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专题第五讲错误论,华南农业大学法律系邓定永,事实认识错误,认识错误,分为法律认识错误和事实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在德日理论中属于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讨论的内容,故放在责任论的“违法性认识错误”中阐述。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不一致。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不一致时,行为人是否仍成立故意犯罪?是既遂还是未遂?事实认识错误比较复杂,历来是司考难点。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和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也称具体的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范围,也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范围内发生了认识错误。例如,甲欲开枪打死乙,误将丙当作乙而打死。甲主观认识的事实(杀死乙)与实际发生的事实(杀死丙)不一致,这种错误发生在故意杀人罪这个犯罪构成范围内,属于具体的错误。,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也称抽象的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而且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也即这种错误跨越了不同犯罪构成。例如,甲欲开枪打死乙,没有瞄准,打碎了乙身旁的珍贵花瓶。甲主观认识的事实(杀死乙)与实际发生的事实(毁坏财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属于抽象的错误。,一、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具体的错误),对此,理论上存在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具体符合说认为,行为人主观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相一致时,才成立故意犯罪既遂。法定符合说认为,行为人主观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同一个犯罪构成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犯罪既遂。(通说;司考立场)同一犯罪构成的错误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因果关系错误。,1对象错误,这是指行为人对侵害对象存在认识错误。例如,甲欲开枪杀死乙,看到乙站在前方三十米处,实际上是丙。甲误将丙当作乙而打死。甲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早前的具体符合说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定故意杀人罪未遂。,现在的具体符合说认为,甲主观想杀的是前方三十米处站着的“那个人”,客观上也杀死了“那个人”,在杀人对象上做到了具体的符合,所以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法定符合说认为,甲主观想杀“人”,客观上也杀死了“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结论】对同一犯罪构成内的对象错误,现在的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结论都是一致的:成立故意犯罪既遂。,2打击错误(方法错误),这是指行为人对侵害对象没有认识错误,但由于客观因素导致错误的结果(物理性偏差)。例如,甲欲开枪打死乙,没有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打死了。甲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具体符合说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定故意杀人罪未遂。但问题是,丙被杀死了,给凶手只定故意杀人罪未遂,过于轻纵。,法定符合说认为,甲主观想杀“人”,客观上也杀死了“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在法定符合说看来,甲只要具有杀人的故意,那么对乙和丙就都具有杀人的故意。具体而言,甲对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定故意杀人罪既遂。【结论】对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司考官方立场是法定符合说,结论是:成立故意犯罪既遂。,【引申】打击错误需注意情形:,(1)一箭双雕:甲欲开枪打死乙,一枪打死乙,也打死乙身旁的丙。如何处理?具体符合说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想象竞合,定故意杀人罪既遂。法定符合说认为,甲对乙和丙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想象竞合,定故意杀人罪既遂。,(2)甲欲开枪打死乙,一枪致乙重伤,却打死了丙。如何处理?具体符合说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想象竞合,定故意杀人罪未遂。法定符合说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想象竞合,定故意杀人罪既遂。,3因果关系错误,(1)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这是指行为人预想的因果历程样态与实际发生的因果历程样态不一致。例如,甲将乙推入井里,欲淹死乙,井里没水,摔死了乙。如何处理?首先,在客观上,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其次,在主观上,因果关系的具体样态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不要求行为人对此有认识,即使没有认识到或产生认识错误,也不影响犯罪故意的确立。因此,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结论】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行为人成立故意犯罪既遂。【注意】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与打击错误(方法错误)不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行为对象只有一个,后者行为对象有两个。例如,甲向乙开枪,沒有瞄准打中了乙身边的丙,这属于打击错误。,(2)结果推迟(事前故意),这是指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危害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了第二个行为,但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发生。由于事前就有犯罪故意,所以称为事前故意。由于预想的结果是推迟发生的,也称为结果的推迟发生。标准案例:甲想杀死乙,致乙休克(第一个行为),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毁尸灭迹,将乙扔进河里(第二个行为),实际上乙是溺水身亡。理论上对此有四种处理意见。,甲的第一个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第二个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甲的第二个行为如果是间接故意,则将两个行为整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既遂;如果是过失,则将两个行为按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分别处理。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两个行为的主观视为概括的故意(韦伯的概括故意),认定为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按照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处理,只要行为与结果存在相当的因果关系,就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根据处理介入因素的三标准:第一,先前行为即重伤致休克的行为对死亡作用大。