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诚信问题.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诚信问题.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诚信问题.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诚信问题.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诚信问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细导师签名: 中文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通 常称这一变化为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在肯定经济繁荣和 未来社会发展希望的同时,还深深感触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和危机;那就 是弥漫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浓厚的诚信危机;即“诚信缺失”。由于诚 信是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社会问题,所以在转型时期所有社会问题都趋向于指向 诚信的缺失,由此可以说诚信缺失是一面镜子,它暴露了我们现代化进程的综合 困境。 诚信缺失从表面上看是否在于强化道德教化即可以解决,但在表象之下我们 更应该注重人的转变,变革时期产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恰恰暴露了我们在制度上的 重大缺陷现代信用制度的缺失。因此现代的人要具备自主人格和责任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现代诚信观念。而基于现代信用制度之上的诚信体制的建 立,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人格的转变和西方平等、自主人格形成本身的合 理性;因此,只有在这纵深领域里面,从中西方文化的视角中,才能真正窥探其 诚信失因和建构的希望。 关键词:诚信中西诚信观比较社会转型诚信缺失现代信用制度 i th a sc h a n g e de n o r m o u s l ys i n c e 舶m19 8 0 st ot h em i d 一19 9 0 si n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w ea l w a y sn a m e dt h i sc h a n g ea sa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p e n o do fs o c i e t y :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w h e nw ed i db e l i e v et h a tt h ee c o n o m yp r o s p e r i t y a n dt h eh o p eo ff u t u r e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w ea j s od e e p l yt o u c h e db yt h ed e f e c t s a n dt h ec r i s i si nt h ep r o c e s so f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w h i c hi st h es t r o n gc r e d i b i l i t y c r i s i sd i f f u s ei na l la r e a sa n da l ll e v e l s w h a ti sc a l l e d ”l a c kc r e d i b i l i t y ”s i n c e h o n e s t yi sac o m p l e xi s s u e sw h i c hi n t e r f e r e sw i t hl o t so fa r e a s ,t h e r e f o r e d u r i n g t h et r a n s i t i o np e r i o da l l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st e n dt op o i n tt ot h el a c ko fc r e d i t 1 a c k c r e d i b i l i t yw h i c hc a nb er e g a r da sam i r r o r i th a se x p o s e do u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r e d i c a m e n ti nt h ep r o c e s so f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l a c kc r e d i b i l i t y i fj u s tf r o mt h e s u r f a c el i e sw h i c hc a nb es o l v e db yi ns t r e n g t h e n e dt h em o r a li n d o c t r i n a t i o n b u t t h ee x t e r i o rw es h o u l d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p e o p l eu n d e rt h e s u r f a c e 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t r a n s j t i o na l lt h el a c kc r e d i b i l i t yp h e n o m e n o nt h u s e x p o s i n gt h em a j o rs h o r t c o m i n g so fo u rs y s t e m a t h em o d e mc r e d i ts y s t e m d e f i c i e n c i e s s oa sam o d e r np e o p l ew em u s th a v et h ef r e e d o m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j u s ti sc a nw er e a l l yd e v e l o pt h em o d e r nc o n c e p to fc r e d i b i l i t y b u t f w ew a n tb u i l d i n gam o d e mc r e d i ts y s t e mi tm u s ta b o v en ot h eh o n e s t y s ow eh a v e , t or e e x a m i n et h ec h a n g e so f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t h