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古今连词的异同,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从功能来分,可以分为连接词(词组)的连词和连接句子的连词两大类,这和现代汉语是相同的。从音节形式来看,古代汉语的连词单音节形式居多,这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古代汉语连词的分类,教材446页列举的连词,从功能分,有三大类:连接词、词组:与、及。连接句子: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既连接词、词组,也连接句子:而、且、以。不過“以”連接句子的情況不太多見。,连词“以”和“而”的用法,(一)“以”的基本语法作用是连接两个谓述词、谓述性词组或两个分句。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从语言的逻辑关系来看,它所连接的两项可以分为并列、承接等关系。(二)“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关系(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等)。(三)“以”连接名词和“上、下、往、来”等词。,(一)“而”的基本语法作用是连接两个谓述词、谓述性词组或两个分句。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从语言的逻辑关系来看,它所连接的两项可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二)“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关系。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手段、时间、地点。(三)“而”连接名词和“上、下、往、来”等词。(四)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从语言的逻辑关系来看,表示转折和条件关系。,连词“以”和“而”的用法,以:(一)1.表目的、结果。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2.表示原因。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3.表并列关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而:(一)1.表示目的、结果(条件、因果)等关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故令尹诛而楚姦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2.表示并列关系。任重而道远。3.表示承接关系。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4.表示转折关系。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连词“以”和“而”的用法,“以”:(二)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而:(二)子路率尔而对曰:方仲春而东迁。,以:(三)从今以往,勿复相思。(有所思),而:(三)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尽心下),连词“以”和“而”的用法,而:(四)1.表示转折关系。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2.表示假设关系。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論語子路)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一)連詞“則”一般用來連接條件複句,有時“則”用在緊縮複句中,但這種緊縮複句也是條件複句的緊縮,一般可譯爲“就”或“便”。(二)“則”連接兩件事情,第二件事情的出現,不是第一事情的施事者所能預期到的,或者是不能按照第一件事情的邏輯推論出來。含有“原來已經”的口氣,可譯爲“原來已經”、“卻、反而”等。(三)“則”又用在意思相對待的并列分句里,以表示一種對比,一般不需要翻譯。,常用连词则:用法,“则”第一种用法需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尽管“则”是古代汉语条件复句最常用的连词,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条件复句都必须用“则”。条件复句的分句之间可以不用“则”连接,教材列举了“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两个一般条件复句和“民无信不立”这个紧缩条件复句,都没有用“则”。,“则”第一种用法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第二,尽管条件复句有紧缩形式,但并不意味着紧缩句都是条件关系的复句。教材451页列举了两种紧缩句:因果关系复句: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荀子劝学)时间状语: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注意:这种对比是由“则,则”式的并列分句传达出来的。不是由“则”字传达出来的,“则”字语法意义并没有改变,仍由“則”連接的前後兩部分之間的關係決定(假設、條件、承接、轉折)。,第一句:整个句子是条件复句,而“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是条件分句,“则”出现在条件复句的条件分句中。“入”和“无法家拂士”、“出”和“无敌国外患”之间,从语法关系看,是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看,是条件关系。注釋:拂讀爲b,意思是輔佐。,“则”第三种用法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常用连词则,第二句:“则”所在部分承接上文,对前面的部分加以说明、解释或判断。这里的“则”可以翻译为“原是”。,(1)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2)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3)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然則、然而、雖然,常用连词则:分析判斷,介词“以”和连词“以”的区别,介词所联系的双方,分别是介词所介引的名词和介词短语所修饰的谓词,它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句子的焦点是谓词。其常见格式为:(1)以名词(或词组)谓述词(2)谓述词以名词(或词组)连词一般处于所连接的两部分的中间,两部分大多数情况性质相同,地位平等。,对比:陈侯以甲戌之日出。方仲春而东迁。,注意区分介词、连词,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魏风相鼠)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莊子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曰。,“以”的詞性,分析下列句子中“以”的詞性:(1)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論語憲問)(2)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戰國策趙策四)(3)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孟子梁惠王上),“以”的用法之一,(1)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以”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注意:这种用法的“以”与其后的宾语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时,可放于动词前,也可放于动词后。