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荧光光谱法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荧光光谱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从2 0 世纪以来 得到了长足发展,理论日益丰富,技术日益成熟和多样化。它具有灵 敏度高、选择性强、用量少、方法简便、信息多样等优点,因而被广 泛应用于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考古学、矿物学、环境科学等 领域。 本学位论文利用荧光光谱法对一些蛋白质、药物、核酸、氨基 酸、维生素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1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 b s a )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 t a b ) 反相胶束中的荧光性质,探讨了微环境对b s a 荧光强度的影 响。发现在c t a b 反相胶束中,c d s 纳米粒子与b s a 之间存在能量转 移,导致b s a 荧光强度发生猝灭,猝灭程度与c d s 纳米粒子浓度在 5 0 1 0 。l 一3 0 1 0 “m o l l 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猝灭常数为1 3 2 1 0 4l m o l 。 2 首次利用酪氨酸作为荧光探针研究d n a 。通过荧光猝灭法发现 酪氨酸的荧光强度比值刚户与鲑鱼精子d n a ( s md n a ) 的浓度在 7 8 0 1 0 一一1 2 5 1 0 1m o l l 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 1 1 8 1 0 m o l l 。讨论了p h 值及盐效应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实验发 现酪氨酸与s md n a 以沟槽模式结合。通过新推的荧光方程求算出两 者之间的结合常数为2 2 4 1 0 6l m o l ,结合比为0 8 1 。 3 利用硫脲嘧啶( t u ) 对牛血清白蛋白( b s a ) 内源荧光的猝 灭,发现两者结合比为1 :1 ,结合常数为1 3 5 1 0 5l m o l 。由 f s r s t e r 能量转移理论求算出t u 与b s a 中色氨酸( t r p ) 残基之间距 离为0 9 5r i m 。由推算出的热力学常数可知两者结合是吸热反应,结 合过程伴随着熵的增加。 4 研究了在聚亚甲基蓝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盐酸吡哆辛( 维生素 b 6 ) 的电化学氧化一还原过程。研究表明,阳极峰电流与维生素b 6 的 浓度在0 0 1 0 1 0 3m g m l 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 3 4 g g m l 。通过荧光光谱电化学和紫外一可见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发现 维生素b 6 的氧化导致吡哆醛的生成,但毗啶环并未被破坏。 关键词:荧光光谱,生化分析,猝灭,光谱电化学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2 0 m c e n t u r y ,f l u o r e s c e n c es p e c t r a lm e t h o d ( f s m ) ,a so n eo f l m p o r t a n t m o d e r ni n s t r u m e n t a l a n a l y s i st e c h n i q u e s ,h a sb e e nr a p i d l y d e v e l o p e d i t st h e o r y w a s g r a d u a l l ya b o u n d i n g ,a n d i t s o p e r a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w a sg r a d u a l l ym a t u r ea n dd i v e r s i f i e d h i g h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s e l e c t i v i t y ,s m a l lc o n s u m p t i o n ,s i m p l eo p e r a t i o na n d m u l t i p l ei n f o r m a t i o n d a t aa r et h ev i r t u e so ft h em e t h o d s oi th a sf o u n dw i d ea p p l i c a t i o n si n v a r i o u s f i e l d s ,i n c l u d i n g c h e m i s t r y ,m e d i c i n e ,p h a r m a c y ,b i o l o g y , a r c h a e o l o g y ,m i n e r a l o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e sb yf s mi nt h et h e s i sa r eg i v e na sf o l l o w sf o rs o m e p r o t e i n ,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n u c l e i ca c i d s ,a m i n oa c i d s ,v i t a m i na n d t h e i ri n t e r a c