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摘 要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图案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元素,为当今的平面设计提 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无论从图案的美学方面,还是从图案的文化意蕴方面都值 得现代设计者去借鉴。在现代设计中,图形与色彩和文字共同组成了现代设计的 三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设计要素。图形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特别 是在以平面印刷为主的设计中,图形元素依靠其丰富的视觉语言,含蓄的文化表 达,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为平面设计中的首选元素,而受到设计者的青睐。 苗族服饰中传统图案作为图形符号的一种,为平面设计所运用,其中主要考虑的 是这些传统图案所蕴含深厚的苗族传统文化, 其次才会考虑苗族传统图案的符号 性。所以,根据现代平面设计的特点,以及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与分 析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有价值的。 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黔东南苗族服饰传统动、植物图案与现代平面设计的 联系作了具体的研究与分析。首先,对黔东南苗族服饰传统图案在传承与发展中 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论文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其二,阐述了黔东南苗族 服饰传统图案发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其三,重点分析了黔东南苗族服饰传 统图案中动物类图案与植物类图案, 并运用现代色彩美学与图案美学的理论分析 传统动、植物类图案的美学特征;其四,论述了黔东南苗族服饰传统图案中的符 号学原理及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 其中包括苗族服饰传统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 中应用的必然性和方法途径与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其五,对黔东南 苗族服饰传统图案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现代平面设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一种社会形式,它以一种可见的物质 形态表现在社会生活之中,又以物质形态为载体传达不可见的精神文化内核。人 文与设计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人文是设计文化的本源,在符号中存在各种人文 思想和情感,设计又是运用符号的形式来传播人文思想。黔东南苗族在悠久的历 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代平面 设计可以运用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及实用性来弘扬传承苗族传统图案的文化精 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 关键词:苗族传统图案 图形符号 平面设计 传承与发展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 2 abstract miao traditional designs is an element of visual symbols for graphic design now providing a wealth of design materials, both from the aesthetic aspects of design, or from the design aspect of the cultural meaning for modern designers to learn. in modern design, graphics, color and text formed together modern design three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design elements. graphic elements used in the design is very extensive, especially in the order based graphic design for print, the graphic elements to rely on its rich visual language, subtle cultural expression, as well as a strong visual impacting to be as graphic design preferred element, and favored by the designer.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 is a graphic symbol, for the use of graphic design, in which the main consideration is the miao traditional designs that contain a strong traditional miao culture, followed by the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s will be considered symbolic.