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哲理意蕴初探.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哲理意蕴初探.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哲理意蕴初探.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哲理意蕴初探.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哲理意蕴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 t c h a i k o v s k y ss y m p h o n i e sf e a t u r ee m o t i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 sa n d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 s a m o n g t h e m ,h i se l e g a n ta n dm e l o d i o u sw a l t z e s ,as y m b o lo fl o v ea n dl i f e ,a r cp e r f e c tr e f l e c t i o n so ft h e c o m p o s e r s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t h i sr e s e a r c h ,t a k i n gt h ee x a m p l eo ft c h a i k o v s k y ss y m p h o n yn o 1 ,n o 3 ,n o 5a n dn o 6 ,i sa l l a t t e m p to fad e t a i l e da n d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o fw a l t z e si nt h e s ef o u rp i e c e sf r o m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m e l o d y , r h y t h m ,m u s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 ,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 ,s t y l e ,a n dw a y so fe l a b o r a t i n gm u s i c a lt o p i c s i ti sa l s oa na t t e m p t t os e e kh i se x t r e m e l yi n d i v i d u a le x p r e s s i o n so fm u s i ca sw e l la sw e a l t ho fe m o t i o n sh i d d e nu n d e rt h eg e n r e a ss i m p l ea sw a l t z e n l i g h t e n e db yi d e a sf r o ma e s t h e t i c s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 t h e a u t h o rd i s c u s s e st h e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sa r i s i n gf r o mt h eh a r m o n ya n dc o n t r a s to fw a l t z e sa n do t h e rm o v e m e n t s i ti s ac o n t r a s to f m u s i c a li m a g e s :p o s i t i v ep o w e r sa n dn e g a t i v ep o w e r s ,w i t ht h ef o r m e ra sr e p r e s e n t e db yk i n d n e s s ,j u s t i c e , f i g h ta n di d e a la n dt h el a t t e rd a r k n e s s ,d e p r e s s i o n ,t e r r o ra n dd e a t h i ti sa l s oa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o fk i n d n e s sa n d e v i l ,l o v ea n dh a t e ,l i f ea n dd e a t h ,h a p p i n e s sa n dp a i n ,i d e a la n dr e a l i t y , l i g h ta n dd a r k n e s s t h e s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h i g h l i g h tt h ed r a m a t i ca n dt r a g i cf e a t u r e so fs y m p h o n i e s a l l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sa i ma th e l p i n gl i s t e n e r sr e v a l u ew a l t zf r o mam o r ee x t e n s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 ,p a y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o fw a l t z e si nt c h a i k o v s k y ss y m p h o n i e s ,a n da ta r o u s i n ga d e e p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 s em a s t e r p i e c e s ,t h u sc o m p l e t i n gt h ew h o l ea e s t h e t i cp r o c e s so fm u s i c a l a p p r e