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长 江 大 学华东实习报告 姓名:伍艳霞 班级:城规11301 学号:201302011 -可编辑修改- 摘要在本次华东实习中,耗时八天,途经南京、苏州、上海、杭州。游览了夫子庙、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留园、周庄、乌镇、田子坊、象山学院、河坊街和南宋御街等地。文章将从中山陵陵寝特点、纪念馆的建设、苏州留园、传统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四个方面论述对本次实习经历的感悟与总结。 关键字:陵寝、纪念馆、留园、传统文化 第1章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其设计多出自吕彦直、杨廷宝、刘敦桢、赵深、卢树森、董大酉等中国近代第一代建筑师名家之手,并由姚新记、新金记康号、陶馥记、利源营造公司等优秀营造厂施工建造,以其造型优美、施工精细名闻遐迩。因此,中山陵园建筑在中国近代史、近代建筑史、近代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第1节 :中山陵的建筑 中山陵墓坐北朝南,占地 8 万多平方米。陵墓按行进序列依次建有牌坊、甬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入口处的“博爱”牌坊(图1)是三开间的传统石牌坊式样,陵门为三拱石门建筑。主体建筑祭堂的平面为方形,并将四角的石墩突出,以突破传统的框框,体现了西方古典石建筑形式的稳定与永恒性。图2图1 祭堂(图2)建筑结构所用材料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但又不失传统风格。祭堂内部以黑色花岗石立柱及护墙衬托着中央孙中山的汉白玉坐像,该雕像由著名的雕塑家保罗阿林斯基在巴黎用意大利白石雕琢而成。进入墓室,中央围栏下,是日本雕刻家高淇精刻的孙中山全身大理石卧像,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一直保存在下面五米深处的长方形墓穴里。仰望墓室上方,不是常见的中国传统平顶天花,而是半球形的穹窿顶,色泽柔和,回音环绕,这是典型西方石构建筑的造型,更具庄严肃穆的纪念性。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建筑中的杰作,由吕彦直设计,其设计方案是竞赛中选定的。设计思想是把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之中,吸取了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并具有西方石造建筑的永恒纪念性。总体布局规划注意结合山势,运用牌坊、陵门、碑亭等传统陵墓的组成要素,以大片的绿化地和平缓的台阶把各个尺度不大的个体建筑联成为大尺度的整体,取得庄严、雄伟的气氛。第2节 :中山陵的建筑精神 孙中山并未葬身故里,而是选择葬于南京紫金山,这种选择与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颇有渊源,从一定程度上说,孙中山与朱元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推翻少数民族政权,恢复汉族政权,在中山陵的独特选址上,表达了孙中山和国民党人继承和超越传统族裔认同、建构新式国家形态的抱负。 帝制时代的皇陵,一般锁闭于高墙密林之中,严禁民众接近,只对皇家开放,因而其纪念功能是内闭的、独占性的,而在中山陵的建筑精神上,出于三民主义的理念,中山陵的设计体现为“开放的纪念性”,概括地说,就是领袖气魄、平民气质、中国气派、现代气息的统一。图3 中山陵的平面图略呈一大钟形(图3),有木铎警世之想,陵墓各项建筑从南到北、由低到高次第排列,依山势构成一个开阔的斜面,陵墓结构简洁,整体性强。牌坊作指示,墓道为引导,围墙及与其相连的陵门圈定陵院空间,体现纪念功能的主建筑碑亭、祭堂与墓室则分别占据陵院高低两端,而以石级石阶连接起来。由此,整个中山陵显得开阔、明朗而宏壮,仿佛一个安坐的巨人,正敞开胸怀欢迎渴陵者的到来。第3节 :小结 中山陵结合了中西方的建造手法,打破了历代陵寝传统神秘、压抑的气氛,代之以严肃、开朗、平易近人的环境氛围,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陵寝的平面设计与环境塑造也不同于以往的陵寝,中山陵总体来说是陵寝建造的创新,不管是它所呈现的建筑还是所表达的精神意境,从中体现的创新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第2章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为着纪念在历史古城南京侵华日寇对中国人民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建的,它是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的历史,是集血最厚的一页,承载着30万无辜的人的亡灵。不同于中山陵,大屠杀纪念馆的氛围必须是严肃的,令人悲痛的,作为纪念性建筑,它是社会、国家、民族情感的凝聚,大屠杀纪念馆又是作为一种“灾难”的纪念,国耻、民族血泪劫难将如何表达呢?第1节 :情感的表现图5图4图33 纪念馆的创造,其目的是给参观者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一种意念,一种深沉的感受,它提醒着后来者不忘历史,同时告慰30万无辜及其家属,纪念这场民族的灾难。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这方面的表现首先是借助于“场地”,这是一个有情感的“场”,能表达的“场”,其次要借助于“墙”,一个有感染力的“墙”,再就要借助于空间的氛围,特殊的序列,给参观者一种历史灾难的显现.地形、场地和雕塑的表达也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环境创作要素.总之,场地、墙、树、建筑、坡边、雕塑(图4)等都成为表达环境氛围的要素。要达到“灾难”、“悲愤”、“压抑”、“痛苦”,需要有个中心思想,“生”与“死”、“痛”与“恨”创作构思孕育而生。第2节 :设计手法图7图6 在纪念馆中为了体现遇难者“千万”、“难以数计”的概念,设计中使用了“卵石”广场(图6)。