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宋琬词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宋琬词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宋琬词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宋琬词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宋琬词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宋琬词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欢 指导老师胥洪泉教授 摘要 宋琬,山东莱阳人,清初著名词人。他以诗扬名,声望早著,为“国朝六大家”之一, 与安徽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在清初词坛上,宋琬以其独具新意的小令和悲慨凄怨的慢词 独树一帜,他的二乡亭词被收入孙默国朝名家诗余。笔者在回顾并继承前人宋琬词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宋琬的唱和活动、宋琬的词学思想、宋琬词的风格与分期三个方面 对其词进行研究,把重点放在对“江村唱和词”、尊体与寄托的词学思想、前后期风格差异的 研究上。 第一部分是宋琬的唱和活动。从“江村唱和”谈起,介绍了宋琬“江村唱和词”的风格, 探讨了其风格成因;其次谈到了宋琬参与的“广陵唱和”、“秋水轩唱和”和“入蜀之际的缬 字韵唱和”等其他唱和活动,并将宋琬与陈维崧、王士祯的交游分别附于“广陵唱和”、“缬 字韵唱和”之后。 第二部分是宋琬的词学思想。以宋琬的吴园次( 艺香词) 序和韦惕庵词序为基 础,对宋琬词学思想进行梳理,指出宋琬的词学思想主要包括尊体、重寄托、婉约豪放并重、 注重词的音乐特质、重视地域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 第三部分是宋琬词的风格与分期。指出宋琬词的前后期风格迥异:前期以绵丽见长,颇 有新意;后期以悲怆为主,多凄怨声。然后分别从词的内容与艺术表现两方面对其宋琬词前 后期风格之异进行了具体论述,从人生经历、文学观念、创作手法、杜甫影响四个角度对风 格迥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在严迪昌先生清词史的基础上,对宋琬词前后分期界 限进行了界定。 关键词:宋琬词 唱和词学思想风格分期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彳抓触c f t h e s t u d yo fs o n gw a n sl y r i c s m a j o r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m r e m a c a n d i d a t e :w a n gh u a n t u t o r :x uh o n g q u a n a bs t r a c t s o n gw a n ,w h oc 锄e 五ms h 锄d o n gl a i y 锄g ,w 勰a 岛珈u sp o e ti l l 1 ee a j l yq i i l gd y i l 舔够 s o n gw r 锄g o t l ep o e 仃yo fp s t i g ev e d ,e 甜y ,w a s0 n eo f 廿l es i ) 【m 蕊t e r si l lq i i l gd y i l 嬲哆h e 锄d s l l ir 叻曲a n gw e r ec o n s i d e r e da ss o u t l ls kn o r t hs o n g h lm el y r i c sh i s t o 拶o fe a r l yq i n gd y n 勰咄 s o n gw a l l sl 妒c sw 盯e 胁1 0 u sf o ri t si n n o v a t i v es h o r tp o e 傩锄d 姆cs l o wl 咖c s h i s ”e rx i 锄g t i n gl ) 响c s ”w 弱i i l c l u d e di ns u nm o sg u oc h a om 堍j i as l l i 1 i i lr e v i e w i i l ga i l di i l h e r i t e d p r e d e c e s s 0 心s o n g w a nl y r i c sr e s e a r c h ,m ea l l 1 0 rl l l a i l l l y s t i l d i e d “丘0 mm r e ep l l a s e s :s o n g w a n s c l l i m e da c t i v i t i e s ,s o n g w a n sl y r i c so fi d e o l o g y l es t ) r l ea n ds t a g i i l go fs o n g w a n sl 妒c s f o c u s i i l g o ns o n g w 甜l f sj i a n gc u nc l l 暑m gh el ) 丽c s ,r e - s u s t e n 柏c e 粕dr e s p e c tf - o rm ew o r do fu l o u g h t ,1 e d i 任e r c n c eb e t w e e np r e s t y l ea n dp o s t s t y l er e s e a r c h t h ef i r s tp a ni ss 叽g w a i l sc h 妇e da c t i v