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专业论文)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pdf_第1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pdf_第2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pdf_第3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pdf_第4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植物学专业论文)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对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组成与分布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对其与环 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在2 0 0 2 2 0 0 4 年三个生长季节( 主要是每年的7 9 月) 内,将五女峰峡谷所采集 的6 0 0 余号藻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亚气生蓝藻1 0 6 种,隶属于7 科,1 7 属。 吉林省新记录种8 7 种( 色球藻科2 2 种、蓝柄藻科3 种、真枝藻科1 9 种、念珠藻科5 种、伪枝藻科3 0 种、颤藻科5 种、胶须藻科3 种) 。拟定新种2 3 种( 蓝柄藻科4 种、 星球藻属7 种、单歧藻属3 种、真枝藻属5 种、伪枝藻属1 种、裂须藻属1 种、双须藻 属2 种) ,其中有1 3 种已发表。本文编写了这1 0 6 种植物中三种较大科的分类检索表, 并对拟定的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种类鉴定之后,用其中一个生长季节的标本对五女峰峡谷中蓝藻所构成的群落进 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群落的组成与其生态系统中相关环境因子的 关系。着重观察了不同湿度生长基质上亚气生蓝藻的分布规律、不同高度上亚气生蓝藻 的分布规律及蓝藻群落形态的分布特点。另外,通过观察,本文对五女峰生态系统中蓝 藻的组成模式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描述。 研究表明,该地亚气生蓝藻种类相对丰富,不同生长基质中亚气生蓝藻的种类有明 显差异:潮湿和滴水生长基质上亚气生蓝藻种类相对丰富,而溅水生长基质上亚气生蓝 藻种类相对较少,而干岩石上种类近乎没有。蓝藻群落形态类型丰富,根据其优势种、 附属种初步可将其分为球形藻体群落和丝状藻体群落。每一大类群落中可分为几种类 型。蓝藻群落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组成模式,这种组合是历史进化的结果,是对综合环 境条件选择进化的结果,这对探讨蓝藻群落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五女峰,亚气生蓝藻,蓝藻群落 v a b s t r a c t n ea r t i c l ei sp r i m a r i l yf o c u s e do n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s u b a e r i a lb l u e - g r e e na l g a ea tc a n y o n o f m t w u n vb e a u t y s p o ti n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a n dt h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 s u b a e r i a lb l u e g r e e n a l g a e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f a c t o r s d u r i n gt h eg r o w t hs e a s o n ( m a i n l yj u l y - - s e p t e m b e r ) f r o m 2 0 0 2t o2 0 0 4 ,o v e r6 0 0 p i e c e s o fs u b a e f i a la l g a es p e c i m e n sw e r ei d e n t i f i e da tc a n y o no fm t w u n v a m o n gt h e m ,1 0 6 s p e c i e sb e l o n gt os u b a e r i a lb l u e g r e e na l g a e ,w h i c ha r es u b o r d i n a t e d t o7f a m i l i e s ,1 7g e n u s e s 8 7s p e c i e sa r ef r i s tr e c o r d e di n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 c h r o o c o c c a c e a e2 2 ,c y a n o s t y l o n a - c e a e3 , s t i g n o e m a t a c e a e l 9 ,n o s t o c a c e a e5 ,s c y t o n e m a t a c e a e3 0 ,o s i c i l l a t o r i a c e a e5 ,r i v u l a r i a c e a e 3 ) 2 3s p e c i e so f t h e m a r ed e s c r i b e da sn e wo n e st os c i e n c e ( c y a n o s t y l o n a c e a e 4 ,a s t e r o c a p s a 7 ,t o l y p o t h r i x3 ,s t i g o n e m a5 ,s c y t o n e m a1 ,s c h i z o t h r i xl ,d i c h o t h r i x2 ) ,1 3s p e c i e sh a v e b e e np u b l i s h e d t h r e e g r e a t f a m i l e s i n d e x e so ft h e1 0 6s p e c i e sw e r ec o m p i l e d ,a n d m o r p h o l o g i cd e s c r i ) t i o n so f t h e s en e ws p e c i e sw e r ed e s c r i b e di nt h ea r t i c a l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b l u e - g r e e nb l u e g r e e na l g a lc o r r m a u n l t ya tc a n y o n o fm t w u n vw a s s t u d i e dw i t ht h ei n d e n t i f e d s p e c i e si no n eg r o w t hs e a s o n 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s p e c i f i c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f a c t o r so fm t w u n vc a n y o nw e r ea l s oa n a l y z e d n ed i s c u s s i o n f o c u s e do n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lo r d e r l i n e s so fd i f f e r e n th u m i d i t ya n dd i f f e r e n ta l t i t u d ea n d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s h a p eo fb l u ea l g a lc o m m u n i t y i na d d i t i o n ,b l u e g r e e na l g a e s 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sw e r ed e s c r i b e di nt h i sp a p e r a r e rad e t a i l e dr e s e a r c h w em a k et h e f o l l o 谢n g c o n c l u s i o n s t h e s p e c i e s a r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a b u n d a n ti nt h ep l a c e t h es u b a e r i a lb l u e g r e e n a l g a ea r ed e f i n i t e l yd i f f e r e n ti n d i v e r s eg r o w t h s u r f a c e s t h es u b a e r i a lb l u e g r e e na l g a e so nm o i s to r w a t e r - d r i p p i n gs u r f a c e s a r e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a b u n d a n t ,t h eo n e so nw a t e r s p l a s h i n gs u f a c e sa r e l i r l e ,a n dt h o s eo n d r y i n gs u c f a c e sa r en e a r l yn o u g h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i f f e r e n c ei np r e p o n d e r a n ts p e c i e sa n d a c c e s s o r i a ls p e c i e s ,t h eb l u e - g r e e na l g a lc o m m u n i t i e sc a nb ec l a s s i f i e dt ot w o m o d e s :g l o b o s e a l g a lc o m m u n i t ya n df i a c e o u sa l g a lc o m m u n i t y , a n de a c hm o d ei sc o m p o s e do fs o m es m a l l m o d e s t h e r ea r ed i f f e r e n t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si nt h ea l g a lc o m m u n i t y i ti st h er e s u l to f e v o l u t i o n ,t h e c o m p o s i t i v e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e v o l u t i o na n di th a s i m p o r t a n t t h e o r e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t ob l u e g r e e na l g a e sf o r m a n de v o l v e m e n t k e yw o r d s :m t w u n v , s u b a e r i a lb l u e - g r e e na l g a e ,b l u e g r e e na l g a lc o m m u n i t y v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 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越 日期:皇塑芏:士垃,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邀指导教师签名:艘兰 阿 期:拙吐上f 口日期# 竺堑! 