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专业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oxic and sid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实习单位: 年 月 日浅谈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摘要:中药毒副作用要公正的评价,不能以此来打击中医药事业。事实上毒副作用就是中医理论被弱化的产物。中医人要加强中医理论的学习,中医药文化应走进千家万户,国家要控制那些违背中医药原理的剂型改革和不伦不类的“新中药”问世,严格按照工艺和流程操作,保证药品的质量。要划清中药和西药之间的界限,要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学的内在规律,以及与西医药学的差异和不同,不要按西医的标准去量化和现代中医。深入对中医学核心理论经络的研究,针刺、中药的治病机理早日大白于天下。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毒性 目录摘要:2一、中药的毒性11.1 指药物的总称11.2 指药物的偏性2二、中药毒副作用的表现3三、使用不当而产生毒副作用33.1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剂量过大或时间33.1.1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43.1.2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43.2 违反妊娠用药禁忌53.3 服药时饮食不当而产生毒副作用53.4 不懂中医药基础理论,盲目用药5四、如何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54.1中药最好不要单独使用64.2中药最好不要改变剂型64.3中药生存的环境让它纯一些7参考文献8一、中药的毒性据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这说明古代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很多中药是有毒的。一般说来中药的毒性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2个方面。所谓狭义的毒性,指药物对人体的直接伤害。凡有毒之中药,多数性质激烈、作用竣猛,易毒害人体。其常见治疗量幅度较小或极小,安全性低。如:砒石、千金子、巴豆、乌头、马钱子等。若用之不当或超过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轻者伤身,重者毙命。正如隋代猪病源候论卷二十六云:“凡药物之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所谓广义的毒性有2个方面。1 1.1 指药物的总称明代类经卷十二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药事。”我们今天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意思。1.2 指药物的偏性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特定的、有别于其它药物的偏性。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治愈疾病,强身健体之目的。事实上,药物毒性的这两个方面很难分开。理论上讲,凡是药物必要偏性,有偏性才可称之为药。当然,药物的偏性对人体肯定有双重作用;既能包括了毒字“善而厚”之义,又包括了毒字“恶而薄”之义,血多中药论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四气 所示效应 不良作用 程度 阴阳属性 寒凉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伤阳、助寒 大寒、寒、微寒、凉 属阴 温热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伤阴、助火 大热、热、温、微温 属阳 二、中药毒副作用的表现根据对中药毒性和副作用的认识,按其作用、方式、部位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对心脏血液系统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有商陆、蟾酥、夹竹桃、罗布麻叶、络石藤、万年青、刺五加、北五加、白头翁、仙茅、紫草、仙鹤草、麻黄、黄独、重楼、洋地黄叶、夹竹桃叶、福寿草等。这些药物的毒性成分多为贰类物,过量服用先引起心率紊乱,严重者引起抑制和麻痹。据近年杂志报道:一农民服商陆30g后引起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水泻、眩晕、语言不清、躁动、肌肉抽动、唇紫给、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失水性休克、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以至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22、对肠胃、皮肤、肌肉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有巴豆、千金子、大戟、芫花、甘遂、甜瓜蒂、黎芦、常山、苍耳子、鹅不食草、斑赘、红娘子、青娘子、鸦胆子、白芥子、生半夏、生南星、生草乌、生白附、山慈姑等,分别对肠胃有毒副作用,对肌肉、皮肤有较强刺激和毒副作用。对肠胃有毒副作用的巴豆等,其毒性成分为泻素、毒蛋白、脂肪油、生物碱等。例如巴豆含巴豆油30%.45%,蛋白质18%,蛋白质中含巴豆素。巴豆油对局部刺激最强,内服可使人腹泻脱水,巴豆油1220滴就可致人于死,一般巴豆中毒后即出现口干、流涎、呕吐、血便。又如斑鳌之毒素损伤肾脏粘膜,内服斑鳌粉1.5g即可致人于死。三、使用不当而产生毒副作用3.1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而产生毒副作用例如:苍耳子含有毒物质苍耳子甙,可致肝肾功能改变。尤以肝脏坏死为甚,可导致死亡。过量易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加热,使蛋白变性,可达到去毒目的。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功效,临床多用于热毒痈肿疮疡及内痈等,但用量过大可致缓泻。对于大多数清热解毒药,因其药性苦寒,不可常服久服。现代研究表明,苦寒中药中以生物碱、甙类成分为多,而生物碱、甙类、黄酮类、挥发油累、鞣质、砷及砷化物是中药致癌、致突变的主要成分,故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时要注意时间及用量。此外,药物不良反应见于临床报道的还有牛黄解毒丸、香连丸、逍遥散、小活络丹、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葛根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中成药。因此,在使用这类中成药时也应注意,病愈即止,不可超量持续使用。3随着中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而致死亡。因此,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可以说凡是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3.1.1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 药物的种属和产地不同导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如木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之分,木通科植物木通无毒,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临床应用时可因品种混乱,误用而导致中毒。 3.1.2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 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可以增加药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等。但不当的炮制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上升。所以有“生熟异治”之说。