误解,以为晋西北地区都是汉代画像石的分 布区。而山西汉代画像石主要集中分布在以离石为中心的离石、柳林、中阳交界区 域,离石为最多,因此用“离石”而不用“晋西北” ,应该更为准确,也更合乎实际。 第二章 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 8 第二章第二章 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 2.1 区域分布问题 汉代画像石,主要是汉代墓地祠堂、地下墓室、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有画 像的建筑构石。王建中先生在汉代画像石通论中则形象地定义为:“汉画像石是 指我国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网及其它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 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的绘画艺术品。 ” 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 范围内发现和发掘的汉代画像石墓二百余座,汉代画像祠十多座,汉代画像石阙二 十余对,汉代画像石总数已超过一万块。作为所属建筑的构件,汉代画像石有其实 用价值。而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在本质意义上汉代画像 石是一种丧葬艺术作品。 从全国范围历年发现和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地点来看,东起海滨,西到甘肃、四 川一线,南至浙江的海宁、云南的昭通一线,北自陕西的榆林、内蒙古的包头、北 京,都有大量的汉代画像石遗存。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内,汉代画像石的分布是极不 平衡的,根据已有资料,按其分布的密集程度,可以划分为几大区域。信立祥先生 分为五大区域,而蒋英炬、杨爱国则分为四大区域,所分区域虽不同,但其涵盖范 围是一样的。这其中,陕北、晋西北是毫无争议的一大区域。 图 2.1 汉代画像石分布图 这一分布区位于陕西北部和山西西北部的离石地区。汉代画像石集中分布在陕 西省的绥德、米脂、榆林、神木、子洲、清涧、吴堡、彬县和山西省的离石、柳林、 中阳等地。陕北和晋西北离石地区,在秦汉时期属上郡和西河郡的辖区。而主要集 中分布在黄河两岸的汉代画像石地域,又大抵在汉代西河郡的辖区内。 陕北、离石汉代画像石存在前后相继关系。这一区域的汉代画像石可以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大致说来,陕北地区的汉代画像石几乎全部属于东汉前期作品。从目 前发现的纪年画像石看,最早的是东汉永元二年(公元 90 年) “辽东太守左官”墓 (即黄家塔 7 号墓)画像石,最晚的是东汉永和四年(公元 139 年) “河内山阳尉牛 季平”墓画像石。由此可以推断,陕北地区汉代画像石的兴盛年代,大致在东汉和 帝至顺帝永和五年(公元 140 年)西河郡治南迁至离石以前的时期,即相当于汉代 王建中著, 汉代画像石通论 ,紫禁城出版社,2001 年,3 页 第二章 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 9 画像石一般分期中的东汉中期。当然在陕北发现的部分零散汉代画像石中,也有属 于东汉早期的作品,如绥德出土的门柱、门扉画像,图像简单,粗阴线刻。而离石 的汉代画像石几乎全部是东汉后期作品。有纪年铭的画像石最早的是东汉和平元年 (公元 150 年)左元异墓画像石,最晚的是熹平四年(公元 175 年) “西河圜阳守令 平周牛公产”墓(离石马茂庄 14 号墓)画像石。由此可知,离石的汉代画像石,是 在东汉顺帝永和五年西河郡治南迁离石以后发展起来的,时间相当于东汉晚期或延 至东汉末年。由于离石的汉代画像石分布和存在时间相对集中、跨度较小,因而在 画像石的题材内容、雕刻技法与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更加接近的面貌特征。 为什么陕北、离石汉代画像石存在前后相继关系呢?西河郡治从榆林、绥德南 迁至离石,必然经过了一条较为固定的迁徙路线,正是因为这次迁徙,把汉画像石 技术、工匠及崇尚这种墓葬的风俗带到了离石,发现的陕北汉代画像石总体上早于 离石,而离石汉代画像石均为郡治南迁后的作品,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随着迁移, 汉代画像石的风格也就发生了一些变化,陕北地区汉代画像石主要流行深剔地平面 刻法,而离石汉代画像石主要采用浅剔地平面刻技法。柳林隰城墓汉代画像石的风 格接近于陕北,而明显有别于离石,也能说明这一问题。因为柳林与陕北隔黄河相 望,自古又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与陕北的往来相对频繁。郡治南迁选择在柳林渡河 的话,必然会在此地停留。所以隰城墓汉代画像石有可能是从陕北带过来的,也可 能是陕北工匠在柳林雕刻完成的。 隰城是汉代诸侯王城,城址位于柳林县西十里穆村镇杨家坪村。该城依山而建, 总面积 100 万平方米,创建于汉武帝执政期间。据汾州府志等史料记载,汉武 帝元朔三年(公元前 126 年) ,封代共王之子刘忠为隰城侯,王莽时隰城改名为慈平 亭,东汉献帝时城废。 山西历史地名词典记载: 西汉置隰成县,属西河郡,新莽改名慈平亭,东汉省。故治在今柳林县西 5 公 里穆村,古城遗址尚存。 汉书地理志西河郡: “隰成,莽曰慈平亭。 ” 水经河 水注 : “ (离石水)又南出西转,迳隰城县故城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代共王子刘 忠为侯国,王莽之慈平亭也。 ”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隰城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汉画像石三十余块, 但大多遗失毁坏,现仅存九块。 隰城画像石与离石地区出土的其他汉代画像石有明显的不同。一是表现在刻画 刘纬毅著, 山西历史地名词典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年,269 页 第二章 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 10 内容上,有反映当时农牧生活的图景。二是反映在雕刻技法上。离石汉代画像石主 要是以浅雕墨描技法为主,一般不在细部作雕刻,仅用流畅准确的墨线将细部加以 描绘,这种浅凸雕作品的拓片效果细腻传神、潇洒飘逸,充满动感和力量。而隰城 遗址墓门石则采用了深剔地雕刻技法,在物象细部也施以刀刻,这种技法剔地较深, 拓片效果宛若剪影、凝重深沉、明快醒目,接近于陕北汉代画像石的风格。以绥德 王得元墓为例,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无论雕刻技法,还是刻画内容,都具有极大的 相似性。 门楣石只有半块,反映的是农牧生产内容,在离石汉代画像石中极为少见。画 面描绘的是牧场风光:初秋季节,秋高气爽,水草丰茂。嘶鸣的马队,健步的牛车, 奔逐的山羊,低翔的鸟儿。桃绂(即天鹿,一种神兽) 、凤鸟的出现,意味着五谷丰 登、年成殷实。 图 2.2 隰城汉墓画像石 图 2.3 王得元墓汉代画像石 当然隰城汉墓画像石只是一个孤例,另外限于汉代关于本地资料较少且零散, 加之学术水平极为有限,因此,这一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离石汉代画像石主要集中分布于现离石城区以西,以三川河、东川和、北川河、 南川河交汇点为中心的区域,也就是现在行政区划中离石、柳林、中阳三个县(区) 接壤部,尤其是马茂庄出土的汉代墓葬及汉代画像石最多。从地形、地势上看,这 一区域四周群山环抱,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盆地。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东汉永 和五年(公元 140 年)9 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 ,迁至离石 后,这一区域应为当时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或位于政治、经济中心的边 缘。 图 2.4 马茂庄位置示意图 第二章 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 11 2.2 离石汉代画像石兴起的社会背景 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研究表明它是特定历史阶段的 产物。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兴起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墓葬制度、人们的思 想观念、风俗习惯、雕刻绘画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地域差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随 着社会历史文化的演进,汉代画像石及其构筑的墓室、祠堂等墓葬建筑,也就逐渐 衰落直至消失。 2.2.1 离石汉代画像石产生的物质基础 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画像石产生、兴起的前提条件。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重 要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较三代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西汉王朝创建之初, 统治者奉行黄老思想,实行了“修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 “文景之治”的繁荣局 面。 史记记载到:“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 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司马 迁的记载不免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西汉时社会经济的极大繁荣。据史书记载,光 武末年 (公元 57 年) , 全国人口达 2100 多万。 明帝末年 (公元 75 年) , 人口增至 3400 多万。章帝末年(公元 88 年) ,人口上升到 4300 多万。到和帝末年(公元 105 年) , 人口达到 5300 多万。人口的增加,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东汉明 帝时, “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马被野。 ”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遍使 用和牛耕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汉代是我国铁器普及的时代,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 中,铁器逐步代替了铜器。汉代画像中就有不少反映冶铁和牛耕的内容。当时的铁 农具,不仅在中原一带,而且在边远地区也得到广泛使用。陕北、离石地区虽地处 秦、汉帝国的北部边陲,大致以长城为界,素为汉与匈奴等民族相邻和杂居之地, 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一定程度上和中原腹地等其他地区没有可比性。