t i o n : 1 t h ef l u o r e s c e n c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b o v i n es e r u ma l b u m i n ( b s a ) i n c e t y t t r i m e t h y l a m m o n i u mb r o m i d e ( c t a b ) r e v e r s e d m i c e l l e sw e r e r e s e a r c h e d ,a n d t h ee f f e c to ft h e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o nf l u o r e s c e n c e i n t e n s i t yo fb s a w e r es t u d i e d e n e r g yt r a n s f e ro c c u r r e db e t w e e nc d s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a n db s a i nc t a br e v e r s e dm i c e l l e s w h i c hr e s u l t e di nt h e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i n t e n s i t yq u e n c h i n g o ft h e l a t t e r t h e q u e n c h i n gd e g r e e i n c r e a s e d l i n e a r l y w i t h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n e g a t i v ec d s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o v e rt h e r a n g eo f5 0 1 0 3 0x 1 0 m o l l a n dt h e q u e n c h i n g c o n s t a n te s t i m a t e dw a s1 3 2 1 0 4l m 0 1 2 t y r o s i n ew a s f i r s tu s e da st h ef l u o r e s c e n c ep r o b ef o rd n a r e s e a r c h f l u o r e s c e n c eq u e n c h i n g a n a l y s i sr e v e a l e dt h a tf d fo f t y r o s i n ew a sl i n e a r w i t h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s a l m o n s p e r md n a ( s md n a ) f r o m 7 8 0 10 。 o t o1 2 5 1 0 m o l l w i t had e t e c t i o n1 i m i to f1 1 8 1 0 m 0 1 l t h ep h a n ds a l te f f e c t so nt h ef l u o r e s c e n c ep r o p e r t i e sw e r ea l s o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m o d e lb e t w e e nt y r o s i n ea n dd n aw a sf o u n dt ob eag r o o v e b i n d i n gb y as e r i e so f e x p e r i m e n t s t h ei n t r i n s i cb i n d i n gc o n s t a n ta n d t h e b i n d i n gs i t e n u m b e r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t ob e2 2 4 10 6l m o la n d0 8 1 ,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n e w l y d e d u c e df l u o r e s c e n c e e q u a t i o n 3 t h ef l u o r e s c e n c eq u e n c h i n go fb o v i n es e r u ma l b u m i n ( b s a ) b y t h i o u r a c i l ( t u ) w a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b i n d i n g r a t i ob e t w e e nb s aa n dt u a n dt h e b i n d i n gc o n s t a n tw e r ef o u n dt o b e1 :1a n d1 3 5 10 5l m 0 1 r e s d e c t i v e l y t h ed i s t a n c eb e t w e e n t ua n dt h et r pr e s i d u eo fb s a 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t ob eo 9 5 n m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f 6 r s t e rt h e o r y f o re n e r g y t r a n s f e r 。