卵石形成的荒凉、悲戚感,呈现出当时的情景,卵石地面寸草不长,一种死亡的象征,焦枯增加了死亡的气氛。广场的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呈斜坡状。墓冢似的纪念馆就设在原北入口的东北处,而尸骨陈列在西南角,这样既增长了视距,又扩大了视野,而“生与死”理念的体现则采用草地与卵石相对映,形成强烈的对比。 为了表达历史悲剧和现实生活的反映,造成特有的氛围,其中也通过墙的围合与组织来体现,采用残缺和破损的墙围合遮挡,来创造空间氛围。纪念馆的周边是曲折的围合,围合又有相对的空透,它的高低错落,以及纪念馆斜边的坡度,给人以进入墓穴的感觉。墙有两种,一种方整有力,入口处的墙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对纪念馆题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紧接着入口迎面的墙上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着“遇难者300000”黑色大字(图7),它引导着参观图8者进入一段狭窄封闭的通道,直至转折处后自上而下地观看场地全貌.另一种墙残破、凹凸不平,高低错落与长达50米的遇难者的浮雕墙延续下来,直至尸骨陈列室.在绕场一周观看时可见不同层次空间又有不同的景观,13块纪念石错位的摆布,使人们放慢脚步低头观看,给人们以思索以体会。正是这种氛围将人无声地引入到对历史的追忆中。图9 为了彰显纪念馆的沉重的氛围,在纪念馆的入口以及纪念馆的周边,参观者都能看到反应当时情景的雕塑,入口的雕塑基本上为单体雕塑,但表达的内容无不沉重,使参观者一进大门就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而在建筑与建筑相连的空间雕塑则采用体块的错位使参观者感受着压抑的氛围,如死难者一颗仰天长叹、怒目圆瞪的“头颅”(图8),被活埋时挣扎的“手”(图9),日寇杀人时沾满血迹的“战刀”,残破的城墙、枪炮射击的痕迹用缓坡的桥将其连为一体。第3节 :小结 大屠杀纪念馆利用建筑与环境的塑造来带动人们的情感,同样告诉我们,在体会环境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其意义,着力于构思,其次就是要寻求统一、融汇的结合点。 建筑基本要素无非是屋顶、墙面、地坪、楼梯等等几种。但是针对不同地段,不同环境,这些要素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它的变换也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的创作既是一种宏观思维,又要借助于手法的匹配作用,那才是一种整体的将建筑、环境、事例、构思与手法的结合,形成一种整体的设计。第三章:苏州留园第一节:综述 图10 留园(图10)坐落在闾门外,位于苏州古城西北方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后经清代的多次修复和扩建,占地面积达到23300平方米,代表了清代园林风格。留园园林部分总体上依据建造年代与主题分为中部山水、东部庭园、北部山林、西部田园,在总体布局上还需兼顾这四部分之间的相互渗透联系,进行主题与空间类型的区分与互补,形成和谐整体。图11留园由住宅入园林之门,设在五峰仙馆东侧的鹤所附近,较为隐蔽。但当时私家园林常在春时开放,以邀时誉,故另辟园门,从城市街道引入。今天留园入口仍按原来格局。从喧嚣繁华的城市街道进入住宅,再反复回转经过曲折的长廊和小院两重,到达古木交柯,即可透过漏窗看见中部山池亭阁,直至眼前豁然开朗,进入留园中部。通过入口的这种处理,让观园者感受了 静心的过程,也彰显了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苏州古典园林为满足园主身居城市而享有山林之趣的目的,一般建造成兼具居住、游览、宴会宾客功能的一个整体。留园中的住宅(包括祠堂)与园林区域并存,并且具有紧密的关系。宅园一般包括住宅区域内建筑围合而成的比较规整的天井内院和外部专门布置的较为整体的大片景园。前者是以日常居住生活为主的建筑空间,在内院与天井中设置山水、植物等自然要素,大多也以住宅中心轴为对称规则布置,而景园是以山水为骨架、植物等元素为血肉的人造自然空间,点缀着亭台、楼阁等建筑要素,其布局自然多变,讲求均衡美。第2节 :留园道路系统图12 初去留园,经常在里面迷路,兜转回到原点的情况时有发生,一般道路的要求总是“莫便于捷”,而留园中的道路则讲究“莫妙于曲”,以曲折迂回为主。为了观赏到最好的景致,道路总是尽可能地在山水、绿化中穿插引连,形成了曲折回环的道路结构。 留园的道路系统并不像现代很多景观设计那样对道路进行分级。现在很多公园、小区、风景区的设计,道路作为景观组成部分,总是因为道路承担的功能、道路的宽度等的不同,将园路分为主路、支路、小路三个级别,伸展如同树枝状。而留园则无此类道路分级,无论是平面宽度还是承担功能方面,留园的道路系统均没有严格的分类,区别只是种类上的区别,包括园路、廊、停留空间。因此说,留园的道路系统是无等级的。第3节 :小结 传统园林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利用自然的经验总结,综合反映艺术、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对理想的生活环境的追求。作为时代的综合产物,其表现出来的是传统自然观和文化观,与中国本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景观特征相吻合。在学习江南园林叠山理水的手法时,也须立足于现代,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园林的理念与理法,基于传统并重新创造,从造园理法入手,分析景观空间,得出普适性。充分了解现代社会的要求,对于传统造园理法进行继承与发展。 第四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乌镇、周庄、南宋御街、河坊街以及田子坊均属于传统文化,本章将分三部分,分别选取几个部分对以上几个文化遗产进行讲解。第1节 :古镇建设的原真性图13 乌镇(图13)与周庄(图14)是江南比较有代表性的古镇,经过此次实习经验,笔者将选取乌镇与周庄建设的原真性发表自己的看法。