c i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t c h a i k o v s k y , s y m p h o n i e s ,w a l t z e s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f a c t o r s h 442 删4舢4肌,i0-哪y 中文文摘 本课题主要运用“实证与文献相结合 的研究方法,通过音乐本体分析,并结合音 乐美学、音乐哲学,主要以柴科夫斯基的第一、三、五、六交响曲为例,对其中的圆舞 曲乐章( 或主题) 进行研究,阐述其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表现,从而展示圆舞曲自身丰富 多变的情感内涵;并通过圆舞曲与其它乐章的对比,揭示圆舞曲在交响曲中的哲理意蕴, 进一步探寻象征着“真、善、美”的圆舞曲在交响曲中的艺术价值,以此唤起世人对柴 科夫斯基交响f h l 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全文共有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包含研究的缘起、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关于研究的缘由,笔者这样阐述:圆舞曲裹挟于大型交响曲中,作为“爱”的象征, 它与代表“死亡”、“恐惧”的其它乐章( 或其它段落、主题) 构成“生”与“死”的两极, 它们冲突、对抗并和谐着:死亡、灾难、厄运强烈地激发起爱的飞腾,爱是拒绝死亡的 精神工具。探寻作曲家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表现,揭示圆舞曲在交响曲中与其它乐章在对 比、融合中折射出的哲理意蕴( 现代汉语用法词典对哲理的解释:关于宇宙和人生 的根本原理) ,并期待唤起人们对柴科夫斯基交响曲更深层意义上的审美与感悟,此为 研究的缘由。 关于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于润洋先生在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一文中指 出:“通过对感性声音形式的直观感受,进入到对其中的情感内涵的体验,最后达到对 这种情感内涵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领悟,这才是对音乐形式的审美把握的 完整过程。”1 笔者以为,对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鉴赏不应只停留在对流动的感性声音形 式的感受,在其作品中,圆舞曲象征着生命中美好的切,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更表现出了“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欢乐与痛苦 、“理想与现实”、“光明与 黑暗”的对立冲突,推动着整部交响曲戏剧性的发展。也正是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将在 把握“圆舞曲”丰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揭示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哲理意 蕴,完成“对音乐形式审美把握”的全部过程。 第一章:“圆舞曲”蕴含哲理因素的生成基础。主要从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及作 曲家主观的精神状态入手,探讨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及其“圆舞曲”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及 情势。 ( 一) 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柴科夫斯基称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 哪怕是远走风景优美的异国他乡也掩藏不住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眷恋之情。他的音乐带 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性格,且在创作中常常直接采用与民歌有亲缘关系的旋律、和声手 法。在一些不同的题材和体裁中,柴科夫斯基以其诗意的叙述和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俄 于润洋西方音乐j j 荚学问题的文化阐释一一于润洋音乐文集第2 7 7 页,i - 海爵乐学院出版社2 0 0 5 年l o 月版。 l j 罗斯的大自然景色、民间节只的场面和生活的风俗性形象,叙述一个普通人、一位民族 艺术家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于1 8 6 6 年创作的第一交响曲,抒发了作曲家在农奴 制改革的曙光期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憧憬与祝福。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生涯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的六、七十至九十年代,这正是俄国社 会“过渡性质”的变革时代。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 会的出路。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 的王朝拥护者。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 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这可以说是柴科 夫斯基创作上的思想倾向。 ( 二) 作曲家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破灭。 柴科夫斯基,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坚持不懈的创造者,几乎视音乐创作为生存的唯一 内容,却很难得到命运的垂青。他不与人争,但乐坛的人们却并不护着他。