i t i e s s p e a l ( i n g0 nt l l es 0 n g a n sj i 锄gc 聃c h 锄g h e ,i n 仃0 d u c e dl l i s1 蜘c s ss t y l e ,d i s c u s s e di t sc a u s e so fs t y l e s e c o n d l y t a l k e da b o u ts 0 n g w 锄s p a n i c i p a t i n gi nm e ”c 1 1 i m e di ng u a i l g l i n g ”,”c h i m e di l lq i u s h u ix u 孤”,”0 n 地o c c 勰i o no fs i c h 啪 x i e w o r d sd l y m ec 1 1 i m e d f i ,a l l dc h i m 弓di n l co t l l e ra c t i 诎i e s w i mc h i m e da c t i v i t i e sb e 柳e 饥c h 饥 w b i s o n ga n ds o n g w a n ,w h gs h i 出e na i l ds o i l g w 趾弗s p e c t i v e l ya h a c h e dt o :i c t c h i m e d i i l g 啪g l i l l g ”,”t l l l e x i e w o r d sr h y l mc h i m e d a f i e r 1 ks e c o n dp a i ti ss 0 n g w 孤s 1 0 u g h ta b o u tl 蜘c s o nt h ef 0 岫d a t i o no fs gw a n s ”w h 塌n c i q u e i l c e ”觚d ”w 巍t i 锄sl 州c s q u e n c e ”,t l l e 卸t l l o rs u n 硼i a r i z e d s 0 n g 、7 i ,锄sm o u 出a b o u tl 妒c s , b e l i v e d 廿l a t s o n g w a l l st l l o u 出o fl 妒c s i i l c l u d e df i v e p 碰s :r e s p e c e dl y r i c s s m a i ns 觚e ,p l a y dm o r ei m p o r t a n c eo n 廿l es u s t e n a n c e ,c i l v i r 0 舯e n t a l i n l p a c t ,锄dl y r i c sn a t l l 托o f t 量l em l l s i c ,g a v ee q u a le m p h 弱i so ng 阳c e m l 觚dm l i i l l l i b i t e ds t y l e dl 州c s 1 h e 吐l 矾p a ni s 也es o n g w 锄l y r i c s ss t y l e 孤ds 切哂n g 1 l l ea u m o rb e l i e v e dt l l a ts o n g 、】l ,觚 l 面c s sp 坨一锄dp o s tp e r i o dh a dd i 位r c i l ts t y l e s :e d ys t ) ,l ew a sb l e n da i l dg e o r g e o u s ,q u i t e i l l i l o v a t i v e ;i 舭s 够l ew 瓠p a m e t i q u e ,q u i t e 仃a 西c t h e ng a v eas p e c i f i ce x p o s i t i o nf 吣ml y r i c s c o n t e n ta r l da r tp e d o 肌a r l c ei nt e n 】峪o fb o t l lp r e - a n dp o s td i d e r e n ts t y l e ;d i s c u s s e da n da m l y z e di t s s t y l e 丘d m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1 i t e r a d rc 伽c 印t s ,c r e a t i v ea p p r o a c ha r l dd uf u si m p a c tf o u r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0f i n dt h er e 硒0 1 1 sw h yt h ep f e - a n dp o s ts t y l ew a ss od i f f e r e n t f i n a l l y o nt 1 1 eb 勰i so fm r m d i c h a i l g s q i n gl 蜘c sl l i s t o 叮”,s o n g w 肌l 妒c s s t a g eb o u n d 撕e sw e r ed e f m e d 1 沁yw o r d s :s 蚰g w a n sl y r i c s ;c h i 眦da c 伽i t i e s ;t h 伽g h ta b o u t 虮瓶;s t y l e ;s t a g m g l i 学位论文题目: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j 酯彰 签字日期: 20 0 8 年4 月15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i 、j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回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乡彰 导师签名:聃泞 签字日期: 20 0 8 年4 月15 日签字日期:20 0 8 年4 月15 日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宋琬生平及词研究综述 前言:宋琬生平及词研究综述 “前言”包括两部分:一是宋琬的生平简介,二是宋琬词研究综述。 