t h et h e r m o d y r n a m i c 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b i n d i n gr e a c t i o n w e r e m e a s u r e d g i v i n gt h a t t h et u b s ab i n d i n gi s a ne n d o t h e r m i cr e a c t l o n t h a ta c c o m p a n i e se n t r o p yi n c r e a s e 4 t h er e d o xp r o c e s s e so fp y r i d o x i n e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 ( v i t a m i nb 6 ) a t a d o l y ( m e t h y l e n eb l u e ) f i l m m o d i f i e dg l a s sc a r b o ne l e c t r o d e ( p m b e ) w e r e s t u d i e db y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m e t h o d t h e a n o d i cp e a kc u r r e n t w i t sf o u n dt o b ep r o p o r t i o n a lt o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p y r i d o x i n e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f r o m 0 0 1t o1 0 3m g m l ,w i t had e t e c t i o nl i m i to f1 3 4 g g m l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a n du v v i sa b s o r p t i o ns p e c t r o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a tt h ep y r i d i n er i n gw a s n o td e s t r o y e d ,a n dt h ep y 。i d o x a l w a sg e n e r a t e dd u r i n g t h eo x i d a t i o no fv i t a m i nb 6 k e y w 。r d s :f l u 。r e s c e n c e s p e c t r u m ,b i o 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q u e n c h i n g , s p e c t r o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s t r y 1 1 1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荧光光谱法是- - ;e e 历史悠久、目前技术较成熟的分析方法。它具 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用量少、方法简便、信息多样的特点,在化 学、生物学、药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中应用广泛。 一、荧光光谱法基本概念“。” 早在1 6 世纪,人们就发现荧光的存在。当时人们从植物抽提液 和矿物中观察到荧光的发射。1 8 5 2 年,s t o k e s “3 阐明了荧光发射的机 理,他认为荧光不是由于光的漫散射所引起的,而是由于物质吸收了 光能后重新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因此,荧光可被定义为:当用一种 波长的光( 如紫外光) 照射某物质时,此物质在极短时间内( 通常在 1 0 一一1 0 。9 s 内) 发射出较发射光波长更长的光( 如可见光) 。 在吸收光的过程中,光能被转移给分子。根据量子理论,分子从 光波中吸收能量必定是以不连续的、整份单位的形式发生,这些不连 续的微小能量单位被称为量子。每个量子的能量 e = hu = h c 每个分子具有一系列严格分立的能级,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特征 频率的能量以后,可以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被吸收的光量子的能 量正好等于两个能量之差。 j l 跃j 巳 吸 迁帑 。 光 钉删麓儿。腓: l li f i g u r ei 一1 t h es k e t c hm a po fe n e r g yt r a n s f e rf o ra b s o r p t i o na n df l u o r e s c e n c es p e c t r a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图卜1 为分子能级图。g 表示基态,s + 表示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 s ”表示第二电子单线激发态,t + 表示第一电子三线激发态。基态和激 发态都有几个不同的振动能级,图中用d = o ,1 ,2 ,3 表示。当光量 子打到分子上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比较高的单线电子激发态 s + 或s ”等。跃迁后,能量较大的激发态分子,通过内转换过程把部分 能量转移给周围分子( 如溶剂分子j ,自己回到最低电子激发态的最 低振动能级。此时分子再通过发射出相应的光量子来释放能量,回到 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时,就发射出荧光。荧光光谱具备以下三个 特征:激发光谱的形状和吸收光谱极为相似:发射光谱的形态和激发 光的波长无关;发射光谱的形状和吸收光谱极为相似,且基本上呈镜 象对称关系。 