“以”后的宾语进一步抽象,可以是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如:汉书张骞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以”的用法之二,(2)引进原因。“以”字构成的介宾短语一般位于动词之前。例见课本。注意:第三个例子“母”、“妻”不是真正的宾语,宾语应该是“母亲的食物,妻子的食物”。第四个例子中的“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引进原因,“嚇我”理解为“朝我发怒”;也有的把“以”理解引进工具或凭借,“嚇我”理解为“吓唬我”。(见课本文选395页),“以”的用法之三,(3)引进时间,相当于“于”、“在”。如: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以”与宾语搭配的特殊情况之一,宾语前置语用效果:强调宾语。课本455页的例子。前置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代词。如果其賓語是代词“是”,“是”与“以”构成固定结构“是以”。,“以”与宾语搭配的特殊情况之二,宾语省略前提:承前省略。课本455页的例子。提问:“这时候以字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拿来拿去,但是以字的词性和它们并不完全相同。”“拿”是什么词性?“以”是什么词性?,“以”固定结构,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有以:有什么可以拿来(例句见教材456页)何以为君子质而已,何以文为?(论语颜渊)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於”“于”用法之一1,课本的第一种用法可以分成两类。(1)表示处所和时间表示处所的例子见课本。表示时间的例子课本459页已举。,注意:这类介宾短语的位置一般在中心动词之后。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有沿用,如“写于北京”、“成立于一九四九年”。,“於”引進時間補充用法:引进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的时间: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於古而不用於今也。(韩非子五蠹)引进动作施行或情况延续的时间:主之威盖震海内,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於”“于”用法之一2,“於”“于”用法之二,介绍动作涉及的对象,教材举例指出,可翻译为“向”、“对”、“对于”、“在方面”。例子见课本。注意:*这类介宾短语的位置一般在中心动词后。*这种用法的“于”,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有沿用,如:“献身于革命事业”、“有利于各国人民”。,“於”“于”用法之三,引进比较的对象。比較:(1)季氏富于周公。(論語先進)(2)陛下富于春秋。注意:课本459页第三段:在古代汉语里,表示比较的介宾词组放在形容词的后面;在现代汉语里,表示比较的介宾短语放在形容词的前面。,“於”“于”用法之四,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见第一册被动句的有关内容。,“乎”的用法:与“於”相同的用法:,(1)介绍处所和时间:浴乎沂,风乎舞雩。(论语先进)(处所)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吕氏春秋察今)(时间),(2)介绍動作涉及的对象:利泽施乎万物。(庄子大宗师)(3)介绍比较对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4)介绍主动者(不常见):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子王霸),“乎”的用法:与“於”相同的用法:,“乎”与“於”用法的比較,(1)只用“於”,不用“乎”:被动句通常不用“乎”。“对於”的意义不用“乎”。(2)固定搭配:“恶乎”(意义是“於何”,上古很少用“於何”)不能说“恶於”。,与“於”相关的几个固定结构之一,“在於”、“至於”见教材457页。注意:古代汉语的“於”字,比现代汉语的“在”、“到”等具有更纯粹的介词性。古代漢語里的“在”、“至”是動詞,動詞和介詞是很自然的。,現代漢語中,“在”、“到”是個動介兼類詞。比較:他在家。/他在書架上找參考書。而古代漢語中的“於”則只能作介詞。,与“於”相关的几个固定结构之二,教材458页“今有於此”、“有於此/於斯”。课本用例分析。“今”、“於此”、“於斯”字面上是说此时此地,实际上是表示一种假设。,“之”的词性,郭锡良教材的根据: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主要是附着在前面的词后面的,可以说“我的”、“红的”,而“之”没有这样的用法,所以不是结构助词。(連詞)王力(介詞)許嘉璐教材根據“之”連接的前後兩部分的性質是否相同,確定“之”爲助詞。這與中學語法體系相同。,“之”的词性,教材編後記對教材把“之”看作介詞有詳細的說明。(1)對於“介詞”的不同定義。一般的定義:用在名詞、代詞等前邊,同它結合起來,一同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對象、處所、時間等的介詞。馬氏文通、黎錦熙的定義。(2)從古漢語中的助詞系統來看,“之”是該系統中唯一的助詞。,“之”的用法之一: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用例:見教材。这种用法的“之”,一般可以翻译为“的”,但是二者的用法不同。“的”可以和它前面的词或词组结合成名词性词组,可以作句中的各种成分,不限于定语。“之”只能和它前面的词或词组一起作定语用,“之”的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高考物理大题必刷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含解析)
- 蛋糕面试题目及答案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第14课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 药物质量控制与标准试题及答案
- 规划层面2024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要点
- pep五下英语期中试卷及答案2019
- 2025年钛酸锆陶瓷材料项目发展计划
- 农村合伙养殖合同样本
- 制作 合同标准文本
- 重组人促红素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撤资退股合同协议
- 上海市嘉定区联考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人教PEP版2025新教材)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统编版(2024)一年级语文下册12荷叶圆圆 课件
- 泳池装修承包协议书
- 免除责任协议书范文
- 2024年河南高职单招职测模拟题库及答案解析(共100道试题)
- 数字化时代企业成本管控
- 2024诗词大会100题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30题腾讯云智研发技术运营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