er e a s o n a b l e o fw e s te q u a l i t y ,t h ef o r m e do fo w ni n d e p e n d e n tp e r s o n a l i t yi n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 t h e r e f o r e ,o n l ya tt h i sd e p t hi n s i d e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 c a nw et r u l yg e ta g l i m p s eo fo u rc r e d i b i l i t yl o s tr e a s o na n do b t a i n e dt h eh o p eo fc r e d i tr e b u i l d i n g k e yw o r d s :c r e d i t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c r e d i ti nc h i n aa n dw e s t e r n s o c i e t y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rl a c kc r e d i b i l i t ym o d e r nc r e d i ts y s t e m 4 1 上 日! j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偏重于伦理道德修养的国家,并拥有“华夏礼仪之邦” 的美誉;诚信,这一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一种作为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重要原 则,长期以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就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 今天,“诚信”这一古代的传统美德却打上了现实的烙印,在潜伏许久的异化过 程中终于显露出它新的面孔,在社会生活中,坑蒙欺骗、欺上瞒下、阳奉阴违、 表里不一、戴着面具的人们随处可见,假冒伪劣商品走俏市场等等,在越来越现 代化,越来越富裕的社会里,人们却普遍蒙上真心。 在众多社会现实的面前,我们不妨冷静思考,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在经 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却给我们留下了发人深省的反思一诚信缺失。这是一 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 重要保证,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政府行政的重要支柱。不光如此,诚信对于公 民个人生活,如立业修身,家庭和睦等各个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诚信不仅仅 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问题,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尤其在现代社会市 场经济条件下,它作为变量因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经济效益,对于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更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经济学博士邹建平著的诚信论作为我国系统研究诚信理论的 开山之作,从哲学、历史学、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多个学 科领域对诚信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提出中国将复兴于诚信的见解,他的 研究为笔者研究社会诚信问题奠定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方法。王良主编的社会诚 信论以较为广阔的视野,运用从抽象到具体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 别从理论与实践上对诚信问题进行了逐层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魏昕和博阳著的 诚信危机从分析个案入手把社会转型与诚信问题连起来讨论,对笔者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启发。郑也夫著的信任论是我国研究信任问题的第一本学术专著。 书中探讨了信任概念的涵义,信任与人的本性、习俗、人群共同体等之间的关系, 信任的各种表现形式及社会功能,并以“杀熟”现象为例,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 缺乏信任的各种原因。使笔者对社会诚信与信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了解。 国外,德国现代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 论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认为新教伦理中的节俭对于资本积累,诚 实守信,对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有着重要意义,他在这部著作中无数次地强调“信 用就是金钱”。美国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近著信任一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 繁荣一书中也通过严密的分析,证实了诚信作为一种社会美德对现代化产生的 巨大影响。英国的吉登斯著的现代性的后果从经验层面,以比较文化的视角 研究信任将信任问题同时下的热点经济繁荣,社会分裂,风险社会结合起来 讨论。给予笔者讨论社会诚信新的视眼。 尽管如此,国内外对诚信问题的探讨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和不足,无论是概念 界定、类型划分、还是功能概括,对诚信研究几乎都只是在理论方面的探讨,将 抽象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社会现象的分析还很少。尤其是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 时期,诚信危机到处出现,而研究并在理论上论证和提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诚 信问题的尝试更是缺乏。在这个时候提出建构新的诚信体系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和现实意义。另外对造成诚信危机归因的单一化,有的归因于文化因素,有的归 因于产权制度,更有甚者把诚信缺失归因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等等。