荧光分析能提供较多的物理参数,这些参数不但可作一般定量的 测定,还可以推断分子在各种环境中的构象变化,从而了解分子的结 构与功能的关系。通常荧光分析的参数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 s t o k e s 位移,荧光强度,量子产率,荧光偏振值,荧光寿命等等。 其中,以荧光强度f 利用最广。当溶液浓度较小时,荧光强度与物质 的浓度呈线性关系,f = k c 。 荧光分析的手段虽然较多,但从分析方法上来说,大致可分直接 测定与间接测定两大类。直接测定是利用物质自身发射的荧光,即所 请“内源荧光”来进行测定的,故其分析受到一定限制;间接测定是 利用某些试剂( 如荧光染料) ,使其与荧光较弱、或不显荧光的物质 共价或非共价结合,以形成发荧光的结合物等再进行测定,这种方法 又叫“外源荧光”法或“荧光探针”技术,荧光探针的使用为一些原 来不能用荧光分析的物质打开了方便之门。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近些 年发展很快的荧光猝灭法也经常应用于一些物质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荧光光谱分析法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掌握好这些 因素,对完成分析任务至关重要。首先要注意溶剂的影响,一是溶剂 的选择要适宜,二是溶剂应达到足够的纯度;其次要避免荧光污染; 第三要注意表面吸附、氧化和光分解等干扰;第四要考虑温度、溶液 p h 值、溶液粘度的影响;第五要防止光散射与荧光猝灭( 荧光猝灭 分析法除外) 。在实际工作中,情况常常是很复杂的。对于不同样品 来说,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采取合理措施排除影响,才能 得到正确的测定结果。 二、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2 1 无机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含有c e ”离子的稀h 。s o 。或b c i o ,溶液在2 5 4n m 氙射线照射下会产 生紫外区荧光,荧光峰在3 5 0n m n 。但此类“直接荧光法”测定无机 化合物并不多见,因为大多数无机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不能发射荧 光。自1 8 6 8 年发现桑色素与a r 离子的反应物会发生亮绿色荧光“3 以来,无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有了很大发展,目前一般可分为三类: 1 无机元素与有机试剂组成会产生荧光的络合物,由荧光强度可以测 定该元素的含量。例如:l ,1 ,3 - 三氰基一2 一氨基- 1 - 1 丙烯( t r i a p ) 曾用于生物物质中微量铜的测定;3 ,6 - - - 羟基一2 ,4 一双 n ,n 二( 羧甲基) 一氨甲基 荧烷( 钙试剂) 与c a 2 + 组合物的络合物发出蓝 绿色荧光,荧光强度与c a 2 + 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2 无机元素与有 机试剂结合后导致该有机试剂的荧光强度降低或猝灭。例如:2 ,3 一 萘三氮杂茂水溶液( p h 值为1 0 。5 ) 的荧光强度随a f 离子浓度的增大 而减弱可用于测定微量银。3 ;荧光素一醋酸汞的碱性溶液,在加入s 2 一 离子后,荧光强度减弱,可用于测定微量硫“”“。3 在微量金属离子 的催化作用下,荧光反应加速或荧光强度猝灭,可测定该金属离子的 浓度。例如:微显f e ”离子存在时,a 1 ”离子和滂铬蓝黑r 染料( p b b r ) 所组成的络合物的荧光强度发生猝灭,可用于测定试样中铁含量“。 2 2 有机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有机物的荧光性质与其结构和环境有密切关系。脂肪族有机物分 子结构简单,绝大部分自身不能产生荧光,故多采用间接法测定;芳 香族化合物具有共轭的不饱和结构,大多能产生荧光。能够产生荧光 的有机物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 具有共轭双键,体系中电子共 轭度越大,非定域竹电子越易被激发,荧光也就越易产生:2 具有刚 性的平面结构;3 芳香族化合物的芳香环上有适当的取代基,一0 h 、 n h 。、一n h r 、- n r 。、- c n 、一o c h 。一般使荧光强度增强,一c o o h 、一c = o 、 一n o :、一n o 、一s h 、一f 、一c 1 、- b r 、一i 一般使荧光强度减弱,一s o a h 、一n h ; 则影响不明显;4 处于适当的环境,如溶剂、温度、p h 值,一般来说, 随溶液温度的降低和溶剂极性的增大,量子效率和荧光强度增大。 有机荧光物按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类:1 具有刚性结构的芳香稠环 化合物。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芄“叫及其衍生物上,晕苹 “较荛的共轭程度及分子刚性等更大,具有更优秀的荧光性能,是非 常理想的u v - c c d 材料。2 具有共轭结构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 这是目前研究得最为广泛和活跃的一类,包括芪类化合物”,吡唑啉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衍生物“,蒽醌衍生物“,罗丹明类衍生物3 等。3 金属配合物,如 8 一羟基喹啉是一个在分析中常用的配位试剂,可与a 1 、b e 、g a 、i n 、 z n 、z r 等金属离子形成刚性荧光络合物。 