可这里是 汉帝国阻止匈奴南侵和守卫关中京畿的军事重地,也是通往北方边塞的交通要道。 秦帝国统一六国后,曾大力经营此地,并派大将蒙恬率大军驻守。秦皇、汉武多次 出巡北方都曾经由此地。为解决驻军的粮饷,自西汉以来,便实行戍边军队屯田的 政策。除军屯外,还实行民屯。至东汉仍继续实行屯田政策。在东汉光武帝、明帝、 司马迁著, 史记平准书 ,中华书局,1959 年,1420 页 范哗著,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中华书局,1965 年,115 页 第二章 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 12 章帝、和帝时期,曾多次大规模由内地向边地移民,并制定了多种徙边的优惠政策。 后汉书记载了明帝永平八年,即公元 65 年的情况: “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 减罪一等,勿笞,诣度辽将军营,屯朔方、五原之边县,妻、子自随便占著边县, 父母同产欲相代者,恣听之。凡徙者,赐弓弩衣粮。 ” 边防力量日益强大和边郡屯田不断扩大,多年的驻军和实边政策,既为这一地 区的农业、水利开发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带来了大量的、先进的农业、 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文化信息,大大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东汉顺帝永和五 年(公元 140 年)以前,这一地区已发展成为农牧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史书中描述 到: “沃野千里,谷稼殷积” , “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 。和 塞外匈奴等民族的贸易往来也得到了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工商业发展,成为中外 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这一地区画像石墓的产生创造了条 件。此区出土的纪年画像石的墓主人有许多是中下级官吏和一些没有官职的富豪可 以看做直接的证据。 汉代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其他区域大多为当时经济发达的地区,离石地区经济虽 不够发达,但经过政府的营建和开发,也具备了产生画像石墓的经济条件。离石在 汉代,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能成为南迁后的西河郡治,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作为一个偏远地区,较周边其他地域,经济、文化还相对发达,并且有重要的 战略意义,才会被当政者定为郡治所在。二是西河郡治迁到离石,极大地带动了当 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离石所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均为西河郡治南迁后的作品,就充 分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离石汉代画像石墓的产生提供了 必要的物质保障。 丰富的石材和先进的工具也为汉代画像石墓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离石地区 盛产石灰岩和一种页岩的砂石,易于开采,为雕刻、制作汉代画像石提供了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原料。而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在重要产铁地区设置“铁 官” , “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置所在县” ,极大地推动了冶铁技术的发展,从而为 石料的开采和画像石的雕造提供了得心应手的工具。 数量充足、技艺娴熟的雕刻工匠,是离石汉代画像石产生的另一个物质条件。 陕北汉代画像石比离石要早一个时期,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有丰富的技术、娴熟 范晔著, 后汉书明帝纪 ,中华书局,1965 年,111 页 范晔著, 后汉书西羌传 ,中华书局,1965 年,2893 页 第二章 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 13 的工匠。西河郡治的南迁,势必也有石刻工匠的大量迁徙,因为一为逃避匈奴的侵 扰,二为有活可干,维持生计,必须随当地的达官贵人和豪强地主一起迁到新的地 方居住。这样就为离石带来了大量的雕刻工匠。 综上所述,离石地区在汉代已经具备了汉画像石产生的物质条件。但是同时我 们还必须承认,汉代画像石并不是在该地区独立诞生的,很可能是从河南、山东、 苏北等发达地区传入的。吕静在陕北文化研究一书中已提出了类似观点: “在对陕北 800 余块汉画像石和其它地区的一些画像石资料进行研究比较时, 我们从陕北汉画像石流行的时间、雕刻手法所显示出的成熟技法和当时陕北汉画像 石产生的背景来分析,它极有可能是一种由移民带入并在与当地文化融合过程中又 有所改变、发展的一种墓葬民俗艺术品。” 所以,准确地讲,应该是具备了汉代画像石存在的条件。 2.2.2 离石汉代画像石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一、生死观念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类发展史上,至迟到孔子时,便开始关注这个问 题。