一、生平简介 宋琬( 1 6 1 4 一1 6 7 4 ) ,字玉叔,号荔裳,一号无今1 ,自称二乡居士、二乡亭主人,山东莱 阳人。由于莱阳曾归东海郡管辖,故又称“莱阳宋琬”或“东海宋琬”。清顺治四年( 1 6 4 7 ) 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备道、宁绍台道。顺治七年( 1 6 5 0 ) 、康熙元年( 1 6 6 2 ) 两次 被诬系狱,得白,流寓吴越。寻起四川按察使。康熙十三年春( 1 6 7 4 ) 入觐,卒于京师。 由于宋琬词主要为入清后创作,因而笔者对他这一时期的经历作了重点介绍,宋琬入清 后经历大致如下:崇祯十六年( 1 6 4 3 ) 春,莱阳陷落,宋琬之父宋应亨被清军射死,同时死 于锋镝酷刑者还有其族兄宋玫、姨夫董应雷及好友赵士骥等数十人。1 6 4 4 年清军入关后,为 避战乱,宋琬开始流亡。有人认为他的流亡不是单纯的逃命,而是跟随明宗室的活动,并说 宋琬“追随小朝廷流亡,算是一个微不足道、无职无权的读书人尽了道义上的责任”2 。身负 国难家仇的宋琬本不宜仕清,然而迫于生计,他于顺治三年( 1 6 4 6 ) 参加了顺天乡试。顺治 四年( 1 6 4 7 ) 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当时好像有不少人对宋琬为官清廷一事有所非议,所以 宋琬在诗歌中慨叹“知我者日情非得已,不知我者日名根未断”。顺治七年( 1 6 5 0 ) ,宋琬督 芜湖钞关,四弟宋殉卒。同年冬,宋琬为逆仆构陷入狱。顺治十一年( 1 6 5 4 ) ,宋琬赴秦州任 陇西兵备道,恰逢秦州地震,他加意抚恤,为当地百姓重修城垣。顺治十四年( 1 6 5 7 ) ,宋琬 迁直隶永平道。顺治十五年( 1 6 5 8 ) ,仲兄宋璜衔冤而死。顺治十七年,调浙江宁绍台道,擢 浙江按察使。顺治十八年( 1 6 6 1 ) ,受“于七起义”牵连,宋琬和亲眷一起锒铛入狱,至康熙 二年( 1 6 6 3 ) 获释。然而出狱时兄弟四人只剩下他一个了。康熙三年( 1 6 6 4 ) ,宋琬南下苏杭, 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流放生涯。康熙十一年( 1 6 7 2 ) ,宋琬被重新起用为四川按察使。康熙十二 ( 1 6 7 3 ) 年入京觐见,恰值吴三桂兵变,忧虑成疾。康熙十三年( 1 6 7 4 ) 春,卒于京师邸舍。 宋琬喜结八方好友。崇祯四年( 1 6 3 1 ) ,年仅1 8 岁的宋琬游学国子监,常随父兄参加文 人雅士的聚会,结识各方豪杰。崇祯十三年( 1 6 4 0 ) ,宋琬随仲兄宋璜至杭州,了解了江南的 文风,又结交了不少文坛好友。入清后,宋琬在清廷内部人缘也不错:不管是曹溶、龚鼎孳、 王崇简等贰臣,还是王士祯、吴绮、施闰章等新贵,宋琬都能与之和睦相处。宋琬的“好友” 之名在后世也广为流传。清稗类钞“师友类”就有宋荔裳好客条云:“宋荔裳廉方使琬 倜傥好客,征歌命酒,座无虚席,即向未谋面者,亦许阑入,去而不问,亦不询其姓氏。客 游吴越,居西湖十年,偕诸名流觞咏其间,动至经月。”宋琬生命危急时刻总能化险为夷,不 1 夏承焘金元明清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3 2 陈冠英,刘雁翔清风良吏,桂冠诗人宋琬生平事迹考述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 0 0 0 ( 4 ) :5 3 5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言:宋琬生平及词研究综述 仅是由于统治者明察秋毫,更是缘于亲朋好友的热心相助。据李恩浦 于七起义,宋琬第一 次出狱是通过施闰章帮他写了文书提请刑部核查,打通了关节;第二次则是靠幕僚刘弘裔的 四处奔走,以及朝中故人王崇简父子和山东巡抚蒋国柱等人的力保。康熙三年( 1 6 6 4 ) 六月, 蒋国柱出任浙江巡抚,王式诬告宋琬与罪案有关,蒋国柱又力为排解。 清廷为官后,宋琬和遗民群体交往甚密。他年轻时就参加了被誉为“当今之党锢”的山 左大社,诗文酬唱,抨击时政。入清时已届壮年,父兄死于清军之手,宋琬与清廷有家仇国 恨,这使他与明遗民有戚戚相通之感。名闻天下的姜蜾、姜垓、方文等俊杰之士都是宋琬的 挚友,终其一生友谊甚笃。不管是甲申、乙酉明清易代之时,还是宋琬入清取得功名之后, 他们的诗作来往一直没有间断。甲申、乙酉之际,宋琬避难于吴江叶绍袁家,与方文结识。 顺治六年( 1 6 4 9 ) 宋琬督芜湖钞关时,曾用俸禄接济方文。之后,宋琬任职永平时,方文再 度来访,并在永平访宋玉叔诗中说“君( 宋琬) 昔官司农,弭节芜江边。是时我卖卜, 逃名隐市廛。故人忽相遇,执手情欢然。饮我以酒浆,和我以诗篇。更念旅食艰,分俸至万 钱。”可见,他和宋琬关系很好,对宋琬的慷慨相助也非常感激。此外,姜蜾、姜垓兄弟是有 节气的遗民,又是宋琬的儿女亲家,入清后与宋琬也与姜家兄弟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常有诗 歌唱和。 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那就是宋琬每次赴任之前总是到河南清丰父亲的祠堂去祭拜。这 表明他不曾忘记父亲的高风亮节,更没忘记父亲死于清军之手。父亲的高风亮节激励他去实 现清廉为官、造福于民的理想,而父亲惨死的残酷现实却让他对清廷耿耿于怀。这种心灵深 处的矛盾贯穿了宋琬的后半生。这种矛盾既是他步步高升的阶梯,又是他命运多舛的根由。 