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人才观之精华与启迪 X 学术思潮 中国古代人才观之 精华与启迪 吴文昌 在中国古代的治国安邦方略中 , 以重才 、 辨才 、 选才 、 用才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观 ,占有特殊重要的位 置 。这种既符合传统伦理道德 , 又适应经邦济世需 要的人才观 ,内容广泛 ,寓意深刻 ,论述精辟 ,利国益 民 , 曾对中国历代社会的政局稳定 、 经济发展 、 社会 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天 ,我们联系现实 ,从古 代人才观中汲取积极有益的成份 , 深刻地领会江泽 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 “选拔干部 ,必须全面 贯彻德才兼备原则 , 坚持任人唯贤 , 反对任人唯亲 , 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的重要思想 ,推进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有关中国古代人才观的论述可以说是浩如烟 海 。本文择其要者试加分析 。 一、 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的重才思想 尊贤重才 ,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是历代 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 。历代开明君主和有识之士 , 都把人才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问题来对待 。早 在西周时期 , 太师姜尚就提出了 “治国安家 , 得人 也 。亡国破家 ,失人也” 的思想 。管子在总结古之圣 王、 暴王兴亡成败的教训后 ,得出结论说 ,圣王之治 , “非得人者 , 未之尝闻” 暴王之败 “非失人者 , 未之 ; , 尝闻”“人 ,不可不务也 ,此天下之极也” 墨子认为 。 。 王公大人治理国家 ,“国有贤良之士众 , 则国家之治 厚 ; 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薄” 。吕不韦观 春秋 , 认为自鲁隐公至哀公十有二世的安危荣辱 , 根本原 因只有一条 “得贤人 ,国无不安 ,名无不荣 ; 失贤人 , : 国无不危 , 名无不辱” 。一代英主 、 唐太宗李世民集 前人人才观之大成 , 结合自己的治国体会 , 提出了 “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 的著名论断 ,这是当时对人才 重要性的最高概括 。明太祖朱元璋则更重视人才群 体的作用 。他对礼部臣僚们说 :“为天下者 , 譬如作 大厦 , 大厦非一木所成 , 必聚才而后成 , 天下非一人 独理 ,必选贤而后治 。故为国得宝不如荐贤” 。清圣 祖康熙皇帝干脆对人才问题来了个总结 , 指出 :“自 古选贤任能 , 为治之大道 。” 因此 “致治之道 , 首重 , 人才” 。这些论述 ,从不同的侧面 ,揭示了天下兴亡 、 社稷安危 、 国运盛衰 , 皆系于人才的道理 , 使我们今 天读起来仍觉获益匪浅 。 我们历览前贤的人才观 , 不仅要学习前人重视 人才的思想 , 更要学习前人重用人才的实践 。自古 以来 , 历代开明君主 、 有为帝王 , 都把尊贤重才作为 治国之本 ,奋力躬行 ,有的甚至到了 “求贤若渴” 的程 度 。汉高祖刘邦曾亲下 求贤诏 宣布 :“贤士大夫 , 有肯从我游者 ,吾能尊重之 ,布告天下 ,使明朕意 。” 唐太宗李世民在 荐贤举能诏 中说 :“朕遐想千载 , 旁览九流 , 详求布政之方 , 莫若荐贤之典 。” 大声疾 呼有才能的贤人“务尽报国之义 , 以副钦贤之怀 。” 此外 ,像宋英宗赵曙颁布 令中外选举人者务在得人 不必满所限之数诏 朱元璋 、 访求师儒敕 康熙皇 、 帝定 治国圣训 , 都是求贤选才的实际举动 。值 等 得一提的是 ,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为了尽快发现和 选用人才 , 曾连下 求贤令 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 、 令 举贤勿拘品行令一时间贤才竞进 , 集于帐 、 下。 