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h+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h+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h+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h+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h+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h+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 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 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 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的法律责任。 本人签名:日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 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 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 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署名单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摘要 摘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及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 竞争。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满足其客户的 个性化需求及业务发展的需要。然而,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着信息技术实力有 限及内部资源短缺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外包的方式借助 外部力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大竞争优势的目的。本文运用 信息技术外包理论,结合 h 银行的情况,针对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两 方面做了较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国内外信息技术外包的研究现状,对银行信息技术外包 的定义及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从内部及外部两方面分析了银行信息 技术外包的动因。其次,通过对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经 济因素、管理因素、战略因素、技术因素和质量因素五个方面构建了 h 银行信息 技术外包决策评价体系;同时从 h 银行方面、服务提供商方面及外包交易过程三 个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外包存在的风险,并从外包前和外包后两方面提出了一些 控制风险的措施。最后,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 策及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并对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风险 abstract abstract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full liber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will face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meanwhile,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nks need sophistica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meet the needs of its customers and business. however, with the problems of limi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hortage of resources, some banks can use external forces to reduce costs, improv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gain grea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with the help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theory, the thesis focus on h bank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decisions and risks two aspects. firstly, the thesis expounds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from home and abroad, giv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defini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studies the motiv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 secon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ing factors of h ba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decisions, we build h ba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decisions evaluation system from economic factor, management factor, strategic factor, technical factor and quality factor.we analyze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risks from the h bank, service provider and the transaction process, and provide some risk control measures from both before and af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thirdly, we have a research on h ba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decisions and risks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 bankbankbankbankinformationinformationinform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 outsourcingoutsourcingoutsourcingoutsourcingdecisiondecisiondecisiondecisionriskriskriskrisk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2 1.2 发展现状.2 1.3 研究现状.4 1.3.1 国外方面.5 1.3.2国内方面. 7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9 1.4.1 研究方法.9 1.4.2 研究内容.9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11 2.1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概念与分类.11 2.1.1 外包.11 2.1.2 信息技术外包.11 2.1.3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分类.12 2.2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基础.14 2.3 银行实施信息技术外包的动因.16 2.3.1 内部动因.16 2.3.2 外部动因.18 2.4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特点.19 第三章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分析.21 3.1 h 银行背景介绍.21 3.2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22 3.2.1 经济因素.23 3.2.2 管理因素.24 3.2.3 战略因素.25 3.2.4 技术因素.26 3.2.5 质量因素.26 3.3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风险来源分析.27 3.1.1 h 银行风险.27 3.1.2 服务提供商风险.29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 3.1.3 外包交易过程风险.30 第四章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研究.33 4.1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过程分析.33 4.2 信息技术外包决策.34 4.