二、宋琬词研究综述 宋琬词集有二乡亭词、入蜀集两种,二乡亭词收词1 4 7 首、安雅堂未刻稿入 蜀集下收词2 7 首,共计1 7 4 首。清代聂先、曾王孙编的百名家词、清代孙默编的国 朝名家诗余以及民国陈乃乾编的清名家词都全文收录了宋琬的二乡亭词。全清词顺 康卷则将二乡亭词入蜀集一同收入。另外,蒋景祁瑶华集还有宋琬一剪梅熏 香1 首,为各版本所无,特予收录,全词如下: 琼窗半锁绿阴浓。犀押帘笼,玳押帘笼,熏香小鸭花微红兰饼初融,麝饼初融。 沉沉不断画屏东烟袅楼中,花袅楼中,睡余无力髻鬟松一阵梅风,一阵蕉风 词集名“二乡亭”,宋琬白注为“醉乡”与“梦乡”3 。刀俎之余,他用这样一个注脚表明 人生如梦的痛彻感悟。此外,“二乡亭”也是宋琬的居住之所。后为豪强霸占,他只能携妻带 子流浪异乡,这个名字体现了他身居异乡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宋琬词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是清人对宋琬词的研究,其中最为 系统的当属康熙八年( 1 6 6 9 ) 董俞的二乡亭词小引,董俞将宋琬词作分为长调和小令两种, 称其长调“多商羽之音,秋飚拂林,哀泉动壑,不足喻其峥嵘萧瑟也”,称其小令“如新筝乍 3 宋琬宋琬全集过黄粱祠有感齐鲁书社2 0 0 3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前言:宋琬生平及词研究综述 调,雏莺初啭;尖佻新艳,不数齐、梁子夜、读曲诸歌”- 用形象性和概括性的词语对 宋琬词给予了高度评价。百余年来,这篇小引流传甚广,以至于提到宋琬词必然想到董俞的 评价。康熙二十五年( 1 6 8 6 ) ,蒋景祁在刻( 瑶华集) 述中将曹贞吉、王士祯和宋琬划为 一派:“曹解元升六( 贞吉) 清思审致,与新城王( 士祯) 、莱阳宋( 琬) 别为一派,钱舍人 ( 宝汾) 继陈( 大樽) 、李( 舒章) 诸公之绪而又较幽兰湘真出一头地,愈出愈新, 词之境界如是。”4 对宋琬的“清丽”词风予以肯定。田同之西圃词说谓“自邹( 祗谟) 、 彭( 孙通) 、王( 士祯) 、宋( 琬) 、曹( 尔堪) 、陈( 维崧) 、丁( 澎) 、徐( 鱿) ,以及浙西六 家后,为者寥寥,论者亦寡。行见倚声一道,讹谬相沿,渐离而渐熄矣”。可见田同之认为宋 琬是清代较早为词的名家之一。谭莹论词绝句评宋琬云:“穷始能工到乐章,曼声哀艳越 齐梁。诗文望重遭逢惨,凄绝莱阳宋荔裳。5 主要是从宋琬身世分析,认为其词风哀艳。晚清 朱祖谋清词坛点将录以清词诸名家配水浒一百单八将,其中把宋琬比为梁山英雄黄信。水 浒传中黄信的外号是“镇三山”,属“地煞星”,是梁山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一名。 可见在朱祖谍眼中,宋琬在清词诸名家之中虽非大家,也是“骁勇善战”、颇具豪放之气的。 2 0 世纪8 0 年代前的词曲学著作( 如王易的词曲史、陈中凡的中国韵文通论、龙榆 生的中国韵文史、吴梅的词学通论等) 目光多集中在陈子龙、陈维崧、朱彝尊、纳兰 性德等几个大家身上,对宋琬及其词几乎只字不提。相比之下,只有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 史清代诗歌部分提到了宋琬词,他说:“宋琬的词,也有一些好作品,如蝶恋花旅月怀 人、破阵子关山道中等作,以雄浑见长,而无绮靡之病。”指出了宋琬词在明末清初词 坛上的“以雄浑见长”的特色。1 9 8 8 年严迪昌先生撰成4 5 万余言的清词史一书,从史的 角度概括了宋琬前后期词风的差异,对宋琬在清代词坛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使宋琬词重 新为人所知。2 0 0 4 年苏州大学陈宇舟的硕士论文清代诗人宋琬研究中特设峥嵘萧瑟的 二乡亭词) 一章,认为宋琬词与其诗歌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乱世悲歌。2 0 0 5 年苏州大学 刘春兴的硕士论文宋琬研究也有二乡亭词研究一章,认为宋琬词是其文学成就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宋琬词忠实记录了他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对考察宋琬生平有重要的作用。 2 0 0 6 年河北大学徐华的硕士论文宋琬诗词研究设宋琬的词一章,指出宋琬词远衍花 间鼻祖,近承明季余习,吸取了敦煌歌辞和明清民间歌谣的养分,是对两宋词作雅化倾向的 偏离。 总体来说,宋琬词研究还刚刚起步,系统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尚未问世,笔者不揣浅陋, 选择了这个研究课题。 笔者对宋琬词的研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这是宋琬词研究的首篇专题论文,要尽 量做到系统深入。其次,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笔者重点对宋琬唱和活动及词风进行研 究。最后,不仅总结出了可信的结论,更探讨了其成因。 4 蒋景祁瑶华集中华书局1 9 8 2 :4 5 续修四库全书第1 5 2 8 册4 7 6 页 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宋琬的词唱和活动 第一章宋琬的“以词唱和 活动 宋琬前半生居明,后半生入清。1 6 4 4 年清军入关之时,他刚满3 0 岁。对他6 0 岁的人生 而言,恰好是明清各一半,名副其实的身兼两朝。 清初词坛重心在江南,宋琬的“以词唱和”活动也主要在江南进行。宋琬一生之中两次 流浪,亦在江南:一次是1 6 4 4 年国破家亡之际,一次是康熙三年( 1 6 6 4 ) 大狱初释之时。