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doc_第1页
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doc_第2页
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doc_第3页
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doc_第4页
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 肖秀云杨峰崔丽霞 摘要目的:探讨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xx年10月xx年10月82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两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作为对照组,接受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训练12个月后,试验组患儿ATEC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试验组疗效更佳,两者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疗效 doi:10.3969/j.issn.1672-9676.xx.05.048 孤独症别名自闭症,又称孤独性障碍,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精神病范畴,也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病症1-2,多见于儿童,尤其是男孩。孤独症儿童从婴儿阶段开始,就无法与周围环境或人群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系,表现为与环境隔离、语言异常或冷漠甚至没有语言交流,完全沉浸于“自我世界”,基本丧失正常人应有的日常感情。鉴于此,我院采用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旨在帮助更多孤独症患者及时得到最佳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xx年10月xx年10月我院孤独症儿童82例。其中男70例(85.37%),女12例(14.63%)。年龄28岁,平均年龄(4.191.45)岁。纳入标准:(1)符 :51800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 肖秀云:女,本科,主管护师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项目(xx04163000457) 合儿童孤独症相关诊断标准3。(2)未接受过相关治疗或康复训练。(3)家长容易沟通,积极配合。(4)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如分裂症、强迫症等。(2)并发有影响孤独症治疗效果的疾病者,如脑瘫、癫痫等。(3)无法坚持完成康复训练者。(4)中途接受其它康复训练者。(5)家长不同意接受研究。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上78例(95.12%),小学文化程度4人。再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按照“11”比例,将82例患儿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安排到康复训练中心,接受为期12个月常规康复训练。采用结构化教学和ABA训练对患儿进行个别化训练、小组化训练、集体化训练等。每3个月进行1次训练 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训练计划,直至训练结束。 1.2.2试验组父母带孩子共同参加专业医疗机构开设的孤独症康复训练亲子培训课程,共96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64学时,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患儿父母。培训内容涉及:(1)孤独症基本知识,提高父母健康认知能力。(2)孤独症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如结构化教学、ABA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3)患儿各项能力的对症训练,包括语言、感觉、认知、社交、生活、肌肉和手眼协调等。(4)益智活动的合理开展,增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提高患儿对各种事物的接受力。(5)行为问题的处理,提高父母对患儿行为问题的应对与处理能力。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对孩子进行PEP评估,对症制定家庭培训计划,并为父母配备孤独症家庭康复训练教材及康复训练教具,以便父母在家中对患儿开展康复训练。同时,叮嘱父母每3个月带孩子到培训机构进行1次PEP评估,并制定或调整下一个阶段训练计划。若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父母有任何疑问,均可随时与相关老师或医师进行联系。 1.3评价标准采用美国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对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4项内容进行评价4-5。评分越低,表明孤独症程度越轻。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案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0.05。 2结果(表1) 3讨论 孤独症患儿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因此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6。通常在3岁以前发病,4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而我国对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相对较晚,在xx年时才将其列为精神残疾。我国现状:(1)起步晚,相比发达国家晚了40年。(2)孤独症患病率逐年上升,相应的治疗需求越来愈大。(3)患儿回顾社会难度较大,孤独症治疗的黄金时间是3岁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将极大程度影响患儿日后正常生活。(4)治疗体系不健全,训练中心康复水平整体较低。(5)专业医护人员匮乏,耽误患儿最佳治疗时机。(6)国家相关医疗政策才起步。因此,对孤独症患儿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预后,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7-8。 结果显示,孤独症患儿在熟悉的环境和游戏中,采用自然反馈手段的训练,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有更积极的疗效。因此,以“家庭”为主体的训练模式,对孤独症患儿症状改善有着重要意义,而父母作为整个过程中的“主导者”,更发挥重要作用。据此,通过专业医疗机构对家长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父母理论认知,增强父母操作意识及方法,从而让父母在家中对患儿实施科学地康复训练,提高父母专业技术支持非常重要,能促进父母技能的保持和增长。医疗机构是整个康复训练的计划制定者,家长是最终的执行者。表1显示,接受了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的孤独症患儿,在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等能力方面,均有着大幅度提高,与传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 综上所述,对儿童孤独症实施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是行之有效的,不仅具有疗效明显、方法灵活等特点,还具备简单易行、科学经济等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献英,朱宏伟,张桂欣,等.日常生活环境变换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xx,23(8):101-103. 2张静,常燕群,江演珠,等.血清抗神经节苷脂M1抗体水平与儿童孤独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xx,12(7):723-727. 3杜亚松.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xx,25(23):1771-1774. 4郇英,佳那提秋瓦西,张隽,等.异常行为量表评估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及效度评价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xx,6(5):353-358. 5赵冬梅,杨良政,张艳卿,等.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xx,29(3):260-262. 6刘志云,张晓斌.24例儿童孤独症应用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