他把一部钢 琴协奏曲献给他所尊敬的大师鲁宾什坦而大师却拒绝演奏;他把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献给他所钦佩的奥尔教授教授拒绝接受。他糊里糊涂地跟他的一个女学生结了婚: 他憧憬的是理想、爱情、事业、祖国,而她追求的则是浮华、虚荣、庸俗的生活与无目 的的享乐。无恋爱的婚姻( 虽则短时期的共同生活) 迫使这个音乐家几乎陷入精神分裂的 境界还是冯梅克夫人把他解救出来,让他游历西欧,摆脱世俗的纠缠。然而同冯悔 克夫人的交往,最后也并没有使作曲家得到持久的幸福。 ( 三) 作曲家对命运主题的揭示。 柴科夫斯基在第四、五、六交响曲中,以逐级递增的态势,塑造了不同的命运形象, 用音乐作品表现人类心灵对命运的抗争与搏斗,及对生命的痴狂信仰和对死亡的憎恶拒 绝。 在第四交响曲中,柴科夫斯基刻画了一个代表严酷外力的命运主题。这个主题 象征了一种宿命的力量,一切幸福和安宁生活的障碍。同时,作曲家在第一乐章中用另 一个由圆舞曲的动机写成的温柔的第二主题来进行反衬,这也正体现了作曲家的悲观情 怀:“全部生活就是苦痛的现实同倏忽即逝的幸福梦幻的不断交替。”1 1 8 8 8 年,在第五交响曲中,柴科夫斯基继续着“生与死、“希望与绝望 的命 题。命运仍然是用一根马尾悬于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不过这里的“命运之神”不 仅代表着残酷的外力,也象征着厄运给人造成的内在精神威胁。 1 8 9 3 年,柴科夫斯基体验到死亡的神秘感召,心中被恐怖的阴影所笼罩,预感到死 亡的前奏已经来临与梅克夫人维持了十三年的友谊突然中断,一生都在折磨着他、 令他时刻感到致命危机的同性恋倾向这一切的生活体验都使得作者的第六交响 曲渗透了强烈的主观性,通过一个典型的个人形象反映了1 9 世纪8 0 一9 0 年代走投无 路的俄国知识分子阶层相当普遍的社会性的阴暗心态、绝望情绪。 第二章:圆舞曲蕴含哲理因素的表现特征是本文的核心部份,不仅阐述了圆舞曲 自身具有的丰富的情感内涵,更通过圆舞曲与其它乐章的对比、冲突,探寻“圆舞曲” 更深层意义的艺术价值。 1 转,j | 自毛宇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大斯甚第2 4 7 页,人民音乐h :版社2 0 0 3 年。 i v 气 l ( 一) “圆舞曲”独特的形式美结合其中蕴藏的情感内涵,使其不但“甜美 、“忧伤 , 而且深刻,诉说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困惑”。 1 第一交响曲第三章中段的“圆舞曲”,虽然篇幅短小,但在沉闷、阴郁的第 一、二乐章及神秘、慌乱的谐谑曲之后,圆舞曲的主题由第- - d 提琴甜蜜、娇媚地奏出 并衬之以富有弹性的三拍子律动,这爱的暖流褪去了旅途的辛劳,让人感受到片刻的幸 福。 圆舞曲的主题运用波浪起伏的旋律线条,持续的上、下行级进以及柴科夫斯基典型 的“叹息”音调,在其它音乐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作曲家表达内心情感矛盾冲突的重 要手段。圆舞曲与第一、二乐章的情绪一脉相承,也给听者留下这样的印象:回忆是温 馨而甜蜜的,但它毕竟短暂,忧伤常常与现实相伴。 2 柴科夫斯基运用于交响曲中的圆舞曲在音响效果上总给人清新、恬淡、宁静的印 象,甚至使人联想到芭蕾舞剧中的曼妙多姿的足尖舞,这是与其个性鲜明、色彩丰富又 富于表现力的配器分不开的。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一首用三部曲式写成的优雅、 感伤的圆舞曲。旋律柔和、质朴、从容、闲适。柴科夫斯基将木管乐器编配在呈示段里, 而有意识地让弦乐组“滞后”,除了音响的强烈对比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心理刻划的需 要,强烈地烘托出“孤独无助”、“焦愁悲哀”的心境,感知“对理想的渴望”与“残酷 的现实”之阳j 的矛盾。 3 柴科夫斯基对基本主题完美的驾驭能力使他的“圆舞曲”旋律色彩纷呈、无穷无 尽。第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在这里,柴科夫斯基通过音色变 化、对位、节奏变化、调性转换、对比主题设置等多种手法将基本主题作了淋漓尽致的 发挥,它的每一次出现都让人耳目一新。将景物描绘与人物内心抒情很好地结合起来, 揭示了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在这貌似悠闲的圆舞曲中已经雕琢出爱恨交织、痛苦与 美妙、虚无与快乐并存的境界,深含哲理! ( 二) 柴科夫斯基对于“圆舞曲”的钟情,缘于对理想未来、光明的无法企及。因 此,他的“圆舞曲”在交响曲中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幻象,在与其它乐章的对峙中,借助 多变的音乐创作手法,折射出“对迷茫现状的思索与对光明未来的遐想。” 1 第一交响曲中第一、二乐章与第三乐章中段圆舞曲的对比。无论是标题、音 响色彩还是各乐章表现出的内容对比,第一交响曲的基调都应该是:朦胧与清晰、 迷惘与明朗的对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第一支旋律,音调围绕着g 小调的主和弦展开, 长笛与大管以八度的间隔演奏主题,这种极为罕见的极端音色搭配将长笛的清脆、跳跃 与大管的阴郁异质混合,创造出深遂、迷漾的色彩,在弦乐震音音型的衬托下,广褒无 垠的俄罗斯的冬同旷野浮现眼前。从这里开始,时而“朦胧梦幻”,时而,“忧伤、 凄凉 ,时而意气风发,时而迷惘徨感。 2 第五交响曲中,由于节奏、速度、音色对比的运用,使第二乐章与第三乐 章“圆舞曲”呈现出“宁静、忧郁”与“欢畅、明快”的对比。柴科夫斯基在第二乐章 里对速度有着精心的安排,在将近1 4 分钟的行板罩,关于确切速度的要求就有十六处, 这还并不包括其它的速度术语。圆号含蓄、稳重、歌唱性的独白,从容、悠闲,波澜不 惊、平滑的节奏、弦乐悠长、轻柔的烘托,使得这支旋律庄严、肃穆而高雅,又带着智 v 者的深思。圆舞曲强弱弱的三拍子律动把我们从忧郁的沉思中唤醒,小提琴甜蜜、美妙 的音色抒发着对幸福、光明的渴望。 ( 三) 、在第五、六交响曲中,生命的希望与死亡的阴霾相伴随。 1 、第五交响曲中,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进行对比,通过曲式结构对比表现严 峻深刻与温情浪漫。在第五交响曲中,柴科夫斯基充分发挥奏鸣曲式表现戏剧性的 矛盾冲突这一重要优势,从多角度,多层次表现主人公与命运的抗争、搏斗以及被厄运 纠缠的悲愁、怨叹,揭示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感变化。相比之下,第三乐章的圆舞曲属 于生活化的体裁,它被安排在a + b + a 三部曲式的结构中,内容相对简单,总体情绪活跃, 明朗抒情,没有较大的情感冲突。