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步骤.34 4.2.2 层次分析法在外包决策中的应用.37 4.3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分析.38 4.3.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38 4.3.2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及权重计算.39 4.3.3 各因素在不同方案下的得分计算.42 4.3.4 最优方案的比较选择.43 第五章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管理研究.47 5.1 信息技术外包风险度量.47 5.2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风险分析.49 5.2.1 选定风险事件.49 5.2.2 确定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等级及风险等级.50 5.2.3 borda 值排序. 51 5.3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风险控制措施.53 5.3.1 外包前的风险控制措施.53 5.3.2 外包后的风险控制措施.54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7 6.1 研究结论.57 6.2 不足与展望.57 致谢.59 参考文献.6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银行业间竞争的加剧及新业务对信息技术的依赖 性不断增强,银行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来满足其竞争与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如 今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从而对其投资将会越会越大,并且银行 内部也将面临着资金短缺、信息技术人员匮乏、应用系统的建设与部署超过预期 及如何合理有效的管理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银行不能通过无限制的投资或扩 大信息技术部门规模等方式来解决。在此情况下,有些信息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 银行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以信息技术外包的方式来缓解其发展与资源不匹配的 矛盾。银行通过雇佣外部组织来发展自身内部的信息技术的行为,以此达到低成 本、低风险、更富有效率的方式来完成某些信息技术任务的目的。因此,外包赋 予了银行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所需要灵活性,同时也使银行能在激烈的竞争 环境中节约成本、集中力量发展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得以生存 与发展。著名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 1944 年预言: “在 1015 年之内, 任何企业中仅作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高 级发展的机会的活动、业务也应该采用外包的形式1。 ”根据2010 年中国服务外 包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信息技术外包在 2009 年上半年的合同总额与 2007 年上 半年相当,比 2008 年下半年增长了 1 倍,无论是合同总价值还是合同数目都仅次 于 2008 年上半年的情况2。可以看到虽然金融危机对服务外包业产生的影响是业 务流程外包业务迅速减少,而信息技术外包业务在支撑整个市场的发展。 在我国银行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并于九十年代以 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国内商业银行对信息 化的认识已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传统手工处理的工具, 而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变革以寻求快速发展的利器。同时,信息技术外 包在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中所处的地位日益增强,它可以使银行业从信息技术服务 提供商那里整合利用其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解决因自身 技术能力有限而难以完成的新产品的开发或业务更新等问题,并且节约成本、提 高工作管理效率、集中自身优势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对快速 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以此保证其生存与发展并且能够长期获得高额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2 利润,是银行信息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板块。 我国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也相对不成熟,而银行这样对信 息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其要求有时还不能得到满足。再者,由于金融市场的全 面开放,银行的经营环境得到了转变,银行能否在此环境下节约成本、快速构建 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与我国的宏观 经济金融运行息息相关。因此,面对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与挑战,加快提升自身的 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银行面前紧迫而又重大的现实问题。 结合国内外银行信息技术外包不断发展的趋势,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银行信息 技术外包文献的阅读来分析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问题,进而为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提供一些相关对策与建议。 1.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与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理论方面: (1)通过对信息技术外包的现有理论文献的阅读与研究,总 结信息技术外包的动因与优势。根据银行自身的特点,全面考虑h 银行进 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时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h 银行信息技术外 包决策评价体系。 (2)针对h 银行进行信息技术外包过程存在的风险,通 过全面分析此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结合量化分析的方法将风险矩阵法应用到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评估上,为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管理提供 一定的参考建议。 实践方面: (1)目前国内信息技术外包业务在银行领域内较少,再者 银行由于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进而在进行外包决策时带有一定的主观与 盲目性。