芏! ! 呈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i l l 引言 一、关于蓝藻植物 蓝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但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的自养原植体植物,是一种极 其古老而原始的原核生物。在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中普遍存在,高山、海洋、悬崖峭壁、 两极、赤道、土壤、树皮等等,都有蓝藻的踪迹。蓝藻的形态多样,有单细胞的、群体的、 丝状的、囊状的等等,大小差别也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的构造都十分 简单,都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无细胞核和质体分化,这与高等植物明显不同。 蓝藻植物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蓝藻 植物分布极广,而绝大多数蓝藻植物含有色素,具有光合作用,所以能制造有机物,光 合放氧,使其他生物能够生存繁殖。蓝藻中的地木耳( n o s t o cc o m m u n e ) 、发菜( f l a g e h i f o r m e ) 等都能作为食料,特别是发菜,是东南亚国家的珍贵食品。生活在江河 湖海中的藻类是一些鱼、虾、贝的饵料,还有很多水生动物也间接以藻类为饵料,现在 不少单位培养藻类作为家畜及虾贝的饵料,效果很好。利用固氮蓝藻的提取液浸种 和喷雾处理春小麦、玉米、水稻等可提高产量7 - 1 0 。蓝藻中一些种类对改良土壤、 防风固沙、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等有重要作用。但一些种类如铜绿微囊藻( m i c r o c y s t i s a e r u g i n o s a ) 、水华鱼腥藻“n a b a e n a f l o s - a q u a 砂等在淡水池塘,养鱼场所及湖泊中,能形 成水华,其毒性对鱼、虾、贝有很大危害,甚至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而且蓝藻在墙壁、 水沟、湿地也造成一定的污染 总之,藻类在工业、农业等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更需要我们对其进 行鉴定,从种类及生态分布了解蓝藻,充分的利用它为人类造福。 二、关于蓝藻的分类学研究 由于蓝藻植物体微小不易观察,小的只有几微米,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形态 又是千差万别,所以关于蓝藻分类现在还不完整。现存蓝藻分类系统所采用的标准一般 是根据各属种之间形态上的差异进行比较观察,如异形胞的有无,胶被的颜色及形态, 细胞极化、藻丝分化、细胞的形态等等,当然要更全面的了解藻类的系统演化情况,只 靠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蓝藻化石在地质史上发展过程中的演化情况。 我国蓝藻植物分类及区系调查起步较晚,在1 9 3 0 年以后才在全国组织人力、物力 有计划的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依据细胞及植物体的由简单到复杂以及在地质史中化石出 现的程序,我们把蓝藻门全部属种归属为三个纲,即:色球藻纲、藻殖段纲和真枝藻纲。 约有5 0 个属,1 5 0 0 种。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事藻类分类 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者也更深入更完善的进行蓝藻的分类,越来越多的蓝藻新种不断被发 现,蓝藻的分类也必将越来越完善。 三、蓝藻的生态学研究 蓝藻在自然界当中分布十分广泛且在各种环境中都普遍存在,虽然林奈时期的人们 对它投以极大的关注,但对于藻类植物的生态作用却研究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 的不断进步,藻类的生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早期v o r o n i n ( 1 8 8 0 ) 发现了光照与藻 类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随即人们发现了蓝藻群落的存在,发现了浮游生活的藻类植物对 环境的变化有指示作用,发现了藻类往往是贫瘠土壤的先锋植物。 在本世纪初,有关藻类的一些术语如生物层、藻席、生物组合、蓝藻种群、蓝藻群 落、蓝藻植被等不断被提出,蓝藻的形态学、分类学和分布学都已取得了大量成熟的成 果。蓝藻群落的组合方式是对综合环境条件选择进化的结果。对探讨蓝藻群落的形成和 演化有重要的价值。目前我国对藻类群落问题研究的学者较少,以胡香春( 主要研究荒 漠及退化草原上的藻结皮) ,田友萍、何复胜( 主要研究蓝藻藻席) 为代表。 本文通过对在吉林省集安市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实地考察及对所采的近千份 藻类标本进行实验室鉴定,对五女峰峡谷的亚气生藻类进行分类和生态研究,发现了许 多的蓝藻植物新种类,揭示了蓝藻在不同高度、不同生境的分布情况,及在同一高度同 一生境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讨亚气生藻类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详细功能提供本底资 料 1 1 研究样地的选择 第一章技术途径和研究方法 集安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座落在吉林省东南部,鸭绿江畔、长白山南麓的老岭山 脉。