在四个乐章中,圆舞曲被赋予“善良与正义”,“美好 与幸福”、“温馨与和谐”的形象,与第一乐章复杂、形象多变的奏鸣曲式相抗衡,衬托 出交响曲的哲理性,并为全曲最后庄严、欢庆的结束做了必不可少的铺挚。 2 、第六交响曲中,圆舞曲与第一、四乐章对比,主要通过主题形象的对比表现 欢欣、热情与抑郁、悲怆。这部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的生命挽歌,在第一、四乐章,死 亡是恐惧,是厄运,更是主人公精神家园的丧失,体现了作曲家对人类苦难的关注与深 切同情。第二乐章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揭示了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由于其在四个乐章 中较为明朗而反衬了悲剧性主题,并与充满戏剧性冲突的阴暗、忧郁的第一、四乐章形 成了强烈对比。作曲家不仅要表现一个饱受生活折磨的人的苦难及面临死亡的恐惧与哀 痛,更重要的是要揭示这样的哲理思辨:爱与死是“精神的两极”,“对爱的一极的钟情 便意味着对死的一极的回避,也意味着企图以爱的一极否定与战胜死的一极。” 结论部分: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探寻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哲理 因素的意义与作用。 2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意义2 第一章“圆舞曲”哲理因素的生成基础3 一、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3 1 一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3 2 一个徘徊在憎恶沙俄黑暗统治与拥护阜朝之间的矛盾者5 二、作曲家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破灭6 1 才华横溢的创造者与屡遭非难的失败者6 2 渴求完美的婚姻却无奈的恋情8 三、作曲家对命运主题的揭示9 1 焦虑的心灵9 2 破碎的世界l o 第二章“圆舞曲”哲理因素的表现特征1 2 一、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困惑1 2 1 波浪起伏的旋律与“叹息”音调结合表现欢乐与悲哀的情绪1 2 2 个性鲜明的配器手法突出孤独冷漠与活跃热情1 4 3 主题的“交响化”发展呈现多种戏剧性的情感冲突1 7 二、对迷茫现状的思索与对光明未来的遐想1 8 1 通过音响色彩对比表现迷惘与明朗的情绪1 9 2 通过节奏、速度、音色对比表现宁静、忧郁与欢畅、明快2 2 三、生命的希望与死亡的阴霾2 4 1 通过曲式结构对比表现严峻深刻与温情浪漫2 4 2 通过主题形象对比表现欢欣、热情与抑郁、悲怆2 9 结语”3 9 参考文献4 l v i l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1 9 世纪中叶,约翰施特劳斯在俄罗斯掀起圆舞曲的狂潮,在那里,圆舞曲成了美 丽、爱情和温柔的象征。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 1 8 4 0 年5 月7 日一1 8 9 3 年 1 1 月6r ) ,钟情于它的曼妙多姿、如诗如画的品质,多次将圆舞曲运用于交响曲创作 中,不仅赋予它优美如歌的主题,更让其在第三、五、六交响曲中独立成章。 柴科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至第六交响曲,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 俄罗斯社会现实的不同状况,也真切记录了作曲家从“恋世”、“愤世”到“遁世”、“弃 世”的心路历程。在他的交响曲中,时常流露出伤感、抑郁、阴暗的情绪。而在后期的 “悲剧三部曲中”,“死亡 更是如影相随。 生命的存在确实会赋予艺术家审美的灵感与创作的冲动,然而,苦难、灾难与死亡 更会促成对人生真谛的不倦探寻,唤起哲理的沉思。爱、良知、信仰、价值等无不潜藏 在作曲家对生命、理想、光明的诗意表现过程中。而在向死的追问中,“爱”荡漾在情 感深处,激起最强烈的精神波澜,它驱赶侵袭心灵的死亡涌动,拒绝死亡的来临。 笔者以为,圆舞曲裹挟于大型交响曲中,作为“爱”的象征,它与代表“死亡”、“恐 惧”的其它乐章( 或其它段落、主题) 构成“生”与“死”的两极,它们冲突、对抗并和 谐着:死亡、灾难、厄运强烈地激发起爱的飞腾,爱是拒绝死亡的精神力量。探寻作曲 家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表现,揭示圆舞曲在交响曲中与其它乐章在融合对比中产生的哲理 意蕴( 现代汉语词典对哲理的解释:对宇宙和人生原理的探索) ,并期待唤起世人对 柴科夫斯基交响曲更深层意义上的审美与感悟,此为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综述 (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没有圆舞曲似乎就没有柴科夫斯基。 h 他跟舒曼一样并非把圆舞曲当做伴舞的 脚的音乐,而是视为抒发感情、刻画形象的头的音乐”( 舒曼语) 2 0 就笔者掌握 的材料来看,国内外出版的众多文献、专著对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的圆舞曲有许多类似 上述的评价,也不乏从音乐本体出发进行概括性或简明扼要的分析,如:俄罗斯梦幻 如何读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 基里尔彼德罗维奇康德拉申著,人民音乐出版 社) 、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 尤克列姆辽夫,音乐出版社) 、俄罗斯音乐之魂 柴科夫斯基( 毛宇宽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世界名曲欣赏德俄部分( 杨民望, 上海出版社) 等等。然而这些论著对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独特艺术表现未从旋 律、节奏、配器及主题发展的手法、舞曲风格等多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且更多地 将圆舞曲乐章简单地视为“旅途上的主人公对充满温情的家庭聚会的神往 、3 “作者心 目中向往的和谐、温馨的生活小天地”、4 “恬适而诗意的情境 5 等,而未从客观、主观 1 毛宇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大斯基第2 2 5 页,人民音乐 l :版社2 0 0 3 年。 