笔者不否认这 些因素对诚信形成的影响,但是笔者主张应从多方面,全方位去探讨诚信问题的 成因。诚信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多角度的复杂社会问题,已有的研究不 可能穷尽他的所有内容和方面,这就给本研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笔者在研究诚信缺失的问题上:追本溯源从诚信本身去找它在现代社会中缺 失的原因和依据:不过这只是一方面,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导致社 会变迁的原因有自身发展的问题也存在外因刺激的方面,为此,在探讨诚信本身 的同时也要探究导致诚信变化的外部原因;所谓外部即指西方社会对中国经济、 政治乃至文化发展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市场经济和工业社会发展较为成熟的西方 社会发展经验的影响,虽然诚信只是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的形成却是 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正是运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从中西方文 化比较的视角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并从理论上去 探讨其解决途径,以求找到解决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方法。 6 第1 章诚信:文明社会的见证 1 1 诚信的起源及本质 诚信是一种普遍的以信任和承诺、践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现象,它是观念、行为和 制度的集合体,是社会系统运行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也是社会生存、延续的生命线。它不仅 关涉一个社会经济能否繁荣,而且也关涉这一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是否和谐、幸福。人是社会 化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当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们在生活、生产的实践过程中 存在和发展时,他们必然要相互交往与合作。通过交往与合作,不仅以合作的方式创造出个 体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而且也满足了个体认知、情感和意志方面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要进行 有效的交往与合作,少不了彼此间的利益认同和在此基础上的信任,更少不了要确立彼此间 相互承诺和践约的诚信关系。因此,诚信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 诚信这个道德范畴从其产生的角度上看,中西方是一致的。诚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 理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社会关系的保障条件,都源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从本质上看,诚信 是知与行的结合,是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1 1 1 诚信的起源 诚信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诚信观念如同所有的道德观念一样它不是人与生俱来 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以狩猎为生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人们的群 居生活,而正是这种生存环境培养了人们的平等观念,集体的所有成员也认识到这种平等是 维系大家共同生存的必然要求,谁要是破坏了这种平等去争抢特权,多吃食物,少参加劳动 则恶劣的环境不仅让他人无法生存,也将使自己陷入死亡的境地,因此对平等的这种原始观 念实质上就是朦胧的对信守承诺的肯定,也体现了人类诚信观念的萌芽。 因此,诚信首先起源于人类的社会性存在方式,人类个体力量的弱小和需要满足的非自 给自足性,不仅决定了人类的相互依赖性,而且也预制了人的现实存在的社会性,正像马克 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群居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 立的动物“人以社会为其存在方式,使得人类个体自原始社会,就隶属于一定的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的个体完全融于血缘家庭、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们 与国家构成了不同程度的所属关系,并直接归属于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团体,人们的这 种社会性生存状态,就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成为一种生活的必然。而人的意识性又使人的活 动受其思想支配。我国的古代文献易经系辞上曾有记载,“言出于身”,但人的思想与 行为之间的互动,不仅有一致性,也有分离性,即心、口、行统一或心、口、行不一。毋庸 直言人们交往进行的基础是社会成员之间在表述其思想和行动时要由衷而发且言行一致,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 】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第2 页 7 惟有如此人们之间才会彼此领会对方的意思,并使思想互相传递,以及在相互了解彼此想法 和主张中推测对方的行动方式,形成一些较稳定的预测和行为预期。相反,如若人们在交往 中言不由衷,言与行缺乏恒常的关联致使交往双方无法揣摩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推测未来的 行为,人们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就必然受到消解,且会瓦解社会的生存基础。因为社会作为人 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建立在人类合作基础上的。由是,基于人们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在客 观上就衍生出了以诚相待,说话算数,言行一致的诚实信用的要求,这种行为要求由最初的 朦胧性或少数人的意识会逐渐成为一种较明确的社会意识并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以致会约 定俗成为一种规城4 。为此哈特曾说过:。