可 以说,江南对宋琬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宋琬与江村唱和 如果说宋琬诗名成于“燕台七子”唱和之时,那么其词名则成于“江村唱和”之际。 “江村唱和”发生于康熙四年( 1 6 6 5 ) 三月至七月间,地点是杭州西湖之滨,又称“湖 上唱和词”。其时正值三人出狱不久,旧伤未平,重见山水如斯,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曹尔 堪率尔首倡情调高亢激昂的满江红,且连填八章,宋琬、王士禄相继和之,各赋八首,押 “状”字韵,三人共作二十四首。 康熙四年( 1 6 6 5 ) 三月,大狱初释的曹尔堪、宋琬、王士禄三人齐聚西子湖畔,发起了 清词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唱和活动。其时为鳌拜摄政、康熙尚未亲政之际,已是科场案、奏 销案接连发生之后,高压的政治气氛依然凝重。虽说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可以曲寄” 的词来表达,然而此时王士禄、曹尔堪还是选择了韬光养晦、绵里藏针的隐晦表达方式,因 为像宋琬一样毫无顾忌地狂歌高唱毕竟需要很大的勇气。 西陵逸民徐士俊,字野君,号三有,是个遗民词人。他为“江村唱和”作了篇三子倡 和词序。文中说:“盖三先生胸中各抱怀思,互相感叹,不托诸诗,而一一寓之于词,岂非 以诗之谨严,反多豪放,词之研秀,足耐幽寻者乎? ”序言认为三人将怀抱“寓之于词”,正 是利用了词“妍婉、可以曲寄”6 的特点。在森严的政治气候下,词的创作是一种两全的选择。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似乎只是批风抹月,而与美刺讽喻无关,清朝当局对词几 乎不加盘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表述文体。 毛先舒题三先生词则从江村唱和受苏辛影响的角度切入:“填词小道也,古来独推东 坡稼轩能于此中寓豪宕顿挫之致。今年夏月,( 曹尔堪、王士禄、宋琬) 适相聚于西湖。 子顾先倡满江红词一韵八章,二先生和之,俱极工思,高脱沉壮。至其悲天悯人忧谗畏讥之 意,尤三致怀焉而不能已然则读是词者,但当求三先生之心于昔苏辛二公所处何如耳。” 7 认为江村唱和秉承苏辛豪宕遗风,高脱沉壮,然而研究江村唱和还要考虑创作者的处境及心 境如何。 6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l 7 毛先舒溪书四库存目丛书集部2 1 0 册:奄3 9 4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宋琬的词唱和活动 江村唱和是清初一次十分重要的词的唱和活动,它发生之后,南北词人应声而和者数以 十计,借题发挥,以抒胸臆,蔚为盛事,对清初词风的影响很大。然而,专门研究此次唱和 的著作却少之又少。严迪昌先生清词史用四页的篇幅对其进行了论述,主要阐述了唱和 中曹、王、宋三人艺术风格的不同,而对风格差异的原因却言之不详。因此,有深入研究它 的必要。 ( 一) 宋琬江村唱和词“怨而且怒一鲋基调 严迪昌清词史认为宋琬江村唱和词的基调是“怨而且怒”,并且说“宋琬仅以此类词 章即可奠定其词史地位”8 。那么宋琬“怨而且怒”的基调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宋琬“怨而且怒”的基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其一,在景色中体现出来。在他笔下,景色不再是身外之物,不再是为了粉饰太平,而 成了作者主观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平凡的景物描写中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如满江红王西樵客游武陵,曹顾庵赋词志 喜,属予和之中“倏尔波涛如梦里,跫然屐齿来天上”句,“波涛”即隐指不久前的牢狱之 灾。“木屐”是古人穿的一种木底鞋的通称,屐齿原指屐底的齿,后指足迹、游踪、履声、脚 步声等,此处即指“游踪”。本句意思是过去的牢狱之灾如梦里波涛一般,如今好友王士禄的 游踪到了西湖,便如天上掉下来的一样让人惊喜,看似单纯形容自己见到老朋友的喜悦心情, 其实包含着对牢狱生活的反思和突获自由的深深体悟。“风暖遥传灵隐磬,天晴急策韬光杖” 句也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灵隐”、“韬光”都是转向内心的、不外露的,蕴含了他在大 起大落之后人生态度的转变,也是他在政治高压的环境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策略。 虚幻景色中怨怒情绪的表达。这样的景色已非眼前之景,而是心中之景。如满江红予 与顾庵、西樵皆被奇祸,得免中“瞿塘峡、怒涛飞涨”句,当时作者身在西湖,不可能看 到“瞿塘怒涛”,他所描写的当然不是实景。宋琬是以“瞿塘怒涛”象征自己陡落牢笼的险恶 处境。满江红西樵以南徐游览诸作见示中“北固城头,兼天涌、银涛奔涨。登览处、频 经战伐,金焦无恙”句的描写也非实景,而是宋琬读完王士禄作品后在内心形成的一种映像: 宋琬仿佛来到了北固城下,登上了金山、焦山,看到了满目疮痍的山河。这些景色描写貌似 模山范水,字里行间却充溢着坎坷不平之气,我们可以从中读到宋琬内心的怨怒和不满。 其二,在典故中体现出来。宋琬用典故这种相对安全的方式或明或暗地表达自己愤激的 情绪。 明用。狂歌高唱,以潮水般的气势直抒“罪官”、“废人”胸臆( 参看严迪昌清词史) 。 如满江红其六下阕: 请室耗,心旌漾击瓦缶,乌鸟唱看霜侵六鬓,穷蒸愁酿。放逐谁怜亭伯困,登临愿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l 5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宋琬的词唱和活动 借卢敖杖。