古代明君英主尊贤重才的举措 , 大都得到了丰 厚的回报 , 也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秦 重用商鞅 、 李斯 ,变法 、 、 治国 图强 ,国势日盛 ,终于灭 六国 ,四海一 ,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的秦王 朝 ; 刘邦重用张良 、 萧何 、 韩信 , 依靠他们出谋划策 , 治政安民 , 带兵打仗 , 战胜了刚愎自用 、 轻视人才的 项羽 ,最后以汉代秦 ,终成霸业 ; 李世民重用魏征 、 房 学术思潮 X 玄龄 、 杜如晦 , 政通人和 , 国力大增 , 遂有“贞观之 治” 这些都是古人重用人才的典范 。 。 这里需要说及 的是 ,这些人才之所以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主要是因 为他们的思想 、主张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的根 本利益 , 重用了他们 , 得民心 , 顺民意 , 正合 “得民心 者得天下” 这条历史定律 ,这就是人才在治国中发挥 重大作用的道理所在 。 二、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取才标准 古代圣贤明君都十分重视用人标准 。李世民曾 对魏征说 : 用得正人 , 为善者皆勤 ; 误用恶人 , 不善 “ 者竞进 。” 可见 , 用什么样的人 , 是关系到吏治民风 和政权安危的大事 。 要全面看人 , 慎选贤才 。荀子提出贤才需是 “谏 、 、 、 争 辅 拂之人”这种人能除 , “国之大患”是 , “社 稷之臣 , 国君之宝” 。孙武总结用兵之道 , 提出为将 者 , 必须具备 “智 、 、 、 、 的基本素质 。他指 信 仁 勇 严” 出 : 智者 , 先见而不惑 , 能谋略 , 通权变也 ; 信者 , 号 “ 令一也 ; 仁者 ,惠抚恻隐 ,得人心也 ; 勇者 ,恂义不惧 , 能果毅也 ; 严者 , 以威严肃众心也 。五者相须 , 缺一 不可 。” 司马光在概括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 出了 “道德足以尊主 ,智能足以庇民” 的人才标准 ,其 中 “道德”即今天讲的 “德” “智能”即今天讲的 , “才” 。明朝刘斌在复仇疏中提出选才的标准有 三 “一曰德 ,二曰量 ,三曰才 。” : 只有三者皆备 ,才能 当大任 。明朝高拱则进一步提出 “才德兼者上也” : , “若夫钧衡宰制之任 ,必德才兼备之人 ,而阙其一者 , 断不可为也” 。这些关于用人基本标准的论述 ,直到 今天 ,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古人主张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 , 并不是将 德与才等量齐观 , 而是非常重视德对才的统帅和主 导作用 , 把德放在首位 、 帅位 。司马光曾在 资治通 鉴 ,针对世人不辨才与德异 ,通为之贤 ,因而用人 中 失当的教训 , 给德与才下了这样的定义 :“夫聪察强 毅之谓才 , 正直中和之谓德” 。进而指出 :“才者 , 德 之资也 ; 德者 , 才之帅也 才德全尽之谓 圣人 , 才德兼亡之谓 愚人德胜才之谓 ; 君子才胜德之 , 谓小人 。 ” “君子挟才以为善 , 小人挟才以为恶” , 所以 “与其得小人 , 不若得愚人” 可见 , 德是何等重 , 要 。司马光在 论选举状 , 将 中 “德帅才资” 的思想 表述得更为明确 、 具体 , 指出 : 取才之道 , 当以德行 “ 为先 ,其次经术 ,其次政事 ,其次艺能” 。朱元璋下诏 求天下贤才 ,强调 “有司察举贤才 ,必以德行为本 ,文 艺次之” 。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在这里进一步变成 了皇帝诏书 、 金科玉律 ,有了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 。 康熙在 治国圣训 ,根据切身体会 ,深刻阐述了德 中 的重要性 。他对吏部说 “国家用人凡才优者固足任 : 事 ,然秉资诚厚者亦于佐理有裨” “朕听政有年 ,见 。 人或自恃有才辄专资行事者 , 思之可畏 。朕意必才 德兼优为佳 , 若止才优于德 , 终无补于治理耳” 。古 人重德 ,尤其崇廉 。因为古人讲的德 ,是择官选吏的 标准 ,主要讲的是官德 ,而廉洁问题是官德中的首要 问题 。魏征在给唐太宗的对策中 , 论及德才关系时 指出 :“设令此人不能济事 , 只是才力不及 , 不为大 害。 误用恶人 ,假令强干 ,为害极多 。 元朝大臣揭 ” 斯曾这样论述 :“夫今谓善政者 , 亦曰廉而已矣 。廉 非为政之极 ,而为政必自廉始 。惟廉则欲必寡 ,欲寡 必公 ,公则不匮 。” 清康熙在论择官时强调 “节操清 : 廉为最紧要 , 即如部院堂官 , 朕皆信其清操而委任 之 ,堂官于司员亦应任其清操而委任之” 。