如果集体成员之间最低限度的合作与容忍是任何人 类群体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那么,诚实信用的概念从这一必然性得以产生便似乎不可避免 了”2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人会把“诚信”提升到人性的高度,认为“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3 诚信与人和社会之间的内在逻辑,可以概言为,没有社会诚信人类就不可能 有正常的社会生活。 “现代意义诚信观念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商品交易行为“,在史前社会,人们的交 易基于礼仪式的、习俗的、宗教的以及个别市场的偶然交易,在交易过程中交易本身就是双 方暂时达成的口头契约,交易双方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口头承诺的默契之上,对违约或欺骗行 为的惩罚只能求助于自身。例如,终止交易关系,长此以往,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与交换的 发展社会的潜在交易者就会对那些总是违约或欺骗的交易对象避而远之,对违约者的惩罚也 演变为一种社会行为,当国家出现以后,交易关系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明确化的具有法律约 束力的契约,在此诚信的社会作用也随之增强。 1 1 2 诚信的本质 在本质意义上,诚信是一定的主体对相关客体和利益的认知、评价、选择、确定、期望 的综合结果,它经历一个了客观的发展过程。在一般意义上说,诚信中的客体具有相对被动 的意义,也就是说,它是诚信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但这绝对不是说诚信的客体在任何意义 上都是被动的。在主体做出一定选择的基础上,诚信关系的建立还要依赖于客体的一定意义 或程度上的选择过程。诚信是一种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和关系,其中客体对主体的信任是一个 杠杆性的核心内容。没有客体对主体的信任,主体的守信或守诺就丧失了依存的根据。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知”与“行”的统一构成了诚信道德的基本结构。从诚信的道德 起源中可以看出,诚信是基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在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 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坚持诚信,人们才能够彼此信任,只有彼此信任, 相互之间的合作才能长期进行下去,这就形成了人类有关诚信的意识,这种意识要求人们在 合作中真诚相待,不向对方传递虚假信息和掩盖事情真相,尊重对方的利益,彼此间信守承 诺和约定,忠于职守,尽心尽力等等从而形成比诚信意识更为具体和系统的诚信规范。意 2 转引罕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蝴法律出版社,2 0 0 0 第3 9 页 论语为政 4 魏听博阳诚信危机透视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2 第3 页 8 识和规范构成了诚信道德的“知”,在这个层面上诚信成为协调人们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一 个基本原则。然而,道德不能只停留在原则上,还必须体现在行动上,也就是必须进行道德 实践,具体到诚信道德就要求人们在相互间的合作中体现出诚信的意识和规范。否则,它就 不可能真正达到调整人们相互问利益关系的目的。这样。将由实践中形成的意识和规范再应 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诚信道德的“行”,并因此达到诚信道德的。知”与“行”的统一诚 信道德的本质,就是由这一基本结构所决定并且在这一基本结构中体现出来,即它是一种从 道德上整合人们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现实机制。 作为一种道德诚信明显地表现出了它的主体性特征,即它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做出的一种 自觉而有目的的选择。一方面,诚信道德成为人的一种自律和责任,并且在反复的实践过程 中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诚信的认识,使其逐渐内化为人的品格,实现了人自身的完善。另一方 面,诚信道德的主体性又不是一种单向的规定性。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道德主体又互为主 客体作为主体,人要对他人负责,这种责任感转化为道德主体的内在要求就形成了他的道 德义务;但作为客体他又有权要求别人也遵守诚信原则。因为在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中。不 存在单方面的义务而不享受应有的道德权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诚信又成为一种社会成 员应该共同具备的品德,具有了社会规定性,即它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受社会力量的 约束才能形成,诚信的这种社会规定性来自于它与利益的相互关系。如前所述人类对利益的 追求是诚信得以产生的基础。在人类利益必须经由合作和信任才能实现的前提下,诚信又反 过来成为人类利益得宜实现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如果合作和信任这两个中间环节出现了问 题或偏差,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就有可能脱离诚信的轨道。 诚信的含义:诚信作为一个统一的道德范畴,它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 人首先具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要求人们在与 人交往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以此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诚信是一个具有双重指向性的道德范畴,既是指向主体的自我又同时指向客体他人。在这种 双重意义上,诚信既是个人的内在品质又是对人的行为规范。 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人类思想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 的人们对诚信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今天所讲的诚信有我们这个时代的内涵和特点。诚 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诚实不欺,恪守信用。也就是要求心想、口言、身行的一致, 即言为心声,言行相符。在诚信中,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和依据,守信是诚实的外化,不守信 用,诚实也难以表现和证实。