本文提出的信息技术外包决策评价体系,能方便快速有效地为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h 银行在实施信息技术 外时面临着很多潜在的风险,而风险矩阵法能够识别和评估信息技术外包 中的风险,并能根据评估结果为银行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指导,进而将风险 控制在可以承受、预先限定的水平之内。 (3)通过信息技术外包使h 银行 降低经营成本、改善经营绩效、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获取外部服务提 供商的专业技能,为h 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 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外包的出现,为银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提供一种新兴的模 式。20 世纪90 年开始,世界各国的银行纷纷采用信息技术外包这一金融电 第一章 绪论3 子化建设的模式。典型的外包案例如2002 年摩根大通银行与ibm 签订了合 同金额50 亿美元、为期7 年的外包合同,是迄今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外包 项目。按照双方的协议规定,摩根大通银行将其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系统 和约4000 名员工一起移交给了ibm, 同时ibm 为其维护全球范围内的16000 台服务器,将30 个网络整合为一个语音、数据网络系统。摩根大通银行采 用信息技术外包之后,全面提升了业务处理能力,同时也具备了快速响应 市场的能力。同时,摩根大通银行通过信息技术外包,也进了降低了银行 的运营成本,使其能够更好地集中资源发展核心金融服务。同年,德意志 银行也与ibm 签订了为期10 年,合同金额达25 亿的信息技术外包合同; 还 有美洲银行和加拿达皇家银行分别与eds 与hp 签订了合同金额分别达13 亿美元与20 亿加元的信息技术外包合同。如表1.1 所示。 表1.1 国外重要的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合同 银行承包商服务内容备注说明 摩根大通银行ibm维护服务器、语音数据网络7 年,50 亿美元 德意志银行ibm维护数据中心、小型服务器10 年,25 亿美元 美洲银行eds语音数据处理系统10 年,45 亿美元 加拿大皇家银行hp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7 年,20 亿加元 与国外相比,我国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发展相对较慢,且应用水平相对 参差不齐,根据银行的性质与规模,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四大国有 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由于四 大国有银行成立时间较久、资产庞大、网点分布较广且业务量多等特点, 他们都具有相当规模的信息技术研发团队,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基本很少 进行外包。第二类,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这三家银行其业务量和系统规模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 来说是相对比较低的,但其信息技术开发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其业务系统 基本上都是与第三方合作开发,并近年也他们也开始尝试进行信息技术外 包。如国家开发银行开创银行业合作的先例,于2003 年与中国电信集团和 中国网络通信在北京签订了网络外包框架合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向国家 开发银行提供全面组网需要的数字电路业务、网络项目的系统集成服务、 电话 和视频业务的应用、骨干网络改造项目的维护外包服务及其他项目的服务;中国 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则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全国组网需要的数字备份电路业务和小 区宽带接入服务。2004 年,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战略 性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合同,中国惠普为国家开发银行北京总行及其分布在全国 32 个城市的几十家分行提供现场支持、设备管理与委托采购服务、一站式热线电话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4 服务、客户培训、新技术咨询、外包服务管理、设备外包服务、备件服务七个服 务类型。国家开发银行与惠普的信息技术外包协议,是国内金融界首家整体外包 案例,给其他银行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第三类,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包 括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商业银行及农信社等,此类 银行成立相对较晚,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及实力相对较弱。来自外部及内部的 激烈竞争使其无法将太多的资源、精力及人力放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因此,他 们是选择信息技术外包相对较多的一个群体。如 2002 年,深圳发展银行与高阳公 司签订灾难备份外包服务合同,合同持续 10 年,金额约 3 亿,是国内银行业第一 个信息技术系统外包单。光大银行于 2003 年将整个信用卡信息系统的服务外包给 美国第一数据公司,同年又与联想合作,将其核心业务和管理会计系统建设由联 想提供。如表 1.2 所示。 表 1.2 国内重要的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合同 银行承包商服务内容备注说明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想联想第四代银行综合业务系统 深圳发展银行高阳科技灾难备援10 年,3 亿 中信银行ibm统一信息平台 北京农信联社神州数码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惠普软、硬件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系 统运行维护服务、it 资产管理 上海银行中国惠普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的集成和实施 服务 从国内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现状来看,我国银行业逐步顺应了国际银行业的发 展趋势,逐步采取信息技术外包方式来顺应社会的发展。借鉴国际上银行信息技 术外包成功案例与经验,基于战略角度考虑重新整合优化银行内部资源,通过信 息技术外包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1.3 研究现状 近些年,信息技术外包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研究的兴趣, 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从国内外两方面 来论述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信息技术外包风险两方面的研究状况。 第一章 绪论5 1.3.1 国外方面 学者ang 等针对美国银行业信息技术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问题,提出 了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银根宽松外包决策的三大因素。并通过对243 家美 国银行的信息技术部门经理的实证研究,指出交易成本相比生产成本更重 要,银行宽松并不对外包决策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银行规模是外包决策 的一个显著控制变3。quinn 等建立了一个二维模型,即从竞争优势贡献与 战略脆弱性两个方面考虑外包项目。认为那些具有竞争优势贡献和战略脆 弱性程度都很高的活动需要内制,从而保证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于那 些具有中等水平的活动,则可以考虑进行中等程度的外包4。ngwenyama 和bryson 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来构建信息技术外包的决策模型,并指出 信息技术外包总成本由组建成本、信息处理加工服务成本、监控与协调成 本构成,通过分析成本与收益来进行判定是否进行外包,并为企业的管理 者提供分析外包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些策略与方法。