图14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京杭大运河西侧,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乌镇镇区内河网密布,港汊纵横,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保留了独特的地方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历史街区,真实体现了浓郁水乡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作为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 乌镇被旅游业界称为“乌镇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投资商精心布置的古镇的“原汁原味”场景,政府大力营销,强势企业经营管理。目前的乌镇旅游区,主要由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具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传统商铺区和水乡风情区组成。 周庄位于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因地处岛屿,与外界交通不便,虽有900余年历史,小镇建筑风貌仍得以完整保存。全镇60%以上的民居为明清建筑,有近百座古宅院和60多座雕砖门楼。同时,周庄还保存着14座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特征。1984年起,海内外一些著名的建筑家、艺术家来到周庄,并深深为周庄所吸引。该年,上海旅美画家图15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题材绘成油画“故乡的回忆”,成为1985年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周庄由此名扬天下。周庄的主要特点是旅游快速发展,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常被公众媒体与专家学者视为遗产地过度商业化的典型反面教材。 行走在周庄中,可以明显得感觉到游客人数较多、旅游商铺比重偏高、物质遗产与文化遗产不同程度受到破坏,然而行走在乌镇时却是另一番感受,乌镇基本上为原住民摆小摊做生意,基本上没有吆喝声,特别是在雨后的小镇,因为少了商业的浸染,显得特别的宁静,因此乌镇被学者认为是“古镇保护的典范”,“精品化的旅游景区”。 从总体上来说,乌镇与周庄在古镇保护上是很完善的,也很值得我们城规学子去此处参观学习。第2节 :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图16历史街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除划定保护范围等具体措施外,更重要的是采取综合性、整体性措施,从城市总体的角度为实施保护措施创造外部条件。本节以南宋御街与河坊街为例,探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图17南宋御街(图16)与河坊街(图17)都是杭州历史上著名街区,地理位置优越,均位于杭州的老城区。河坊街东西走向,其中从吴山广场到中山路段为商业步行街,定位为仿古、商贸旅游步行街,现主要功能为接待来杭的游客。南宋御街与河坊街垂直相交,南北走向,其中西湖大道至鼓楼段为历史文化步行街,定位“宜居”、“宜商”、“宜游”的历史博物馆,更具深度。在建筑单体上,河坊街以恢复清末民初沿街风貌为原则。保留传统格局,对每幢建筑及细部进行分级处理,体现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并赋予相适的使用功能与强度。南宋御街保留近代西洋建筑及民国文物建筑,修缮并做到“修旧如旧”“外旧内新”,整治现代建筑,设计新颖构筑物,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在空间形态上,河坊街延续街巷格局及尺度,路面改为青石板铺装,增设人性化座椅、绿化小品提升环境品质。保持天际线的连续性,利用雕塑等节点创造高潮,吸引人气。南宋御街还原“路河网格”传统肌理,引水入街。继承“临街设市”格局,重要路段采用步行系统以优化交通体验。统一景观配套风格设计,真实展现文化内涵。在业态布置上,河坊街引进“老字号”特色店铺百余家,清退缺少文化内涵的普通小商铺,突出“老宅、老街、老字号”的传统民俗文化。 南宋御街同样大力保护“老字号”,并使之聚集形成规模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合理引进中外高端业态如珠宝、西餐店等,打造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新型商街。从南宋御街与河坊街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仅延续其历史风貌特征,而是通过保护和更新的手段使其得到持续发展。历史街区的功能价值非常高,要合理地利用历史街区,发挥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其衍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在今后历史街区的设计,要认识到历史街区传统特色营造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南宋御街有其可以借鉴与深入研究的价值。要深刻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结合不同地区的特征制定出适宜的保护与更新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历史街区。 第三节:弄堂工业建筑田子坊的变革图19图18田子坊(图18)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弄,其建筑实体的前身为上世纪初在街区勺逐渐聚集起来的弄堂工厂建筑,该里弄原为始建于 1930 年的志成坊,现名源自中国古代画家田子方姓名的谐音,从中即可窥探出文化创意产业在其发展中的标志性意义。泰康路地区在解放前属于法租界边缘,曾留有丁玲、沈从文、徐志摩等艺术前辈的生活痕迹,这曾经的浓郁文化氛围以后也成为集聚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条件。