但是,近年来忽视炮制工作,造成中药饮片质量下降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是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延胡索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水煎液溶出量甚少,醋炒后延胡索中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故水煎液中的总生物碱含量增加,镇痛作用加强,但对肝脏的潜在毒性作用也随之增加。杜仲中含杜仲胶多,生杜仲煎出的有效成分甚少,炮制后则胶质破坏,故炒杜仲煎剂降低血压较生杜仲煎剂强,故应注意用药量的调整。川乌有大毒,经炮制后,保留了有效成分总生物碱,而降低了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3.2 违反妊娠用药禁忌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2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例巴豆、牵牛、麝香、三棱等;慎用的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干姜、肉桂等。这些药物均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因此,临床使用时应尽量避免,以防事故发生。3.3 服药时饮食不当而产生毒副作用服药时有饮食忌口,即俗称的忌口,若不注意饮食,不仅降低药效,甚而会产生毒副作用。例如古代文献记载的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又如使君子与热茶同服,能引起呃逆;服人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力。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53.4 不懂中医药基础理论,盲目用药许多人,缺乏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认识不清,认为中药制剂安全无毒,有病治病,无病防身。这种认识是临床中药使用不当,造成毒副反应的中药原因之一。传统中医药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中医传统自古以来就认为“是药三分毒”,不可滥用。药分上、中、下三品,应取其利而避其弊。中医理论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中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治病必须按照中医理论和辩证论治的原则,具体用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辨证施治,对于药物治疗要“中病即止”。6四、如何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分清品种,避免混用、误用;对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也要正确掌握其用法、用量;根据不同中药的不同采集要求,一定要适时采集;一定要依法加工、规范炮制;无论是否是毒性中药,都要适量使用,均不宜随意大量、长期用药;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及用药途径一定要因药、因人而异,正确掌握,安全使用;合理配伍,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及使用禁忌要谨慎使用;要妥善保管,对于已经发霉、变质不能使用的中药,一定要弃之不用。只要我们能做到以上几点,正确、合理地应用中药,就能有效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4.1中药最好不要单独使用南方农村有些人出现浮肿了,不去医院就诊,自己卖点关木通,每天 3050g 服用,服用时间又较长,结果导致了肾损害。单味中药性味存在偏颇,副作用会大一些,中国古人为了加强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提倡和鼓励多种中药配合应用,就形成了中药方剂。中药间的相互作用又分为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等情况。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许多经典方剂就是古人智慧结晶下定型的。即使是这样,古人仍然对处方的用药剂量,药物的炮制方法、产地、煎煮时间、贮存、服用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对单味处方要求会更严。74.2中药最好不要改变剂型中药它有它的特点,按古人传承下来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使用,它的安全性就会有保障。但现今之人们,总是嫌中药服用不方便,取效慢,数十年间试图改变中药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研究马不停蹄的进行着。许多中药和中药处方都改造成注射液,你制出一个丹参注射液,他便很快制出一个黄芪注射液,总有那么些人恨不得一夜之间把中药和中药处方都改良成西药。而这些改良过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又显得粗糙而不扎实,结果他们给药的确方便了,但疗效并没有提高。这些注射液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还有许多致死的案例。中药成分相当复杂,中药复方就更不用说了,而我们在制注射液的过程中,根本分不清哪些成分有治疗作用,哪些成分有毒副作用。你制的注射液中化学成分少了会影响疗效,多了就会出现毒副作用,药物化学家们真是很难定夺。况且张三用得安全的李四未必就安全。在技术和工艺都不过关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中药进行大规模的改良。84.3中药生存的环境让它纯一些古代医家手中的许多精兵强将,现今却都相继出现毒副作用,究其原因:一是我们运动锻炼少了,解毒的能力变弱;二是中药生存的环境变了,化学污染、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它们体内残存的有毒物质的量增加,如汞、砷等。所以要让中药生存的环境纯一些,尽可能少的受化学污染,不要使用化肥、农药。在中药使用前,应该检测对人体有伤害的有毒物质,这样才会大夫用的放心,病人服的安心。参考文献1胡爱萍.关于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研究的思考J.光明中医,2006. (10).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43陈裕盛,韩启光.再论天然药物的肾毒性及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南江县黄金新城建筑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书写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中医康复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同别墅纠偏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图书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鱼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陶瓷艺术衬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硅胶发泡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眉山石纹隔墙施工方案
- 石碣山上除杂草施工方案
- 项目实施方法论课件
- 景区托管规划方案模板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 动火作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 2022.06英语六级真题第1套
- 药融云-甾体类药物行业产业链白皮书
- 劳务分包合同架子工
- 关于物业管理的论文(通用10篇)
- 小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 国际疾病分类ICD11编码库
-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