2 3 荧光光谱法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2 3 1 维生素的检测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具 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大多含有芳香环结构,是首先用荧光方法测 定的生物物质之一。各种维生素中,有的能发射荧光,可用直接法测 定,如维生素a n 9 3 、b 2 1 、b 6 1 、b 。:呲1 、c 、d t 2 4 1 和e c 2 s ? 等,有的则不 能产生荧光,须用间接法测量,如维生素b 。“、k t m 和fc 2 8 1 等。 为了克服荧光法本身存在的一缺点与限制,各种新的荧光分析方 法和技术陆续发展起来,大大拓宽了荧光分析法的应用范围。例如: 光化学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 和b 。”,荧光反应速率法测定维生素 b 。”0 1 ,导数一同步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 、b 2 和b 。“,人工神经 网络一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 。、& 和be 3 2 等。 2 3 2 药物分析 在药物分析学中,荧光光谱分析和紫外光谱分析、气相、液相色 谱分析同为药物分析的基本技术。奎宁是最早采用于荧光分析的抗疟 药品。州。自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各种灵敏度高的荧光分析法已有效 用于制剂和生物体液中药物的分析。荧光分析法应用于药物分析不仅 大大降低了分析成本,简化了分析手续,而且改善了分析条件,拓展 了荧光分析的应用领域。 例如同步扫描荧光技术可用于违禁品中苯丙胺和吗啡加奎宁”刮 的测定。荧光偏振免疫分析可用于血清中的庆大霉素、地谷新、茶叶 碱、苯巴比妥和五巴比妥“”等多种药物的检测,及烧伤患者体内萘替 米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可监测肾移植后环 孢素a 全血浓度。荧光猝灭法可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固 体表面荧光测定已用于血清中茶叶碱醴7 1 及其它多种抗菌药、抗气喘病 药和抗惊风病药等的临床荧光分析。电解荧光光度法测定片剂中卡马 西平的含量。另外,近年来荧光光谱法亦用于研究连翘苷与金属离 子e u ”、m n 2 + 的配位作用、人尿中美芬妥英对映体的测定、血清中地高 辛等免疫活性物质以及毗柔比星注射液、萘普生胶囊、萘替米星注射 液和盐酸环丙沙星软膏。卯的含量测定。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药物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介于化学与生命科学 之间的边缘性课题,属于化学生物学的范畴。血清白蛋白与药物结合 反应的研究主要包括结合位置、结合位点数与结合常数、作用力类型、 共存物影响以及药物在血液中的分配等。用荧光法研究药物分子与蛋 白质的结合反应可以综合利用蛋白质和药物的荧光猝灭、荧光敏化、 能量转移和实验条件的影响等多方面的信息。如:通过f s r s t e r 能量 转移理论求算药物与氨酸残基之间的距离“”1 “;s c a t c h a r d 作图法研 究蛋白质分子与药物小分子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反应前 后热力学焓变h 和熵变s 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药物与蛋白质之 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 2 3 3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荧光分析 所有氨基酸只有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氮酸有内源荧光。色氨酸 激发峰在2 8 7n m ,发射峰在3 4 8n m ;酪氨酸激发峰在2 7 5n m ,发射 峰在3 0 3n m ;苯丙氨酸的激发峰在2 6 0n m ,发射峰在2 8 2n m “。三 者荧光发射光强度之比为1 0 0 :9 :0 5 。其他氨基酸只能借助于“外 源荧光”进行间接测量。例如:甘氨酸与7 氯一4 一硝基苯曙二唑反应 生成强荧光的产物,用4 6 4n m 射线激发即可观察到产物的荧光,能 检出0 3n g m l 的甘氨酸“。 蛋白质常吸收2 7 0 3 0 0n m 紫外区而产生紫外光荧光,这是由于 蛋白质中存在着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缘故。现代蛋白质的研究多用荧光 探针技术。该技术最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极宽的动态响应范 围。测定荧光探针物质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后荧光峰波长,位移及量子 产率的变化,可探知其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及其有关性质。荧光探针试 剂包括有机试剂和稀土离子试剂。最常用的有机荧光试剂有卜苯胺 基萘一8 一磺酸( a n s ) ,2 - 对甲胺萘一6 一磺酸( 2 ,6 - t n s ) 和卜n ,n 一二 甲胺基萘一5 一磺酸( 1 ,5 - d n $ ) 等。如p r a s a d 用b i s - a n s 作荧光探针 研究微管蛋白( t u b u l i n ) h ”,证明b i s a n s 与蛋白质结合后,蛋白 质上的t r p 残基可将吸收的能量无辐射地转移到b i s a n s 上; a r b e l a e z 用b i s a n s 作荧光探针研究了孕区蛋白( p z p ) 的构象“。 e u ( i i i ) 和t b ( i i i ) 是最常用的两种稀土荧光探针,其荧光光谱的 高灵敏性和不同环境的明显影响,使得它们成为研究蛋白质的有效探 针。