解放以后,泰康路 210 弄主要分布着传统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和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五家上世纪 50 年代典型的里弄工厂。但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型,这些里弄工厂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厂房也闲置下来。1998 年初,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看中此地合适的艺术创作空间、相对低廉的租金和曾经的文化氛围,率先租用里弄工厂的闲置厂房作为工作室。此后,在卢湾区政府与打浦桥街道的支持下,泰康路 210 弄里的旧厂房、旧仓库等逐步转让置换,成为国内外艺术家、画家的工作室,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发展,田子坊由此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地域。截止 2009 年 7 月,田子坊内近 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旧厂房中共集聚了各类艺术工作室4 0 家、画廊 8 家、设计咨询公司 30 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地域知名度的提升也使得田子坊的人气越来越旺,不少工作室开辟出艺术作品展示和交易的空间,周边居民也开始将底层住宅租借给商家或者自己经营。2007 年开始,田子坊及周边泰康路 248 弄、274 弄先后出现了不少酒吧、餐馆和精品小店,田子坊的范围也早已突破了泰康路 210 弄,整个地区商业氛围日渐浓郁,成为中外游客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艺术家工作室的进入改变了当地的整体文化形象,衰败的厂房变身为充满艺术氛围和创作活力的工作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成了田子坊地区文化形象的优化,也为之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大量资本涌入这一新崛起的上海标志性地域,以追逐更为丰厚的利润回报,并推动着田子坊地区产业结构的又一次转型。,因此,艺术氛围浓郁而又不失怀旧情调的田子坊逐步成为精品小店和酒吧、咖啡馆林立的中产阶级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地。但是休闲娱乐业的发展不仅使田子坊的社会关系组成更趋复杂,而且也暴露出更多的冲突和矛盾,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也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图20 目前的田子坊俨然以其文化休闲娱乐区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创造着丰厚的经济利润,这就表明,商家在此地的社会关系角逐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由于商家的盈利能力和创造的就业机会,使得当地政府和周边企业、居民都得到了更多的报酬,因此,文化休闲娱乐产业终于发展成为目前田子坊地区主要的产业形态,而居民和艺术家的利益诉求则往往被忽视。虽然这确实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过,不应忽视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上海民居的地方文化特色乃是田子坊内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独特卖点。第4节 :小结 根据城市规划原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三大原则,在对周庄、乌镇等古镇及南宋御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来说应当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保护性开发。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如果我们很好地保护了这些文化遗产并能够加以科学合理的利用,本身就是巨大的精神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样机试制合作协议
- 2024年出租车租车合同模板
- 怀孕期间夫妻分手协议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分类与编码标准
- 建筑行业标准脚手架租赁合同
- 2024项目投资合同撰写要点
- 购买混凝土合同范本
- 生物中图版自主训练: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
- 简单的赔偿协议书2024年
- 2024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样本
- 2023年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镜头的角度和方位课件
- 污水处理常用药剂简介知识讲解课件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 1《My future》第1课时牛津上海版(三起) (共28张PPT)
- 光交接箱施工规范方案
- 气温和降水学案
- 普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竞赛试题库(1000题和答案)
- 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2021年版)线路工程分册
-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
- 工程项目增加签证单
- 被一部电影感动记韩国电影《鸣梁海战》观后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