坐西窗、剪烛话通宵,悲欢状。 “请室耗,心旌漾”句中“请室”指大臣待罪之室,i :史记报任安书云“绛侯( 周勃) 诛诸吕,权倾五伯,囚於请室”,这里宋琬以周勃白比,指自己像周勃一般有功于朝廷却身陷 囹圄,有冤无处诉。“击瓦缶,乌乌唱”出白杨恽报孙会宗书:“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 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焦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 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9 宋琬又自比杨恽,因为他无辜下狱两年之久, 此时此际,惟有像杨恽一样“酒后耳热,仰天拊缶”来宣泄胸中愤懑。“放逐谁怜亭伯困”语 出后汉书崔驷传:“崔驷字亭伯驷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 窦宪) 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驷高第,出为长岑长。驷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1 0 ,说自 己像汉代的崔亭伯一样被放逐了,华发渐多,穷愁度日。这些例子都明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 似遭遇人物典故,来抒发胸中苦闷之情。 暗用。用典故的引申义或比喻义,从不同角度诉说着自己在诗歌中不能明言也不便明 言的怨怒之情。 满江红予与顾庵、西樵皆被奇祸,得免一词最为典型: 痛定追思,瞿塘峡,怒涛飞涨叹北寺、皋陶庙侧,何其无恙庄舄悲歌燕市外,灵均 憔悴江潭上。问绨袍、高谊有还无,谁曾饷愁万斛,东流漾五噫句,舂间唱恨埋 忧无地,中山须酿。故态狂奴仍未灭,尊前甘蔗还堪杖笑邯郸、梦醒恰三人,无殊状 短短9 3 个字的,典故就有1 0 个之多,且连用“皋陶”、“庄舄”、“屈原”、“须贾、范叔”、 “梁鸿五噫诗”、“戚夫人舂歌”等一系列典故来阐释自己的悲惨经历。“皋陶”是传说 中的舜之臣,掌刑狱之事。宋琬亦有杂剧祭皋陶,多愤激之词,此处以“皋陶庙侧,何其 无恙”明言大狱初释之欢欣,实叹狱中经历之惊险。“庄舄悲歌”典出史记张仪列传: 庄舄身为越人而仕楚,犹尚越声,表明宋琬虽入仕新朝,然而心中对明朝不无愧疚之意。“屈 原憔悴”典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 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於斯! 屈原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是以见放! ”明写屈原,暗写自己,宋琬暗以此典表明自己下狱是被小人诬陷。“绨袍高 谊”典出史记范雎列传,借范雎、须贾的绨袍高谊暗讽昔日好友的落井下石。“舂问唱” 典出汉书外戚传中的戚夫人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里借此曲表达牢狱生活的惨无人道。周釜山评此词日:“悲歌 慷慨,旁若无人”,此评语表明周釜山看到了词中蕴含的怨怒之情。 ( 二) 宋琬江村唱和词“怨而且怒一基调的成因 宋琬江村唱和词“怨而且怒”基调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9 杨恽报孙会宗书古文观止 1 0 范晔后汉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6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宋琬的词唱和活动 1 、两年多牢狱之灾后,宋琬心中郁积的愤慨需要通过词来抒泻。宋琬的许多诗文如实记 录了狱中生活给他带来的影响:答方丽祖书说“辛丑( 顺治十八年) 以来,陷身幽阱,譬 如大估扬帆,飘落罗刹鬼国,虽一晷刻亦难堪忍”,记载了狱中生活的痛苦难熬。寄怀姚经 三司理建宁感叹道“一旦存身在罗网,素交弃我如尘壤”,说入狱后朋友相继离之而去。晨 星叹中“自从系械两经春,面目黧瘦疑非人”之句更记载了在非人的折磨下,他已变得人 不像人、鬼不像鬼。康熙一年的壬寅除夕作中“死应为厉鬼,痛欲诉高曼”的句子让人 不寒而栗! “高曼”即指苍天,意思是化为厉鬼也要把所受苦楚告知苍天! 这些狱中所经受的 苦楚一点一滴都积压在宋琬胸中,大狱初释之后这些怨气必然要通过一个途径迸发出来。 2 、宋琬窘迫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无法从容地吟咏山水。宋琬题周栎园所藏近代名人画 册中说“岁辛丑( 顺治十八年) 予以仇家罗织,槛车征付爽鸠,湛身幽犴者三载,视 先生之祸为尤酷。虽无金石玩好之物可以充橐鳢之缺,而穷愁冻饿甚得残书敝履之力。读先 生因树屋中、粥墨诸诗,未尝不失声长恸”。这段话虽是说周栎园的,然而我们也可从 中发现宋琬出狱后经济的困窘。这种推测在宋琬安雅堂未刻稿第4 6 8 页一4 7 1 页一系列粥 帖、粥画、粥砚、粥觚、 粥炉、粥字的诗歌得到证实。这些诗歌表明宋琬当时 惟有靠卖些私藏物品维持生计了,相对窘迫的经济条件反而使宋琬迸发出更为激烈更加动人 心弦的情感来,“穷而后工”的理论在他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3 、“束马悬车”的创作方式有利于他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王士禄 ,陈维崧有满江红岁暮 渡江。用宋荔裳观察、曹顾巷太史、王西樵考功唱和原韵一词,中有“中流处、举杯遥贺, 焦先无恙”的句子,对宋琬的幸运脱险表示祝贺,而“焦先无恙”恰是宋琬“江村唱和词” 的原句。