如m u l q u e e n 等利用e u ( i i i ) 研究钙调蛋白,结果表明e u ( i i i ) 和钙调蛋白有两个强结合部位和两个弱结合部位”;h o r r o c k s 等测得 嗜热菌蛋白酶中t r p 残基与结合的t b ( i i i ) 间距离为0 9 9 n m ”。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2 3 4 核酸的荧光分析 水溶液中的天然碱基和核酸的荧光量子产率非常低,一般仪器不 能检测到它1 1 的荧光。检测它们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各种荧光探针。 1 9 6 4 年发现溴化乙锭( e b ) ”0 1 ”与核酸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随即 e b 被广泛使用。荧光衍生法可为研究核酸提供灵敏的探针,但操作 和繁琐,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瞄”3 。近年来,利用核酸对小分子荧光探 针的荧光增强或荧光猝灭作用来研究小分子探针和d n a 的相互作用 或进行核酸的定量分析已成为核酸荧光分析的主要手段。加入核酸使 其荧光增强的荧光探针有:l a ( 1 1 1 ) 一8 - 羟基喹啉络合物畸、t b ( 1 1 1 ) 一邻菲咯林络合物“、e u ( 1 1 1 ) 一四环素络合物”、3 5 - - - 氨基苯甲酸 ”、4 6 一二脒基一2 一苯基吲哚( d a p i ) 哺、卜二甲胺基萘- 5 - 碘酰鱼精 蛋白( d n s p ) 晒、二聚体吖啶橙( a o a o ) 一s d s “0 1 ,小蘖碱隋“、二苯并 咪唑染料h o e c h e s t3 3 2 5 8 哺“、依沙吖啶踟等。加入核酸使其荧光猝灭 的荧光探针有:c e ( i i i ) 阳“、t b ( 1 1 1 ) 一钛铁试剂( t r ) 络合物哺、 m e s o 一四( 对一三甲基氨基) 卟啉( t a p p ) ”、邻菲咯林哺“、藏红t ( s t ) “、而 尔蓝( n b ) 6 9 3p h o s p h i n3 r ( p r ) ”1 、3 一m e t h o x y b e n z a n t h r o n e ( m b a ) ”“、亚甲基兰”“、阿霉素”3 1 、酪氨酸。4 3 等。各种荧光探针, 特别是高灵敏度的荧光探针的发现,为核酸分子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现今寻找更为灵敏的荧光探针仍是一个颇具潜力的研究领域。 三、本文构思 荧光光谱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荧光分析检测的无机物、有机物、 生物体系和药物等的数目与日俱增。荧光分析法已成为分析化学中的 一种重要分析方法。除了单独作为一种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技术外, 荧光光谱法还可以与其他技术联用,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拓展应用领 域。例如:荧光光谱法与色谱联用技术”、与光纤联用技术”、与纳 米技术联合应用于生化分析口“、与电化学技术联用”8 1 等等。这些不同 分析手段和方法的交叉,使荧光光谱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研究与应用 前景。 本文首先对荧光光谱法的原理和应用领域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 分四个部分就荧光光谱法在生化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 第一部分: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 b s a ) 在c t a b 反相胶束中的荧 光特性,探讨了微环境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还就c d s 纳米粒子对b s a 荧光的猝灭进行了讨论。反相胶束可作为细胞的简单模拟体系,这些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工作对于研究在细胞中蛋白质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中性环境下d n a 对酪氨酸荧光的猝灭,研究了 d n a 与酪氨酸的结合方式,求算了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以酪氨酸 作为荧光探针对d n a 进行直接分析,该方法简便、经济有效,便于操 作。 第三部分:研究了抗甲亢药物硫脲嘧啶( t u ) 对牛血清白蛋白 ( b s a ) 内源荧光的猝灭。两者之间存在能量转移,推算了药物小分 子与蛋白质t r p 残基间的距离及t u 与b s a 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 以及反应热力学常数等。 第四部分: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一可见光谱与电化学分析方法 研究了维生素b 6 的氧化一还原过程。