2 毛宇宽俄罗斯爵乐之魂柴科人斯幕第2 4 0 页,人民音乐:l j 版礼2 0 0 3 年。 3 毛字宽俄罗斯爵乐之魂柴科大斯堆第2 2 5 贞,人民爵乐; ;版社2 0 0 3 年。 4 毛字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犬斯基第2 8 0 灭,人民爵乐 :版社2 0 0 3 年。 5 毛字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犬斯堪第2 9 7 页,人民爵乐出版社2 0 0 3 年。 1 的角度揭示圆舞曲对交响曲深刻哲理内涵的确立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 二)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本课题主要运用“实证与文献相结合 的研究方法,通过音乐本体分析,并结合音 乐美学、音乐哲学,主要以柴科夫斯基的第一、三、五、六交响曲为例,对其中的圆舞 曲乐章( 或主题) 从旋律、节奏、衄式结构、配器及主题发展的手法、舞曲风格等多方 面作深入、细致的分析,阐述其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展示圆舞曲自身丰富多变的情 感内涵;并通过圆舞曲与其它乐章的对比,揭示圆舞曲蕴涵的哲理内容,进而提升听者 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达到对柴科夫斯基交响曲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与感悟。 “强力集团”作曲家居伊对于圆舞曲进入交响益曾大表反对,认为“圆舞曲这种形 式总归还是狭隘的、轻佻的,把它放在交响曲里简直是大不敬,就像把一个暴发户引进 古代贵族的圈子一样。交响曲要保持其严肃、体面的形态。”1 时过境迁,音乐史学 家们将“柴科夫斯基式的圆舞曲”视为有“品味的圆舞曲”,其华丽而略带伤感的性格 塑造出了最优美、真挚、感人的音乐形象。然而,人们在欣赏柴科夫斯基交响曲的时候, 对圆舞曲的认识多数仍止于对外在形式美的把握。于润洋先生在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 探讨一文中指出:“通过对感性声音形式的直观感受,进入到对其中的情感内涵的体 验,最后达到对这种情感内涵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领悟,这才是对音乐形 式的审美把握的完整过程。”2 笔者以为,对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鉴赏不应只停留在对流动的感性声音形 式的感受,在其作品中,圆舞曲象征着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更表现出了“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欢乐与痛苦”、“理想与现实”、“光明与 黑暗”的对立冲突,推动着整部交响曲戏剧性的发展。也正是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将在 把握“圆舞曲”丰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揭示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哲理意 蕴,完成“对音乐形式”的“审美把握”的全部过程。 毛字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犬斯基第2 8 3 页,人民音乐版 2 0 0 3 年。 2 于润洋西方爵乐j 荚学问题的义化喇释一一十润洋爵乐文集第2 7 7 贞,_ l 海爵乐学院i 1 5 版社2 0 0 5 年1 0 月 版。 2 _ 箍= 童= = 圆薤茴:蕴盒蜇理因丞的生盛基趟 第一章“圆舞曲 哲理因素的生成基础 在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中,圆舞曲流畅、舒展的旋律,纯净、甜美的音色,配以 轻盈、有序的三拍子律动,给人留下华丽、典雅、亲切的印象。然而,在诗意的感性外 表下,柴科夫斯基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赋予圆舞曲更广阔的情感空间: 时而欢快、喜悦,时而宁静、忧伤;时而期待、渴求,时而犹豫、镑徨柴氏的“圆 舞曲”甜美而略带忧伤,欢愉、活跃而多愁善感,这一切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及社会生 活在其内心情感体验的反映。他将圆舞曲设置于交响曲中,不光是为了让人联想到飘逸 的舞姿,更多的是为心灵构造一个“遁世”的去处,并在与其它乐章的对比中体现虚幻、 短暂的自由与安逸,在与奏鸣曲、慢板及终曲乐章的相辅相承间演绎生命的珍贵与死亡 的可憎。因此,哲理因素成为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圆舞曲的重要特征。 “客观因素是基础,主观因素是主导。”1 任何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总是将音乐创作与 社会生活,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并融入创作个性,以敏锐的眼光、独到 的视角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的生活。他们的作品有目的、有内涵,隐含着作者的生 活体验、思想情怀。由此,要了解、把握任何伟大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就必须去了解他 生活的时代、历史氛围。 本章将以历史的语境与作曲家的主观世界相结合的方法,结合1 9 世纪中下叶俄罗 斯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社会内容来考察,阐述“圆舞曲”哲理因素的生成基础。 一、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在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真挚的爱,同时也可以深切体 会到音乐家浸染其中的彻底的俄罗斯性格:忧郁、多愁善感、犹豫待徨;有时手舞足蹈、 欢声笑语,有时哀伤低沉、怆然涕下;有时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有时失落消沉、悸动 不安。