第二,介入因素是毁尸灭迹的行为,犯罪后实施毁灭罪证的行为,不算异常。应注意的是,甲主观上竟将活人当作死人,这一点貌似异常,但这是主观心态,现在判断的重点是毁灭罪证的客观行为是否异常。第三,毁灭罪证的行为对死亡作用大。综合判断,杀人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相当的因果关系,因此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结论】司考命题采取的是第种观点。2010年第四卷刑法案例分析题对此作了专门考查。,(3)结果提前,这是指实际结果的发生比行为人所预想的要早。例1:大学宿舍里,甲欲将舍友乙的笔记本电脑从阳台扔下,刚拿起没走到阳台时,失手掉地上摔坏了。甲是否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既遂?首先应明确,犯罪既遂是实行阶段的犯罪形态,只有实行行为导致的危害结果才是犯罪既遂结果。预备行为即使偶然导致危害结果,也不属于犯罪既遂结果。,因此,判断的重点在于犯罪行为是否着手。如果进入着手实行阶段,则发生的危害结果属于既遂结果,构成故意犯罪既遂;如果没有着手,则仍在预备阶段,发生的危害结果不属于既遂结果,同时由于结果已经发生,行为便无法继续着手实行了,只能构成犯罪预备这种未完成形态。不过此时应注意,还应从过失犯罪的角度审查,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无过失,是否构成过失犯罪。,所谓着手,是指行为对法益已经产生现实、紧迫、直接的危险。注意,开始犯罪与着手犯罪不是一个概念,开始犯罪意味着犯罪进入预备阶段,着手犯罪意味着犯罪进入实行阶段。对上述例1,由于甲的毁坏行为已经着手,所以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既遂。,例2:妻子为杀害丈夫,中午将一瓶毒酒放在餐桌上,准备在丈夫第二天回家后端给他喝,然后就出门办事。不料丈夫当天下午就回家,喝了毒酒死亡。由于妻子的杀人行为属于准备工具的预备行为,尚未着手,丈夫提前死亡这个结果不属于既遂结果,就故意杀人罪而言只能成立犯罪预备。同时,妻子将毒酒放在家里餐桌上,存在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二)不同构成要件之间的错误(抽象的错误),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包括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由于对二者的处理完全相同,所以一并讨论。例1(对象错误):甲欲开枪打死乙,在游人如织的蜡像馆里,误以为珍贵蜡像(以乙为原型)是乙本人,开枪打碎。例2(打击错误):甲欲打碎蜡像馆的珍贵蜡像,在游人如织的蜡像馆里,没瞄准,将蜡像旁边的乙开枪打死。例3(对象错误):甲欲盗窃某军警人员的枪支,却实际窃得普通财物(或反之)。,对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理论上存在抽象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抽象符合说已遭淘汰,不作介绍。司考官方立场是法定符合说。根据法定符合说,处理这种错误的方法是三句话:考查主观,触犯何罪,是否既遂。考查客观,触犯何罪,是否既遂。若只触犯一罪,依该罪论处;若为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后者具体而言:主观为轻罪,客观为重罪,因无重罪之故意,“就低不就高”,按轻罪之既遂处理;主观为重罪,客观为轻罪,则同时构成重罪之未遂与轻罪之既遂,二者择一重处。张:都按“就低不就高”原则处理。,对于例1,考查主观,甲触犯故意杀人罪(未遂)。考查客观,甲的行为属于过失毁坏财物。因刑法只规定了故意毁坏财物罪,过失毁坏财物不是犯罪,故只触犯故意杀人罪(未遂),所以对甲只定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于例2,考查主观,甲触犯故意毁坏财物罪(未遂)。考查客观,甲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甲的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择一重罪论处。由于故意毁坏财物罪(未遂)比过失致人死亡罪轻,所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司考一般只考到择一重罪论处,不会问具体哪个罪名更重,除非两个罪名的轻重很明显。,对于例3,考查主观,甲主观上有盗枪故意,客观上有盗枪危险,甲触犯盗窃枪支罪。因普通财物无法评价为枪支,故构成盗窃枪支罪未遂。考查客观,甲盗窃了普通财物,主观上有盗枪故意,盗枪故意能包容评价为盗窃普通财物的故意,故构成盗窃罪既遂。一行为触犯两罪名,想象竞合,择一重处。一般而言,盗窃枪支罪未遂比盗窃罪既遂处罚更重,定盗窃枪支罪未遂。反之,考查主观,甲构成盗窃罪。因枪支可评价为财物,故构成盗窃罪既遂。即盗窃枪支罪能够包容评价为盗窃罪,二者在盗窃罪范围内重合,实现主客观统一。考查客观,甲盗窃了枪支,但主观上未认识到是枪支,无盗枪故意,不构成盗窃枪支罪。故甲只触犯盗窃罪既遂,定盗窃罪既遂。,(三)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的界定,1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的区分对象错误,行为人在主观认识上存在错误,是一种主观认识错误。而打击错误,行为人在主观认识上并没有认识错误,只是因为客观因素导致错误结果,是一种客观结果错误。例1:甲欲炸死乙,误将乙妻的车当作乙的车,将炸弹装到乙妻车上,炸死乙妻。属对象错误。例2:甲欲炸死乙,将炸弹装到乙车上,不料乙的情人来开乙的车,炸死乙的情人。属打击错误。,2对象错误、打击错误的讨论范围对象错误、打击错误所讨论的案件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客观行为对法益有危险,并且造成其他危害结果。如果客观行为对法益没有任何危险,就是不能犯(无罪)的问题。如果没有造成其他危害结果,就只是犯罪未遂的问题。例1,甲欲打死乙,在游人如织的蜡像馆里,误以为珍贵蜡像(以乙为原型)是乙本人,开枪打碎。甲在游人如织的蜡像馆开枪,对他人生命有危险,所以构成故意杀人罪,不过未遂而已。这是对象错误的案件。,例2:甲欲打死乙,在荒郊野外,误以为前方的树桩是乙,开枪射击。甲的开枪行为对任何人的生命都没有危险,不是危害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做无罪处理。例3:甲欲打死乙,没有瞄准,子弹打在墙上(或打死一只野狗)。由于在客观上没有造成其他危害结果,不存在毁坏财物罪的问题,只是简单的犯罪未遂问题。,(2)主观有犯罪故意。如果行为人主观没有犯罪故意,就属于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区分问题。例如,甲打猎时,看到草丛中有响动,以为是兔子而开枪,结果打死了捉迷藏的小孩。在这里,虽然貌似有对象错误问题,但并不是真正的对象错误问题。因为甲主观上只是想打兔子,没有犯罪故意,所以,只是甲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意外事件的问题。,历届真题解析,1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06/二/52)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考点】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解析】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定故意杀人罪既遂。本题答案:ABC。,2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7/二/5)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考点】同一犯罪构成内的对象错误、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解析】甲的开枪行为存在两个认识错误,一个是同一犯罪构成内的对象错误,误把父亲当作林某,另一个是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本想开枪打死对方,结果是开枪吓死对方。两种错误的结论都是故意杀人罪既遂。本题答案:A。【评价及预测】这种将两种错误综合起来考查的方式,是难度稍大的考查方式,需要仔细厘清。