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自我觉察与行为管理.doc_第1页
管理者自我觉察与行为管理.doc_第2页
管理者自我觉察与行为管理.doc_第3页
管理者自我觉察与行为管理.doc_第4页
管理者自我觉察与行为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管理者自我觉察与行为管理【摘 要】 在知识分子与专业人士云集的学校组织中,“管理的有效性”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团队成员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管理的有效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有效地“管理他人”,而在于能否有效的“管理自己”。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者能否管理好他人从来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管理者的自我管理首先建立在自我觉察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很好的觉察到当下的情绪与状态,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管理者便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关键词】管理者 管理自己 自我觉察 行为管理对于学校管理来讲,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教学质量和生源基础,却很容易忽略教育管理者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学校组织中,行政管理部门承担了大量的教育、管理、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他们需要不断。甚至有些学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因为受制于职称评审等要求,还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这就使得学校管理者经常疲于奔命,有的时候不得不采用简单手段进行管理,处理问题的时候也经常容易自身压力与情绪的影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团队的不稳定,影响了团队团结和干劲,因此如何帮助管理者认知自己的心智模式并予以改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管理者处理问题过程中内在的心理过程,尝试分析管理者如何更好的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一 管理者自我觉察的重要作用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先生把那些“通过他人对组织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称之为管理者,这即包括了各级各类的管理人员,也包括了各类专业人员。对于国内教育组织而言,管理者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发展的推动器。综观国内教育发展历程,凡是有知名度、高效的教育组织,他们的管理者都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工作,促使团队内部、相关部门乃至于上级主管部门,产生积极的作用与成果。管理者将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自身的“思考”,转化为见解或智慧,形成一定的思考成果,并将其转化成行动,体现在学校管理活动中。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形成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形成,虽然一方面可以帮助管理者利用经验处理高效的处理事务,但另一方面却也可能会影响管理者做出好的决策。比如管理者可能会认为“父母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学校的决定与家长没有什么关系”又或者“新来的老师一定不如老教师在教学上有经验”等等。于是,我们在系统思考准备做出的一些变革时,往往会忽略掉一些具体的细节,也不再去仔细思考其中的意义。管理者的这个思考过程,是外人无法介入的,也就是说管理者基于什么样的角度、情绪、经验、动机,最终得到了何种思考成果,是其它人无法实施干预或管理的。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从自我觉察的角度,理解他们自己想法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行为、评估感受,来确定即将做出的决定,是否是基于现实情境下的正确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意见而做出的决定。二 ORJI模型带来的启示沙因博士著名的ORJI模型(Observation-Response-Judgment-Intervention)讲的就是管理者如何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避免主观偏见和预设,影响管理者作出正确的观察,从而更好地反应、判断、干预的过程,其着眼点就是基于自我觉察基础上的自我管理。如图所示:我们依据观察(O)到的内容,以自己的感受出发做出反应(R),然后根据观察与反应的结合,做出对事件进行分析、处理与判断(J),最终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目的,通过外部的行为进行干预(I)。例如:校长看到李老师上课铃响以后五分钟,才匆忙的走进授课教室(O)。校长感觉到很气愤,因为昨天的全体教师会议上才提出了要求,要求所有任课老师提前2分钟到教室,以避免因为迟到影响教学秩序(R)。校长联想到昨天开会时,李老师对这项决定不以为然的态度,认为李老师是故意顶风做案的嫌疑(J),于是要求教务主任做出严肃处理(I)。在这样的一个案例中,我们会发现管理者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管理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情绪进行的观察,还是站在更多元化的角度?无论如何,管理者都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想法,他们如果不能观察并且评估自己的感受、偏见、感知障碍与冲动,就无法确定干预的手段是基于现实和有效解决途径的理解,还是仅仅出于自身表达或自我辩护的需求。(摘录于过程咨询课)管理者在思考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会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是基于事实本身的观察,做出相对理性选择;另一个是在情绪影响下,做出下意识的应激反应,产生判断与假设,从而发生干预行为。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其实每一天都是在这样的选择中渡过。当然,选择的道路不同,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三 从言语中所表达的不同心态时下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社会环境与客观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于是人们自怨自艾,将自己所有的失败与他人全部的成功都归纠于“运气”好坏。这种将客观条件与社会环境凌驾于其它因素之上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管理者而言,当下的一切其实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我们所面临的许多东西都是无法管控的,管理者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在实施既定计划的过程中,用积极的心态接纳变化。管理者对环境的态度,可以从言语中反映出来,积极主动的管理者会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心态,而消极被动的人会通过语言来推诿责任。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把这两种类型,称之为“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我们来看看他总结出来的两种类型的代表性语言:积极主动式语言(用行动来表达)消极被动式语言(用语言来推诿) 试试看有没有其它的可能性; 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吗;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达方式; 我能够选择恰当的回应; 我选择 我更愿意 我打算 我已经无能为力; 我就是这样了; 他把我气疯了; 他们不会答应的; 我只能这样做; 我不能 我不得不 要是就好了;上表中的所有语言虽然都是陈述句,但却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右边一栏(消极被动式语言)源于决定论的思维方式,表面上阐述的是客观事实,但其本质是推卸责任。他想告诉他人,因为他无能为力所以承担不起责任,因而也就无法自由选择其它的回应方式。而左边一栏的语言更多的表明了一种积极行动,通过主动的选择进行回应,并通过行动使得事情向更积极的态势发展。 优秀的团队,一定会有一个愿意承诺行动,并抱有积极心态的管理者。四 用提问促进下属的发展无独有偶,梅若李亚当斯博士在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中,也提出当人们面向某个问题或事件的时候,会采取的两种态度,针对这两种态度,人们往往会提出两种类型的问题,即学习者问题与评判者问题:学习者方式评判者方式 发生了什么? 我想要什么? 这件事情有价值的地方何在? 对方在想什么?有何感受,他想要什么? 我能学到什么? 我可以做出哪些选择? 我现在最好做些什么? 这是谁的责任? 该责怪谁? 我怎么这样? 我怎么这么失败?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笨,这么烦人? 我们不是已经试过这种方法了吗? 何必白费劲呢?所谓的学习者问题,即当我们面对某件已经发生的事件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用好奇的心态,倾听并理解对方。评判者问题则可能让我们永远处在自责、批评当中无可自拔。听到这些问题,人们下意识的启动防御体系,激烈的言词使人们处在恐惧、冲突与不信任的氛围之中。与低绩效团队相比,那些善于提出学习者问题的团队,绩效水平更高,他们有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情绪,团队成员愿意一起探询、理解其它成员的意见。而低绩效团队中对意见的“主张度”更高,他们更愿意采取评判性的问题,然后猛推某一个特定的意见,而不去倾听他人的意见。在教育组织中,因为管理者面对的对象多为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士,因而就要求管理者时刻需要保持自我觉察,一方面了解自己观察的习惯,在产生评判与假设的时候,能够清晰的认知到自己的状态,另一方面能够把自己产生的假设暂时“悬挂”起来,从而使得能够更好的保持觉察,以便于获得更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解决方案。当管理者要进行抱怨的时候,最好为你现在这样的团队负责,而不是为你所受到的困境去责怪别人和环境。等你睁开眼睛时,你会看到团队的成长、高绩效和你工作中的各种困境,大部分都是你一手造成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参考文献资料】 1.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 彼得 德鲁克 机械工业出版社;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