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features of modern graphic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graphic desig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s in modern graphic design is very valuable. papers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miao traditional animal and plant pattern and modern graphic design contact are related research and analysis. first of all,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 are analyzed by the papers and proposed objectives, content and methods. second, the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 are describe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atus. third, the animal and plant patterns of the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s are analyzed, and used modern color aesthetics and design aesthetic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 and plant pattern. fourth, semiotics principles of the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graphic design, including the necessity and approach of the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s in modern graphic design application and the value of its graphic design in the modern. fifth, the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 of the in the modern are analyze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views are proposed. modern graphic design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s a social form. it can be seen as the material form in the social life, and use the material form as a carrier to convey the invisibl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ities and design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the humanities is the origin of design culture, in the symbol existing a variety of human thought and emotion, and the design uses the form of symbols to spread the human thought. miao long history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development is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th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graphic design can use it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practical to promote the heritage and cultural essence of miao traditional patterns. only in this way, it could become a modern desig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miao traditional pattern graphic symbol graphic design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 2 第一章 绪 论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伴随着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转移,现代化进程的 加快, 中国的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青年学子们从踏上艺术设计这条路时起, 就在学习着与中国传统艺术大相径庭的一种艺术形式,并深深的陷入其中,他们 认为国外现代的设计形式就是代表着一种时尚和新潮, 而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 他们眼里显得是那么的俗气和落后。曾经在世界上璀灿夺目的中国传统艺术技 艺,如今已处于无人传承的危险境地,现存的传统艺术精品也已经所剩无几,而 现代艺术家中能把传统艺术技艺再次推向高峰的更是屈指可数, 传统艺术慢慢的 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已经沦落为一种廉价的工艺品,我们只能从工艺品市场中才 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值得欣慰的是,像陈幼坚、靳埭强、吕敬人等现代中国著名的设计师以及国 内各大美术院校已经先一步体会到了这一点, 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设计比赛等形式 引领着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艺术进行研究, 努力的寻找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结 合点。 