诚实和守信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方面从内容上看,诚信作为一个道德范畴,首先是指人的一种观念、意志和品质,只 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并借助这种关系体现出来:诚信又是一种行为规范,用于调整人 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现实关系以此形成一种特定的道德实践活动。因此,诚信是一个具有 明显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道德范畴。另外一方面,诚信从观念到规范再到行为,从行为目的 到行为结果以及对行为的评价与约束,实际上构成个一个有着内在机理的社会诚信体系,其 9 内含的社会规定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在这种双重意义上,我们又将“诚信”称为“社会 诚信” 1 2 诚信与社会的发展 诚信是主客体社会互动的结果,只有在社会的整体系统中它才能得以表现并获得发展。 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就会产生与之相一致的诚信观念。与此相同,有什么样的诚信机制就 会推动社会文明向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发展。社会生活中各种具体形态的诚信相互作用磨合, 共同构成了社会诚信这一综合形态。如血缘制约下的诚信、情感制约下的诚信、契约制约下 的诚信、法律制约下的诚信、道德制约下的诚信等,它们之间显然存在着一个由低向高的进 化关系。同样,社会形态也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 义社会,乃至后面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发展与诚信的关系具体为: 人类诚信进化史的第一阶段是自然诚信。其时,人类的生存和生产能力极其低下,对自 然的依赖性相当高,社会内部只存在着由自然和社会的长期进化形成的作为人本性的诚信意 识和关系,这时的诚信还是自发的简单的朦胧状态的,人们既没有明确意识到这种关系,更 没有谁将其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其基本表现形态与传统、习俗、习惯结合在一起。与此 相适应,诚信的存在及发挥功能的空间也比较狭窄。原始社会的群居生活决定了他们必须具 有平等的这种生活观念。在他们无意识当中隐含了人类对诚信观念的萌芽;但这种自然诚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走向了更高一层的理论形态 人类诚信进化史的第二阶段是人格诚信,随着社会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 力大大提高,剩余产品大量出现,阶级逐渐产生;社会关系的主要内容或特点是人与人依附 关系的地位和功能大大强化。无论是在社会群体内部还是在整个社会,诚信取向主要依附于 个人之上,依附个人人格魅力状况为转移。就家庭而言诚信主要以家长为核心,主要以孝作 为自己的凝结点和价值标准。就社会而言,诚信主要以君主为核心,主要以忠作为自己的凝 结点和价值标准。如果相应的主体或人格魅力消失和转移了,与之相应的诚信系统也会随之 发生变化。 人类诚信进化史的第三阶段是制度诚信。当社会进化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由于社 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已经使原有的社会关系体系分崩离析,新的资本、价值为 唯一评判标准的社会关系体系随之建立。市场、资本、价值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在它们面前 人人平等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与此相适应,资产阶级建立起了基本的系统的规范体系, 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它既是资本主义一切法律规范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一切伦理规范的 基础,自然也就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诚信关系的基础。与这些变化相伴随,人与人的 1 0 诚信关系的基础已经深深的植根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之中。这种诚信关系的发生、维护、 强化、发展无不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呵护和保障息息相关。诚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伦理规 范,而同时又成为一个具有严格规定的法律规范。在相当的意义上,诚信具有了较为明显的 强力特色。诚信的基本形态己不是以多变的人格及其魅力为转移。而是以稳定的资本主义制 度体系为转移。人格诚信已经进化为制度诚信而成为整个社会诚信的核心、集合和代表。 人类诚信进化史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人性诚信阶段。此一阶段之前,人类相对于自然压迫 和社会压迫是软弱无力的,人类是在异己力量制约下逐渐发展的,人的本性中的诸多内容被 严重的压抑着和扭曲着,其典型代表就是作为人类本性之一的劳动的异化,它不是作为人类 本性和进化动力的表征而存在,而是作为人类不得不进行的令人厌恶的随时企图逃离的谍生 手段而存在。而到达共产主义阶段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社会物质财富会象 喷泉一样从社会的各个角落涌出在这一基础上,人们第一次将劳动不是视为谋生的手段, 而是视作一种必不可少的人性体验和享受。这种以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为基础的共产主义 社会,才是人类进化史上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本性解放的社会。与此相适应,作为人的本性 之一的诚信也最终脱离了一切外在强力制约和束缚,第一次以完美的状态或形式表现出来, 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无须自觉的现象和过程。这时,诚信的自然遗传机制和社会遗传机制达 到了最为和谐的契合状态;诚信的个人形态、群体形态和社会形态也达到了最为和谐的契合 状态;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同其他规范之间同样也达到了最为和谐的契合状态。诚信已经 不是某种刻意的追求,而是人性最自然的在根本意义上的复归和展示。 综上所述,诚信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德现象和社会关系,都经历了一个由潜在到显著,由 欠缺到完善,由单一到系统、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并且是协调一致的发展。 