这种光谱电化学研究方法拓展了 荧光光谱的应用范围,可以可以得到多维信息,对研究、检测维生素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国珍,黄贤智,许金钩等,荧光分析法,科学出版社,北京, ( 1 9 9 0 ) 2 郭尧君,荧光实验技术及其在生物分子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 北京,( 1 9 8 3 ) 3 赵藻藩,周性尧,张悟铭,赵文宽,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1 9 9 0 ) , 4 g s t o k e s ,p h i l t r a n s ,r o y s o c l o n d o n ,1 4 3 ,4 6 3 ( 18 5 2 ) 5 wa a r m s t r o n g ,d w g r a n t ,wg h u m p h r e y s ,a n a l c h e m ,3 5 , 1 3 0 0 ( 1 9 6 3 ) 6 f g o p p e l s c h r o d e r ,z a n a l c h e m 71 9 5 ( 1 8 6 8 ) 7 k r i t c h i e ,j h a r r i s ,a n a l c h e m ,4 1 ,1 6 3 ( 1 9 6 9 ) 8 d e h w a l l a c h ,d m s u r g e n o gj s o d e r b e r g ,e d e l a n o ,a n a l c h e m ,3 1 ,4 5 6 ( 1 9 5 9 ) 9 g l w h c e l e gj a n d r o j a c k ,j h w i e r s m a ,ef l o t t ,a n a l c h i m a c t a ,4 6 ,2 3 9 ( 1 9 6 9 ) 1o h d a x e l r o d ,j h c a r r y , j e b o n e l l i ,j rl o d g e ,a n a l c h e m ,4 1 ,1 8 5 6 ( 1 9 6 9 ) 11 a g r a n e r t ,k b a l l s c h m i t e r ,g t 6 1 9 ,t a l a r t a ,15 ,4 51 ( 19 6 8 ) 1 2 j b l o c k ,e m o r g a n ,a n a l c h e m ,3 4 ,1 6 4 7 ( 1 9 6 2 ) 【1 3 d i j kv a n ,t m j o o s t ,j o r g c h e m ,6 1 ,l1 3 6 ( 1 9 9 6 )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1 4 】p _ j j e s s u p ,a u s t j c h e m ,3 0 ,8 4 3 ( 1 9 9 7 ) 1 5 宋波,沈永嘉,荧光增白剂及其应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海,1 9 9 5 ,p 3 9 1 6 杨国强,吴世康,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 6 ,2 3 9 ( 1 9 9 5 ) 【1 7 】鹏博,上海染料,4 ,3 0 ( 1 9 9 9 ) 【1 8 】j a r d e n ,j l u m i n ,4 8 ,3 5 2 ( 1 9 9 1 ) 1 9 a p a s s a n n a n t e ,l a v i o l i ,a n a l ,b i o c h e m ,1 5 ,2 8 7 ( 1 9 6 6 ) 2 0 赵一兵,余志雄,郭祥群,许金钩,陈国珍,分析化学,2 0 ,1 2 6 1 ( 1 9 9 2 ) 2 1 高海涛,陈晓光,分析化学,1 8 ,3 7 7 ( 1 9 9 0 ) 【2 2 】d d u g g a n ,r b o w m a r , e ta 1 ,a r c h 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 s ,6 8 ,1 ( 1 9 5 7 ) 2 3 r e n d o ,m e d j m u t u a l a i d a s s ,18 ,2 5 7 ( 1 9 6 9 ) 2 4 s j o n e s ,j w i l k i e ,e ta 1 ,a b s t r a c t s1 3 8 “m e e t i n g a m e r c h e m s o c , n e wy o r k19 6 0 ,p 6 0 0 【2 5 d d u g g a n ,a r c h 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 s ,8 4 ,1 1 6 ( 1 9 5 9 ) 2 6 】hn r i d y a r d ,a n a l y s t ,7 5 ,6 3 4 ( 1 9 5 0 ) 2 7 1m k o f l e ,h e l v c h i m a e t a ,2 8 ,7 0 2 ( 1 9 4 5 ) 2 8 t e f r i e d e m a n n ,e i f r a z i e r ,s c i e n c e ,10 2 ,9 7 ( 19 4 5 ) 2 9 郭祥群,许金钩,王晋玲,陈国珍,分析化学,2 0 ,9 1 0 ( 1 9 9 2 ) , 3 0 杨屹,蔡汝秀,黄厚评,曾云鹗,分析化学,2 1 ,3 6 0 ( 1 9 9 3 ) 3 1 唐波、何锡文、沈含熙、栗风珍、高传喜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 5 ,9 7 0 ( 1 9 9 4 ) f 3 2 1 吴根华、何池洋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 3 ,5 3 5 ( 2 0 0 3 ) 3 3 c a ,p a r k e r , wt r e e s ,a n a l y s t ,8 5 ,5 8 7 ( 1 9 6 0 ) f 3 4 1j c a n d r e ,e ta 1 ,a n a l c h i m a c t a ,1 0 5 ,2 9 7 ( 1 9 9 7 ) 【3 5 pk l i ,e ta 1 ,c h i n c h e m ,3 0 ,3 0 ( 1 9 8 4 ) 3 6 1 甄健存,崔世目,中国药学杂志,3 4 ,1 7 4 ( 1 9 9 9 ) 3 7 b w a l t e r ,a n a l c h e m ,5 5 ,4 9 8 ( 1 9 8 3 ) f 3 8 潘祖亭、姚礼峰,分析化学,2 6 ,9 9 7 ( 1 9 9 8 ) f 3 9 1 周采菊,卢宁,郭永思,药物分析杂志,1 8 ,2 0 0 ( 1 9 9 8 ) 。 