位于3 0 3 国道2 2 公里处,距通化市区9 3 公里,集安市区2 1 公里,是国家首批2 0 个重点风景示范园之一。公园总占地面积1 0 3 万亩,海拔1 3 5 0 米,年平均气温6 5 , 年降雨量9 4 7 m m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 3 左右,7 、8 月平均气温 在2 2 左右。公园内的林木蓄积量1 1 5 万立方米,植被覆盖率达9 4 5 ,有植物约近百 科,1 0 0 0 余属。主要有:水曲柳( f r a x i n u s m a n d s h u r i c ar u p r ) 、黄檗( p h e l l o d e n d r o n 踟占e r u p r ) 、紫椴( “妇a m u r e n s i s r u p r ) 、珊瑚菜( 北沙参) ( g l e h n i a l i t t o r a l i s f r s c h m i d t ) 、天女木兰( m a g n o l i as i e b o l d i ik k o c h ) 、刺楸( k a l o p a n a xs e p t e m l o b u m k o i d z ) 等。 本文研究样地主要选定在幽谷银瀑峡谷两侧的峭壁及谷底的岩石上。峡谷:全长 9 6 0 m ,天然瀑布落差1 3 m ,南北走向,峡谷两侧为陡峭的山岩,苔藓遍布,在峡谷上方, 植被的郁闭度达7 0 一8 0 。这些特殊的条件,造成了特殊的生境:五女峰峡谷内的蓝藻 每天只有少量散射光照射,另外由于峡谷内水汽的蒸发,空气湿度较大,可达9 0 左右, 大部分藻类生活在滴水岩石和潮湿岩石表面。 为了探讨和寻找亚气生藻类的分布规律,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分别在五个不同高 度设样地,采集标本,另外还考虑了其湿度( 干岩石、潮湿岩石、溅水岩石等) 和光照 的影响。标本采集的高度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1 一l 在五女峰峡谷内所设五个研究样地海拔高度 i 、 高度1高度2高度3高度4高度5 l 海拔高度( m ) 4 6 04 8 05 0 05 2 05 8 0 1 2 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 1 2 1 实验材料:采自吉林省五女峰峡谷的亚气生藻类标本6 0 0 余份 1 2 2 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眼科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 培养皿 1 2 3 药品:蒸馏水、二甲苯、香柏油 1 3 实验方法 在三年问,每年的6 8 月对五女峰峡谷样地内的亚气生藻类进行采集一次,然后 在实验室内进行分离、鉴定。在采集藻类标本的同时,对其群落进行基本的调查,记录 其相关的资料及数据,以便寻找五女峰生态系统亚气生蓝藻的分布规律。 1 3 1 种类鉴定方法 ( 1 ) 在七八月藻类生长季节中,用无菌小铲采集藻类标本,连同其生长基质( 如岩 石、树皮,土壤等) 一起装入牛皮纸袋中,置于阴凉处干燥保存。 ( 2 ) 将标本先置于实体镜下观察,将有藻类生长的标本小块放入培养皿中用无菌水 浸泡数小时。 ( 3 ) 用镊子或解剖针挑取针尖大小的藻团,置于载玻片中心,滴加一滴无菌水,盖 上盖玻片,轻轻按压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 ( 4 ) 对所观察到的蓝藻进行描述,并查阅检索表,作记录。对新种则写出特征描述, 并画图。 1 3 2 生态学研究方法 ( 1 ) 将具代表性的小样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进行室内观察,鉴定。 ( 2 ) 观察五女峰峡谷内亚气生蓝藻群落的形态特征,区分其优势种和附属种。 ( 3 ) 说明五女峰峡谷内亚气生蓝藻群落的组成模式。 ( 4 ) 说明五女峰峡谷内亚气生蓝藻与各种生态因子的关系。 4 第二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2 1 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学实验结果 2 1 1 种类鉴定结果 将2 0 0 2 - - 2 0 0 4 年三年间在吉林省五女峰峡谷所设研究样地中采集的亚气生藻类标 本进行鉴定,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为蓝藻植物,极少发现其它种类。共鉴定出亚气生蓝藻 1 0 6 种,隶属于7 科1 7 个属( 见表2 1 、表2 2 ) 。其中,吉林省新记录种8 7 种,拟 定新种2 3 种。 表2 1 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在各科、属的种类数及比例 占吉林省已鉴定属占吉林省已鉴定种 属数目种数目 的百分比的百分比 色球藻科66 0 3 74 5 1 2 蓝柄藻科 2i 0 0 48 0 真枝藻科 1 1 0 0 2 18 0 7 7 伪枝藻科26 6 6 7 3 17 7 5 颤藻科 34 2 8 6 6l o 胶须藻科 26 6 6 7 35 0 念珠藻科 12 5 52 7 7 8 表2 2 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中的亚气生蓝藻 隐1 纳氏隐杆藻a p h a n o t h e c en a e g e l i fw a r t m a n n 杆2 灰绿隐杆藻a p h a n o t h e c ep a l i i d a ( k u t z ) r a b e n h 藻3 卡氏隐杆藻a p h a n o t h e c ec a s t a g n e i ( b r e b ) r a b e n h 色 