第2 章中西方诚信观比较 2 1 中国文化中的诚信观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偏重于伦理道德修养的国家,并拥有“华夏礼仪之邦”的美誉; 诚信,这一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一种作为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长期以来在社会 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古代的先贤哲人们看来,诚信更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人身修 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与朋友交,言而有 信”6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7 等等。他们信守诺言,真诚待人,并且以身作 则;把诚信作为自己终身品格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诚信的本意可见于许慎的说文解字k “诚,信也;信,诚也。”“诚”与。信”是作为两个分立而又相联系的道德范畴。“诚” 注重主体自我的修养形成个人内在的道德品格,“信”本意“人言”,就是信守诺言,并突出 了利他人性的行为“诚信”的要求是不自欺和不欺人,首先强调不白欺,只有有德行的 人才能不会欺人。 在传统道德思想中诚具有本体论意义。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里的诚是宇宙的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人之诚是对天之诚的效法。中庸进 一步发挥了孟子的思想说“诚者,自成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9 。诚是白然的 规定性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离开诚事物本身就不存在了。既然诚是宇宙的根本, 努力做到诚就是做人的原则,所以“君子诚之为贵”,这样形成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从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观察中得出诚是做人的根本这一结论,诚也就构成了道德的本 体,成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正因为这样,儒家特别强调诚在于主体自我修养的意 义,认为意诚才能身修,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代信的本意是指“人言”,说文 将信列入“言”部,说。信诚也,从人从言”,即 所谓“人言为信”。信的基本含义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信守诺言包含承诺和践诺两个 环节,这两个环节都涉及到了一种特定的主客体关系,因为承诺必定是对特定的对象承诺, 践诺则是主体对客体所许诺言的履行。所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2 ,“与国人交,止于信” ”都包含了一种特定的主客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承诺意味着主体对客体承担了某种责任, 5 论语为政) 6 论语学而 7 盂子离娄上) o 孟子离娄上 中庸 o 中庸 ”郭齐勇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 通书 选【i i 】人民出版社,2 0 0 5 第4 6 7 页 ”论语学而 ”大学传之三 1 2 如果主体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就能够得到客体的认同与信任。如孔子所说。信则人任焉“1 , 反之就会引来客体的谴责;从客体角度看客体会依主体的承诺而行事,客体的行为是对主体 承诺和践诺情况的反映。因此,信是一个包含着主客体关系互动的概念。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更多的是指主体自我的修养,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内在的道 德品性,而信则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反馈性行为规范,或者说,信已经 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德,而是关系到了他人的行为和利益,甚至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秩序的稳 定,在中国的诚信观中,诚与信一开始虽然分立,但互训可通,因此诚信观问题主要强调其 本体论内涵,即自我主体性,要求不自欺后不欺人,是以自我约束为主,从道德高度对个体 提出要求,亦即道德自律;这与“人性为善”的价值取向有关,然而诚与信二者又都是求真 求实,说话算数。在信守诺言的意义上信以诚为基础,同时又是诚的外化,二者不仅意义相 通而且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2 2 西方文化中的诚信观 在西方诚信虽然没有像在中国古代那样被赋予道德本源的意义,但却被当作是社会成 员的一般义务来履行。西方从一开始,就强调了。约”,这个。约”指的是社会关系,即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希腊时期对“约”的探讨上,我们从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成员间的 协议看出了“约”的影子在圣经旧约里上帝与人类的“立约”即基督教的“原罪说”, 更进一步从宗教意义上强调“人”是需要。鞭打”的,靠外在的力量来促使人向善,是从道 德他律的角度来对个体的要求,中西方的两种人格价值取向在此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具体来 说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就从正义的概念出发讨论过守约践约的问题,苏格拉 底认为守约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西方诚信观念从始至终都是与契约观念相联系。在柏拉图所 设想的理想国城邦成员之间的协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社会契约论的影子。而圣经旧 约 中所说的上帝与人类“立约”,则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日益强化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中本来就有的契约思想。随着社会契约理论的不断发展西方诚信观念日益确立,到近代资产 阶级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格老修斯那里诚信已成为自然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即 “人类必须履行诺言和契约”。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托马斯霍布斯, 则从他的“自然状态”出发指出自然法是人类为了寻求和平安全而提山的人人都同意的和平 相处条款,在他那里,这些条款有十几条之多其中第三条就是必须履行既定契约。