这一切既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风格,又是动荡不安、苦难、压抑的政治生活在其 作品中的投影,圆舞曲甜美、忧伤且多愁善感的情感内涵及其在交响曲中哲理因素的产 生皆溯源于此。 1 、一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 柴科夫斯基称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2 ,“在自己的作品里,我是一个 由我生活和活动的时代、国家固有的教养、环境、特性所形成的人。我从未背叛过我自 己。 即使身在风光琦丽的异国,他给友人的信中,也热情洋溢地倾吐自己对祖国的爱: “不管我是多么欣赏意大利,不管意大利现在给予我多么良好的印象,我终究是,而且 永远是心向俄国的。您知道吗,我敬爱的朋友,我还没有遇见过一个比我更爱母亲俄罗 斯的人呢。我热爱俄罗斯人、俄罗斯语言、俄罗斯人的心智气质、俄罗斯人脸庞的 美、俄罗斯的习俗。3 “我爱我们俄罗斯的大自然胜过其它一切,俄国的冬日风光对于 我来说美妙无比。雪像无数金钢钻般闪耀着光芒,它在逐渐融化。多么美好、 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如地呼吸吧! ”4 1 张前、l i 次蜊音乐荚学皋础第2 8 2 页,人民音乐j l ;版社,1 9 9 2 年5 月。 2 转i j i 白毛宇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大斯堆第3 贝,人民音乐i l l 版社2 0 0 3 年。 3 高i :彦译柴科人斯皋论文书信札记选第1 0 3 灭,人民爵乐小版社1 9 9 2 年。 4l f i i 一 :彦译柴科人斯基论文书信札记选第1 4 6 页,人民音乐f l :版社1 9 9 2 年。 3 柴科夫斯基自幼生长在偏僻的内地,那里流传着的优美的俄罗斯民歌给他留下了难 以忘怀的印象,由此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并常常在写作的时候直接采用与民歌有亲缘 关系的旋律、和声手法。而柴科夫斯基的母亲在其童年时哼唱的一些当时流行的歌曲和 浪漫曲伴随着母爱也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里。在一些不同的题材和体裁中,柴科夫斯基 以其诗意的叙述和情景交融的手法体现俄罗斯的大自然景色、民间节r 的场面和生活的 风俗性形象,叙述一个普通人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宣泄一个行色匆匆、游走他乡的 爱国者深沉难奈的乡愁。 在第一交响曲中,柴科夫斯基尽情抒发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幸福、 光明的憧憬。他的“音乐是那样的质朴无华、诚挚由衷,可以说是与俄罗斯杰出画家瓦 西罩耶夫、瓦茨涅磋夫等人最优秀的抒情风景画,与普希金和果戈里描写俄罗斯自然风 光、风土人情的诗文并驾齐躯的艺术精品。” 第一乐章冬同旅途的梦幻,作曲家虽不着力于造型性的描绘,然而,独特、奇 妙的音响色彩却“描绘出”一片晶莹纯洁的冰雪世界:在弦乐器轻盈震动的背景上,传 来了长笛和大管相隔八度齐奏的呈示部主题,它朦胧、清远而略带愁绪,具有俄罗斯民 歌的特点;低音弦乐器组半音化动机的戏剧性发展,仿佛是风雪的呼号;铜管和木管合 奏的新主题使人联想到雪地上的舞蹈,昂然挺拨的白桦树、白雪覆盖的森林小屋、 轻脆作响的铃声、冲破风雪飞驰的雪橇,还有赶车人忧郁的歌唱浮现眼前俄罗斯冬 同森林的壮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奔放与忧郁并存的性格 也显现其中。 第二乐章承接着第一乐章末尾的情绪,但却是借景抒情,柔美、忧郁、如歌的旋律 诉说着忧郁之乡,迷雾之乡,那是作者对1 8 6 6 年夏天拉多加湖的旅游印象。 第三乐章的首尾部分冠以“谐谑”之名,笔者以为这里表现的是不安与恐慌,无论 是冬日的梦幻之旅、抑或夏日的拉多加湖都没能让多愁善感的主人公找到心灵的憩栖 地,于是,圆舞曲在三声中部响起也就顺理成章了。它很短暂,先是怯怯、犹豫不决的; 渐渐地,苦涩中透露出甜蜜,音乐带来的感受真实而遥远。也许是曾经的一个舞会,也 许是美丽动人的恋情,也许是亲人关切的眼神3 8 拍的节奏稍有弹性,旋律宽广而 舒展。音乐的情绪时而内在,时而活跃。圆号的进入激起了更大的感情冲动,神秘与忧 郁消解在热情的呼唤中,那是主人公发自内心的呐喊。只有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羞怯 的柴科夫斯基才能毫无顾忌地索求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寻的母爱与温存、平等与友爱。 第四乐章的音乐素材源自一首古老的俄罗斯农民歌曲花儿开了。主部主题昂扬 有力、明朗欢乐,切分音和节拍重音的运用,使它像一支气魄雄伟的进行曲;而副部主 题却像花儿开了所隐寓的一样,在音乐进行中变得热烈奔放,充满着生活的欢乐情 绪。在这部交响曲中,虽然阴郁的情绪时隐时现,但这一切在末乐章中都化成了热情洋 溢、气势恢宏的结尾:在庆典的钟声中,人们尽情欢唱、歌舞,沉醉于属于自己的节r 。 这是作曲家在充满“梦幻”的“冬日”对祖国未来的展望与祝福:一切都刚刚开始,一 切都生机盎然。 1 转0 i 自毛宇宽俄罗斯爵乐之魂柴科人斯堆第2 1 8 2 1 9 页,人民音乐i l j 版社2 0 0 3 年。 4 筮二童:圆薤茴:蕉金蜇理因丞丛生盛基趟 2 、一个徘徊在憎恶沙俄黑暗统治与拥护皇朝之间的矛盾者 强烈的普世主义情绪造就了俄国知识分子以天下大事为己任,怀有崇高的理想和抱 负,视拯救俄罗斯劳苦人民为自己天职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恰来源于东正教教 义所强调的俄罗斯是天生所赋的、具有拯救斯拉夫世界、乃至整个人类的伟大使命的民 族的观点。 别尔嘉耶夫曾经形象地描绘:“俄国知识分子深信辽阔、深邃、巨大的俄罗斯大 地,总能解救俄罗斯,帮他们摆脱困境,他们总是过分依赖俄罗斯大地,依赖俄罗斯妈 妈。他们几乎把大地母亲与圣母混为一谈,寻求前者的庇护。”爱国主义是俄国知识分 子永恒的信念。他们为祖国的强大而欢喜,为祖国的落后而担忧。出身贵族的俄国知识 分子拉吉舍夫在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有一段话“看看我的周围我的灵魂 由于人类的苦难而受伤”。2 这段话成为俄国知识分子诞生并立世的宣言,从此,“知识分 子与人民”就成为了俄罗斯永恒的命题。