属 4 栖石隐杆藻a p h a n o t h e c es a x l c o l an f i g 球 隐5 土栖隐球藻a p h a n o c a p s am u s c i c o l a ( m e n e g h ) w i 儿e 藻 科球6 山地隐球藻a p h a n o c a p s a 口a c r a m e r 藻 属 7 窗格粘球藻g o e o c a p s af e n e s t r a l i sk u t z 8 颗粒粘球藻6 1 0 e o c a p s ag t a n o s a ( b e r k ) 粘9 居氏粘球藻g l o e o e a p s ak o t z i n g i a n an i g 球1 0 滴岩粘球藻g o e o c a p s as t e g o p h i l a ( i t z i g s ) r a b e n h 藻1 l 剥落粘球藻ed e c o r t i c a n s ( a b r ) p r i c h t ,e x w i l l e 属1 2 小粘球藻a l o e o c a p s am i n o r ( k u t z ) h o l l e r b 1 3 皮色粘球藻6 o e o c a p s ad e r m o c h r o an g g 1 4 多皮粘球藻g l o e o c a p s ap o l y d e r m a t i c ak u t z i n g 1 5 高山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 日如i n ac h e n ge t c a i 1 6 球纹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t r o c h i s c i o i d e s ( j a o ) c h u 1 7 红色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r u b r ac z w a n g 1 8 异刺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h e t e r o s p i n o s ah x x i a o 1 9 锈色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r u b i g i n o s ay j f a n 2 0 集安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j i a n i c ax i a oe tc l z h o u 星2 1 悦目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a m o e b ax i a oe ty j f a n 球2 2 细棘星球藻a s p i n u l o s ay m l i ne th x x i a o 藻2 3 软棘星球藻a m o l l i o - s p i n ax i ue th x x i a o 属2 4 火山岩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 r u p i v o l c i c ah x x i a o 2 5 透明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 h y a l i n ec h u 2 6 透明星球藻红色变种a h y a l i n ev a t r u b r ah w l i a n g 2 7 粘杆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 “o e o t h e c e f o r m i sc h u 2 8 柔软星球藻a m o l l i sy j f a ne tx i a o ,s p n o v 2 9 北方星球藻a s t e r o c a p s ab o r e a l i sc l c h o ue t x i a o 3 0 球纹星球藻北方变种a t r o c h i s e i o i d e s ( j a o ) c h uv a r b o r e a l i sj x i u 粘 3 1 岩生粘杆藻g o e o t h e c er u p e s t r i s ( l y n g b y e ) b o r n e t 杆 3 2 岩生粘杆藻大型变种岔r u p e s t r i sv a f m a x i m aw w e s t 藻 3 3 汇合粘杆藻g l o e o t h e c ec o n f i u e n sn i g 属 3 4 棕黄粘杆藻g l o e o t h e c ef u s c o - l u t e an i g 色3 5 石栖色球藻c h r o o c o c c u sl i t h o p h i l u se r c e g o v i c 球3 6 厚膜色球藻c h r o o c o c c u st u r i c e n s i s ( n f i g ) h a n s g 藻3 7 膨胀色球藻c h r o o c o c c u st u r g i d u s ( k u t z ) n i g 属 蓝蓝3 8 集安蓝柄藻c y a n o s t y l o n “a n e n s i sj x i ue th x x i a o 柄柄3 9 高山蓝柄藻a l p i n ah x x i a oe ty m s h e n g 藻藻 科属 6 柄 4 0 紫红柄球藻s t i l o c a p s 8 j 厶c 抽ax i ue t h x x i a o 球 4 1 小柄球藻s t i l o c a p s ap a r v ah x ,x i a oe tx i u 藻 属 4 2 拟链真枝藻s t l g o n e m ah o r m o i d e s ( k u t z ) b o r n e tf l a h 4 3 拟链真枝藻根状变种s t h o r m o i d e sv a r r h i z o i d e s 4 4 拟链真枝藻纤细变种s t h o r m o i d e sv a r t e n u e 4 5 铜绿真枝藻s