正因为康 熙择官重廉 , 故其臣魏象枢在奏疏中大讲 “周官六 计 , 咸冠以廉” 曰廉善 、 , 曰廉能 、 曰廉敬 、 曰廉正 、 曰 廉法 、 曰廉辨 。并进而指出 :“上有好者 , 下必有甚 焉 ,若上以廉求 ,而下不以廉应 ,臣知其必不然也 。” 廉在德中的位置是显而易见的 。 应当指出的是 ,古人主张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的选人标准 ,并不是不加分析 ,一味片面强调德的重 要 ,而是根据治理国家的实际需要 ,灵活掌握选人标 准 , 使选人服从 “治世” 。曹操在 举贤勿拘品行令 中就主张乱世之时 ,要敢于起用 “不仁不孝而有治国 用兵之术” 的人 。魏征则进一步指出 :“但乱世惟求 其才 , 不顾其行 。太平之时 , 必须才行俱兼 , 始可任 用” 。囿于历史的局限 , 这种论断显然有偏颇之处 , 但其中的合理成分也是不容忽视的 , 它对我们在改 革开放时期选人用人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三、 察言考行 ,去伪存真的辨才方法 在古代人才思想中 , 辨才之法居于非常重要的 位置 。这是因为 ,辨才是取才 、 用才的前提和基础 。 在辨才这一环节上如果出了问题 , 误用了恶人 、庸 人、 、 愚人 小人 ,就会乱世 、 、 。因此 ,古人不 误国 害民 仅十分重视辨才的意义 , 而且十分讲究辨才的方 法。 第一 ,听其言 ,观其行 。孔子曾经说过 “始吾于 :X 学术思潮 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 行 。 荀子认为 “口能言之 ,身能行之 ,国宝也 。 ” , 口不 能言 ,身能行之 ,国器也 。口能言之 ,身不能行 ,国用 也 。口言善 , 身行恶 , 国妖也 。治国者敬其宝 , 受其 器 ,任其用 ,除其妖” 。孔子与荀子主张的听言观行 , 是识别人才最基本 、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宋朝开明 宰相王安石在 上皇帝万言书 , 专门阐述了 中 “察” 的问题 ,实际就是辨别人才问题 。他说 “所谓察者 , : 非专用耳目之聪明 , 而私听于一人之口也 。欲审知 其德 ,问以行 ; 欲审知其才 ,问以言 。得其言行 ,则试 之以事 。所谓察之者 ,试之以事也” 。元朝大臣胡祗 认为 “辨人才最为难 ,盖事有似是而非者 : 刚直开 , 朗似刻薄 ,柔媚罢软似忠厚 ,廉介有守似褊隘 。言讷 识明似无能 , 辨博无识者似有才 , 迟钝无学者似渊 深 , 攻讦谤讪者似端直 , 掩恶扬善者似阿比 ; 一一较 之 ,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 ,人才优劣真伪 ,每混淆为不 能辨也 。” 怎么办呢 ? 他认为必须 “心公识明”当君 , 子小人来至面前时 “察言考行 , 识所以 , 观所由 , 察 , 所安 ,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取德以实行 ,取才以 实效 , 详以理 , 悉以义 , 虽万态亿状 , 眩耀莫之或欺 , 为人之任亦重矣 。” 这说明 , 听言察行 , 即可去伪存 真 ,达到选君子 、 去小人的目的 。 第二 , 举之以众 , 取之以公 。举之以众 , 用今天 的话来说 , 就是注重公论 。孟子主张 ,“国君进贤” , “左右皆曰贤 , 未可也 ; 诸大夫皆曰贤 , 未可也 ; 国人 皆曰贤 , 然后察之 ; 见贤焉 , 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 可 , 勿听 ; 诸大夫皆曰不可 , 勿听 ; 国人皆曰不可 , 然 后察之 ; 见不可焉 ,然后去之 。” 孟子主张的公论 ,面 已经达到整个国人 ,虽难以做到 ,其积极意义是不言 而喻的 。司马光批判当朝存在的任人唯亲 、少数人 说了算的弊端 , 指出 :“古之为相者则不然 , 举之以 众 ,取之以公 。众曰贤矣 ,己虽不知其详 ,姑用之 ,俟 其无功 ,然后退之 ,有功则进之 ; 所举得其人则赏之 , 非其人则罚之 , 进退赏罚 , 皆众人所共然也 , 己不置 毫发之私与其间 。” 宋仁宗在用人上 , 主张 “公听并 观 ,兼收博采 ,无南北之异 。” 程颢 、 程颐也主张欲纳 “四方之贤”必须靠 , “公论推荐” 。康熙则认为 “官之 贤否 ,或操守清正 ,或贪污不肖 ,必难掩于百姓 ,必难 逃于众论 。 这些话对今天也很有现实性 。 ” 古人主张 的取之以公 , 就是出以公心 , 公正地看人 、 选人 、 用 人 。离开这一条 ,从亲疏好恶出发去看人 ,很容易导 至不辨忠奸 , 弃贤舍能 , 任人唯亲 , 后果不堪设想 。 晋朝祁黄羊用人以公 ,在用政敌 、 用亲子问题上曾有 过一段精彩论述 , 国人称善 。孔夫子听说后盛赞此 事 :“善哉 ! 