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转向自由贸易_国际贸易论文.doc_第1页
逐步转向自由贸易_国际贸易论文.doc_第2页
逐步转向自由贸易_国际贸易论文.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逐步转向自由贸易_国际贸易论文保-过-作;Q:1-2-1-07-34-0-23 对于一个经济相当落后、处于第一阶段的农业国来说,自由贸易不能保证这个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起步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至少就贸易战略来说,需要实施有一定保护的进口替代政策,利用进口关税、配额等手段把进口品暂时挡在外面,或者至少使它们的价格不低于本国产品,使本国的工业能够发展起来。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建立起来并能满足国内需求时,潜在的比较优势也就变为现实的比较优势。这时,贸易政策就应朝出口导向方面转变,以鼓励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这就是第二阶段的贸易政策。在此阶段之所以要实行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因为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必须予以一定的保护。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仍然还有进口替代活动,只是进口替代的产业更高级而已。而总的贸易政策取向是出口导向,是因为如果仅仅有保护性的进口替代,进口减少的同时也会使出口减少。当一个国家发展到相当先进的水平,世界上已有的产业都基本建立起来之后,它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技术上完全自主创新的阶段,因为此时可供模仿的技术已基本没有。这时的贸易政策应当转向基本自由贸易。中国的发展阶段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总要素生产率(TFP)。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TFP增长是负值,1978年以后明显为正值(见表1)。据此可以简单地判断,1978年以前中国还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就中国而言,虽然实际的TFP增长显示1978年以前是中国以大规模资本积累为主的发展阶段,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第一阶段要到1978年才完成。表1中Maddison的估计是平均增长2.23%,表2则给出不同学者的估计,所估计的TFP增长大体上在3%到4%左右(见表2)。但是Young(2000)却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和TFP增长率被夸大了。根据他的计算,1978年到1998年中国的TFP增长只有1.4%。然而,即使接受Young的结论,至少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TFP增长亦是正值。如果说1978年以前TFP是负增长的,那么从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确实可以说是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表1中国与韩国的基本增长情况(1952年199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附图资料来源:a要素权重与日本和美国的相同(原表中有美国和日本的数据,这里未引用),如果权重与中国相同,数字分别是2.16和1.80。Maddison(1998),表3.10表2有关中国增长核算的研究比较(%)时期GDP增长率TFP增长率资本贡献劳动贡献1979年1994年9.33.94.21.2(所占百分比)100.041.645.612.81979年1995年10.64.25.01.4(所占百分比)100.039.946.813.31980年1986年8.53.323.341.84(所占百分比)100.039.139.321.61978年1997年9.82.95.71.2(所占百分比)100.029.358.512.21979年1997年9.82.95.81.1(所占百分比)100.029.659.211.2 资料来源:王梦奎(1999),第168页。HuandKhan(1996);李京文等(1996);Bosworthetal(1995);翟凡(1999)如果判断中国从1979年起进入一个以模仿性技术进步为主的发展阶段,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该阶段是否已经结束?中国何时进入、或可以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第三阶段?这里一个重要的指标是R&D的支出。中国的R&D支出占GDP的比重在1990年为0.71%,1995年前后都是0.6%,直至2000年才达到1.0%。虽然缺乏上世纪90年代以前R&D支出的数据,但是可以肯定,80年代R&D支出占GDP的比重不会超过1.0%。这一支出比重比发达国家平均2.5%以上要低得多。如果中国的R&D支出相对很低,而TFP增长较快,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主要利用国际技术推动发展,因此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处于第二阶段。韩国的发展阶段PyoandKwon(2000)对韩国的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总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过系统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第一,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TFP都是在1961年有明显大幅度提高,尽管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幅度不如劳动生产率和TFP那样大。第二,资本生产率在1990年以后明显下降,而劳动生产率仍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TFP在1990年到1996年期间增长缓慢。第三,从平均增长率看(见表3),TFP在1953年到1960年期间是负增长的,因此它对GDP增长没有正的贡献,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GDP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其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只有1.7%,因此,在劳动和资本两者中,主要贡献也来自资本。但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资本生产率增长显著放慢,而劳动生产率和TFP却明显加快,说明资本边际生产率在这一时期出现转折。第四,上世纪80年代以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TFP的增长都开始下降,但是资本生产率增长下降最显著。大体上可以把1961年以前判断为主要依靠资本积累发展的阶段,1961年以后进入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的阶段。但是以模仿性技术进步推动的阶段何时才转为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仅仅表3中的生产率变动尚不能给出答案。然而,如果观察韩国以R&D支出为标志的自主研究能力的话,可以发现,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至少是在努力向第三阶段转变。韩国的R&D支出占GDP的比重在90年代初接近2%,到90年代中期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2.5%的水平,但是若以人均R&D支出来看,韩国还处于发达国家的第二层次,第一层次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丹麦、瑞典等国的人均R&D支出90年代末都在500美元以上。因此大体上可以判断说,90年代中期是韩国向第三阶段转变的阶段。表3韩国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总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增长率,%)年份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总要素生产率(就业人数)(劳动时间)1953年1961年1.71.78.1-0.41962年1979年10.811.85.49.41980年1996年8.18.21.42.7资料来源:PyoandKwon(2000).比较如果大体上判断1978年以前中国还处在以资本积累为主的发展第一阶段,1978年以后是以模仿性技术进步为主的第二阶段,而韩国在1961年以前是第一阶段,1961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是第二阶段,并且现在已开始进入第三阶段,那么,相应的贸易战略和政策对中国来说就应当是1978年以前以进口替代为主,1978年以后以出口导向为主;对韩国来说就应当是1960年以前以进口替代为主,1961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以出口导向为主,现在则以基本自由贸易为主。如果考察中国和韩国的贸易战略和政策的话,大体上也正是如此。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和韩国都执行了与其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战略和政策。但是由于贸易战略和政策并不仅仅是被动地去适应发展阶段,它也会影响发展阶段,因此,贸易战略和政策是否适当,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为了更好地讨论中国的情况,先简单分析韩国的情形。首先,韩国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大体上到上世纪60年代初就转向第二阶段应该没有问题,因为韩国的经济增长和TFP增长都从这时起发生明显变化,而韩国的贸易政策转变也是从这时开始的,但并非突然一下子转变。韩国在出口方面的鼓励和进口控制方面的放松都是逐步的。其次,韩国政府贸易改革措施在60年代是有反复的,但是反复之后总体上还是不断放松贸易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政府意识到不放松控制反而不利于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但到70年代,为了推动重化工业的发展,韩国总体上的进口控制有所加强,从而被有些学者认为韩国又经历了一个进口替代的阶段。但事实上韩国政府在进口控制加强的同时,对出口还有很强的鼓励,因此总体上应当还是处于出口导向的战略下。然而,这在贸易战略和政策上多少是一种倒退。政策不当加上1979年的石油危机,使韩国在1980年发生了战后第一次经济的负增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70年代的贸易战略和政策并不完全符合韩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最后,韩国于90年代中后期以人均GDP衡量已达到了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但还不是最高的一类。韩国的R&D支出占GDP的比重也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说韩国正在向第三阶段过渡。与此相适应,韩国不仅已经基本实现自由贸易,而且还在努力通过开放服务、金融自由化、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措施把韩国建设成东北亚的金融中心和物流枢纽。中国尚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仍应积极主动推动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