他们也认为信息技术 外包是个复杂的问题,并且对企业的战略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决策失 误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造成相当大的影响5。 nogueira 等通过对巴西金融 机构的研究分析指出,有效的信息技术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流程的 形成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认为银行信息技术外包也是银行信息技术管 理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6。humphreys 等,构建了企业知识库来判定企业 是否进行外包,该知识库包括绩效的识别与衡量、内部技术能力的分析、 内部与外包技术能力的比较、接包方组织特征和总成本的分析五个方面7。 aubert 等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交易成本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对信息 技术外包决策行为的影响,并指出资产专属性、市场不确定性、商业风险 和技术风险会影响外包的水平8。baldwin 等通过对一个银行信息技术外包 的案例研究指出,成本并不总是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而是由一系列为了 减少风险与不确定性复杂相关的动机决定的。同时,为其它组织如何外包 及为什么外包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依据9。roberto 等通过对欧洲70 家银行 经理的访谈研究,针对银行信息与通信技术外包面临的挑战与带来的价值、 特殊服务及功能外包的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10。barako 等学者对肯尼亚 银行部门的外包活动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40 家银行的问卷调查分析指 出atm 服务是主要的外包内容。并指出外包的具有节约成本、获取发包方 特殊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服务柔性等11。haffeez 等认为企业资源 包括实体资产、文化资产和智力资产三个方面,并以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 来分析企业如何对非核心资产进行外包,同时构建了四阶段的双重层次分 析决策模型,即规划识别企业资源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独特性和集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6 合性评价、分析能力的决定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核心资产评价12。 adiel 通过对外包合同进行成本、服务交付时间和可靠性进行分析,运用多 属性效用函数建立了关于外包合同的多属性决策模型13。 martinsons 认为外包会使企业的战略柔性丧失, 长期的高费会填补短期 的节约费用,提供商不能使组织信息技术的需求得到满足,企业自身内部 改进的可能性会得到忽略14。 palvia 学者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分析了金融机构 信息技术外包的优势与劣势,指出外包即存在利处又存在坏处,并结合一 个真实的案例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5。fairchild 通过对银行与信息技 术提供方双方的分析,指出银行外包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成本,并且服务提 供方的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对银行成本的减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6。clark 等通过对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的研究指出,外包可能不会导致信息技术的成 本得到降低,一些不可预测变更会使外包费用得到提高;企业对服务提供 商的过度依赖,会导致其对外包失去控制,进而产生更大的风险;外包使 组织学习本行业内先进技术的能力得到了下降17。 adeleye 等运用定性与定 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尼日利亚15 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发 现,商业银行经理都理解信息技术外包的特性,并且认为风险管理活动是 十分必要的, 然而大部分银行没有专门的结构化的外包策略与政策文档18。 earl 从多方面研究了外包的风险,如企业员工自身经验的欠缺、商业市场 的不确定性、潜在的成本、组织学习能力的丧失等,并且强调由于某些系 统由于自身的不可分割性,部分外包会导致严重后果,同时企业也可能会 失去对动作进行优化的机会19。lacity 认为信息技术服务质量可能会因为 信息技术外包而降低,以及由于客户对信息技术外包的需求不明确而引起 失败,进而客户因上述问题而产生的隐性成本而付出更多的外包费用20。 paisittanand 等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对金融信息技术项目决策风险进行了模 拟,并指出了it 外包的存在失去组织核心竞争力、组织流程改变引起的问 题、成本及文化问题等风险21。asousheh 等学者针对伊朗商业银行信息技 术外包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分析了外 包存在的风险如丧失核心竞争力等,然而又对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指出服务提供方技术水平不先进等都是影响外包风险形成的诱因22。 总结国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到针对信息技术外包决策的研究, 很大学者运用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来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外包收益与成本的关系来进行决策;同时,通过运用数学的分析 方法,构建数学模型来进行决策。至于风险方面,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总 结了信息技术外包中存在风险,如外包交易成本的不确定性、企业信息技 术能力的降低等。 第一章 绪论7 1.3.2国内方面 国内学者也对信息技术外包决策与风险进行了研究,张军对银行业信 息技术外包的原因与范围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外包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 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外包典型案例分析,给我国银行业外 包提出一些启示与建议23。王晓燕从技术、银行获取竞争优势和可行性三 个层面对我国金融业施行信息技术外包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对银行信息技 术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总结,如过分依赖服务提供商而最终受控 于服务提供商的风险、服务提供商不能提供优质的风险、外包项目可行性 不确定的风险及需求理解差异产生的风险24。李元旭等分析了银行业务外 包优势与范围,并提出银行业务外包的一些策略,如选择合适的承包商、 签订良好的合同等25。江冰等通过对国内外企业信息技术外包案例分析的 基础上,着重从业务、技术和经济三个维度进行信息技术外包策略的分类, 并构建了企业信息技术外包的策略模型,为企业信息技术外包决策提供相 应的对参考意见26。樊治平等针对企业与服务提供商之间可能存在的信息 技术外包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策分析方法,通过求解一个两人非合作对 策问题,最终得到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各自的策略27。郭永辉等认为,外包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企业战略目标不、竞争环境、财务技术状况和 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通过对这些因素整合,可以将以上因素归纳为:核心 竞争力、资产专用性和技术三个方面28。杨晓勤对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 运行维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提出了采用信息技术外包形式的一些建议 29。孙莹莹等对国内外银行信息技术外包案例进行了分析,据此对我国中 小银行信息技术外包进行建议30。