4 0 p w u ,l b r a n d ,a n a l b i o c h e m ,2 1 8 ,1 ( 1 9 9 4 ) 4 1 谭亮,谢青季,姚守拙,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 6 ( 1 ) ,5 9 ( 2 0 0 3 ) 【4 2 】张保林,王文清,白风莲,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 5 ,3 7 3 ( 1 9 9 4 ) 【4 3 】p d r o s s ,s s u b r a m a n i a n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 2 0 ,3 0 9 6 ( 1 9 8 1 ) 第一章前言与综述 4 4 f w j t e a l e ,g w e b e r ,b i o c h e m j ,6 5 ,4 7 6 ( 1 9 5 7 ) 4 5 p r g h o s h ,m ww h i t e h o u s e ,b i o c h e m j ,1 0 8 ,1 5 5 ( 1 9 6 8 ) 【4 6 a r s p r a s a d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2 5 ,3 5 3 6 ( 1 9 8 6 ) 4 7 l f a r b e l a e z ,e ta 1 ,e u r j b i o c h e m ,2 1 8 ,6 5 1 ( 1 9 9 3 ) 4 8 pm u l q u e e n e ta 1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 2 4 ,6 6 3 9 ( 1 9 8 5 ) 4 9 1w d j r h o r r o c k s ,e ta 1 ,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 s r e s c o m m u n ,1 0 0 , 1 1 1 ( 1 9 8 1 1 5 0 】j l e p e c q ,c p a o l e t t ,a n a l b i o c h e m ,1 7 ,1 0 0 ( 1 9 6 6 ) 【51 m j b l a c k b u m ,t m a n d r e w s ,a n a l b i o c h e m ,5 1 ,1 ( 1 9 7 3 ) 【5 2 】y o h b a ,m k a i ,h n o h t a ,yo h k u r a a n a l c h i m ,a c t a ,2 8 7 , 2 1 5 ( 1 9 9 4 ) 【5 3 m k a i ,f t o b a ,h - n o h t a ,yo h k u r a ,m i c r o c h e m j ,4 9 ,1 6 5 ( 1 9 9 4 ) 【5 4 】c 。z 。h u a n g ,a n a l l e t t ,2 9 ,1 7 0 5 ( 1 9 9 6 ) 5 5 yx c i ,a n a l c h i ma c t a ,2 4 8 ,5 8 9 ( 1 9 9 1 ) 【5 6 】y x c i y z l i ,a n a l ,c h e m ,6 7 ,l7 8 5 ( 1 9 9 5 ) 【5 7 】f wr o b e r t s o n ,a n a l b i o c h e m ,4 1 ,4 7 7 ( 1 9 7 1 ) 5 8 j k a p u s c i n s k i ,a n a l b i o c h e m ,8 3 ,2 5 2 ( 1 9 7 7 ) 【5 9 n n a k a m u r a ,j k i n o s h i t a ,k m u r a y a m a ,j s o c a n a l c h e m ,3 3 , e 6 l ( 1 9 8 4 ) 【6 0 x q g u o ,a p p l 。s p e c t ,5 1 ,1 0 0 2 ( 1 9 9 7 ) 。 【6 1 】宋功武,成耀鹏,分析化学,2 7 ,4 4 ( 1 9 9 9 ) 【6 2 】t r d o w n s ,a n a l b i o c h e m ,1 3 1 ,5 3 8 ( 1 9 8 3 ) 【6 3 】w yl i ,j g x u ,x wh e ,a n a l l e t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日本香道文化(修订版)
- 2025年新疆货运从业资格证题库大全
- 深圳龙园山庄2期营销推广建议
- 同心伟业合肥滨江花月假日广场项目营销战略与策略提报案
- 2025年盘园儿钢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微波器件及电路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市场化的机制助力可持续发展
- 机械伤害安全培训课件
- 防诈骗课件模板下载安装
- 国内外化工发展情况及安全形势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四世同堂》
- 2024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期末专项复习-阅读理解
- 中医推拿基础培训课件
- 防电信诈骗安全教案
- 产品履历表完
-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
- 肺癌伴胸腔积液护理查房
- 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
-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把握中考方向共研备考策略
- 新闻宣传“三审三校”审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