祁黄羊之论也 , 外举不避仇 , 内举不避 子 。” 吕不韦也得出结论说 “祁黄羊可谓公矣 。” : 祁 黄羊公正看人的胸怀和眼力 , 今天仍值得我们很好 借鉴 。 第三 ,从多方面进行考察 、 。古人很重视对 检验 人才的考察 ,除了 “三载考绩” 等正常考察外 ,还主张 根据治国安邦的需要 ,多角度 、 多侧面去考察检验 。 姜尚在辨别人才上 ,最早 、 也最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 办法 , 叫作 “八征” 之法 : 一曰问之以言 , 以观其辞 ; “ 二曰穷之以辞 ,以观其变 ; 三曰与之间谋 ,以观其诚 ; 四曰明白显问 ,以观其德 ; 五曰使之以财 ,以观其廉 ; 六曰试之以危 ,以观其贞 ; 七曰告之以难 ,以观其勇 ; 八曰醉之以酒 , 以观其态 。八征皆备 , 则贤 、 不肖别 矣 。”吕不韦更进一步 , 将辨别人才的方法概括为 “八观六验” “六戚四隐” , 。他说 “凡论人 ,通则观其 : 所礼 ,贵则观其所进 ,富则观其所养 ,听则观其所行 , 止则观其所好 , 习则观其所言 , 穷则观其所不受 , 贱 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 ,乐之以验其僻 ,怒之 以验其节 , 惧之以验其持 , 哀之以验其人 , 苦之以验 其志 。八观六验 ,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论人者 ,又 必以六戚四隐 。 何谓六戚 ? 父 、 、 、 、 、 。 母 兄 弟 妻 子 何 谓四隐 ? 交友 、 、 、 。内则用六戚四隐 , 故旧 邑里 门郭 外则用八观六验 ,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 。” 唐 朝李筌也主张从多方面审察人的贤愚 “以言词择其 , 智勇”具体来说 ,就是 , “择圣以道 ,择贤以德 ,择智以 谋 ,择勇以力 ,择贪以利 ,择好以隙 ,择愚以危 。事或 同而观其道 , 或异而观其德 , 或权变而观其谋 , 或攻 取而观其勇 , 或货财而观其利 , 或捭阖而观其间 , 或 恐惧而观其安危 。” 诸葛亮认为人 “美恶既殊 , 情貌 不一 , 有温良而为诈者 , 有外恭而内欺者 , 有外勇而 内怯者 ,有尽力而不忠者 。” 但这些都 “莫难察焉” 。 然 “知人之道有七焉 : 一曰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 二 曰 ,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 三曰 ,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 识 ; 四曰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 五曰 ,醉之以酒而观 其性 ; 六曰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 七曰 ,期之以事而观 其信 。” 可以看出 ,古人辨才的眼光是很刻苛的 。 第四 ,长期观察 。人才的成长有一个过程 ,人才 的发现也有一个过程 。特别是有些表面谦恭 , 大奸 似忠者 , 往往隐藏得很深 、 很久 , 历史上像王莽篡位 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 , 后人才得出 “试玉要烧三日 学术思潮 X 满 ,辨才需待七年期” 的结论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 教训 , 坚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识别人才 , 选拔人 才。 四、 不拘一格 ,唯才是举的用才之道 王适 古人在用才问题上 ,很注重端正思想观念 ,全面 地看人才 。在他们看来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如 “尺 之木必有节目 ,寸之玉必有瑕 ” 。就连古代尧 、 、 舜 禹、 、 、 汤 文 武等这样的圣王 、 大贤 ,也并非无过 。 吕 氏春秋 ? 杂俗览 ? 举难 篇在论及此事时指出 :“以 全举人固难 ,物之情也 。人伤尧以不慈之名 ,舜以卑 父之号 ,禹以贪位之意 ,汤 、 武以弑人之谋 ,五伯以侵 夺之事 。由此观之 ,物岂可全哉 ? ” 荀悦在 申鉴 中 指出 “惟恤十难以任贤能 。一曰不知 ,二曰不世 ,三 : 曰不任 , 四曰不终 , 五曰以小怨弃大德 , 六曰以小过 黜大功 , 七曰以小失掩大美 , 八曰以讦奸伤忠正 , 九 曰以邪说乱正度 , 十曰以谗嫉废贤能 , 是谓十难 , 十 难不除 , 则贤臣不用 , 用臣不贤 , 则国非国也” 。