当第一届“东+ 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在湖北美术学院成功的举办时, 双年展组委会主席范汉成教授就向大家阐述了举办大赛的意义: “旨在使中国东 西部地区设计互动起来,使国内的设计能够有机的融合,达到全盘互动之目的; 同时也旨在将东方的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现代文化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与 碰撞;使该活动成为全国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设计盛事,推出新人, 弘扬华夏精神,逐步走出本土,使其在国际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也正是 由于广大设计师与设计院校的推动与宣传, 才使得中国的现代设计不断的向前发 展。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各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 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苗族就是其中之一。苗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活在崇山峻岭中,与外界交流较少,其 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文化变迁相对缓慢。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现代商业文 化的冲击下,苗族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正渐渐消失,并从各个方面影响着苗族传统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根据调研的情况来看,受经济的影响,大批青年都已外出打 工,现在家中从事刺绣的人以中年妇女和老人为主,只有极少数是青年人。老年 人的刺绣技艺都保持着非常好的传统性,其所做绣品均不对外出售,只为自已所 用,但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只在空闲时才会做一点刺绣。这些老人也保持着良好 的传统习俗,肩负着将刺绣手艺传给后人的重任,老人们不想手艺失传,所以会 给家里的子女做一些衣服等作为礼物。在绣样上,主要靠老人对已有图案的记忆 及自己的想象与创造来进行刺绣,保持了对传统图案的情感。中年妇女的刺绣技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艺,大都是从小时候就从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都有着熟练的刺绣技法,绣品都 以外卖为目的,有人来订货,价格按照大小和图案而定,可以说此时的绣品已经 被商品化了。从老、中、青三代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刺绣这门技 艺的传承正受到巨大的冲击, 当它被商品化后, 它就已经脱离了乡土文化的土壤, 其蕴含的悠久的传统文化内涵已经彻底消失了。 与此同时, 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苗族传统图案艺术也在逐渐 失去往日的魅力,现在刺绣中的图案只是衡量价格的一种方式而已,并且现在的 苗族妇女也不能依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图案了, 都是按照已有的图案绣 制,有的甚至是由商家提供图案的照片,刺绣艺人照着图案做。这实质上也是传 统文化的一种流失, 因此, 对黔东南苗族服饰传统图案进行研究有现实的必要性。 二、本论题的历史研究状况 目前, 国内对黔东南苗族地区的研究大多数是着眼于解决当地的经济发展问 题, 从民族学的角度入手, 从黔东南苗族文化的产生、 发展等宏观的角度去研究, 对于苗族传统图案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苗族服饰图案艺术为出发点, 来进行概括 性的研究,并且主要集中在现代服装设计方向。而黔东南苗族传统图案在现代平 面设计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即使苗族传统图案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被运用,也 是由于设计者在平面设计中的一种创意思维能更好的符合设计所要传达的主题。 对于已有苗族传统图案方面研究成果的了解与收集是我研究本课题的最基 本的部分。因为只有详细了解苗族传统图案的特点与风格,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才能在论述我的观点时将传统图案中最精华的部分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中 来。 现今发表的对苗族服饰艺术研究的著述已比较多,如苗族学者杨正文撰着 苗族服饰文化是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研究苗族服饰文化资料的专著。书中分 析了苗族纹饰对苗装的重要作用,对苗族纹饰进行了详实的分类(大类可分为动 物纹、植物纹和几何纹) ,对苗族纹饰风格上也进行了研究(宏观上分为三大板 块: 湘西黔东板块、 黔东南板块和川黔滇板块) 并着重指出黔东南板块的重要性, 黔东南板块是苗族服饰图案品种最丰富的板块, 也是保持苗族社会特征和文化特 点最为完整的地区。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动、植物纹饰大胆写意夸张,图案表 现与多项工艺技术相结合是这个板块纹饰最突出的特点。 其次对纹饰造型,例 如龙纹、鱼纹、凤纹、鸟纹、蝴蝶纹、角纹、漩涡纹、几何纹和花草纹等,都有 非常深入的分析,对纹饰的造型技法,纹饰的色彩搭配也做了系统的分析。 在张永发主编的中国苗族服饰研究一书中收录了中国内地 2 0位作者的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 4 2 2篇论文。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的关注点出发,阐发了研究苗族服饰文化的心 得。其中周真刚、郭智永在“苗族服饰图纹类型、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一文中, 对苗族服饰的图纹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研究,除了苗族纹饰的三大类之外, 还对角隅类纹饰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苗族服饰图纹的艺术特点,分析了其它民族 对苗族服饰图纹的影响及图纹中的现代艺术成分。 丁荣泉、龙湘平在“苗族刺绣发展源流及艺术特征”一文中,以时间顺序, 从苗族刺绣的发展源流分析了苗族原始思维方式的混沌性特征,特别是在“改土 归流”后,民族的融合使苗族刺绣工艺有了空前发展,苗绣的造型具有传承性、 地域性、互渗性的特点,是原始意念下的感知造型,并对苗绣图案潜在的象征意 义进行了分析。 