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阜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于1 9 世纪6 0 年代 中期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高涨时期步入创作道路。1 8 6 5 年至1 8 7 7 年的莫斯科时期, 柴科夫斯基结识了俄国著名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他的神话剧配乐,并从他那里记 录了不少民歌;柴科夫斯基还经常观赏莫斯科小剧院上演的现实主义戏剧表演,并同一 些杰出的话剧演员亲密交往;他也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有过接触,托尔斯泰对其如 歌的行板的激赏是柴科夫斯基一生的骄傲这些都对他现实主义艺术观的确立产生 了影响。尽管他在政治观点上是比较保守的,但他一生在思想上和美学观点上保持了6 0 年代的进步传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 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的王朝拥护 者。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 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这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创作 上的基本思想倾向。在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中,没有“贝多芬式 的站在时代前列、被 赋予时代使命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然而,作为俄罗斯的知识分子,纵观其一生,可以说 是在普世主义使命的驱命之下,认真审视着俄国社会的发展;怀着强烈的自省和自责意 识,视拯救苦难大众为己任,用音乐来深切关注那些普通人的欢乐和痛苦,幸福与苦难。 1 8 6 1 年2 月1 9 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与改革相关的各项法令和取消农奴制 的宣言。在这个特别的时代,俄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领域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1 8 6 6 年,俄国统治者却以一次行刺沙皂未遂事件为口实,终止了1 8 6 0 年开始的社会改良, 转而加强铁腕统治。柴科夫斯基对于令人窒息的社会空气是深有所感的。一方面,他不 愿看到正统的社会秩序和规范受到破坏,并真诚地宣称自己是“皇朝的坚决拥护者”,3 另 一方面他却为被沙皇政府迫害的青年们愤愤不平:“成千上万不幸的、疯狂的青年不经 审讯便被流放到连乌鸦也捡不到骨头的地方去”。4 1 9 世纪下叶的俄罗斯现实,让柴科夫 斯基无所适从。面对历史积淀深厚的俄罗斯传统势力的阻碍,面对强大的几乎不可战胜 1 文池主编在北人听讲座8 饿罗斯文化之旅第1 7 2 1 7 3 页,新世界 f 版社2 0 0 6 年。 2 文池主编往北人听讲座8 俄罗斯文化之旅第1 6 2 页,新世界j l :版 2 0 0 6 年 3 毛宇宽俄罗斯爵乐之魂柴科人斯皋第2 卜2 2 贝,人民音乐版 2 0 0 3 年。 4 转0 i 自毛字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人斯基第2 0 页,人民爵乐i i :版社2 0 0 3 年。 5 的专制制度统治和农奴制经济的统治,柴科夫斯基感到自己的渺小及无所作为;另一方 面他也为心灵深处那么一种“民族劣根性”的东西,被它所左右而困惑不安。在1 9 世 纪8 0 年代后期创作的第五交响曲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状态,同时,柴科夫斯基 音乐中的建立在矛盾冲突基础上的悲剧性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托尔斯泰当年喃喃细语:“我听到了我们那忍耐着的、受苦受难的人民的灵魂了。 却恰恰在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中得到了印证。乐曲的第一乐章序奏,木管在狭小 的音域内缓缓蠕动,给人一种自言自语或呻吟泣诉的印象;主部主题阴沉压抑;副部却 是热情明朗的,包含着对美好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在第二乐章中,作曲家用大段悠长、 清远的圆号独奏竭力营造一种心旷神怡、凝神思虑的氛围,然而那个贯穿始终的阴森的 “命运”主题却先后两次以严酷、阴暗的面貌突然闯入,这段穿插虽然不长,却留下了 无法磨灭的印迹。乐章最后以“一线光明”的主题平静而温柔地结束。 没有引子,第三乐章的圆舞曲像和煦的春风徐徐吹来,忘掉苦难和忧愁,让人们尽 情地陶醉吧。曲首冠音式的旋律倾泻而下,顺分性的附点节奏激荡起欢乐的情绪,弦乐 丝绸般光洁的色泽唤起无限深情;主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多样的情绪变化,有时温 暖,有时严峻而冷漠,笼罩着神秘和不祥的气氛。乐章的中段,弦乐连续奏出的十六分 音符和木管的呼应,给人以匆忙、慌乱的印象。乐章的尾声,命运主题在单簧管和大管 低沉的音色中出现,让人再一次感受到命运的灰暗与死亡的威胁。 第四乐章是以胜利而结束的。虽然其问历经犹豫、镑徨、退缩,但与命运的挣扎中, 主人公还是最终战胜了自我,肯定了个人的力量。 总观全曲,四个乐章都有舞曲的旋律或音调在贯穿,所以第三乐章圆舞曲的出现显 得顺理成章。在疲倦的斗争之后,那是一个心灵的港湾,虽惊魂未定,却给了主人公喘 息的空间,个人同命运悲剧性的抗争被暂时地遗忘了。 二、作曲家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破灭 仿佛是宿命,命运对柴科夫斯基永远是那么残酷。他不与人争,但乐坛的人们却并 不护着他。他把一部钢琴协奏曲献给他所尊敬的大师鲁宾什坦而大师却拒绝演奏; 他把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献给他所钦佩的欧爱教授教授拒绝接受。他糊里糊涂跟他的 一个女学生结了婚:他憧憬着的是理想、爱情、事业、祖国,而她追求的则是浮华、虚 荣、庸俗的生活与无目的的享乐。无恋爱的婚姻( 虽则短时期的共同生活) 迫使这个音乐 家几乎陷入精神分裂的境界还是冯梅克夫人把他解救出来,让他游历西欧,摆脱 世俗的纠缠。