,3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07/二/54)A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B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C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D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考点】事前故意【解析】刘某属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中的事前故意,结论是故意杀人罪既遂。本题答案:AD。【评价及预测】事前故意,在2010年卷四案例分析题考过,而且考查方式是开放式,要求举出理论上对事前故意的几种处理意见,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本题通过选择题直接考查了官方倾向性处理意见,也即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可见,事前故意很重要,应熟练掌握。理解掌握时,不要去记它的定义,最好是记住一个标准案例。,4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8/二/3)A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B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D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考点】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解析】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中有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也称为结果的提前实现。本题便是如此,对此的处理办法是看是否着手进入实行阶段。如果是,则定故意犯罪既遂。判断着手,是看行为对法益是否产生现实、紧迫、直接的危险。虽然甲设想的投安眠药是预备行为,但是所投安眠药药量过大,直接导致乙死亡,说明投药行为已经是着手实行行为,定故意杀人罪既遂。本题答案:C。【评价及预测】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很重要,因为考查它的同时还能考查着手的判断。而知识点的综合考查是提高考查难度的主要手段。,5甲欲杀乙,便向乙开枪,但开枪的结果是将乙和丙都打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08/二/54)A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B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与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不管是根据具体符合说,还是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与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D不管是根据具体符合说,还是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考点】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具体符合说,法定符合说【解析】本题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而且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形“一箭双雕”。对此,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定故意杀人罪既遂。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与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仍定故意杀人罪既遂。本题答案:AB。【评价及预测】本题不但考查具体符合说、法定符合说的结论,还考查它们的原理和分析过程。这就要求对其的掌握程度;不仅仅是掌握结论,还要掌握原理。这种考查的深入度增加了理论难度,是刑法未来的考查趋势。,6甲意图勒死乙,将乙勒昏后,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为毁灭证据,又用利刃将所谓的“尸体”分尸。事实上,乙并非死于甲的勒杀行为,而是死于甲的分尸行为。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8/川/二/4)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和侮辱尸体罪C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和侮辱尸体罪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考点】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中的事前故意【解析】本题属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中的事前故意,结论是故意杀人罪既遂。本题答案:D。,7甲欲杀乙,向乙开枪,但未瞄准,子弹从乙身边穿过打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08/川/二/53题)A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B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C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D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考点】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具体符合说,法定符合说【解析】本题是最典型、最简单的同一犯罪构成内的打击错误。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定故意杀人罪未遂。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择一重罪论处,定故意杀人罪既遂。本题答案:AB。,8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哥哥。甲心想,打伤乙哥哥也算解恨。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10/二/54)A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C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罪,对乙哥哥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D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考点】同一犯罪构成的对象错误【解析】本题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对象错误。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舞蹈节目合同协议
- 疫情影响合同协议
- 装修分保合同协议
- 饮食转让合同协议
- 权证变更合同协议
- 挖机租金合同协议
- 药物供应合同协议
- 物业门面合同协议
- 运城购房合同协议
- 转让药店合同协议
- 第十二讲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工商管理实习周记十篇
- 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评价表
- 2023年通管局安全员考试-培训及考试题库(导出版)
- GB/T 4857.22-1998包装运输包装件单元货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 GB/T 25074-2010太阳能级多晶硅
- GB/T 23842-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硅含量测定通用方法还原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 特种陶瓷介绍课件
- 有机物污染(环境化学)课件
- 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