霍布斯不 仅进一步指出了守约是正义的源泉,正义就在于履行契约,毁约即为不义,而且还强调了诚 对于自然法的重要意义,认为自然法的约束力是内发的,诚意就是自然法得以遵守的基础一 自然法就是“真正的道德哲学”其后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卢梭等人进一步发展了自然法 和社会契约理论,在这些理论中都包含了信守诺言,履行契约的规定性。 论语阳货 ”参见格老修斯战争与和平法【j 1 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第1 3 8 页 ”参见霍布斯利维坦【j 1 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第1 8 7 1 9 2 页 1 3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还是西方的契约理论,它们所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建立和维 护社会秩序。而“在有序的社会交往结构中,以诚相待和言而有信,既是这种交往秩序之所 以可能的条件也是交往双方应尽的基本责任。” 2 3 中西诚信观比较 2 3 1 背景的不同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中国诚信观( 传统) 主要是一种个体的道德修养,对个体的要求是 一种道德自律;并且其表现形式是一种“人生依附式”的单方面的诚信。而形成这种诚信观 是有其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的,在我国的传统社会里,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也 是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的首要特征。在这种 宗法制度里,维护其存在的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和根本导向是重视个人对家庭、宗族和国家的 道德责任,强调个体利益服从家庭、宗族和国家利益,遵循整体主义的利益原则,反对个人 主义或利己主义,主张个人不得有独立的利益和人格,不允许把个人利益放在宗族和国家利 益之上。在人性的本质上,中国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的集体组织中生活的无主 体性的人,一种被文化化了的人,这种人格特征使得中国人集伦理与道德于一身。伦理教条 的强化成为治国安邦的根本,伦理观念成为政治观念的代名词,直接导致了中国哲学的伦理 政治化孟子认为“性天同德”,人性与天道有相通之处,易经则直接指出道德伦理起源 于天,把君臣,父子、夫妇、男女,上下等级关系的产生,统一于宇宙生成的自然过程及宇 宙体系的结构之中,人伦效法自然,从而将宗法伦理道德与天一体化,整个宇宙秩序即体现 为上下尊卑的伦理关系,由此而确定了本体论与道德论紧密结合的基础,董仲舒认为。仁义 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创立阴阳“三纲”理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把 君为臣纲立为“三纲”之首,神权、君权、父权三者合一,子从父、弟从兄、妻从夫、家庭 从家族、宗族从国家,封建君主则以一人之大私,以为天下之大公,孟子把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协调封建人际关系的“五伦”,“三纲五常”作为维护 封建传统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维系着封建宗法制度。 然而,西方诚信观的背景确是商业文明和它们的民主政治,希腊的民主思想,罗马的法 治思想以及近代形成的商业规范是其诚信产生的三大支柱;在希腊的民主思想下,决不相信 统治者的诚信,而是相信只有在民众制约下统治者的诚信才有可能实现,罗马的法制思想和 近代的商业规范,也同样体现了西方人宁可相信制度和规则也决不相信变幻不定的人性的根 深蒂固的观念,简单地说,西方人相信的是:只有在人的规则中,人才能成为人,而在兽的 ”杨国荣伦理与存在【h 】上海人民出版杜2 0 0 2 第9 0 页 1 4 规则中,人就是兽。即制度决定人,在制度上下功夫切实地建立起一套可以量度的诚信规范。 “西方诚信是在地中海的罗马帝国繁荣的海外贸易和简单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追求利益,创造财富固然是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在这 个意义上,追求利益就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创造活动的一部分。这已经成为人们 的共识。但同时人们也在长期的交流活动中认识到,如果人们的求利欲望没有得到合理的引 导,为了获取暂时利益而不择手段,以致破坏了事物的正常秩序。结果必将是在损害了他人 和社会的同时,最终也损害了自己。因为市场和利益的追求有着必然的联系,要想保证在商 品交换中获得长期的利益,必须在市场发展中形成一种健康的伦理文化以抵抗邪恶的力量, 而诚信就是健康的市场伦理文化所要求遵循的道德理念,有了诚信支持市场稳定运行的信用 体制才能够有效地运行。 2 3 2 适用范围的差异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由家族成员之间的行为准则作为基本结构,进而扩展到整个社会 和国家。由于宗法思想的长期熏陶,中国人的血缘观念显得超乎寻常的稳固,亲族之间的交 往是中国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国亲族之间的礼节规矩远比别的民族的繁 多。亲族罔是中国人重要的活动场所,在这种由亲族圈形成的社会形态下,诚信不知不觉的 被打上了人情意识,在作为人际交往所遵循的一种规则上,它更具备了一种人道及人性化精 神。而在这样一个圈子中诚信主要是规范了人伦关系,人伦:人伦之“伦”,本为关系、秩 序之义,“人伦”即泛指人与人的关系。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西周直到清末中国历史上 实际存在的人伦,乃是一种特定的人伦形态,应该称作。宗法人伦”或“宗法等级人伦” 用什么来维护这种宗法人伦呢? 那就是“礼”,可以说,中国伦理的秩序就是“礼”的秩序, 我国传统时代所特别强调的伦理内容是。五伦”,这是在一个较静止的农耕社会中所能发展 的最精致的伦理关系。五伦”说是孟子提出的,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妇”、“长幼”、 “朋友”这五种关系,其中主要是家庭,家族中的亲子、夫妇、兄弟关系:其特别一项为君 臣关系,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统治与服从者间的关系;再加上一个社会往来中的j i | 】友关系, 五伦是礼教的核心,是维护中华民族的群体纲纪。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就会遭到亲人朋友 的唾弃:反之,如果讲诚信,一个人在社会中就会获得来至各方面的尊敬与赞赏,得到好的 人际关系,这也是他事业及家庭成功的基础。