田鲁的苗族服饰艺术中的氏族象征符号( 装饰,2 0 0 4年第 7期) 中提到 了以龙、蝶、夔、花、鸟、盘瓢等为象征的氏族符号在苗族服饰中得到了广泛的 运用。 还有许多关于苗族传统图案的理论文章,在这里就不逐一列举出来了,这些 理论性的著作及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苗族传统图案进行了分析, 对苗族传统图案 中图案纹样的历史渊源、演化过程及其种类特征、文化意蕴等各方面进行了详尽 的分析。然而,最为宝贵的是:访谈那些传统手工艺人,到实地察看那些实物资 料,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民族民间艺术是社会习俗与文化在各个领域里的表现, 苗族的传统文化里蕴 含着丰富而质朴的原始思想,苗族的传统图案体现出了苗文化的独特感受,是苗 文化的代表,它起源于苗族历史的变迁,又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 切的联系。对苗族传统图案的研究与解析,能使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到艺术的本真 状态。 提到苗族,自然会想到黔东南的苗族侗族自治区,这里作为全国最大的苗族 聚居地, 仍保持着较完整的民族传统文化。 本论文以黔东南苗族服饰中的传统动、 植物图案为主要的的研究内容,目的是要了解苗族的传统图案与苗族的历史文 化、社会习俗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动、植物类传统图案的形成以及图形符号的组 合关系及装饰手法特征的解读,来窥探苗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本文选题研究黔东南苗族的传统动、 植物图案, 就是希望能通过具体的研究、 收集和整理,找出苗族传统图案所存在的普遍性,也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苗族文化 的认识、兴趣及重视,共同来做好苗族传统艺术的保护及研究工作。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田野调查的方法。我曾先后两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次到黔东南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特别提出的是第二次是与我的导师周乙陶先生一 同前往,调查期间,对于黔东南苗族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同 时又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 黔东南地区是苗族传统文化保持的最为纯正的地 区,苗族的历史传说,在这里非常的多,所以这里的传统图案也就非常的具有代 表性。 其次就是大量阅读苗族历史文献资料。在这些文献资料中,对苗族图案和苗 族民间艺术进行收集和整理,大量收集已有的关于苗族民俗、民间文化、社会文 化等各方面的成果。正是由于对他人已有成果的学习,才更增加了我对苗族传统 图案传承变化的求知欲。从文献中我了解到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 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我发现自己以前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太狭隘 了。 第三就是将黔东南苗族服饰传统图案的研究与符号美、 设计艺术学相结合来 具体的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最终形成本文。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 6 第二章 黔东南苗族及其传统图案的一般描述 文化的产生与其存在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几乎所有的文化都是 在一定区域里逐渐形成的,并随之传播与发展开来。因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 人就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在形成,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还受到经济状 况、民俗信仰及审美趣味的影响。所以,研究黔东南苗族传统图案艺术就有必要 先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 一、黔东南苗族的人文概况 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早在先秦时期苗族的先民就生活在长江中 游地区,其远祖可以追溯至尧、舜、禹的时代。古有“三苗”,据战国策记 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 1 。据考证,这“三苗”与苗族有着直接的关系。“苗”的名称,始见于唐代, 自唐以后,史书对苗族的记载越来越多,唐代诗人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口有感 而作诗中,有“疑是苗人顽,恃险不终役”之句,宋人朱辅的溪蛮丛笑载: “五溪之蛮今有五:曰苗、曰瑶、曰僚、曰仡伶、曰仡佬” 2 。这里已明确 地记有“苗”这一族称。说明在唐宋时期,苗族已正式形成。 黔东南苗族主要从行政区域上来划分的, 指的是现居住在黔东南地区苗族侗 族自治州境内的苗族。1 9 5 6 年 7 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黔东南 苗族侗族自治州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全球十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 之一,这里是苗族、侗族的聚居地,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 的侗族人口,同时还有布、水、壮、瑶等 2 6 个其它少数民族。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我国苗族人口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被称为“苗疆 腹地”。黔东南地区的凯里、台江、雷山、丹寨、黄平、麻江等县市的苗族文化 比较典型,较好地保持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且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这里是苗 族服饰最丰富和最漂亮的地区, 尤其是女式盛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其 史诗般的记录形式与华美的表现手法, 充分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图腾信 仰和民族传统, 包含特有的符号学意义。