t a e r u g i n e u mt il d e n 4 6 拟伪枝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s e y t o n e m a t o i d e sg a r d n e r 4 7 眼状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o e e l l a t u mt h u r 4 8 眼状真枝藻布劳变种s t o c e l l ar u mv a r b r a u n i i 4 9 树状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d e n d r o i d e u mf r e m y 5 0 脆弱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f r a g i l ey m l i ne th x x i a o 真真 5 l 泥沼真枝藻s t t u r f a c e u m 枝枝 5 2 拉瓦真枝藻s t 1 a v a r d e i 藻藻 5 3 畸形真枝藻s t i n f o r m ek a t z 科属 5 4 畸形真枝藻长殖段变种s t i n f o r m ev a r 1 0 n g i h o r m o g a t u m 5 5 乳头真枝藻s t m a r a i l l o s u m ( l y n g b ) a g 5 6 悦目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f o r m o s u my m l i ne th x x i a o 5 7 波纹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s l n u a r u my m l i ne th x x i a o 5 8 小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m i n u t u m ( a g ) h a s s a l 5 9 脆弱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f r a g i l ey m l i ne th x x i a o 6 0 拟小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p s e u d o - m i n u t u my m l i ne th x x i a o 6 l 毡毛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p a n n i f o r m e ( a g ) b o r n e tf l a n 6 2 扩展真枝藻s t i g o n e m ae x p a n s u my ,m l i ne th x x i a o 6 3 灰念珠藻n o s t o cm o s c o r h ma g 念念 6 4 点型念珠藻n o s t o cp u n c t i f o r m e ( k u t z ) h a r l o t 珠珠 6 5 微型念珠藻n o s t o cm i c r o s c o p i c u mc a r m 藻藻 6 6 普通念珠藻n o s t o cc o g g 口u d ev a u c h 科属 6 7 浮游念珠藻n o s t o cp d a n c t o n i c u mw p o r e t z k ye tt s c h e r n o w 7 6 8 朱氏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j u l i a n u m ( k u t z ) m e n e g h 6 9 爪畦伪枝藻置a v a u i c u m ( k u t z jb o r n e te xb o r n p 用a 丘 7 0 霍夫曼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h o f m a n n ia g a r d h 7 l 单歧伪枝藻s e y t o n e m at o l y p e t h r i c h o i d e sk u t z 7 2 蝇色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m y o c h r o u s ( d i 11 w ) a g 7 3 眼状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o c e l l a t u ml y n g b 7 4 协调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c o a c t i l em o n t a g n ee xb o r n e tf l a h 7 5 有须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s t u p o s u m ( k u t z ) b o r n 7 6 奇异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m i r a b i l e ( d i1 1 w ,) b o r n 7 7 粗厚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c r a s s u mm 穗 7 8 极细伪枝藻 伪 枝 7 9 颗粒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g r a n u l a t o mh x x i a oe tx i u 8 0s c y t o n e m ab e w s i if r i t s c he tr i c h 藻 属 8 l 佛氏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f r e m y i ih e m n o v 8 2s c y t o n e m ap s e u d o p u n c t a r u m 伪 8 3 多枝伪枝藻s