孔子曾说: “未知生,焉知死?” ,这可能是迄今对生死问题的最早论述。正如 孔子所言,人们对生的追求远胜于对死的关注。对死的关注并不是因为死本身,而 是人们认为死是生的延伸,所以本质上还是对生的追求。汉代时,关于生死的讨论, 空前兴盛。 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生的观念在古代人心目中占据核心地位。可以说,中国 古代哲学流派的形成,其根本原因是创始人对生的不同认识所得出的不同解释。汉 代时,生的重要性被普遍重视。比如,公元 2 世纪时的道教经典太平经 ,视生为 天地之大德,反复强调道、德分别与天、地相配,所以生是道的特性、养是德的特 性,由此得出道兴则万物生、德兴则万物与人民悉养。再如,成书于 2 世纪后期的 道家著作老子想尔注 ,同样突出生的重要性,书中说: “生,道之别体也。 ” ,可 见把生上升到了道的高度。同时,生的观念发展为生生不息的观念。如太平经 中说: 今天乃贵重传相生,故四时受天道教,传相生成,无有穷已也,以兴长凡物类。 吕静著, 陕北艺术研究 ,学林出版社,2004 年,127 页 第二章 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 14 故天者名生称父,地者名养称母。 道乃主生;道绝,万物不生;万物不生,则无世类,无可相传;万物不相生相 传则败矣。 基于生的重要性, 太平经反对溺杀女婴: 男者乃承天统,女者承地统;今乃断绝地统,令使不得复相传生,其后多出绝 灭无后世,其罪何重也!此皆当相生传类,今乃绝地统,灭人类,故天久久绝其世 类也。 还反对独身: 夫贞男乃不施,贞女乃不化也。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二人共断天地 之统,贪小虚伪之名,反无后世,失其实核,此天下之大害也。 对生的如此重视,必然会特别关注个体生命。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主要表现为 追求长寿和不朽。长寿即是对生的追求,不朽是对生的延续的追求。长寿与不朽的 现实表现形式就是求仙。 “皇帝求仙热情的升温促进了仙作为一种信仰与一种观念的 普及和转化。到了汉武帝时,这种信仰的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以至 于让时人感到震惊和好笑。司马迁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自从武帝开始涉足求仙, 并给一些方士封官赏赐后,燕、齐方士争先恐后地放言自己拥有不死秘方,能与仙 交通。 ” 余英时的这段话概括了当时帝王求仙的情况。 由于帝王对求仙的热衷,成仙的观念在民间也扎下了深厚的根基。 “人们普遍相 信形体成仙的各种方法。例如他们相信,像黄帝一样举行封禅可升天;像淮南王一 样服药可升天;或像卢敖一样服金玉之精,食据说使人身轻的紫芝之英可升天。也 有人相信只有追随老子的教导寂静无欲,或断食五谷,或导引养生,或甚至更为奇 怪的将人体变形为鸟的形状才能达到形体成仙。 ” 汉代画像石中得道升仙、羽化成 仙等图像都是这一思想的反映。 第二、仁孝观念 汉代画像石的产生与两汉的统治政策、社会风尚也有关联。仁孝观念在汉代有 着近乎神性的地位,主要表现为:一、汉代人非常尊崇孝经 ,奉孝经的内容 王明编, 太平经合校 ,中华书局,1960 年,658 页 王明编, 太平经合校 ,中华书局,1960 年,701 页 王明编, 太平经合校 ,中华书局,1960 年,36 页 王明编, 太平经合校 ,中华书局,1960 年,37 页 余英时著, 东汉生死观 ,商务印书馆,2005 年,29 页 余英时著, 东汉生死观 ,商务印书馆,2005 年,39-40 页 第二章 离石汉代画像石概述 15 为行为准则。诸如: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 也,民之行也” 、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 大于配天。 ” 、 “事父孝,故事天明,事天与父同礼也” ,都被他们当作信条。二、汉 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极力鼓吹孝行和孝道。高祖“重孝” ,惠帝表彰“孝 悌” ,吕后“举孝授官” ,文帝“置孝经博士” ,武帝“以孝治天下” ,宣帝地节 四年诏云“导民以孝,则天下顺” 。 东汉章帝曾制诏齐相曰:“谏议大夫江革,前以 病归,今起居如何?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国家每惟志士,未尝不及革。县 以见谷千斛赐巨孝 ,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致羊酒,以终厥身。如有不幸,祠以中 牢。 ” 三、统治者对“孝”的提倡和对孝子的特殊礼遇,大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产品销售区域代理合同模板
- 2024租车合同协议书公司单位租车协议书
- 2024版独家代理合同样本
- 2024年广场文化建设施工合同
- 2024年度货物采购与供应协议
- 陀螺课件图片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劳动合同标的:高级管理人员雇佣
- 2024解除土地流转合同
- 2024年度环保项目技术研发与许可使用合同
- 2024年度房屋买卖合同(高档住宅)
- 最新空白办健康证用工证明1页
- 工程结算书(完整版)
- SPECTRO直读光谱仪使用PPT学习教案
- 急性肾盂肾炎护理查房
- 常用钢材磁特性曲线
- 浅谈地铁通信系统漏缆施工
- 安全工器具试验标准及周期表
- 机器人学_机器人雅可比矩阵
- 家长会邀请函模板
- 空调工程评标办法
- 血液透析血标本采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