席代昭和范体军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 delphi 法、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提出了adgf 集成方法来进行信息技术外 包决策问题的研究31-32。张伟通过对我国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发展现状进行 了分析,指出我国银行外包市场面临的问题如成本优势与专业优势并不明 显,并找出了信息技术外包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33。杨 大楷通过对国际国内银行业务外包的比较分析,并针对国内银行业外包的 现状与问题如欠缺资格审查制度,法律不健全等,提出一些政策建议34。 吴文静等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调查分析了银行信 息技术外包的影响因素,并指出信息技术接包方的生产费用对外包决策的 影响最为强烈,同时服务提供商的信誉也显著影响外包决策35。王云生指 出信息技术外包对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中小银行外包策略与 国内金融业信息技术外包最新动态进行了分析36。 苏文力等认为商业银行采用信息技术外包策略虽然可以及时地满足其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风险管理研究8 所需的信息技术,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确保商业银行能够集中力量发展 核心业务;但是,银行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外包风险能否得到控 制,二是外包服务成本是否能够有效得到管理与控制37。李金泽认为商业 银行可以从战略的角度来进行事务外包,以便更加合理有效发展自身的核 心能力,同时他也指出商业银行事件外包有着各种业务风险与法律风险, 银行不仅需要采取各种内部控制措施,而且也需要外部的监督与管理38。 谢怀军通过对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发展现状与外包价值的分析,探讨了银 行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管理问题,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策略39。胡峰等分 析了银行信息技术资源外包效应与风险,指出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可以明显 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快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并预测了我国银行业信 息技术资源外包的趋势40。 曹青等通对中小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现状分析, 指出了外包存在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交易风险等,并提出了中小银行 信息技术外包的管理策略41。郭英见从银行自身、信息技术承包商、信息 战略与知识产权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外包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 风险管理策略42。刘澜飚等指出了金融服务外包存在的风险,如系统失控 风险、无法提供所需服务的风险、声誉风险等;并且对各种风险提出风险 控制方法,如确定合格的服务提供商、外包的审计等。同时,他通过对世 界上10 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法律法规比较,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提出相应的 政策建议43。赵智锋等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务外包的现状,指出我国金融业 务外包市场存在的问题,如外包服务提供商资格审查制度欠缺、外包监控 制度不成熟不完善等;同时,也提出一些完善我国金融业务外包市场的政 策建议,如建立和完善外包服务提供商的资格审查和信用评级制度、建立 有效的外包监管制度等44。曾康霖等指出我国金融业务外包已开始呈现不 断发展的趋势,金融服务外包可以强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 成本和规避经营风险等,但也存在着外包失败、成本增加等风险。因此, 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内部的控制防范风险,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 管,要合理规定金融服务外包的范围、规范金融监管机构的权限及监管程 序、规范金融机构选择合适服务提供商的机制、要求金融机构与服务提供 商建立应急机制45。张成虎等通过对国内外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典型案例分 析,得到了信息技术外包成功的经验与启示,并指出外包中存在风险及应 对措施46。毕燕君从我国银行业务外包实践角度,将银行业务外包分为技 术外包、核心业务的部分服务环节外包、专业性服务外包和后勤性事务外 包四类。同时指出银行业务外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并提出一些我 国银行发展业务外包的对策建议47。 左小德等通过案例分析运用borda 方法 对银行外包的各种风险进行了评估,据此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 第一章 绪论9 48。张金隆等从交易成本理论基础的角度,对信息技术外包风险进行了分 析,并提出了风险控制策略的两上子系统:主要策略子系统和辅助策略子 系统,分别由合同机制、关系汉治理、控制机制、组织整合、动态成本监 控和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 不同的管理模式、 外包决策优化、 标准化工具49。 唐柳等依据巴塞尔委员会出台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 ,建立了银行服务外 包风险的评价指示体系,为银行外包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50。 从国内学者对信息技术外包决策与风险方面的研究来看,国内学者从 信息技术外包的动因、策略、影响因素和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 对我国信息技术外包状况与国外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银行信息技 术外包中存在一些问题,以此结合国内的特点与国外外包的成功案例来为 我国信息技术外包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依据信息技术外包的相关理论,在国内外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银行信息技术外包 决策及其风险,并结合 h 银行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 1.4.2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阐述了信息技术外包的国内 外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本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主要论述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理论的五个方面,银行信 息技术外包概念、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基础、银行实施信息技术外包的动因 及优势及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特征。 第三章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现状分析: 主要对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影响 因素及外包风险来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后面的决策研究与风险研究作了铺垫。 第四章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研究: 首先对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过程进行 了分析,其次在第三章对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层次分析法构建了 h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层次结构,进而通过对 h 银行的数据 采集分析了 h 银行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