苗族服饰,苗族剪纸,苗族银饰,苗族 蜡染等所承载的苗族图案艺术,更是令人回味无穷。黔东南苗族地区是蕴含着深 厚历史文化的宝库,它在质朴与多姿多彩的文化上,既注重人神合一,又充分展 1 战国策魏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年版,第 72 页 2 苗族简史编写组编: 苗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示了个性魅力,苗民族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衍生出了独特的民族个性,使苗族民 间艺术充满着浓厚的民族风情。 二、黔东南苗族传统图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图案造型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中, 用自己的智慧改造世 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中国图案具有明显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也很明显地 具有丰富的民族语言,更重要的是充满着强烈的民族思想感情” 。 3 图案是人类创 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早在旧石器时代,当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洞居穴处尚 未开化的蒙昧状态,就不仅仅满足于实用,在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之后,就开始 在工具及器具上施加纹饰,并以浪漫的想象和奇异的花纹装饰自身和环境。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寻找各种方法,用视觉符号来表达思想感情,用图 形储存自己的记忆和知识,为信息带来秩序和清晰性,使信息的传达与交流简单 化、快捷化、深入化。 ” 4 苗族人民用刺绣的方式记录了苗族的民族发展与迁徙的 历史,所以刺绣中的图案在整个苗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当然,除了刺绣 的图案以外, 在苗族其它民俗工艺美术中的图案也能表现出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厚 内涵。苗族图案的应用无处不在,它蕴含着一个庞大的精神世界,苗族人民用自 己独特的视觉语言,以具象或抽象的方式表达着各种思想与情感。这些看似普通 却又特殊的图案,现在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苗族传统文化底蕴的标志性符号。 从总体上看,苗族传统图案主要有动物类图案、植物类图案和几何类图案。 这些图案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表现上都是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进行创作的: 一个是来源于苗族古歌和神话传说。 苗族古歌与苗族图案一样具有记录的功 能,所以它们在不断的影响与渗透,动物、人、植物与神的界线已经模糊,并且 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在表象上是没有什么逻辑关联的,只要他们在心灵上融 会贯通,就可以把这些形象自由的组合在一起,通过苗族古歌,我们可以更深入 地解读苗族图案所传达出来的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个是来源于民族迁徙和自然环境。苗族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迁徙史,苗 族的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故土,不 要忘记先祖们迁徙的路径,于是就用图案来记录他们的历史,无论是山河田川, 还是飞禽走兽,我们在苗族的图案中都可能找到,它们以一种抽象的,夸张的形 式重新表现出来,它们凝聚着苗族人民强烈的情感,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 文化符号。 3 摘自雷圭元: 中国图案美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年 6 月第 1 版 4 李砚祖主编,芦影编着,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版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 8 三、 黔东南苗族传统图案的发展轨迹 几千年来,苗族人民从北向南,由东而西辗转流动,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他 们以自已的劳动和吃苦精神,披荆斩棘,开山辟土,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创造了 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清朝改土归流以前,黔东南地区的苗族自立自主,改 土归流总的说来是一次进步的改革, 推动了边疆地区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没有土司的部分黔东南地区,是以征服和镇压人民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当 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改土归流”后,由于大部分地区废除了土司制度, 取消了土司割据状态和废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领主制,使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出现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加强了苗族地区与外界的经济 联系。汉族劳动人民也得以更多地进入苗区,他们以其较高的生产和经营技术促 进了苗族地区城乡贸易和农副业的发展。 这一切构成了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 力。 