然而同冯梅克夫人的交往,最后也并没有使作曲家得到持久的幸福。 1 、才华横溢的创造者与屡遭非难的失败者 对于怀揣音乐理想的柴科夫斯基而占,他无疑是个才华横溢的创造者,他把真征的 生活全部集中在音乐创作上,而这几乎是他生存的惟一内容的创作活动已然成了他的最 大幸福所在。因而他从未间断过这种精神活动,他希冀通过不懈的音乐创作活动来达到 梦寐以求的艺术境界。 从1 8 6 3 年5 月,柴科夫斯基不顾父亲破产带来的经济威胁,不顾在沙俄社会以音 乐为职业的渺茫i j 程,毅然投身音乐事业起,似乎就注定要走一条自由艺术家坎坷不平 的人生之路。无论是早期节衣缩食的莫斯科音乐学院时代,抑或中后期风尘仆仆、行踪 6 不定的欧洲之行,他那支创作的笔从未停憩。在柴科夫斯基近3 0 年的创作活动中,他 的音乐涉及各方面的体裁,数量也很可观,他一共写出七部交响曲、十部歌剧、三部舞 剧、四套交响曲、一系列标题性交响序曲、幻想曲和器乐协奏曲,还有上百首浪漫曲和 大量钢琴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在欧洲1 9 世纪音乐中独树一帜,为丰富 人类音乐文化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柴科夫斯基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国音乐发展的成就,并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 的经验。他重视向民间音乐学习,把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很好地 结合起来,并把清新而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独创性地有机 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从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到后期倾向 于表现深刻的悲剧性;从对莫扎特、贝多芬的崇敬到确立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柴 科夫斯基以抒情诗人和心理戏剧家的笔触创造出了鲜明、深刻而有力的旋律形象,令人 心弛神往。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坚持不懈的创造者也难逃世俗的藩篱,他的呕 心沥血的创作作品面世时常常要经受那些自命不凡的乐评人信口雌黄,口诛笔伐,令他 在现实中成了屡遭非难的失败者。 柴科夫斯基的降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在今天被公认为世界钢琴音乐文献中最 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然而当作曲家将其呈献给大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以期得到严格 而友善的批评时,却得到了“陈腐、拙劣、呆笨”“庸俗”、“不可救药”的评语,让作 者受到伤害。柴科夫斯基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早已成为小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但 在当初,也同样遭到冷遇和攻讦。当时奥地利的著名评论家汉斯利克甚至为此发表了一 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述评,极尽挖苦辱骂之能事。他说,这部协奏曲“让人想起俄罗斯 人过节时醉醺醺的面孔,想起野蛮人的粗野。在有的图画中可以看到臭味。柴科夫 斯基的协奏曲让我们第一次面临着一个可怕的思想有没有可以听到臭味的作品 昵? 川柴科夫斯基的第二交响曲在莫斯科的首演虽然获得超乎预料的成功,却也少 不了批评和指摘。对柴科夫斯基向来出言不逊的居伊就这样评论交响曲:有不少冗长、 乏味、陈腐之处,“俄罗斯民歌与西欧技法令人不快的混合 ? ,甚至“发展乐思完全 无能:多么尖刻刺耳! 由于俄国国内专业音乐圈对待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看法不一,他精心创作的许多 作品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以至于他被人们划分到“不幸的作曲 家”行列。 俄罗期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卡什金就曾感触良多地写道:“几乎举不出一个作曲家像 柴科夫斯基先生这样,其成就和声望的取得,最少归功于报刊。今天,柴科夫斯基 几乎是在世的作曲家中惟一一个创作最丰硕、登台执棒于全欧、处处赢得普遍赞誉和高 度崇敬的人,而我们的乐评人却熟视无睹,继续他们的鼓励鼓励,严加惩处,给予指 教 4 美国音乐史家朗格( 1 9 5 5 - - 1 9 5 8 年曾任国际音乐学协会主席) 对1 9 世纪俄国文 1 毛宇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人斯堆第7 6 页,人民爵乐:f ;版t2 0 0 3 年。 2 毛字宽俄罗斯爵乐之魂柴科人斯基第8 7 8 8 页,人民哥乐;l j 版社2 0 0 3 年。 3 毛字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犬斯堆第2 2 8 灭,人民爵乐版社2 0 0 3 年。 4 毛字宽俄罗斯爵乐之魂柴科人斯捧第2 8 5 页,人民爵乐i f 版社2 0 0 3 年。 7 学、音乐和绘画所取得的成就还是肯定的,但对柴科夫斯基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的崇高地 位,朗格却采取了不够公正的态度,他不承认柴科夫斯基是音乐大师,更指斥将柴科夫 斯基称为近代俄国贝多芬的说法。不过他还是不得不承认了柴科夫斯基的国际性比 俄国任何一个大音乐家都更为彻底,并形容说,从柴氏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悲哀是彻底 俄罗斯式的,“是眼泪汪汪的感伤主义”。的确,用“甜美的忧伤”去形容柴科夫斯基的 乐曲应是确切的,因为光甜美不忧伤,难免浅薄;光忧伤不甜美,又缺乏魅力。今天, 柴科夫斯基音乐在世界乐坛上之所以同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平起平坐,恰在于它体现 了“甜美的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