这 里 , 荀悦将转变人才观念提到了立国的高度 。魏征 在谈到正确看待人才问题时指出 “君子非无小过 。 君子小过 , 盖白玉之微瑕” 白玉微瑕 , 善贾之所不 , “ 弃 , 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 。” 唐朝大散文家 、 诗人韩 愈在批驳当朝一些人衰叹没有人才时 ,尖锐地指出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 有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 明朝大 政治家刘基认为 :“人非大圣 , 鲜有全才” 主张在选 , 用人才上眼光和胸怀要远大一些 。归结起来 , 古人 的上述主张 ,可以概括为 “举大节 ,弃其小瑕 ,随其所 ( 能 , 试之以事 , 用人之大纲也 旧唐书 ?赵憬 ) 。 传”抓住了这个大纲 ,就会人才辈出 ,群贤毕集 。 古人在用人问题上 , 主张舍短求长 , 不拘一格 , 唯才是举 , 才尽其用 。战国时期晏子在答齐景公问 时说 : 任人之长 , 不强其短 , 任人之工 , 不强其拙 。 “ 此任人之大略也 。”左传 记述子产从政的要领 ,将 颜氏家训 “国之用才 ,大较不过六事 : 一则朝廷 称: 之臣 ,取其鉴达治体 ,经纶博雅 ; 二则文史之臣 ,取其 著述宪章 ,不忘前古 ; 三则军旅之臣 ,取其断决有谋 , 强干习事 ; 四则藩屏之臣 ,取其明练风俗 ,清白爱民 ; 五则使命之臣 , 取其识辨从宜 , 不辱君命 ; 六则兴造 之臣 ,取其程功节费 ,开略有术” 。在古人广辟人才 、 重用人才的主张中 ,最有价值的是打破论资排辈 ,择 优选拔人才 。宋朝孙洙在 论资格 中尖锐地指出 : “今贤才之伏于下者 ,资格阂之也 ; 职业之废于官者 , 资格牵之也 ; 士之寡廉鲜耻者 , 争于资格也 ; 民之困 于政虐暴吏者 , 资格之人众也 ; 万事之所以玩弊 , 百 官之所以废弛 ,法制之所以颓烂决溃而不之救者 ,皆 资格之失也 。 看来 ,讲究资格 ,足以乱政误国 。 ” 明朝 丘浚在谈到资格之害时 , 也指出 :“今日用人必循资 格 ,而人才需选者 ,往往老于选调 ,而不得及时进用 ; 及用之 ,大半衰老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采购合同(2篇)
- 搭建车棚安全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委托培育种苗专项合同3篇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共建绿色能源发电项目的合作协议
- 2025年洛阳大车货运资格证考试题
- 2025年济宁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5年贺州怎么考货运从业资格证
- 2025年凉山州b2货运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标准化消防系统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一
- 《酒店笑话》课件
- 国开2024年秋《国际经济法》形考任务1-4答案
- 2023年山西大同平城区司法协理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年加工3万吨大米改建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2.3.4病毒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
- 基础模块3 Unit5 Natural Wonders in the World单元测试-2025年中职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高教版2023修订版·全国用)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 2024年宜宾人才限公司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车辆牌照租赁协议标准版本(四篇)
- 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公共科目真题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2025珍藏版
- 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1》形考任务1-8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