由于黔东南地区苗族的相对集中性与完整性,使得这一地区的苗族图案最为 丰富,有动物类的,植物类的,几何类的等等,这个地区离中原地区比较近,所 以比较容易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从现今的一些纹饰图案看来,如二龙抢宝,人骑 龙等图式纹样,已经带有了一定的汉文化内容在里面,这些纹样图案为古老的苗 族图案上注入了新的内容。除了汉文化的影响之外,也有不少其它民族及现代化 的元素融入,使苗族图案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在保持着传统造型特性的同时,也 变得更加丰富了,如图纹从大变小、从简单变复杂等,色彩也朝着丰富多彩的方 向上发展。传统苗族图案中的动、植物由抽象的,古拙的变形变得越来越清晰, 并出现了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图案,也使得苗族图案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 彩,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三章 黔东南苗族传统动、植物图案研究 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是苗族的图案代替了文字,图案已经成为苗族传 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同时也为人们解读苗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种文化符 号。黔东南地区是保持苗族风俗与文化最为完整的地区,这里的动、植物图案是 苗族最富有人文内涵的符号,这些符号是伴随着苗族的神话传说,巫术信仰而诞 生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一地区的图案纹样也最为丰富,大量的动、植物类 具象和抽象图案在这里都可以被发现。这里的动、植物类图案非常的丰富,造型 也非常的夸张,以其独有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它凝聚着苗族人 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观念,是苗族文化在人民心中深层的心理积淀,蕴含着黔 东南苗族人民对自然与自我的把握和理解, 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观念通过 图案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一、黔东南苗族传统动物类图案描述 动物图案作为黔东南苗族传统图案的主体, 在整个苗族传统图案艺术中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动物图案的研究也是显得极其重要。苗族传统动物图案主 要包括有牛、龙、象、虎、狮、鸟、鹿及无名走兽纹饰等,其中以龙、鱼、鸟、 蝴蝶等图案纹样最为频繁出现。 (一)龙纹图案 在我国对龙的崇拜没有地域和民族之分,其作为中华民族最具神秘色彩的图 腾符号, 自古以来就被各族人民视为神灵, 对其顶礼膜拜。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 龙是一种灵异的神物,乃万兽之首,并且能走,能飞,能翻江倒海,吞云吐雾。 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在封建时代龙也被作为帝王的象征,历代帝王都自诩为 “真龙天子” ,完全是利用人民对龙崇拜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事实上,龙是由 原始自然崇拜而产生的一种不存在的综合图腾。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名篇 伏羲考 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 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 多弱小单位的结果”。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 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 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于是龙就具有了虾眼、鹿角、牛嘴、狗鼻、 鲶须、狮鬓、蛇尾、鱼鳞、鹰爪等形象,再将这九种动物合而为一就形成了现在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 10 汉族龙的形象。 而苗龙由于其时代、地域文化习俗的不同,苗族对龙的理解有其自身的独特 性。龙图案在苗族传统图案中的使用非常普遍,特别是在黔东南地区,龙图案非 常的流行,不论是在刺绣,还是在蜡染,银饰,剪纸中都经常可以看到。苗族人 民对龙的崇拜,一方面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一方面则是把龙作为 民族始祖的象征。与汉族的龙不一样的是,苗龙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做为龙的形 象,虽然都是通过人们的抽象思维所产生的形象,并且都由多种动物的部分形象 综合在一起形成的,代表着某种神秘力量,是可以满足人们意愿的神灵。但是苗 龙在形象上更加的富于变化,无论是龙的头部、龙的身体、龙的尾部甚至四肢都 有非常丰富的变化,有人头,鸟头的;有蛇身,蚕身的;有鱼尾的;有脚的或无 脚的等等。从调查中搜集到的龙纹图案中,可以看出苗龙的形象是按照苗族人民 自己的理解与审美去自由变化描绘创造的,也就形成了现在苗龙多姿多彩的形 象。 苗族的龙也不具有封建皇权色彩,苗龙的形象不为任何人所占有,也不依附 于任何权势, 充分表现出了苗族人民浓厚的平民思想。 虽然苗龙的造型变化多端, 但却具有符号化的特征而相对固定,因此也就更显的丰富多彩,古朴可爱。 图一 龙纹图案 (二)蝴蝶纹图案 蝴蝶纹在苗族传统图案中的使用也非常的广泛,黔东南地区也是蝴蝶图案造 型最丰富的地区。在刺绣、剪纸、蜡染、银饰中比较常见的主题之一,主要由于 蝴蝶纹对于苗族人民来说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 而且在黔东南这个传统文化都保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持非常纯正的地区,更是显得格外的充满历史文化气息。关于蝴蝶纹,很自然的 就会让人想起苗族人民家喻户晓的关于“蝴蝶妈妈”的传说, 研究图案纹样也是 在研究苗族文化,而苗族文化又蕴含着苗族古老的世界起源的哲学观念,这种根 深蒂固的传统意识使得这些直观的图案形象被苗族人民视为至宝,并流传到至 今。 蝴蝶在苗文化中代表着苗族的始祖之一的蝴蝶妈妈,是枫树生出的“妹傍 留” 。 