这种诚信作为一种伦理道德经过千百年的流传 而经久不衰,并深深植根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个人的心目中,存在于所有群体、个体的 一切精神交往,实践交往过程及其关系中。因此中国传统“诚信”也只局限于小农经济社会 缺乏开放性,它重视人的等级划分,主张“人生依附”。 而西方社会“诚信”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其本性是人格独立和平等,用“契约关系” 取代了“人生依附”,这就将“诚信”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全社会,“诚信”适用于社会中的 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权得到别人的信任。冈而,西方社会的诚信观念更具有社 邹建平诚信论【哪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7 页 1 5 会性。诚信应当是社会性的,这是市场的全球化和世界性经贸体系的内在要求。由于西方社 会商业文明比较发达,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生产力大发展促进了交换的普遍化使职业分工日 益深化和趋向多样化形成了人们之间普遍的依赖性人们一旦在利益上相互需要和依赖,就必 然会借助契约以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经济全球化使人们在更大的范围内联系起来。正因为如 此西方社会的诚信观念深深植根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广泛的存在于群体之间,个体的精神 交往和实践交往过程及其关系之中,它既表现为个人之德,又表现为群体之德,还表现为社 会公德。 2 3 3 “义”与。利” 西方社会人们追求诚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彼此的诚信关系的确立使双方都获得长久稳 定的利益。而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之间诚实守信,履行诺言更大程度上是 为了超功利的道义目的。 中国社会的诚信侧重于它的道义性,这是中国主流的道德价值取向在诚信上的一种体 现。一,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国为本位,重视家国而轻个人,个人是家国关系中的一个构成因 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个人始终处于缺乏独立性没有个人权利的地位,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都是家国利益至上,个人只能为家国尽义务,任何对个人权利的追求都是不义的。二,传统 道德重义轻利。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不发达。 这与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思想显然分不开,商人处在社会阶层的最底层。 在西方契约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熟人之间的交换还是纯粹商人之间的交换,人们都不像 中国人那样在乎亲情,友情之“义”,而是在乎是否符合交换正义和这种交换是否能给自己 带来利益,交换正义是西方社会中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不得损人利己是交换正义的基 本原则,交换正义关注的问题是自愿交易和如何保护每个公民的财产不受侵害。这就要求交 易者在交易中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随着契约理论的不断发展,诚信被赋予了法律效力,正 是由于契约理论在西方社会的发展使得西方人在实践诚实信用时比中国人少了一些道德上 的自律而多了法律上的约束。 2 3 4 道德与法律 在中国人看来“诚信”来源于情感。而西方人则侧重于理性思维的作用。中国人能否诚 信往往凭借的是自己的道德情感,由于传统诚信行为缺少功利要求,所以外在因素很难影响 到这种行为的产生,人们只能靠自己的道德良心来决定是否诚信。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诚实守信就是一种修身行为。诚实守信就它的性质上讲,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 自然经济和人生依附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个人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对于是否去信任他人中国 人也往往靠自己对他人的道德人格评价来作出决定,只要自己认为是好的就去信任他。这种 1 6 信任缺乏可靠信息依据,是主观情感化的只限于狭小的封闭社会。这种对他人道德人格的判 断更是一种主观直觉,没有客观实在性。认为我熟悉的人不会欺骗我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 的“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一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的也没有了,因为 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且发生于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 索时的可靠性。” 而在西方社会中,到处充满了信用关系。信用制度在实际上是一种互惠制度,人们通过 从“互惠”的角度对彼此关系作理性分析,做出是否对其给予基本的信任,因此在西方社会 人们接受新鲜事物比中国人快和早就是由此而来。比如,人们之所以敢坐飞机,乘船,敢把 自己的钱财存入银行,就是因为人们通过观察,理性分析和实践,对现代交通制度和金融制 度具有了充分的了解,他们知道利用这些手段可以给自己带米好处,因而对事物抱有基本的 信任态度。 因此,在中国“诚信”更多的是作为道德规范在起作用,而在西方“诚实守信”却被当 作法律原则来遵循。中国人信守承诺会得到褒奖,不守承诺就会倍受责难,而这两者之中都 只是对道德的损益。而西方人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将遭受的是经济上和法律上的惩罚。 2 3 5 困境与希望 。 首先,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一元的崇尚天人合一,天道决定人道。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 主客一体,客体即道是主宰,人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天道的要求否则就会受到天谴,人在天 道面前是被动的,道与世界是人的知识无法认识的高高在上的物质。因而中国传统的诚信观 是产生在一种天人合一的道德伦理宗法制度下的,所谓的“诚”主要强调个人对他人,对家 庭对国家的忠诚,对长辈的孝道。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务实,即事物的有用性,所以中国人 缺少独立性和超越性 其次,中国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