康熙五年( 1 6 6 6 ) ,陈维崧应宋琬、王士禄之嘱托,作西湖三舟图歌诗,下有注 释日:“杨执玉太常、王西樵( 士禄) 司勋时复各载一舟,出没六桥烟雨间。于其行也,林铁 崖质钱作图以赠行。宋( 琬) 、王( 士禄) 属余作歌”7 。 2 、康熙五年( 1 6 6 6 ) ,陈维崧、宋琬一起参加了“红桥唱和”。当时,宋琬入京取道扬州, 陈维崧赴扬州观潮,二人恰好相逢。时陈维崧考试下第,心情郁郁不乐。宋琬善意安慰了陈 维崧,并邀请他游览扬州名胜红桥。陈维崧宋荔裳( 琬) 招游红桥放歌云:“今夕何夕秋 澄鲜,宋公招我游楼船。金箫渔管相间作,兰炊绮馔罗长筵。狂奴故态本跌荡,屠门斫彘恒 流涎。扬州闭置如新妇,一闻公招宁迁延。”从陈的记述中可以发现,接到宋琬的邀请,他十 分高兴。康熙五年( 1 6 6 6 ) 秋,宋琬、陈维崧、曹尔堪、王士禄、汪楫、吴嘉纪、方孝标等 人宴集于刘师峻葭园。陈维崧有水调歌头宋荔裳、曹顾巷、王西樵招集刘峻度葭园,即 席限韵一词记载此事,其词如下: 钿犊朱扉外,宝鸭画堂中重逢把酒飞盏,倍觉旅愁空人有庾徐潘陆,坐有楼台丝竹, 1 4 黄鹤补注杜诗:卷五四库全书影印本 “刘扬忠清初广陵词人群体考论江西社会科学,2 0 0 4 ( 7 ) :8 5 9 3 ”徐华三百余年来宋琬研究综述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 0 0 5 ( 3 ) ”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卷二四部丛刊本 9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宋琬的词唱和活动 那减晋人风慎莫赋怅怅,急为拉红红 吾醉笑,拓金戟,倚长弓。不改狂奴故态,耳语有群公官是金闺贵客,身是画溪愁客, 客自不相同起觅铁绰板,高唱大江东 从风格来看,此词已能初步反映出陈维崧独具一格的“横霸”词风。据严迪昌清词史, 康熙五年( 1 6 6 6 ) 恰是陈维崧词风转化、风格初成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十分幸运的遇到了 宋琬、曹尔堪等前辈词人,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高度评价。这对陈维崧和阳羡词派以后的 发展非常有利。 3 、陈维崧与宋琬对彼此都有很高的评价。 3 1 、宋琬对陈维崧词的评价。康熙五年,宋琬作诗长歌赠陈其年赠陈维崧,其辞日: “座中最爱阳羡生,一榻高悬待陈孺轻舟容与泛秋水,狂歌气欲吞长淮。君家冠盖满京 洛,三十年来莽萧索。青缃奕叶擅雕龙,白眼何人识孤鹗! 屯田员外晓风词,秦川公子登楼 作”佃,同情陈维崧的怀才不遇,称道陈维崧的创作才华,认为陈的词作有“柳七郎风韵”。 宋琬还有沁园春题陈其年乌丝词一首: 天上张星,游戏人间,我幸见之。羡高阳里第,门才旋马,西因公子,赋必探骊八斗 才华,五陵逸气,整臼争传绝妙辞。旗亭上,有诸伶按拍,玉笛金徽。 奚囊白雪霏霏信此曲从来和者稀,似秦邮太史,风流旖旎,渭南老子,浑脱雄奇。杨 子涛深,洞庭月冷,应有鱼龙骇且飞。观止矣,待曹王敌手,险韵重题。 宋琬以词的形式评价乌丝词风格的多样性。认为陈维崧乌丝词婉约者堪比秦观, 豪放者足敌陆游。宋琬以“八斗才华,五陵逸气”形容陈维崧的豪迈与洒脱,以“杨子涛深, 洞庭月泠,应有鱼龙骇且飞”形容其豪放篇章的雄阔与冷峻,以“秦邮太史,风流旖旎”形 容其婉约篇章的清丽与典雅,十分生动形象。吴绮( 菌次) 评价宋琬沁园春题陈其年乌 丝词时也说“髯( 指陈维崧) 之轶伦绝群,于此可见”。 3 2 、陈维崧对宋琬词的评价。 陈维崧对宋琬词的评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宋琬婉约词的评价,另一类是对宋琬豪放 词的评价。 陈维崧认为宋琬的婉约词如有“丽情隽舌”,化工之笔。如陈维崧评宋琬卜算子榆荚 钱其四日:“无限风流,觉孔方阿堵,元属本人伧父,非关肉好”;评浪淘沙昭君套 日:“丽情隽舌,令人魂消”;评满路花胭脂井日:“可笑处极其可笑,可怜处极其可怜。 真化工手也”。 陈维崧认为宋琬豪放词似少陵歌行,风格在陆游、辛弃疾之间。陈的眼光十分独到,确 实抓住了宋琬词的精髓。如陈维崧评满江红又寿方山,时年五十有一日:“沉郁顿挫, 渭南、稼轩之间”;满江红西樵以南徐游览诸作见示日:“气雄险而韵深稳,少陵歌行擅 坞宋琬宋琬全集:3 “页齐鲁书社2 0 0 3 1 0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宋琬的词唱和活动 长处也”。 虽说宋琬在扬州只待了短短两月时间,却和陈维崧过往频繁,唱和不断。他的风流与才 华给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宋琬逝世数年之后陈维崧还写诗词怀念。康熙十五年( 1 6 7 6 ) 秋,宋琬逝世已三年,陈维崧作诗和宋荔裳先生韵亦得十有二首再次加以怀念。第六首 日:“辛柳门庭别,温韦格调殊。烦君铁绰板,一为洗蓁芜1 9 ,并评价说宋琬词有股“铁绰 板”般的豪放之气,冲淡了清初词坛上“蓁芜”之风。由此可以推断,陈维崧的豪放词风很 可能受到了词坛前辈宋琬的影响与启发。 王步高等编写的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论及宋琬破阵子关山道中一词时说:“这 首词气象雄伟,写秦陇间关山险峻,山路陡险,句句着实,字字铿锵有力,词气豪放前无古 人。同代作手,惟陈其年解燮蹀( 峡劈成皋古郡) 一首雄奇恣纵可以抗衡,真乃使陇水秦 关为之生色”。从王步高评语中亦可见宋琬与陈维崧的相互影响。 ( 二) 秋水轩唱和 “秋水轩唱和”发生在康熙十年( 1 6 7 1 ) 秋,是“辇毂诸公”发挥影响力的一场社集性 质的群体酬唱活动,也是“稼轩风”由京师推向南北词坛的一次大波澜。此次唱和由曹尔堪 首唱,押“剪”、“卷”、“扁”字韵;由龚鼎孳响应并推波助澜;经周在浚主持其事,并广泛 征集辑录成编,最早的唱和者是曹尔堪、龚鼎孳、纪映钟、徐倬、陈维岳、周在浚2 0 。