与其它传统动物纹样相比较,黔东南地区“蝴蝶妈妈”的造型更具有装饰 性,就蝴蝶纹主体而言就有数十种不同的造型: 如有蝶翅人面人身的造型;有人 面、蝶身、蝶翅的蝴蝶妈妈的造型;有长有长长翼羽的造型;有人面、人手、人 足,背后长有两个翅膀的造型;还有蝶身鸟足合体的造型等等,形态各异,变化 多端。 蝴蝶纹在传统苗族的各种工艺中的装饰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它 还代表了苗族传统文化观念中的一种生殖崇拜, 是苗族传统文化及生殖崇拜观念 的可视化呈现。苗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崇山峻岭中,与野兽和疾病做斗争,为生存 发展, 苗族人民就需要最大限度 地繁衍子孙。 至于作为卵生动物 的蝴蝶, 繁殖的能力和速度更是 异常快捷。在那“人民少而禽兽 多,人民不能胜虫蛇”的原始社 会初期, 物质生产常常依赖于人 类自身的生产, 因而人口繁殖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蝴蝶也更能 体现女性的动人的气质, 可以说 完全符合苗家人的审美需求。 图二 蝴蝶图案 (三)鸟纹图案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有很多有关神鸟的记载,朱雀、凤凰、玄鸟、大鹏、孔雀 等皆可称为神鸟。朱雀形体似凤凰,是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而凤凰是中国古 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中国的“龙”文化,一南一北,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两大 渊源。据传说中记载:其中有一种鸟在大限到来之时,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 中新生。其羽毛变得更加丰满,声音变得更加清脆,更能表现出神鸟的精髓,被 人们称之为凤凰。羽毛非常的美丽,有雌雄之分,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祥瑞的象征。据尔雅释鸟记载,凤凰特征是:鸡头, 燕颔,蛇颈,龟背,鱼尾,有五彩色,身高六尺许,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凤不仅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 12 是楚先民乃至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也是体现民族精神的感性象征。 在远古时代,苗族的先民就把鸟用为本族的图腾,但苗族并没有关于凤凰的 传说,但是在传统图案中鸟纹的形象却类似于凤凰,是一种苗族人称其为“姬宇 鸟”的神奇大鸟,这种鸟的形象也不统一,有的像一种拖着长尾的野雄鸡,也有 不少秃尾巴的,有头上长孔雀翎的,也有不长翎的。这只神鸟,是苗族文化中特 有的灵物,传说是由苗家的另的一个图腾枫树所变,苗族人把它与蝴蝶、枫树一 起视自己的祖先。 鸟与苗族关于“人类起源” 、 “谷种来源”等传说有密切关系,汉文化古籍对 苗祖先有“人面鸟啄,有翼,食海中鱼,枚翼而行”的描述,鸟在苗族文化中被 视为与人类有着亲属的关系。在苗族古歌中记载,枫树生鹊宇鸟和蝴蝶,鹊宇鸟 说明蝴蝶孵化十二个蛋,孵了十二个冬天,才孵出人类与万物,所以苗族把鸟视 为祖先的象征和化身来崇拜。在传统图案中常把鸟与枫树或桃树、鱼等组合构成 在一起,表示吉祥美好的寓意。鸟图案还通常用来表达男性或暗喻男阴, “鸟嘴 衔鱼”图形应视为男女交融和繁衍的比喻。 很多对苗族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都认为“鸟嘴衔鱼”的图案,很明显的带有 生殖象征的倾向,在苗文化里,鸟一般是男性的象征,而“鱼”与“余、女”在 发音上有互通之处, 所以一般来说是代表女性。 在苗族, 吃鱼就意味着子孙繁衍。 由此,可以发现,在苗族刺绣的很多图案中,都是透露着苗族人对生命的追求。 黔东南苗族将鸟作为自己的祖先,使鸟纹成为一种象征符号并传承至今,表示了 苗族人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寄寓了苗族人美好的愿望与祝福,是对远古图腾和 民族祖先永远铭记于心的怀念。 因而在今天的苗族中, 鸟形纹样也是苗族传统图案 中使用区域广、造型多的图 案之一。在苗族刺绣、蜡染 中的鸟形纹样图案,主要以 抽象的平面剪影式的造型表 现,写意性很强,而在苗族 银饰中,也有很多鸟形的装 饰造型,其造型栩栩如生, 具 有 很 强 的 写 实 性 特 点。 图三 鸟图案 (四)鱼纹图案 鱼纹图案也是在黔东南地区经常出现的。与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关系,特别是在黔东南地区,鱼纹常与龙纹等其它图案纹样混合在一起,在苗族 的神话故事中也有鱼变成龙、 龙变成鱼的传说。 苗族先民曾生活在 “左彭鑫之波, 右洞庭之水”的水乡,至今还始终保持着稻田养鱼的生活习惯。鱼的繁殖能力非 常强, 在苗族人民的观念中, 鱼历来被视为多产多子的象征, 也是生命力的象征, 至今在苗族观念中仍是如此。鱼纹就成了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中指出: “远古人类以鱼象征女阴,首先表现了 他们对鱼的羡慕和崇拜。这种羡慕不是一般的羡慕,而是对鱼生殖能力旺盛的羡 慕:这种崇拜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动物崇拜,而是对鱼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 。 5 不可否认的是,赵国华先生的论点是引发我们对苗绣、蜡染鱼纹图案所反映的社 会特定文化背景认识的向导。 在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图案中的鱼纹图案造型丰富, 有的鳍须粗大、 身躯肥壮、 大花尾;有的人头鱼身;有的龙头鱼身等,还有太极图式的双鱼纹样,一般都以 正圆形的形象呈现出来,图案中描绘出呈弧形的,两尾及身体紧密相贴的鱼,其 特征是鱼体头部较大,而尾部较细。图中的两条鱼承合抱状,其中一条鱼的鱼头 正好插入另一鱼的身体的凹陷处。 而十分具有特色地方出现在各种各样的传统工 艺中,双鱼纹是有着多种变化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苗族人民会对鱼纹做 不同的变化,使两条鱼纹有各自的特征, 各有所不同,就是在想有意识的将两条 鱼区分开来,比如说区分鱼的雄性与雌 性等特征。双鱼抱合图纹又与中国道教 的太极图有着极其相似的形式感,展现 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 太极图又被称为“阴阳鱼图” , 形象地 表达了阴阳轮转,派生万物的本源。 图四 鱼图案 二、黔东南苗族植物类图描述 在黔东南苗族的传统图案中, 植物类图案也是非常丰富的。 