e y t o n e m am u l t i r a m o s u mg a r d n e r 枝 8 4 多形伪枝藻s e y t o n e m av a r i u m 8 5s c y t o n e m ae h i a s t u m6 e ,t i e r 藻 科 8 6 帕斯氏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p a s c h e r ib h a r a d w a j a 8 7 伪贺氏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p s e u d o h o f m a n i i 8 8s c y t o n e m ac a l d a r i u m 8 9s c y t o n e m ak u y a n e n s e 9 0s c y t o n e m ab o h n e is c l j i d e 9 1s c y t o n e m af r it s c h iig h o s e 9 2 缅甸伪枝藻s c y t o n e m ab u r m a n i c u m 9 3 亚麻色单歧藻t o l y p o t h r i xb y s s o i d e a ( b e r k ) k i r c h n 监 9 4 具翼单歧藻za l a t ac l z h o ue th x x i a o ,s p n o v 歧9 5 小单歧藻t o l y p o t h r i xt e n u i sk u t z 藻9 6 纤细单岐藻t o y p o t h r i xe x i g u aj x i ue th x x i a o ,s p n o v 属9 7 普通单岐藻t o l y p o t h r i xv u l g a r i sj x i ue tn x x i a o ,s p n o v 9 8 长枝单岐藻t o l y p o t h r i x o n g i - r a m o s aj x i ue th x x i a o 鞘9 9 阿氏鞘丝藻l y n g b y aa l l o r g e if r e m y 颤 藻 丝1 0 0 美丝鞘丝藻l y n g b y ap e r e l e g a n sl e m m 藻 1 0 1l p u t e a l i s 科 属 8 颤1 0 2 阿氏颤藻o s c i l l a t o r i aa g a r d h i ig o m , 藻 属 裂1 0 3 绚丽裂须藻s c h i z o t h r i xs p l e n d e n sh x x i a oe tx i u 须1 0 4 小裂须藻 藻 属 眉1 0 5 墙壁眉藻c a l o t h r i xp a l - _ i e t j n at h u r e t 藻 胶 属 须 藻 双1 0 6 扫帚双须藻p i c h o t h r i xs c o p u l at ah x x i a oe tx i u 须 科 藻 属 2 1 2 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分科检索表 经鉴定,吉林省五女峰峡谷内的亚气生蓝藻隶属于7 科1 7 个属。现将这七科的分 科检索表编写如下: 1 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无段殖体2 l 植物体为丝状体,藻丝细胞紧密相连3 2 藻体无分枝色球藻科c h r o o c o c c a c e a e 2 藻体由少数细胞包围在具分枝形态的胶柄中蓝柄藻科c y a n o s t y l o n a c e a e 3 藻丝真分枝,藻丝细胞常为多列真枝藻科s t i g o n e m a t a c e a e 3 藻丝不分枝或假分枝,藻丝细胞常为单列4 4 藻丝不分枝5 4 藻丝具假分枝6 5 没有异形胞颤藻科o s c i l l a t o r i a c e a e 5 有异形胞念珠藻科n o s t o c a c e a e 6 藻丝两端或一端渐尖,有的丝体顶端细胞呈毛状胶须藻科r i v u l a r i c e a e 6 藻丝直径一致,两端或一端不渐尖,顶端细胞不成毛状伪枝藻科s c y t o n e m a t a c e a e 2 1 3 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中几个较大科的分类检索表 经鉴定,吉林省五女峰峡谷内的亚气生蓝藻中色球藻科、真枝藻科、伪枝藻科的种 类较多,分别为3 7 种、2 1 种和3 1 种,占该地已鉴定种类总数的3 4 9 、1 9 8 、2 9 2 。 现将这三科的分类检索表分别编写如下: 9 一、色球藻科 1 群体胶被大都均匀不分层,无明显个体胶被2 l 群体胶被大都具规则及不规则层次,有明显个体胶被6 2 细胞球形3 2 细胞杆形4 3 细胞直径2 - 3 1 胛”土栖隐球藻a p h a n o c a p s am u s c i c o l a 3 细胞直径2 5 5 “厅”山地隐球藻a p h a n o c a p s ai l l o n t 3 1 7 a 4 细胞直径5 - - 8u 胛灰绿隐杆藻a p h a n o t h e c ep a l i i d a 4 细胞直径5 掣历以下5 5 细胞直径3 5 4 5 “ 纳氏隐杆藻a p h a n o t h e c en a e g e i i 5 细胞直径1 5 - 1 8 l i p ”栖石隐杆藻a p h a n o t h e c es a x i c o a 5 细胞直径2 3 5 口胛”卡氏隐杆藻a p h a n o t h e c ec s s t a g n e i 6 群体胶被不明显或不规则地分层9 6 群体胶被明显或规则地分层7 7 细胞直径5 1 l “l i p ”石栖色球藻c h r o o c o c c u sl i t h o p h i l u s 7 细胞直径大于1 1 8 8 胶被无明显层理,黄色,细胞直径1 3 一1 8 _ 肘”厚膜色球藻c h t o o d o c c u st u r i c e n s i s 8 胶被有明显层理,无色,细胞直径1 1 - - 2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