其时宋 琬恰在京师,就响应龚鼎孳号召而参与其中,写了一首“秋水轩唱和词”。 康熙十一年( 1 6 7 2 ) 刻的秋水轩唱和词有2 6 卷,其中录有宋琬“秋水轩唱和词”1 首,即贺新郎为龚芝麓先生寿: 白雪诗盈卷笑微躯、未堪众婶,几从严谴公也缨冠骖欲解,知己感恩双泫身已似、 三眠残茧。洛下重来刘梦得,问种桃道士花深浅。陪剑履,两眉展。 丹心皎皎风雷显。佐天家、醴资曲蘖,医需和( 医和) 、扁( 扁鹊) 。社稷臣元推汲黯, 过眼白衣苍犬。请礼数、今宵都免。龙马精神方健在,补宗彝藻火垂虞典,歌进酒,烛频剪 此词为祝寿之作,基调是欢快的。虽说上阕“未堪众婷,几从严谴”句还是透着几许辛 酸:既有对龚鼎孳命运遭遇的同情,又何尝不是对自己人生苦痛的抚慰呢! 然而“丹心皎皎”、 “社稷臣元”、“龙马精神”诸句,积极乐观,词风雅健,颇有些稼轩“寿词”的味道,或许 这就是严迪昌先生所说“秋水轩唱和是稼轩风由京师推向南北词坛的一次大波澜”中的 一点小涟漪吧。 另,关于此词的创作年代:董迁龚芝麓年谱( p 7 6 1 ) 说此词为康熙三年( 1 6 6 4 ) 龚鼎 孳5 0 岁时作2 1 ,误。原因有二:其一,此词收入宋琬入蜀集下,因而当作于康熙九年( 1 6 7 0 ) ”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卷五四部丛刊本 2 0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1 ”董迁龚芝麓年谱中和月刊史料选集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六十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 9 8 3 l l 西南入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宋琬的词昌和活动 后。其二,此词押“卷”字韵,为“秋水轩唱和词”,则其创作应在康熙十年( 1 6 7 1 ) 后。 ( 三) 入蜀之际的 :蝶恋花“缬刀字韵唱和 康熙十年( 1 6 7 1 ) 四月,清明节之际,宋琬与沈又文入蜀前夕,宋琬招王士祯、王士禄、 龚鼎孳、梁清标、杜首昌、汪懋麟、徐倬、徐鱿、叶绍袁、纪映钟、周在浚、陈维岳、曹贞 吉等1 3 人到梁清标家宴集,观赏宋琬创作的祭皋陶杂剧,席间每人赋蝶恋花数首, 押“缬”字韵。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四说:“康熙辛亥( 康熙十年) ,宋荔裳在京师,一日 招龚芝麓( 龚鼎孳) 大宗伯、梁苍岩( 梁清标) 大司马及余兄弟饮梁家园子,予首倡偶用缬 字。”盟可见,此次唱和是由王士祯首倡并发起的。 可惜的是,如今王士祯的首倡之作已然不在,宋琬的“缬”字韵唱和词也已散佚。笔者 遍查全清词顺康卷,其中收录的“缬”字韵唱和词数目如下:龚鼎孳2 首,曹贞吉3 首, 徐钒1 首,周在浚2 首,杜首昌1 首,汪懋麟2 首,梁清标1 首。共计1 2 首。 此次唱和由王士祯首唱,京师名流参加。由于其中有龚鼎孳、梁清标等身居高位的大人 物,故唱和者甚众,也颇有影响。因正值清明,宋琬又即将离京赴蜀,故其总体风格清丽感 伤。如汪懋麟蝶恋花宋荔裳观察招同梁大司农、龚大宗伯、王西樵、阮亭诸先生寓园观 剧达曙,和阮亭先生韵中“惜别钟声响彻,晓风吹暗垂杨月”之句,可视为此次唱和风格 之代表。 这次唱和中有几首观宋琬祭皋陶杂剧的词作,是其特别之处,亦可补宋琬祭皋陶 杂剧研究之阙。在这几首观剧词中,以龚鼎孳蝶恋花和苍岩、西樵、阮亭、蛟门饮荔裳 园演剧写的最具体,也最有特色。其词如下: 铁拔鸥弦眉总缬。青史人豪,慷慨鸣奇节啼鹅一声芳草歇仰天孤愤何由雪。 清泪樽前弹此阕。不待悲秋,誊夜销魂绝。世事到头须了彻琼楼正挂高寒月 此词指出了宋琬创作祭皋陶之目的在于抒发内心孤愤,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附:宋琬与广陵词坛盟主王士祯 宋琬比王士祯大二十岁,算得上词坛前辈。然而宋琬并没有妄自托大,他对年轻后辈王 士祯往往赞扬有加,连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安雅堂诗也请王士祯帮为删定。他在题冒青 若小像中就有“绝代诗人王阮亭,曾将双眼为君青”的句子2 3 ,在题王阮亭小像二首中 更是对王士祯赞赏不已。诗云: 其一 洗马风。神本至清,荷衣惠带拥书城( 扬州) 2 2 王士祯香祖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7 4 2 3 宋琬宋琬全集安雅堂未刻稿:卷五齐鲁书社,2 0 0 3 1 2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宋琬的词唱和活动 眉端剩有云霞气纸上如闻金石声 其二 摩诘前身信有征,讼庭清映玉壶冰 行吟东阁官梅下,一片涛声在广陵( 扬州) 第一首描摹了王士祯在扬州的神采,觉得他具有“洗马风神”、“云霞”之气。第二首认 为王士祯在扬州词坛的风采如同广陵的涛声一样汹涌澎湃。数年后,宋琬广陵晤刘公劝考 功其二中还有“昔羡王祠部,红桥有胜游”的句子,对王士祯在广陵的风流神韵追慕不已。 宋琬如此推重王士祯,一方面与王士祯的文坛地位有关,当时年仅三十几岁的王士祯已是广 陵词坛名副其实的盟主;另一方面,宋琬和王士祯都是山东人,“老乡见老乡”的特殊感受也 促进了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升温。 王士祯( 1 6 3 4 1 7 1 1 ) ,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著有衍波词( 又 名阮亭诗余) 二卷,词论著作有花草蒙拾一卷。词学“花间”隽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