主要包括有: 菊、 荷、石榴、葫芦、向日葵、鸡冠花等一些常见的花卉植物,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称 的花草的图案,这些花草大部分都是在山中野生的。由于苗族手工艺中多种多样 的工艺技术的运用,以及地域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植物类图案的表现 丰富多彩,并且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地方特色。从而使得往往是同一个植物图 案的主题,却呈现出了多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5 引自并参考赵国华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第 168 至 169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 14 植物纹多以桃花技法、平绣技法和蜡染技法饰于衣肩、衣袖、衣背、围腰中 央、腰带以及帕、褂包等装饰品上,植物纹常做为一种纹饰陪衬与其它纹样综合 起来运用,在黔东南地区,多以石榴、桃花等花卉纹与龙、蝶等配图。在苗族服 饰、蜡染中多采用龙纹图案或其它主题图案为中心,主题四周则多以植物图案环 绕装饰,够成一幅幅造型完美的图案。植物纹与云纹的交错运用,成为苗族服饰 图纹的主体,构成了约绚丽多彩的服饰图纹,使人对苗族的服装产生花团锦簇之 美感。不过,也有以花卉纹饰为主要纹饰题材的苗族服装。 三、黔东南苗族传统动、植物图案的色彩应用解析 在黔东南苗族传统文化中,动植物图案纹饰形象独特,其图案色彩也独具个 性。苗族传统图案的色彩主要是通过苗族刺绣展现出来,色彩也成为苗族最鲜亮 的符号。色彩的搭配与运用又更好的传达了图形纹样的深厚意蕴,创造了一种历 史悠久的氛围。在后汉书 、 搜神记等书都有记载关于苗族“好五色衣服” 的文字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曾经在秦汉时期,苗族先民的刺绣及服饰就是多彩而 绚丽的。可见苗族刺绣及服饰的色彩自古就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强烈的记忆。 (一)苗族传统图案的色彩风格其及形成原因: 黔东南苗族传统动植物图案,色彩是以红、紫、绿、蓝等这些色彩为主,其 特色是运用色彩的搭配,以烘托主题的空间氛围。图案的色彩主要体现在苗族刺 绣及苗族服饰中,苗绣色彩古朴自然,既对比又统一,多为自然中各种色彩,再 进行概括和夸张之后按苗民们自己的意愿自由的搭配, 体现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真挚与热烈的追求。苗族刺绣色彩比较纯朴,如红是大红、绿是深绿、黄是中 黄等,黑色的运用起到对各种色彩的调和与稳定的作用。大多数的图案都是刺绣 在一个有颜色的底布上的,底布颜色一般是黑或红色,也有少数其它颜色。丝线 的颜色与底色的巧妙组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不同的色彩风格,有的古 朴典雅,有的浓郁高贵。色彩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黔东南苗族传统动、 植物图案色彩风格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自然的色彩。 在苗族地区并没有系统的关于色彩的知识记录, 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的崇拜和深刻 理解培养了苗家女的审美感受和创造能力。苗族绣片中动植物图案的色彩,完全 抛弃了现实中动植物自身的原本色彩, 在图案中色彩的配置是苗族人民对自然色 彩的一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如(图五) ,是一张以黔东南苗族动植 物图案为主题的辫绣绣片,绣片中的题材以动物图案龙纹图案为主,用植物图案 桃子的图案来称托主体;在色彩上,主要采用了红和绿两种对比色,间以黄色和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蓝色作为调和, 在加强了色彩对比的同 时,又让人觉得整体,而不花乱。从苗 族刺绣中的用色可以看出, 苗族色彩是 来源于生活, 是对自然中色彩组合的临 摹与创造, 和黔东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 谐而统一。 其次, 黔东南苗族传统色彩风格的 形成与苗族的生活习俗有着很深的关 系。苗族从原始社会开始到现代文明 图五 刺绣绣片 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其原始文化底蕴非常的深厚。在这样的苗族生活习俗中成 长起来的传统色彩的确是现代人所不能轻易理解的,它让人觉得是那么的艳丽, 那么的具有吸引力。苗族刺绣中用色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活泼热烈,又和谐统一。 经常在一个绣片中能看到多种色彩的运用,有的色彩甚至可以多达七到八种,在 这些绣品中,常常是动植物多重组合、交相呼应,能让人切身的感觉到苗族人民 对于祖先的纪念,也体现出苗族人民的期盼,能和自然一样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 力。 (二)苗族传统图案中色彩美的构成原理 现代色彩构成中的对比与调和是形成现代色彩美感的重要形式之一。 色彩对 比是指两种颜色相互间的特质被强调出来的一种视觉现象。 在两种色彩的对比关 系中,往往总是会有一方起支配作用,而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色彩调和是指两 个以上的色彩经过调整、组合后更加和谐悦目。也就是说,色彩的秩序关系与色 彩的量比关系应该符合色彩的审美规律和视觉的心理要求。 在色彩的对比调和中,一方面是为了强调变化,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强调变 化而使色彩组合失去秩序与和谐。原则上讲,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色彩构成都是对 比下的和谐或和谐下的对比,而取得对比效果的方法是利用点、线、面的排列组 合。 这种排列组合可以是量比关系, 也可以是分割关系, 还可以是图底关系等等。 量比关系可以控制画面色彩的基调,分割关系可以缓解对比过于强烈,图底关系 又可以使形象或者是背景形成视觉中心,总之都是为了取得画面的和谐效果,即 使在不改变色彩的三种要素的前提下起到既对比又调和的画面色彩效果。 在黔东南的传统动植物图案的色彩中土生植物染料的使用对色彩的对比与 调和起到关键的作用,使色彩在古朴和谐的整体色调下又具有色彩对比的美感。 在苗族的传统色彩的运用中,常常运用对比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